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A实践观点 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 D物质(分数:2.00)A.B.C.D.2.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_A工具、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分数:2.00)A.B.C.D.3.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_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工具和手段D自然界(分数:2.00)A.B.C.D.4.主体与
2、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_A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 D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分数:2.00)A.B.C.D.5.在影响认识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A物质 B实践 C意识 D大脑(分数:2.00)A.B.C.D.6.“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意在强调_A人先天的生理素质 B人的天赋才能C后天的社会实践 D知识背景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分数:2.00)A.B.C.D.7.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_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
3、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分数:2.00)A.B.C.D.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_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数:2.00)A.B.C.D.9.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是_A唯物主义路线 B唯心主义路线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分数:2.00)A.B.C.D.10.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路线坚持_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C认识来源于实践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分数:2.00)A.B.C.D.11.在认识的
4、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们是_A唯理论和经验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反映论和先验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分数:2.00)A.B.C.D.12.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 D辩证法(分数:2.00)A.B.C.D.13.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并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是_A认识主体 B认识中介C认识手段 D认识客体(分数:2.00)A.B.C.D.14.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_A经验论 B唯理论C经验主义 D唯心论(分数:2.00)A.B.C.D.15.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_A动力作
5、用 B激发作用C解释作用 D诱导作用(分数:2.00)A.B.C.D.16.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_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C理性因素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分数:2.00)A.B.C.D.17.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_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B团结批评团结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分数:2.00)A.B.C.D.18.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_A谬误 B理论 C真理 D相对真理(分数:2.00)A.B.C.D.19.“有用即真理”是_A主观真理论 B实用主义真理观C形而上学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6、分数:2.00)A.B.C.D.20.真理的一元性是由_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B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C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D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分数:2.00)A.B.C.D.21.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_A唯物论 B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可知论(分数:3.00)A.B.C.D.22.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是有限的,有待于从广度、深度和进程上拓展,这是属于_A真理 B谬误 C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分数:3.00)A.B.C.D.23.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_A相对性 B客观性 C至上性 D非至上性(分数:3
7、.00)A.B.C.D.24.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种限制,他们的思维是_A至上性 B非至上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分数:3.00)A.B.C.D.2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认为人们可以穷尽对真理的认识,从真理观的角度看属于_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C形式主义 D怀疑主义(分数:3.00)A.B.C.D.2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种观点属于_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怀疑主义的观点(分数:3.00)A.B.C.D.27.关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真理与谬误是根本
8、对立的B真理与谬误是绝对同一的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D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区分,不能相互转化(分数:3.00)A.B.C.D.2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_A人的主观认识 B人的客观经验C认识的中介 D实践(分数:3.00)A.B.C.D.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_A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与实践标准一起构成检验真理的标准C可以代替实践标准D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是主观标准(分数:3.00)A.B.C.D.30.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这体现的是实践标准的_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客观性 D
9、绝对性(分数:3.00)A.B.C.D.31.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是指_A合目的性 B物质性 C合规律性 D社会历史性(分数:3.00)A.B.C.D.32.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尺度是指_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D社会性(分数:3.00)A.B.C.D.33.关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揭示了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B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现成的自然关系D具有主观性(分数:3.00)A.B.C.D.34.价值评价的对象是_A客体 B主体C主体与客体 D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分数:3.00)A.B.C.D.35.知识性的认识
10、是为了获得关于客体的_A“真”的认识 B“善”的认识C“美”的认识 D价值的认识(分数:3.00)A.B.C.D.3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_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群众出发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实事求是(分数:3.00)A.B.C.D.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_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C一切从群众出发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分数:3.00)A.B.C.D.38.马克克思主义的精髓是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创新 D坚持真理(分数:3.00)A.B.C.D.39.标志着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是_A革命 B改革 C
11、创新 D阶级斗争(分数:3.00)A.B.C.D.40.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_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坚持真理和创造价值C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D知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分数:3.0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A实践观点 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 D物质(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_A工具、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有
12、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AD 属于中介的定义,B 是关于客体的定义,不符合题意。3.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_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工具和手段D自然界(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在实践活动中,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A 是主体的定义,C 是中介的定义,D 是干扰项,都不选。故正确答案为 B。4.主
13、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_A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 D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AB都过于片面,D 表述有误,不选。5.在影响认识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A物质 B实践 C意识 D大脑(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ACD 都是影响认识的因素,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故
14、都不选。6.“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意在强调_A人先天的生理素质 B人的天赋才能C后天的社会实践 D知识背景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题干中的话重在强调人的后天实践,并不是人的先天素质,故排除 ABD,正确答案选 C。7.牛顿说:
15、“假如我能够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_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题干中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意在强调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作用,故正确答案选 D。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_A为认识发
16、展提供条件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曰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题干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重点在强调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B。9.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是_A唯物主义路线
17、B唯心主义路线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是唯物主义路线。BCD 都是走唯心主义路线,都不符合题意。10.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路线坚持_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C认识来源于实践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是唯心主义路线。A 属于唯物主义路线的立场;C 强调实践的作用,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D 强调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这三个选项都与题意无关,不选。1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
18、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们是_A唯理论和经验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反映论和先验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A 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带来的后果;B 是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出现的分歧;D 是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所作的划分,这三个
19、选项都不符合题意,都不选。故正确答案为 C。12.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 D辩证法(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题干中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既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也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更不属于辩证法,故选 B。13.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并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是_A认识主体 B认识中介C认识手段 D认识客体(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
20、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认识中介是以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为要素,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发展程度的标志,它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主要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知识)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所组成。故选 D。14.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_A经验论 B唯理论C经验主义 D唯心论(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
21、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题干中脱离了感性认识,会走入唯理论,故选 B;若脱离了理性认识,便会陷入经验论。15.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_A动力作用 B激发作用C解释作用 D诱导作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地探求真理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课题的选择、认识工具的使用,还是认识结果的总结和概括,都离不开理性因素的指导;第二,解释作用。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第三,预见作用。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科学预见比起以日
22、常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推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ABD 都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不符合题意,不选。16.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_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C理性因素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人的感情”与理性相对,属于非理性范畴,排除 C,AB 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故选D。17.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_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B团结批评团结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
23、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B 选项是政治斗争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与题意无关,不选。CD 分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不符合题意,不选。18.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_A谬误 B理论 C真理 D相对真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19.“有用即真理”是_A主观真理论 B实用主义真理观C形而上学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
24、同起来。ACD 都与题意不符合,都不选。20.真理的一元性是由_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B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C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D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真理。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
25、这种认识就是真理。B 说法有误,CD 与题意无关,故选 A。21.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_A唯物论 B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可知论(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统一。故选 B。22.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是有限的,有待于从广度、深度和进程上拓展,这是属于_A真理 B谬误 C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
26、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题干中说的是相对真理的含义,故选 D。23.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_A相对性 B客观性 C至上性 D非至上性(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
27、和绝对性,故选 C。24.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种限制,他们的思维是_A至上性 B非至上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故选 B。2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认为人们可以穷尽对真理的认识,从真理观的角度看属于_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C形式主义 D怀疑主义(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
28、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就是绝对主义的表现,故选 B。2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种观点属于_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怀疑主义的观点(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故选 A。27.关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真理与谬误是根本对立的B真理与谬误是绝对同一的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D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区分,不能相互转化(分
29、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看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ABD 表述有误,故选 C。2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_A人的主观认识 B人的客观经验C认识的中介 D实践(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
30、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ABC 都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不能入选。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_A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与实践标准一起构成检验真理的标准C可以代替实践标准D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是主观标准(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或自洽性,而不
31、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同时,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理性。BCD 表述有误,不选。30.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这体现的是实践标准的_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客观性 D绝对性(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
32、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31.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是指_A合目的性 B物质性 C合规律性 D社会历史性(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故选 C。32.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尺度是指_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D社会性(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
33、。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33.关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揭示了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B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现成的自然关系D具有主观性(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适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即概括出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B 是商品中的价值定义,不符合题意,不选。C 说
34、法有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现成的自然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不选。D 表述也不正确,价值具有客观性,该选项也排除。故正确选项是 A。34.价值评价的对象是_A客体 B主体C主体与客体 D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的对象既非主体,也非客体,而是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故选 D。35.知识性的认识是为了获得关于客体的_A“真”的认识 B“善”的认识C
35、“美”的认识 D价值的认识(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知识性认识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BC 属于评价性认识的目的,D 是干扰项,不选。故选 A。3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_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群众出发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实事求是(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ABD 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都排除
36、掉。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_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C一切从群众出发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故选 A。38.马克克思主义的精髓是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创新 D坚持真理(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37、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故正确选项是 B。39.标志着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是_A革命 B改革 C创新 D阶级斗争(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正确答案是 C。40.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_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坚持真理和创造价值C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D知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