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53.020.20 J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067.1-2010 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Safety rules for Iifting appliances-Part 1 : General 2010-09-26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6-01实施发布表A.l安全防护装置3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序安全防护装置名称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梁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走号程度要求范围程度要求范围程度要求范围程度要求范围程度要求范围程度要要求要求要求要
2、求要求要求l起重盐限制器应装动力驱动应装动力驱动应装动力驱动2 起重力矩限制器应装应装应装3 起升高度限位器应装动力驱动的应装动力驱动的应装动力驱动应装应装应装4 下降深度限位器应装根据需要应装根据需要应装根据需要应装根据需要应装根据帘要应装根据动力驱动的并动力驱动的并且在大车和小动力驱动的在5 运行行程限位器应装且在大车和小应装车运行的极限应装大车运行的极车运行的极限位置(悬挂葫限位置位置芦小车除外)6 幅度限位器7 偏斜指示器或限制器宜装跨度等于或大于40m时8 幅度指示器应装应装应装9 联锁保护安全装置应装按9.5有关应装按9.5有关应装按9.5有关要求要求要求10 水平仪应装应装应装1
3、1 防止臂架向后倾翻的装置应装I由缸变幅除外应装应装油缸12 极限力矩限制装置在大车、小车在大车、小车在大车运行机13 缓冲器应装运行机构或轨应装运行机构或轨应装构或轨道端部道端部道端部14 抗风防滑装置应装室外工作的应装室外工作的应装室外工作的15 风速风级报作器应装起升芮度大于应装起升高度大于应装起升高度大于应装起升12 m时50 m时50 m时50 16 垂直支腿国缩锁定装置r,j_装应装17 回转锁定装置应装应装应装18 防倾翻安全钩应装按9.4. 7的要求19 轨道清扫器应装动力驱动的大应装在大车运行应装在大车运行车运行机构上机构机构20 端部止挡应装在运行机构应装在运行机构应装在运
4、行机构21 导电滑线防护板应装22 作业报警装置宜装宜装应装应装应装23 暴露的活动零部件的防护罩应装有伤人可能的应装有伤人可能的应装有伤人可能的应装有伤人可能的应装有伤人可能的应装有伤室外工作的防室外工作的防室外工作的防室外工作的防室外工作的防室外24 电气设备的防雨罩应装护等级不能满应装护等级不能满应装护等级不能满应装护等级不能满应装护等级不能满应装护等足要求时足要求时足要求时足要求时足要求时足要25 防小车坠落保护在同一轨道运在同一轨道运在同一轨道运26 防碰撞装置宜装行工作的两台宜装行工作的两台宜装行工作的两台以上的以上的以上的GB 6067.1-2010 目次E l 范围-2 规范性
5、引用文件-3 金属结构4 机构及零部件5 液压系统106 电气107 控制与操作系统118 电气保护129 安全防护装置1310 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四川起重机操作管理1712 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四口安全性. . . . . . . . . . . . . . . . . . 21 M 起重机械的选用2215 起重机的设置nm 安装与拆卸2417 起重机械的操作.2418 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2819 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I GB 6067.1-2010 剧昌本部分的3.1、3.3. 33
6、. 3. 11、3.4、3.5、3.6.4、3.6.5、3.7.1.2、3.7. 1. 4、3.7.2.3、3.8、3.9、4.1、4. 2. 14. 2. 5、4.2.6. 14. 2. 6. 4、4.2.6.6、5.1、5.5、5.6、5.8、5.9、5.115. 13、6.2、7.67. 8、8、9、10. 1. 4、10.1. 5、13.313. 5 , 13. 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一一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一一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一一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一
7、一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一一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本部分为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GB/T6067一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本部分与GB/T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一一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一一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一一删除了为吊运
8、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一一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C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 227)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有限公司、山东丰汇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国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9、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尤建阳、崔振元、陶天华、王中平、王福绵、路建湖。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6067-1985。 用山. GB 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1 范围GB 6067的本部分规定了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报废、检查等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桥式和门式起重矶、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缆索起重机及轻小型起重设备的通用要求。对特定型式起重机械的特殊要求在GB6067的其他部分中给出。本部分不适用于浮式起重机、甲板起重机及载人等起重设备。如不涉及基本安全的特殊问题,本部分也
10、可供其他起重机械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60G的本部分的引川1(li成均水市1;廿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嵌的内容)或修订版均斗.D川Jr斗、油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品新版本。凡是不illl圳的IJr川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2893 安全色GB/T 3323 金属熔化焊焊住头射线照相(BT :1 323 二i)()二.EN1435:1997 ,MOm GB/T 3811- 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4842 直GB/T 5117 ij贵钢焊条CGB/T 1l7-19Dl.lC
11、j-飞JSl/八W民气5.1:1991)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GB!T 5118. 19)二,neqAJ川人WSA5. 5: 1981) GB 5226.2-2002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iyl;什:赳重机械技术条件CidtIEC 60204-32: 1998) GB/T 5293 埋弧焊用碳钢,tfj!枪手11焊刑CGBl丁:J2!川I !)川).叫vANSl/AWS A5.17 :1 989) GB/T 5905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_BT 5D川1!1川.idtISO 430:1981) 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纯保养、维护、王装、检验和报肢(GB/T597220
12、09 , ISO 4309: 2004 , IDT)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CGB/T 8110-2008 , A WS A5. 18M: 2005 , MOD;AWS A5. 28M:2005 , MOD) GB 8918 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ISO 3154: 1988 Mm GB/T 10051. 1 起重吊钩机棋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CGB/T 10051. 1-1988 , eqv DIN 15403-3: 1982) GB/T 10051. 2 起重吊钩直柄吊钩技术条件CGB/T1005 1. 2-1988 , eqv DIN
13、15401-2 :1 982) GB/T 10051. 3 起重吊钩直柄吊钩使用检查CGB/T10051. 3-1988 , eqv DIN 15405-1:1979) GB/T 12470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GB 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GB/T 17908 起重机和起重机械技术性能和验收文件CGB/T 17908-1999 , idt ISO 7363: 1986) GB/T 17909. 1起重机起重机操作手册第1部分:总则CGB/T17909. 1-1999,凶IS09928-1: 1990) GB/T 18453起重机维护于册第1部分:总则CGB/T1845
14、3-2001. idt ISO 12478-1:1997) GB 6067.1-2010 GB/T 18875起重机备件手册(GB/T18875-2002 , ISO 10973:1995 , IDT) GB/T 19418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B/T19418-2003 , ISO 5817:1992 , IDT) GB/T 20303. 1起重机司机室第1部分:总则(GB/T20303. 1-2006 , ISO 8566-1: 1992 , IDT) GB/T 20652 M(4)、S(6)和凹的级焊接吊链(GB/T20652-2006 , ISO 4778:1981,IDD
15、 GB/T 20947 起重用短环链T级(T、DAT和DT型)高精度葫芦链(GB/T20947-2007 , ISO 3077 :2001,IDT) GB/T 25196. 1起重机状态监控第1部分:总则(GB/T25196.1-2010 , ISO 12482-1:1995 , IDD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HG/T 2537 焊接用二氧化碳JB/T 6061 元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B/T6061-2007 , ISO 17638: 2003 , MOm JB/T 6062 元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10559 起重机械元损
16、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3 金属结构3.1 总则3. 1. 1 起重机械金属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材料、结构型式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含疲劳强度)、稳定性、刚性和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并符合防火、防腐蚀要求。3. 1. 2 在金属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对重要的受力构件还应注明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另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3.2 材料起重机械承载结构构件的钢材选择应符合GB/T3811-2008中5.
17、3的规定。3.3 结构件焊接要求3.3. 1 金属结构制作或安装施工单位应根据JGJ81或有关标准制定本单位的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3.3.2 制造单位或安装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型号、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参数、预热或后热工艺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3.3.3 结构件焊接材科应符合下列要求:a) 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且应符合GB/T5117或GB/T5118 的规定。焊丝应符合GB/T8110或GB/T5293的规定。b) 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相应的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应符合
18、GB/T 5293和GB/T12470的相关规定。c)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氧气应符合GB/T4842的规定,其纯度应不低于99.95%;使用的二氧化碳气体应符合HG/T2537的规定。3.3.4 全焊透熔化焊焊接接头的焊缝等级应符合JB/T10559中焊缝等级1、2、3级的分级规定。3.3.5 焊缝内部缺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2 a) 1级焊缝应进行100%的检验。采用超声披检验时其评定合格等级应达到JB/T10559中l级焊缝的验收准则要求。采用射线检验时应达到GB/T3323的规定,其评定合格等级不应低于E级;GB 6067.1-2010 b) 2级焊缝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检,采用超声波检
19、验时其评定合格等级应达到JB/T10559中2级焊缝的验收准则要求。采用射线检验时应达到GB/T3323的规定,其评定合格等级不应低于E级;c) 3级焊缝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检,采用超声波检验时其评定合格等级应达到JB/T10559中3级焊缝的验收准则要求。射线探伤不作规定。3.3.6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表面探伤:a) 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b) 设计文件规定;c) 检验员认为有必要时。磁粉探伤应符合JB/T6061的规定;渗透探伤应符合JB/T6062的规定。3. 3. 7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a) 1级焊缝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B/T19418的B级;b)
20、2级焊缝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B/T19418的C级;c) 3级焊缝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B/T19418的D级。3.3.8 焊工应经专业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持证焊工应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3.3.9 1级焊缝施焊后应具有可追溯性。3.3.10 焊缝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报告编制人员和签发人员应持有相应探伤方法的E级或H级以上资格证书。3.3. 11 焊接质量检验人员应在金属结构制造、检验和测试方面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检验人员应至少完成下列工作任务:a) 应证实使用的相关材料符合本规程要求。b) 应审核操作过程中的焊接程序
21、符合焊接技术规程规定的要求。c) 检验施工所用焊接设备符合规定的要求。d) 检验焊缝尺寸、长度和位置符合焊接技术规程或设计图样的要求。e) 应检查焊接材料符合所规定的适用位置,且焊接电流和极性符合焊条型号有关分类的要求。f) 应采用合适的量具测量焊缝的尺寸和外形。应采用强光、放大镜以及其他有助于这种检验的手段目测检验焊缝、母材上裂纹以及其他不连续性的缺陷。3.4 高强度螺栓连接3.4. 1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JGJ82的规定。3.4.2 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构件接触面应按设计要求作相应处理,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接触面
22、不应涂漆。3.4.3 高强度螺栓应按起重机械安装说明书的要求,用扭矩扳手或专用工具拧紧。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GJ82的规定。扭矩扳手应定期标定并应有标定记录。高强度螺栓应有拧紧施工记录。3.5 司机室3.5. 1 起重机司机室应符合GB/T20303. 1的规定。3.5.2 当臂架俯仰摆动或臂架及物品坠落会影响司机室安全时,司机室不应设置在起重臂架的正下方。3.5.3 当存在坠落物砸碰司机室的危险时,司机室顶部应装设有效的防护。3.5.4 在室外或在没有暖气的室内操作的起重机(除气候条件较好外),宜采用封闭式司机室。在高温、蒸气、有尘、有毒或有害气体等环境下工作的
23、起重机,应采用能提供清洁空气的密封性能良好的封闭司机室。在有暖气的室内工作的起重机司机室或仅作辅助性质工作较少使用的起重机司机室,可以是3 GB 6067.1-2010 敞开式的,敞开式司机室应设高度不小于1m的护栏。3.5.5 除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外,在工作期间riJ机室内的工作温度宜保持在15C 30 c之间。长期在高温环境工作的(如某些冶金起重机)司机室内应设降温装置,底板下方应设置隔热板。3.5.6 司机室应有安全出人口;当司机室装有门时,应防止其在起重机工作时意外打开;司机室的拉门和外开门应通向同-高度的水平平台;司机室外元平台时,一般情况下门应向里开;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室回转门应向外
24、开,滑动门应向后开。3.5.7 司机室的窗离地板高度不到1m时,玻璃窗应做成不可打开的或加以防护,防护高度不应低于1 m;玻璃窗应采用钢化玻璃或相当的材料。司机室地板上装有玻璃的部位也应加以防护。司机室底窗和天窗安装防护栏时,防护栏应尽可能不阻挡视线3.5.8 司机室地板应用防滑的非金属隔热材料覆盖。3.5.9 司机室工作面上的照度不应低于30lx。3.5. 10 重要的操作指示器应有醒目的显示,并安装在司机方便观察的位置。指示器和报警灯及急停开关按钮应有清晰永久的易识别标志。拍机器),j有合适的;二千;1)干应便于i卖数。报警灯应具有适宜的颜色,危险显示应用红灯。3.6 通道与平台3.6.1
25、 起重机上所有操作部位以及要求经常检查和保养的部位(包括臂架顶端的滑轮和运动部分),凡离地面距离超过2m的,都应通过斜陪(成楼梯)、平台、通迫!x1梯剑达,梯级的两边应装设护栏。不论起重机在什么位置,通道、斜梯(或楼楠)、平有百111但J安全入口。如臂架可放到地面或人员可到达的部位进行全面直接检查,或者设有其他构造能址Uj呈现检何时,则臂架上也可以不设置通道。3.6.2 起重机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任何位置时,人员应能方便安全地进出司机室。如果起重机在任何位置,人员不能自按从地1m;tt人Jm室,fl_j:司机室地板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5 m,司机室内配备有合适的紧急ill血装置(例自11:1N;
26、)时,贝IJj机主进出口可以限制在某些规定的位置。如果起重机在任何位置,人员都不能直撞从地面进人HJl宝.以攻司机室的地板离地面的高度超过5 m时,起重机应设置到达司机室的通道:对于桥式起最机等.如能提供适当的装置使人员方便安全地离开司机宰,则司机宅进刷口可以pl制在坚此叫;i(J( (:i II一一般情况下应通过斜棉式通道.认同司机室地1、反a样尚且备有一仁杆的平台直接进入司机室。平台与司机室人口的水平间隙不应超过0.15m,与司机室地板的高低差不应超过o.25 m。只有在空间受到限制时,才允许通过司机室顶部或地板进入司机室。3.6.3 斜梯、通道和平台的净空高度不应低于1.8m。运动部分附
27、近的通道和平台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5 m;如果设有扶手或栏杆,在高度不超过u.6m的范围内,通道的净宽度可减至0.4m。固定部分之间的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O.4 m。起重机结构件内部很少使用的进出通道,其后小净空高度可为1.3 m,但此时通道净宽度应增加到0.7 m,只用于保养的平台,其上面的净空高度可以减到1.3m。3.6.4 工作人员可能停留的每一个表面都应当保证不发生永久变形:a) 2 000 N的力通过直径为125mm国盘施加在平台表面的任何位置;b) 4 500 N/m2的均布载荷。3.6.5 任何通道基面上的孔隙,包括人员可能停留区域之上的走道、驻脚台或平台底面上的狭缝或空隙,都应满
28、足如下要求:a) 不允许直径为20mm的球体通过;b) 当长度等于或大于200mm时,其最大宽度为12mm。3.6.6 通道离下方裸露动力线的高度小于0.5m时,应在这些区域采用实体式地板;当通道靠近动力线时,应对这些动力线加以保护。4 GB 6067.1一20103. 7 斜梯与直梯凡高度差超过0.5m的通行路径应做成斜梯或直梯。高度不超过2m的垂直面上(例如桥架主梁的走台与端梁之间),可以设踏脚板,踏脚板两侧应设有扶手。3.7. 1 斜梯3. 7. 1. 1 斜梯的倾斜角不宜超过650。特殊情况下,倾斜角也不应超过750(超过75。时按直梯设计)。3.7. 1. 2 斜梯两侧应设置栏杆,两
29、侧栏杆的间距:主要斜梯不应小于0.6m;其他斜梯可取为0.5m。斜梯的一侧靠墙壁时,只在另一侧设置栏杆,栏杆高度不小于1m。3.7. 1. 3 梯级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32m,单个梯级的高度宜取为O.18 mO. 25 m,斜梯上梯级的进深不应小于梯级的高度,连续布置的梯级,其高度和进深均应为相同尺寸。3.7. 1. 4 梯级踏板表面应防滑a3.7.2 直梯3.7.2.1 直梯两侧撑杆的问距不应小于0.40m,两侧撑杆之间梯级宽度不应小于0.30m,梯级的间距应保持一致,宜为O.23 mO. 30 m.惊级离开固定钻构件至少应为0.15m,梯级中心0.1m范围内应能承受1200 N的分布垂直力
30、1M无永久变形。3.7.2.2 人员出人的爬越孔尺寸.方孔不在小于0.63mXO. 63 m,圆孔直轻宜取为O.63 mO. 80 mo 3.7.2.3 高度2m以上的直梯所有护国,护圈从2.0 m高度起开始安装,护圈直径宜取为O.6 m 0.8 mo护圄之间应由三或五根问陆布置的纵向报条联接起来.Jj伞保证有一根板条正对着直梯的垂直中心线,相邻护圄之间的距离:当护圈设置三根纵向版条时,不应大于0.9m,当护圈设置五根纵向板条时,不应大于1.5m。安装了纵向Jt反条的护圈在任何一个0.1m的范围内应可以承受1000 N的分布垂直力,不允许有永久变形。3.7.2.4 除非提供有其他合适的把手,直
31、梯的问边撑忏至少要比最上一个梯级高出1.0 m,当空间受限制时此高出的高度也不应小于0.8m 3.7.2.5 装在陆构内部的直梯.如果结构件的布置能够保证直径为O.6 m的球体不能穿过,则可不设护圈。3.7.2.6 直梯每10m至少应设一个休息、平台。如果空间不够,可以将平台靠在整个连续直梯的旁边。3.7.2.7 直梯的终端宜与平台平齐,梯级终端踏板或踏杆不应超过平台平面。3.7.2.8 如梯子在平台处不中断,则护圈也不应中断,但应在护圈侧面开一宽为0.5m、高为1.4m的洞口,以使人员出入。3.8 栏杆3.8.1 在起重机上的以下部位应装设栏杆:用于进行起重机安装、拆卸、试验、维修和保养,且
32、高于地面2m的工作部位;通往离地面高度2m以上的操作室、检修保养部位的通道;一一在起重机上存在跌落高度大于1m的危险通道及平台。3.8.2 栏杆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栏杆上部表面的高度不低于1m,栏杆下部有高度不低于0.1m的踢脚板,在踢脚板与手扶栏杆之间有不少于一根的中间横杆,它与踢脚板或于扶栏杆的距离不得大于0.5m;对净高不超过1.3m的通道,手扶栏杆的高度可以为0.8m; 在于扶栏杆上的任意点任意方向应能承受的最小力为1000 N,且无永久变形;一一一栏杆允许开口,但开口处应有防止人员跌落的保护措施;在沿建筑物墙壁或实体墙结构设置的通道上,允许用扶手代替栏杆,这些扶手的中断长度(例如为
33、让开建筑物的柱子、门孔)不宜超过1m。5 GB 6067.1-2010 3.9 金属结构的修复及报废3.9.1 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3.9.2 主要受力构件发生腐蚀时,应进行检查和测量。当主要受力构件断面腐蚀达设计厚度的1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3.9.3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措施,并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分布措施,或停止使用。3.9.4 主要受力构件因产生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地安全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4 机构及零部件4.1 机构起重机械各机构的构成与布置,均应满足使用需要,保证安全可靠。零部件的选择与计算应符合
34、GB/T 3811中的有关规定。4. 1. 1 起升机构应满足下列要求:a) 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应能够稳定的起升和下降额定载荷;b) 吊运熔融金属及其他危险物品的起升机构,每套独立驱动装置应装有两个支持制动器;在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起升机构中,应另外装设安全制动器;c) 起升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起升过程中钢丝绳缠绕;d) 当吊钩处于工作位置最低点时,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不应少于2圈;当吊钩处于工作位置最高点时,卷筒上还宜留有至少1整圈的绕绳余量。4. 1.2 运行机构应满足下列要求:a) 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应能够使整机和小车平稳地启动和停止;b) 露天工作的轨道运行式起重
35、机应设有可靠的防风装置。4. 1.3 回转机构在工作状态下,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应能够平稳地启动和停止。4. 1. 4 变幅机构应满足下列要求:a) 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起升机构悬吊额定载荷时,动臂变幅机构应能够提升和下降臂架并能保持在静止状态(不允许带载变幅的变幅机构应保持臂架在静止状态); b) 采用钢丝绳变幅的机构,变幅机构的卷筒必须有足够的容绳量,保证完成起重臂从最大幅度到最小幅度位置的作业。4.2 零部件4.2. 1 钢丝绳4.2. 1. 1 钢丝绳安全系数应符合GB/T3811-2008中表44的规定。4.2. 1. 2 载荷由多根钢丝绳支承时,宜设置能有效地保证各根钢丝绳受力均衡的
36、装置。如果结构上无法消除载荷在各钢丝绳之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则应在设计中予以考虑。4.2. 1.3 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不应使用接长的钢丝绳。4.2. 1.4 吊运熔融或炽热金属的钢丝绳,应采用性能不低于GB8918规定的钢丝绳。4.2.1.5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应符合如下要求:a) 用绳夹连接时,应满足表1的要求,同时应保证连接强度不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85%。表1钢丝绳夹连接时的安全要求钢丝绳公称直径/mm运二191932 3238 3844 4460 钢丝绳夹最少数量/组3 4 5 6 7 注:钢丝绳夹夹座应在受力绳头一边;每两个钢丝绳夹的间距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6 GB
37、 6067.1-2010 b) 用编结连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小于300mm。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c) 用模块、模套连接时,模套应用钢材制造。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0 d) 用锥形套挠铸法连接时,连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e) 用铝合金套压缩法连接时,连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90%。4.2. 1. 6 钢丝绳的保养、维护、安装、检验、报废应符合GBjT5972的有关规定。4.2.2 吊钩、吊钩夹套及其他取物装置4.2.2.1 锻造吊钩的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应符合GBjT1005 1. 1的规定。4.
38、2.2.2 起重机械不庇使用铸造吊钩。4.2.2.3 当使用条件或操作方法会导致重物意外脱钩时,应采用防脱绳带闭锁装置的吊钩;当吊钩起升过程中有被其他物品钩住的危险时,应采用安全吊钩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4.2.2.4 吊运物品时需同步供给电能的取物装置(例如电磁吸盘、电动抓斗或液压抓斗等),其供电电缆的收放速度应与该取物装置升降速度相匹配,在升降过程中电缆不应过分松弛和碰触起重钢丝绳。4.2.2.5 在可分吊具上,应永久性地标明其自重和能起吊物品的最大质量。4.2.2.6 锻造吊钩缺陷不得补焊。4.2.2.7 锻造吊钩的标志应永久、清晰。标志的内容应符合GBjT1005 1. 2的规定。4.2
39、.2.8 锻造吊钩达到GBjT1005 1. 3的有关报废指标时,应更换。4.2.2.9 片式吊钩缺陷不得补焊。4.2.2.10 片式吊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a) 表面裂纹;b) 每一钩片侧向变形的弯曲半径小于板厚的10倍;c) 危险断面的总磨损量达名义尺寸的5%。4.2.3 起重用短环链4.2.3.1 短环链的材料和制造、标志应符合GBjT20947和GBjT20652的规定。链条传动系统应保证链条与链轮正确啃合并平稳运转。应装设可靠的导链和脱链装置,应防止链条松弛而脱开链轮。应保证链条的润滑。在受力状态下,严禁链条扭转和打结。链条的承载端与端件的连接应安全可靠。应使其能可靠地支持住
40、4倍的链条极限工作载荷的静拉伸力,必要时还应校验其疲劳强度。链条空载端应被牢固地固定住,以防止链条过卷而脱开链轮。应使其在2倍的链条极限工作载荷的静拉伸力下不会被拉脱。4.2.3.2 起重用钢制圆环非校准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 裂纹;b) 严重的锈蚀或粘有不能除去的附着物;c) 明显的变形;d) 链环的环间磨损达原直径的10%; e) 吊链的极限工作载荷的标牌和标签脱落,且所需信息未在主环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标示。4.2.3.3 起重用钢制圆环校准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 裂纹。b) 严重的划痕和裂口。c) 明显的变形。d) 严重的腐蚀。e) 有不能除去的附着物。f) 卡尺测
41、量的长度增量超过了链条制造厂的推荐值。在缺少链条制造厂的推荐值时,如果用卡尺在任意的5、7、9或11环测量的链环长度超过了未经使用的同样链环总的长度下述值,应予7 GB 6067.1-2010 更换,即电动的为2%,于动的为3%。g) 如果内环的磨损面粗糙,表明链条磨损严重,此时链条应也即报废。4.2.4 卷筒4.2.4.1 钢丝绳在卷简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只缠绕一层钢丝绳的在筒,应作出绳槽。用于多层缠绕的卷筒,应采用适用的排绳装置或便于钢丝绳自动转层缠绕的凸缘导板结构等措施。4.2.4.2 多层缠绕的卷筒,应有防止钢丝绳从卷简端部滑落的内缘。当钢丝绳全部缠绕在卷简后,凸缘应超出最外面一层钢
42、丝绳,超出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对塔式起重机是钢丝绳直径的2倍)。4.2.4.3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安全可靠并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如果钢丝绳尾端用压板固定,固定强度不应低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8004,且至少应有两个相互分开的压板夹紧,并用螺栓将压板可靠固定。4.2.4.4 焊接卷筒体的环向对接悍维和纵向对接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r;z故无搞检测。对环形对接焊缝进行50%检验,用射线检测时不应低于GB/T3323缺陷分级中的H级,用超声波检测时不应低于JB/T 10559缺陷分级中的1级。纵向对按,(n:I迸fJ 20%枪!沪.II ii少要保证卷简两端各160mm范围
43、内做检验,用射线检测时不应低于GBT :1:12:1缺陷分纯1(IJ JI 反.用超声波检测时不应低于JB/T 10559缺陷分级中的3级。4.2.4.5 卷简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iiJ在:a) 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纹等): b) 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4.2.5 滑轮4.2.5.1 滑轮应有防止钢坦绳脱出绳梧的赞置或结构。在滑轮罩的侧悦和困弧顶板等处与滑轮本体的i同隙不应超过钢丝封公称直径的0.5;), 4.2.5.2 人手可触及的滑轮组,应设置时轮Irr.壳。刘IJit始落到地iT-I.i的滑轮组,其渭轮罩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4.2.5.3 滑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在
44、:a) 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纹咛): b) 轮槽不均匀磨损达;-mm; c) 轮槽哇厚磨损达原喳厚的20%: d) 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4.2.6 制动器4.2.6.1 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变幅、运行、回转机构都应装可靠的制动装置(液压缸驱动的除外);当机构要求具有载荷支持作用时,应装设机械常闭式制动器。在运行、国转机构的传动装置中有自锁环节的特殊场合,如能确保不发生超过许用应力的运动或自锁失效,也可以不用制动器。4.2.6.2 对于动力驱动的起重机械,在产生大的电压阵或在电气保护元件动作时,不允许导致各机构的动作失去控制。4.2.6.3 对于吊钩起重机,
45、起吊物在下降制动时的制动距离(控制器在下降速度最低档稳定运行,拉回零位后,从制动器断电至物品停止时的下滑距离)不应大于1min内稳定起升距离的1/65。4.2.6.4 制动器应便于检查,常闭式制动器的制动弹簧应是压缩式的,制动器应可调整,制动衬片应能方便更换。4.2.6.5 宜选择对制动衬垫的磨损有自动补偿功能的制动器。4.2.6.6 操纵制动器的控制装置,如踏板、操纵手柄等,应有防滑性能。于施加于操纵控制装置操纵于柄的力不应超过160N,脚施加于操纵控制装置脚踏板的力不应超过300N。4.2.6.7 制动器的苓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其苓件应更换或制动器报废: GB 6067.1-2010 a
46、) 驱动装置1) 磁铁线圈或电动机绕组烧损;2) 推动器推力达不到松闸要求或元推力。b) 制动弹簧1) 弹簧出现塑性变形且变形量达到了弹簧工作变形量的10%以上;2) 弹簧表面出现20%以上的锈蚀或有裂纹等缺陷的明显损伤。c) 传动构件1) 构件出现影响性能的严重变形;2) 主要摆动佼点出现严重磨损,并且磨损导致制动器驱动行程损失达原驱动行程20%以上时。d) 制动衬垫1) 娜接或组装式制fjJ衬垫的磨损量达到衬垫原始厚度的50%;2) 带钢背的卡装式制动衬垫的肝损RT达到衬垫原始厚度的2/3;3) 制动衬垫表面出现炭化政录IJ脱面和!达到本j垫I自i帜的:)()I 3500 距汽车通道高度6
47、000 距一般管道1000 距氧气管道及设备1500 距易燃气体及液体管道3000 15.3.3 架空电线和电缆起重机在靠近架空电缆线作业时,指派人员、操作者和其他现场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a) 在不熟悉的地区工作时,检查是否有架空线;b) 确认所有架空电缆线路是否带电;c) 在可能与带电动力线接触的场合,工作开始之前,应首先考虑当地电力主管部门的意见;d) 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及载荷等,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起重机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输电线路电压V/1 120 351l0 kV 154 220 330 最小距离/1. 5 2 4 5 6 7 口1一-当起重机械进入到架空电线和电缆的预定距离之内时,安装在起重机械上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可发出有效的警报。但不能因为配有这种装置而忽视起重机的安全工作制度。15.3.4 起重机械与架空电线的意外触碰如果起重机械触碰了带电电线或电缆,应采取下列措施:a) 司机室内的人员不要离开;b) 警告所有其他人员远离起重机械,不要触碰起重机械、绳索或物品的任何部分;c) 在没有任何人接近起重机械的情况下,司机应尝试独立地开动起重机械直到动力电线或电缆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