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47301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申论模拟3答案模拟 150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第1题:参考答案:上述资料的有关实例和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为数众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究其根源,是由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建设中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当今时代进步的迫切需要,只有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国家长

2、期稳定的发展。详细解答:第2题:参考答案:从给定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当前,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已经制约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力度,大力加强心理学教育,构建面向包括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等在内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在有条件的学校尽快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向青少年灌输心理健康知识,加强青少年对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认识。 (3)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坚决抵制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4)对青少年提供社区照顾,依照法律对监护人对青少年不良的教育手段进行监督和干预,完善医疗机构的心理卫生保障制

3、度,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检查和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水平。详细解答:第3题:参考答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日渐普遍,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也更值得社会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成为每个家长的心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却不知“拔苗”是有悖于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过严,在皮鞭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伤痕,产生自卑、抑郁

4、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度保护和溺爱,事事代劳,使得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开始集体生活后产生性情孤僻、自以为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只是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不当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往往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心理教育。大学更是给了学生很多自由发展空间,其管制相对中小学而言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步入大学校门的部分学生往往不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学习方面、生活自理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都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困惑,需要心理教育来给学生排解困

5、惑,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既没有心理教育课程也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本可以轻松解决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很容易演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号召下,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得到重视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离大学心理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了巨大冲击。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良游戏泛滥,还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的大学生好奇、好胜心理强烈,加之涉世未深,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导致心理扭曲。如何使网络这把“双刃剑”正确为我们广大青年所用,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在此,我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将网络的弊端降至最低。 大学生是家中的期望,是父母的未来,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导致学习压力过大。他们带着“天之骄子”的光环步入大学校园,在这里却变为平平庸庸的一员,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随之产生,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尤其是很多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更是使自己原本脆弱的心灵雪上添霜。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心理问题应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否则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也会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社会、学校、家长、个人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

7、这一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立并健全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高校要开展心理学及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学人员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此外,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网站,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以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再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与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在媒体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努力消除互联网与大众传媒中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 最后,大学生自身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心理教育工作,警惕自己出现

8、心理问题。如果发现自己产生心理问题,一定要正确面对,积极解决。 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这关乎社会进步、祖国发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刻不容缓,让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心理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热点链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 对于这个话题的关注,实际上源于目前大家都在讨论的大学生自杀问题。目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由此引申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某机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对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来自

9、多所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对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越是名校、家教越严的大学生,就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当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或行为就会产生。”大学生仅仅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等他们毕业快找工作的时候,心理落差很大,学校应该采取措施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想办法让他们融入到集体当中去。许多的教育专家、学者都纷纷建议政府要严重关切这一社会问题。如果要探究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可以说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议广大考生应当关注这个话题。 (二) 浅论高校

10、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日益加快,竞争愈来愈加剧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直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上述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高校应开设基础心理学选修课程,普及宣传心理学、心理卫生等有关知识,使更多学生了解心理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初步掌握某些自我心理测试和调节的方法。 1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

11、础地位。 21世纪的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中心课题,而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渗透到各个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具备健全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也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2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和思想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应与

12、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趋于成熟,我们可以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德育教学中,如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分支重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心理特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另外,将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高校已把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列入了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对政工干部举行“心理修养系列培训”,使高校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特征。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3规范化、科学化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

13、质,应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其不仅是心理学理论的讲授,更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其增加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当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他们进行诱导和启发。 (2)知识传授和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课程应结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训练”、“自我心理坦露训练”、“解除考试焦虑训练”、“化解嫉妒情绪训练”等专门性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仿真训练机会,从而尽快地实现由知到行的有效转变。

14、(3)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积极的人生观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阶段,青年的人生观正在确立或基本确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义务,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对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4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 心理健康课以广大学生为对象,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充分实现人格完善。但是,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不同,青年学生在情绪、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面临许多特殊问题,应通过个别咨询来解决。由专职心理学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

15、中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推动个别咨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走出去”是指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更主要的是主动寻找、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然后分期、分类,主动上门咨询。这样,那些有可能出现障碍的学生就可在心理上及早得到调整,有准备地面对学习期间的各种压力,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所谓“请进来”是指主动约请一些学生来面谈,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成因,提供适当的指导。从来访的情况看,还有大部分心理发展正常但希望在学业和心理上能尽快跃上新台阶的优秀学生,因此心理咨询正在从被动的障碍性咨询走向发展性咨询,把

16、现实咨询与学生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尽力把咨询过程变成一个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训练过程,以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5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大学面临多种竞争,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春游、演讲比赛、体育竞技等活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广播、校报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心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等专题讲座,举办大型的“心理咨询游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序的学业竞争环境,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心理互助的作用,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提高心理修养水平。通过上述途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使之课堂化、系统化、理论化,对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详细解答:更多试卷请见麦多课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