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502914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3 T 5224-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 A 12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24 2020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 Production line outsourcing servicespecification 2020 - 09 - 18 发布 2020 - 10 - 18 实施 河 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224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 省服务 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 SAHB/TC 264) 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

2、公司 、 石家庄诺亚德信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 河北诺 亚 德 汇人力 资源 服务有限公司 、 石家庄诺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 本标准 主 要 起草人:王光军、任立宁 、 杜孟辰、董艳 、王 永 辉 、刘志会、杨江成 。 DB13/T 5224 2020 1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生产流程( 线)外包服务的 总则 、 服务提供 、 服务支持、 人力资源 和 服务 管理 体系 等 。 本标准适用于人力 资源服务 机构 开展生产 流程( 线)外包服务 (以下 简称 外包 服务 ) 。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服务需求 方 servic

3、e acquirer 从外部 获得服务的组织。 注: 也 称为服务发包方或需方,本标准中简称需方。 GB/T 33770.1-2017,定义 2.1 2.2 服务 提供方 service provider 向服务需求方 按约定 提供 服务的组织。 注: 也称为 服务接包方或服务供应商,本标准中简称供方。 GB/T 33770.1-2017, 定义 2.2 2.3 外包服务 outsourcing service 服务提供 方使用其自身资源来支持 服务需求 方业务功能的服务提供。 注 1: 外包 并不免除服务需求方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的 责任。 注 2: 服务 需求方对过程控制的类型

4、和程度受下列因素影响: a) 外包 的过程对服务需求方提供 满足 要求的服务能力的潜在影响; b) 对外 包过程 控制 的分担程度。 GB/T 33770.1-2017,定义 2.3 2.4 生产流程(线)外包 Production lineoutsourcing 使用服务需求 方 的场地、设备,按照服务需求 方 对所 生产产品的要求,自行组织生产的 外包服务。 注 : 一般最终以计件制形式与服务需求 方 之间进行结算。 2.5 服务交付 service delivery 服务提供方 向服务需求方提供服务的过程。 3 总则 DB13/T 5224 2020 2 3.1 服务涉及 其他行业行政许

5、可的业务时,应取得相关领域的行政许可。 3.2 外包服务质量管理应涵盖服务外包的各个过程,包含生产流程外包的策划、建立、执行、监控、 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等过程。 3.3 在 服务 提供 过程中 , 供方应 通过 外包服务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实现服务交付和服务 能力 的 持续改进。 3.4 应确定并 提供所需的人员、技术、信息和财务资源,用以建 立、实施和 检查生产流程(线) 外包 管理和服务,并 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 3.5 应注重外包服务质量的前期策划,强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实现外包服务质量目标。 3.6 服务过程中,供方应严格履行质量验收制度。 3.7 应建立“策划 实施 检查

6、改进”为基础 的 服务机制(见 图 1),实现持续改进的外包质量管 理,达到设定的外包服务质量目标。 图 1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管理体系 4 服务 提供 4.1 策划 和控制 DB13/T 5224 2020 3 4.1.1 应 策划、实现和控制外包服务的过程,通过 以下 措施来满足需方对 服务 的要求: a) 确定 产品 和 服务的 质量标准; b) 建立 生产过程 的 准则; c) 按照标准和 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d) 确定 所需的资源以使产品和服务 符合 要求 ; e) 在 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保持记录,以确信这些过程 已经 按策划进行 , 证明产品 符合 要求。 4.1.2 应 控

7、制 策划 的变 更 , 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 。 4.1.3 为 满足生产 线 外包的质量要求, 在 服务实施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由需方进行测试验收。 4.2 服务 交付 4.2.1 工作流程管理 4.2.1.1 应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建立标准作业程序,保证组织业务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4.2.1.2 应系统有效地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与业务流程融合,提高组织业务活动 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 4.2.1.3 标准作业程序应全面系统,涵盖生产相关每个业务单元、服务项目及其每一个操作环节或步 骤,且各个标准作业程序之间应相互协调。 4.2.1.4 应

8、依据内外环境变化对业务流程实施动态管理,持续调 整和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并 保持记录。 4.2.2 能力 管理 应 参照服务和生产要求, 确定 人员、技术、设备和财务 资源 的能力要求 。 应 对服务能力进行策划,包括: a) 当前和 预计的服务能力和性能需求; b) 已 识别的服务升级的时间进度、阈值和成本; c) 预期 的服务升级、 变更 请求 、 新技术和技能对能力的影响评价; d) 预计 的外部变更影响,例如,政策法规。 4.2.3 生产 订单管理 4.2.3.1 应根据需方 要求 下达 生产计划,明确 生产任务, 按照 需方质量控制要求组织生产。 4.2.3.2 首次 生产的产品,应由

9、需方确认生产首件 (或首 批 ) ,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应 保存 生产首 件 (或首 批 ) 确认记录。 4.2.3.3 对于 不 符合需 方 要求的生产首件 (或首 批 ) , 供方 应查找原因,改进生产过程,直至生产首 件符合需方要求。 4.2.3.4 产品交付 应由需方确认,并保持记录。 4.3 关系与协议 4.3.1 业务 关系管理 业务关系管理包括供方、需方及其他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关系的建立、拓展, 及过渡 期支持 。应指定 一个或多个专人服务管理 业务关系 和维护客户满意度。 在进行业务关系管理时,供方应: a) 加强业务关系管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大化需方的

10、收益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和忠诚度; DB13/T 5224 2020 4 b) 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方式,积极与需方沟通,了解需方的需求和期望,及时、高效地解决 需方 提出的问题; c) 关注文化的融合,消除供方与需方之间因文化差异对服务工作开展产生的影响; d)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可能造成损害或负面影响的冲突事件和重大事项时,及时通知需方, 并在征询外包需方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e) 定期 进行客户 满意度 调查 ,并根据反馈结果持续改进服务过程、提升服务质量。 4.3.2 合同管理 4.3.2.1 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规定双方在环境、健康和安全方

11、面的义 务和责任。 4.3.2.2 在对需方做出承诺之前,应确认现有资质、服务能力能否满足需方要求,应特别注意能否满 足需方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各方面的要 求。 4.3.2.3 应基于与需方约定的内容起草合同,明确合同应涵盖的范围。合同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外包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b) 服务质量标准; c) 合同双方的义务和权力; d) 价格标准和付款方式; e) 服务和交付期限; f) 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 g) 保密条款(也可单独签订保密协议); h) 知识产权归属和处理方式等。 4.3.2.4 合同文字应严谨准确、清晰合理,避免因歧义而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 4.3.2.

12、5 应严格执行合同的交底工作,避免因相关人员不了解合同具体内容而引起合同纠纷。 4.3.2.6 在业务条件发生变更时,应分析变更的影响,确定是否需要与需方协商修订原合同。当合同 条款 需要修改时,双方应按合同变革规定,对合同修改内容和修改过程进行控制和记录。 4.4 解决过程 4.4.1 质量异常处理 4.4.1.1 应分析 质量异常产生的原因, 依据 需方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并 保持记录。 4.4.1.2 当对质量 异常无法处理时,应与需方进行沟通,确定解决方案,并保持记录。 4.4.1.3 应对质量异常的处理进度进行跟踪, 防止 异常再次发生。 4.4.2 事件 管理 4.4.2.1 应及

13、时处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 事件 ,事件包括用户请求、咨询、故障等。 4.4.2.2 当 发生计划外的服务中断、服务质量下降或尚未对 需方 造成影响的事件 时 , 应 及时记录和分 类。根据 事件 的影响和紧迫性,进行优先级排序。 4.4.2.3 应及时解决并 关闭事件,采用 措施 管理 事件的 影响。 应 及时通知需方事件的进展情况, 如果 影响生产 , 应 及时 告知 需方 ,并就此进行协商。 4.4.2.4 应确定 判定重大事件的标准 。 重大 事件 依据成文的程序进行 分类 和管理。重大 事件 应通知供 方最高管理者。 供方 应 明确 重大事件的责任人。 事件解决后, 应予以 汇报 和评审

14、,以识别改进机会。 4.4.3 问题 管理 DB13/T 5224 2020 5 4.4.3.1 应 分析 质量 异常 和 事件 的数据 和趋势,以识别问题。应 进行 根本原因分析 , 并确定预防 性措 施 ,以阻止质量异常和事件的再次发生。 4.4.3.2 所有 已识别的问题都应记录,明确所有问题的记录、分类、更新、解决和关闭。 4.4.3.3 应 定期对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进行 监 视、评审和报告。 4.5 变更 管理 应监控生产过程、设施设备和服务产生的变更,使其遵守 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可控可管理。 在需要紧急变更时,遵从紧急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可管理性和可追溯性。 4.

15、6 安全 管理 4.6.1 应建立安全生产预案 ,定义 安全生产危害,评估危害来源、影响及可能性。 4.6.2 应定期进行安全预案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7 文件 管理 4.7.1 应建立外包 服务 文件管理制度,对 生产 和服务 相关各类 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 4.7.2 依据服务项目进展的时间节点和相应的服务需求,由专人采集、整理数据并进行生产和 服务相 关 的文件编制。 4.7.3 根据需方 生产管理要 求 及 生产服务需求,管理各类文档,并保存记录。 5 服务支持 5.1 生产技术 管理 5.1.1 应掌握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需方和自身的需求,获取和应用能满足这些需 要

16、 的技术。 5.1.2 建立和 维护技术基础架构,并取得需方及其他 相关 方的认可。技术 基础 架构中的组件 可 来自供 方、需方 、 合作伙伴。 5.1.3 应识别供方、需方和相关方的技术许可需求 , 评估 技术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以 减少技术风险、 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需方。 5.1.4 应 持续完善和改进现有技术 , 尽可能地降低技术风险,并充分利用相应的技术优势 , 形成企业 技术 核心 竞争力。 5.1.5 为提高外包服务能力而寻求引入新技术 ,新技术的引入 应 得到需方及相关方的认可 。新技术 应 用 后,应 对 其服务 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行 评审,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5

17、.2 设备 、 设施 管理 5.2.1 根据外包服务的规划和设计,确定服务的 设备、 工具 和 基础设施需求。 5.2.2 应根据 生产需求 ,明确 各项设备 的 操作 规程 和保养制度。 5.2.3 应 根据 外包 服务、 生产需要 和自身管理要求,确定适宜的工具 。 工具 可 包括: 生产 工具、开发 工具、管理工具及其他保障服务交付的支持工具等。 工具 包含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 5.2.4 应 有效 地 管理并维护工具, 以 满足服务交付的需要。 5.2.5 应 根据外包服务的变更对工具进行调整。 5.2.6 根据服务 基础设施需求,制定 基础 设施建设方案 , 配置数量充分的基础设施。

18、配置 的 基础设施 应获得相关质量保证,或通过相关质量检测。 DB13/T 5224 2020 6 5.2.7 应 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记录其状态和使用情况,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以保障服务工作 的正常开展 。 5.2.8 对于 由需方配置的基础设施,供 方 不应要求需方配备超出法律标准要求和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 设施,以避免 增加 需方不必要的成本。 6 人力资源 6.1 服务团队 6.1.1 应 依据 需方 的 生产 发展需要、外包服务形态和 需方 要求建立适宜的 服务团队 组织。 6.1.2 加强服务 团队管理,制定团队工作规程, 明确 团队中人员的职责和角色,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6.1

19、.3 根据 服务人员能力状况分 配角色和职责 , 保持服务团队相对稳定。关键 人员 发生变更时应与需 方进行及时沟通 , 采取 补救 措施 。 6.1.4 应 与 需方 协商确定必要的 信息 沟通 渠道 。 6.2 人员管理 6.2.1 应 实施有效的 人员管理 ,建立 满足 需方和组织要求的 服务人员 队伍。 6.2.2 应 根据 国家 劳动法律法规,与 服务人员 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履行 法定 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 6.2.3 应根据 需方 要求 和 服务 业务需要,确定岗位的职责范围和能力要求,并据此配备能胜任岗位工 作的 服务人员 。 6.2.4 应 根据岗位的 保密性 或特殊性要求

20、, 对 拟 聘任服务人员 进行必要的背景调查和犯罪记录调查, 避免不适宜的 服务人员 接触重要内容 。背景 调查和犯 罪 记录 调查宜在法律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依法进行。 6.2.5 应对 所有 服务人员 进行 必要 的岗前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在岗培训。 培训内容 应涵盖 工作技 能、考核等 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应 组织 员工参加需方 举办 的相关法律 、 法规和业务培训 。 6.2.6 应 定期对所用 服务人员 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行评估,指导和帮助 服务人员 持续提高工作能力和 绩效。 6.2.7 应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 服务人员 为满足需方 要求 、实现组织目标。 6.2.8 宜 开展 服务人

21、员 职业生涯规划,为 服务人员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7 服务 管理体系 7.1 范围 管理 7.1.1 应对 需方提出的 外包服务 的 范围和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在 外包服务方案中 明确 定 义 外包 服务 管理范围。 7.1.2 与 需方共同 检查 范围和需求分析的有效性、一致性、完整 性 和可实现性,作为制定服务计划 (或 服务方案 ) 的依据 。 7.1.3 范围 和 需求 调整 时各方应 按商定 的 程序 进行,在服务变更达成共识后,应对服务计划( 或 服务 方案) 做出 调整,其中包括人员 安排 、成本、进度等。 7.2 策划 7.2.1 应策划外包服务实现 所需 的过程 , 形成

22、服务方案 ,服务 方案应至少包含第 4 章的 内容。 7.2.2 在 对服务 交付 进行 策划时 , 应确定以下 方面的内容 : a) 确定 外包服务 岗位的岗位 职责、 质量目标和要求 ; DB13/T 5224 2020 7 b) 针对服务 确定工作过程、 文件 和资源的需求; c) 服务所要求 的验证、确认、监视和 检查 活动,以及服务 质量标准及 接收准则; d) 为 实现服务过程 及其结果 满足要求提供记录。 7.2.3 策划 的 服务方案 应适合于 需方 的运作方式。 7.3 实施 7.3.1 应对外包服务 的 提供 进行 管理,确保 服务 符合服务协议的要求,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

23、 服务 方 案 、服务人员、设施和 工具 、合同、服务提供的质量 等。 7.3.2 应按照 服务方案实施 服务 ,并通过实施服务管理保障实现岗位工作职责。 7.3.3 服务实施 过程中 ,应对服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变更采取及时、有效的变更控制流程,确保 外包 服务 和工作 系统 运转 正常。 7.3.4 应 在 外包 服务正式开始时,进行首次服务 检查 ,了解并 检查 需方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 资 产 清单, 作为 实施后续服务的基础。 7.3.5 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 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

24、 7.3.6 应明确 服务报告的内容要求和用途 ,定期 向需方报告服务的执行情况 。 7.4 检查 7.4.1 应采取适宜的方法来监视 和 测量 外包服务 管理 过程 。 这些 方法应能证实服务过程 具有 达到 计划 结果的能力 。 7.4.2 监视和检查 应 贯穿 外包 服务的全过程 , 可通过以下方式和形式 实施 服务的监视和检查: a) 服务 报告:可包括服务情况的总结、重大 故障 分析报告、故障概率 、 趋势分析、计划执行分 析、问题 分析等,其类型可包括: 1) 定期服务 报告( 如 周、月、季度等) ; 2) 服务 紧急事件报告; 3) 服务验收 报告等。 b) 服务 评审会议:通

25、过会议的形式对服务的状况进行交流 、 沟通、总结和改进 , 具体可包括: 1) 服务启动 会议; 2) 服务定期 总结会议; 3) 服务验收 会议等。 c) 回访 与交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现场拜访需方服务负责人 , 了解需方 对 服务质量的反应, 服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等 ,确保外包服务达到服务 协议 的要求。 7.5 改进 7.5.1 当 发生不 符合 时,应对不 符合 做出 反映 ,采取 适当 措施 , 予以控制 和 纠正 ,记录 措施的结果, 评价采取 措施 的有效性。 7.5.2 应通过 评审,确定不符合的原 因 , 以及类似的不符合是否存在 。 评价 是否 需要采取措施,以消 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 。 7.5.3 应建立服务改进机制, 利用服务 记录和检查信息、服务 评价考核信息 ,确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对改进情况进行检查,确保 外包 服务 和生产 过程持续改进的有效性,以确保服务达到目标,满足需方 的要求。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_1.pdf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_1.pdf
  •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pdf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pdf
  •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_1.pdf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_1.pdf
  • ETSI EN 302 077-2018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for access to radio spectrum (V2 1 1).pdf ETSI EN 302 077-2018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for access to radio spectrum (V2 1 1).pdf
  • ETSI EN 302 078-2003 Fixed Radio Systems Multipoint Antennas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for 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11 GHz Band (V1 1 1)《固定无线电系统 多点天线 在1 G.pdf ETSI EN 302 078-2003 Fixed Radio Systems Multipoint Antennas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for 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11 GHz Band (V1 1 1)《固定无线电系统 多点天线 在1 G.pdf
  • ETSI EN 302 078-2003 Fixed Radio Systems Multipoint Antennas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for 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11 GHz Band (V1 1 1)《固定无线电系统 多点天线 在1 G_1.pdf ETSI EN 302 078-2003 Fixed Radio Systems Multipoint Antennas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for 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11 GHz Band (V1 1 1)《固定无线电系统 多点天线 在1 G_1.pdf
  • ETSI EN 302 084-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The Control of Jitter and Wander in Transport Networks (V1 1 1)《传输和复用(TM) 传输网络中抖动和漂移的控制(版本1 1 1)》.pdf ETSI EN 302 084-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The Control of Jitter and Wander in Transport Networks (V1 1 1)《传输和复用(TM) 传输网络中抖动和漂移的控制(版本1 1 1)》.pdf
  • ETSI EN 302 085-2005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Multi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3 GHz to 11 GHz band (V1 2 3)《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多点天线 在3 GH.pdf ETSI EN 302 085-2005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Multi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3 GHz to 11 GHz band (V1 2 3)《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多点天线 在3 GH.pdf
  • ETSI EN 302 085-2005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Multi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3 GHz to 11 GHz band (V1 2 3)《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多点天线 在3 GH_1.pdf ETSI EN 302 085-2005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Multi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multi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3 GHz to 11 GHz band (V1 2 3)《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多点天线 在3 GH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