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39319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0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克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分数:2.00)A.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B.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都坚持了辩证法D.都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分数:2.00)A.时

2、间是一种观念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是有限的D.对时间的感受会有差异4.实践和意识的差别在于( )(分数:2.00)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而意识没有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C.实践是物质,意识是实践的派生物D.实践具有创造性而意识没有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主义把唯

3、物主义由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 )(分数:2.00)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动物没有B.人有意识而动物没有C.人有思维而动物没有D.人有实践活动而动物没有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是( )(分数:2.00)A.物质性B.实践C.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意识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 )(分数:2.00)A.人化自然B.自在自然C.物质世界D.属人的对象世界8.井陉县大沟村 66 岁的马三小,左右腿先后截肢,15 年时间他却在荒山上植绿万余棵树,给太行山披上了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装。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

4、象世界B.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在于敬畏自然C.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然界的潜力D.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9.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实践的观点10.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分数:2.00)A.矛盾的必然性和偶然性B.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1.构成复杂事物的矛盾群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贯穿事物发展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的

5、是( )(分数:2.00)A.对抗性矛盾B.主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根本矛盾12.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关键是( )(分数:2.00)A.度B.质C.量D.质变13.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是( )(分数:2.00)A.辩证统一的B.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反映C.对立统一的D.自然规律具有重复性,而社会规律没有14.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起

6、作用都是( )(分数:2.00)A.自发的B.自觉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以相同形式反复出现的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主体选择的观点16.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17.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

7、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所以( )(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B.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C.理论对实践活动起能动作用D.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不起任何作用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以往的认识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B.坚持了反映论C.坚持了先验论D.引人了实践的观点19.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分数:2.00)A

8、.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与实践无关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很多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2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就应该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 )(分数:2.00)A.事物内部矛盾全部解决的表现B.事物内部矛盾不再有斗争性的表现C.事

9、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表现D.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表现2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表现为( )(分数:2.00)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都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而不同23.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

10、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终结C.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4.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D.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5.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说明( )(分数:2.00)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任何

11、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实践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创造联系D.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说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 )(分数:2.00)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必然性和偶然性都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27.2015 年 3 月 19 日上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正在海边散步的市民发现,在灵山岛附近,海平面出现几座高楼状的物体,原本空荡的海平面突然出现这样的奇景,多数人猜测这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

12、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的现象说明( )(分数:2.00)A.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B.假象来源于人的错误意识C.所有的现象都反映事物的本质D.没有实践的主体,就没有假象28.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两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D.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共同组成了唯物辩证法29.以下属于主观辩证法的有(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B.归纳和演

13、绎C.分析和综合D.形式和内容30.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分数:2.00)A.本质联系B.稳定联系C.根本联系D.必然联系31.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B.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D.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32.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分数:2.00)A.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C.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D.没有整

14、体就没有部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0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克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分数:2.00)A.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 B.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都坚持了辩证法D.都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解析:解析:“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的意思是河水在运动,河流在变化,第二次踏入

15、时,已经跟第一次踏入时不一样,强调的是运动变化。但是赫拉克里克认为人第一次可以踏入这条河流,也就承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的意思是人在将要踏入河流时,河流已经发生了变化,等于否认了相对静止,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所以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3.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分数:2.00)A.时间是一种观念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是有限的D.对时间的感受会有差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客观性。“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都是对时间的感受,时间并没有因为这种感受而变长或变短,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并

16、不是人的意识,所以 A、B 两项错误。C 项也是错误的,如果不加上限定,默认指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无限的。大家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对时间的感受是有区别的。4.实践和意识的差别在于( )(分数:2.00)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而意识没有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 C.实践是物质,意识是实践的派生物D.实践具有创造性而意识没有解析:解析:实践一头连着意识,一头连着物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不是物质,只能说它具有物质性,所以 C 项错误。意识是人的意识,当然具有自觉能动性,所以这不是两者的差别,是两者的共同点。意识具有创造性,如果说实践具有创造性,那也是源于意识的创造性,所以

17、D 项也不正确。实践和意识的主要差别在于实践连接的物质那一端,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所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由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 )(

18、分数:2.00)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动物没有B.人有意识而动物没有C.人有思维而动物没有D.人有实践活动而动物没有 解析:解析:唯心主义者强调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有意识,并由此推演出意识是人类社会的本原这样的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所以实践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所以 D 项正确。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是( )(分数:2.00)A.物质性B.实践 C.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意识解析:解析: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劳动实践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这是形成人类社会并与自然界分离的历史前提。而实践又使人类社会与

19、自然界联系在一起,人类通过实践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所以实践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项正确。物质性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有的特性,但是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会分化。所以 A 项错误,C 项和 D 项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强调人的意识和人的主体性,但是只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实践,人类和自然界就不会发生联系,不会统一,而且人的意识本身就是因为劳动实践才产生的。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 )(分数:2.00)A.人化自然B.自在自然C.物质世界 D.属人的对象世界解析:解析: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都只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在自然是指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然界

20、,而人化自然是指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界。所谓“属人的对象世界”是指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样就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而自然界中自在自然在人类实践活动之外,所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属人的对象世界也不全面,漏掉了自在自然。8.井陉县大沟村 66 岁的马三小,左右腿先后截肢,15 年时间他却在荒山上植绿万余棵树,给太行山披上了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装。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B.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在于敬畏自然C.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然界的潜力D.在人与自

21、然关系中,人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解析:解析:A 项正确,所谓属人的对象世界,也就是实践的客体。B、C、D 三项都错,应该尊重并认识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合理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B 项错在“敬畏自然”,C 项错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强调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D 项错在认为人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9.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实践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类社会物质性以及人类社会实践性的关键,也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观点,但不是辩证法的核心,所以 D 项

22、首先排除。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都得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前提,即都得首先认定事物是由矛盾着的对立面构成的。同学们一般都会把某一具体的事物当成内部质地均一的整体来看待,这样很难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吸收了19 世纪很多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学科把某一个具体形态的事物分解成分子、原子、细胞来研究,不但研究分子、原子和细胞,还要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唯物辩证法与此类似,只不过它把具体的分子、原子、细胞抽象成了各种类型的矛盾,研究矛盾着的对立面以及相互关系。所以考生想要学好唯物辩证法,首先应该将事物看作是矛盾着的对立面构成的,而不是均一的稳定的一个整体。10.

23、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分数:2.00)A.矛盾的必然性和偶然性B.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中,A 项是杜撰出来的,排除。其余三项都是矛盾的属性,但是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也就是维持该事物成为该事物,不发生剧烈变化而产生质变的属性。而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这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来源,超出一定限度,有可能会促成事物的质变,成为不同的事物。11.构成复杂事物的矛盾群中

24、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贯穿事物发展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的是( )(分数:2.00)A.对抗性矛盾B.主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根本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析。根本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并贯穿事物发展始终、主要矛盾只决定某个阶段事物发展的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个矛盾的性质,并不决定整个事物的性质。12.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关键是( )(分数:2.00)A.度B.质 C.量D.质变解析:解析: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

25、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以水为例,水的质是水,量是多少度,比如 30 度,度是 0 度到 100 度,所以水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不在于度,度只是一个数量范围。质变指事物的量变达到了临界点,也不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13.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是( )(分数:2

26、.00)A.辩证统一的 B.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反映C.对立统一的D.自然规律具有重复性,而社会规律没有解析:解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区别,也有联系,因为两者都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所以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有同学对辩证统一不理解,所谓辩证统一就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立统一就不同了,对立统一是指两者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并共同构成某事物,所以 A 项正确,C 项错误。B 项错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不要混淆,所以 B 项错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会重复出现,因为规律是稳定的联系,如果只是偶然出现就

27、不叫规律了。两者在重复的形式上有差别,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不会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国家、社会、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因为重复的形式不同就否定社会规律的重复性,所以D 项错误。14.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起作用都是( )(分数:2.00)A.自发的B.自觉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以相同形式反复出现的解析:解析:所谓自发是指没有人的意识参与,所谓自觉是指有人的意识参与。自然规律起作用是自发的,社会规律起作用就是自觉的,所以 A、

28、B 都不正确。D 项也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自然规律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虽然反复出现,但并不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主体选择的观点解析:解析:矛盾、联系、主体选择都不是认识论的内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是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一种体现,和认识论无关。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实践是认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关键,认识论部分,实践的观点又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

29、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即既坚持认识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又坚持认识主体人在其中的主观能动性。16.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解析:解析: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路线,另一条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共同点是,都是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一立场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而存在的。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30、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因此 D 项正确。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17.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所以( )(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B.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C.理论对实践活动起能动作用 D.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不起任何作用解析: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认识分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

31、只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恰恰相反。认识又可分为理论和一般认识,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但并不一定正确,所以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A 项错误。认识也可分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不一定正确,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理性认识一定正确,就不需要实践检验了,所以 B 项错误。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所以理论对实践活动也起能动的反作用,所以 C 项正确。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能动的”和“积极的”,“能动的”相对应的是“被动的”,与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是两个意思。D 项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能

32、动的反作用。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以往的认识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B.坚持了反映论C.坚持了先验论D.引人了实践的观点 解析:解析:只要是唯物主义哲学,都能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所以 A 项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共有的品质。而只要是唯物主义哲学,都能坚持反映论,因为只要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就只能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以 B 项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点。C 项先验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即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对绝对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实践的观点,不但坚持了反映论,而且提出能动的反映论,即认识对实践也是有反作

33、用的。19.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分数:2.00)A.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与实践无关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很多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解析:解析: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确实很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包括书本知识,但间接经验不是凭空产生的,间接经验的源头在直接经验,即通

34、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将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所以 A、D 都是错误的。C 项也错误,感性认识未必错误,理性认识未必正确。正确与否与感性、理性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注意。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在人们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指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2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

35、0)_解析:2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就应该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 )(分数:2.00)A.事物内部矛盾全部解决的表现B.事物内部矛盾不再有斗争性的表现C.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表现 D.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表现 解析:解析:和谐是矛盾同一性占据上风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没有斗争性。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事物展现出来的和谐状态。所以 A 项认为已经没有矛盾了,显然是错误的,B 项否认矛盾双方还有斗争性,也是错误的。2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36、终。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表现为( )(分数:2.00)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D.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都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解析:解析:正因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才能将此事物与彼事物区分开。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阶段各有特点,因为所有事物都不是静态,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能初期矛盾的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而后期矛盾的另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所以 AB 都是正确的。比较难理解的是 C 项,比较复杂的事物并不是只有一组矛盾,而是由多组矛盾构成的矛盾群。这些矛盾

37、中有的是主要矛盾,有的是次要矛盾,也各不相同。D 项错误,矛盾各不相同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因为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D 项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23.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终结C.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解析: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错在“终结”,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

38、不是量变的终结。质变后,旧事物成为新事物,但新事物也会不停量变。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会有局部的质变,而在质变中必然也有量变,所以 C 项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为量变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总会达到临界点,所以 D 项正确。24.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B.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D.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解析:解析:所谓辩证否定观,理解的关键在于将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内部否定和日常生活中的

39、外部否定区分开。内部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使事物发生质变,由旧事物变为新事物,所以这种内部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而且,内部否定只是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并不是完全消除了旧事物的肯定因素,旧事物的肯定因素有一部分保留在了新事物中,所以内部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保留旧事物的一部分因素,舍弃一部分因素。C 项错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实际上指评判,是一种外部否定,不是辩证否定观。25.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

40、说明( )(分数:2.00)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实践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创造联系D.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解析:A 项正确,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B 项错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但未必是直接联系,很多是间接联系。C 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能被创造。D 项正确,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2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说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 )(分数:2.00)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必然性

41、和偶然性都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解析:解析:D 项错误,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而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7.2015 年 3 月 19 日上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正在海边散步的市民发现,在灵山岛附近,海平面出现几座高楼状的物体,原本空荡的海平面突然出现这样的奇景,多数人猜测这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的现象说明( )(分数:2.00)A.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B.假象来源于人的错误意识C.所有的现象都反映事物的本质 D.没有实践的主体,就没有假象解析:解析

42、:“海市蜃楼”是一种假象,假象也是现象,只要是现象,都反映事物的本质,区别仅仅在于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反映。“海市蜃楼”中的景象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并非幻觉,所以 A 项和 C 项都正确。BD 两项错误,假象的来源是事物的本质,并非错误意识,这里要分清假象和错误的意识,假象并不是意识,即便没有人的存在,假象依然存在,而意识一定是实践主体人的意识。28.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两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

43、 D.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共同组成了唯物辩证法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联系、运动、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的意识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形成的辩证思维。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形式上完全不同,主观辩证法主要是观念、逻辑的形式。29.以下属于主观辩证法的有(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B.归纳和演绎 C.分析和综合 D.形式和内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各种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

44、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也叫做概念辩证法。AD 项是范畴,属于客观辩证法;BC 项为主观辩证法。30.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分数:2.00)A.本质联系 B.稳定联系 C.根本联系D.必然联系 解析:解析:规律就是事物间的联系,但是事物间的联系有很多种,规律主要是指本质联系,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不能算规律。规律还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比如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偶然联系不能算规律。规律

45、也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表现在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出现。C 项是杜撰出来的,只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不存在根本联系和非根本联系。31.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B.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D.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解析:解析:A 项错误,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但未必都是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歪曲的反映。B 项正确,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么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C 项错误,意识确实具有创造性,但是不能创造物质,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正确,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32.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分数:2.00)A.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C.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D.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解析:解析:B 项错误,整体功能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也就是说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不能直接排除等于的可能,说整体功能之和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