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9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其关键就在于(分数:2.00)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B.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矛盾运动的观点D.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分数:2.00)A.运动
2、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观的重要内容。时间和空间是(分数:2.00)A.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B.“观念”的表现形式C.物质的两种属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5.三国演义中有一故事: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曹操看见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曹操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
3、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望梅止渴”的故事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00)A.意识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壳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事物的根本矛盾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自身的自转,引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依
4、次更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必然导致中国人民的反抗。上述事例揭示了(分数:2.00)A.普遍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范畴B.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之间关系的范畴C.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D.客观事物和人们认识之间关系的范畴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分数:2.0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1
5、0.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段话主要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1.社会生产方式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社会关系的总和1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数:2.00)A.前
6、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3.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分数:2.00)A.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14.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
7、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分数:2.00)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15.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品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2.00)A.存在就是
8、感觉的符合B.经验是世界的根源C.心生万物,心外无物D.理在事先18.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社会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具有多样的形式19.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分数:2.00)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9、,不是单一的20.俗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分数:2.00)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1.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通过谈判等形式,以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协议而告终,它对当事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分数:2.00)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2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
10、的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坚持辩证法23.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分数:2.00)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24.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分数:2.00)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B.评价结果以主体的特点为转移C.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D.价值评价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25.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
11、用于生产力。这种决定性是因为(分数:2.00)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分数:2.00)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
12、下创造历史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28.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分数:2.00)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C.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D.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29.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 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E.商品按价值出售,
13、价格不变30.2008 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深重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分数:2.00)A.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31.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在于(分数:2.00)A.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B.部门间互相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间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C.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D.生产和资本的国际
14、化与民族市场狭小界限之间的矛盾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2.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材料 2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
15、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材料 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补短板防风险来把握发展战略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
16、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习近平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分数:4.00)(1).分析材料 1 所体现的哲理。(分数:2.00)_(2).分析材料 2、3 所体现的哲理。(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9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
17、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其关键就在于(分数:2.00)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矛盾运动的观点D.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是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该考点是本章乃至本学科最重要的考点之一。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去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去解决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
18、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答案为 A 项。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分数:2.00)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解析: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选项 B 正确,选项A 错误。选项 C 的说法是不存在的,选项 D 本身表述错误,正确说法应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观的重要内容。时间和空间是(分数
19、:2.00)A.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B.“观念”的表现形式C.物质的两种属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选项正确。AB 两项是唯心主义的时间观,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C 是错误项,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5.三国演义中有一故事: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曹操看见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20、。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曹操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望梅止渴”的故事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00)A.意识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壳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也就是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将意识表达出来。曹操通过语言向士兵传递前面有梅林的
21、信息,士兵们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梅子的主观理解,才能达到“止渴”的效果。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B。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事物的根本矛盾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
22、决定的。所以选项 B 正确。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自身的自转,引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依次更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必然导致中国人民的反抗。上述事例揭示了(分数:2.00)A.普遍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范畴 B.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之间关系的范畴C.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D.客观事物和人们认识之间关系的范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题干两个案例都体现了这种前后相继
23、、彼此制约和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选项 A 正确。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分数:2.0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解析: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即从物质到精神,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即从精神到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二者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选项 D 正确。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解析:解析:本题
24、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选项 B 正确。10.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段话主要说明(分数:2.00)A.
2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所以题干形象地展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哲理。因此,选项 B 正确。11.社会生产方式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
26、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社会关系的总和解析:解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选项 C 不符合题意。选项 BD 与题干无关。1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数:2.00)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解析:解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是一致的,即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产物。促使二者产生辩证关系的媒介就是人的社会实践,因为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既决
27、定于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人既被环境创造,又创造环境;人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主体。再借用马克思一句名言来形象地总结,那就是“人既是历史的创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故选 D 项。13.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分数:2.00)A.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是
28、外在的,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14.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分数:2.00)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解析:解析: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其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
29、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因此,选项 A 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5.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品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解析:解析:商业资本并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本转移实现的。因此,选项 A 正确
30、。B 项是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C 项是商业利润的源泉;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具体途径而非直接原因,D 项错误。故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2.00)A.存在就是感觉的符合 B.经验是世界的根源 C.心生万物,心外无物 D.理在事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
31、神决定的,要着重把握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态。本题选项中的“感觉”“经验”“心”都是主观精神的表现,“理”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BC 项。18.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社会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多样的形式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
32、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所以 ABC 三项正确。19.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分数:2.00)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33、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所以,ABC 正确,D 是指联系方式的多样性,不符题意。20.俗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分数:2.00)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
34、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CD 两项符合题意。选项 AB 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21.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通过谈判等形式,以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协议而告终,它对当事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分数:2.00)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D.矛
35、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解析: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达成“多赢”的协议,考查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明白了这一点,很容易做出选择。A 项是解决矛盾的一种发展,不符“多赢”“双赢”,不选。其他三项表述正确。2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坚持辩证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选项 AC 符合题意。选项B 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36、。选项 D 和题干无关。23.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分数:2.00)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解析:解析:“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已知其因而更进于行”表述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包含了知行结合、不可分割的思想。因此,选项 ACD 正确。选项 B 是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认为认识和实践是同一回事,是错误的。选项 E 认为实践难,认识容易,属于古文尚书中“行重知轻
37、”的观点,与题干不符。24.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分数:2.00)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评价结果以主体的特点为转移 C.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D.价值评价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选项 C 表述错误。25.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决定性是因为(分数:2.00)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
38、: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一种生产关系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选项 AD 符合题意。2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
39、动的反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选项 A 是唯心史观的观点。2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分数:2.00)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唯物史观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则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
40、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参与者,而历史参与者并不一定就是历史创造者。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创造历史,不能由此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因此,选项 A 错误,选项 BCDE 均正确。28.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分数:2.00)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C.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D.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
41、对立。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是价值,因为他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矛盾,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才能解决。交换成功了,生产者得到了价值,购买者获得了使用价值,内在矛盾得到解决。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内在矛盾就表现出来了。马克思把这个交换行为叫作“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此,CD 项正确。29.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
42、 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E.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解析:解析: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因此,选项 AC 正确,BDE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30.2008 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深重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分数:2.00)A.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43、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 项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选项 A 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31.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在于(分数:2.00)A.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B.部门间互相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间竞争加剧
44、之间的矛盾 C.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与民族市场狭小界限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四个选项均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项。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2.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
45、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材料 2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材料 3 中共中央
46、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补短板防风险来把握发展战略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习近平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分数:4.00)(1).分析材料 1 所体现的哲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 1 所体现的哲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而整个世界就是矛盾的世界,要求我们面对任何事物即面对着矛盾时,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解决矛盾,也就是面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强化问题意识。)解析:(2).分析材料 2、3 所体现的哲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 2、3 体现的哲理是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告诉我们面对众多的矛盾,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着重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