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52426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41 T 551-202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CCS B 16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551 2021 代替 DB41/T 551 2008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21-04-12 发布 2021-07-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551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治原则 . 2 5 防治方法 . 2 6 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 6 附录 A(资料性) 蝗虫防治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 . 7 附录 B(资料性) 卫星导航飞机精准施药方法 . 8 DB41/T 551 202

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41/T 551 2008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与 DB41/T 551 2008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黄河滩蝗区”和“飞机施药”术 语和定义 ; 增加了生物治蝗内容(见 5.2, 2018年版的 5.2); 更改了化学农药防治有关内容(见 5.3, 2018年版的 5.3) 增加药械和废弃物处理有关内容(见 5.3.3, 2018年版的 5.3.3); 增加了附录 A(见附录 A,对 2018年版的部分内容整合) 更改了原附

3、录 A的内容(见附录 B, 2018年版的附录 A)。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国强、王江蓉、孙明明、王震、胡锐、张莉、李培胜、邢彩云、丁征宇、李 大华、郭宪振、张华敏、李丽霞 、李元杰、彭昕华、郝瑞、刘宁、何凡、袁世昌、林开创、薛景、赵雅 娴 、 尚亚丹。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 2008年首次发布 ;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41/T 551 2021 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调查方法等。 本

4、文件适用于河南省黄河滩东亚飞蝗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803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NY/T 2736 蝗虫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昆虫纲 ( Insecta) 、直翅目 ( Orthoptera) 、蝗

5、总科 ( Acridoidea)、 斑翅蝗科 ( Oedipodidae) 、 飞蝗亚科 ( Locustinae) 、飞蝗属 ( Locusta Linnaeus)、 飞蝗 Locusta migratiria (Linnaeus)种 内的一个 亚 种 (地理分布于北纬 42 18、东经 122 106 58、海拔 0 m 500 m)。 3.2 黄河滩蝗区 黄河两岸适于东亚飞蝗产卵、繁殖和生长发育的荒地或间有耕作粗放的夹荒地、滩地。 3.3 蝗蝻 蝗虫的若虫称蝗蝻,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若虫为 1龄蝗蝻,以后每蜕皮 1次增加 1龄, 一生共 5龄。 3.4 防治指标 应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害虫种群数

6、量或密度,以防止害虫种群数量或密度达到经济损害水平。 3.5 生态控制 也称生态学治理, 通过对 东亚飞蝗 适宜繁衍的生态 条件和生存环境进行改造,从而达到减轻蝗虫发 生程度和可持续控制蝗害 的方法 。 3.6 飞机施药 DB41/T 551 2021 2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专门的农用飞机(如运五 A型、运五 B型),按照通用航空作业规范,进 行低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作业防治蝗虫的一种方法。 4 防治原则 4.1 目标要求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协调应用,在确保东亚飞蝗不起飞、不成灾的前提下,逐步压缩蝗虫孳生地面 积,降低蝗灾暴发频率,实现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4.2 防治策略 坚持“改

7、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本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原则,协调运用生态控 制、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 ,对东亚飞蝗进行综合防治,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经济 损害水平 ,实现蝗 害的可持续控制。 4.3 防治适期 微生物农药防治适期在蝗蝻 2 3龄盛期,人工地面化学防治适期在蝗蝻 3龄盛期,飞机防治适期在 蝗蝻 3龄盛期 成虫羽化前。 4.4 防治指标 蝗蝻密度每平方米达 0.5头。 4.4 发生程度分级 按 GB/T 15803的规定 , 将东亚飞蝗的发生程度分为 6级。 5 防治方法 5.1 生态控制 5.1.1 基本策略 根据黄河滩蝗区的生态特点,在进一步巩固老滩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扩

8、大二滩垦种面积,提高 复种指数;监测嫩滩蝗情,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嫩滩抢种适宜作物,逐步压 缩蝗虫孳生环境,改大面积药 剂防治为主攻特殊环境的重点防治。 5.1.2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为 1 2级的蝗区。蝗虫密度每平方米达 0.2头 0.5头。 5.1.3 技术措施 5.1.3.1 对地势低洼的蝗区,应通过开挖排水沟渠、养鱼、种莲、养苇等,改变水、旱、蝗发生格局, 使其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减轻蝗虫发生程度。 5.1.3.2 对开发程度较高、种植情况较好的老黄河滩区,应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粮棉油果菜 种植和集约化经营,实行精耕细作,以彻底消除蝗虫孳生环境,防止蝗情复发。

9、 DB41/T 551 2021 3 5.1.3.3 对垦荒开发潜力较大的二滩地,应在撂荒季节大力推行机械化垦荒,破坏 飞蝗产卵场所,机 械杀伤已产蝗卵。提倡种植花生、大豆、紫穗槐、冬枣、白蜡条、牧草、苜蓿、油葵等东亚飞蝗非喜食 植物,增加植被覆盖度,形成不利于东亚飞蝗产卵生存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5.1.3.4 对新形成的嫩滩,应加强蝗情监测,积极抢种小麦或其他作物,争取早开发、早利用,以延 缓其发展成蝗虫重发区的进程。 5.2 生物防治 5.2.1 微生物农药防治 5.2.1.1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为 3 4级的蝗区。蝗虫密度每平方米达 0.5头 10头。 5.2

10、.1.2 农药选择 目前常用的 微生物农药有 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和 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 5.2.1.3 施用方法 5.2.1.3.1 金龟子绿僵菌:每公顷用 80亿孢子 /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600 mL 900 mL, 采用 2次稀释法进行低容量喷雾,现配现用,使用时尽量使药剂喷在虫体上或易与虫体接触的植物表面,药 后 12小时内若下雨,应补施。 5.2.1.3.2 蝗虫微孢子虫:每公顷用 0.2亿孢子 /mL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 900 mL 1200 mL或 0.4亿孢子 /mL 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 500 mL 700 mL进行低容量喷雾;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为活体制

11、剂,应现配快运快 用,在常温下时一般不应超过 10 d;另外,应连年施药 ,即在第一年施后第二、三年连续施药,使微孢 子虫在田间有一定的数量和密度,造成蝗虫全面感染,发挥持效作用;在蝗虫种群密度较高的田间,可 选择适宜的化学杀虫剂混用,快速杀灭蝗虫,降低其种群密度。 5.2.1.3.3 其它微生物农药: 如每公顷用 100亿孢子 /g的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150 mL 2000 mL超 低容量喷雾防治。 5.2.2 天敌保护利用 5.2.2.1 保护天敌适生环境 保护沟坎、土坡、高地等蚂蚁、蜘蛛的越冬栖息场所,设置小草堆为蜘蛛安全栖息创造条件。 5.2.2.2 保护利用蜜源植物 保护和种

12、植双色补血草、阿尔泰紫菀等中国雏蜂虻的蜜源植 物,有计划地建立蜜源植物引诱带,带 距 600 m,带宽 2 m 3 m。并保护原生长的其他蜜源植物。 5.2.2.3 发挥天敌控害作用 5.2.2.3.1 在蝗蝻 3 龄以前,当蜘蛛、蚂蚁类天敌达到益害比 1:5时, 5 d内不需要防治。达不到上述 指标时,应采用选择性杀虫剂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2.2.3.2 东亚飞蝗夏季发生期,中国雏蜂虻幼虫与飞蝗卵块比 1:2或中国雏蜂虻幼虫寄食蝗卵达 50% 左右时; 东亚飞蝗秋季发生期,中国雏蜂虻成虫数量达每亩 10 头 15头时,可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5.2.2.4 改进施药技术 DB41/T

13、551 2021 4 在蝗虫天敌保护利用区,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必须使用时,应避开天敌 盛发期,同时, 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安全的杀虫剂品种,最大限度减轻对天敌的杀伤,以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 作用。 5.3 化学防治 5.3.1 地面施药 5.3.1.1 适用范围 地面施药主要适用于达到防治指标而不具备飞机防治条件的蝗区。作业区距黄河主河道应不少于 500 m。针对蝗虫发生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挑治:对早期出现的成群低龄蝗蝻,进行局部防治,控制蝗蝻的扩散 ; 普治:蝗虫发生面积大、密度高时,可组织专业防治队进行大范围统一防治 ; 间隔防治:适用于蝗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大面积荒地。

14、施药方法为每间隔 10 m 15 m设一施 药区,所使用农药应为持效期较长的高效农药 ; 补治扫残:对防治后残存蝗虫超过防治指标的蝗区,应采取补治措施,将残虫数量控制在防治 指标以下。 5.3.1.2 农药选择 按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选用农药。农田使用的农药应对农作物和农产品安全。 在非湖库水源区蝗虫发生区,当蝗虫密度较低或零星发生时,在 3龄蝗蝻之前,可喷洒苦参碱、印 楝素、苦皮藤素等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地面化学防治常用农药见附录 A。 5.3.1.3 施药方法 地面防治的施药方法以超低容量喷雾(喷洒药液 2.25 L/hm2 4.25 L/hm2)和低容量喷雾 (喷洒

15、药 液 10 L/hm2 15 L/hm2)为主。 5.3.1.4 机具要求 所用的施药机具必须是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品以上的产品。具有产品合格证、随机技术 文件(使用说明书等)、配件、备件等。要尽可能使用大、中型机型进行作业,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和防 治效率。植保无人机有单悬翼、四旋翼、多旋翼等机型,单架次作业面积 1 hm,日作业面积 30 hm。 5.3.1.5 施药条件 应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施药,气温在 15 30 或阴天可全天喷洒。植保机具 施药 对风速要求: 无 人机小于 5.4 m/s,自走式植保机械小于 4 m/s,烟雾机小于 1 m/s, 雨天、大雾时也不宜施药。使用烟雾

16、机作业时,应选择天气晴朗,风向相对稳定,风速符合要求, 气压为 1.01 105 Pa( 1个气压)以下的 早晨或下午进行。 另外,施药区域应尽量避开水生动物、鱼虾、蜜蜂、家蚕养殖区。为保证植物源农药加速分解,提 高活性,施药时要避免强光和干旱、低温天气,以傍晚或阴天施药为宜。 5.3.2 飞机施药 5.3.2.1 适用范围 DB41/T 551 2021 5 飞机施药防治适用于符合飞机作业条件、蝗虫密度较高(大于 10头 / m2)、且大面积集中连片的蝗 区。 5.3.2.2 作业区的确定 5.3.2.2.1 飞机施药作业区的面积一般应在 500 hm2 以上,静空条件符合飞行作业要求,作业

17、 方向应 根据蝗区的形状和风向而定,一般应与风向垂直。 5.3.2.2.2 飞机作业前,要在 1/50000或 1/100000的地图上绘出作业区图,并在作业区图上标明作业 区内的村庄、河流、山头、高压线、鱼塘、虾池、蚕场、蜂场、高大建筑物等忌避喷药区的位置。在农 牧区作业时,应在实施飞机防治前通知当地农牧民,提前做好安全防范,避免出现人畜中毒。 5.3.2.3 农药选择 飞机治蝗农药应选择闪点在 70 以上, pH值在 4以上,不粘稠,高效低毒,对机体腐蚀性小,对作 业区畜禽、鱼、蚕、蜂及农作物比较安全的合格品种。 目前国 内常用的飞机治蝗化学农药品种主要有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马拉硫磷

18、每架次作业面 积为 500 hm 700 hm、高效氯氰菊酯每架次作业面积为 1200 hm 1800 hm 常用飞机防治农药及使用方法见附录 A。 5.3.2.4 飞机作业要求 目前常用的机型为“运五”型农用飞机,每架次装药量为 600 kg 700 kg。作业区边界距高山桥梁 等障碍物不少于 2 km,距水产养殖区不少于 1 km。作业区内净空条件符合飞机作业要求。飞机治蝗作业 飞行高度 5 m 15 m,具体喷幅根据单位面积喷药量和地形条件而定。一般作业高度 5 m 10 m时,喷幅 为 50 m 60 m;作业高度 10 m 15 m时,喷幅为 80 m 100 m。 飞行作业速度一般

19、为 160 km/h,喷雾作业时,风速应低于 4 m/s,地面能见度不小于 500 m。 5.3.2.5 防治适期 3龄蝗蝻盛期至成虫羽化前。 5.3.2.6 飞行导航 飞机治蝗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导航。 野外数据采集:在飞机作业前,用 GPS接收机对作业区进行测量,采集有关数据。 室内数据处理:将野外测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制各作业区图,并按喷幅宽度要求, 对每个作业区喷幅进行设计,最后将有关数据制成软件。 GPS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将 GPS接收机和电子计算机设备安装于飞机驾驶仓。 正式导航作业:由飞行员根据电子计算机显示的航行路线,实施飞防作业,并利用 GPS差分台

20、校正 飞行偏差,以避免漏喷或重喷。 运五飞机 卫星 导航精准施药方法见附录 B。植保无人机可参照执行。 5.3.2.7 地勤保障 5.3.2.7.1 飞机作业前,要通过多种方式通告作业区群众,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在作业期间至作业后 7 d内,禁止放牧或从事农事活动,防止出现人畜中毒事故。 5.3.2.7.2 飞机治蝗作业期间,要保证飞机装药现场、机场、作业区和信号队的通讯联络畅通,以便 互相联系,随时报告飞机作业情况,接 收指挥信号。 5.3.2.7.3 飞机装药现场和飞行作业区现场必须有气象保障,全天候监测和报告现场能见度以及风向、 DB41/T 551 2021 6 风力、阴晴等气象条件,以

21、便为正常飞行提供依据。 5.3.2.7.4 飞机作业完毕后,蝗虫防治技术人员要根据所喷药物的性能,及时到作业区现场检查飞机 防治效果,并及时向蝗虫防治指挥部门和飞行员报告,以便确认是否达到飞机防治标准和决定是否需要 进行补治。 5.3.3 药械和废弃物处理 施药结束后,农药包装容器和其它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处理,施药器械和防护服等要及时清理干净存 放。 6 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6.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化学药物或微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效果调查, 以蝗虫减退率作为评价蝗虫防治效果的 标准。 6.2 调查内容及方法 6.2.1 化学防治效果调查 通常采取目测的方法调查。采用双对角线 5点取样。样点面积

22、一般为 5 m2。调查记录施药前和施药后 24 h、 72 h样点内所有蝗虫活虫的数量。蝗虫减退率的计算方法见公式( 1): 防治前活虫数 -防治后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 %) = 100 ( 1) 防治前活虫数 6.2.2 生物制剂防治效果调查 生物制剂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与化学防治基本相同,根据不同生物药剂特点确定调查时间。 蝗虫感病率一般采用标准的捕虫网进行调查,于防治前 1 d和防治后 5 d、 7 d、 10 d、 15 d各取样调 查一次。调查取样扫 50网 /hm2,将收集到的蝗虫放于标记好的塑料袋中,并尽快放于 -10 冰箱中 ,采用 显微镜检查或相应方法检查感病数 ,蝗虫感病率的

23、计算方法见公式( 2): 蝗虫感病率 =防治后平均活虫感病率 -防治前平均活虫感病率 ( 2) A A DB41/T 551 2021 7 附录 A (资料性) 蝗虫防治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 蝗虫 防治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 见表 A.1。 表 A.1 蝗虫防治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 农药名称 剂型 含量 使用时期 使用量( mL/hm2) 施药方法 马拉硫磷 乳油 45% 3 龄盛期 1000 13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高氯马 乳油 20% 3 龄盛期 750 10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阿维三唑磷 乳油 20% 3 龄盛期 1200 13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高效氯氰菊酯 乳油 4.5% 3龄盛 期

24、600 900 地面低容量喷雾 苦参碱 水剂 1% 3 龄盛期 450 7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苦参碱 水剂 1.5% 3 龄盛期 450 600 地面低容量喷雾 印楝素 乳油 0.3% 3 龄盛期 2700 37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苦皮藤素 水乳剂 1% 3龄盛期 450 600 地面低容量喷雾 烟碱 苦参碱 乳油 1.2% 3龄盛期 600 750 地面低容量喷雾 马拉硫磷 油剂 45% 3龄盛期 -成虫羽化前 1200 1500 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高效氯氰菊酯 油剂 4.5% 3龄盛期 -成 虫羽化前 600 900 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DB41/T 551 2021 8 附录 B (资

25、料性) 卫星导航飞机精准施药方法 B.1 作业区定位 B.1.1 设备选用 GPS导航仪。地面作业区域定位和机载设备以及数据处理软件应统一,便于数据兼容。 B.1.2 定位前准备 检查 GPS定位设备、接收卫星信号状况,检查电池备用时间量。每个需要定位的作业区域应至少准 备两台 GPS设备。 B.1.3 定位方法 所要定位的飞机治蝗作业区域,应涵盖蝗情普查时定位的所有蝗虫高密点片。 B.1.3.1 GPS 设置 将计算机中的各项数据恢复为 0。方法:行进到需要定位的飞机治蝗作业区 时,应打开 GPS接收机, 按动翻页键,进入履行计算机页面,在新任务开始前需重置履行数据 : 在履行计算机页面中,

26、用鼠标选择屏幕右上角的菜单,选择左图标,按下鼠标键打开选项菜 单; 上下移动鼠标选择“重置”选项,然后按下鼠标键进入重置页面; 上下移动鼠标,选择“全选”; 鼠标选择“应用”键,按下鼠标,机器将数据永久删除,选择“是”。 B.1.3.2 GPS 设置规定 位置设置为“ hddd mm.mmm” ; “地图基准设置为 WGS 84”; 距离 /速度设置为“公制” ; 高度 /垂直速度设置为“米”; 时区设置为“中国 /香港 ; 北基准设 置为“真北” ; 数据接口设置为“ GARMIN数据传输格式”; 翻页键转到“卫星页面”检查收星情况,一旦完成卫星跟踪,当前位置将显示在卫星页面的底 部,即可开

27、始定位工作。 B.1.3.3 实施定位 根据作业区形状和特点, GPS定位有 3种方法 : 全区域定位法:作业区平坦宽阔,能够允许车辆行进或步行,可用 GPS围绕作业区一周。在 行进中,可按下鼠标键 3秒钟进行存点,一般起始点设为 001点。所取得的“航迹”将是个 不规则密闭区域。定位结束关闭 GPS,带回进行后期数据处理。 四点以上定位法:将所要定位的飞防作业区域的 4个(或多个)顶点进 行定位。 DB41/T 551 2021 9 三点定位法:是四点定位的特殊情况,因无法对第四点进行实时定位,在取得三点数据后, 将 GPS带回进行后期处理,通过 map source计算设定出第四点经纬度。

28、 B.1.3.4 GPS 实时区域定位 : 以运五型飞机为准,所有定位区域应为边长不小于 2 km,宽度视边长而定,作业区长度 2 km 时,宽度应不小于 1 km。其他机型视转弯半径和飞行速度而定。 GPS标注作业区域内及两端 2 km 延长航线区内,高于 3 m的所有障碍物,包括林带建筑,应 特别标注独立、过高障碍物体,例如水文标杆、拉线等。 对作业区域内所有需要禁止喷药的区域 进行 GPS定位圈注,例如鱼塘水产、养殖等。 标明喷幅走向。 B.2 GPS 定位数据处理 选择较高版本的 GPS软件,建议将光盘拷贝到硬盘上进行安装。 B.3 数据处理 B.3.1 数据导入准备 用 GPS自带数

29、据线将 GPS与计算机连接, GPS数据线是专用数据线,计算机端为串口标准 RS-232接口, 笔记本若无此接口,需另转换。 B.3.2 导入数据 将 GPS数据导入计算机,方法:打开电量充足的 GPS;打开安装好的 GPS软件,选择“传送”菜单(或 GPS图标),下拉菜单选择“从设备接收”,从弹出菜单选择“查找设备”。待系统查找到 GPS后,选择 “接收内容”中 除“地图”选项外的“航线、航点、航迹”选项,然后点击“接收”。 B.3.3 数据备份 接收到的数据将以默认的 GPS数据库版本 2( *.gdb)格式进行储存,记录好文件名称,以备查找。 B.4 理论航迹设计 B.4.1 前期准备

30、打开 GPS软件,选择“编辑”菜单打开,在二级菜单的下部选择“首选项” CTRL+SHIFT+P打开菜单 选择,进行设置。 “单位”设置。“距离 /速度”设为“公制”;“北基准”设为“真北”;“海拔高度、深度”设 为“米”,“面积”设置为“平方米,平方公里”; “位置”设置。“网格”设为“经度 /纬度 hddd mm.mmm ”;“地图基准 WGS 84”。 B.4.2 信息处理 GPS导入或从文件打开的数据,在 map source用缩小、放大键,改变地图比例方法便于在地图中查 找到,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存点信息筛选。将 GPS定位的飞防区域及相关注明保留,删除其他无关航点、航迹航线,

31、另存备用。 B.4.3 图形甄别 处理过的图形可以开始设计飞防作业区域理论航迹图。 DB41/T 551 2021 10 先选择菜单栏“工具”,下拉菜单“航线”(也可以点击键盘 R快捷键或航线图标),光标点击 GPS 存点 001点,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到 002点,放开左键形成 001点到 002点的一条直线,同样将各 点依次连接 成矩形。 选择“文件”菜单打开蝗情普查定位图,将前面形成的矩形图复制过来,两图叠加,检查 GPS定位 区域覆盖高密点情况。 尽可能将图形设计成便于飞防作业的长四边形。 选择“视图”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切换到产品”关闭地图,同时,打开“显示状态栏”。 工具菜单选择“

32、航线”键,选择第一喷幅的起始点,沿作业区域短边拖动,同时查看状态栏“距离” 数值,按每幅宽 100 m,在“距离”数值 100 m时存点,依次等距分割作业区两宽边,然后“之”字形连 接各分割点,形成喷幅为 100 m的飞防作业理论航迹图。 形状复杂 的区域图制作时,应依照相对规则的宽边平行制作辅助线。辅助线的制作:“航线工具” 查看对照宽边真北“方位”值,辅助线真北“方位”同值即可。 将制作好的理论航迹图另存备用。 数据发送。连接机载 GPS到笔记本或 PC,利用 map source软件,打开保存好的航线图“传送”到机 载 GPS。 B.5 实施导航 B.5.1 飞行航路制定 连接机场与作业

33、区起始点(或按要求航路改进),高度 200 m以下,距离作业区 3 km处开始降低高 度,修正偏值进入作业区实施作业。 B.5.2 作业区航迹应用 飞临设计喷幅起点 200 m前,打开喷药阀门,飞离止点 200 m后 关闭药阀,拉起做 8字调转,进入第 2 喷幅,依次飞行,直到药物喷完摆动飞机翅膀表示作业结束。 B.6 后期验证 B.6.1 效果评价 作业结束后,利用笔记本电脑从飞机 GPS导出飞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操作:打开 GPS软件,将理论 设计航迹与实际作业航迹重叠,缩放比例尺度,查验计算偏航尺度和面积,进行吻合率测算和精准施药 效果评价。 B.6.2 信息存储 将飞行数据和飞防数据 进行 注明后存储。如纯作业时长、飞防用药剂型、亩用量、流量等,以备分 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