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3ICS 33.160.60 M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YD YD/T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内容路由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tent routing -发布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和缩略语 .1 3.1. 定义 .1 3.2. 缩略语 .2 4. CDN 内容路由的总体架构 .3 4.1. 内容路由在内容分发网络中的位置 .3
2、 4.2. CDN 内容路由总体架构 .4 5. DN 内容路由通信流程 .4 5.1. CDN 内容路由涉及的通信流程 .5 5.2. CDN DNS 递归迭代查询过程 .6 6. CDN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的路由技术要求 .8 6.1 DNS 全局调度路由 .8 6.2 DNS 全局调度技术要求 .8 6.3 DNS 调度策略技术要求 .9 6.4 CDN DNS 解析技术要求 .10 6.5 CDN 回源的路由技术要求 .11 6.6 CDN 非回源路由技术要求 .12 7. CDN 本地负载均衡系统的路由技术要求 .13 7.1 本地负载均衡路由 .13 7.2 网络层负载均衡的路由技术
3、要求 .14 7.3 应用层负载均衡的路由技术要求 .15 7.4 负载均衡算法分布图 .17 YD/T ii 8. CDN 单 /双线汇聚节点的路由技术要求 .18 8.1 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18 8.2 双线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19 8.3 单线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19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CDN 内容路由系统技术指标 .20 YD/T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 内容分发网络 系列标准之一 ,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应用场景与需求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体系架构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内容路由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功能性框架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4、 边缘服务节点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内容中心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业务流程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接口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 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黄莎琳、吕超鑫、武志鹏、牛荣利、沙莎、聂秀英、陈戈、梁洁、倪伟、郭嵩 、 缪川扬、张尧烨、高莹。 YD/T 1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内容路由
5、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容分发网络内容路由的通信流程和技术要求,其中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 CDN 内容路由的准确性、可用性及安全性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 (CDN)的网络规划、设备制造、软件开发、 和 CDN 服务提供商 使用。 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YD/T XXXX-XXXX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
6、求 体系架构 3. 定义和缩略语 3.1.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内容网络分发 content distribution (delivery) network 为 向用户交付内容而在互联网上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3.1.2. 源站服务器 origin server 原始内容的服务器 。 该服务器是指存储着网站上所有的内容 , 并对用户的内容请求作出响应 的服务器。 3.1.3. 本地 DNS 服务器 local domain name system server YD/T 2 用户所在局域网或 ISP 网络中的域名服务器。 3.1.4. 授权 DNS 服务器 auth
7、orization DNS server 指保存有该网站 主机 的域名和对应 IP 地址 , 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3.1.5. 全球(局)负载均衡系统 global Load balance system 实现在 广域网 (包括互联网)上不同地域的 服务器 间的流量调配的系统。 3.1.6. 缓存服务器 cache server 存放频繁访问内容的服务器。 3.1.7. 事故灾难 incident and disaster 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 , 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 , 使得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水平不可接受 、 达到特定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3.2. 缩略语 下列缩
8、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DN 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istribution (Delivery) Network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GSLB 全球(局)负载均衡系统 Global Load Balance System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IP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SP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QPS 每秒查询率 Queries Per Second 4. CDN 内容路由的 总体架构 4.1. 内容路
9、由在内容分发网络中的位置 图 1 给出了内容路由在 YD/TXXXX-XXXX 中的位置 , 包括内容中心节点 、 汇聚节点 、 边缘 YD/T 3 服务节点和全局内容路由模块。 图 1. 内容路由在内容分发网络中的位置 4.2. CDN 内容路由总体架构 CDN 内容路由主要是以现有的 IP 网络路由为基础,通过特定的网络路由策略,为用户的内 容请求选择最佳缓存服务器,完成内容请求的重定向过程。 CDN 服务商的负载均衡系统应包含全局负载均衡( GSLB)和本地负载均衡( SLB)两大关 键部分组成。 CDN 内容路由的架构图( 参照 YD/TXXXX-XXXX 的图)如下所示: CDN 业
10、务系统 运维管理 ST B / PC / 互联网电视 / 移动终端 内容中心节点 CP / SP 源站 门户 SP 内容管理系统 运营管理及 适配 SP 业务 管理 承载网 网络管 理 统计 报表 汇聚节点 边缘服务节点 内容路由 ( SL B ) 内容处理 内容接入 内容分发 内容存储 内容路由 ( SL B ) 内容分发 内容缓存 内容服务控制 内容服务 客户授权 DNS原始内容服务器 全局内容路由 GSL B RR 节点 管理 a 内容 管理 内容缓存 内容路由 ( SL B ) 系统 日志 计费 管理 承载网 C A B b F d l i c j o , k , j n e m f
11、E G g h D CNAME CDN 业 务管理 CDN 网 络管理 路由 策略 p 证书 管理 递归迭代 应用层重定向 就近 判断 健康 判断 重定向 内容处理 Lo cal DNS YD/T 4 图 2. CDN 内容路由架构图 (其中,蓝色线代表非回源路由, 将在第 6.6 中阐述) 5. DN 内容路由通信流程 5.1. CDN 内容路由涉及的通信流程 如 图 3 给出了 CDN 内容路由的通信流程。 YD/T 5 图 3. CDN 内容路由流程示例 (紫色代表用户端,蓝色代表源站端, 绿色代表 CDN 系统) CDN 通信流程描述如下: a) PC 端 /移动端互联网用户在终端浏览
12、器输入的 URL, 终端浏览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到 Local DNS 服务器( 即图 4 中的 )请求解析; b) Local DNS 服务器( 即图 4 的 ) 通过 DNS 递归及迭代查询机制到达网站授 权 DNS 服务器( 即图 4 的 ); c) 网站授权 DNS 服务器 ( 即图 4 的 ) 通过 DNS CNAME 机制引导到 CDN 的全局负载调度系统的服务器( 即图 4 的 ): (例如: CNAME ) d) 全球 (局 ) 负载调度系统根据网站业务类型 , 将用户请求 CNAME 引导到对应的网页加 速类型业务: (例如: CNAME ) e) 全球(局)负载调度系统根据边
13、缘节点的健康性、负载情况、连接数信息、地理位置 、 资源使用状况 、 覆盖质量等综合判断 , 选择最优的边缘节点 IP 返回给本地 DNS 服务器 YD/T 6 ( 即图 4 中的 ); f) Local DNS 服务器( 图 4 中 ) 得到最优边缘节点 IP,返回给用户。 g) 用户得到最优边缘节点 IP, 向该边缘节点发送 URL 内容请求;若请求的内容已缓存在 边缘节点 Cache 缓存服务器中且未过期 , 则将用户请求内容直接返回给终端用户 , 完成 访问;否则选择最优路径回到源站取内容。 h) 返回内容到 PC 端,完成整个路由过程。 5.2. CDN DNS 递归迭代查询过程 图
14、 4. CDN DNS 递归迭代查询 加入 CDN 的 DNS 服务器递归迭代查询的过程如下所示: 假设我们的客户终端如果想要访问站点 :,此用户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一个根域名服务器: , 一个 com 顶级域名服务器: ,所要访问 的网站的域名服务器 : , 假设该域名已经 CNAME 到 CDN 厂家给的 cname 入口 : , CDN 服务器上规划的区域与 CDN 节点映射表( 如图 7) 是 , 则域名解析的过程如下所示: a) 互 联 网 用 户 终 端 向 本 地 域 名 服 务 器 发 出 请 求 解 析 域 名 YD/T 7 的报文; b) 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收到请求后 ,
15、 先查询本地缓存,假设没有该记录 , 则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 发出请求解析域名 的请 求, 根服务器返回 com 服务器地址给 ; c) 本地域名服务器 收到 com 服务器地址后, 向 com 的顶级域名 DNS 服 务器发出请求解析域名 的报文, com 的顶级域名 DNS 服务器查询记 录, 返回 的 DNS 服务器地址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 d) 本地域名服务器 收到 的 DNS 服务器地址后, 向 的 DNS 服务器 ( 即授权 DNS 服务器 ) 发出请求解析域名 的报文, 的 DNS 服务器查询本地的记录,找到如下一条记录 : CNAME 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本地域名服务器
16、 ; e) 本地域名服务器 收到回应后, 由于 com 服务器已经本地缓存在本地 , 故 无 需 向 根 服 务 器 器 询 问 , 直 接 向 com 的 DNS 服 务 器 发 出 请 求 解 析 域 名 的报文, com 的 DNS 服务器返回 的 DNS 服务器地址; f) 本地域名服务器 收到回应后 , 向 的 DNS 服务器地址发送 请求解析 的报文,查询发现一条记录: CNAME 后, 返回结果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 g) 由于 com 服务器已经本地缓存在本地,故无需向根服务器器询问, 直接向 com 的 DNS 服务器发出请求解析域名 的报文, com 的 DNS 服务器返回
17、的 DNS 服务器地址; h) 本地域名服务器 收到回应后 , 向 服务器地址发送请求解析 域名 的报文 , 服务器查询发现 A 记录 , 返回 CDN 节点 A 记 录对应的 IP 地址, 即为 CDN 边缘节点 IP; i) 本地 收到 CDN 边缘节点 IP 地址后 , 返回给客户终端 , 完成整个 CDN DNS 递归解析过程。 6. CDN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的路由技术要求 6.1 DNS 全局调度路由 YD/T 8 全局负载均衡采用一种基于智能 DNS 系统的全局负载均衡路由技术, 主要是由 GSLB 通过 DNS CNAME 机制并结合节点的健康状况进行就近性判断 , DNS 软件
18、结合 CDN 服务商的基础 IP 库及区域节点 IP 映射表实现全局的负载均衡调度,将用户的请求导向最近的边缘节点。全局负 载均衡调度 如图 5 所示 图 5. 全局负载均衡调度 6.2 DNS 全局调度技术要求 CDN 全局调度是通过智能 DNS 的负载均衡调度来实现,要求如下: a) 支持全局调度控制功能, 对于源地址为特定 IP 地址或地址段的用户访问请求,可根据 配置策略调度至特定的服务节点提供服务 。 在调度策略发生更新时 , 全局调度系统应能 够在 10 分钟内启用新策略并生效。 b) 全局调度系统具备多重调度能力, 在 CDN 互联时,支持根据用户的归属及业务,将用 户请求调度至
19、对应的其他 CDN 中, 由该 CDN 的全局调度系统再进行调度。 c) 支持在故障时主备系统自动切换方案。任何重要的系统都需建立主备方案, GSLB 必须 与监控系统结合起来 , 建立 2 个异地备份系统 , 其中一个监控主系统和另一个备系统的 健康状况,才能在故障时,自动切换主备。 d) 支持基于就近性的用户服务调度策略 , 根据 IP 段 /单个 IP 把用户请求调度到用户物理位 YD/T 9 置就近区域的同一个运营商的 CDN 节点; e) 支持基于节点负载情况的用户服务调度策略 , 根据节点负载情况 (比如节点的流量 、 连 接数、健康状况等)把用户请求调度到网络状况好负担轻(阈值可
20、配置) 的下级 CDN 节点; f) 支持基于节点权重的服务调度策略 , 根据节点权重把用户请求优先调度到权重值高的节 点; g) 支持基于内容域的调度 , 支持根据用户请求 URL 查询 CDN 服务配置表获得内容域属性 , 并选择符合域属性要求的 CDN 节点进行调度。 h) 支持对 CDN 节点状态(可用性、服务带宽、负载等)的实时监控,根据时间间隔(可 配置, 缺省为 30 秒)向下级节点主动发起周期性查询, 如果连续 N 个( N 值可配置, 缺省为 3) 周期都没有查询到某个下级 SLB 节点信息,则认为该节点故障,不可调度 ; i) 支持平滑扩容,可以快速新增节点资源,满足用户并
21、发数的增长要求; j) IP 地址是由国际组织 NIC 分配,经常会更新,因此, GSLB 的基础 IP 库需不断完善, 以保证 IP 路由准确性,至少一个月更新一次。 6.3 DNS 调度策略技术要求 GSLB 的 DNS 调度策略判断依据支持以下几种条件 : 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地理区域距离、响 应时间、 往返 RTT、会话数最小及轮询等。调度策略 如图 6 所示 图 6. 调度策略 支持用户服务调度策略可配置,服务调度策略包括: a) CDN 节点故障调度策略 : 当 CDN 服务的节点发生故障时,自动到切换预先设定的备份 YD/T 10 节点(该节点一般是在邻近的同一个运营商节点),以保
22、障服务的可持续性。 b) CDN 节点流量跑满调度策略: 当 CDN 服务的节点带宽接近带宽上限时, GSLB 系统将 会加入更多的 CDN 节点共同覆盖该区域的请求。 c) 基于客户端 IP 的 DNS 调度策略 : GSLB 调度的默认单位是 DNS IP,有时候会存在客户 端 IP 与其配置的 Local DNS IP 不属于同一区域( DNS View) 的情况,对支持基于客户 端 IP 进行调度的业务中, 可以使用客户端 IP 进行 DNS View 的判断,提供更加精准的 调度。 d) 节点被攻击时的 DNS 调度策略 : 当 CDN 服务的业务遭受攻击时,进行切换或者调整服 务节
23、点(该节点一般是在邻近的同一个运营商节点)的策略, 在建立一套 DNS view 表 的同时, 会建立备用的 DNS view 表。 6.4 CDN DNS 解析技术要求 DNS 解析是 CDN 全局调度的核心 , DNS 是应用层上的协议 , 用于将用户提供的主机域名解 析为 IP 地址。 区域与 CDN 节点 IP 映射如图 7 所示 图 7. 区域与 CDN 节点 IP 映射表 要求如下: a) 支持泛域名的解析,支持子域名的解析; b) 支持解析轮询机制, 能为同一主机名配置多个 IP 地址; YD/T 11 c) 支持 DNS 区域解析请求, 不同区域能解析出不同的 IP 记录; d
24、) 支持负载均衡解析,同一线路, 同一主机可以配置多个 A 记录; e) 支持域名攻击防护, 单台机器的正常可访问量 400 万次 /台 万兆网卡; f) 支持最基础的 DNS CNAME 引导机制, 能够准确地返回 CNAME 记录; g) 为保证就近性访问, 客户区域与 CDN 节点 IP 映射表应至少按照城市进行划分, GSLB 能够准确地解析出 IP 所在的具体城市; h) 为保证互联网访问的互联互通,在中国大陆区域, GSLB 能解析出电信、联通、移动、 长宽、教育网等运营商; i) 为了支持海外加速需求,在海外区域, GSLB 至少能解析出具体的国家(主要亚欧美国 家能够按照国家进
25、行划分)。 6.5 CDN 回源的路由技术要求 对于 PC 端请求资源的 miss 状况,其可根据网络时延和丢包率(表征网络稳定性 ) 选择一条 或多条最优路径并行回源。 包括 : 先获取节点到源站得网络时延和丢包率,并将获取到的网络试 验和丢包率信息保存在本地 , 用来计算节点到源站的最优路径 。 当通过多条最优路径回源时 , 发 送端需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分块并按顺序编号 , 从多条到接收端的最优路径中选择一条路径将数据 发送到接收端 , 并记录下通过每条最优路径发送的数据编号 。 接收端从多条最优路径上同时接收 数据,并根据数据标号对数据进行排序、合并,完成并行数据的发送。 如图 8 所示,
26、 CDN 回源 一般有 3 条路径, miss 的时候需要选择最优路径回源, CDN 路由需要支持选取响应最快的路径 的策略。 YD/T 12 图 8. 回源路由和非回源路由 要求如下: a) 支持实时路由探测回源路径,选择最快响应路径回源,保障回源的快速性; b) 支持根据路径时延和丢包率(表征网络稳定性)选择回源路径; c) 支持域名的 host 头变更回源功能 , 当缓存目录中没有请求的内容时 , 支持回源请求 host 头的可变更; d) 支持直接向源站 IP 回源的功能,当节点缓存目录中没有请求的内容时, 直接向源站 IP 发送请求; e) 当源站有多个,而且不同的运营商, 那么 C
27、DN 的不同运营商节点回到各自对应运营商 的源站,保障加速业务的高效稳定; f) 支持源站故障自动切换机制 , 当监测到其中一个源站不能服务的时候 , 自动切换到另一 个源站访问,保障服务的稳定。 6.6 CDN 非回源路由技术要求 非回源路由即内容被缓存时的路由,当用户请求在缓存目录中命中,那么就直接将缓存的内 容返回给用户终端。内容缓存主要用来为下一级设备(流媒体服务器或缓存 ) 提供加速缓存。当 下一级设备内容未命中时, 向上一级 CDN 节点请求内容定位,其可根据路径时延和丢包率(表 征网络稳定性 ) 通过一条或多条路径向上一级节点请求资源,并到指定的内容缓存进行边下载边 向用户提供服
28、务。 要求如下: a) 节点存储支持不同业务的内容缓存; b) 可实时查看节点存储占用情况、内容分布情况,提供内容列表; c) 可根据业务类别对存储空间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管理; d) 所采用存储设备必须支持冗余,单一设备中断不得造成业务影响; e) 支持资源的查询以及统计功能,并且可以实现资源的自动更新; f) 边缘节点与单线汇聚父节点支持静态资源文件的默认缓存、强制缓存; g) 支持缓存命中状态的传递,父节点缓存命中可直接传递到边缘节点; h) 支持分片缓存 , 支持智能空间管理 , 根据磁盘空间 、 内容级别 、 内容访问热度等多种策 略更新自身存储分片,以提高缓存命中率。 YD/T 13
29、7. CDN 本地负载均衡系统的路由技术要求 7.1 本地负载均衡路由 本地负载均衡主要包含网络层负载均衡(负责网络层的数据处理 ) 、应用层负载均衡(负责 应用层的数据处理 ) 及缓存代理软件(负责缓存和服务器代理工作 ) 三大部分。 如图 9 所示,基 于本地负载均衡的路由技术是指当 PC 端 /移动端得到 CDN 最佳边缘节点 IP 后, PC 端 /移动端直 接向该 CDN 边缘节点 IP 请求资源, 该 IP 是 CDN 节点的虚拟 IP, 真正的内容存在 CDN 节点内 部真实机器的某个 cache 目录中。 CDN 服务商搭建的 CDN 节点上实现( L4+L7)负载均衡路由 找
30、到具体的 cache 目录。 图 9. 本地负载均衡路由 7.2 网络层负载均衡的路由技术要求 网络层( L4)负载均衡是指在负载均衡调度器上 虚拟出一个 IP 地址给用户,所有的请求都 YD/T 14 先经过虚拟 IP 地址达到负载均衡调度器,然后负载均衡调度器将从应用服务器列表中选择一个 合适的节点响应用户请求 ,如图 10 所示。 L4 网络层负载均衡的技术要求包含以下: a) 集成在系统内核中 , 在网络协议第四层对用户进行分发 , 自身不产生流量 , 需要具有极 高的调度性能; b) 支持 IP 负载均衡技术 ,从缓存服务器列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节点响应请求; c) 设备部署在缓存服务
31、器群的前端,工作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d) 负载调度器根据缓存服务器健康状态随时更新路由表; e) 支持缓存服务器的故障自动切换方案,故障处理后可以自动切回。 f) 支持多种负载均衡路由模式: 1) 轮询模式( Round robin) : 将用户请求按顺序轮流分配到集群服务器上,均等地对 待每一台服务器,而不理会服务器上实际的连接数和设备负载; 图 10. L4 负载均衡 2) 加权轮询( Weighted round robin):遵循“尽力而为”调度机制,根据服务器的不 同处理能力来调度访问请求,保证处理能力强的服务器处理更多的访问流量; 3) 最小连接模式( Least connec
32、tion):将用户请求调度到当前已建立的链接数最少的 服务器; 4) 最小响应时间( Least response time):将用户请求调度到最小响应时间的服务器 。 7.3 应用层负载均衡的路由技术要求 YD/T 15 应用层 (L7)负载均衡 是指 CDN 服务商的全局负载均衡系统得到最佳边缘节点后 , PC 端 /移动 端向该最佳节点 IP 请求 URL 到达节点内部 , 节点内部通过 L7 负载均衡模式 , 如图 11 所示 , 路 由到具体 cache 子目录 找到 URL,并将内容 输出到 PC 端 /移动端。 如 cache 服务器 没有缓存该 URL 则去源站拉取内容 到该
33、cache 子目录下,为下次同样请求直接提供内容缓存服务。 L7 应用层负载均衡的技术要求包含以下: a) 支持负载较大 、 需要会话保持或七层处理的 web 站点 , 提供高可用性 、 负载均衡 以及基 于 TCP 和 HTTP 应用的代理; 图 11. L7 负载均衡 b) 支持高并发调度灵活 , 工作在网络协议栈的第七层 , 能够对 HTTP 应用请求进行解析和 分流,对网络的依赖度低; c) 支持服务器检测 , 根据响应状态码 、 超时信息等检测出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 , 并及时将 返回错误的请求重新提交到其他节点上; d) 支持复杂的正则规则,能对信息进行准确分流,支持应用层信息的复杂
34、处理; e) 支持数据代理分发 , 能够将同一个 IP 的请求导向同一个缓存服务器 , 能够将同一个 URL 导向同一个缓存服务器的同一个进程; f) 支持容灾备份功能,确保业务可靠性,支持故障情况下用户的无缝切换; g) 支持一种负载均衡路由模式: 1) 基于域名的轮询模式( Round robin based on domain) : 根据访问的域名进行轮询调 度; 2) 基于 URL 的轮询模式 ( Round robin based on url) : 根据访问的 URL 进行轮询调度 ; YD/T 16 3) 基于访问 IP 的轮询模式( Round robin based on a
35、ccess ip): 根据请求的访问 IP 轮 询调度; 4) 加权轮询模式 ( Weighted round robin) : 根据域名 、 URL、 访问 IP 的加权轮询调度 ; 5) 基于域名的一致性 hash 模式( Hash base on domain) : 根据访问域名的一致性 hash 调度; 6) 基于 URL 的一致性哈希模式( Hash base on url): 根据访问的 URL 的一致性 hash 调度; 7) 基于访问 IP 的一致性 hash 模式( Hash base on access ip): 基于访问 IP 的一致性 hash 调度。 在实际场景中可以
36、将网络层负载均衡设备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设备结合使用 , 网络层负载均衡 设备部署在前端用于四层负载均衡 , 当需要更加细节的负载均衡时再启用应用层负载均衡设备以 优化调度效果, L4+L7 负载均衡架构 如图 12 所示。 图 12. L4+L7 负载均衡架构图 7.4 负载均衡算法分布图 本地负载均衡路由算法分布如图 13 所示 YD/T 17 图 13. 本地负载均衡路由算法分布 8. CDN 单 /双线汇聚节点的路由技术要求 8.1 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CDN 汇聚节点方案支持预先推送功能,用于内容发布前进行预热文件。在用户最初并发访 问时候 , 可极大缓解源站压力 。 对于直播流服务可用用
37、于切片 、 转码 、 录制 、 输出改写等 , 汇聚 节点要求 如图 14 所示。 YD/T 18 图 14. 汇聚节点要求 8.2 双线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双线汇聚父节点是保障跨运营商加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由技术相关要求如下: a) 支持跨运营商请求回源,以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 b) 支持快速处理动态请求,以达到快速回源的效果; c) 支持主备故障自动切换,保障双线节点的服务稳定性。 8.3 单线汇聚节点技术要求 单线汇聚父节点负责代理边缘节点的请求,支持预推送服务, 是 CDN 边缘节点与源站内容 服务器之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缓冲,在满足边缘节点所有的技术要求,另外技术要求如下: a) 支持自由设置最大并发预推送回源数,以保障源站的性能; b) 支持限制回源速度功能,避免源站受不了大并发的预推送; c) 支持自由设置每日预推送文件的大小以及每天预推送的数目; d) 支持 http 1.0 协议及 http 1.1 协议的预推送, 以保证无论用户端是采用 http1.0 或 http1.1 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缓存文件; YD/T 19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CDN 内容路由系统技术指标 根据历史运营经验, CDN 内容路由系统的几个关 键业务指标如表 A.1 所示: 表 A.1 指标 关键业务指标 指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