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47798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7.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DB14 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10 P 66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7152018 代替 DB14/T 715-2012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 2018 - 08 - 05发布 2018 - 10 - 05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T 7152018 1 目 录 目 录.1 前 言.2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3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4 4 总体要求.4 5 施工准备.5 6 洞口与明洞工程.9 7 开挖.12 8 初期支护.18 9 二次衬砌.23 10 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26 11 防水与排水.27

2、 12 辅助坑道.29 13 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32 14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37 15 路面及附属工程.4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隧道围岩亚级分级及应用.45 A.1 亚级分级开挖方法的确定.45 A.2 围岩亚级的支护结构参数.45 DB14/T 7152018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原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指南(DB14/T715-2012)的修订,与之相比其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增加了总体要求(见4); 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见9); 增加了路面精铣刨、蓄能发光涂料等内容(见15); 增加了隧道各安全控

3、制的内容(见各章); 修改了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内容(见10,2012年版附录D); 修改了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内容(见14,2012年版附录B); 修改了隧道路面相关内容(见15,2012年版14)。 删除了附录C。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治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省交 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新文、王伟、赵景彭、秦荣旺、陈鹏、李爱军、李燕、韩伟华、武海鹏、李 皎明、彭小庆、高辉、隋来才、张晓、武军、刘伟、吴天军、师永翔。 本标准于2012年12月首次发布,2018年8月第1次修订。 DB14/T 715

4、2018 3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术 语、定义,总体要求,施工准备,洞口和明洞工程,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 预报,防水与排水,辅助坑道,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路 面及附属工程。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其它等级公路隧道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标注日期的引用性文件,适用于本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5、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542 罐笼安全技术要求 GB 18173.1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一部分:片材 GB 20181 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 GB 5008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

6、TG/T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T 281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C 477 速凝剂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87号总局令) DB14/T 712 山西省高速公路施工驻地、场站、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 DB14/T716 山西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52018 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压爆破 水压爆破是在每个炮眼内设计位置上按一定

7、比例装放药包和水袋,以水作为传爆介质传播爆轰压力 使围岩破坏,且空气冲击波、飞石及噪声等均可有效控制的爆破方法。 3.2 全断面深孔预(帷幕)注浆 属预注浆的一种。沿开挖轮廓线和开挖工作面,按一定的间距、直径、深度进行钻孔,向孔内压注 某种浆液,因浆液扩散将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固结成一体形成的帷幕注浆。 4 总体要求 4.1 品质工程 践行品质工程理念,实现“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 4.2 质量管理 推进工程施工标准化、精细化、工厂化,倡导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4.3 安全施工 推进危险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8、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提升应急处 置能力,深化“平安工地”建设。 4.4 绿色环保 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检测与生态修复, 有效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与自然融为一体。 4.5 节能减排 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推进废旧材料可再生循环利用,逐步淘汰高能耗陈旧设备与施工 方法,优先选用清洁能源和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产品和设计理念。 4.6 科技创新 积极推广“四新”应用,开展技术攻关与“微创新”,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 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7 信息化 DB14/T 7152018 5 贯彻落实工程管理信

9、息化理念,大力推行工地智能化管理,逐步建立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 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4.8 文明施工 实现功能区域划分合理,功能齐全,整洁有序,操作标准、管理规范。 5 施工准备 5.1 一般规定 5.1.1 隧道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做好现场调查和图纸核对工作。 5.1.2 施工前,应做好下列核对工作: a) 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既有结构物的影响; b) 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c) 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信、电力线路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d) 施工中和运营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e)

10、承包人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做好图纸审核工作; f) 在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完成后,应将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呈送建设项目合同规 定的相关建设管理单位。 5.1.3 隧道施工应重视地质调查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5.1.4 根据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和DB14/T 712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场地规划、驻地建设、拌和站和工地 试验室建设,并通过业主组织的专项验收。 5.1.5 隧道开工前,应完成洞口前可能干扰洞身施工的相关工程。 5.2 技术准备 5.2.1 设计文件核对 设计文件核对的主要内容如下: a) 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则、工程数量等; b) 隧道的平面及纵断面;隧道的勘测资料:如地形、

11、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 c) 设计各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d) 隧道穿过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隧道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防措施; e) 洞口位置、洞门式样、洞口边坡与仰坡的稳定程度、衬砌类型、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等; f)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g) 洞内外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等; h) 施工通风方案; i) 弃渣场的设计、位置及渣容量是否能满足施工需要和环保要求。 5.2.2 施工复测和控制测量 承包人应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对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平面控制三角网基点桩以及高 程控制的水准基桩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

12、程师。承包人在放线中, 除公里桩、平曲线基本桩外,应设置必要加桩;在工程实施中隧道中桩最大间距直线不得大于10 m,曲 DB14/T 7152018 6 线上不得大于5 m,并明确标出用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桩、辅助基准点以及其它控制正确放线的 水平和垂直标桩,并做好如下列工作: a) 隧道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在业主主持下,由设计单位持交桩资料向承包人逐桩、逐点交 接确认,遗失的应补桩; b) 对接收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按同等级测量精度进行复核; c) 测量复核结果应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后方可使用; d) 如隧道工程有其他参建单位,呈报测量成果结果应包含与相关单位联测对接资料。 5.

13、2.3 试验工作 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相关检测设备标定等试验工作。 5.2.4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内容如下: a) 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设计概况、主要工程数量等; b) 合同文件关于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的要求; c) 施工条件、工程特征分析(特点、重点、难点)、施工方案; d) 承包人关于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控制目标; e)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f) 洞口生产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规划; g) 洞内、外管线布置及风、水、电供应方案; h) 编制各工序进度指标、施工

14、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次级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 计划图并标明关键线路; i) 洞口工程、进洞、洞身开挖、钻爆设计、装渣运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工通风、施工排 水、控制测量、施工测量、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工序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检验标准、 实施要点; j) 机械设备配备、劳动力配备、主要材料分阶段供应计划、主要材料的采购、运输方式等; k) 材料检验、工程计量、资料归档、成本控制、职工培训计划等各项管理制度; l) 关于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雨季、冬季及高温季节施工的组 织、技术、经济等保证措施及奖惩条例; m) 施工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和潜在的影响

15、,对各种影响因素所采取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n)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措施; o) 隧道施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施工中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 5.2.5 技术交底 根据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标准,编制当前施工工序的图纸、技术要求、 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并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向各施工工队、作业班组、施工人员等 逐级交底。 5.2.6 安全管理准备 5.2.6.1 隧道施工前应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辨识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 地质与环境条件以及工程建

16、设经验,对隧道工程实施动态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DB14/T 7152018 7 5.2.6.2 应根据危险源辨识情况编制隧道坍塌、涌水突泥、触电、火灾、爆炸、窒息、有害气体等专 项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 医疗设备和药品 生活保障和救援物资等应急资源,建立兼职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2.6.3 每个隧道洞口应设置不少于1处抢险物资储备点 5.2.6.4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等操作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5.2.6.5 隧道洞口与桥梁、路基等同一个工点有多个单位同时施工或洞内不同专业交叉作业

17、时,应共 同制定施工方案。 5.2.6.6 隧道洞口、开关箱、配电箱、台车、台架、仰拱开挖等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洞 内施工设备均应设反光标识。 5.2.6.7 规划洞内道路行车路线、会车位置;实现人车路线分离。 5.2.6.8 洞内设置限速标志,运输车辆限速行驶。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洞口、平交道 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宜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5.2.6.9 隧道内必须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5.2.6.10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方案应纳入安全管理工作,及时为动态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5.2.6.11 隧道内严禁存放汽油、柴油、煤油、变压器油、雷管、炸药

18、等易燃易爆物品。 5.3 现场准备 5.3.1 人员的教育培训 5.3.1.1 隧道施工前根据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 全交底,详细说明隧道安全的有关技术要求和重大危险源,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安全交底、考核、 台账签字确认制度。 5.3.1.2 施工过程中应对职工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在推广新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 应对职工进行再培训和安全教育。 5.3.2 施工机械的配备 5.3.2.1 施工机械的配备应满足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应配备污染少、能耗小、效率高的 施工机械,并宜优先选择电动机械。 5.3.2.2 隧道机械设备的安装

19、应选择适宜的地点,各项排放指标均应达到GB 12523、GB 8978、GB3095 的规定。 5.3.2.3 按施工机械的用途,其进场、安装、调试与四通(水、电、道路、通信)一平(场地)应同 步或交叉进行,使机械尽早投入施工,并逐步形成各工序的机械化作业。 5.3.3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5.3.3.1 应有利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事先统筹规划,分期安排,便于各项 施工活动有序进行,避免相互干扰。施工场地布置的内容有: a) 确定弃渣场的位置和范围; b) 轨道运输时,洞外出渣线、编组线、牵出线、其他作业线、卸渣码头及转运方式的布置; c) 汽车运输道路的引入和其他运输设施

20、的布置; d) 确定风、水、电设施的位置;施工期间“三管两线”架设、安装顺直、整齐,按图1布置; e) 确定大型机具设备的组装和检修场地; f) 确定混凝土拌合站(场)、预制场及砂、石等材料场的布置; g) 确定各种生产、生活等房屋的位置; DB14/T 7152018 8 h) 场内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 图1 风、水、电设施示例图 5.3.4 弃渣场 5.3.4.1 隧道弃渣原则上应按照设计弃渣场弃渣,不得随意乱弃。如需调整位置,应征得设计单位和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5.3.4.2 弃渣场选址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 施,不占或少占

21、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河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不得挤压桥梁墩台及其他 建筑物。 5.3.4.3 弃渣场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防护。当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无具体要求时,应根据地形 地貌对弃渣场进行防护、排水系统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进行完善,以确保边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 泥石流、滑坡等危害。 5.3.4.4 弃渣场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做好临时用地复垦工作。 5.3.5 自办料场 5.3.5.1 当隧道弃渣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结构用材料时,现场可建碎石场以充分利用隧道弃渣。 5.3.5.2 隧道碎石场加工碎石设备应采用带除尘装置的反击破碎石机并有配套的联合重筛设备,生产 喷射混凝土碎石料

22、应配备锤式碎石机。日产量100 m 3 以上的碎石场宜配置自动或半自动水冲洗设备, 以提高碎石质量。 5.3.5.3 应达到GB 12523、GB 8978、GB3095的有关规定。 5.3.6 危险品库 火工品库房的建设及管理除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建立健全火工用品管理制度,严格火工用品采购、储存、领取、使用、退库各个环节的管理和 操作,做到全程监控,全程把关。承包人要定期对炸药库管理有关台账进行认真检查和清对, 监理工程师要加强监督检查; b) 双洞中隧道及长隧道、特长隧道宜设专用火工品库房,其他短隧道可结合其他隧道及路基、桥 涵施工集中设置。应根据施工进

23、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火工品库存容量; c) 其他危险品,如氧气、乙炔、油料及剧毒、放射性物品等应单独建库存储。 5.3.7 排水及污水处理 DB14/T 7152018 9 5.3.7.1 应在隧道洞口两侧设置排水沟,尺寸满足隧道排水需要(必须考虑雨季降水的影响),两侧 水沟汇于集水井后排入污水处理池。 5.3.7.2 污水处理宜不少于3 级沉淀,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处理池宜采用浆砌或砖混结构,使用期 间应不倒塌、不渗漏。 6 洞口与明洞工程 6.1 一般要求 6.1.1 隧道洞口开挖前,承包人应对洞口段地形地貌进行复测,认真调查地质情况,并编制隧道进洞 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专项审查

24、后实施。 6.1.2 积极推广“零开挖”进洞理念。隧道洞顶至截水沟范围内的植被禁止砍伐破坏,分离式隧道中 间山体和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时两侧山体应尽可能保护。 6.1.3 坚持适度防护原则,边坡工程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生态防护为主,合理进行支挡防护及坡 率设计,努力减少工程性加固措施;对地形、地质较好的路段可尽量取消或减少圬工防护。 6.1.4 洞口设有明洞且洞门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隧道,可按先进暗洞,由内向外施作洞口明洞模筑衬 砌,再进行洞身段开挖、初支、二衬施工;当洞口围岩条件很差时,要严格控制进洞施工顺序。应在完 成套拱和超前大管棚后,立即进行明洞主体模筑衬砌施工,然后再进行暗洞浅埋段施工

25、。 6.1.5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50 m(含明洞)后应及时完成洞门及边坡绿化。 6.1.6 隧道洞口附近场地须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6.2 施工要点 6.2.1 洞口土石方开挖 6.2.1.1 洞口边坡和仰坡的排水系统应在雨季之前完成。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得 侵蚀软化隧道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6.2.1.2 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尽可能的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 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边坡和仰坡上的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的应予整修 平顺。 6.2.1.3 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

26、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坡和仰坡时,宜随挖随 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的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及时采取预防和稳定措 施稳定坡体,确保施工安全。 6.2.1.4 偏压洞口施工应在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开挖;开挖方法应结合偏压地形情况选定, 不得人为加剧偏压。 6.2.1.5 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应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 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6.2.1.6 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在土石方开挖后及时完成。 6.2.2 排水工程 6.2.2.1 截水沟、排水沟等浆砌工程应符合JTG F10中砌石工程的规定

27、。 6.2.2.2 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引入 排水系统。 6.2.2.3 反坡施工洞口,施工期间洞口应设渗水盲沟,并在两侧排水沟于洞口部位设浆砌片石隔墙和 洞外隔离。 DB14/T 7152018 10 6.2.3 临时防护 6.2.3.1 坡面临时防护施工前,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坡面清理于净。 6.2.3.2 如坡体含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水,坡面渗漏水较多,应增设泄水孔或平孔排水。 6.2.4 洞口地表加固 6.2.4.1 地层为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砂砾(卵)土、砂土时,可采用地面注浆措施预加固。 6.2.4.2 有地下水

28、地段,可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止水。 6.2.4.3 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土、砂质粉土或淤泥质夹薄层砂性土的富水地层、且不适合于注浆堵水 的隧道洞口段可进行井点降水。 6.2.4.4 洞口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换填、桩基等措施加以处理。 6.2.5 进洞辅助措施 6.2.5.1 注浆施工时应选择合理的注浆设备和施工工艺。单孔注浆压力和单孔实际注浆量等数据监理 单位应记录签认,对小导管、管棚的安装和注浆应有影像资料。 6.2.5.2 套拱基础应设置在符合设计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需满足设计要求,基坑的渣体 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6.2.6 进洞方法 6.2.6.1 一般

29、要求 隧道进洞方法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以保护环境、减少开挖为目标,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及 时调整。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少刷、甚至不刷边仰坡”和“零开挖”绿 色洞门的隧道进洞原则。 施工中应加强洞口施工放样,控制好预埋拱架,控制好超前小导管的角度,严格控制进尺;仰 拱及填充及时跟进,保证受力成环;及时施工偏压墙,保证受力均衡;做好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控 制;短进尺、弱(零)爆破开挖。 6.2.6.2 常用方法 6.2.6.2.1 管棚直接进洞法。隧道进洞方法通常采用管棚直接进洞,施作2 m3 m长套拱,套拱施作 完成后采用大管棚进洞,通常适用于地表浅埋的隧道。 6.2.6.

30、2.2 双层小导管直接进洞法。通常适用于隧道洞口风化严重或遇到卵砾石地层、采用大管棚成 孔十分困难的隧道。 6.2.6.2.3 管棚加小导管直接进洞法。介于管棚直接进洞法和双层小导管直接进洞法之间,通常适用 于风化较严重、地表浅埋段较长的情况。 6.2.6.2.4 反压挡墙斜交进洞法。先开挖并施作山体外侧偏压挡墙基础及部分挡墙,将初期支护中下 台阶钢拱架一次性埋置于挡墙内,并预留钢拱架接头,然后开挖靠近山体一侧隧道围岩,钢拱架垂直于 正洞轴线布置,施作2 m3 m长套拱,套拱施作完成之后采用大管棚或小导管进洞。 6.2.6.2.5 半明半暗进洞法。隧道进洞时有部分暗洞外露形成半明半暗结构。一般

31、采用回填,增设护 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混凝土,侧向增设超前支护等措施进洞。 6.2.6.2.6 盖挖进洞法。隧道从山谷进洞时,形成暗洞顶部分出露或暗洞洞顶较长段落处于浅埋。一 般在暗洞顶开挖成一个楔形体,采用增设护拱钢筋混凝土,回填浆砌片石及粘土隔水层,楔形体侧向设 置防护措施。 DB14/T 7152018 11 6.2.6.2.7 侧向进洞法。隧道进洞时,隧道洞口正面不具备进洞条件,由距洞口一定距离的洞身侧方 进洞,进入洞身后再正常开挖。 6.2.7 明洞工程 6.2.7.1 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设计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 清除干净,不得超挖回填虚土。 6.

32、2.7.2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 6.2.7.3 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与洞内二次衬砌基本相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6.2.7.4 明洞拱圈外模拆除、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应及时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 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 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6.2.7.5 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6.2.7.6 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 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 大于0.5 m,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黏土以利于隔水。墙背与

33、岩壁空隙可 根据大小选择与墙身同级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6.2.7.7 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 1.0 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6.2.8 洞门工程 6.2.8.1 隧道洞口应尽可能减弱人工痕迹,洞口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6.2.8.2 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连接。 6.2.8.3 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6.2.8.4 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的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应完好与连通。 6.2.8.5 隧

34、道明洞回填和洞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地表恢复,符合环境保护和 水土保持要求。 6.2.8.6 隧道洞门装饰石材宜采用干挂方式。 6.3 质量控制要点 6.3.1 明洞顶应按设计要求保证明洞回填厚度,对于滑坡塌方的堆积物要及时清理,避免产生额外荷 载。 6.3.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好混凝土的养生工作。 6.3.3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在明洞顶部填土至边坡交接处要增设截水沟,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6.3.4 明洞防水板应向洞内延伸足够的长度与暗洞防水板搭接良好,不得有通缝。 6.4 安全控制要点 6.4.1 洞口施工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

35、等。 6.4.2 洞口的截、排水系统应在进洞前完成,并应与路基排水顺接。 6.4.3 石质边、仰坡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开挖。 6.4.4 洞口边、仰坡坡面防护应符合要求,洞口施工应监测边、仰坡变形。 6.4.5 洞口附近存在建(构)筑物且使用爆破掘进的,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应监测振动波速及建 (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 6.4.6 洞口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周围建(构)筑物、既有线、洞口附近交通道路。 6.4.7 洞口开挖宜避开雨季、融雪期及严寒季节。 6.4.8 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DB14/T 7152018 12 7 开挖

36、7.1 一般要求 7.1.1 洞身开挖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 宜的开挖方案(包括开挖顺序、爆破、施工照明、通风、排水、支护、出渣等)。 7.1.2 开挖面作业人员不应超过19人。 7.1.3 隧道仰拱与距开挖面距离、二次衬砌距离开挖面距离应符合晋交安监发2009327号和JTG F90 的相关规定。 7.1.4 洞身开挖应采用有利于减少围岩扰动的开挖方法。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必要时采用预裂 爆破技术,不得二次爆破开挖。对不宜爆破的软弱围岩以及黄土地段,宜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进行隧 道开挖施工。 7.1.5 应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控制开挖轮廓

37、线。 7.1.6 开挖爆破作业应在上一循环喷射混凝土终凝不少于4 h后进行。 7.1.7 隧道底部超挖应采用与衬砌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不得用洞渣回填。 7.1.8 隧道双向开挖的贯通位置不宜选择在级及以上围岩地段。双向开挖距离100 m时,两端施工 应统一指挥,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震动;当两开挖面间距为15 m30 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 一端应停止开挖并将人员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对采用单向开挖的隧道,出洞前应 反向开挖不少于30 m且不小于洞口超前管棚长度,不得在隧道洞口处贯通。 7.1.9 双洞开挖时,应根据两洞的轴线间距、洞口里程距离、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

38、选择适当的 开挖方法,确定好两洞开挖的时间差和距离差,并采取措施防止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周壁产生不良影响。 7.1.10 瓦斯地层隧道施工应符合GB 6722的相关规定。 7.1.11 洞内应每隔50 m设置一个水准点。 7.1.12 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分类应根据开挖面的直接观察、围岩变形的量测结果、超前地质预报 和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等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必要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7.2 开挖方法 7.2.1 隧道的开挖应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一般开挖方法包括:全断面法、 台阶法(两台阶、三 台阶、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挑顶

39、 施工法及其它施工方法。其中全断面法、台阶法(两台阶、三台阶)、中隔壁法(CD法、CRD法)、双侧 壁导坑法的主要开挖方法及开挖、支护顺序按JTG/T F60执行。 7.2.2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7.2.2.1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是先开挖上部导坑弧形断面留核心土平台,再开挖下部两侧边墙、中部 核心土的隧道开挖方法。 7.2.2.2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开挖进尺 宜为0.5 m1.0 m;核心土面积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上部宜超前中部3 m5 m,中部超前下 部3 m5 m,下部超前底部10 m左右;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0.35 H左右,中

40、部台阶高度也控制在0.35 H左右,下部台阶控制在0.3 H左右。 7.2.2.3 核心土和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为 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架连为体,钢架底部应按设计要 求设置锁脚锚杆,并与纵向槽钢焊接。 DB14/T 7152018 13 7.2.2.4 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型钢钢架及锁脚锚杆架立后分层复 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7.2.2.5 土质隧道应以核心土为基础设立临时钢架支撑以支撑拱顶和拱腰,核心土应根据围岩量测结 果适当滞后开挖。 7.2.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7.2

41、.3.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应以机械开挖为主,必要时辅以 弱爆破,各分步平行作业,平行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应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 7.2.3.2 仰拱应紧跟下台阶施作,及时闭合构成稳定的支护体系。 7.2.3.3 拱部超前支护完成后,环向开挖上台阶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长度宜为3 m5 m,宽度宜为 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 m,上台阶 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 7.2.3.4 中台阶及下台阶左、右侧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 m,开 挖高度宜为3 m3.5 m

42、,左、右侧台阶错开2 m3 m。 7.2.3.5 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7.2.3.6 仰拱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 m3 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 超前地质预报、测量 分部钻爆设计(需要时) 拱部超前支护 两侧错位开挖中台阶上部弧形导坑开挖 两侧错位开挖下台阶 地质素描、轮廓检查 地质素描、轮廓检查 地质素描、轮廓检查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 仰拱开挖,初期支护,仰拱、侧壁、拱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监控量测 判定围岩稳定性 下循环开挖、支护 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 施作仰拱、填充混凝土 施作符合衬砌 施工准备 结束 变形超过规范要求 DB14/T 715

43、2018 14 图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7.2.4 挑顶施工法 7.2.4.1 挑顶施工法示意图见图3。挑顶施工法是横洞施工到与主洞的上台阶利用小导洞沿主洞洞顶 弧线轮廓向主洞的宽度方向爬坡直接挑顶,对小导洞部分的主洞进行初期支护后向主洞方向分台阶开挖 支护的方法。 7.2.4.2 斜井进入正洞挑顶应采用垂直挑顶法。斜井掘进至与正洞隧道中线交点前20 m时,开挖按半 径20m的曲线净空逐步加宽、加高,以满足各种机车、运输车辆的转弯半径及净空要求。斜井与正洞隧 道断面交叉接触点按圆周施工。 7.2.4.3 挑顶起点从斜井外拱顶起,沿正洞外拱弧形开挖,宽度2 m3 m,预留核心土,两

44、侧做成5:1 坡度,每次开挖进尺不宜大于1 m,并立即湿喷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在达到正洞拱顶标高且拱部符合设 计轮廓时,按照设计施作正洞初期支护。 7.2.4.4 上导支护完成后,开挖核心土,沿隧道进出口方向各向两侧开挖,拱部钢架拱脚应与斜井钢 架相接。形成施工作业空间后,分部进行下半断面开挖及支护. 图3 挑顶施工法示意图 7.3 钻爆作业 7.3.1 常规爆破 7.3.1.1 钻眼前应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并标出炮眼位置, 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钻眼. 7.3.1.2 当开挖面凸凹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除掏槽眼外的所有 炮眼眼底

45、宜在同一垂直面上。 7.3.1.3 根据不同炸药的性能,合理选择爆破炸药。对硬岩、长大隧道可选择爆速高、爆后炮烟少、 有害气体含量低的水胶炸药。 7.3.1.4 宜配备专用炮泥机加工炮泥。 7.3.1.5 装药前用高压风水将炮眼内泥浆、存水及石粉吹洗干净,周边眼的堵塞长度不宜小于40 cm。 7.3.1.6 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 7.3.1.7 联结起爆网路施工和瞎炮处理按GB 6722的有关规定执行。 1 -上导左侧开挖 -上导左侧初期支护 3 -上导右侧开挖 -上导右侧初期支护 5 -下导开挖 -下导初期支护 部 5 线 挖 开 分 3 1 斜井拱顶 顶面 正 洞 中 线 DB14/T 7152018 15 7.3.1.8 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排烟时间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