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4651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 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Standard practlce for measuring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feddy current flaw detecting system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T 14480-93 本标准规定了涡流探伤系统性能的测试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测试记录。涡流探伤系统指涡流探伤工作中使用的设备,一般包括涡流探伤仪、检测线圈、记录装置、传动装置及磁饱和装置等。本标准适用于穿过式线圆的涡流探伤系统性能的测试和调节。使用其他类型检测线圈的涡流探伤系统也可参考采用.2 测试条件2.1 测试的环境

2、条件a. 环境温度,040C, b. 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 电源电压波动不得超过额定电源电压的士10%, d. 周围环境不得有大量尘埃、振动或腐蚀性气体。2.2 测试时使用本标准附录A(补充件)中规定的试件,若传动装置不合适时,可采用其他规格的试件,但试件人工缺陷的位置、个数及大小应参考本标准附录A和其他相关标准。2.3 测试时,用于人工缺陷评价的输出信号,应是系统最佳状态下的幅度值。用记录仪(或用报警信号显示。2.4 其他测试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3测试项目测试项目主要有z检测能力、周向灵敏度差、端部盲区、分辨力、连续工作稳定性、线性。4 测试方法4. 1 检测能力4. 1.

3、 1 使用本标准附录A试件,A1ED骨和/或A2ES-h或其他相应试件,分别进行测试。4. 1. 2 开启涡流探伤系统电源,预热1520min.以涡流探伤系统所给出的适当速度进行预运转。根据试件的材质、规格、状态选择合适的探测频率、相位、滤波档次和报警档次.4. 1.3 将试件A1ED-;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同时要让试件人工缺陷由小至大依次通过检测线圃,调节增益(衰减).使试件人工缺陷信号指示在记录纸上。记录指示值占记录纸满刻度的50%(或刚刚报警)的最小人工缺陷和此时的增益(衰减)值G,.4. 1-4 再将该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调节增

4、益(衰减)至噪声指示占记录纸满刻度的50%(或刚刚报警).读取此时增益(衰减)值G,.则检测能力表示为国东技术监督局1993-06-27批准1994-02-01实施:2 n 1 G8/T 14480-93 S/N(ED-世)= IG, - G, I 式中:S/N-检测能力.dB,ED- 试牛代号,其中世是指示值为50%的最小孔的直径,mmJG,-人工缺陷指示为50%时的增益值.dB,G,一一噪声指示50%时的增益值.dB。4. 1. 5 将A2ES-h试件按4.1.3和4.1.4条的方法进行测试,则检测能力表示为zS/N(ES-h) = IG, - G, I 式中:S/N一检测能力.dB,ES

5、-h一一试件代号,其中h是指示值为50%的最小槽伤的深度,mm;G,-人工缺陷指示为50%时的增益值,dB;G,一一噪声指示50%时的增益值,dBo4.2 周向灵敏度羹4.2. 1 用本标准附录A试件:A3EZ-d或其他相应试件。4.2.2同4.1.2条。( 1 ) ( 2 ) 4.2.3 将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固穿过试件).调节增益衰减).使试件上沿圆周分布的互为120.的三个通孔的倍号指示在记录纸上的最小值为50%(此时刚刚全部报警)。记录此时增益(衰减)值G34.2.4 再将试件穿过检测线圈中心,以1dB的差值增加衰减量,直至三个通孔的信号指示全部低于50% .(此时刚

6、刚全不报警。记录其增益(衰减值G.则周向灵敏度差用式(3)表示:式中:D.一周向灵敏度差.dB。4.3 端部盲区D. = IG, G.I ( 3 ) 4. 3. 1 在4.2项测试之后,将增益衰减)恢复到G,位置,然后将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测量管端各通孔的输出信号,当记录纸满刻度的35%以上范围能明显地得到某一个通孔的指示信号时,则该孔到试件端部的距离表示端部盲区。4.3.2 当用报警信号时,将增益衰减恢复到tlG,之后,再将增益提高3dB(或衰减降低3dB).则听到报警声响的那个通孔到试件端部距离表示端部盲区。4.4 分辩力4.4. 1 用本标准附录A试件.A

7、4EF-B或其他相应试件。4.4.2同4.1.2条。4.4.3 将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调节增益(衰减).使试中单个通孔指示在记录纸上占满刻度的50%.然后不再调节仪器,再将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记录试件有成对通孔的信号指示值,当记录纸满刻度的35%以上范围能明显地得到两个临近通孔的指示时(或将增益提高3dB听到两声报警时).则用最小的两个通孔中心距离表示分辨力.4.5 连续工作稳定性4. 5. 1 在4.4测试的基础上,当以单个通孔信号指示的50%设定灵敏度之后,不再调节仪器,每隔1h 测试一次,直至8h为止.将测试结果记作F,(i=1、

8、2、9)。由式(4)表示稳定度z式中zF一一连续工作稳定度,F m.,-一测试中的最大指示值,Fmin一一测试中的最小指示值。262 F=(1_F-旱且)x叫. ( 4 ) GB!T 14480-93 4.6 线性4.6.1同4.4.1和4.4.2条。4.6.2 将试件同心地穿过检测线圈中心(或将检测线圈穿过试件),调节增益(衰减),使单孔信号的指示占记录纸满刻度的100%。然后,以4dB的量调节增益(衰减).每次调节后,用记录纸满刻度的百分数记下单孔信号的指示值,每档测试三次,取平均值.直继续到单孔信号指示占记录纸的10%左右为止。4.6.3 将测试结果及理论值计算结果列入表10测试值与理论

9、值之差为偏差值。表1衰减量.dB。4 8 12 16 20 理论值100.0 63.1 39.8 25.1 15.8 10.0 实测平均值% 偏差值5测试记录在测试记录中,除应按要求的检查内容记录各个项目的测试结果外,还应同时记录F列各项= 涡流探伤系统的制造厂名、型号、编号sb. 试件的材质、规格、状态、编号8 测试时的频率、相位、滤波档次、报警档次及填充系数等gd. 测试时涡流探伤系统的检测速度ge. 测试操作者姓名、职称,r. 测试日期,g. 测试地点、环境条件,h. 事先规定需要记录的其他内容。263 A1 ED-试件I 试件材料# 钢60 53 铜25 21 264 GB/T 144

10、80-93 附录A 对比试件(补充件L一17 7 2 2 Z斗L 图Al试件材料、代号及尺寸L t 代号ED-也ED也3500 1 100 ED-在ED-品SFD在SFD-弘2000 550 SFD-, SFD- 电弘$ 口1m直径偏差1. 1 士0.101. 8 2. 2 :tO.15 2.7 o. 6 0.8 士0.051. 0 1. 2 A2 ES-h试件试件材叫+ L 钢60 53 3500 铜25 21 2 000 , GB/T 14480-93 1, A t鑫寸卡叫出ZLA-A B 图A2试件材料、代号及尺寸1 /, /, 代号ES-h, 1000 500 500 ES-h, ES

11、-h主SFS-h, 400 400 400 SFS-h, SFS-h, 咱也3口1深的偏差宽(B)长(/,)0.5 士0.071. 0 0.5 40 士O.15 1. 5 0.25 士0.070.4 0.5 30 :!:0.05 。.8 26S 14480-93 GB/T EZ-d试件A3 -H川间川时川时JNIE 川同。 :O :O :iO 200 200 ,ml lA f A-A AI 1200 图A3-12f f 1 500 A A I 200 iA 功A200 G8/T 14480-93 斗3目。A-A 图A3-2200 2 267 GB/T 14480一93A4 EF-B试件l 1,

12、 图A4试件材料、代号及尺寸试件L 1 两孔材料+ 中1, 1, 1, 1, 代号间距钢铜A5 EF-B, 30 EF-B, 40 60 53 3500 800 300 300 300 800 EF-B卫50 EF-B, 60 SF-B, 20 SF-B2 30 25 21 2000 400 250 250 250 400 SF-B主40 SF-B, 50 技术要求a. 试件采用15锵锺钢管和H62普通黄铜管pb. C. 试件须预检,不应有超过直径为1mm通孔信号的20%的指示显示;试件的弯曲度(直线性应不大于1.51 000,表面无氧化皮。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淑清、王振华、袁琪、程兵。21:;8 亏如 mm 偏差2.2 士O.15 1 :t o.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