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526332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2816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DB DB/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2010-02-25 发布 2010-06-01 实施 中国地震局 发布 DB/T 36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地电观测网的分类和观测项

2、目 . 2 5 固定地电观测网 . 2 6 流动地电观测网 . 3 7 地电观测网中心 . 4 DB/T 36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是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中的第 2 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测震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磁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重力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 1 部分:固定站形变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 2 部分:流动形变观测网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

3、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 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家栋、赵家骝、杜学彬、席继楼、卢军、汤吉、关华平。 DB/T 362010 III 引 言 制定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系列标准的目的是为设计各级、各类地震观测台网提供技术依据。 国务院发布的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四条指出: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 类管理” ,其中“分级管理”是指行政管理功能的界定,即对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按照管理权限分为三 级: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

4、监测台网,其基本单元是“地震台” ;而“分 类管理”是指根据地震 科学的 不同学科对本学科的“观测网”进行技术管理,其基本单元是“观测站” 。 目前在我国地震系统中台网运行的方式只有固定观测和流动观测两种基本方式。 因而在本系列标准 中规定了测震、重力、形变、地磁、地电和流体各学科用于不同观测目的的固定观测网和流动观测网的 功能、结构、技术要求、数据中心和观测站等技术要素,从而形成地震观测台网的各种基本设计单元。 将这些基本设计单元进行有效的组合可以设计满足不同观测目的的各级地震台网和各类地震观测网。 DB/T 362010 1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电观测

5、网结构、技术要求、功能、数据中心和观测站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各级、各类地电观测网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 18.1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台站 第 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 DB/T 18.2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台站 第 2部分:地电场台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电观测网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由若干地电

6、观测站和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的监测地电参数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观测系统。 3.2 地电观测站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station 以特定的仪器和技术设施监测地电参数随时间变化 , 并从中提取与地震孕育发生关联的信息的机 构。 3.3 固定地电观测网 non-mobile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同时在多个地电观测站进行连续观测所组成的 地电观测网。 3.4 流动地电观测网 mobile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在一定范围内、以定期巡回监测的方式

7、在所属固定地电观测站(点)或临时架设的地电观测站(点) 组成的实施地电观测的系统。 注:前者称为定期重复观测网;后者称为临时观测网。 3.5 地电观测网中心 data center of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对地电观测网中地电观测站的数据实施管理(汇集、处理、评估、储存、服务)并对地电观测站的 运行状况实施监控的机构。 3.6 地电场观测 observation of geoelectrical field 以地电场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为对象的观测。 3.7 电磁扰动观测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

8、ce DB/T 362010 2 在指定频段内地电场、地磁场或同点(站)地电场与地磁场同步观测。 3.8 直流地电阻率观测 observation of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by direct current 在地电阻率观测中, 通过电极向大地提供直流电流并在大地中产生稳定人工电场的方法观测介质电 性结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3.9 大地电磁观测 magnetotelluric observation 在地电阻率观测中,通过在地球表面相同部位同时观测天然地电场及地磁场,从而观测介质电性结 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4 地电观测网的分类和观测项目 4.1 地电观测网

9、的分类 地电观测网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固定地电观测网和流动地电观测网;在固定地电观测网中按任务性 质的差异,分为一级地电观测网和二级地电观测网。 4.2 地电观测网的观测项目 地电观测网的观测项目包括:地电阻率观测、地电场观测和电磁扰动观测。 5 固定地电观测网 5.1 功能 5.1.1 在 1 d 以内提供网内地电阻率的动态变化数据、地电场时空分布数据、电磁扰动事件数据和相 关观测日志。 5.1.2 按月及年度汇总网内地电阻率、地电场、电磁扰动变化信息。 5.1.3 保存并提供网内各类地电观测站的基础信息:观测站电性结构,观测环境、装置系统和观测仪 器及其变迁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记录等。 5.2

10、结构 5.2.1 地电观测网由地电观测站和地电观测网中心组成。 5.2.2 地电观测网中心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与网内地电观测站相联结。 5.3 技术要求 5.3.1 观测网布局 5.3.1.1 一级地电观测网用于对块体活动进行监测,宜采用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观测站采取沿块 体边沿均匀布设模式,地电阻率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100 km;地电场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200 km。 5.3.1.2 二级地电观测网用于对区域性活动断裂进行监测,地电阻率观测站和地电场观测站宜采取均 匀模式,观测站的间距宜不大于 50 km;电磁扰动观测的布局宜采取非均匀模式,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30 km。 5.3.2 观

11、测技术指标 5.3.2.1 地电阻率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识别 1的地电阻率变化; b) 数据产出周期不大于 1 d; c) 观测时间间隔不大于 1 h。 5.3.2.2 地电场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获取大地电场的正常变化,包括日变化、地电暴等; b) 识别大于 1.0 mV/km 的自然电场变化; c) 数据产出周期不大于 1 d; d) 观测时间间隔不大于 1 min。 DB/T 362010 3 5.3.2.3 电磁扰动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检测电磁扰动事件并获取其特征参数; b) 数据产出周期不大于 1 d; c) 观测时间间隔不大于 1 min。 5.4

12、 地电观测站 5.4.1 观测技术要求 5.4.1.1 地电阻率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最大允许误差为 0.3%观测值 0.02 m; b) 分辨力为 0.01 m; c) 数据观测周期不大于 1 h。 5.4.1.2 地电场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分辨力优于 0.3 mV/km; b) 频率范围的低端为 0 Hz,高端不低于 0.1Hz; c) 最大观测误差为 1%观测值 0.5 mV/km; d) 数据观测周期不大于 1 min。 5.4.1.3 电磁扰动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频率范围不少于 0.1 Hz 10 Hz; b) 电场观测分辨力优于 1 mV/km;

13、c) 磁场观测分辨力优于 0.1 nT; d) 电场观测的最大观测误差为 5%观测值 1 mV/km; e) 磁场观测的最大观测误差为 5%观测值 1 nT; f) 电磁扰动事件检测包括: 1) 事件的时间序列; 2) 事件参数:起始时间、最大幅度、主要频段(频率)、持续时间; g) 时间服务精度准确到 1 s。 5.4.2 地电观测站建设 地电阻率观测站应符合 DB/T 18.1 2006的规定。地电场观测站的建设应符合 DB/T 18.2 2006的规 定。 6 流动地电观测网 6.1 观测项目 流动地电观测网观测项目应包括地电阻率(直流地电阻率方法、大地电磁方法)、地电场和电磁扰 动,其

14、中地电阻率(直流地电阻率方法、大地电磁方法)用于定期重复观测网;地电场和电磁扰动用于 临时观测网。 6.2 功能 流动地电观测网应具有下列功能: a) 提供网内的地电场时空变化信息; b) 提供网内电磁扰动事件信息; c) 提供流动剖面上地电阻率动态变化信息; d) 准实时( 3 d 以内)传送定期复测网内地电阻率的剖面观测数据及相关观测记录到地电观测网 数据中心入库; e) 按月份及年度汇集定期复测网内地电阻率剖面变化信息; f) 按工作要求实时或准实时传送临时观测网地电场、电磁扰动数据到观测网数据中心或临时指定 的专门数据中心; DB/T 362010 4 g) 保存并提供网内各类地电观测

15、站(点)的基础信息:观测站电性结构,观测环境、装置系统和 观测仪器及其变迁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记录等。 6.3 结构 流动地电观测网应由位于观测网内的一系列地电观测站(点)构成。定期复测网不应设置专门观测 网中心;临时观测网,可设置专门观测网中心。 6.4 技术要求 6.4.1 观测网规模 6.4.1.1 定期重复观测网应布设在中长期地震重点危险区内的活动断裂带附近区域,网内测点数目应 不少于 10;重复观测周期宜每年不少于 4 次。 6.4.1.2 临时观测网应布设在大震危险的应急准备和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指定的区域,网内测点数目应 不少于 5。 6.4.2 观测网布局 6.4.2.1 定点复测网的

16、地电观测点的点距宜不大于 50 km。 6.4.2.2 临时观测网地电观测点的点距宜不大于 20 km。 6.4.3 观测技术指标 6.4.3.1 地 电阻率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a) 直流电阻率观测应能够分辩出不小于 1%的地电阻率变化; b) 大地电磁观测应能够分辩出不小于 10%的地电阻率变化。 6.4.3.2 地电场观测技术指标应符合 5.3.2.2 的规定。 6.4.3.3 电磁扰动观测指标应符合 5.3.2.3 的规定。 6.5 流动地电观测站 6.5.1 观测技术要求 6.5.1.1 直流电阻率观测应符合 5.4.1.1 的技术要求。 6.5.1.2 大地电磁观测应符合下列技

17、术要求: a) 频段应在 0.001 Hz 200 Hz 范围内; b) 视电阻率整体最大误差: 5观测值; c) 最大相位误差: 3。 6.5.1.3 地电场观测应符合 5.4.1.2 的技术要求。 6.5.1.4 电磁扰动观测应符合 5.4.1.3 的技术要求。 6.5.2 流动地电观测站(点)建设 流动观测站的建设,在观测场地、观测装置方面,应符合 DB/T 18.1 2006和 DB/T 18.2 2006相关 的规定要求;在首次观测后,应保持观测装置各部分(电极或电极的位置、磁探头的位置)长期固定、 无损。 6.5.3 流动地电观测网装备 流动地电观测网应具备下列装备: a) 地电场

18、、电磁扰动、地电阻率野外观测的测试仪器、电极、磁探头; b) 野外装备、野外用车、电源、维修设备、通讯设备等。 7 地电观测网中心 7.1 技术要求 7.1.1 地电观测网中心应具有实时或准实时( 3 d 以内)与观测站交换数据的技术条件,日数据交换能 力应不小于 300 GByte。 7.1.2 地电观测网中心硬件系统在地电观测网下列观测规模下,应具备存贮和备份存贮各项观测以最 高采样率工作产出的 20 a 全部数据的能力: DB/T 362010 5 a) 不少于 100 个地电观测站地电阻率观测; b) 不少于 200 个地电观测站地电场观测; c) 不少于 200 个地电观测站电磁扰动

19、观测; d) 不少于 30 条尺度不小于 500 km 的流动重复观测网。 7.1.3 地电观测网中心软件系统应能满足网内地电观测网的数据管理、产出与服务的功能需求,包括 实现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质量的评估、储存的管理,网络互联、数据的交换与服务 等。 7.2 功能要求 7.2.1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网内地电阻率观测站的每日地电阻率的小时值以及观测误差、相关辅助数据进行及时的汇集 与存储,并对观测日志进行及时处理; b) 对网内的地电场观测站的每日地电场变化的时间序列以及相关的辅助数据进行及时的汇集、处 理与存储,并对观测日志进行及时处理; c)

20、对所属的电磁扰动观测站的每日扰动事件以及相关的辅助数据进行及时的汇集、处理与存储, 并对观测日志进行及时处理; d) 汇集并存储所属地电观测站基础数据,如观测站(点)勘选报告、电性结构探测数据、台站环 境条件及其变迁数据等; e) 流动观测网数据的处理与存储。 7.2.2 数据产出 数据产出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日产出网内地电观测网所有地电阻率观测站日均值、地电场观测站观测值的分钟均值、时均 值数据和相关的观测日志; b) 每月产出上月网内地电观测网地电阻率、地电场和电磁扰动观测报告。其中对天然电磁场引发 的地电场变化(地电静日变化、扰日变化等)、地电事件(地电暴等)和可能判定为地震异

21、常 的电磁扰动事件,给出网内地电场变化时空演化特征(形态、幅度)和事件记录参数的描述(起 始时间、幅度、周期、持时等); c) 每年产出网内地电观测网年度观测报告,提交年度网内地电场正常动态变化、地电场事件分析 报告和电磁扰动事件检测报告; d) 每日产出流动观测网中临时观测网所有地电观测数据和相关的观测日志; e) 每年产出全年流动地电观测网中定点复测网地电观测报告。 7.2.3 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电观测网中心应与国家地震台网中心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b) 地电观测网中心应为地震预测或研究部门提供所需的各类数据, 包括观测数据、 辅助观测数据、 观测日志和观测站基础数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I 610 SPANISH-1999 B-ISD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86pp》.pdf ITU-T I 610 SPANISH-1999 B-ISD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86pp》.pdf
  • ITU-T I 610-1999 B-ISD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Study Group 13 86 pp)《通过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操.pdf ITU-T I 610-1999 B-ISD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Study Group 13 86 pp)《通过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操.pdf
  • ITU-T I 620 FRENCH-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帧中继的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14pp》.pdf ITU-T I 620 FRENCH-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帧中继的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14pp》.pdf
  • ITU-T I 620 SPANISH-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帧中继的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14pp》.pdf ITU-T I 620 SPANISH-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帧中继的操作和维护的原则和功能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3号研究组 14pp》.pdf
  • ITU-T I 620-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Study Group 13 14 pp)《帧中继数据传输.pdf ITU-T I 620-1996 Frame Rela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Study Group 13 14 pp)《帧中继数据传输.pdf
  • ITU-T I 630 AMD 1 FRENC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Amendment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转换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号修正案 13号研究组》.pdf ITU-T I 630 AMD 1 FRENC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Amendment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转换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号修正案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I 630 AMD 1 SPANIS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Amendment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转换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号修正案 13号研究组》.pdf ITU-T I 630 AMD 1 SPANIS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Amendment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转换 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维护原则 1号修正案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I 630 AMD 1-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mendment 1 Study Group 13)《异步传输模式保护交换-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维护原则 修正案1 研.pdf ITU-T I 630 AMD 1-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 Series I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aintenance Principles (Amendment 1 Study Group 13)《异步传输模式保护交换-系列I 综合业务数字网维护原则 修正案1 研.pdf
  • ITU-T I 630 CORR 1 FRENC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Corrigendum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交换修改件1》.pdf ITU-T I 630 CORR 1 FRENCH-2000 ATM protection switching Corrigendum 1《异步传输模式(ATM)保护交换修改件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其他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