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39314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0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00)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

2、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0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4.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5.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6.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分数:2.00)A.承认客

3、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7.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分数:2.00)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8.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9.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

4、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5、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2.价值揭示的是(分数:2.00)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13.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分数:2.00)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14.“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分数:2.00)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

6、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分数:2.00)A.相对性B.绝对性C.客观性D.有限性1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分数:2.00)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18.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

7、点说明(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19.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为(分数:2.00)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2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分数:2.00)A.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

8、制D.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21.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分数:2.00)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22.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23.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

9、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分数:2.00)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24.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分数:2.00)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2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

10、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26.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B.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辩证统一27.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分数:2.00)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

11、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29.“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分数:2.00)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3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01 答案解析

1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00)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内容。“人的感情”与人的理性相对称,属于非理性范畴,首先将 A 排除,选项 CD 与题干内容没有关联,属于干扰项,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B。3.“鹰

13、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0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人的肉体感官所具有的直接感受力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某些特定的动物而表现出局限性,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感性认识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种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 A。4.

14、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 CD 虽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5.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15、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这不仅表现在特定真理的反映对象的范围上,也表现在其正确程度上,所以真理性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选项A、B 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选项 c 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错误的观点,所以选择 D。6.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分数:2.00)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

16、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真理,所以,选项 ACD 因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而直接被排除。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7.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分数:2.00)A.客观性 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

17、选择 A。8.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9.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

18、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故选项 B 成为干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没有涉及感性认识问题,故排除选项 A、D。这样,就剩下了选项 C。做此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1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

19、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 CD。选项 A 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 B。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干的意思是,从

20、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本题选 C。12.价值揭示的是(分数:2.00)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定义。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3.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分数:2.00)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

21、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作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所以选择 C。14.“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分数:2.00)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题干中“先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导,显然,其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选项 A、C 因不符合题意首先被排除。“

22、在实践基础上”表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有基础的,即,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所以命题并没有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夸大认识的作用,选项 B 也不符合题意,根据排除法选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分数:2.00)A.相对性 B.绝对性C.客观性D.有限性

23、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真理相对性的理解。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中心词“不能完全地把握”和“永远地接近”,其说明的就是真理具有相对性(A)和有限性(D),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选项 B、C 与题意不符,所以此题选择AD。1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分数:2.00)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

24、理的一元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最高真理。18.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点说明(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一定范围内才是绝对的(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因而,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一旦超出特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25、。所以正确答案是 BC。19.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为(分数:2.00)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2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分数:2.00)A.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标准不确定性

26、的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所以选择 BC。选项 D 否认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把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选项 A 否认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确定性,也是不对的。21.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分数:2.00)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 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证明的重要作用。由于实践检验的复杂性,在实践证明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成为重要补充。命题全部准确地反映

27、了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都是正确的。22.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23.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分数:2.00

28、)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 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及其特征。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不是人的需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价值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价值的主体性

29、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4.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分数:2.00)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 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建立在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只有对客体和主体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用于衡量价值关系的内在价值尺度,即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尺度,其以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而非主体需要自身,所以选项 A 排除。选项 D 虽然包括客体属性但又不局限于客体,指涉范围过大,也在排除之

30、列,所以正确选项为 BC。2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 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 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选项 D 夸大了价值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个别考生会疑惑为什么要选 C 选项,疑惑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规范”的含义。“规范”不但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还有教育引导等作用。因而,C 选项必须选。26.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31、神的哲学基础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B.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辩证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题干内容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首先排除选项 C。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即遵循真理尺度、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规律性。人文精神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目的性,所以选择 ABD。27.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

32、,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具体性。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是讲真理的条件性。A 项明显是错误观点。B 项是说真理是发展变化的,C 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 项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BCD 是正确选项。2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分数:2.00)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

33、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29.“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分数:2.00)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具有综合性。认识“自然规律”意味着认识世界、掌握必然,属于理论问题、真理问题。“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意味着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获得自由,属于价值问题。所以 ABCD全选。3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题干是不同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A 项是指这种不同感觉是在不同理性认识指导之下形成的,是正确选项,B 项是指意识的主观差异性,也是意识能动性,符合题意,C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错误认识,不符合题意。D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正确认识。所以 ABD 是正确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1873-1975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globe and globe stop and check valves (flanged and butt-welding ends) for the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allied industries《石油、石化及有关工业用钢球形阀、球形截.pdf BS 1873-1975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globe and globe stop and check valves (flanged and butt-welding ends) for the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allied industries《石油、石化及有关工业用钢球形阀、球形截.pdf
  • BS 1876-1990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flushing cisterns for urinals《小便池自动冲洗水箱规范》.pdf BS 1876-1990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flushing cisterns for urinals《小便池自动冲洗水箱规范》.pdf
  • BS 1877-10-2011+A1-2012 Domestic bedding Part 10 Specification for mattresses and bumpers for childrens cots perambulators and similar domestic articles《家庭床上用品 第10部分 童床 摇篮童车及类似家用物品.pdf BS 1877-10-2011+A1-2012 Domestic bedding Part 10 Specification for mattresses and bumpers for childrens cots perambulators and similar domestic articles《家庭床上用品 第10部分 童床 摇篮童车及类似家用物品.pdf
  • BS 1877-8-1974 Domestic bedding - Pillows and bolsters for domestic use (excluding cellular rubber pillows and bolsters)《家庭床上用品 第8部分 家用枕头和软垫(泡沫橡胶枕头和软垫除外)》.pdf BS 1877-8-1974 Domestic bedding - Pillows and bolsters for domestic use (excluding cellular rubber pillows and bolsters)《家庭床上用品 第8部分 家用枕头和软垫(泡沫橡胶枕头和软垫除外)》.pdf
  • BS 188-1977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viscosity of liquids《液体粘度测定方法》.pdf BS 188-1977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viscosity of liquids《液体粘度测定方法》.pdf
  • BS 1881-113-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making and curing no-fines test cubes《混凝土试验 第113部分 无细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制备和养护方法》.pdf BS 1881-113-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making and curing no-fines test cubes《混凝土试验 第113部分 无细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制备和养护方法》.pdf
  • BS 1881-119-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using portions of beams broken in flexure (equivalent cube method)《混凝土试验 第119部分 用部分弯曲断裂梁测定抗压强度的方法.pdf BS 1881-119-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using portions of beams broken in flexure (equivalent cube method)《混凝土试验 第119部分 用部分弯曲断裂梁测定抗压强度的方法.pdf
  • BS 1881-121-1983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tic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compression《混凝土试验 第121部分 静态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pdf BS 1881-121-1983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tic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compression《混凝土试验 第121部分 静态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pdf
  • BS 1881-122-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测试混凝土 吸水性测定方法》.pdf BS 1881-122-2011 Testing concret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测试混凝土 吸水性测定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