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618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ZGX-J0001-2008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 国 港 口 协 会 推 荐 标 准 ZGX-JOOO1-2008 港口集装箱 码头 分级标准 2008 12 30 发布 2009 01 30 实施 中 国港口协会 发 布 目 次 前 言 . 1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1 3 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标准 . 2 3.1 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 . 2 3.2 A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 2 3.3 B 型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 3 3.4 C 型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 3 3.5 D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 3 3.6 E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 4 4 集装箱专用码头 每百米岸

2、线年 通过能力的确定 . 4 4.1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依据 . 4 4.2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 . 4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 4 4.3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修正系数 . 5 5 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作业的基本标准 . 6 5.1 多用途码头作业标准 . 6 5.2 多用途码头每百米岸线集装箱通过能力的确定 . 7 附 录 A 本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 8 附 录 B 关于“集装箱专用码头级别标准”的 确定依据 . 9 附 录 C 关于“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的确定”依据 . 15 附 录 D 关

3、于“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作业的基本标准”制定依据 . 16 附 录 E 演算案例 . 17 ZGX-J OOO1-2008 1 前 言 ZGX-J001-XXX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的结构如下: 第 1 部分: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标准; 第 2 部分:集装箱专用码头百米岸线通过能力的确定; 第 3 部分: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作用的基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真虹,刘宇丰,程启贤。 本标准 得到中国港口协会袁志耕、陈长庚、吴永康等支持。 ZGX-J OOO1-2008 1 港口集装箱码头分级标准 1 总

4、则 1.1 宗旨 为了保证港口集装箱码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为集装箱码头经营提供准入标准,以使集装箱码头经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中,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标准为强制性标准,集装箱专用码头百米岸线通过能力确定为推荐性标准。 1.2.2 本标准适用于商业性的集装箱装卸作业的码头。 1.3 本标准主要依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JTJ 211-99)。术语采用集装箱 运输术语( GB/T 17271-1998) . 2 术 语 2.1 集装箱码头 是指包括港池、锚地、进港航道、泊位等水域以及货运站、堆场、码头前沿、办公生活区域等陆域范围的能够容纳

5、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场所。 2.2 集装箱泊位 是指满足停靠一艘集装箱船舶要求的水域。 2.3 装卸条件 是指与集装箱装卸密切相关的客观条件,如进港航道深度与宽度、泊位水深、泊位长度、装卸设备参数及数量、堆场容量、集装箱货运站容量、集疏运能力等。 2.4 航道水深 是指 乘潮水位 时航道的通航水深。 乘潮水位可取乘潮累积 频率 90%-95%的水位。 2.5 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 ZGX-J OOO1-2008 2 指该集装箱码头在一定时期内,在码头设施为既定和劳动力为一定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条件下,码头各生产要素在得到合理程度的利用时所能装卸的标准箱数量。 2.6 集装箱多

6、用途码头 是指按照集装箱码头设计标准建造,同时能适应普通件杂货船、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半集装箱船和滚装船作业的码头。在本标准中特指暂时用于多种货物或鼓励进行多种货物装卸,具有装卸集装箱船和其它货种船舶能力的码头。 2.7 每台装卸桥的台时效率 是指码头分级评估前 30 天内,已作业 30 天以上的装卸桥 平均作业台时效率(单位:箱 /h)。 3 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标准 3.1 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 集装箱专用码头按照其所能接卸集装箱船舶的船型,划分为 A 型、 B 型、 C 型、 D 型、 E 型五种。 3.1.1 A 型集装箱专用码头是指装卸条件能够满足 5000DWT(载箱量 500TEU

7、 左右)的集装箱专用船舶 满载时 作业要求的集装箱码头。 3.1.2 B 型集装箱专用码头是指装卸条件能够满足 10000 DWT(载箱量 1000TEU 左右)的集装箱专用船舶 满载时 作业要求的集装箱码头。 3.1.3 C 型集装箱专用码头是指装卸条件能够满足 30000 DWT(载箱量 3000TEU 左右)的集装箱专用船舶 满载时 作业要求的集装箱码头。 3.1.4 D 型集装箱专用码头是指装卸条件能够满足 50000 DWT(载箱量 5000TEU 左右)的集装箱专用船舶 满载时 作业要求的集装箱码头。 3.1.5 E 型集装箱专用码头是指装卸条件能够满足 70000 DWT 以上(

8、载箱量 6000TEU 以上)的集装箱专用船舶 满载时 作业要求的集装箱码头。 3.2 A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3.2.1 进港航道宽度应大于 80 米,航道水深应大于 7 米。 3.2.2 单一泊位长度应大 于 140 米,连片式泊位平均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130 米。码头前沿纵深大于30 米 ,泊位水深应大于 7 米。 3.2.3 每百米岸线至少配备 0.6 台集装箱装卸桥(单一泊位至少应配备 1 台集装箱装卸桥) ,其外伸距应大于 22 米。每台装卸桥的台时效率应大于 20 箱 /h。 ZGX-J OOO1-2008 3 3.2.4 水平运输机械应采用牵引车挂车、集装箱叉车、

9、集装箱正面吊等集装箱运输专用设备。 3.2.5 单一泊位对应地面箱位数应大于 400 个,至少应配 2 台龙门起重机或者 1 台龙门起重机,与集装箱叉车、集装箱正面吊等专用设备配合作业。 3.2.6 大门至少应配备 4 车 道。 3.3 B 型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3.3.1 进港航道宽度应大于 99 米,航道水深应大于 8.5 米。 3.3.2 单一泊位应大于 170 米,连片式泊位平均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155 米。码头前沿纵深应大于 30米 ,泊位水深应大于 8.5 米。 3.3.3 每百米岸线至少配备 0.7 台集装箱装卸桥(单一泊位至少应配备 1 台集装箱装卸桥),其外伸距应大

10、于 22 米。每台装卸桥的台时效率应大于 20 箱 /h。 3.3.4 单一泊位对应地面箱位数应大于 800 个,至少应配 5 台龙门起重机。 3.3.5 大门应配备 4 车道。 3.4 C 型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3.4.1 进港航道宽度应大于 150 米,航道水深应大于 12.5 米。 3.4.2 单一泊位应大于 301 米,连片式泊位平均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270 米。码头前沿纵深应大于 35米 ,泊位水深应大于 12 米。 3.4.3 百米岸线至少配备 0.8 台集装箱装卸桥(单一泊位至少应配备 2 台集装箱装卸桥),其外伸距大于 35 米。每台装卸桥的台时效率应大于 25 箱

11、/h。 3.4.4 单一泊位对应地面箱位数位数应大于 1900 个,至少应配 8 台龙门起重机,应使用堆高机、正面吊等高机动辅助设备。 3.4.5 大 门配备 6 车道。建议进、出码头大门分开设置。 3.4.6 配置完善的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和 EDI 系统。 3.5 D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3.5.1 进港航道宽度应大于 165 米,航道水深应大于 13.5 米。 3.5.2 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353 米,连片式泊位平均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320 米。码头前沿纵深不小于 35 米 ,泊位水深应大于 13 米。 3.5.3 每百米岸线至少应配备 0.9 台集装箱装卸桥(单一泊位

12、至少应配备 3 台集装箱装卸桥),其外伸距大于 35 米。每台装卸桥的额定台时效率应大于 40 箱 /h。 ZGX-J OOO1-2008 4 3.5.4 建议使用双小车集装箱装卸桥和具有多箱起吊能力的集装箱吊具 等先进的作业设备, 以提高工作效率。 3.5.5 单一泊位对应堆场地面箱位数应大于 2600 个,至少应配备 10 台龙门起重机。为适应自动化趋势,建议使用轨道龙门起重机。应使用堆高机、正面吊等高机动设备进行辅助作业。 3.5.6 大门至少应配备 6 车道。进、出码头大门应分开设置。 3.5.7 应配置完善的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和 EDI 系统。建议采用 RFID 技术。 3.6

13、E 型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基本标准 3.6.1 进港航道宽度应大于 189 米,航道水深应大于 14.6 米。 3.6.2 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360 米,连片式泊位平均单一泊位长度应大于 330 米。码头前沿纵深应大于 45 米,水深应大于 14 米 。 3.6.3 每百米岸线至少应配备 1.0 台集装箱装卸桥(单一泊位至少应配备 4 台集装箱装卸桥),其外伸距大于 43 米。每台装卸桥的额定台时效率应大于 50 箱 /h。 3.6.4 建议使用双小车集装箱装卸桥和具有多箱起吊能力的集装箱吊具 等先进的作业设备, 以提高工作效率。 3.6.5 堆场地面箱位数应大于 4000 个,至少应配备

14、12 台龙门起重机。为适应自动化趋势,建议使用轨道龙门起重 机。建议使用堆高机、正面吊等高机动机械进行辅助作业。 3.6.6 新建 E 级集装箱码头堆场建议采用高层集装箱库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装卸效率。 3.6.7 大门应配备 8 车道。进、出码头的大门应分开设置。 3.6.8 应配置完善的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和 EDI 系统。建议采用 RFID 技术。 4 集装箱专用码头 每百米岸线年 通过能力的确定 4.1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依据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参考集装箱码头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库场条件和集装箱码头大门、口岸条件等 因素对在每

15、百米集装箱岸线上配备的集装箱装卸桥装卸能力修正而得到。 4.2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ZGX-J OOO1-2008 5 1 2 3(1 ) (1 )t y g pP n P K T t A K K 式中: Pt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通过能力( TEU);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修正系数;可根据码头经营环境、管理水平、库场条件、集疏运条件以及码头大门能力、口岸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可取: 0.5 1.0,也可采用本标准 3.3 给出的推荐方式确定。 n 每百米岸线配备的集装箱装卸桥台数; P 集装箱码头配备的集装箱装

16、卸桥设计台时效率(自然箱 /小时); Ty 码头年营运天数,根据各港历史水文、气象资料取值 ,一般取 330350 天; tg 昼夜装卸作业时间(小时),一般取 24 小时,不少于 22 小时; Ap 装卸桥利用率基数( %),取值见表 3.3-1; K1 集装箱标准箱折算系数, K1=1+K, K 为 40集装箱所占比例,取值见表 3.3-1; K2 装卸桥同时作业干扰系数( %),取值见表 3.3-1; K3 装卸船作业倒箱率 ( %) ,包括开关舱盖,取值见表 3.3-1; 表 4.3-1 A 型集装箱 码头 B 型集装箱 码头 C 型集装箱 码头 D 型集装箱 码头 E 型集装箱 码头

17、 装卸桥利用率基数 Ap 0.6 0.6 0.65 0.7 0.7 折算系数 K1 1.41.6 1.41.7 1.51.7 1.51.7 1.61.8 干扰系数 K2( %) 01 13 24 34 35 倒箱率 K3( %) 03 15 26 37 38 4.3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修正系数 集装箱 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修正系数建议采用以下的专家评价方法。 0 . 2 1 0 . 2 2 0 . 1 5 3 0 . 2 4 0 . 1 5 0 . 1 5 6B B B B B B 其中 B1B6 为集装箱码头每百米通过能力影响因素的大小。 表 4.3-3 指标名称 比

18、重 评价标准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经营环境 B1 0.2 好:腹地广阔,货源丰富,周边码头竞争小, B1 取 100% 较好:腹地较广阔,货源较丰富,周边码头竞争较小, B1 取 90% ZGX-J OOO1-2008 6 一般:货源量一般,周边码头偶有竞争, B1 取 75% 较差:腹地较少,货源较缺乏,周边码头竞争较激烈, B1 取 60% 差:腹 地有限,货源缺乏,周边码头竞争激烈, B1 取 50% 管理水平 B2 0.2 好:信息化水平高,装卸及配载水平高,装卸工人能有效执行任务, B2 取 100% 较好:信息化水平较高,装卸及配载水平较高,装卸工人能较高水平完成任务, B2

19、 取 90% 一般:信息化水平一般,装卸及配载水平一般,装卸工人基本有效执行任务, B2 取 75% 较差:信息化水平较低,装卸及配载水平较低,装卸工人较低水平完成任务, B2 取 60% 差:信息化水平极低,装卸及配载水平低,装卸工人不能有效执行任务, B2 取 50% 库场条件 B3 0.15 好:库场面 积满足该泊位通过能力的要求,集装箱在堆场平均库存时间小于 3 天, B4取 100% 较好:库场面积较好满足该泊位通过能力的要求,集装箱在堆场平均库存时间 3-5 天, B4 取90% 一般:库场面积基本满足该泊位通过能力的要求,集装箱在堆场平均库存时间 5-8 天, B4 取75% 较

20、差:库场面积较难满足该泊位通过能力的要求,集装箱在堆场平均库存时间 8-12 天, B4取 60% 差:库场面积严重不满足该泊位通过能力的要求,集装箱在堆场平均库存时间 12 天以上,B4 取 50% 集疏运条件 B4 0.2 好:集疏运系统通畅,集疏运能力强, B5 取 100% 较好:集疏运系统较通畅,集疏运能力较强, B5 取 90% 一般:集疏运系统一般,集疏运能力一般, B5 取 75% 较差:集疏运系统较堵塞,集疏运能力较差, B5 取 60% 差:集疏运系统堵塞,集疏运能力弱, B5 取 50% 大门条件 B5 0.1 好:大门采用先进技术,交通顺畅,无拥堵状况, B6 取 10

21、0% 较好:大门交通较好,集卡通过较顺畅, B6 取 90% 一般:大门交通一般,集卡基本可以顺畅通过, B6 取 75% 较差:大门交通较堵塞,集卡经常性不能顺畅通过, B6 取 60% 差:大门交通堵塞,集卡通过不顺畅, B6 取 50% 口岸环境 B6 0.15 好:集装箱货物通关速度快, B7 取 100% 较好:集装箱货物通关速度较快, B7 取 90% 一般:集装箱货物通关速度一般, B7 取 75% 较差:集装箱货物通关速度较差, B7 取 60% 差:集装箱货物通关速度慢,不能及时清关, B7 取 50% 5 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作业的基本标准 5.1 多用途码头作业标准 5.1.

22、1 进港航道与单一泊位应能满足集装箱船舶进出与停靠的要求。 5.1.2 水工建筑参数应满足集装箱码头建设要求。 ZGX-J OOO1-2008 7 5.1.3 单一泊位应至少配备 1台起吊能力大于 40吨的起重设备,集装箱装卸船应使用集装箱专用吊具。对于能够满足自带起重设备的小型集装箱船舶装卸条件的内河集装箱专用码头或者滚装码头对此不作要求。 5.1.4 建议配备 1 台专用集装箱装卸桥。 5.1.5 应采用牵引车挂车、集装箱叉车、集装箱正面吊等集装箱装卸搬运专用设备。 5.1.6 用于堆放集装箱的堆场容量应大于码头通过能力的 5。堆场作业应使用集装箱叉车、集装箱正面吊、堆高机等专用设备。 5

23、.1.7 大门至少应配备 2 条集装箱专用车道。 5.2 多用途码头每百米岸线集装箱通 过能力的确定 13( 1 )t y g pP n P K T t A K 式中: Pt 多用途码头每百米岸线集装箱通过能力( TEU); 多用途码头每百米岸线集装箱年通过能力修正系数;可根据码头经营情况、管理水平、航道条件、库场条件、集疏运条件以及码头大门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可取:0.5 1.0; n 每百米岸线配备的岸壁式起重机台数; Pi 多用途泊位配备的可起吊集装箱的岸壁式起重机设计台时效率(自然箱 /小时); Ty 多用途泊位年营运 天数,根据各港历史水文、气象资料取值 ,一般取 330350 天;

24、 tg 昼夜装卸作业时间(小时),根据该港口码头的实际情况取值,一般取 18-22 小时; Ap 多用途泊位用于装卸集装箱船舶的时间比例( %),根据该码头的实际情况取值; K1 集装箱标准箱折算系数, K1=1+K, K 为 40集装箱所占比例,取 1.0-1.3; K3 装卸船作业倒箱率( %),包括开关舱盖,取 0-2%。 ZGX-J OOO1-2008 8 附 录 A 本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A.1 集装箱专用码头分级标准为强制性标准,集装箱专用码头百米岸 线通过能力确定为推荐性标准; A.2 给出不同级别集装箱码头营运的最低的基本技术标准;本标准以能够满足 5000DWT 集装箱专用船

25、舶停靠和作业的码头作为集装箱专用码头的最低要求。小于这一要求的集装箱码头归类到多用途码头;即这类小型码头作业集装箱应能达到本标准所列多用途码头装卸集装箱船舶的基本要求。 A.3 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计算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A.4 多用途码头的集装箱作业仅规定最基本的要求。 ZGX-J OOO1-2008 9 附 录 B 关于“集装箱专用码头级别标准” 的确定依据 B.1 码头级别划分的依据 集装箱专用码头的级别划分可以依据码头设计吨位( DWT),即该码头停靠的最大船舶吨位来确定。级别划分依据如下: A 型:码头吨级处于 5000DWT 9999DWT 之间; B 型:码头吨级处于 1

26、0000DWT 29999DWT 之间; C 型:码头吨级处于 30000DWT 49999DWT 之间; D 型:码头吨级处于 50000DWT 69999DWT 之间; E 型: 码头吨级大于 70000DWT,满足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考博和作业的需要。 B.2 参考船型 本数据说明内使用的全部数据均以表 1 中参考船 型为基础制定 表 1 计算参考船型 DWT(吨) 满载吃水 D(米) 船长 L(米) 船宽 B(米) 载箱量( TEU) 5000 6.9 121 19.2 350 700 10000 8.3 141 22.6 700 1050 30000 12 241 32.3 1900 3

27、500 50000 13 293 32.3 3500 5650 70000 14 300 40.3 5651 6630 100000 14.5 346 45.6 6631 9500 B.3 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水深 D B.3.1 计算公 式及参数 计算公式为:4321 ZZZZTD 式中 T 为设计船型满载吃水; 1Z 为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取值见表 2; 表 2 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1Z 海底底质 1Z ( m) 淤泥土 0.2 ZGX-J OOO1-2008 10 含淤泥的砂、含粘土的砂和松砂土 0.3 含砂或含粘土的块状土 0.4 岩石土 0.6 2Z为波浪富裕深度;3Z船舶因配载不均匀

28、而增加的船尾吃水值( m);4 Z备淤富裕深度。 B.3.2 计算过程及数据 取1Z=0.2,2Z=0,3Z=0,4Z=0, 将参数代入,则最小泊位水深见表 3 表 3 最小泊位水深 型号 水深( m) A 7.1 B 8.5 C 12.2 D 13.2 E 14.2 B.4 集装箱专用码头航道水深 D B.4.1 计算公式及参数 使用公式:43210 ZZZZZTD 。 式中, T 为设计船型满载吃水;0Z为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见表 4; 表 4 航速为 5 节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 码头型号 船体下沉值 A 0.15 B 0.2 C 0.25 D 0.3 E 0.4 1Z 为航行时龙骨下最小

29、富裕水深,取值见表 5 表 5 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水深( m) 码头型号 龙骨下最小 富裕水深 A 0.2 B 0.2 C 0.3 D 0.3 E 0.4 ZGX-J OOO1-2008 11 2Z为波浪富裕深度,此处取 0;3Z为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此处取 0;4Z为备淤富裕深度,此处取 0.1。 B.4.2 计算过程及数据 将所有参数及参考船型参数代入公式,得 计算结果,见表 6。 表 6 航道水深( m) 码头型号 航道水深 A 7.25 B 8.7 C 12.55 D 13.6 E 14.6 B.5 集装箱专用码头航道宽度 W B.5.1 计算公式及参数 采用单向航道公式: cAW

30、 2 式中: )sin( BLnA 式中 W 为航道有效宽度( m); A 为航迹带宽度; c 为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 m),数据见表 7; 表 7 集装箱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 c 航 速( kn) 小于等于 6 大于 6 c (m) 0.5B 0.75B B 为设计船宽; n 为船舶漂移倍数 , 为风、流偏压角,数据见表 8; 表 8 满载船舶漂移倍数 n 和风、流压偏角 风力 横风小于等于 7 级 横流 V 25.0V 50.025.0 V 75.050.0 V 00.175.0 V n 1.81 1.69 1.59 1.45 3 7 10 14 B.5.2 计算过程及数据

31、由于计算数据应为理论最小值,即在最理想状况下的计算值,因此,取值如下: c =0.5B, n=1.81, 3 。 将参考船型数据代入得表 9,得: 表 9 进港航道宽度 型号 进港航道宽度 (单向航道,单位 m) A 84.86 ZGX-J OOO1-2008 12 B 99.52 C 152.32 D 165.60 E 189.87 B.6 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长度 B.6.1 计算公式及参数 采用单个泊位长度计算公式: dLLb 2式中 L 为设计船长, d 为富裕长度 ,取值见表 10。 表 10 泊位富裕长度 d 取值表 L (m) 小于 40 4185 86150 151200 201

32、230 大于 230 d (m) 5 810 1215 1820 2225 30 B.6.2 计算过程及数据 各级码头泊位富裕长度取值如表 11, 表 11 各级泊位富裕长度 d 取值 型号 泊位富裕长度( m) A 14 B 15 C 30 D 30 E 30 将 d 带入公式,得泊位长度如表 12 所示。 表 12 各级码头泊位最小长度取值表 型号 泊位最小长度( m) A 149 B 171 C 301 D 353 E 360 B.7 集装箱专用码头码头前沿纵深 L B.7.1 码头前沿纵深 L 计算公式 321 L LLL式中, 1L 为装卸桥海侧轨道中心线至泊位岸线距离,取 5m;

33、2L 为装卸桥轨距,见表 13;3L为陆侧轨道至码头前沿的宽度。 ZGX-J OOO1-2008 13 B.7.2 计算结果 根据表 13 中不同型号的装卸桥轨距和最小作业线宽度推算所得。 表 13 装卸桥轨距及泊位纵深推算表 码头 型号 码头前沿 作业线宽度( m) 装卸桥 轨距( m) 码头纵深( m) A 10 16.5 31.5 B 10 16.5( +0) 31.5 C 10 22( +5.5) 37 D 10 22( +0) 37 E 10 32( +10) 47 B.8 集装箱专用码头堆场面积 B.8.1 码头理论装卸能力 各级码 头年理论装卸能力采用公式 : %5030018

34、pnP 式中, n 表示该码头装卸桥的台数, p 表示装卸桥的台时效率。 B.8.2 堆场面积 集装箱堆场需要地面箱位数的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TnAQTKN 式中 Q 为集装箱码头年运量( TEU); T 为到港平均堆存期( TEU),见表 15; 表 14 各级码头 到港平均堆存期 (天) 码头型号 到港平均堆存期 A 4 B 4 C 5 D 5 E 4 K 堆场集装箱不平衡系数,取 1.2; T 为集装箱堆场工作天数,取 365 天; n 为堆场堆箱层数,取 4; A表示堆场容量利用率取,使用轮胎或轨道龙门起重机取 60%。 则堆场所需地面箱位数见表 16。 表 15 各级码头 堆场最少地面

35、箱位数 码头级别 堆场箱最少地面位数 A 400 B 800 C 1900 ZGX-J OOO1-2008 14 D 2600 E 4000 B.9 集装箱堆场机械(龙门起重机)数量 B.9.1 公式 根据集装箱码头实际情况,并征求专家意见,我们得到了集装箱码头堆场龙门起重机配置数量的经验公式: LNAn 6/ 式中, N 为各型号码头堆场的地面箱位数; L 为一个 泊位的长度; A 为一个二十英寸箱的平行于岸线的所占的长度,约为 6.5 米; 6 是由于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下排六列集装箱。 B.9.2 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6 型号 最小泊位长(米) 地面箱位数 机械数量 A 149

36、400 2.9 B 171 800 5.1 C 301 1900 6.8 D 353 2600 8 E 360 4000 12 ZGX-J OOO1-2008 15 附 录 C 关于“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的确定” 依据 C.1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通过能力 Pt 是参 考集装箱码头的经营环境、管理水平、库场条件和集装箱码头大门、口岸环境等因素对在每百米集装箱岸线上配备的集装箱装卸桥装卸能力修正而得到,其中,库场条件和集疏运条件为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条件,属固定因素,经营环境、管理水平、和大门条件、口岸环境可随时改变,属可变因素 ; C.2 集装箱专用码头每百米岸线年通过能力修正系

37、数 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各因素影响大小加权平均得到,如表 3.2-2 所示; C.3 每百米岸线配备的集装箱装卸桥台数 n、集装箱装卸桥设计 台时效率 Pi以实际配备为准; C.4 泊位年营运天数 Ty、昼夜装卸作业时间 tg、 装卸桥利用率基数 Ap、集装箱标准箱折算系数K1 、 n 台装卸桥同时作业干扰系数 K2、装卸船作业倒箱率 K3为经验数据。 ZGX-J OOO1-2008 16 附 录 D 关于“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作业的基本标准” 制定依据 D.1 多用途码头 每百米岸线 集装箱年通过能力 Pt 是 是参考多用途集装箱码头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航道条件、库场条件和集

38、装箱码头大门、口岸条件等因素对在 多用途码头 每百米集装箱岸线上配备的岸壁式起重机装卸能力修正而得到 ; D.2 多用途码头 每百米岸线 集装箱通过能力调整系数 根据实际情况,取经验数据; 多用途码头 每百米岸线配备的岸壁式起重机台数 n 、多用途泊位配备的岸壁式起重机设计台时效率Pi 以实际配备为准; D.3 泊位年营运天数 Ty、昼夜装卸作业时间 tg 、 多用途泊位用于装卸集装箱船舶的时间比例 Ap 、集装箱标准箱折算系数 K1 、装卸船作业倒箱率 K3 为经验数据。 D.5 对于多用途码头装卸集装箱的能力计算中,由于使用的专用设备较少(一般 1-2 台),故没有考虑干扰系数。 D.6

39、多 用途码头用于堆放集装箱的堆场容量,按照计算公式: E = Q.t.K/T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式中: Q 该码头年装卸集装箱量( TEU) t -集装箱在码头的平均堆存期(天),由于多用途码头集装箱在港区的集结时间要长,取 10 天 K 用于堆放集装箱的堆场不平衡系数,按规范取 1.1-1.3,鉴于多用途码头集装箱船舶到港的不平衡性更大,取: 1.4 T 取 365 天, 由此得: 0.058,多用途码头用于堆放集装箱的堆场容量取码头通过能力的 6。 ZGX-J OOO1-2008 17 附 录 E 演算案例 分级标准的演算案 例:以太仓二期集装箱专用码头为例: 太仓集装箱码头的具

40、体参数如下: 进港航道(包括长江口航道)水深 10 米(三期治理后达到 12.5 米),满足 12.5 米要求;进港航道宽 3000 米,大于 150 米; 平均码头长度为 275 米,大于 270 米;水深 12.5 米,大于 12 米;码头前沿纵深 50 米,大于 35米。 1100 米岸线配备 12 台集装箱装卸桥,每百米岸线 1.09 台,大于 0.8 台;外伸距为 47 米,大于35 米; 单一泊位对应地面箱位数为 3750,大于 1900;每个泊位对应有 9 台龙门起重机,大于 8 台。 大门进出口分开设置, 9 车道 ,大于 6 车道。 具有完善的码头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太仓港

41、二期码头高于 C 型的标准而未达 D 型的标准,因此,应将太仓港码头划入 C 型。 通过能力演算案例 参数 洋山一期 北仑 太仓 水深( m) -15.90 -13.50 -12.50 泊位长度 1600 900 1100 码头等级 D D C ZGX-J OOO1-2008 18 修正系数 0.90 0.75 0.55 每百米配备集装箱装卸桥台数 n 0.94 1.11 1.18 装卸桥设计台时效率 P(自然箱 /小时) 28 25 28 折算系数 K1 1.70 1.65 1.60 泊位年营运天数 Ty 330 345 335 昼夜装卸作业时间 tg 24 24 22 装卸桥利用率基数 A

42、pi 0.70 0.70 0.65 干扰系数 K2( %) 0.04 0.03 0 .02 倒箱率 K3( %) 0.05 0.05 0.03 2006 年所有泊位实际通过能力 TEU 3230000 1880000 900000 注 1 原所有泊位设计通过能力 TEU 2200000 700000 500000 根据此公式计算所得每百米泊位通过能力 203067 183597 132608 根据此公式计算所得泊位总通过能力 3249068 1652367 1458689 原设计通过能力与实际值偏差 31.89% 62.77% 44.44% 本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偏差 0.59% 12.11% 62.08% 注 2 注 1: 2007 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为 414500TEU,预计 2007 全年 900000TEU,未取 2006 年数据的原因是太仓二期 06 年未全年运营。 注 2:造成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1.装卸桥利用率基数与太仓港实际区别太大; 2.太仓港机械配备过 于超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其他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