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160.01 K 20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7112013 代替GB14711一2006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安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2013-07-19发布2013-12-02实施. Q事3. .y.飞z:;三飞飞时相问E二喝曾鸳。古奇20-200 6 200-630 8 630-1000 10 1000 12 9. 11 接地路径的电阻应不大于0.1n。该电阻按以下方法确定,通过在预计接地的部件与接地导体端子之
2、间施加一个等于电机全定额输入或输出时的电流,测量电压降并以此电压降除以流过该线路中的电流,计算出接地路径电阻。9. 12 接地装置应有4.7规定的接地标志。10 I接软电缆电源软线)10. 1 如果电机有电源软线,或为便于与其他设备联接,而提供伸出电机机座(外壳外的引接软电缆(电线),及需要时所带用于连接供电线路的插头,这种软线和插头均应符合该产品有关标准的规定或应符合该类设备的相关标准中对软线的要求。10.2 除非不需要接地,否则这些软线束中应有一根接地导体。引接软线(含端头)应有不同的颜色或标记便于区分。10.3 引接软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电机的最大工作电压,且其载流量应至少等于使用系数
3、的负载电流或125%的满负荷额定电流,取其中较大的电流。软线绝缘应能承受该电路的工频耐电压试验。10.4 除另有消除可能受到拉力的措施,或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不露于电机外,应在软电缆(电源软线)引出处设置绝缘保护层和夹紧装置,防止外部拉力传到内部接线和防止软电缆(电源软线转动或位移造成事故。10.5 除另有保护措施外,应防止引接软电缆(电线退入电机内部。10.6 用于夹紧和固定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的夹紧装置应用绝缘材料制成,若用金属材料,则应有绝缘内衬。10.7 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的夹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检查并通过25.8规定的拉力和扭转试验判定。10.8 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不应
4、从进线孔硬性插入,以防造成绝缘损伤。10.9 在接线盒内,用于现场接线的散放引接电缆(电源软线),其自由长度应至少为150mm。11 电气闰醺与爬电距离11. 1 低压电视的电气闰隙与爬电距离11. 1. 1 下列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否则应符合11.1.211. 1. 4的规定:a) 通过绝缘材料表面的及空间的;b) 在不同电压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或不同极性之间的;c) 在裸露的带电部件(包括电磁线)和在电机工作时接地(或可能接地的部件之间的。7 GB 147门-201311. 1.2 仅对有电刷电机的静止部件(如z刷握),处在换向器和滑环的区域中,由于碳灰的沉权(如z在刷握绝
5、缘上),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表4的规定,并至少应增加50%,否则应提供合适的隔板、套环或类似的部件。11.1. 3 11.1.2所规定的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不适用于机座号大于90的电机。11. 1.4 绕线转子电机的转子绕组及离心开关,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能会小于表4的规定。但应保证不会产生有害的后果。11.1. 5 导线连接器,包括压力型连接(快速连接型应防止转动或移动,以防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减小到小于11.1. 1的规定。除非连接器左右转动30。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维持不变F或当连接器的螺杆是绝缘的时候,防止连接器转动措施可以省略。11. 1.6 表4中指定的电气间隙和爬
6、电距离可以通过使用绝缘隔板来获得,这种隔板应由下列指定的材料制成za) 如果裸露的带电部件在绝缘隔板里面或可能进到里面而与这种绝缘隔板接触,则应采用耐热、耐潮材料(如z瓷瓶、酣醒塑料、聚脂、碳酸聚脂、尼龙、云母等)。b) 合适的耐潮纤维和类似的吸湿材料隔板,可用于不会与裸带电部件(除电磁线之外)接触的位置,其厚度应不小于0.66mm。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超过规定值的一半,则可以采用厚度不小于0.33mm的绝缘隔板。其他的厚度小于0.33mm的绝缘材料(如厚度不小于0.25mm的纯云母)如果通过检验,证实它们具有的机械和电气特性足以满足所有正常的使用条件,则可以被采用。表4裸带电部件的最小间距
7、最小间距涉及的最mm 相关部件高电压不同电压的裸带电件之间非载流金属与裸带电件之间可移动的金属罩与裸带电V 件之间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一一一-一一-一-机座号90及以下的电机31-375 6.3 6.3 3.2 6.3 3.2 6.3 接线端子375-750 6.3 6.3 6.3 6.3 9.8 9.8 除接线端子外的31-375 1. 6 2.4 1. 6 2.4 3.2 6.3 其他零件,包括与这类端子联接的板和棒375-750 3.2 6.3 3.2 6.3 6.3 6.3 机座号大于90的电机31-375 6.3 6.3 3.2 6.3 6.3 6.3 接
8、线端子375-750 9.5 9.5 9.5 9.5 9.8 9.8 8 GB 14711-2013 表4(续)最小间距涉及的最口1口1相关部件高电压不同电压的裸带电件之间载流金属与裸带电件之间可移动的金属罩与裸带电v 件之间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除接线端子外31-375 3.2 6.3 3.28 6.3 6.3 6.3 的其他零件,包括与这类端子联接的板和棒375-750 6.3 9.5 6.30 9.50 9.8 9.8 a电磁线被认为是一个非绝缘的带电部件。然而,在电压不超过375V的地方,被牢固支撑并保持就位在线圈上的电磁线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通过空气或表
9、面的最小间距为2.4mm是合格的。在电压不超过750V 的地方,当线圈已进行适当浸漆处理或被囊封.2.4mm的间距是合格的。固体带电器件(例如在金属盒子中的二极管和可控硅)与支撑的金属面之间的爬电距离,可以是表4规定值的一半,但不得小于1.6 mm. 1 1. 2 额定电压1000 V及以上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11. 2. 1 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的带电部件或不同极性部件之间及裸露的带电部件(包括z电磁线)和非载流金属或可移动的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11.2.2 当适用时,将非载流金属部件与固体部件隔开的绝缘应可靠地固定,所用纯云母的厚度应不小于0.25mm,或
10、是等效的绝缘,且其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1 1. 2. 3 当适用时,作为11.2. 2的另一种情况,如果用散热片支撑固体部件,则散热片应被作为裸露带电部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按照表5的规定。表5电压1000 V及以上的裸带电部件的最小间距最小间距mm 相关部件额定电压带电部件与非载流金属带电部件与可移动金属V 不同极性的裸带电件之间之间罩壳之间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1 000 11 16 11 16 11 16 1 500 13 24 13 24 13 24 2000 17 30 17 30 17 30 接线端子3000 26 45 26 45 26 45
11、 6000 50 90 50 90 50 90 10000 80 160 80 160 80 160 注1:当电机通电时,由于受机械或电气应力作用,刚性结构件的间距减少量不应大于规定值的10%.注2:表中电气间隙值是按电机工作地点海拔不超过1000m规定的,当超过海拔1000m时,每上升300m.表格中的电气间隙值增加3%.注3:仅对中性线而言,表中的透线电压除以疗。注4:对750V及以下电机见表4.注5:在此表中的电气间隙值可以通过使用绝缘隔板的方式而减小,采用这种防护的性能可以通过耐电压强度试验来验证。9 GB 14711-2013 12 元器件12. 1 电机中的元器件,诸如z电容器、开
12、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或类似的器件,应安装牢固并易于更换。12.2 电容器应置于防护罩内且不应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相接触。如电容器外壳是金属的,则应用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隔开,电容器或其附加外壳应能防止电容器损坏时发生碎片飞散、火花或材料熔化。12.3 由薄钢板制成的电容器罩的厚度应不小于0.5mm。12.4 当使用充油式电容器(非电解电容时,为防止万一外壳破裂,易燃介质溢出,而设置了一个内部压敏断路器,则应有附加的轴向扩展空间以使断路器端子能萄作,此附加的扩展空间应至少为12.7mm,并且这是除表4规定的电气间距之外的附加要求。13 内部布结13. 1 电机的内部引线(电线应与绕
13、坦妥善固定且不松散,两条以上同一走向的内部引线(电线)应捆绑在一起。内部引线(电线不应放置在具有锐角和锐边的零部件上,并应能防止与活动部件接触。13.2 内部引线(电线)的连接处,应有符合要求的绝缘套管和绝缘带妥善绝缘且可靠固定,防止电机运行时因套管松功和接头脱焊导致事故,并能承受24.2规定的耐电压试验。引线电线与接辑端头应用冷压接。13.3 内部引接线应采取适当措施,当接线螺栓或螺母松动时,应仍能使接线端头保持原位,不能只使用开口接线端头和镇紧垫圈。13.4 具有多股导钱的引线(电线)连接到接线端子时,应能保持在一定位置上,防止散乱的多股导线接地或短路。13.5 内部布线应绝橡良好,电机内
14、部布线用引出线应符合有关引出线标准,其耐热等级应不低于电机的热分级。如果电机的引出钱包有不低于电机垫分级的绝缘套营,且绝缘套管的长度应至少包覆与绕组接触部分的长度,则引出线的最低耐热温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引出钱的最低耐热温度热分级引出线的最低耐热温度 105(A) 90 120(E) 90 130 (B) 90 155(F) 125 180(H) 150 13.6 当绝缘导线穿过金属孔时,应有15.3规定的绝缘衬套或其他有效措施在穿孔处与机壳绝缘。14 联接件14. 1 电机中用作电气或机械联接的联接件,应能承受在正常工作使用中产生的机械应力。联接件的螺钉(螺栓、螺母等零件不应用铮、铝等软
15、金属或易于蠕变的金属材料制造。14.2 联接件用螺钉应有足够的长度,应能保证联接可靠。10 GB 14711-2013 14.3 用于不同零件之间作机械联接的螺钉,若同时具有电气联接作用,则应可靠锁定,防止因松动、发热和接触电压升高造成事故。14.4 用作电气联接的哪钉,若其在正常使用时易受扭力,则应锁定防止转动。装有弹簧垫圈(或类似物)、非圆形钉杆哪钉或在联接后使哪钉不转动的其他方法均认为能良好锁定。14.5 联接件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应通过目测检查和手感试验判定。15 电气绝缘15. 1 对绕组、刷握等引线,由于较软和不能定位来确保其具有合适的电气间隙,应采用绝缘导体或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用耐热
16、和耐潮绝缘材料连续包扎,这些材料如r绝缘垫、软绝缘管或其他合适的材料。15.2 通过全封闭电机外部冷却室的引线应采用金属电缆管或类似的套管等措施予以适当地保护,防止损伤。15.3 当导线穿过电机壳体开口处时,应有下列规定的质地良好的绝臻子或其他等效物固定在开口处,其表面应光滑圆整,元毛剌、锐边等现象,并应有可靠的固定。a) 陶瓷材料、塑压材料或橡胶材料,但不能单独采用木质、非热压虫股潘或有洒青成分的绝缘子EM 硫化纸板或经过防潮处理的纤维成型绝缘子,但其厚度不小于1.2 m IJ).; c) 采用玻璃攘管作为绝缘子,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 d) 经过绝雄处理,其绝缘厚度不小于0.8mm的金
17、属护环。但要求其鲍缘能填满护环与金属之间的空隙,并且绝缘不易脱落se) 若电机外壳为木质、瓷质、酷醒塑料或其他非导电材料,则无需绝缘衬套。15.4 电机中用作支撑带电部件的材料或绝缘衬套材料应能在表7规定的温度下持续运行。表7绝缘材料的温度限值热分级绝缘材料最低温度等级 105 CA) 9。1i口(E)100 130(E) 110 tS5(F) 135 180 (H) 150 15.5 耐高频脉冲试验15.5. 1 用于变频调速专用电机的潦包线潦膜涂层的化学结构及涂敷工艺,应能使潦包线有效抗御高频电脉冲的长期冲击,该类捧包线应进行耐高频脉冲试验。15.5.2 变频调速专用电机漆包线的耐高频脉冲
18、电压的能力在规定参数测试条件下的寿命应不小于表8的规定z表8在规定参数测试条件下变频潘包缉的寿命要求脉冲频率20 kHz 脉冲占空比50 % 脉冲波形方波脉冲极性双极11 GB 14711-2013 表8(续)电压(Vp_p)3 kV 温度155 c土2C脉冲上升时间400 ns 200 ns 100 ns 电磁线寿命50 h 20 h 12 h 15.5.3 对变频调速专用电机漆包线的检验,在首批进货确认,在其产品鉴定和绝缘结构定型前或绝缘结构发生变化时进行。16 绝缘结构16. 1 电机绝缘结构的温度等级应不低于电机的绕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最终使用温度。16.2 正弦波交流供电或直流供电旋
19、转电机绝缘结构。16.2. 1 电机绝缘结构的温度等级如果已被经验证明或已按相关标准评定,则不需再进行试验,否则应通过以下评定。16.2.2 低压散嵌绕组电机绝缘结构应按GB/T17948. 1-2000进行耐热性评定,未经绝缘结构试验评定的组分材料要应用于已评定的散绕绕组绝缘结构时,应按GB/T17948. 2-2006标准进行组分替代试验;成型绕组电机绝缘结构应按GB/T17948. 3-2006或GB/T22718-2008进行耐热性评定z包封绝缘结构应按GB/T2011 1. 3一2008进行耐热性评定。电机绝缘结构在对应的温度等级下,其耐热寿命应大于20000 ho 16.2.3 高
20、压成型绕组电机的绝缘结构应进行电老化评定,以常温进行试验,老化最小失效时间为2.17倍额定电压400h或2.53倍额定电压250ho 16.3 变频调速专用电机绝缘结构16.3. 1 低压散嵌绕组绝缘结构应按GB/T23642-2009进行局部放电测量,测试电压幅值按GB/T 22720. 1-2008中附录B的规定。如在试验电压下绝缘结构未发生局部放电,则按GB/T22720. 1-2008进行耐热性评定。如在试验电压下绝缘结构发生局部放电,则先按GB/T17948. 1-2000进行耐热性评定,再按IEC 60034-18-42: 2008进行电老化评定。16.3.2 高压成型绕组绝缘结构
21、应按GB/T7354-2003进行局部放电测量,测试电压幅值按GB/T 22720. 1-2008中附录B的规定。如在试验电压下绝缘结构未发生局部放电,则按GB/T22720. 1-2008进行耐热性评定。如在试验电压下绝缘结构发生局部放电,则先按GB/T17948. 3-2006进行耐热性评定,再按IEC 60034-18-42:2008进行电老化评定。16.4 电机的绝缘结构检验在其产品鉴定和绝缘结构定型前或绝缘结构发生变化时进行。17 刷握17. 1 具有换向器和集电环的电机应设置便于拆卸的监测窗。其刷握组件的结构应保证当电刷磨损至不能再继续工作时,电刷、弹簧和其他零件应不会使其附近不通
22、电的金属零部件带电或触及带电零部件。17.2 刷握装置的连接导线与接线端子应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并且活动件与非载流金属件和带电体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使用中应不减小。17.3 除电磁线外的裸露的带电部件应由阻燃、耐热、耐潮、耐漏电起痕的绝缘材料支撑。GB 14711-2013 17.4 刷握装置的接线端子导线应设有止动的措施。18 接结端子18. 1 利用螺钉(螺栓)、螺母或类似装置外接电源电缆(电线)的导电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其连接螺钉(螺栓)、螺母等应符合有关标准和18.318. 4的规定。18.2 导线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应不用于固定其他任何零件。在外接电源导线时,若不会引起电机内部导线
23、松动,则该接线端子也可用于夹紧电机内部导线。18.3 接线端子允许的持续电流与其结构型式、螺钉(或螺栓)的直径和材料有关,应分别符合表9(导电连接螺栓型)、表10(片状端子型)和表11(散放引出线型)的规定。表9导电连接螺栓型允许持续电流螺栓最小直径螺栓材料A mm 10 3.5 16 4 25 5 63 6 100 8 黄铜(H62) 160 10 250 12 315 16 400 20 200 10 315 12 400 16 630 20 铜800 24 1000 30 1250 33 1 600 36 10 3.5 16 4 25 5 63 6 钢镀铮100 8 200 10 400
24、 12 630 16 -13 GB 14711-2013 表10片状端子型紧固螺栓最小直径8 10 12 16 20 口1口1允许持续电流铜排单面接触160 315 500 1000 1 600 A 铜排双面接触315 630 1000 2000 3200 铜排最小宽度20 25 30 35 50 mm 表11散撞引出线型允许持续电流8 12 20 A 25 32 50 65 85 电缆推荐截丽积口1自121. 0 1. 5 2. 5 4 6 10 16 25 允许持续电流115 150 175 225 250 275 350 400 A 电缆推荐截面积35 50 70 口1口1295 120
25、 150 185 240 允许持续电流500 A 630 800 电缆推荐截面积150 185 240 口1口12引接电缆根数2 2 2 18.4 接线端子应可靠固定。当夹紧装夹或放松电源电缆(电源软线时接线端子应不转动或位移,内部引出线应不受到应力,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亦应不小于表4或表5规定的限值。18.5 接线端子应配接OT型压接端头或弓型垫圈,以保证导线与接线端子有可靠的联接。当夹紧导线时,应有防松措施,在金属表面之间应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既不损伤导线也不会滑脱。18.6 导电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应配有硬联接片,供改变电机电压、转速、旋转方向之用,各种连接均应保证电气间隙不小于表4或表5的规
26、定。18.7 采用螺纹安装接线蝶、钉的金属材料,其厚度应不小于1.3 mm,且应有两个以上的螺纹。18.8 对未经拉伸的金属材料,若其厚度小于1.3 mm,但不小于螺纹的螺距时,则允许在螺孔处挤伸,使之有不小于两个螺纹。18.9 接线端子应联接牢固,其结构应能保证导电良好和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并具有预期的载流能力。所有的载流部件都应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紧固件若用黑色金属,则应电镀或用其他有效措施防止锈蚀。19 非金属功能部件19. 1 耐热变形性电机中非金属材料除陶瓷材料以外)及其制成的零部件应通过GBjT5169.21一2006规定的球压试验。试验条件见表12。
27、GB 14711-2013 表12非金属材料球压试验条件零部件试验条件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机外部零件,例如接线盒、冷却风扇、外风罩等75 c士2C接线板、塑料换向器、塑料集电环等125 c士2C安装或支撑载流零部件的绝缘材料19.2 燃烧试验19.2. 1 电机中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除外)及其制成的零部件应具有阻燃性,应按GB/T5169. 11-2006进行灼热丝试验。试验条件见表130表13燃烧试验条件零部件试验条件安装接线端子的绝缘部件,如接线板等960 c土15c 换向器、集电环、刷握装置、离心开关等零部件中有可能要承受电机安装支撑载流零部件960 c士15c 正常或不正常状态下产生的
28、接触火花的绝缘零部件支撑非载流零部件650 c土10c 19.2.2 对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风扇,外风罩,接线盒等电机外部零件,应按GB/T5169. 16-2008中试验方法A(水平燃烧试验)进行着火危险试验,其结果应能达到HB40级z或用GB/T5169. 12-2006 的灼热丝试验代替,试验温度为650c士10.C。19.3 耐漏电起搞性19.3. 1 电机中安装带电零部件的绝缘材料,带电零部件和相邻不带电的金属零部件之间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耐漏电起痕性。19.3.2 电机绕组的浸渍棒、囊封树脂、涂敷材料等应按GB/T4207-2012的规定测定,耐电痕化指数PTI200通过。19.3.3
29、电机接线板、塑料换向器、塑料集电环等接GB/T4207-2012的规定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应不小于175Vo 19.3.4 如果电机与整机配套使用时,整机有关标准要求有更高的耐漏电起痕能力,则应按整机标准要求试验。19.4 老化试验19.4. 1 电机中非金属材料及其制成的电机外壳零部件,例如z塑料风扇、塑料风罩、塑料接线盒等应按GB/T 16422.2-1999的规定进行耐气候老化试验,老化后的材料,其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或冲击强度或弯曲强度)应不低于未老化的材料的50%。19.4.2 电机中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例如衬垫,密封圈等)应能耐老化。并按下述方法试验评定=a) 将弹
30、性部件置于70c士2C的加热室中240h,室内大气压力和成分同周围空气,且有自然循环通风zb) 再将试品放在室温和相对湿度45%-55%环境中不少于24h; 15 GB 14711-2013 c) 试验后目测试品应元表面龟裂,收缩,变粘或出油现象。20 定额试验20. 1 总则20. 1. 1 所有电机当按照本章所述进行试验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当某种电机为非本章所述的电机,则应按照这些要求的预期目的进行试验。20. 1.2 试验电源电压应按表14。对可以用于一个电压范围的电机,在所有适用的标称电压下都应进行试验。例如,一台额定电压为200V-230 V的电动机,应在208V和240V进行试验
31、。例外的情况z一台电机的额定电压在表14规定的电压范围之外,则应在100%-105%额定电压内进行测试,但不得低于100%。表14试验电压电机铭牌额定电压标称试验电压V V 1l0120 120 200208 208 220240 240 254277 277 380400 400 415420 420 440480 480 550600 600 600690 690 20. 1.3 电机应在每一种可能的运行条件下,即每个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转速和旋转方向,进行试验。当额定频率对应两种频率,电机应在两种频率下都进行试验。当额定频率对应一个频率范围,则电机应在最低和最高频率点分别进行试验。例
32、外的情况z对于通过内部变换绕组改变转向的电动机,例如分相电动机,不需要在两种旋转方向都进行试验。20. 1.4 试验应在10.C-40 .C之间的任意环境温度下进行,除非电机明示的环境温度不在此范围内,这种情况下,电机应在明示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20.2 发电机输出试验20.2. 1 当按20.2.2所述进行试验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应在标称额定输出的5%以内。另外,从空载至满载范围内的任意稳定点条件下,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应在标称电压的5%以内。20.2.2 发电机接一个线性可调电阻负载。发电机以额定转速运行,并逐渐增加负载直至下列情况之一发生=a) 发电机的输出为额定功率乘以服务系数
33、(如有); b) 输出电压跌落5%;或;c) 输出电压跌落5%之前,输出功率已跌落5%。16 GB 14711-2013 20.3 电动机定额试验20.3. 1 当电动机以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运行,并以额定负载输出,输入电流与明示的额定电流值偏差应不超过10%。20.3.2 当电动机以转速和电流为定额,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运行,仅传送额定转速,输入电流与明示的额定电流值偏差应不超过10%。20.3.3 能够在多种转速下额定运行的电动机应在最低转速、中间转速和最高转速下(如果明示)试验,并符合20.3.1和20.3.20例外的情况z电动机仅标以电压和频率,则不需要进行定额试验。21 热试验21
34、. 1 对标明了工作制的电机,以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且以输出额定功率进行试验z对连续定额的电机应试验直至热稳定。电机各部分的温升和温度应满足21.5及21.8和表15的要求。21. 2 电机应在20.1.Z规定电源电压下进行试验。对大容量电机,当按额定电压进行热试验有困难时,可以接相关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21.3 由静止电力变流器供电、机座号80及以下的直流电动机,其试验电摞在直流电动机额定输出时能提供额定电压和规定波形系数且可调节。21.4 标以使用系数的电机,应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连续加载直到实际输出等于额定输出乘以使用系数。21. 5 电机应按GB755-28和产品标准规定的运行条件
35、进行试验。电机绕组、铁心、换向器、集电环等的温升限值、测量方法和修正值按GB755一2008的规定。轴承温度的测量方法按GB755-2008 的规定,轴承温度限值按产品标准的规定。21. 6 专用电机应按照使用的条件进行试验,包括通风、安装方式、环境温度和温升。21.7 当电机有多个定额时应在将会产生最高温度的定额下进行试验。21.8 接线盒21.8. 1 接线盒内各部件的最高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15的规定。表15接结盒肉各部件的最高允许温度t(基于30t的环境温度)电机绝缘结构热分级105(A)、lZOCE) 130(ID 155(F) 接线盒内腔、接线板非全封闭元通风好壳75 75 90 及
36、引接软电缆全封闭元通风外壳75 90 110 180(H) 110 110 注2最高温度是基于30c的环境温度下确定的。发热试验可以在10c -40 c的任何室温下进行,所测得的温|度加上或减去试验室温低于或高于30c的差值即为试验最高温度21. 8. 2 热试验应按如下规定进行za) 外接电源线的允许载流量应是电机满载额定电流的125%; b) 外接电源线长度(接线盒外起应不少于1.22 m; c) 外接电源线应通过接线盒导线管穿人;d) 热试验时所有接线盒开孔应封闭。17 GB 14711-2013 22 接触电流22. 1 电机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电机进行第21章热试验后,在1.05倍
37、额定电压及实际负载下垣行。22.2 接触电流通过用GBjT12113-2003中图4所描述的电路装置进行测量,测量在电源的任一极和连接金属锚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进行。被连接的金属宿面积不超过20crnX10 crn,它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相接触。22.3 GBjT 12113-2003中图4所示的电压表应能测量电压的真有效值。22.4 对于单相电机,其测量电路在图1中给出。图1中的C是GBjT12113-2003中的图4测量电路。将选择开关分别拨到a、b的每一个位置来测量接触电流。b 说明zC一-GB/T12113中的图4测量电路za、b一一单刀单掷开关。圄1单相电机在工作温度下接触电流的测
38、量电路图22.5 对三相电机,其测量电路在图2中给出。先将开关a,b和c拨到关闭位置来测量接触电流。然后,将开关a,b和c每个轮流打开,而其他两个开关仍处于关闭位置再进行重复测量,对只打算进行星形连接的器具,不连接中性线。NLL&与说明gC 一-GB/T12113中的图4测量电路za、b、c一一单刀单掷开关zN 一一中性线FLl、Lz、L3一一-三相电源线.圄2三相电机在工作温度下接触电流的测量电路圄22.6 电机在工作温度下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rnAo 23 绝缘电阻23. 1 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热状态或热试验后应不低于式(1)的值zR= U -式中zR一一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单位为兆
39、欧(MO);U 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P 电机的额定功率,单位为千瓦【kW)或千伏安(kVA)6 按式(1)计算的绝缘电阻低于0.38M口,则按0.3&Mn考核。GB 14711-2013 . ( 1 ) 23.2 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盈以下、直流1500V及以下电机,玲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Q。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以上、直流1500V以上电机,冷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MQ。23.3 绝缘电阻测量方法23.3. 1 绝缘电阻的测量仪表应按表16选择。表16绝缘电阻直流测量电压电机绕组额定电压/V3300 ;:2 500 23.3.2 对工作时需与机壳直接相接或通过保护电
40、容器连接的电机绕组,在测量时应将这些绕组与机壳或保护电容器断开。23.3.3 对缆线转子电机应分别测量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23.3.4 对具有多套挠组的电机,应分别测量各套绕组(元对地绝缘的绕组除外)及相互间的绝缘电阻。23.3.5 绝缘电阻测量后,绕组应对地充分放电。24 介电强度试验24. 1 总则24. 1. 1 电机绝缘应具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应能承受24.2、24.3和24.4规定的耐电压试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24. 1.2 进行耐电压试验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人员触及试验电路和被试电机。24.2 耐电压试验24.2. 1 电机应按GB755-2008的9.2进行耐电压
41、试验,各类电机的试验电压值按GB755-2008中表16的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前,应先按要求测定绝缘电阻。24.2.2 试验应在装配好的电机上进行。试验时电机所处状态和接线要求按GB755-2008中9.2规定,若三相绕组中性点不易分开时,应对三相绕组中的所有出线端同时施加试验电压。24.2.3 对装有不是为防触电或本身在耐电压试验时易损坏的固态元件的电机,应在与其电气连接之前进行耐电压试验。19 GB 14711-2013 24.2.4 试验时,与电机线端相连的浪涌电容器、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等应断开,且与机壳上的接地装置相接。24.2.5 电容式电动机的电容器应以电动机工作(运行或起动)时的
42、正常方式保留与绕组相接。24.2.6 对无刷励磁机和同步电机磁场绕组进行耐电压试验时,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二极管、晶闸管)应先自身短接且不接地。24.2.7 试验时,电机中的空间加热器和测温装置,均应与机壳上的接地装置相接。24.2.8 对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下的电机,每1kV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24.2.9 对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电机,每5kV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24.2. 10 试验电压应在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用静电电压表或电压互感器或用试验变压器的专用测量绕组测量,不应用变压器低压侧电压通过变比换算。24.2. 11 被试电机的试验电流应
43、在试验变压器高压侧测量和判断:a) 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及以下、直流1500V及以下电机,试验所用高压变压器的过电流继电器的脱扣电流应为100mA,当试验电流大于或等于100mA时,则判定被试电机击穿;b) 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 V以上、直流1500 V以上电机,试验结果的判别,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24.3 臣间冲击耐电压试验24.3. 1 电机绕组的匣间绝缘应进行臣间冲击耐电压试验。24.3.2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匣间绝缘应按GB/T22719.1-2008及GB/T22719.2-2008的规定进行。24.3.3 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匣间绝缘应按GB/T22714-2008的规定进
44、行。24.3.4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匣间绝缘应按GB/T22716-2008的规定进行。24.3.5 绕组匣间冲击耐电压试验也可采用短时升高电压方法进行,电机应施加130%额定电压,历时3 min,电机应元冒烟等击穿现象,试验时允许将电源频率提高到额定值的110%(电容运转电动机除外。24.4 对地冲击耐电压试验24.4. 1 电机绕组、接线板和其他绝缘件对机壳(地)都应进行对地冲击耐电压试验。24.4.2 对额定电压3000V及以上电机成型绕组的主绝缘,随机抽取2个线圈嵌入槽内或在槽部包上良好接地的导电带或金属锚,在线圈引线与地之间施加24.4.5和24.4.7规定的冲击试验电压5次,每次间
45、隔时间应不少于1So 24.4.3 对额定电压1140V及以下电机散嵌或成型绕组的对地绝缘,应在绕组引线端子与机壳间按24. 4. 524. 4. 7规定施加冲击试验电压。24.4.4 对电机接线装置,应在接线端子间、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按24.4. 524. 4. 7规定施加冲击试验电压。24.4.5 试验电压波形应为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其波前时间为1.2S(允差士30%),半峰值时间为50S(允差士20%)。24.4.6 冲击试验电压正负极性各施加3次,每次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So 24.4.7 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应按式(2)计算,并按GB/T8170-2008修约至千数位。U. =4 U
46、+ 5000 . ( 2 ) 20 GB 14711-2013 式中zU.一二电机对地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单位为伏(V); U 电机额定电压(有效值),单位为伏(V)。25 机械强度试验25. 1 超速电机的旋转部件应按GB755-2008中9.7的规定进行超速试验,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的异常变形和不产生妨碍电机正常运行的其他缺陷,转子绕组在试验后应能满足耐电压试验的要求。25.2 短时过转矩电机应按GB755-2008中9.4规定的短时过转矩试验而不发生转速突变、停转或有害变形。25.3 撞击试验电机的非金属材料外壳,在常温下,其外表面的任何一点都应能承受一个直径为51mm,质量为0.53陆的
47、钢球从高1300mm落下所产生的6.78J能量的撞击试验。试验后应元影响其继续使用的损坏,或不减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25.4 接线盒静压力试验25.4. 1 电机接线盒应坚实耐用且安装牢固,应元有害变形和松动。电机接线盒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静压力试验判定。25.4.2 机座号大于90的电机接线盒,其水平表面应能承受1060N的垂直静压力,历时1min; 机座号90及以下的电机,其水平表面应能承受压强为o.135 N/mm2 (135 kPa)的垂直静压力,最大值为1060 N,历时1min.垂直静压力应通过一个直径50.8mm的平坦的金属面施加,此垂直静压力与电机预定的安装位置元关。25.4
48、.3 试验后接线盒的有效性没有损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表4或表5的规定。25.5 进钱导线管螺纹强度刚性金属进线导线管应能承受下列试验而不破损,施加于刚性金属进线导线管上的试验扭矩值按表17规定:a) 在任意方向短时间的弯曲zb) 施加拧紧导线管方向的扭矩。表17弯曲和紧圄扭矩进线导线管螺纹规格扭矩/N.m M12X 1. 5 34 M20X 1. 5 57 M24X 1. 5 80 M30X2 113 M36X2 136 M52X2及以上181 21 GB 14711-2013 25.6 接结端子强度接线板和接线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在承受表18的紧固扭矩时应不损坏。表18接
49、结端子的紧固扭矩接线端子直径3.5 4 5 6 8 10 12 16 20 24 mm 紧固扭矩0.8 1. 2 2.0 3.0 6.0 10.0 15.5 30.0 52.0 80.0 Nm 25. 7 吊运装置电机及其部件用于吊运的吊环或类似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进行轴向保证载荷试验时,不会因负载产生永久变形或转动。吊环允许轴向保证载荷试验方法按GB/T825-1988的规定。25.8 引接软电缆夹紧装置25.8. 1 引接软电缆夹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检查,并通过拉力和扭转试验判定。试验时将引接软电缆在离线夹100mm处断开,在引接软电缆上施加表19规定的静拉力,历时1min,试验时电机应置于其结构允许的任意位置,使夹紧装置能受到拉力作用。试验后,引接软电缆被夹持部位与夹紧位置的相对位移应不大于1mma 25.8.2 在夹紧装置外壳和引接软电缆间施加0.28N m的力矩,历时1min,引接软电缆应元转动现象。表19引接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