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680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满分 24 分 ) 1.(2分 )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 , 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C.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 A、分类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防止空气污染,故正确; C、预防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环境,故正确;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故错误 。 答案:

2、D 2.(2分 )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美酒飘香 B.鸡蛋变臭 C.切割玻璃 D.滴水成冰 解析: A、美酒飘香是构成酒精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 A错; B、鸡蛋变臭有具有臭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切割玻璃只是将玻璃分开,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 答案: B 3.(2分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60个碳原子: C60 B.2个氢氧根离子: 2OH C.金刚石: Au D.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

3、2 解析: 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 60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 60C, 答案 项错误 ;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 ; 答案 项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其化学式为: C; 答案 项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4、 3SO2; 答案项正确 。 答案: D 4.(2分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熄灭酒精灯 C. 检查气密性 D. 连接仪器 解析: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

5、压破试 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5.(2分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而逐渐溶解,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

6、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变化,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A 6.(2分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 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 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碳的原子序数是 6,相对原子质量是 12.01, 答案 项说法错误;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 项说法错误; D、三种原子中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则铝原子的质量最大, 答

7、案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D 7.(2 分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D2 的化学式为 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D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 D2中含有 73个原子 C.维生素 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96g D.维生素 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 A.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 D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维生素 D2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 而是 “1” ,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维生

8、素 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8): (1 44): 16=84: 11: 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 答案: A 8.(2分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小苏打能 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解析: A、干冰可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 .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

9、进一步进项 .故说法错误;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因此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故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故说法正确 。 答案: B 9.(2 分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 “ 银针验毒 ” 的记载, “ 银针验毒 ” 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 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 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解析: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

1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 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 4、 2、 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 4、 0、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 2个原子,则每个 X分子由 2个银原子和 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Ag2S,故正确 。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在反应 4Ag+2H2S+O2 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 答案: D 10.(2分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实验目的

11、 实验方法 A 除去 KCl固体中的 KClO3 加入少量 MnO2固体,加热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气泡的情况 C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 O2的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D 探究稀盐酸和 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 A、 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 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12、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答案: 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均会熄灭,不能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答案: 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D、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稀盐酸和 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答案: 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答案: B 11.(2分 )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 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 t3 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 t1 时 20%的甲溶液配制 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

13、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 t3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解析: A、图中 P 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 t3 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 A错误; B、 t1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所以不能用 t1 时 20%的甲溶液配制 10%的甲溶液,故 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 C正确; D、 t3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 t3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4、2 , t2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 D错误 。 答案: C 12.(2 分 )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 .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 “ ” 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 表示一 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 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解析: 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

15、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A、乙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正确; B、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说法正确; C、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D、氧化铜不能一步反应产生碳酸钙,故说法正确 。 答案: C 二、解答题 (共 4小题,满分 36分 ) 13.(6分 )“ 舌尖上的化学 ” .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 (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解析: 在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16、,蛋白质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 答案 :蛋白质 (2)碘盐中的 “ 碘 ” 是指 (选填 “ 元素 ” 、 “ 原子 ” 或 “ 单质 ”). 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疾病 。 (填字母 )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解析: 加碘盐中的 “ 碘 ”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 碘 ”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 答案 :元素 b (3)为保障 “ 舌尖上的安全 ”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填字母 )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解析: a、

17、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 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故 a 错误 。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 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故 c正确 。 答案 : c (4)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 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 。 解

18、析: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与异味 。 答案 :塑料 吸附 14.(10分 )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 .如图 1 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 铁丝燃烧生成 Fe3O4的过程中 (选填 “ 放出 ” 或 “ 吸收 ”) 热量 。 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 与 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解析: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的热;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在 FeSO

19、4中硫酸根离子显示 2 价,亚铁离子显示 +2价,所以与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FeO 答案 :放出 氧气和水 FeO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 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填字母 )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 图 .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 解析: 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变,电子层数可能变化,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所以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20、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 。 答案 : b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 实验 1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 .这是因为 。 实验 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不同 。 实验 3 是大小形状相同的 Mg、 Zn、 Fe、 Cu 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

21、性最强的是 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 Zn比 Fe多 解析: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实验 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 ,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白磷的着火点低,先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后燃烧,所以实验 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现象就越剧烈,所以 a.铜不能发生酸发生反应,铜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不能说铜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b.

22、镁表面的气泡产生最剧烈,所以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Mg,故正确; c.每 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 2份质量的氢气,每 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 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 Zn 比 Fe 少,故错误 。 答案 :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可燃物的着火点 ac 15.(10分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水资源丰富 。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泥沙等 ).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 蒸发 计算产率等 。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

23、 一边 .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 (填字母 )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解析: 过滤操作中,为防止弄破滤纸,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移走酒精灯;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部分精盐损失,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低;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留在精盐中,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精

24、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低 。 答案:三层滤纸;移走酒精灯 b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 .如图 1是从海水中获 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 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上述过程中试剂 A与沉淀 B法神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 A是 (填名称 ) 。 解析: 石灰乳与海水混合,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 +CaCl2。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水,故试剂 X为稀盐酸 。 答案: MgCl2+Ca(OH)2=Mg(OH)2 +CaCl2 稀

25、盐酸 (3)2017年 5月 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 (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 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 N2、 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选填 “ 纯净物 ” 或 “ 混合物 ” )。 若某种可燃冰中 CH4与 H2O的质量比是 1: 9,则该可燃冰中 n= 。 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 “ 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 CH4和少量的 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 可知,天然气水合物中由水、甲烷、

26、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为一种混合物;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可燃冰分子中 CH4与 H2O的质量比为: (12+1 4): n(1 2+16)=1: 9; z 则 n=8;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答案:混合物 8 CH4+2O2 CO2+2H2O 16.(10分 )“ 氧泡泡 ” 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 【查阅资料】 . 过碳酸

27、钠在水中易离解成 Na2CO3和 H2O2,其水溶液具有 Na2CO3和 H2O2的双重性质; . 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2Na2CO33H2O2)+8HCl 8NaCl+4CO2 +3O2 +10H2O; . 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 “ 活性氧 ” 有关, “ 活性氧 ” 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 (1)20 时,测得 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 pH为 10.5,说明其溶液呈 (选填 “ 酸性 ” 、“ 中性 ” 或 “ 碱性 ”) 。 解析: 20 时,测得 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 pH为 10.5,大于 7,说明其溶液呈碱性 。 答案 :碱性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

28、加入少量 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由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所以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答案 : 2H2O2 2H2O+O2 (3)过碳酸钠样品中 “ 活性氧 ” 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 活性氧 ” 含量 = 100%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 “ 活性氧 ” 含量,取 20g 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 .(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 将盐酸慢慢地入 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 ,停止滴加盐酸 。 装置

29、 B可吸收生成的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 。 将反应后 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 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 “ 活性氧 ” 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 。 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 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 “ 活性氧 ” 含量 .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 (填写一条即可 ) 解析: 由于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氧气,所以将盐酸慢慢地入 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

30、没有气泡生成,停止滴加盐酸 。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 Na2CO3+H2O。 由题意可知,由量筒可读出氧气的体积,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 。 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x, 2(2Na2CO33H2O2)+8HCl 8NaCl+4CO2 +3O2 +10H2O 468 96 11.7g x 46896 =11.7gx 解得: x=2.4g 过碳酸钠样品的 “ 活性氧 ” 含量是: 2.4g20g 100%=12%; 由于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 CO2 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 “ 活性氧 ” 含量 .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到 B中 。 答案 :没有气泡生成 CO2+2NaOH Na2CO3+H2O 密度 12% 不合理,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到 B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