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39319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1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 )(分数: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反复循环B.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反复循环C.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D.主体和客体的反复循环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B.

2、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4.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这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该故事所蕴含的真理是( )(分数:2.00)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一元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5.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任何真理都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任何真理都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统一D.任何真理都是

3、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6.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 )(分数:2.00)A.在特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实践起到检验真理的作用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无法检验真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7.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 )(分数:2.00)A.不同于知识性认识,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C.没有客观标准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8.“必然王国”和

4、“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所谓“自由王国”,指的是( )(分数:2.00)A.人受物支配的状态B.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以人类能力的发挥为目的的状态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的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分数:2.00)A.社会内部矛盾推

5、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11.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1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 )(分数:2.00)A.劳动资料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分数:2.00)A.社会存

6、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D.社会运动与社会形态的关系问题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 )(分数:2.00)A.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需要B.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C.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16.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分数:2.00)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1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 )(分数:2.00)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

7、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8.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 )(分数:2.00)A.属于社会意识B.属于社会存在C.属于生产关系D.既有属于社会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社会存在的部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 )(分数:2.00)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主从关系D.因果关系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实践产生了认

8、识的需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22.悬浮滑板一种像魔毯一样悬浮在空中的滑板自从在:1989 年的科幻影片回到未来 2中出现以来就一直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现在美国加州技术公司 Hendo 已造出了实物。Hendo 公司的悬浮滑板只能离地大约一英寸(254 厘米),不过它的技术却是革命性的。Hendo 公司创始人吉尔和格雷格.亨德森计划对磁“悬浮”技术进行开发,以达到在地震中稳定建筑物以及保护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等目的。格雷格称:“悬浮滑板是把这项技术推向世界的第一步。”悬浮滑板由科幻成为现实说明( )(分数:2.00)A.新事物的产生依赖于人

9、类的创新思维B.意识可以创造世界C.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D.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23.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 )(分数:2.00)A.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不了解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B.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对象C.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D.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与旧唯物主义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能动反映论中的反映不

10、但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造性B.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还能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D.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能塑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25.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分数:2.00)A.直接经验具有物质性,而间接经验没有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间接经验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D.间接经验应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6.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含( )(分数:2.00)A.感觉B.知

11、觉C.本能D.表象27.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 )(分数:2.00)A.概念B.推理C.判断D.理论2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 )(分数:2.00)A.犯教条主义的错误B.犯形而上学的错误C.犯先验论的错误D.犯经验主义的错误29.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

12、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以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分数:2.00)A.乐观的心态B.坚定的信念C.抵触的心理D.缜密的思维30.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论断中揭示了非理性因素作用的论断有( )(分数:2.00)A.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B.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C.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D.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

13、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3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因为( )(分数:2.00)A.人们受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B.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D.部分对象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围32.真理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和价值是一致的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1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14、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 )(分数: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反复循环B.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反复循环C.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D.主体和客体的反复循环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一步步深化和提高,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

15、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它不仅表现在真理的反映的范围上,也表现在正确的程度上,所以真理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项。4.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这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该故事所蕴含的真理是( )(分数:2.00)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一元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解析:解析:欧几里得、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的理论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只不过各自有其适用范围,

16、这体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5.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任何真理都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任何真理都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统一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由于真理具有正确性,所以值得坚持;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需要发展。故 D 项为正确选项。同一性、斗争性、多元性、抽象性不是真理的属性,故 ABC 为错误说法。6.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

17、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 )(分数:2.00)A.在特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实践起到检验真理的作用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无法检验真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逻辑证明是在无数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真理的作用,但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所以它不能取代实践,只能成为实践标准的一个补充。D 项错误,错在互补,这种补充是单项的,只能逻辑证明补充实践,不能实

18、践来补充逻辑证明,因为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而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7.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 )(分数:2.00)A.不同于知识性认识,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 C.没有客观标准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解析:解析:价值评价与知识性的认识不同,知识性的认识主要关注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即客体的“真”,认识的对错。而价值评价的主导是人的需求,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求。所以 D 项错误,B 项正确。A、C均为干扰项,A 项错在完全主观,价值评价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它建立在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即首先是正确认识,然后才是价值评价。C 项错在没有客观标准,由于

19、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一致的,因此评价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是否与人民、人类整体利益或要求相一致。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所谓“自由王国”,指的是( )(分数:2.00)A.人受物支配的状态B.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以人类能力的发挥为目的的状态 解析:解析:“自由王国”指的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即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人类能力的发挥。A 项是“必然王国”的状态,不选。B 项错误,因为即使是“自由王国”规律依然是要认识和遵循的。

20、C 项描述的是政治上的自由,与“自由王国”是两个概念。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的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A、B 两项是同一个意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物质)和存在(意识)的关系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分数:2.0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

21、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项。11.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包括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

22、活,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单独选 C,或单独选 D。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解析:解析:A、B、C 三项都是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1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

23、 )(分数:2.00)A.劳动资料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解析:解析:生产力的构成包括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工具,它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所以 C 项正确。科学技术是一般生产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1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D.社会运动与社会形态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

24、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 )(分数:2.00)A.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需要B.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C.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由生产力决定。所以,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否适合、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力标准”。16.在生产关系中,最

25、基本的是( )(分数:2.00)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解析:解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1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 )(分数:2.00)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解析:解析: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不是

26、生产力,也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所以 B、C 都是错误的。D 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 C项是一个意思,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只有与当时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才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18.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 )(分数:2.00)A.属于社会意识B.属于社会存在C.属于生产关系D.既有属于社会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社会存在的部分 解析:解析:上层建筑中的观念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而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

27、庭、监狱等又属于社会存在,所以 D 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 )(分数:2.00)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主从关系D.因果关系解析:解析: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关系,然后才是认识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28、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解析:解析: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如果没有实践的需求,也就没有认识的必要了,所以 A 项正确。认识是否正确,无法自证,只能通过实践后的反馈,来确认认识的正确与否。如果在认识的指导下达到了预期的实践结果,那么说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认识就是错误的。所以 B 项正确。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对象的各

29、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说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C 项正确。认识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比如计算机、太空探测仪等,所以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D 项正确。22.悬浮滑板一种像魔毯一样悬浮在空中的滑板自从在:1989 年的科幻影片回到未来 2中出现以来就一直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现在美国加州技术公司 Hendo 已造出了实物。Hendo 公司的悬浮滑板只能离地大约一英寸(254 厘米),不过它的技术却是革命性的。Hendo 公司创始人吉尔和格雷格.亨德森计划对磁“悬浮”技术进行开发,以达到在地震中稳定建筑物以及保护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等

30、目的。格雷格称:“悬浮滑板是把这项技术推向世界的第一步。”悬浮滑板由科幻成为现实说明( )(分数:2.00)A.新事物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的创新思维B.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C.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D.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解析:解析:A 项错误,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B 项正确,B 项和 A 项并非同义,意识可以创造世界是指意识可以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并不是说意识决定物质。C 项正确,D 项错误,说反了,应该是认识依赖于实践。23.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

31、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 )(分数:2.00)A.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不了解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B.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对象 C.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D.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解析: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旧唯物主义,或者称作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主要在于两点:一点是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就不能将实践的对象和实践主体连接起来,而只是把认识看做是对对象的被动反映,所以 AB 是正确的。另一点缺陷是没有运用辩证法来考查认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而且就是对物质世界

32、的被动反映。所以旧唯物主义坚持了反映论,但这种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的,C 项也正确。D 项错误,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与旧唯物主义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能动反映论中的反映不但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造性 B.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还能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D.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能塑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 解析:解析:能动反映论认为反

33、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所以认识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能够反映现在,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不仅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造性,因为人是在实践中产生认识的,所以认识不是那种照镜子似的复现,还有对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构建和虚拟,所以,认识还能揭示规律本质、过去和未来,塑造不存在的事物。25.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分数:2.00)A.直接经验具有物质性,而间接经验没有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间接经验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 D.间接经验应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解析:解析:具有物质性的

34、是实践,并非直接经验,所以 A 项错误。我们一般不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我们认为二者缺一不可,所以 B 项不选。间接经验来源于直接经验,而这个直接经验也是来源于实践的,所以间接经验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C 项正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都很重要,应该结合,不应该对立,D 项正确。26.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含( )(分数:2.00)A.感觉 B.知觉 C.本能D.表象 解析:解析:所谓感性认识,就是人通过感官获得的认识,本能不属于感官认识,而是认识中非理性因素的一种。27.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

35、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 )(分数:2.00)A.概念 B.推理 C.判断 D.理论 解析:解析: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2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 )(分数:2.00)A.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B.犯形而上学的错误C.犯先验论的错误D.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解析:解析:如果割裂二者

36、的联系,只强调感性认识,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如果只强调理性认识,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的观点,先验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都与题意不符。29.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以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分数:2.00)A.乐观的心态 B.坚定的信念 C.抵触的心理 D.缜密的思维解析:解析:缜密的思维不属于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中的任何一项,属于后天的能力。30.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起

37、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论断中揭示了非理性因素作用的论断有( )(分数:2.00)A.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B.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C.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D.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解析:非理性因素是指除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外的意识因素。其内容具体包括:其一,一人的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其二,非逻辑

38、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直觉、灵感。A 项是揭示情感的作用;C 项是揭示意志的作用;D 项是揭示想象的作用。情感、意志、想象都属于非理性因素的范围。B 项所表达的是实践对人的认识的影响。3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因为( )(分数:2.00)A.人们受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 B.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D.部分对象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围解析: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首先是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包括一定时期的认识能力、认识所需的外部条件。其次是因为认识对象在发展。即便某一具体认识经过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不能算认识过程的终结,因为随着认识对象

39、的发展,这个被证明为正确的认识在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有缺陷的,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认识。D 项说认识对象超出认识范围,实际上否认了这些对象可以被认知,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被认识的事物,D 项实际上陷入了不可知论,所以错误。32.真理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和价值是一致的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解析: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首先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所以 A 项正确。真理具有客观性,还表现在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是客观存在的,所以 D 项正确。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人的认识,具有主体性,所以 B 项错误。真理和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真理是指主观符合客观,而价值是指外部客观世界满足人的需要,所以 C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PI MPMS 5.8 SPANISH-2011 Manual of Petrolue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5.8 Measurement of Liquid Hydrocarbons by Ultrasonic Flow Meters (SEGUNDA EDICI N ERTA FEBRERO 2014).pdf API MPMS 5.8 SPANISH-2011 Manual of Petrolue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5.8 Measurement of Liquid Hydrocarbons by Ultrasonic Flow Meters (SEGUNDA EDICI N ERTA FEBRERO 2014).pdf
  • API MPMS 6.2 SPANISH-200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6 - Metering Assemblies - Section 2 - Loading Rack Metering Systems (TERCERA EDICI N).pdf API MPMS 6.2 SPANISH-200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6 - Metering Assemblies - Section 2 - Loading Rack Metering Systems (TERCERA EDICI N).pdf
  • API MPMS 7.1-2017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1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 Liquid-in-Glass Thermometers (SECOND EDITION).pdf API MPMS 7.1-2017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1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 Liquid-in-Glass Thermometers (SECOND EDITION).pdf
  • API MPMS 7.2-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Section 2-Portable Electronic Thermometers (Third Edition).pdf API MPMS 7.2-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Section 2-Portable Electronic Thermometers (Third Edition).pdf
  • API MPMS 7.4-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Section 4-Dynam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ECOND EDITION).pdf API MPMS 7.4-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Section 4-Dynam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ECOND EDITION).pdf
  • API MPMS 7.5-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5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 Automatic Tank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nboard Marine Vessels Carrying RefigeratI.pdf API MPMS 7.5-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7.5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 Automatic Tank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nboard Marine Vessels Carrying RefigeratI.pdf
  • API MPMS 8.1 SPANISH-2013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1 - Standard Practice for Manual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CUARTA EDICION).pdf API MPMS 8.1 SPANISH-2013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1 - Standard Practice for Manual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CUARTA EDICION).pdf
  • API MPMS 8.2-2015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2 Standard Practice for Automatic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Third Edition).pdf API MPMS 8.2-2015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2 Standard Practice for Automatic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Third Edition).pdf
  • API MPMS 8.2-2016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2 Standard Practice for Automatic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Fourth Edition).pdf API MPMS 8.2-2016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8.2 Standard Practice for Automatic Sampling of Petroleum and Petroleum Products (Fourth Edition).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