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B 15/19 备案号:35174-2012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 11222012 辣椒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2012 - 06 - 15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 11222012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屹、田晓丽、邵登魁、侯全刚、杨君丽、谭龙、马元鑫、常虹、光辉、李生 军。 DB63/ T 11222012 1 辣椒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2、 本规范规定了辣椒疫病系统调查、田间普查及测报方法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省辣椒疫病的测报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辣椒疫病 Pepper p hytophthora blight 由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所引起的植株地上部茎叶凋萎,近地面茎部或分叉 处变褐、果实腐烂等症状为主的辣椒病害。 2.2 系统调查 为掌握一个地区病虫害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株)、定时、规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性调 查。 2.3 田间普查 为了解病虫害分布和发病程度,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2.4 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
3、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五点取样或者在 离田块四边各410步远的地方,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的方法。 2.5 平行线取样法 在田间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的方法。 2.6 中心病株 DB63/ T 11222012 2 田间初现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2.7 发病率 调查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用公式1表示: 发病株数 发病率(% ) = 100 (1 ) 调查总株数 2.8 病情指数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按公 式2计算: (s n ) DI = 100 (2 ) N S 式中: DI 病情指
4、数; s 各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 n 各病情级别的植株数; N 调查总植株数; S 最高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 中心病株调查 选择当地不同茬口的主栽品种,地势低洼、连作、种植密度高的田块2块-3块,在辣椒定植后15天 开始,采用全田逐行踏查的方法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即开始系统调查及田间普查。疫病发生症状、发 病条件及重要发病时期见附录A。 3.2 系统调查 3.2.1 调查时间 田间调查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调查至辣椒采收结束前。 3.2.2 调查方法 以中心病株为对角线的交驻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的方法,每点定株20株,每个田块共调查100 株,每5天调查一次,调查发
5、病率和病情指数(辣椒疫病病情分级标准见附录B),将调查结果汇总填入 辣椒疫病田间系统调查记载表(见附录C,表1)。 3.3 田间普查 3.3.1 普查时间 DB63/ T 11222012 3 田间调查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立即进行辣椒疫病田间病情普查,至辣椒采收结束前。 3.3.2 田块选择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各主栽茬口的类型田各2块-3块,调查总田 块10块以上。 3.3.3 调查方法 田块面积不足667平方米则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平方米以上,则采取平行线取样的方法调查, 每隔2行-3行,取1行调查,每7天-10天调查一次,将大田病情普查结果汇总入辣椒疫病
6、田间病情普查结 果汇总记载表(见附录C,表2)。 3.4 气象要素调查 辣椒生育期间,调查当地的气象要素,填入气象要素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3)。 4 测报内容及方法 4.1 田间病情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疫病系统调查及田间普查数据,结合天气、品种及辣椒疫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等综合因素分析, 预测病情发生趋势,并向主要生产区发出预警及防治预报: 3 级预警预报:辣椒主栽茬口、主栽品种 0.00%发病率1.00%,0.00病情指数30.00, 天气预报近期(5 天)内平均气温在 2025、连阴雨或有中到大雨时,向所在村发出 3 级预 警预报; 2 级预警预报:辣椒主栽茬口、主栽品种 1.00%发
7、病率3.00%,30.00病情指数50.00, 天气预报近期(5 天)内平均气温在 2025、连阴雨或有中到大雨时,向所在乡镇发出 2 级预警预报; 1 级预警预报:辣椒主栽茬口、主栽品种 3.00%发病率5.00%,病情指数50.00,且一周 内平均气温在 20-25,及遇连阴雨天气,相对湿度达到 80%-100%,向所在县发出 1 级预警 预报。 4.2 防治适期及防治对象 4.2.1 防治适期 发现辣椒疫病中心病株后3天内或田间发病率达到1.00%-3.00%,时为防治适期。 4.2.2 防治对象 在预警预报的范围内,进入生长盛期至采收中后期的各类型田均为防治对象。 DB63/ T 11
8、222012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疫病发生症状、发病条件及重要发病时期 A.1 疫病发生症状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为由鞭毛菌亚门的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为害,茎、叶和果实均可发病。苗期发病,茎 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并;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死亡;叶片染病,病 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 ,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 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孢囊梗及孢子囊
9、,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残留在枝上;茎部和枝上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 枝叶迅速凋萎,是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A.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最高,是主 要初浸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 重复浸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30,最高38,最低8 ,田间气温25-30,相对湿度达到80%-100%时为最适发病环境;大雨后天气忽然转晴,气温急剧 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达到95%以上,持续4-6
10、小时,病菌即完成浸染,2-3天即可发生一代。 A.3 重要发病时期 青海省保护地或露地栽培,疫病发生多为5月辣椒定植后的开花座果期及7月上中旬的初果期,表现 为茎基部部或分叉处变褐,植株地上部茎叶凋萎,急速死亡。积水菜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田 块发病重。 辣椒疫病发生症状见附图。 DB63/ T 11222012 5 苗期发病病株 成株期发病病株症状 辣椒疫病茎基部病症 DB63/ T 11222012 6 枝叉处病症 枝叉及根茎部病症 辣椒疫病田间普发状 DB63/ T 11222012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辣椒疫病成株期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辣椒疫病成株期病情指数分级
11、标准: 0 级:全株无病; 1 级:1/5 以下的侧枝发病,或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 2 级:1/51/2 侧枝发病,或茎基部出现腐烂病斑,但植株不萎蔫; 3 级:1/23/4 侧枝发病,或茎基部有腐烂病斑,植株有可恢复的萎蔫现象; 4 级:全株 3/4 以上侧枝发病,部分枝条枯死,或植株呈不可恢复的萎蔫现象; 5 级:全株枯死。 DB63/ T 11222012 8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辣椒疫病调查记载表 表C.1 辣椒疫病田间系统调查记载表 年 调查地点: 省 市(县) 乡(镇) 村 调查人: 病情严重度 调查 日期 品种 栽培 方式 定植期 (月,日) 调查株 数(株) 发病株 数(株) 发病 率(%)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病情 指数 备注 表C.2 辣椒疫病田间病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品 种 调查田面 积(m 2 ) 类型田 栽培 方式 生育期 (天) 调查株 数(株) 发病株 数(株)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备注 表C.3 当地气象要素基本情况调查表 日期 地点 类型田 日降水量 (mm) 日(棚内)平均 气温() 日(棚内)最低 气温() 田间相对湿度(%) 备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