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39321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分数:2.00)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3.20 世纪 70 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孩”。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

2、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4.部分质变是指(分数:2.00)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分数:2.00)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6.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数:2.00)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

3、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分数:2.0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入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2004 年年底,美国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长期以来,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让人恐怖的”非理性的狂热。这说明:(分数:2.00)A.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B.非理性因素具有诱导作用C.非理性因素具有解释作用D.非理性因素具有更大的可靠9.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

4、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0.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11.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分数:2.00

5、)A.革命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1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在于(分数:2.00)A.能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能保存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4.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分数:2.00)A.平均利润B.垄断利润C.剩余价值D.利润15.20 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 21 世纪进程的是(分数:2.00

6、)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B.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6.明确指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7.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外历史上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种种设计和构想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前者指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后者没有

7、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B.前者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后者缺乏科学的理论C.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D.前者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后者仅仅是一种社会理论19.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 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且用实验有力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矛盾是事

8、物发展的动力C.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一定意义上,生就是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死亡C.生和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D.生和死是绝对对立的2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22.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

9、用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改变D.超越中的限定23.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24.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分数:2.00)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D.他

10、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分数:2.00)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C.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26.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数:2.00)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7.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铁矿石属于(分数:2.00)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28.关于国际垄断组织阐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国际垄断同盟建立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B.早期的国

11、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C.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29.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分数:2.00)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企业经营全球化3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D.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1.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

12、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摘自 2009 年 5 月 3 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材料 2

13、 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的诗稿,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一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不久,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省悟,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事。 材料 3 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分数:4.00)(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试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14、”的认识论含义。(分数:2.00)_(2).材料 2、材料 3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材料 3 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分数:2.00)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D.肯定

15、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20 世纪 70 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孩”。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解

16、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于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狼孩没有意识正说明了这一点。正确答案是 A。4.部分质变是指(分数:2.00)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部分质变的内涵。部分质变分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

17、质变两种形式。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阶段性。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某些部分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正确答案是 B。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分数:2.00)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 D.主动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题干所说的符合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属于意识能动作用。故 C 为正确选项。6.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数:2.

18、00)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所以正确选项是 B。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分数:2.0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D.是由入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显

19、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 A、D 为干扰项首先排除。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选择 C。8.2004 年年底,美国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长期以来,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让人恐怖的”非理性的狂热。这说明:(分数:2.00)A.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B.非理性因素具有诱导作用 C.非理性因素具有解释作用D.非理性因素具有更大的可靠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具有激发、动力和诱导作用。选项 A、C、D都是理性因素的作用

20、,且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9.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0.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

21、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所以选项 A 正确。11.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分数:2.00)A.革命 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

22、推动力”。所以正确选项是 A。1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在于(分数:2.00)A.能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能保存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人的劳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人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个更大的价值正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故 C 为正确选项。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3、运动的阶段性 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_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

24、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和,而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故正确选项是 B。14.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分数:2.00)A.平均利润B.垄断利润 C.剩余价值D.利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价格的构成问题。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和购买,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B 为正确选项。15.20 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

25、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 21 世纪进程的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选项 A 是对选项 BCD 的总结和高度概括。16.明确指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

26、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7.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外历史上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种种设计和构想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前者指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后者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 B.前者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后者缺乏科学的理论 C.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 D.前者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后者仅仅是一种社会理论

27、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不是乌托邦,就在于唯物史观的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B、C),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革命道路(A),所以它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运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D)。19.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 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且用实验有力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

28、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践观、发展观。事物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一定的反复,在一定阶段上,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并不是直线的,要经过暂时的停顿和后退,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材料揭示了科学界对光的性质的一个曲折探索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 项正确。人们对光的性质的揭示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

29、,A 项正确。光既是波又是微粒,同时包含两个对立面,微粒说和波动说这两个对立学说的斗争促进了对光的认识的发展,B 和 C 项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ABCD。20.“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一定意义上,生就是 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死亡 C.生和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生和死是绝对对立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按照唯物辩证法,肯定和否定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中恩格斯这段话

30、中的“生”和“死”就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所以,选项 ABC 正确。选项 D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2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物质观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但是也提出了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知道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所以 ABCD 都是正确选项。22.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论

31、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改变 D.超越中的限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以自觉的活动打破客体限制,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双方同时得到改造和完善。D 虽然看到了这两方面的关系,但忽视了其前提应该是客体对主体的限定。23.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

32、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24.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分数:2.00)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D.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更替问题上的辩证法。孔德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

33、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成是严格按照固定顺序进行的,而没有看到历史主体应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形态更替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具有典型的形而上学倾向。25.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分数:2.00)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C.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提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论。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使人类

34、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本质的标志。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ABCD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26.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数:2.00)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

35、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正确答案是 ABCD。27.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铁矿石属于(分数:2.00)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划分。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铁矿石既属于流动资本,也属于不变资本。故 AD 为正确选项。28.关于国际垄断组织阐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国际垄断同盟

36、建立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B.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 C.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矛盾和冲突也更为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即若干垄断资本主义

37、国家的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卡特尔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谋求垄断利润。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它主要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故ABCD 都是正确选项。29.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分数:2.00)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

38、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故正确选项是 ABCD。3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D.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39、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所以 ABCD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1.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

40、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摘自 2009 年 5 月 3 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材料 2 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的诗稿,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一

41、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不久,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省悟,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事。 材料 3 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分数:4.00)(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试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认识论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题干材料反映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直接经验是经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或向他人学习获得的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读万卷书”属于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属于直接经验。)解析:(2).材料 2、材料 3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材料 3 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 2 侧重说明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材料 3 侧重说明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指导意义是: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学习间接经验非常重要,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