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49479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63 T 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1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10932012 皮燕麦 青燕 1 号 2012 - 02 - 28 发布 2012 - 04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1093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红波、周青平、贾志锋、刘文辉、梁国玲、雷生春、李威、刘勇、董伟、刘 应林。 DB63/ T10932012 1 皮燕麦 青燕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皮燕麦青燕1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

2、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 要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可作为各级种子和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推广、检 验、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490 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用巴燕3号与青永久146配 置杂交组合,原代号87444。2011年 11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

3、青燕1号,属皮燕麦,拉丁名 Avena sativa .qingyan NO.1,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麦2011004。 3.2 特征特性 物候期观测按照DB63/T 490执行。 3.2.1 观察地点 观察地点情况见附录A。 3.2.2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苗色绿色。株高140.00 厘米 20.00 厘米,株型紧凑;茎圆形、直立、中空、平滑无 毛,最粗茎5.20 毫米 1.20 毫米,主茎节数3 节5 节;叶片上举、扁平,上数第二片叶:长27.80 厘 米 7.20 厘米,宽11.40 毫米 3.40 毫米;叶鞘松弛,无毛,约包裹紧靠旗叶下方节间的一半,愈向 茎部其包裹节间愈长;叶舌膜质透明

4、,长5.50 毫米 0.50 毫米,单株有效分蘖2.05 个 0.95 个,主 茎小穗数37.40 个 13.10 个,茎秆弹性强。 3.2.3 穗部性状 DB63/ T10932012 2 穗型圆锥花序周散,长22.60 厘米 3.40 厘米,主轴下部节间光滑,上部节间粗糙;最下轮分枝4 个-7 个,其轴具棱,粗糙;小穗长21.50 毫米 3.50 毫米,小花缩于颖内;小穗柄长13.50 毫米 8.50 毫米,弯曲下垂,粗糙,顶端膨大杯状;小花柄长约3.00 毫米,光滑,不易断落;颖草质,两颖相似, 第一颖略短于第二颖;第二颖21.70 毫米 3.30 毫米,具9 脉-10 脉,先端渐尖,尖

5、端形成约3.00 毫 米近膜质的稍头。外稃中、下部革质光滑,上部草质粗糙,基盘无毛;第一外稃长17.50 毫米 2.50 毫 米,有芒或无,芒出自背部中央偏上位置,具短硬毛而粗糙,长24.00 毫米 4.00 毫米,略向外反曲; 第二、第三外稃明显小于第一外稃,无芒;稃体颜色随其籽实成熟过程而变,乳熟期呈黄褐色,完熟后 变为黑褐色而有光泽。雄蕊3.00 枚;子房密被白棉毛。 3.2.4 种子性状 颖果椭圆状纺缍形,黑褐色,长7.50 毫米 1.50 毫米,被白柔毛,腹面具纵沟,顶端具冠毛;胚 长约2.00 毫米;颖果被内外稃紧包,不易剥离;自小穗基部向上颖果渐小。 3.2.5 经济性状及品质

6、千粒重28.60 克 4.60 克;主茎穗总粒数70.60 粒 23.40 粒;经济系数0.32 0.03;籽粒粗蛋白 16.13%,粗脂肪4.75%, -葡聚糖4.50%。 3.2.6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早熟。在互助地区种植,从播种到出苗23天 2天,期间 0 的积温186.70 19.40 ; 出苗到分蘖21天 1天,期间 0 的积温237.00 8.80 ;出苗到开花62天 5天,期间 0 的积温 809.40 63.60 ;开花至成熟39天 6天,期间 0 的积温715.00 89.40 ;全生育期124天 3 天,期间 0 的积温1687.50 41.90 。 3.2.7 抗逆性

7、抗旱;耐瘠薄;较抗倒伏。 3.2.8 抗病虫性 轻感蚜虫;抗黄矮病、锈病。 3.3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播前施有机肥 30.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000.00 千克/亩 -3000.00千克/亩),纯氮0.034 吨/公顷-0.055 吨/公顷(2.30 千克/亩-3.68 千克/亩),纯磷0. 038 吨/公顷-0.098 吨/公顷(2 .50 千克/亩-6.50 千克/亩),深翻2 0.00 cm-25.00厘米。种子田:4月上 旬-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20.00厘米-25.00厘米,播种量0 .150 吨/公顷-0.180 吨/公顷(10.00

8、 千 克/亩-12.00 千克/亩),每公顷保苗375.00 万株-4 50.00 万株(25.00 万株/亩-30.00 万株/亩) 。 饲草田:4月上旬-6月中旬播种,条播或撒播,行距15.00 厘米-20.00 厘米,播种量0.195 吨/公顷 -0.270 吨/公顷(13.00 千克/亩-18.00 千克/亩),每公顷保苗525.00 万株-600.00 万株(35. 00 万 株/亩-40.00 万株/亩)。播深3 .00 厘米-4.00 厘米。 3.4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4.1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 DB63/ T10932012 3 3.4.1.1 种子产量 一

9、般肥力旱作条件下,种子产量 2.700 吨/公顷-3.00 吨 /公顷(180.00 千克/亩-200.00 千 克/亩);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种子产量 3.600 吨/公顷-4.350 吨/公 顷(240.00 千克/亩-290.00 千 克/亩)。 3.4.1.2 饲草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 33.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200.00 千克/亩 -3000.00 千克/亩);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 45.000 吨/公顷-52.500 吨/公顷(3000.00 千克/亩 -3500.00 千克/亩)。 3.4.2 适宜地区 适宜在我省海

10、拔3000.00 米以下的低、中、高位山旱地及小块河谷地建立种子田;海拔3000.00 米 以上的高位山旱地、海拔1700.00 米以下的农区河谷地复种,建立饲草田。 DB63/ T10932012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 A.2 时间 2010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位于东经102 00.787 ,北纬36 51.424 ,海拔2610.00 米,年均气温3.10 ,年降水量462.80 毫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 的初日为4月13日,终日为10月25日,期间积温2398.80 ;稳定通 过 5 的初日为4月2

11、3日,终日为10月9日,期间积温2266.10 ;无霜期为115天。寒温带气候。土 壤类型栗钙土,土壤有机质2.28%,含碱解氮86.2 毫克/千克,速效钾肥146.7 毫克/千克,速效磷23.4 毫克/千克,PH值8.4。前茬作物为箭筈豌豆。属浅山干旱区,无灌溉条件。 DB63/ T10932012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种子产量 B.1.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2.700 吨/公顷-3.00 吨/公顷(180. 00 千克/亩-200.00 千克/亩)。2010年在互助种威远镇 卓扎滩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2 87

12、 吨/公顷(219.10 千克/亩)。 B.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3.600 吨/公顷-4.35 0 吨/公顷(240.00 千克/亩-290 .00 千克/亩)。2009年在在互助种威远 镇卓扎滩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663 吨/公顷(244.20 千克/亩)。2009年在平 安县三合镇寺台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4.3 05 吨/公顷(287.00 千克/亩)。 B.2 饲草产量 B.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33.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200.00 千克/亩-3000.00 千克/亩)。2010 年在互助种威远镇卓扎滩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3.792 吨/公顷(2252.80 千克/ 亩)。 B.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45.000 吨/公顷-52.500 吨/公顷(3000.00 千克/亩-3500.00 千克/亩)。2009 年在在互助种威远镇卓扎滩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4 8.769 吨/公顷( 3251.27 千 克/亩) 。 2009年在平安县三合镇寺台村种植0.033 公顷 (0.5 亩) , 平均产量为50.263 吨/公顷 (3350.87 千克/亩)。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