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139331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5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3.恩格斯指出,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

2、实践的关系问题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命题是指(分数:2.00)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像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联结和转化的中介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B.社会规律的稳定性C.社会规律的必然性D.自然规律的客观性6.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分数:2.00)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分数:2.00)

3、A.相互分离、相互排斥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D.相互依存、相互贯通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分数:2.00)A.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绝对精神C.普通的人D.人的意识10.“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分数

4、: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分数:2.00)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国家政权B.政治法律思想C.道德、艺术D.政党13.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分数:2.00)A.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B.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4

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它反映的是(分数:2.00)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自然与物之间的关系D.物与物之间的关系1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分数:2.00)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劳动力成为商品B.劳动成为商品C.不等价交换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分数:2.00)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

6、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国家作为出资人,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B.国家资本所有制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法人资本所有制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公平D.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消灭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马

7、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其中,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21.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

8、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 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 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分数:2.00)A.工人在工厂织布B.农民在田里插秧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平衡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不平衡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

9、不平衡24.“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分数:2.00)A.透过现象,抓住本质B.通过形式,把握内容C.通过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把握事物的内在特征D.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26.真理具有(分数:2.00)A.具体性B.全面性C.过程性D.客观性E.普遍性27.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是(分数:2.00)A.实践原则B.真理原则C.思想原则D.价值原则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

10、别在于(分数:2.00)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E.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社会规律不具有普遍性29.“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争论说明,英雄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完成D.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30.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

11、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分数:2.00)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E.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1.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资本执行的职能包括(分数:2.00)A.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商品资本的职能D.商品流通的职能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5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12、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因此,选项 D正确。选项 A与题干无关,选项 B是辩证法的观点,选项 C是唯物主

13、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区别。3.恩格斯指出,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命题是指(分数:2.00)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像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联结和转化的中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

14、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因此,C 项正确。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社会规律的稳定性C.社会规律的必然性D.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

15、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所以 A选项正确。6.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分数:2.00)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度。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所以,A 选项正确。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

16、间的(分数:2.00)A.相互分离、相互排斥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D.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项符合题意。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数:2

17、.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解析:解析: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有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回答本题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和坏的两种可能性。试题主要考查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同时又把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作为干扰项。本题所问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是客观存在,与 A项主观努力、B 项对人利害

18、无关,加以排除。D 项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据,C项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依据的区别。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分数:2.00)A.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绝对精神C.普通的人D.人的意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实践的主客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因此,选项 A正确。10.“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

19、象,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指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南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

20、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脱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题目中的“一切科学的抽象”实际上就是指理性认识,这句话也正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项。1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分数:2.00)A.地理环境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劳动即实践。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人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

21、量的对象化。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国家政权 B.政治法律思想C.道德、艺术D.政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因此,选项 A正确。13.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分数:2.00)A.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B.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某

22、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因此,选项 A最符合题意。选项 B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项 CD表述正确,但与题无关。1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它反映的是(分数:2.00)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自然与物之间的关系D.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项正确。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 项错误。1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分数:2.00)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23、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解析:解析: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选项 C正确。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劳动成为商品C.不等价交换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

24、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选项 A正确。1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分数:2.00)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解析:解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表示。其中,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铁矿石价格上涨只涉及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影响资本的价值构成,没有涉及资本的技术构成,故也不会影响

25、到有机构成。因此,选项 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国家作为出资人,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B.国家资本所有制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法人资本所有制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公平D.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消灭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

26、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A 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表述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多项

27、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其中,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

28、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ABCD。21.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

29、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 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 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解析:解析: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和

30、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B 项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C 项表述错误。2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分数:2.00)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生产劳动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选 AB两项。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平衡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1、的不平衡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涉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所以选项 AB不符题意,不选。24.“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分数:2.00)A.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B.通过形式,把握内容C.通过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把握事物的内在特征 D

32、.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选项 ACD正确。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

33、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选项 AB正确。选项 C也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并不是两者关系内涵的内容。26.真理具有(分数:2.00)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E.普遍性 解析:解析:五个选项均为真理的特性,因此,选项 ABCDF正确。27.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是(分数:2.00)A.实践原则B.真理原则 C.思想原则D.价值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

34、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所以选项 BD符合题意。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E.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社会规律不具有普遍性解析:解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

35、,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因此,选项 BD正确。唯物史观认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普遍性,没有阶级性,故选项 ACE错误。29.“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争论说明,英雄人物在社会发展

36、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 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完成 D.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完成。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A 项是唯心史观的观点

37、。30.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分数:2.00)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E.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解析:解析: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并且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选项 BDE正确,A 项错误。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的赢利,剩余价值是对劳动者劳动的剥削,资本赢利是指通过资本所创造的价值与利润,故 C项错误。31.资本循

38、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资本执行的职能包括(分数:2.00)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商品资本的职能 D.商品流通的职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因此,选项 AB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