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497081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B4403 T 57-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99 B 15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57 2020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 conservation 2020-04-10 发布 2020-05-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57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植物保育原则 . 3 5 植物检疫 . 4 6 保育措施 . 4 7 植物繁殖 . 5 8 植物管护 . 5 9 监测评价 . 7 10 植物回归 .

2、8 11 技术档案 . 9 附录 A( 资料 性附录) 植物检疫记录表 . 10 附录 B( 资料 性附录) 活植物收集记录表 . 11 附录 C(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繁殖记录表 . 12 附录 D(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种群监测表 . 13 附录 E(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记录表 . 15 附录 F(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物候监测记录表 . 16 附录 G( 资料 性附录)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记录表 . 18 附录 H( 资料 性附录) 植物就地保护评价标准 . 19 附录 I( 资料 性附录) 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标准 . 20 参考文献 . 22 DB4403/T 57 2020

3、 II 前 言 本规范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起草 。 本规范由深圳市城市管理 和综合执法 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深圳市 中国科学院 仙湖植物园、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金红、 王晖、 王茜茜、孙延军、叶自慧、陈朋、 刘仪烨、 陈征东、王辉、陈晓 熹。 DB4403/T 57 2020 1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 定了 深圳市 开展植物保育工作的原则、植物检疫、保育措施、植物繁殖、植物管护、监测 评价 、植物回归 等内容 。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 涉及 植物保育 工作内容的 机构,针对有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的

4、植物和各类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名录 (第一批)中 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濒危植物 (第一册)濒危野生动植物 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 、附录 和附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 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表 1中的植 物 )开展保育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5、 14072-1993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GB/T 15163-2018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GB/T 23478-2009 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GB/T 23619-2009 柑桔小实蝇疫情监测规程 GB/T 23625-2009 郁金香种球疫情监测规程 GB/T 23626-2009 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 LY/T 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LY/T 1675-2006 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LY/T 181

6、9-200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LY/T 1882-2010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2589-2016 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指南 LY/T 2938-2018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 NY/T 615-2002 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610-2008 桃小食心虫测报技术规范 NY/T 2629-2014 扶桑绵粉蚧监测规范 NY/T 2818-2015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 DB440300/T 6-2019 园林绿化管养规范 DB4403/T 57 2020 2 DB44/T 1

7、791-2015 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因子监测技术规范 SZDB/Z 81-2013 综合公园管养维护要求 SZDB/Z 130-2015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库建设规范 SZDB/Z 195-2016 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遗传多样性 genetic diversity 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总和。 3.2 迁地保护 ex situ conservation 在自然栖息地以外保护植物,按照科学的采样标准收集、保存和繁殖植株及植物材料。 3.3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 随植物传播蔓延,并予以

8、彻底消灭以保证农业、林业、园林生产、环 境、景观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在调拨、运输及贸易 时,采取的一整套检疫、检查措施。 3.4 就地保护 in situ conservation 在原生的生态系统中对自然种群的个体和群体实施保护。 3.5 离体保存 in vitro conservation 对离体培养的植物花粉、根、芽、穗条、愈伤组 织和 DNA等材料,采 用一 定 方法延缓或停止其生长, 需要时可恢复其 活力 的方法。 3.6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

9、工培养基和人工控制的环境 中,使其再生新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3.7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采用物理或人工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或改变物理环境,创造对病原生物、害虫及杂草不利或阻隔 其侵入的防治措施。 3.8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DB4403/T 57 2020 3 采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来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3.9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3.10 种群 species population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11 生境 habita

10、t 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12 植物物候 plant phenology 植物受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它包括 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3.13 植物回归 plant reintroduction 在迁地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繁殖把植物引入其原来分布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境中, 以建立具有 足够的遗传资源来适应进化改变、可自然维持和更新的新种群。 4 植物保育原则 4.1 优先保育原则 应优先对深圳市辖区范围内特有植物、各类珍稀濒危植物、各级重点保

11、护植物和有科研价值、生态 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的植物实施保育工作。 4.2 区域生态安全原则 开展植物保育工作 应 结合保育场所的环境特点及植物生物学特性,科学实施保育措施,不能对保育 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4.3 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原则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是要保护其遗传多样性,一个物种的稳定性 和进化潜力依赖其遗传多样性,而物种的经济 和生态价值也依赖其特有的基因组成。对于不同种群间遗 传多样性差别较大的物种,应尽可能多的保育其不同自然分布地的个体,保证涵盖物种更多的遗传多样 性。 4.4 持续动态监测原则 DB4403/T 57 2020 4 实施

12、保育的植物 应 对其生长状况、健康状况、繁殖状况、种群更新情况等进行持续的监测。 4.5 就地保护优先原则 就地保护是保护植物多样性最为直接和 有效 的方法,应 优 先选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 的补充措施。 5 植物检疫 迁地保 护 植物材料(包括种子、幼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参照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相关规 定进行植物检疫, 严防生态入侵和病虫 害传播, 经检疫需进行隔离试种的,试种时间 1年生植物不得少 于一个生育周期,多年生植物不得少于 2年。 在隔离试种期间,应由专人定期观察,发现病、虫、杂草 等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灭。 植物检疫记录表 参见 附录 A。 6 保育措施 6.1

13、 就地保护 通过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对目标植物实施就地保护是植物保育的首选措施。 6.1.1 保护区 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测参照 GB/T 20399-2006的 相关规定执行。保护区规划应最大限度 地减少人为或 其他自然因素 对保护对象的干扰,对一切不利于保护管理的因素应积极消除。确属不能避 免和消除的,应提出具 体对策和防治措施。 6.1.2 保护小区 在建立保护区存在困难时,可建立保护小区 ,保护小区位置通常由被保护对象所在位置来确定。 保 护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测参照 LY/T 1819-2009的 相关规定执行。 6.2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 。 活植

14、物收集 、种子贮存 及 离体保存 是迁地保护 的有效 途径 。 6.2.1 活植物收集 活植物收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 活植物的收集 应 严格 遵守 植物采集地 的 相关 规定 ,经当地有审批权的管理部门同意并获得采集 许可后,方可进行采集 ; b) 活植物收集前应明确目标物种的所属类群、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生长 习性、栽培历史、收集 价值等信息 ; c) 应 详细 记录 活植物的收集信息,并采集凭证标本,拍摄清晰的植物照片与生境照片 。 活 植物 收 集 记录表 见附录 B; d) 对收集来的活植物暂时无法鉴定名称的应做好记录陆续进行鉴定并完善相关信息 ; e) 将收集的活植物信息 应

15、及时录入活植物数据库进行统筹管理 ; f) 应由专业的植物保育人员对收集的活植物进行管理及信息记录。 6.2.2 种子贮存 DB4403/T 57 2020 5 种子贮存的流程、保存数量 应 按 下列 规定 执行: a) 采集的成熟种子,经清选、干燥和脱水、萌发检测后,密封包装放入温度 -20 、相对湿度 50 % 的冷库中保存 。 对于顽拗性种子的保存 应 根据具体文献分别处理。 b) 种子保存数量应符合 GB/T 14072-1993中的规定,种子千粒重为 100g以上,保存数量不少于 1000g;千粒重 为 50 100g,保存数量不少于 500g;千粒重为 5 50g,保存数量不少于

16、250g;千粒重为 5g以下,保存数量不少于 50g。 6.2.3 离体保存 植物 器官 、 愈伤组织、 DNA的 离体保存 应 按 下列 规定执行: a) 植物花粉、根、穗条、芽等的离体保存技术 标准 参照 GB/T 14072-1993的 相关规定 ; 花粉不少于 50g装入小玻璃瓶内,置于 -2 0 的干燥容 器中保存 ; 在植物休眠期收集健壮无病虫害的根、穗条、芽 等繁殖材料不少于 50条 ,置于黑暗条件下保存 ; b) 愈伤组织 可用 常温保存、低温保存 的 方法 保存 ,保存数量和保存条件参照 SZDB/Z 130-2015的 相 关规定执行; 也可置于冷冻保护剂(甘油、乙二醇、二

17、甲基亚 砜 、蔗糖)中 于 -196液氮冷冻或 -80 进行超 低温保存,具体要求参照 LY/T 2938-2018的 相关规定 执行 ; c) DNA的离体保存技术 标准 参照 LY/T 2938-2018的 相关规定 执行 ;取 植物 DNA不少于 100份,置于 DNA 保存溶剂 (无水乙醇或 TE缓冲液) 中, -80 超 低温保存 。 7 植物繁殖 7.1 场地选择 应 选择无病虫草害、交通便利、给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且 与植物迁出地生境相似的环境 作为植物 繁殖场所。 7.2 繁殖方式 7.2.1 有性繁殖 种子繁殖应精选饱满、成熟、无病虫害、种源清晰的种子,且种子质量达到 GB

18、7908-1999规定的 I 级以上要求 。 播种育苗的具体规范 可 参照 GB 6001-1985中 第 6章 的规定 。 7.2.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方法有扦插繁殖、嫁接繁殖、植物组织培养等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繁殖: a) 应选择无病虫 草 害、生长健康 、繁殖力强、表型特征优秀 的植株 进行无性繁殖 ; b) 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的技术标准参照 GB 6001-1985中 第 7章 的 相关规定执行 ; b)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基制备、外植体处理方法、组织培养程序等应符合 LY/T 1882-2010 的 相关规定。 7.3 繁殖记录 根据不同植物的繁殖特点,及时记录植物的繁殖情

19、况。植物繁殖记录表 见附录 C。 8 植物管护 DB4403/T 57 2020 6 8.1 就地管护 就地管护 应 定期开展 ,按需 调整管护措施 ,具体要求如下: a) 对保护区(小区)内目标植物的生存状况定期进行调查监测,记录其种群生长状况,对生长状 况不佳的保护植物,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 的 管护措施,按需采取浇水 、施肥、松土、除草、防治病虫 害、林分补植、抚育间伐、增加隔离栏等措施 ; b) 若保护区(小区)内的目标 植物 种群及生境破坏严重,可以考虑通过限制区域内封山育林的方 式恢复,封育方式、年限、措施等要求 可 参考 GB/T 15163-2018 中的相关规定 。 8.2

20、迁地管护 8.2.1 隔离观察 迁地保护的目标植物, 应 先 隔离 种植,并定期进行生物学跟踪监测,观察植株的生长发育及 病虫 草 害等 情况。隔离观察时间可参考 第 5章 中的规定。确保无病虫草害危险时,可移入迁地保护区种植。 8.2.2 土壤 迁地保护植物 前应 根据目标 植物 的 生长 习性在 迁入地选择 合适的土壤 环境 ,不合适的 土壤需根据土 层有效厚度、土壤质地、酸碱度等 进行 相应的施肥、改换土壤等措施进行改良 。在栽种植物前还 应 提前 15天 对土壤进行消毒,可 选 用药剂喷雾法 、 太阳能消毒法、蒸汽消毒法、热水消毒法、火焰消毒法、射 频消毒法、 拌土法 、生物熏蒸法 等

21、方法 消毒 。 8.2.3 水肥 灌溉和施肥应注意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 并按下列要求执行 : a) 灌溉要适时适量,移植后需立即浇透水,在幼苗生长期浇水应适量多次,速生期应少次多量, 生长后期应根据植物生长特点适量浇水 ; b) 施肥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土壤肥力 来确定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施肥量,并结合植 物各个生长时期的需求,调整肥料的比例和施用量。具体要求可参照 SZDB/Z 81-2013 中 第 5 章 的 相关 规定执行。 8.2.4 修剪 根据植物生长特点,按需修剪有病腐、衰老干枯的枝条,以达到提高植株体内营养循环的目的。具 体要求可参照 SZDB/Z 81-2013 中

22、 第 5 章 的相关规定执行。 8.2.5 除杂草 按照“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除杂草和松土时 应 注意保护植株根系,不能伤根及造成根系裸 露,除草应连根拔除。具体要求可参照 SZDB/Z 81-2013 中 第 5 章 的相 关规定执行。 8.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动态监测”为原则, 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坚持因地制宜 的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等措施 。 病虫害防治措施参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SZDB/Z 195-2016 和 GB 6001-1985 中 第 10.1 条 的相关规定执行 ;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

23、Y/T 1276-2007 的 规定。 8.2.7 防台风 DB4403/T 57 2020 7 应在台风前、台风发生时、台风后 等 三个时期 按下列要求 做好植物防护工作 : a) 种植树木时应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确保苗木能形成强有力的根系支撑 ; b) 台风到来前及时收集天气信息,做好植株的支撑工作和修剪工作以增强抵御台风的能力,检修 排水设施防止植物受淹 ; c) 对于速生植株修剪时要注意保持树冠透风,培养抗风型树干骨架、树枝结构;对于树冠浓密、 根系浅的植株要剪除树冠内过多分枝,同时设立支柱或搭护树架,提高植株抗风性 ; d) 台风后应及时将倒伏植株扶正,清理断枝落叶,避免可能出现的

24、病虫害。 8.2.8 创伤修复 创伤修复 应 及时,树体腐烂部位应剔除并做好消毒和防腐处理,具体修复措施 参照 SZDB/Z 81-2013 中 第 5.8.3 条 以及 DB440300/T 6-2019 中 第 5 章 的相关规定执行。 8.2.9 种子收集和贮藏 植物保 育 管理员负责其所在区域植物种子的收集和信息记录工作,采集种子时应记录好 采种母 株 名称 、采种地点、采种时间、种子数量等信息。采集后的种子 应 交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完成种子鉴定、采 后处理等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种子分类贮藏于不同的容器中,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保存。 9 监测评价 9.1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 9.1.1 就地

25、保护植物种群生长状况的监测参照 LY/T 2938-2018中 第 12.1.1条 的监测要求进行。 种群监测 记录表 见附录 D。 9.1.2 迁地保护植物 应 按 下列 要求 监测 生长状况 : a) 迁地保护的草本植物 应 按月监测其生长状况 ; b) 迁地保护的乔、灌木一般 栽培一年后开始进行生长量观测,每年一次,连续 5年,后续每 5年一 次 ; c) 植 物 生长 情况监测内容包括植株 高度、 胸径(地径)、冠幅(盖度) 等性状特征, 浇水 、施肥、 松土 等养护 措施也需同时记录。植物生长 状况监测记录表 见 附录 E。 9.2 物候监测 9.2.1 监测对象 物候监测 应 选择

26、 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生长地较为集中的植株 。 9.2.2 监测内容 物候监测 的目标 植 物 应 进行登记, 悬 挂物候 标记 牌,监测并记录植物生命周期中物候期及其持续时 间或特定的 物候事件发生的时间,如观测植物的萌芽、展叶、 现 蕾、开花、果实发育、种子成熟、 落叶 等。物候监测记录表 参 见附录 F。 9.2.3 监测时间 一年生植物 应 监测整个生命周期,一般每周记录一次。多年生植物可 根据研究需要设定 监测 年限, 一般 每周记录 一次,连续监测 5年。 DB4403/T 57 2020 8 9.3 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监测 应 按 下列 已发布的病虫害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 a

27、) 病虫害监测 参照 SZDB/Z 195-2016和 SZDB/Z 104-2014中的 相关规定执行 ; b) 有害生物监测应符合 GB/T 15803-2007、 GB/T 23478-2009、 GB/T 23619-2009、 GB/T 23625-2009、 GB/T 23626-2009、 LY/T 1663-2006、 LY/T 1675-2006、 NY/T 1610-2008、 NY/T 2629-2014、 NY/T 2818-2015 和 NY/T 615-2002中的相关检测标准 。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记录表 见附录 G。 9.4 生境监测 生境监测主要针对就地保护植物进

28、行,包括对气候因子、水文因子、土壤因子、污染物因子等的监 测,具体 监测 方法及要求 参照 DB44/T 1791-2015中的 相关规定执行。 9.5 效果评价 9.5.1 就 地保护评价 就地保护评价按 下列要求 执行: a) 就地保护评价主要包括:目标物种或种群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干扰因素是否已解除,目标物种的 现存数量、生长发育状况、繁殖状况,目标种群的变化趋势、更新能力、分布范围,保护对象的科学研 究。 评价 等级与指标 参见 附录 H; b) 植物保护 机构 应 定期 对就地保护植物 进行 保护 评价,根据评价结果 不断优化 现有保护措施 ,保 障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 。 9.5.2

29、迁地保护评价 植物迁地保护 评价应从 科学性、管理性、适应性、应用性 四个方面 进行评价,评 价标准 参见 附录 I; 应定期 由专业人员 进行,根据评价结果 调整植物收集策略 ,以 提升植物保护工作 成效 。 10 植物回归 植物回归是迁地保护植物的目标,是实现野外种群延续的有效途径。 植物回归的原则、 必要条件 、 流程和技术要求、回归后的管理和监测等内容可 参照 LY/T 2589-2016中的 相关规定执行。 11 技术档案 11.1 技术档案的建立 各植物保育相关单位 应 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和分析当年的各项技术资料,建立系统的技术档案。 11.2 技术档案的内容 11.2.1 植物

30、检疫记录档案(附录 A) 。 11.2.2 植物引种记录档案(附录 B)。 11.2.3 植物繁殖记录档案(附录 C)。 11.2.4 植物 种 群 监测 档案(附录 D)。 11.2.5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记录档案(附录 E)。 11.2.6 植物物候监测档案(附录 F)。 DB4403/T 57 2020 9 11.2.7 植物病虫害监测档案(附录 G)。 11.2.8 植物就地保护评价标准(附录 H)。 11.2.9 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标准(附录 I)。 11.3 技术档案资料保存 所有档案资料应同时保存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纸质文档内容应清晰明确 ,记录时应选择可长期保 存笔迹的文具,电子文

31、档应有备份。 11.4 技术档案资料归档 每年分类整理,编号目录,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DB4403/T 57 2020 10 附 录 A (资料 性附录) 植物检疫记录表 表 A.1 给出了植物检疫记录的内容。 表 A.1 植物检疫记录表 检疫编号 植物 中文名 科名 属名 种名 植物拉丁名 材料类型 来源地 种源地 采集号 采集日期 送检人 送检日期 送检 数量 检疫结果 检疫者 检疫后种植地 处理意见 处理结果 备注 注: 对有专用植物检疫记录表的单位可用已有检疫表格,对未有专用检疫记录表的单位可参考表 A.1。 DB4403/T 57 2020 11 附 录 B ( 资料 性附录) 活

32、植物收集记录表 表 B.1 给出了活植物采集时记录的要素。 表 B.1 活植物收集记录表 收集 号 收集 人 植物中文名 拉丁名 收集 日期 收集 地点 植物原生地 经度 、 纬度 海拔 生境情况 收集方式 采集 交换 捐赠 收集 材料 类型 成株 枝条 小 苗 种子 材料状况 良好 中等 差 收集 数量 收集材料 同一植株的枝条 多于一株植物的枝条 同一种群的幼苗 同 一种群的 成年植株 种源 野外采集 已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未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凭证标本 植物照片 采集 地照片 DB4403/T 57 2020 12 附 录 C (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繁殖记录表 表 C.1 给出了植

33、物繁殖记录的内容。 表 C.1 植物繁殖记录表 植物名称 登记号 亲本信息 / 营养繁殖体 信息 繁殖方式 繁殖材料 繁殖数量 繁殖地点 繁殖日期 场地情况 成活率 生长情况 移 栽 时间 记录人 备注 注 : 第三列若是种子繁殖,则需填写亲本信息;若不是,则需填写营养繁殖体信息。 DB4403/T 57 2020 13 附 录 D (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种群监测表 表 D.1 给出了乔木、灌木种群的监测内容。 表 D.1 乔、灌木植物种群监测表 植物中文名 监测地点 地形 监测 日期 植物拉丁名 天气状况 监测人 编号 主干 /分枝 /萌枝 胸径(地径 ) cm 株高 m 枝下高 m 冠幅

34、 备注 X/m Y/m DB4403/T 57 2020 14 表 D.2 给出了草本植物种群的监测内容。 表 D.2 草本植物种群监测表 植物中文名 监测地点 地形 监测 日期 植物拉丁名 天气状况 监测人 编号 株高 cm 盖度 % 备注 DB4403/T 57 2020 15 附 录 E (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记录表 表 E.1 给出了植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内容。 表 E.1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记录表 植物中文名 植物拉丁名 气温情况 监测日期 编号 种植日期 种植 地点 监测人 植株高度 m 胸径(地径) cm 平均 冠幅 m 盖度 % 养护措施 (记录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

35、) 观测照片 /图片 DB4403/T 57 2020 16 附 录 F (资料 性附录) 植物物候监测记录表 表 F.1 给出了乔 木 、灌 木 物候监测 记录的内容 。 表 F.1 乔 木 、灌 木 物候监测记录表 植物中文名 编号 监测人 天气状况 植物拉丁名 监测地点 土壤 地形 物 候 期 芽 膨 大 变 色 期 芽 开 放 期 展 叶 期 花 蕾 出 现 起 始 期 始 花 期 盛 花 期 末 花 期 果 实 成 熟 期 果 实 脱 落 期 春 梢 生 长 期 春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夏 梢 生 长 期 夏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秋 梢 生 长 期 秋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36、 秋 叶 开 始 变 色 期 开 始 落 叶 期 落 叶 末 期 休 眠 期 备 注 日 期 注: 表 F.1 为通用型表格,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 DB4403/T 57 2020 17 表 F.2 给出了草本植物物候监测记录的内容。 表 F.2 草本植物物候监测记录表 植物中文名 编号 监测人 天气状况 植物 拉丁名 监测地点 土壤 地形 物 候 期 地 下 芽 出 土 期 地 面 芽 变 绿 色 期 开 始 展 叶 期 展 叶 盛 期 花 蕾 或 花 序 出 现 期 开 花 始 期 开 花 盛 期 开 花 末 期 种 实 始 熟 期 种 实 全 熟 期 种 实 脱 落 期 种 子

37、 散 布 期 开 始 黄 枯 期 普 遍 黄 枯 期 全 部 黄 枯 期 备 注 日 期 注: 表 F.2 为通用型表格,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 DB4403/T 57 2020 18 附 录 G ( 资料 性附录) 病虫害监 测与防治记录表 表 G.1 给出了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应记录的内容。 表 G.1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记录表 植物名称 病虫害种类 发生时间 危害程度 发病率 / 发病面积 防治日期 防治措施 施药方法 施药用量 (克 /亩) 防治效果 负责人 备注 DB4403/T 57 2020 19 附 录 H ( 资料 性附录) 植 物就地保护评价标准 表 H.1 给出了植物就

38、地保护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表 H.1 植物就地保护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干扰因素是否已解除 是 是 否 否 否 目标物种的生长发育状况 长势优良 长势良好 长势一般 长势差 死亡 目标物种的繁殖状况 可繁衍后代 种子不发育 结果但无种子 开花但不结果 不开花 目标种群的变化趋势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小 消失 目标种群的更新能力 可自然更新 可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目标种群的分布范围 增加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 研究全面 研究较全面 研究一般 研究少 未研究 DB440

39、3/T 57 2020 20 附 录 I (资料 性附录) 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标准 表 I.1 给出了植物迁地保护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表 I.1 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 价 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科 学 性 保护价值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等级为 NT、 VU、 ER、 CR、 EW、 EX, 有 国家 重点 保护 等级 ,中国特有, 濒 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记录,中国植 物红皮书记录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 2 项 满足前述其中 1 项或均不满足 种源 野外采集 已知野生来源的栽

40、培植株 未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其他机构赠送 /交换 商业渠道 材料类型 种子 整个植株 营养繁殖材料 管 理 性 引种信息 引种人,植物名称,植物原生地,引种日期,引种 地点,引种地生境状况,引种方式,引种数量,引 种材料,引种材料类型及状况,种源,凭证标本 / 野外照片 满足前述其中 10 项 满足前述其中 8 项 满足前述其中 6 项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或更少 管护工作 管护工作质量高 管护工作质量较高 管护工作质量一般 管护工作质量较差 管护工作质量差 物候监测 全面监测且记录完整 全面监测但记录不完整 某一时期监测且记录完整 某一时期监测但记录不完整 未监测 DB4403/T 57

41、 2020 21 表 I.1 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标准 (续) 评价指标 评 价 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管 理 性 繁殖状况 成功繁殖且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成功繁殖但尚未完全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成功繁殖但尚未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未成功繁殖 未繁殖 适 应 性 抗逆性 耐热、耐旱 、耐涝、耐贫瘠、耐盐碱、抗病虫害 满足前述其中 5 项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 1 项或均不满足 生长状况 长势优良 长势良好 长势一般 长势较差 长势差或死亡 发育状况 种子可繁衍后代 种子不发育 结果但无种子 开花但不结果 不开花 应 用 性 科学研究 研

42、究全面 研究较全面 研究一般 研究少 未研究 观赏利用 开发利用广泛 开发利用较多 开发利用一般 开发利用较少 未开发利用 经济利用 开发利用广泛 开发利用较多 开发利用一般 开发利用较少 未开发利用 公众教育 活植物展示、标识解说、媒体宣传、教育活动、标本展示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 2 项 满足前述其中 1 项 注 1: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等级 NT (Near Threatened, 近危 ), VU (Vulnerable, 易危 ), EN (Endangered, 濒危 ), 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极危 ), EW (Extinct in the wild, 野外灭绝 ), EX (Extinction, 灭绝 )。 注 2: 表 I.1 为通用型表格,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 DB4403/T 57 2020 22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林业局 , 农业部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名录 (第一批)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