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490461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6 T 39-2012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7.080.20 B31 备案号:35407-2012 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 T392012 代替 DB46/T 39-2004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10 - 11 发布 2012 - 12 - 01 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 T3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 DB46/T 392004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DB46/T 392004的主要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

2、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标题由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改为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删除无公害蔬菜定义; 增加了苦瓜品种内容; 修订了种子处理的内容; 添加了嫁接育苗内容; 修订了定植的内容; 修订了搭架及整蔓的内容; 修订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对部分指标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DB46/T 392004。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振深、冯学杰、肖日新。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的情况为: DB46/T39-2004。 DB46/ T392

3、012 1 无公害农产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苦瓜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和田间管理 等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地区露地苦瓜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406.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2001 无公害食品

4、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B46/T 139-2009 瓜菜作物种子 苦瓜 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公告第48号)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2010) 3 术语和定义 3.1 苦瓜 又名锦荔枝、凉瓜等,学名 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见附录A),选择地势平缓,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 5 生产技术管理 5.1 栽培季节 5.1.1 冬春栽培 9 月至翌年 2 月播种,12 月至翌年 5 月采收。

5、DB46/ T392012 2 5.1.2 夏秋栽培 38 月播种,611 月采收。 5.2 品种选择 宜选用抗病、丰产、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冬春栽培主要选择长圆锥形品种;市场面向 港澳及华南地区的可适当选用短圆锥形品种。夏秋栽培宜选择面向本岛市场且耐热的长圆锥形品种。 5.3 种子处理 5.3.1 浸种 5.3.1.1 常温浸种 把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清洗干净,再换水浸种 1012 小时。 5.3.1.2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 5560的温水中,保持水温浸泡种子 1015 分钟,放至常温后拿出洗净,再放入常 温水浸 1012 小时。 5.3.1.3 药物浸种 多菌灵浸种。先用清水浸种

6、12 小时,再放入 50%多菌灵 800 倍水溶液中浸泡 10 分钟,捞出洗净, 然后放入常温水中浸种 810 小时。主要预防苦瓜枯萎病和炭疽病。 5.3.2 催芽 种子消毒浸种后,捞出用清水洗净,用干净纱布、毛巾或布袋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催芽。 在种子尚未发芽前,必须注意每天用清水擦洗种子一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 进种子早发芽。 5.4 播种育苗 5.4.1 营养土制备 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肥沃田土过筛后与腐熟农家肥、谷壳灰或椰糠按体积比为 73 混合而 成,可加入 0.20.3%的氮磷钾复合肥充分混匀,再用 50%多菌灵 600800 倍液消毒,覆盖农膜 3

7、5 天,揭膜混匀后装盘。要求 PH 值 6.07.0,且达到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的效果。肥料使用应 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5.4.2 种子质量 应符合 DB 46/T 139-20 09 中 2 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9%,发芽率 85%,水分8%。 5.4.3 播种量 根据苦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大田种植 300600 株,用种量约 100200 克。 5.4.4 播种方法 DB46/ T392012 3 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填平育苗盘或育苗袋,把发芽种子按一粒一穴平放入营养土至 2 厘米左右,覆上 薄土,轻轻压实,盖上干草或遮阳网,浇透底水。 5.4.

8、5 嫁接育苗 苦瓜嫁接栽培可有效预防土壤连作引起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苦瓜嫁接育苗砧木类型选择,在冬春 季一般选用黑籽南瓜或新土佐类白籽南瓜,在夏秋季则宜用本地丝瓜(水瓜)做砧木。嫁接方式一般用 顶插法嫁接。 5.4.6 苗期管理 5.4.6.1 环境调控 5.4.6.1.1 温度 苗期温度主要靠农膜和遮阳网调节。烈日高温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遇低温用小拱棚覆盖农膜保温; 控制日温在2030,夜温在1520。 5.4.6.1.2 光照 露地栽培苗床处于向阳地方,靠自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若阳光过于猛烈,可适当用遮阳网覆盖。 5.4.6.2 水肥管理 5.4.6.2.1 水分 苗期水分保持润湿即可。正常

9、天气每天上午浇水一次,干旱或大风时每天早晚各浇一次,阴雨天注 意用农膜覆盖防雨。 5.4.6.2.2 施肥 苗期不宜施肥次数过多、浓度过高,一般施薄肥12次。可用0.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水浇施。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5.4.6.3 防病虫 苗期用75%百菌清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2 3次防猝倒病、炭疽病和疫病;用10%吡虫啉3000倍液 或3%腚虫脒1500倍防治蚜虫。农药使用应严格按GB 4285和GB/T 8321.7的规定执行。 5.4.6.4 壮苗指标 苗株高1213厘米,茎粗0.3厘米以上,3叶1心,1520天育成。袋苗株高1315厘米,茎粗0.4 厘米

10、以上,4叶1心,1825天育成。叶厚色绿,无病虫害。 5.5 田间管理 5.5.1 定植 5.5.1.1 定植前准备 整地应二犁二耙,每亩撒施生石灰50100千克 ,然后深犁耙平。整地后施足基肥,一般以优质农 家肥为主,每亩2000千克以上,豆饼305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050千克,经堆沤后拌匀,加 DB46/ T392012 4 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进行沟施或全田撒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起畦。畦宽连沟140160厘米。 有条件的可覆上宽度100厘米宽的黑色地膜或银灰色地膜。 5.5.1.2 定植 天气晴朗的上午10时前或下午16时后定植,且浇足定根水。 5.5.1.3 定植方法

11、及密度 移植时取苗宜小心保护好营养土,若是育苗袋宜将袋全取掉后才移植。平棚架或拱棚架栽培,一般 采用单行植,株距80120厘米、行距140180厘米,每亩植300600株。 5.5.2 肥水管理 5.5.2.1 抽蔓后结合培土施第一次重肥,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 5001000 千克,饼肥 30 千克,三元复 合肥 20 千克,混匀后施入栽培沟中;结果盛期施第二次重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 20 千克,氯化钾 10 千克,尿素 510 千克;结果后期适当补肥 34 次,每亩施三元复合肥 10 千克。 5.5.2.2 对于地膜覆盖栽培,前期不宜根部追肥,以重施基肥为主。抽蔓后以叶面追肥为主,主要采 用生

12、物有机肥。结瓜期由于需肥量大,应采取根部破膜追肥的方法,一般每隔 68 天随灌水追肥,每 亩追三元复合肥 10 千克,钾肥和尿素各 5 千克。有条件的可配套安装膜下微喷(滴)灌系统,做到水 肥一体化管理,则效果更好。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5.5.2.3 苦瓜结果期需供给充足水分,但又忌湿度过大引起病害,故以浇水最好,若行沟灌宜浅水为 宜,并随灌随排,雨天注意及时排除渍水。 5.5.3 搭架及整蔓 5.5.3.1 搭架 当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时,需进行搭架引蔓。搭架的方式有平棚架、拱棚架和人字架三种。平棚架 又分连栋平棚架和分栋平棚架。连栋平棚和拱棚架一般棚顶离地面约180

13、200厘米;分栋平棚架一般棚 高150180厘米;人字架一般采用交叉搭法,但较少在生产上应用。搭架要力求牢固,以避免风吹倒塌, 而损伤瓜苗,影响产量。 5.5.3.2 整蔓 苦瓜的分枝力很强,主蔓与侧蔓均可结瓜,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进行整枝。但冬春苦瓜由于生势强, 侧蔓较多,距离地面50厘米以下的侧蔓及过密的和衰老的枝叶应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 利用率。在生长中期如果瓜蔓过于疯长,则要及时摘心打顶和剪除过密分枝及病残叶,以抑制其生长, 促进结瓜。畸形果亦宜及时摘除。 5.5.4 病虫害防治 5.5.4.1 主要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和疫病。 抽蔓后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

14、、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 5.5.4.2 主要虫害 苗期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 DB46/ T392012 5 抽蔓后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白粉虱、瓜绢螟、棉玲虫、瓜实蝇等。 5.5.4.3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5.5.4.4 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 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畦,覆盖地膜;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根据土壤肥力 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清洁田

15、园。 5.5.4.5 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地膜可驱避蚜虫;挂黄色捕虫板可透杀蚜虫,挂蓝色捕虫板则可透杀蓟马;安装抓虫灯 则可透杀各类螟蛾类害虫;温汤浸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5.5.4.6 生物防治 5.5.4.6.1 天敌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5.5.4.6.2 生物药剂 多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中生菌素、 BT粉、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 5.5.4.7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应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主要选择的药剂及方法见附录B。 各种药剂应合理搭配、交替使用。 5.5.5 适

16、时采收 苦瓜谢花后12天15天,瘤状突起饱满,果皮光滑,顶端发亮时为商品果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收。 采收时宜小心轻放,避免擦伤瓜皮,影响商品外观和耐贮性。产品质量应符合GB 18406.1的要求。 5.5.6 清洁田园 采收罢园后,将残枝败叶及杂草清理干净,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覆盖之地膜,保持田园清 洁。 5.5.7 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 按照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公告第 48 号) 和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2010)的规定执行。 DB46/ T392012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产地环境

17、质量指标表 表 A.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浓度限量 项 目 日平均 1h 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 ,mg/m 3 0.30 二氧化硫(标准状态) ,mg/m 3 0.15 0.50 二氧化氮(标准状态) ,mg/m 3 0.12 0.24 7g/m 3 20g/m 3 氟化物(标准状态) , 1.8g/(dm 2 .d) 注 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注 2:1h 平均指任何 1h 的平均浓度。 注3:摘自NY 50102001。 表 A.2 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量指标 项 目 浓度限值 PH 值 5.58.5 化学需氧量,mg/L 150 总汞,mg/L 0.

18、001 总镉,mg/L 0.005 总砷,mg/L 0.05 总铅,mg/L 0.10 铬(六价) ,mg/L 0.10 氟化物,mg/L 2.00 氰化物,mg/L 0.50 石油类,mg/L 1.00 粪大肠菌群,个/L 10000 注:摘自 NY 50102001。 DB46/ T392012 7 表 A.3 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含量限值 项 目 PH 值7.5 镉,mg/L 0.30 0.30 0.60 汞,mg/L 0.30 0.50 1.00 砷,mg/L 40 30 25 铅,mg/L 250 300 350 铬,mg/L 150 200 250 铜,mg/L 50

19、100 100 注 1:以上项目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 cmol(+)/千克的土壤,若5 cmol(+)/千 克,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注 2:摘自 NY 50102001。 DB46/ T392012 8 A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表 B.1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猝倒病 72.2%普力克水剂 64%恶霉灵+50%代森锰锌 72.2%霜霉威水剂 8001000 倍喷雾 500 倍喷雾 800 倍喷雾 7 3 5 白粉病 50%翠贝干悬浮剂 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12.5%腈菌唑水剂 2500

20、倍液喷雾 1500-2000 倍液 1500-2000 倍液 5 5 7 霜霉病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50%安克可湿性粉剂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喷雾 10002000 倍喷雾 600 倍喷雾 710 710 710 疫 病 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 72.2%霜霉威水剂 600 倍喷雾 600 倍喷雾 800 倍喷雾 5 7 5 炭疽病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800 倍喷雾 800 倍喷雾 15002000 倍喷雾 7 7 5 10 枯萎病 50%多

21、菌灵可湿性粉剂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双效灵水剂 1000 倍液 4000 倍液灌根 200 倍液灌根 喷洒 7 7 7 病毒病 50%病毒 A+83 增抗剂 20%盐酸吗啉胍铜 2%氨基酸寡糖水济 600 倍喷雾 500 倍喷雾 500600 倍喷雾 7 7 5 蚜 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腚虫脒溶液 10001500 倍喷雾 10001500 倍液喷雾 7 5 瓜绢螟、 棉玲虫 5%抑太保乳油 48%乐斯本乳油剂 15%安打乳油 15002000 倍喷雾 8001000 倍喷雾 30004000 倍喷雾 7 5 710 瓜实蝇 25%溴氰菊酯 50%地蛆灵 3000 倍液喷雾 2000 倍液喷雾 3-5 3 地老虎 50%辛硫磷乳油 48%乐斯本乳油剂 20003000 倍灌根 1500 倍灌根 710 7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