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49012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4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Q 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 / GDW 2012 ICS 29.240 备案号: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1808 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rotection Relay in Smart Substation 2014-05-01 发布 2014-05-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1 Q / GDW 1808 201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9 6 检验规则 10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8 其它 13

2、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报文帧格式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自检信息规范 1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设备通信接口试验 20 编制说明 23 I Q / GDW 1808 2012 II 前 言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继电保护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二次设备之一,是保障电 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为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提升继电保护的性能,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 技术条件。 本标准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和变压器、高压

3、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相关技术要求,本着“安全可靠、 先进适用”的原则,规范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信息交换、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等。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C 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四川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华东分部、 国家电网华中分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东北分部、宁夏电力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 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

4、动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锁明、刘宇、裘愉涛、钱建国、陈水耀、李仲青、俞波、陈军、鲍斌、韩学 军、李锋、王小立、盛海华、张月品、李力、廖泽友、兰金波、陈远生。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 GDW 1808 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数字采样、GOOSE 跳闸模式的线路保护、断路器保护、短引线保护、母 线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充电过流保护等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以下简称装置)的 技术要求、信息交互原则、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110(66 ) kV 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

5、断路器保护、短引线保护、母线 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充电过流保护等保护装置,是装置开发、设计、制造、试验、 检验和应用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 , MOD) GB/T 2887 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4798.2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运输( GB/T 4798.22008, IEC 60721-3-2:1997, MOD) GB/T

6、 7261 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 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 1 篇:振动试验(正弦)(IEC 60255-21-1:1988 ,IDT )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37 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 14537 1993, IEC 60255-21-2:1988, IDT) GB/T 14598.2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7 部分:产品安全

7、要求(IEC 60255-27:2005 ,MOD ) GB/T 14598.300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GB/T 15145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520.12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 (19in )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 101 部分:插箱及其插 件(GB/T 19520.12 2009,IEC 60297-3-101:2004 , IDT) GB/T 20840.8 互感器 第 8 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IEC 60044-8:2002 ,MOD ) DL/ 478201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70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

8、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 161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175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273 继电保护故障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Q/GDW 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6 IEC 61850 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 426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8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1 Q / GDW 1808 2012 Q/GDW 429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 44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

9、1 软压板 virtual isolator 通过装置的软件实现功能及出口等投退的压板。 3.2 虚端子 virtual terminator 描述 IED 设备的 GOOSE、SV 输入、输出信号连接点的总称,用以标识过程层、间隔层及其之间 联系的二次回路信号,等同于传统变电站的屏端子。 3.3 采样延时 delay time of sampling 从一次模拟量产生时刻到合并单元对外接口输出数字量的时间。 3.4 保护装置动作时间 operate time of protection device 保护装置收到故障起始数据时刻至保护发出跳闸命令的时间。 3.5 智能终端动作时间 opera

10、te time of smart terminal 智能终端收到 GOOSE 跳闸命令时刻至智能终端出口动作的时间。 3.6 保护整组动作时间 whole operate time of protection 从故障发生时刻至智能终端出口动作的时间。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条件 4.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 1) 户内:10+55; 2) 户外:25+70(有温度调节设备),40+85(无温度调节设备,需经技术经 济论证)。 b) 相对湿度:5 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 大气压力:80kPa 106kPa。 4.1.2 储存、运输中环境温度 a)

11、储存环境温度为20 +55,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b) 运输环境温度为40 +70,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4.1.3 周围环境 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磁环境应符合 4.17 的规定; b) 场地应符合 GB/T 9361 中 B 类安全要求的规定; c) 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 GB/T 14537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级的振动; d) 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 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2 Q / GDW 1808 2012 e) 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 f) 接地电阻应符合 GB/T 2

12、887 2011 中 4.4 的要求。 4.1.4 特殊使用条件 当超出 4.1.14.1.3 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4.2 额定电气参数 4.2.1 直流工作电源 a) 额定电压:220V 、 110V; b) 允许偏差:20+15 ; c) 纹波系数:不大于 5。 4.2.2 交流回路 a) 保护交流额定电流数字量为:采样值通信规约为 GB/T 20840.8(IEC 60044-8 )时,额定值为 01CFH 或 00E7H;采样值规约为 DL/T 860.92(IEC 61850-9-2 )时, 0 x01 表示 1mA; b) 交流额定电压数字量为:采样值通信规

13、约为 GB/T 20840.8 时,额定值为 2D41H;采样值规约 为 DL/T 860.92 时, 0 x01 表示 10mV; c) 交流电源额定频率:50Hz 。 4.3 装置接口 4.3.1 光纤接口 a) 光纤类型:多模光纤(除线路纵联通信接口); b) 光纤芯径:62.5/125 m (或 50/125m ); c) 光波长:1310nm 或 850nm; d) 光纤发送功率和接受灵敏度: 1) 光波长 1310nm 光纤: 光纤发送功率:20dBm 14dBm ;光接收灵敏度:31dBm 14dBm 。 2) 光波长 850nm 光纤: 光纤发送功率:19dBm 10dBm ;

14、光接收灵敏度:24dBm 10dBm 。 e) 光纤连接器类型:ST 或 LC 接口。 4.3.2 电以太网接口 a) 传输介质:五类及以上屏蔽双绞线; b) 接口类型:RJ-45 电接口。 4.4 结构和外观 4.4.1 机箱、插件的尺寸 装置所采用的插箱及其插件的尺寸应符合 GB/T 19520.12 的规定。 4.4.2 外壳防护 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4.10.2 的规定。 4.4.3 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 装置中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要求应满足 DL/T 478 2010 中 4.3 的规定。 4.4.4 过载能力 装置中各回路的过载能力应符合 D

15、L/T 478 2010 中 4.6 的规定。 4.4.5 功率消耗 装置各回路的功率消耗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4.7 的规定。 4.4.6 直流电源影响 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7.5 的规定。 3 Q / GDW 1808 2012 4.4.7 对连接导线、输出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的要求 装置与外回路连接导线、输出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应符合 DL/T 478 2010 中 4.4、 4.5.3 和 4.5.4 的 规定。 4.5 总体要求 4.5.1 继电保护新技术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 4.5.2 继电保护应具备完善的自检功能,应具有能

16、反应被保护设备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的保护功能。 4.5.3 保护装置实现其保护功能不应依赖外部对时系统。 4.5.4 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单元(A/D 采样回路) 、合并单元(MU )、保护装置、光纤连接、智能终 端、过程层网络交换机等设备任一元件损坏时应告警,除出口继电器外,不应引起保护误动作跳闸。 4.5.5 保护装置应采用两路不同的 A/D 采样数据,当某路数据无效时,保护装置应告警、合理保留或 退出相关保护功能。当双 A/D 数据之一异常时,保护装置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误动作。 4.5.6 MU、保护装置的 A/D 采样环节应有抗频率混叠处理措施。 4.5.7 双重化配置的过程层网络应遵循

17、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个网络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个网 络的运行。 4.5.8 装置接入不同网络时,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 4.5.9 装置宜具备光纤接口光强监视及报警功能,实时监视光纤接口接收到光信号强度。 4.5.10 保护装置过程层光纤接口发送同一报文的最大时间差不应大于 100s。 4.5.11 保护功能不应受站控层网络的影响。 4.5.12 装置的通信服务、数据模型以及配置流程应满足 Q/GDW 396 的要求。 4.5.13 装置应提供反映本身健康状态的信息,包括工作环境、硬件工作状况、软件运行状况、通信 状况(包括内部通信状况和设备间的通信状况)等。 4.5.14 保护

18、装置应由独立的直流/ 直流变换器 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直流电源电压 在 80 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工作。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地恢复)到 80 U N 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起动。直流电源纹波系数 5时,保护装置应正确工作。拉合直流 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 路、断线、接地等)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4.5.15 装置上电、重启过程中,不应发送与外部开入(例如:断路器和刀闸位置)不一致的信息。 4.6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4.6.1 保护装置应满足 GB/T 14285、 GB/T 1459

19、8.300、 GB/T 15145、 DL/T 670、 DL/ 478 2010、 Q/GDW 161、 Q/GDW 175、 Q/GDW 273、 Q/GDW 396、 Q/GDW 426、 Q/GDW 428、 Q/GDW 429、 Q/GDW 441 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4.6.2 保护装置应自动补偿采样延时,当采样延时异常时,应发报警信息、闭锁采自不同 MU 且有采 样同步要求的保护。保护装置采样输入接口数据的采样频率宜为 4kHz。 4.6.3 保护装置应监视 MU 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当超出保护装置允许范围时,应报警、闭锁相关 保护功能。 4.6.4 保护装置应按 MU 设

20、置“SV 接收”软压板。当保护装置检修压板和 MU上送的检修数据品质位 不一致时,保护装置应报警并闭锁相关保护;“SV 接收”压板退出后,相应采样值显示为 0,不应发 SV 品质报警信息。 4.6.5 保护装置应具有更改 GOOSE 和 SV 软压板描述功能。 4.6.6 保护装置应支持就地和远方投退软压板、复归装置、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等操作功能。远方 投退软压板应采用增强安全的操作前选择控制,远方复归装置应采用常规安全的直接控制,远方修改 定值和切换定值区应采用定值服务。 4.6.7 保护装置应支持 DL/T 860 标准,应支持装置信息(装置硬件信息、装置软件版本信息)、定值 4 Q /

21、 GDW 1808 2012 区号及定值(运行定值区及非运行定值区)、日志及报告(上送模拟量、自检信息、异常告警信息、保 护动作事件、开关量、压板状态、装置日志信息)和录波文件上送功能。 4.6.8 保护装置应能通过不同输入虚端子对电流极性进行调整。 4.6.9 线路保护装置应适应两端分别采用常规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的情况。 4.6.10 保护装置零序电压宜采用自产零序电压。 4.6.11 除远方操作压板和检修压板采用硬压板外,其他压板应采用软压板;装置应保存软压板投退 状态,并掉电不丢失,可查看或通过通信上送。 4.6.12 “远方操作”硬压板与“远方修改定值”、“远方切换定值区”、“远方投

22、退压板”均为 “与门”关系;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 4.6.13 “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 应支持远方在线修改装置参数和装置定值,修改过程中保护不应误动作。 4.6.14 “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投入时,装置 定值区可远方切换。定值区号应放入遥测数据集,供远方监控。 4.6.15 “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投入时,装置功能 软压板、SV 接收软压板、GOOSE 开入软压板、GOOSE 出口软压板方可远方投退。 4.6.16

23、 保护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上送带品质位信息,保护装置应有明显显示(面板指示灯或界面显 示)。参数、配置文件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 4.6.17 宜简化保护装 置之间、保护装置和智能终端之间的 GOOSE 软压板,保护装置应在发送端设 GOOSE 出口软压板;除双母线和单母线接线启动失灵 /失灵联跳开入软压板外,接收端不设相应 GOOSE 开入软压板。 4.6.18 保护装置上送站控层数据所带的 时标,应采用标准零时区, 不应采用当地时区,人机界面应 采用当地时区。 4.6.19 时 钟同步信号丢失后,保护装置应延时发送同步时钟丢失报文。 4.6.20 保 护装置应有过程层通信中断、异常等

24、状态的检测、告警或闭锁相关保护功能。 4.6.21 采用 GOOSE 服 务传输温度等模拟量信号时,发送装置应设置变化量门槛,避免模拟量信号频 繁变化。 4.6.22 保 护装置应支持不小于 16 个客户端的 TCP/IP 访问连接,应支持不小于 12 个报告实例。 4.6.23 保 护装置交流量(DL/T 860.92 SV 报文)和开关量信息(GOOSE 报文)数据帧格式应符合附 录 A 规定的格式要求。 4.6.24 SV采样通信中断后,保护装置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误动作。 4.6.25 保 护装置应记录远方操作、就地操作、断路器变位和隔离开关变位等信息。 4.6.26 保护装置直流电源消

25、失后,所有 记录信息不应丢失,电源恢 复正常后,应能重新正确显示并 输出。 4.6.27 保 护装置应装设硬件时钟电路,直流电源消失后,硬件时钟应能正常工作。 4.7 主要技术指标 4.7.1 保护动作时间 a) 线路纵联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不大于 30ms(不包括纵联通道时间)。 b) 母差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不大于 20ms(大于 2 倍整定值)。 c) 变压器保护装置差动速断动作时间不大于 20ms(大于 2 倍整定值),比率差动动作时间不大于 30ms(大于 2 倍整定值)。 d) 保护整组动作时间 T( ms),如式(1 )所示。 T=t sm +t t1 +t p +t t2 +t st

26、(1 ) 式中: 5 Q / GDW 1808 2012 t sm 采样延时, ms; t t1 MU 到保护传输时间, ms; t p 保护装置动作时间, ms; t t2 保护到智能终端传输时间, ms; t st 智能终端动作时间, ms。 4.7.2 其余性能指标参照 GB/T 15145、GB/T 14598.300、DL/T 478 和 DL/T 670 相关要求执行。 4.8 对相关设备的要求 4.8.1 对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 a) 保护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 ECT)的复合误差应满足 5P 级或 5TPE 级要求,保护用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 EVT)的复合误差应满

27、足 3P 级要求。 b) 电子式互感器应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每路采样系统应采用双 A/D 系统接入 MU, 每个 MU 输出两路数字采样值由同一路通道进入一套保护装置。 c) 电子式互感器采样数据的品质标志应实时反映自检状态,不应附加延时或展宽。 d) ECT 与 MU 之间的数字量采用串行数据传输,宜采用异步方式,也可采用同步方式传输,电子 式互感器与 MU 间的接口、传输协议宜统一,通讯协议宜采用 GB/T 20840.8 的 FT3 格式。 e) 电子式互感器两路独立采样数据的幅值差不应大于实际输入量幅值的 2.5(或 0.02I /0.02U )。 n n 4.8.2 对 M

28、U 的要求 a) MU 应支持 DL/T 860.92 或通道可配置的扩展 GB/T 20840.8 等规约,通过 FT3 或 DL/T 860.92 接口实现 MU 之间的级联功能。 b) MU 应能接受外部公共时钟的同步信号,与 ECT、 EVT 的同步可采用同步采样脉冲。无时钟同 步信号或时钟同步信号丢失,且超过 MU 守时时间后, MU 发送报文同步标志位应置非同步状 态。 c) MU 输出采样数据的品质标志应实时反映自检状态,不应附加延时或展宽。 d) MU 时钟同步信号从无到有变化过程中,其采样周期调整步长应不大于 1s。为保证与时钟信 号快速同步,允许在 PPS 边沿时刻采样序号

29、跳变一次,但必须保证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小于 10s(采样率为 4kHz)。同时 MU 输出的数据帧同步位由不同步转为同步状态。 e) 当 MU 接收到时钟信号从无到有,导致 MU 接收到的时钟信号发生跳变时,按图 1 时序处理, 在收到 2 个等秒的脉冲信号后,在第 3-4 个秒脉冲间隔内将采样点偏差补偿,并在第 4 个秒脉 冲沿将样本计数器清零、将采样数据置同步标志。 收到GPS卫星前 收到GPS卫星后 主钟快速跟踪卫星信号 MU经过2个等秒间隔确 认秒脉冲信号的有效性 MU补偿采样点偏差,同 时采样计数器清零,置 同步标志 图 1 秒脉冲时序 f) MU 应实现采集器间的采样同步功能,采

30、样同步误差应不大于1 s。外部同步时钟信号消失 后,至少应满足 10min 内 4s 同步精度要求。 6 Q / GDW 1808 2012 g) 按间隔配置的 MU 应接收来自本间隔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信号,若本间隔有电压互感器,还应接 入间隔电压信号;若本间隔二次设备需接入母线电压,还应级联接入来自母线电压 MU 的母线 电压信号。 h) 双母线接线电压切换功能,应由各间隔 MU 实现。当母刀闸和母刀闸均在分位时,电压数 值为零,数据有效。 i) 接入两段及以上母线电压的母线电压 MU,电压并列功能宜由母线电压 MU 实现;通过 GOOSE 网络或硬接点开入获取母联(分段)断路器、刀闸位置信息

31、,实现电压并列功能。 j) MU 应采用同一逻辑节点对双 A/D 采样数据进行实例建模,应通过描述信息明确体现数据的冗 余关系。 k) MU 应在 ICD 文件的采样值数据集中,预先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采样值输出,采样值发送数据 集的一个 FCD 成员是一个采样值输出虚端子。为了避免误选含义相近的信号,进行采样值逻 辑连线配置时,应从 MU 采样值发送数据集中选取信号。 l) MU 检修压板投入时,发送采样值报文中采样值数据品质 q 的 Test 位应置 True;保护装置应将 接收的 SV 报文中的 Test 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该信号 用于保护逻辑,否则应发

32、告警信号并闭锁相关保护。 m) MU 的采样值数据品质位应采用正逻辑(1 无效, 0 有效),外部输入断链后,报文中的相应通 道应带无效标志。 n) MU 采样值报文采样延时应小于 2ms(包含各类 互感器的固有相位差和电子式互感器额定 延时)。MU 点对点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应小于 10s(采样率为 4kHz)。 o) 点对点采样方式,MU 失步后,保护装置不应发采样失步告警信号。 p) MU 重新启动过程中,刀闸和断路器位置等相关通信连接正常后,才发送采样数据。 4.8.3 对智能终端的要求 a) 智能终端 GOOSE 订阅支持的数据集不应少于 15 个。 b) 智能终端可通过 GOOSE

33、 单帧实现跳闸功能。 c) 智能终端动作时间不大于 7ms(包含出口继电器的时间)。 d) 开入动作电压应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55 70范围内,可选择单开入或双位置开入,输出 均采用双位置。 e) 智能终端发送的外部采集开关量应带时标。 f) 智能终端外部采集开关量分辨率应不大于 1ms,消抖时间不小于 5ms,动作时间不大于 10ms。 g) 智能终端应能记录输入、输出的相关信息。 h) 智能终端应以遥信方式转发收到的跳合闸命令。 i) 智能终端遥信上送序号应与外部遥信开入序号一致。 注:f)不含手跳开入、检修状态、远方操作开入。 4.9 时间同步 a) 变电站应配置一套时间同步系统,宜采

34、用主备方式的时间同步系统,以提高时间同步系统的可 靠性。 b) 保护装置、MU 和智能终端均应能接收 IRIG-B 码同步对时信号,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的对时 精度误差应不大于1ms ,MU 的对时精度应不大于1 s。 c) 保护装置应具备上送时钟当时值的功能。 d) 装置时钟同步信号异常后,应发告警信号。 e) 采用光纤 IRIG-B 码对时方式时,宜采用 ST 接口;采用电 IRIG-B 码对时方式时,采用直流 B 码,通信介质为屏蔽双绞线。 7 Q / GDW 1808 2012 4.10 交换机 a) 交换机端口全线速转发时,帧丢失率应为 0。 4.11 数据处理原则 a) 电子互感器和

35、 MU 应真实反映非周期分量和高频分量。 b) 保护装置应保证跨间隔数据的同步性,应正确处理采样值溢出情况。 c) 保护装置应根据装置采样频率设计数字滤波器,以满足抗频率混叠的要求。 4.12 配置文件要求 4.12.1 装置配置文件 a) 系统配置信息应包括 ICD 文件、SCD 文件和 CID 文件。 b) 站控层设备可分别通过离线获取和在线召唤的方式获取间隔层设备的模型,离线获取和在线召 唤的模型应一致,其中的定值模型应包含描述、定值单位、定值上限、定值下限等信息。 ICD 文件应设置 ctlModel 的缺省值,若不设置应支持在线读取。 c) CID 文件中的数据集包含的成员应与装置实

36、际运行的一致,以保证站控层设备可以正确解析报 告信息。 d) 站控层设备读取保护装置录波文件列表时,应带文件路径,该路径以保护装置文件所在路径为 准,宜为“COMTRADE ”。 e) GOOSE 虚端子信息包括开关量输入、跳闸出口、信号开出、告警、联闭锁等信息,并应配置 到 DA 层次;SV 虚端子信息包括采样延时、电流通道和电压通道,并应配置到 DO 层次。 4.12.2 保护装置定值服务 a) 站控层使用 SetSGValuess(设置定值组值)服务,可仅下发修改的定值条目,也可下发全部的 定值条目,保护装置宜支持两种写定值方式。 b) 站控层使用 SetSGValuess(设置定值组值

37、)服务,下发的定值条目的 Reference 可到 DO 层次, 也可到 DA 层次,保护装置宜支持两种 Reference。 c) 站控层设备修改保护定值和切换定值区过程中,保护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若保护 装置的相关板卡需重启,重启过程中允许保护短时退出。 d) 站控层显示的定值格式与保护装置菜单显示的格式不一致时,宜由站控层设备进行格式转换。 例如:保护时间定值的秒数值和毫秒数值转换、整数定值的 16 进制和二进制转换等。 e) 定值单中应增加软件 CRC 校验码、版本号,采用 STG 类型建模。 4.13 装置信息交互原则 4.13.1 信息交互要求 a) 应满足运行维护、监视

38、控制及无人值班、智能电网调度等信息交换的要求。装置与站控层设备 通信,应采用 DL/T 860 标准。 b) 保护装置与 MU 通信,宜采用 DL/T 860.92 标准。 c) 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过程层之间的通信,应采用 DL/T 860.81 标准。 d) 装置应支持取代服务,取代数据的上送报文中,信号的品质 q 的“取代位”应置 True。 e) 保护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站控层根据上送报文中的品质 q 的 Test 位判断报文是否为检修报文 并作出相应处理。当报文为检修报文时,报文内容应不显示在简报窗中,不发出音响告警,但 应刷新画面,保证画面状态与实际状况相符。检修报文应存储

39、,并可通过单独的窗口进行查询。 4.13.2 信息交互内容 a) 装置应支持上送采样值、开关量、压板状态、设备参数、定值区号及定值、自检信息、异常告 警信息、保护动作事件及参数(故障相别、跳闸相别和测距)、录波报告信息、装置硬件信息、 装置软件版本信息、装置日志信息等数据。 b) 装置主动上送的信息应包括开关量变位信息、异常告警信息和保护动作事件信息等。 8 Q / GDW 1808 2012 c) 装置应支持远方投退压板、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装置复归功能。 d) 装置的自检信息应包括硬件损坏、功能异常、与过程层设备通信状况等。 e) 装置应支持远方召唤至少最近 8 次录波报告的功能。 f)

40、 装置参数,应包括制造日期、制造厂家、设备型号、保护类别、保护类型、软件版本号等信息。 g) 保护装置动作简报,应包括保护型号、动作时间、动作元件、重合闸动作情况、故障电流、故 障相别、差流值、制动值、测距等。 h) 保护装置详细动作信息,应包括简要动作报告、电压电流采样值、开关量变位信息、收发信变 位信息、通道传输开关量、保护内部元件动作状态等。 i) 保护装置动作序列为:动作时间(ms ) 、动作元件、故障相别、跳闸相别、说明(描述启动元 件、保护动作顺序)。 4.14 安全要求 装置的安全性能应满足 DL/T 478 2010 中第 6 章的要求。 4.15 绝缘配合 装置的绝缘配合性能

41、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4.9 的规定。 4.16 耐湿热性能 装置的温湿度环境性能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7.3 的规定。 4.17 电磁兼容性能 装置的抗扰度和电磁发射性能应符合 DL/T 4782010 中 4.8 的规定。 4.18 机械性能 装置的机械性能应符合 DL/T 478 2010 中 4.10 的规定。 4.19 连续通电 装置在完成调试后,应按 DL/T 4782010 中 7.13 的规定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连续通电试验的具体 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4.20 动态模拟 保护装置应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在各种故障条件下,装置动作应正确,信号指示应正常

42、,其主要功 能应符合 GB/T 15145、GB/T 14598.300、DL/T 670 、Q/GDW 161 和 Q/GDW 175 的规定。 4.21 对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要求 差动保护宜采用同类型电流互感器。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 4.1.1 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5.1.2 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 5.1.3 除另有规定外,周围环境应符合 4.1.3 规定的要求。 5.2 温度试验 5.2.1 最低运行温度试验 按 DL/T 4782010 中 7.3.4 的规定进行,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符合 4.5、 4.6、

43、4.7 和 4.12 的要求。 5.2.2 最高运行温度试验 按 DL/T 4782010 中 7.3.3 的规定进行,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符合 4.5、 4.6、 4.7 和 4.12 的要求。 5.2.3 交变温度试验 按 DL/T 4782010 中 7.3.7 的规定进行,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符合 4.5、 4.6、 4.7 和 4.12 的要求。 5.2.4 温度贮存试验 按 DL/T 4782010 中 7.3.5、7.3.6 的规定进行。试验后,零部件的材料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的损伤, 9 Q / GDW 1808 2012 通电操作应正常。 5.3 结构和外观检查 按 4.4 及 GB

44、/T 72612008 中第 4 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具体方法由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 5.4 装置功能试验 用数字式继电保护试验设备对装置进行试验,必要时还需进行电力系统模拟试验,试验方法和试验 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装置的功能应符合 4.5 4.14 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5.5 测量元件准确度和变差检查 用数字式继电保护试验设备检查装置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应符合 4.4.3 的规定,具体方法由 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 5.6 过载能力试验 按 4.4.4 的规定及 GB/T 7261 2008 中第 14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过载能力试验。装置经受 过载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其性能应符

45、合 4.9、 4.10 的规定。 5.7 功率消耗试验 根据 4.4.5 的要求,按 GB/T 72612008 中第 10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功率消耗试验。 5.8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根据 4.4.6 的要求,按 GB/T 72612008 中第 15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电源影响试验。在试 验中,装置不应误动作。 5.9 绝缘试验和绝缘测量 根据 4.16 的要求,按 DL/T 4782010 中 7.7 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绝缘试验和绝缘测量。 5.10 耐湿热性能试验 根据 4.14 的要求,按 DL/T 4782010 中 7.3.6、 7.3.7 的规定和方法,对

46、装置进行耐湿热性能试验。 5.11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根据 4.15 的要求,按 DL/T 4782010 中 7. 4 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5.12 机械性能试验 5.12.1 振动试验 根据 4.18 的要求,按照 GB/T 11287 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应试验和振动耐久试验。 5.12.2 冲击试验 根据 4.18 的要求,按照 GB/T 14537 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试验和冲击耐久试验。 5.12.3 碰撞试验 根据 4.18 的要求,按照 GB/T 14537 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 5.13 连续通电试验 根据 4.19

47、 的要求,装置出厂前应进行通电试验。试验方法由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 5.14 装置动态模拟试验 根据 4.20 的要求,装置通过各项试验后,必要时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上进行整组保护试验, 考核装置主保护及主要后备保护装置的全部性能。 5.15 通信接口试验 通信接口试验详见附录 C。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装置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2 出厂检验 6.2.1 每台装置在出厂前须经制造商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检验合格 10 Q / GDW 1808 2012 出厂的产品应具有证明装置合格的产品合格证书。 6.2.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1。 表

48、 1 检 验 项 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 章、条号 出厂检验 选项 型式检验 选项 备注 a) 温度试验 4.1.1 5.2 b) 温度贮存试验 4.1.2 5.2 c) 结构和外观检查 4.4 5.3 d) 装置功能和性能试验 4.5、4.6 、4.7 、 4.12 5.4 e) 电力系统模拟试验 4.5、4.6 、4.7 、 4.12 5.4 1) 3) f) 测量元件准确度检查 4.4.3 5.5 h) 过载能力试验 4.4.4 5.6 i)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4.4.6 5.7 j) 功率消耗试验 4.4.5 5.8 k) 绝缘性能试验 4.15 5

49、.9 2), 5) l) 耐湿热性能试验 4.16 5.10 4) m)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4.17 5.11 3), 4) n) 机械性能试验 4.18 5.12 o) 连续通电试验 4.19 5.13 p) 通信接口试验 4.3 5.15 注: 1)要求进行本项试验的装置。 2)只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 3)新产品定型鉴定前做。 4)如果组成设备的各组件、元件和部件均以可以比较的试验组合通过了这一试验,则也认为满足了试验要求。如有 必要,只需对那些没有做过试验的组件进行试验。 5)如有必要,对于新的装置可以重复介质耐压试验。重复试验时,试验电压值应为原来规定值的 0.75 倍,或由制 造商指明。 6.3 型式检验 6.3.1 型式试验应用于按照装置规范和标准检验新的硬件或软件设计。 6.3.2 型式试验包括安全型式试验,可由制造商或独立的试验机构进行。 6.3.3 对于是否符合安全型式试验的要求,可通过适当的试验、测量、目测或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