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43487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分数:4.00)1.药源性疾病的分类是可以按 A病因、器官系统和病理改变分类 B病因、病理改变和发病病程分类 C组织和器官系统分类 D组织系统发病的快慢和病程、病理改变分类 E病因,受损器官系统,发病的快慢和病程分类,也可按病理改变分类(分数:1.00)A.B.C.D.E.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实行 A医师或临床药师报告制度 B临床药学室收集报告制度 C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D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制度 E直接上报、逐级反馈制度(分数:1.00)A.B.C.D.E.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2、方法是 A自愿呈报系统和记录连结 B集中监测系统和记录应用 C记录连结和集中监测系统 D记录应用和自愿呈报系统 E自愿呈报系统、集中监测系统、记录连结和记录应用(分数:1.00)A.B.C.D.E.4.药品上市前由于受人为因素的限制使得 A一些发生频率低于 1%的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B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理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C一些发生频率低于 1%的不良反应和-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生和发现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D一些发生频率高于 1%的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E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发生和发现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得以发现(分数:1.00)A.B.C.D.E.二、X 型

3、题(总题数:46,分数:46.00)5.药源性疾病诊断困难的原因是(分数:1.00)A.药源性疾病的合理性B.药源性疾病的特异性C.药源性疾病的继发性D.药源性疾病的非特异性E.临床用药的多样性6.注射磺胺嘧啶的三条原则是(分数:1.00)A.用无菌蒸馏水B.用生理盐水,并注意溶液 pHC.用量为 200ml,检查澄明度D.2 小时内滴定,注意滴速,观察反应E.用量为 100ml,1 小时滴定7.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药物变态反应B.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C.停药综合征、继发反应、首剂效应D.副作用、过度作用、三致作用E.毒性反应、药物依赖性8.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方面因素是(分

4、数:1.00)A.药物的质量B.药理作用C.药物的剂量、剂型影响D.药物的污染E.药物的杂质9.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中,所受的人为因索限制是(分数:1.00)A.病例数少B.研究时间短C.实验对象年龄范围窄D.用药条件的严格控制E.研究目的单纯10.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不良反应是(分数:1.00)A.胃肠道损害B.肾损害C.造血器官毒性D.肝损害E.其他不良反应11.上市药物所致临床重要不良反应与动物毒性试验的差异而造成局限性是因(分数:1.00)A.临床前研究中实验动物数有限,很难检测出罕见的不良反应B.人体的疾病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反应C.人与动物实验的种属差异导致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

5、差别和药物反应性的差别D.药物对主观反应的影响为人类所特有,动物实验难以观察E.药物可能导致人体的皮肤反应、高敏现象以及滞后反应,这些均难以在动物毒性试验中观察12.药物临床评价的意义(分数:1.00)A.监测药品上市后的药品质量B.促进合理用药C.解决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D.解决上市临床研究的局限性E.扩展药物上市后临床应用范围13.药物变态反应的皮肤反应包括(分数:1.00)A.表皮脱落和光敏型药疹B.瘙痒、粟粒样疹C.荨麻疹、固定性药疹D.紫癜型药疹E.湿疹皮炎样药疹14.药物临床评价对于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在于(分数:1.00)A.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B.开展药物

6、临床评价,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意识C.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发展新的合理用药研究方法D.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把合理用药扩展到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E.药物临床评价可以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15.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是(分数:1.00)A.关节软骨毒性B.低血糖C.中枢神经毒性D.过敏反应E.肝毒性、肾毒性16.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副作用、毒性反应、“三致”作用B.过度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C.停药综合征,药物依赖性D.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E.药物变态反应17.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分数:1.00)A.细胞毒性B.中枢神经毒性C.造血器官毒性D.低血糖E.关节软骨毒性1

7、8.以下哪些是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分数:1.00)A.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B.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先天获得C.人群中多数人都有可能发生药物过敏D.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E.药物过敏再次发生有潜伏期19.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的主要,依据有(分数:1.00)A.不良反应是否在用药期间发生B.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或评述C.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D.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E.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原因存在20.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是(分数:1.00)A.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B.药物过敏只发生在人群中的少数人,在人群中-般与用药剂量无关C

8、.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药物过敏的再次发生有潜伏期D.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致敏药物,轻的反应可较快消退,一般预后良好;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E.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町发生交叉和不交叉过敏反应21.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分数:1.00)A.低血糖B.中枢神经毒性C.过敏反应D.肝毒性、肾毒性E.关节软骨毒性22.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分数:1.00)A.时间联系B.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C.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D.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E.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23.药品上市前

9、临床研究中所受的人为因素限制是(分数:1.00)A.研究目的单纯B.病例数少C.研究时间短D.实验对象年龄范围窄E.用药条件的严格控制24.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器质性改变包括(分数:1.00)A.血管造影剂引起的血管栓塞B.苯妥英钠引起的牙龈增生C.皮质激素注射引起的局部皮肤萎缩D.利血平引起的心动过缓E.抗胆碱药引起的无力性肠梗阻25.喹诺酮类药物限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并禁用于围产期妇女,推测其原因是(分数:1.00)A.药物使软骨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B.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C.药物或药物代谢物直接对软骨细胞的毒性作用D.药物引起的淋巴结肿大E.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2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0、包括(分数:1.00)A.药物方面的原因B.机体方面的原因C.社会因素的原因D.给药方面的影响E.其他因素的影响27.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是(分数:1.00)A.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法来测知,但还存在着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符情况B.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药物过敏只发生在人群中的少数人,在人群中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C.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不发生在首次用药,药物过敏再次发生有潜伏期D.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致敏药物,轻的反应可较快消退,一般预后良好,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E.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可发生交叉

11、和不交叉过敏反应28.以下为易致心律紊乱,心博骤停的药物是(分数:1.00)A.普鲁卡因B.奎宁丁C.黄连素针D.异丙肾上腺素E.穿心莲29.药物变态反应的全身性反应包括(分数:1.00)A.神经系统变化和呼吸道反应B.红斑狼疮样反应C.血液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D.心血管系统反应E.肝炎样反应、肾脏损害30.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有(分数:1.00)A.追溯用药史B.询问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C.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试验D.排除药物以外因素E.进行流行病学调研31.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是(分数:1.00)A.重视疾病B.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C.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D.加强药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交

12、流E.加强网络的建立和维护32.有助于药源性疾病确诊的检查包括(分数:1.00)A.嗜酸性细胞计数B.皮试C.致敏药物的免疫学检查D.血药浓度监测E.药物不良反应激发试验3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是(分数:1.00)A.上市 5 年以内的药品,报告有可能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B.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有可能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C.上市 5 年以上的药品,报告严重的,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D.上市 20 年以上的药品E.上市 10 年以上的药品34.以下易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分数:1.00)A.穿心莲B.右旋糖酐C.利多卡因D.三磷酸腺苷E.维脑路通35.A 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分数:

13、1.00)A.发生率高B.病死率高C.具有剂量依赖性D.可以预测E.个体易感性差异小36.药物的 A 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药物的副作用B.药物的毒性反应C.药物的继发反应D.药物的首剂效应E.药物的后遗作用37.药物不良反应咨询的原则有(分数:1.00)A.积极参与有关药物和药品不良反应咨询B.咨询的对象应面对病人以及医、药、护人员C.在特殊疾病的情况下帮助正确选用药物D.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五条标准”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由该药引起E.根据患者的致病药物及所引起的临床病理类型做出正确判断,填写报表并上报38.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1.00)A.根据患者

14、的致病药物及所引起的临床病理类型,作出正确判断,应及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上报,以求进一步证实B.咨询对象应面对病人以及医、药、护人员C.在回答药物反应异常时,可针对病人的疑虑、恐惧心理加以疏导解释,适当提出处理办法D.按厂家说明书以及权威著作已有记载的该药不良反应部分进行解释E.确定或排除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由该药引起39.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分数:1.00)A.造血器官毒性B.胃肠道损害C.肾损害D.肝损害E.其他不良反应40.药物临床评价的意义是(分数:1.00)A.解决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B.解决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C.扩展药物上市后临床应用范围D.促进合理用药E.监测药品上市前

15、后的药品质量标准41.以下为易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分数:1.00)A.普萘洛尔B.维脑路通C.细胞色素 CD.板兰根E.复方丹参42.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特点为(分数:1.00)A.与药物剂量无关B.与药物药理作用相关C.可以预测D.发生率低E.病死率低43.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分数:1.00)A.酒的酶促、酶抑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B.酒的抑制非微粒体酶系产生的不良反应C.饮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D.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E.饮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4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分数:1.00)A.药物的杂质B.药物的质量问题C.用药持续时间D.药物滥用E.剂型

16、的影响45.-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分数:1.00)A.胃肠道反应,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B.各种严重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C.对血液、血细胞和血液凝集的作用,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等D.肾功能受损而致血清肌酐浓度上升,偶尔可见短暂的间质性肾炎E.对肝功能的损害可以产生短暂性肝酶活性上升46.药物变态反应的皮肤反应包括(分数:1.00)A.瘙痒、粟粒样疹B.荨麻疹、固定性药疹C.紫癜性药疹D.湿疹、皮炎样药疹E.表皮脱落和光敏型药疹47.药师在药物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是(分数:1.00)A.参与临床药理学研究、协助临床医师开展临床评价B.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参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17、C.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登记、报告工作、检查监督临床药品质量D.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疗效观察与评价、提出改进和淘汰药物品种、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E.收集国内外药物信息、对药物的作用、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评价48.注射磺胺嘧啶的三条守则是(分数:1.00)A.用生理盐水,并应注意溶液 pHB.用无菌蒸馏水C.用量为 200ml,检查澄明度D.用量为 100ml,检查澄明度E.2 小时内滴完,注意滴速,观察反应49.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分数:1.00)A.新药上市前严格审查B.新药上市后的追踪观察C.合理使用药物D.不良反应处理的原则E.药品临床前研究科学、严密50.药源性疾病

18、的诊断方法是(分数:1.00)A.追溯用药史,确定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B.询问即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C.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D.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试验E.进行流行病学调研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二)-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分数:4.00)1.药源性疾病的分类是可以按 A病因、器官系统和病理改变分类 B病因、病理改变和发病病程分类 C组织和器官系统分类 D组织系统发病的快慢和病程、病理改变分类 E病因,受损器官系统,发病的快慢和病程分类,也可按病理改变分类(分数:1.00)A.B.C.D.E. 解析:2.

19、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实行 A医师或临床药师报告制度 B临床药学室收集报告制度 C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D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制度 E直接上报、逐级反馈制度(分数:1.00)A.B.C. D.E.解析: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是 A自愿呈报系统和记录连结 B集中监测系统和记录应用 C记录连结和集中监测系统 D记录应用和自愿呈报系统 E自愿呈报系统、集中监测系统、记录连结和记录应用(分数:1.00)A.B.C.D.E. 解析:4.药品上市前由于受人为因素的限制使得 A一些发生频率低于 1%的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B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理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C一些发生频率低于 1%的不良反应

20、和-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生和发现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D一些发生频率高于 1%的不良反应未能发现 E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发生和发现的迟发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得以发现(分数:1.00)A.B.C. D.E.解析:二、X 型题(总题数:46,分数:46.00)5.药源性疾病诊断困难的原因是(分数:1.00)A.药源性疾病的合理性B.药源性疾病的特异性C.药源性疾病的继发性 D.药源性疾病的非特异性 E.临床用药的多样性 解析:6.注射磺胺嘧啶的三条原则是(分数:1.00)A.用无菌蒸馏水B.用生理盐水,并注意溶液 pH C.用量为 200ml,检查澄明度 D.2 小时内滴定,注意滴速,观

21、察反应 E.用量为 100ml,1 小时滴定解析:7.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药物变态反应 B.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 C.停药综合征、继发反应、首剂效应 D.副作用、过度作用、三致作用 E.毒性反应、药物依赖性 解析:8.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方面因素是(分数:1.00)A.药物的质量 B.药理作用 C.药物的剂量、剂型影响 D.药物的污染 E.药物的杂质 解析:9.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中,所受的人为因索限制是(分数:1.00)A.病例数少 B.研究时间短 C.实验对象年龄范围窄 D.用药条件的严格控制 E.研究目的单纯 解析:10.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不良反应是(分数:1.

22、00)A.胃肠道损害 B.肾损害 C.造血器官毒性D.肝损害 E.其他不良反应 解析:11.上市药物所致临床重要不良反应与动物毒性试验的差异而造成局限性是因(分数:1.00)A.临床前研究中实验动物数有限,很难检测出罕见的不良反应 B.人体的疾病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反应 C.人与动物实验的种属差异导致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差别和药物反应性的差别 D.药物对主观反应的影响为人类所特有,动物实验难以观察 E.药物可能导致人体的皮肤反应、高敏现象以及滞后反应,这些均难以在动物毒性试验中观察 解析:12.药物临床评价的意义(分数:1.00)A.监测药品上市后的药品质量B.促进合理用药 C.解决临床前研究的

23、局限性 D.解决上市临床研究的局限性 E.扩展药物上市后临床应用范围 解析:13.药物变态反应的皮肤反应包括(分数:1.00)A.表皮脱落和光敏型药疹 B.瘙痒、粟粒样疹 C.荨麻疹、固定性药疹 D.紫癜型药疹 E.湿疹皮炎样药疹 解析:14.药物临床评价对于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在于(分数:1.00)A.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 B.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C.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发展新的合理用药研究方法D.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有利于把合理用药扩展到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 E.药物临床评价可以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 解析:15.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是(分数:

24、1.00)A.关节软骨毒性 B.低血糖 C.中枢神经毒性 D.过敏反应 E.肝毒性、肾毒性 解析:16.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副作用、毒性反应、“三致”作用 B.过度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 C.停药综合征,药物依赖性 D.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 E.药物变态反应 解析:17.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分数:1.00)A.细胞毒性 B.中枢神经毒性 C.造血器官毒性 D.低血糖 E.关节软骨毒性 解析:18.以下哪些是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分数:1.00)A.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B.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先天获得C.人群中多数人都有可能发生药物过敏D.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

25、 E.药物过敏再次发生有潜伏期 解析:19.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的主要,依据有(分数:1.00)A.不良反应是否在用药期间发生 B.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或评述 C.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 D.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 E.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原因存在 解析:20.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是(分数:1.00)A.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 B.药物过敏只发生在人群中的少数人,在人群中-般与用药剂量无关 C.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药物过敏的再次发生有潜伏期 D.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致敏药物,轻的反应可较快消退,一般

26、预后良好;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 E.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町发生交叉和不交叉过敏反应 解析:21.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分数:1.00)A.低血糖 B.中枢神经毒性 C.过敏反应 D.肝毒性、肾毒性 E.关节软骨毒性 解析:22.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分数:1.00)A.时间联系 B.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 C.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 D.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 E.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 解析:23.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中所受的人为因素限制是(分数:1.00)A.研究目的单纯 B.病例数少 C.研究时间短 D.

27、实验对象年龄范围窄 E.用药条件的严格控制 解析:24.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器质性改变包括(分数:1.00)A.血管造影剂引起的血管栓塞 B.苯妥英钠引起的牙龈增生 C.皮质激素注射引起的局部皮肤萎缩 D.利血平引起的心动过缓E.抗胆碱药引起的无力性肠梗阻解析:25.喹诺酮类药物限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并禁用于围产期妇女,推测其原因是(分数:1.00)A.药物使软骨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 B.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C.药物或药物代谢物直接对软骨细胞的毒性作用 D.药物引起的淋巴结肿大E.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解析:2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分数:1.00)A.药物方面的原因 B.机体方面的原因

28、 C.社会因素的原因D.给药方面的影响 E.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27.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是(分数:1.00)A.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法来测知,但还存在着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符情况 B.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药物过敏只发生在人群中的少数人,在人群中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 C.药物过敏状态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不发生在首次用药,药物过敏再次发生有潜伏期 D.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致敏药物,轻的反应可较快消退,一般预后良好,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 E.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可发生交叉和不交叉过敏反应 解析:28.以下为易

29、致心律紊乱,心博骤停的药物是(分数:1.00)A.普鲁卡因 B.奎宁丁 C.黄连素针 D.异丙肾上腺素 E.穿心莲解析:29.药物变态反应的全身性反应包括(分数:1.00)A.神经系统变化和呼吸道反应 B.红斑狼疮样反应 C.血液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 D.心血管系统反应 E.肝炎样反应、肾脏损害 解析:30.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有(分数:1.00)A.追溯用药史 B.询问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C.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试验 D.排除药物以外因素 E.进行流行病学调研 解析:31.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是(分数:1.00)A.重视疾病B.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C.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D.加强药

30、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E.加强网络的建立和维护解析:32.有助于药源性疾病确诊的检查包括(分数:1.00)A.嗜酸性细胞计数 B.皮试 C.致敏药物的免疫学检查 D.血药浓度监测 E.药物不良反应激发试验 解析:3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是(分数:1.00)A.上市 5 年以内的药品,报告有可能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B.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有可能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C.上市 5 年以上的药品,报告严重的,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D.上市 20 年以上的药品E.上市 10 年以上的药品解析:34.以下易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分数:1.00)A.穿心莲B.右旋糖酐 C.利多卡因 D.三

31、磷酸腺苷 E.维脑路通 解析:35.A 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分数:1.00)A.发生率高 B.病死率高C.具有剂量依赖性 D.可以预测 E.个体易感性差异小解析:36.药物的 A 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分数:1.00)A.药物的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药物的继发反应 D.药物的首剂效应 E.药物的后遗作用 解析:37.药物不良反应咨询的原则有(分数:1.00)A.积极参与有关药物和药品不良反应咨询 B.咨询的对象应面对病人以及医、药、护人员 C.在特殊疾病的情况下帮助正确选用药物 D.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五条标准”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由该药引起 E.根据患者的致病药物及所引起的

32、临床病理类型做出正确判断,填写报表并上报 解析:38.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1.00)A.根据患者的致病药物及所引起的临床病理类型,作出正确判断,应及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上报,以求进一步证实 B.咨询对象应面对病人以及医、药、护人员 C.在回答药物反应异常时,可针对病人的疑虑、恐惧心理加以疏导解释,适当提出处理办法 D.按厂家说明书以及权威著作已有记载的该药不良反应部分进行解释 E.确定或排除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由该药引起 解析:39.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分数:1.00)A.造血器官毒性B.胃肠道损害 C.肾损害 D.肝损害 E.其他不良反应 解析:40.药物临床评价的

33、意义是(分数:1.00)A.解决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 B.解决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 C.扩展药物上市后临床应用范围 D.促进合理用药 E.监测药品上市前后的药品质量标准解析:41.以下为易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分数:1.00)A.普萘洛尔B.维脑路通 C.细胞色素 C D.板兰根 E.复方丹参 解析:42.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特点为(分数:1.00)A.与药物剂量无关 B.与药物药理作用相关C.可以预测D.发生率低 E.病死率低解析:43.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分数:1.00)A.酒的酶促、酶抑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B.酒的抑制非微粒体酶系产生的不良反应 C.饮茶引起的药物不良

34、反应 D.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E.饮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解析:4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分数:1.00)A.药物的杂质 B.药物的质量问题 C.用药持续时间D.药物滥用E.剂型的影响 解析:45.-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分数:1.00)A.胃肠道反应,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 B.各种严重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 C.对血液、血细胞和血液凝集的作用,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等 D.肾功能受损而致血清肌酐浓度上升,偶尔可见短暂的间质性肾炎 E.对肝功能的损害可以产生短暂性肝酶活性上升 解析:46.药物变态反应的皮肤反应包括(分数:1.00)A.瘙痒、粟粒样疹 B.荨麻

35、疹、固定性药疹 C.紫癜性药疹 D.湿疹、皮炎样药疹 E.表皮脱落和光敏型药疹 解析:47.药师在药物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是(分数:1.00)A.参与临床药理学研究、协助临床医师开展临床评价 B.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参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C.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登记、报告工作、检查监督临床药品质量 D.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疗效观察与评价、提出改进和淘汰药物品种、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E.收集国内外药物信息、对药物的作用、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评价 解析:48.注射磺胺嘧啶的三条守则是(分数:1.00)A.用生理盐水,并应注意溶液 pH B.用无菌蒸馏水C.用量为 200ml,检查澄明度 D.用量为 100ml,检查澄明度E.2 小时内滴完,注意滴速,观察反应 解析:49.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分数:1.00)A.新药上市前严格审查 B.新药上市后的追踪观察 C.合理使用药物 D.不良反应处理的原则 E.药品临床前研究科学、严密解析:50.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是(分数:1.00)A.追溯用药史,确定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B.询问即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C.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D.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试验 E.进行流行病学调研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SO IEC 14762-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Functional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Home and Building Electronic Systems (HBES)《信息技术 家用和建筑物电子系统(HBES)用功能安全要求》.pdf ISO IEC 14762-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Functional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Home and Building Electronic Systems (HBES)《信息技术 家用和建筑物电子系统(HBES)用功能安全要求》.pdf
  • ISO IEC 14833-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ata interchange on 12 7 mm 128-track magnetic tape cartridges - DLT 3 format《信息技术 在12 7mm宽、128道盒式磁带上的数据交换 DLT3格式》.pdf ISO IEC 14833-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ata interchange on 12 7 mm 128-track magnetic tape cartridges - DLT 3 format《信息技术 在12 7mm宽、128道盒式磁带上的数据交换 DLT3格式》.pdf
  • ISO IEC 148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The XA specification《信息技术 分布式事务处理 XA规范》.pdf ISO IEC 148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The XA specification《信息技术 分布式事务处理 XA规范》.pdf
  • ISO IEC 14840-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12 65 mm wide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Helical scan recording - Data-D3-1 format《信息技术 信.pdf ISO IEC 14840-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12 65 mm wide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Helical scan recording - Data-D3-1 format《信息技术 信.pdf
  • ISO IEC 14841-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ISO IEC 14841-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 ISO IEC 14842-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ISO IEC 14842-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 ISO IEC 14843-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Inter-exchange sig.pdf ISO IEC 14843-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Inter-exchange sig.pdf
  • ISO IEC 14844-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Inter-exchange sig.pdf ISO IEC 14844-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Inter-exchange sig.pdf
  • ISO IEC 14845-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ISO IEC 14845-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Specification fu.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