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5124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GB T 7286.2-1987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normal spectral emlttance 。fmetaIs and nonmetalllc meterlals UDC .78.倪。.193. GB 7286.2-87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试样的光i普法向发射率的精确测定。测试波长范围不小于2.5-25.0m.温度范围为700- 1300K 0 1 名词术语1. 1 辐射亮度(L如按GB3102.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rj1 6 -12.1内容定义。1. 2 发射率(吟、光谱发射率(,e() )及光谱定向发射率(e

2、(,扎伊) 按GB3102.6-82中的6-18.1-18.3内容定义。1.3 全法向发射率(ea CT) 定义:在0-波长范围内,热辐射体表面的法线方向辐射亮度与相同温度的黑体的法线方向辐射亮度之比。1. 4 光谱法向发射率(en(. ( (h + d) / (D, - d) ) S . (4) 式中h一一探测器有放接收面识的最大线长。4.6 光学调节架黑体炉和试样加热炉分别安置在光学调节架上,调整光路,以满足试样光束与参比光束有相同几何光学条件,使黑体院底部及试样充满整个观测角。5 试验条件5.1 本试验方法在大气气氛1进行。为减少大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敛应,尤其在15-25m范围中

3、的红外吸收,试验设备应处于r燥和干净的环境之中,相对湿度应能满足红外分光光度计的L作要求。5.2 为消除双光路11不同的大气吸收效应,双光束的光和长度应尽量相同。!双光束的观测孔径应相等,以保证双光路11有相同的观测角和等效的辐射源面积。5.3 试验过程巾,试样表面与黑休脏)国部的温差应小于lK。5.4 分光光度tl的单色器波长分辨力应小于测试光i普lJl任何发射或吸收带的宽度。探测器放大器系统响应特性应与测试辐射光谱成线性。S 试验步骤6.1 将试样装人试样加热炉。加热并维持试样加热炉和两台黑体炉至所需古董度。6.2 守环境相对报应达到安.1(后,预热红外分光光度计并使之进入工作状态。6.3

4、 把两台温度相同的黑休炉肖j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双光路中,按试验要求调整光赂、校准并测绘100 %线与苓线。所获曲线的不、卡整度应小f5%。试验过程巾,两个黑体炉温差应小F1 K.井边界恰当的狭缝程序、扫封li时间、放大器用益等参数。G B 7286. 2 -87 6.4 将试样加热炉替换试样光路中的黑体炉,并使试样表面与黑体腔底部的温羞维持在1K之内,然后进行扫描测试。7 计算结果7.1 测定所获曲线在各波长上的高度,计算出各波长的光谱法向发射率。计算方程如下2皿(,T) = (S),-Z) / (H - Z ),) . (5 ) 式中:S一一在波长t试样曲线高度,mmJ Z一一在相同波长上零线

5、高度,mm , H 在相同波长上100%线高度,mm。7.2 测绘时,如果将零钱高度调整到记录纸零钱位置,然后将100%线调整到与记录纸100%线重合,再对试样扫锚,所视曲线的各点数值即为试样在各波长上的光i普法向发射率。 试验设备的校准8.1 初建试验设备或必要时,应用标准试样校准试验设备。8.2 由于标准试样之间的差异和测试中的随机误差而造成偏差,所实测的曲线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5%。8.3 同一试样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试验,相互间的最大偏差应小子3%。当光谱法向发射率小于0.20时,允许偏差在5-10%以内。 试验报告试样的光谱法向发射率受材料、波长、温度及表面状态等影响,试验报告应注明29.1 送样单位名称,9.2 试样材料名称、表面状态、取样产品批号和取样日期,9.3 测试温度,K , 9.4 测试波长范围,m,9.5 i测试数值,附en (, T) -曲线图,9.6 测试日期,9.7 测试人、测试单位签字盖章。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同家标准Mj提出,由湖北省标准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勤堂、葛新石、符瑞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