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616 2022 公路路基 路面长期 性能观测 站 建设技 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performance observation sta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and pavement 2022-06-24 发布 2022-07-24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5/T 2616 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观测站选址与观测内容.2 4.1 观测站选址及布置.2 4.2 观测内容.2 5 观测设备选择.3 5.1 一般规定.3 5.2 结构响应及交通荷载观测设备.4 5.3 结构内部环境观测设备.5 5.4 外界气象环境观测设备.6 5.5 数据采集设备.6 6 观测设备布置.9 6.1 布置位置选取原则.9 6.2 设备安装原则.9 6.3 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工序.9 7 观测站房建设.10 8 观测站验收.10 8.1 传感器验收.10 8.2 数据采集设备验收.10 8.3 观测站房工程质量验收.11 9 观测站定期检查与维护.11 9.1 传
3、感器定期检查与维护.11 9.2 数据采集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11 附录A(资料性)传感器布置案例.13 附录B(资料性)观测站房建设图纸.16 附录C(规范性)观测站定期检查与维护记录表.17 DB15/T 2616 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责
4、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洪伟、董泽蛟、马宪永、王学营、赵楷文、白亚杰、曹丽萍、温志广、刘恒、朱云江、赵晓亮、沈永飞、杨永红、樊拥民、刘磊、杨永平、李瑞平、殷允飞、周涛、王新宽、石占斌、王彤旭、王志强、任龙、张冀雯、贺瑞峰、冯菊开、宋洪阳、班智伟。DB15/T 2616 2022 1 公路 路基 路面 长 期性能观 测站建 设技术规 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观测站选址与观测内容、观测设备选择、观测设备布置、观测站房建设、观测站验收、观测站定期检查与维护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施工及服役期间各等级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的设计与建设。2 规范
5、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JG/T 422 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QX/T 31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QX/T 118 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观测站 observation station 对公路路基路面进行长期性能观测的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观测站房
6、等硬件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存储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软件系统构成。3.2 环境参 数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公路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辐射等。3.3 结构响 应 structural response 公路路基路面在外力及环境作用下其内部各个部位产生的位移、应力和应变。DB15/T 2616 2022 2 3.4 长期性 能 long-term performance 被观测对象在全寿命周期中结构的使用性能及服务性能。3.5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能感知被测物理量的变化,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
7、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3.6 动态称 重系统 weigh-in-motion system 由传感器、测试软件及电子仪器组成,可测量和分析接地轮胎的动态力学特性,以测算单辆运动车辆的轴重、轴型、总重和车速等参数的系统。3.7 观测站 房 observatory house 用于管理与存放传感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设备、供电设备以及相关观测辅助设备的建筑构造物,以实现对交通荷载信息、外界气象环境信息、路基路面内部结构响应信息以及环境信息等进行连续稳定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4 观测站 选址 与观 测内 容 4.1 观 测站 选址 及布 置 4.1.1 观测站位置选取应考虑公
8、路路基路面的观测需求、场地条件、地域环境特点以及交通荷载状况等。4.1.2 观测站位置选取应考虑公路线形的影响,宜避免交叉路口、减速带、公路收费站等特殊交通运行状态位置。4.1.3 观测站宜采用公路沿线配套供电设备等公共设施实现持续性供电,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方式供电,并配备不间断供电设备,以确保观测系统的长期、持续工作。4.1.4 观测站的布置应便于数据的采集和设施的维护,且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与行车安全。4.2 观 测内 容 4.2.1 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的观测内容应包括交通荷载信息、外界气象环境信息、路基路面内部结构响应信息及环境信息等,能够获取在交通荷载和外界气象环
9、境作用下公路路基路面内部结构响应及环境的变化。4.2.2 为准确掌握公路路基路面的长期性能,应根据公路工程实际观测需求,合理选择观测内容及方式。结构响应及交通荷载的观测内容及方式见表 1,结构内部环境观测内容及方式见表 2,外界气象环境观测内容及方式见表 3。DB15/T 2616 2022 3 表1 结构响 应及 交通 荷载 观测 内容及 方式 观测内容 观测设备 用途 安装方式 布置点位 应变 静态、动态应变传感器 结构疲劳、车辙分析 埋入式 面层、基层、路基内部 变形 位移传感器 结构沉降、路基膨胀分析 埋入式 面层、基层、路基内部 压力 压力传感器 结构受力分析 埋入式 面层、基层、路
10、基内部 交通荷载 动态称重系统 车辆轴载、轴型分析 表面切槽式 路面表面及以下 表2 结构内 部环 境观 测内 容及 方式 观测内容 观测设备 用途 安装方式 布置点位 温度 温度传感器 结构内部温度梯度 及变化分析 埋入式 面层、基层、路基内部 湿度 湿度传感器、渗压计 结构内部湿度及 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埋入式 面层、基层、路基内部 表3 外界气 象环 境观 测内 容及 方式 观测内容 观测设备 用途 安装方式 布置点位 大气温度 气象百叶箱型 温度传感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大气湿度 气象百叶箱型 湿度传感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气压 气象百叶箱型 气压传感器
11、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风速 风速传感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风向 风向传感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雨量 雨量传感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总辐射强度 太阳总辐射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日照时数 全自动跟踪 太阳直接辐射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直接辐射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紫外辐射强度 紫外辐射表 气象信息分析 非埋入式 路侧区域 5 观测设备 选择 5.1 一 般规 定 5.1.1 观测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a)应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状态、施工特点以及项目经费条件,并结合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的目
12、的和具体内容确定适宜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DB15/T 2616 2022 4 b)针对公路路基路面不同层位的观测需求,应选用不同量程的传感器进行观测;c)传感器在观测期间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采集信号的信噪比应满足实际工程需要;d)应根据传感器类型,选择操作方便、稳定性好且精度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5.1.2观测设备的性能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a)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且稳定的线性度,用于路基路面结构响应观测的传感器应满足JT/T 1037规定的线性度要求;b)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且稳定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及重复性,应严格控制观测数据的漂移;c)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传感器
13、的工作范围宜为满量程的20%80%,且最大工作状态不应超过满量程;d)应根据观测内容和传感器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参数,对结构的动态响应观测时,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应大于等于200 Hz。5.1.3 观测设备除应符合本规范 5.1.2条的性能参数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供电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观测要求确定;b)传感器的使用年限应满足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需求;c)传感器出厂前应做好静态、动态标定与校准。5.2 结 构响 应及 交通 荷载 观测设 备 5.2.1 应变 传感 器 在公路路基路面应变观测中,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及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采用电阻式应变传感器、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光
14、纤光栅式应变传感器、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各类应变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表4要求。表4 应变传 感器 性能 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 工作温度 分辨力 精度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 水平应变-15001500-3080 0.5%F.S 3 以内 竖向应变-15000-3080 0.5%F.S 3 以内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 水平应变-15001500-3080 0.5%F.S 3 以内 光纤光栅式应变传感器 水平应变-15001500-3080 0.1%F.S 3 以内 竖向应变-15000-3080 0.1%F.S 3 以内 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 水平应变-1000010000-3080 0.1%F
15、.S 30 以内 应变传感器应采用水平向或竖向布置方式,也可采用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变传感器组成应变花的方式。每层的同类传感器数量应至少2个。其中,光纤光栅式应变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及机械性能应满足JG/T 422的要求。DB15/T 2616 2022 5 5.2.2 位移 传感 器 在公路路基路面位移观测中,可采用振弦式位移传感器、光纤光栅式位移传感器。各类位移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表5要求。表5 位移 传 感器 性能 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 mm 工作温度 分辨力 精度 mm 振弦式位移传感器 变形、沉降 100-3080 0.5%F.S 0.1 以内 光纤光栅式位移传感器 变形、沉降 1
16、00-3080 0.1%F.S 0.1 以内 5.2.3 压力 传感 器 在公路路基路面压力观测中,可采用振弦式压力传感器、光纤光栅式压力传感器。各类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表6要求。表6 压力 传 感器 性能 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MPa 工作温度 分辨力 精度 MPa 承压盘直径1 mm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 压应力 02-3080 0.1%F.S 0.03 以内 250 光纤光栅式压力传感器2 压应力 02-3080 0.1%F.S 0.05 以内 250 注1:经专家论证也可采用非圆形承压盘。注2:油压式、应变式皆可选择。5.2.4 动态 称重 系统 为获取车辆荷载的轴载、轴型及速度
17、等信息,应根据公路实际交通运营状况,合理选用动态称重系统,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动态称重系统布置尺寸应适配车道宽度,量程应根据所观测公路的最新车辆限载以及所规划的车辆限载综合确定,单轴测试量程宜大于限载车辆最大单轴轴重的150%;b)动态称重系统应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及处理功能,现场数据存储能力应大于两年。5.3 结 构内 部环 境观 测设 备 5.3.1 温度 传感 器 在公路路基路面温度观测中,可采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式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各类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表7要求。DB15/T 2616 2022 6 表7 温度 传 感器 性能 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
18、 工作温度 分辨力 精度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温度-3080-3080 0.1%F.S 0.1 以内 光纤光栅式温度传感器 温度-3080-3080 0.1%F.S 0.1 以内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温度-3080-3080 0.5%F.S 0.5 以内 5.3.2 湿度 传感 器 及 渗压 计 在公路路基路面湿度观测中,可采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在公路路基路面渗压观测中,可采用振弦式渗压计、光纤光栅式渗压计。各类湿度传感器及渗压计的性能应满足表8要求。表8 湿度传 感器 及渗 压计 性能 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 工作温度 分辨力 精度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含水率 0%RH100%RH-3
19、080 0.2%RH 1%RH 以内 振弦式渗压计 孔隙水压力 0 MPa1 MPa-3080 0.1%F.S 0.01 MPa 以内 光纤光栅式渗压计 孔隙水压力 0 MPa1 MPa-3080 0.1%F.S 0.01 MPa 以内 5.4 外界 气 象环 境观 测设 备 公路外界气象环境观测设备应能同时测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雨量、辐射等诸多气象要素,各类气象观测设备的性能应满足表9要求。表9 外界气 象环 境观 测设 备 性 能要求 类别 观测内容 测量范围 分辨力 精度 温度传感器 大气温度()-5080 0.1%F.S 0.2 以内 湿度传感器 相对湿度(%)51
20、00 1%F.S 5 以内 气压传感器 气压(hPa)4501060 0.01%F.S 0.5 以内 风速传感器 风速(m/s)050 0.2%F.S 0.2 以内 风向传感器 风向()0360 1%F.S 2 以内 雨量传感器 雨量(mm)0999.9 0.01%F.S 0.4 以内 太阳总辐射表 总辐射强度(W/m2)02000 0.1%F.S 2 以内 全自动跟踪太阳直接辐射表 日照时数(h/d)024 0.1%F.S 0.2 以内 直接辐射强度(W/m2)02000 0.1%F.S 2 以内 紫外辐射表 紫外辐射强度(W/m2)0100 0.1%F.S 1 以内 5.5 数 据采 集设
21、 备 DB15/T 2616 2022 7 5.5.1 设备 选型 数据采集设备应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类型、匹配性、兼容性、精度和分辨力等要求进行选型,并满足下列要求:a)数据采集模块转换分辨力应满足传感器分辨力及观测要求;b)光信号数据采集应采用专门的光纤解调设备,应根据波长范围、通道数及采样频率进行选型;c)电阻类传感器应选用惠斯通电桥调理放大信号;d)电信号应进行光电隔离,以增强抗干扰能力。5.5.2 电阻 式传 感器 数据 采集仪 电阻式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0要求。表10 电阻式 传感 器数 据采 集仪 技术指 标要求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通道数 16 工作温度()-
22、3070 测量范围(k)010 数据存储容量(MB)128 采样频率(Hz)12000 防护等级 IP54 测量精度 电阻比:0.0001 分辨力 电阻比:0.00001 电阻值:10 电阻值:0.1 5.5.3 振弦 式传 感器 数据 采集仪 振弦式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1要求。表11 振弦式 传感 器数 据采 集仪 技术指 标要求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通道数 16 工作温度()-3070 测量范围(Hz)4005000 工作湿度(%RH)095 采样频率(Hz)100 防护等级 IP66 测量精度 频率:0.1Hz 分辨力 频率:0.01Hz 温度:0.5 温度:0.1
23、5.5.4 光纤 光栅 解调 仪 光纤光栅解调仪的光学指标特性应满足表12要求,电气特性应满足表13要求,机械特性应满足表14要求。表12 光纤光 栅解 调仪 光学 指标 特性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光学通道数 1128 波长变化范围(nm)40 DB15/T 2616 2022 8 表12 光纤 光栅 解调 仪光学指标特性(续)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稳定性(pm)5 重复性(pm)2 应变精度()3 以内 温度精度()1 以内 动态范围(dB)25 扫描频率(Hz)15000 光学接头 FC/APC 或LC/APC 表13 光纤光 栅解 调仪 电气 特性 指标 要求 电源供应 7 36
24、VDC(含100 240 VAC)数据传输接口 以太网、USB 等 功率 35 W 50 W 表14 光纤光 栅解 调仪 机械 特性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工作温度()-2050 工作湿度(%)80(无凝结)储存温度()-2060 储存湿度(%)95(无凝结)5.5.5 分布 式光 纤解 调 仪 BOTDA分布式光纤解调仪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5要求。表15 BOTDA 分布 式光 纤解 调仪 技术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传感距离(km)2 扫频范围(GHz)10 空间分辨率(m)2 工作温度()040 采样分辨率(m)0.5 储存温度()-2060 测量范围()-150001500
25、0 工作湿度(%)80(无凝结)测量精度()30 以内 储存湿度(%)95(无凝结)BOTDR分布式光纤解调仪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6要求。表16 BOTDR 分布 式光 纤解 调仪 技术指 标要 求 指标 要求 指标 要求 传感距离(km)5 扫频范围(GHz)10 脉冲宽度(ns)10 工作温度()040 空间分辨率(m)20 储存温度()-2060 测量范围()-1500015000 工作湿度(%)80(无凝结)测量精度()30 以内 储存湿度(%)95(无凝结)DB15/T 2616 2022 9 6 观测设备 布置 6.1 布 置位 置选 取原 则 传感器的布置位置选取应符合以下原则:a
26、)应满足公路路基路面性能评估要求,遵循“代表性、实用性、经济性、低扰动”的选取原则;b)宜在结构响应最不利处布置;c)测得的数据应对公路路基路面的静力、动力参数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d)测得的数据应能充分反映公路路基路面的静力、动力特性;e)应满足JT/T 1037的数据管理要求。6.2 设 备安 装原 则 6.2.1埋入式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原则:a)应根据公路工程现场实际条件,合理选用传感器埋设、布线及组网方式;b)对于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传感器的埋设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尽量减少对施工组织的干扰及对路基路面的损伤;c)对于既有公路工程,传感器的埋设应采用开槽、钻孔
27、等埋设方式,尽量减少对路基路面的损伤,埋设完工后应立即做好填补等防护措施。6.2.2 非埋入式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原则:a)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其后期可维护性,应预留足够的接口,便于传感器的维护、更换;b)外界气象环境观测设备应由专业安装人员现场安装;c)传感器的线缆应采用线管或线槽保护,宜地下掩埋并做好防护,不宜架空。6.3 埋 入式 传感 器安 装工 序 埋入式传感器的现场安装应参照以下工序:a)初步定位:根据观测站的具体选址,明确传感器线缆走向,初步喷漆定位;b)挖槽及精准定位:根据传感器的形状及大小开挖相应尺寸的坑槽,清理坑槽内石块等杂物,保证导线走向的平顺性;挖槽结束后,应用全站仪等高
28、精度测量设备精准定位并记录;c)传感器安装:用细料铺平并夯实坑槽底部,放置传感器时应利用水平尺等调平;d)导线绑扎:整理绑扎传感器线缆,可采用自锁式尼龙绳等;e)摊铺碾压:原材料回填坑槽后可进行正常的摊铺工序,压路机作用于传感器附近时宜关闭振动,以防损坏传感器;f)记录保护:准确记录传感器埋设位置及编号,应在观测断面附近设立警示标志或标牌。DB15/T 2616 2022 10 7 观测站 房建 设 观测站房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观测站房应采用模块化建设,建设位置应选取观测断面就近边坡,与观测断面的距离宜小于10 m;b)观测站房面积应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操作方便为原则,宜不小于10 m2,
29、室内温度应满足设备工作温度要求,应具有良好的防雷电和防电磁干扰能力,观测站房建设示意图见附录B;c)在观测站房顶部设置用于固定气象传感器的气象杆或气象塔时,气象杆、气象塔与观测房顶的垂直高度应大于2 m,并且气象杆、气象塔和观测房的建筑结构应能经受10级以上大风;d)观测站房应能够保证观测数据的稳定传输,网络应能够时刻稳定连接4G及以上信号;e)观测房内应合理摆放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供电等设备,站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f)观测站房中线缆、接插件以及各类配线设备的使用安装,应满足GB/T 50312的规定要求。8 观测站 验收 8.1 传 感器 验收 8.1.1传感器的验收包括施工前的出厂质量抽
30、检和施工后的安装质量验收。施工后的安装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完成后7天内进行。8.1.2施工前传感器的抽检率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非埋入式传感器,每类传感器的抽检率不应小于50%且不应少于1个;b)对于埋入式传感器,应对所有传感器进行检验。8.1.3施工前应检查传感器的类型、型号、数量及标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传感器的外观应无明显的破损、变形、划痕、剥落和锈蚀现象,传感器表面或其线缆上应设有信息完整、清晰的固定标识。8.1.4施工后传感器的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位置、引出线缆和插接接头的保护措施应符合安装要求,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探地雷达对埋入式传感器的埋设位置进行校验
31、;b)传感器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初始数据合理,否则按不成活计;c)传感器的安装信息档案应内容完整且数据准确;d)外界气象环境观测设备应按照QX/T 118及QX/T 31要求进行验收。8.2 数 据采 集设 备验收 8.2.1数据采集设备的验收应在设备安装完成后 7天内进行。8.2.2数据采集设备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数量、型号、规格应符合要求,部件完整;DB15/T 2616 2022 11 b)数据采集设备的外观应无明显的破损、变形、划痕、剥落和锈蚀现象,设备表面应设有信息完整、准确的固定标识;c)每类数据采集设备的抽检率不得小于50%,且不应少于1台。出现抽检不合
32、格设备应予以更换,并检测及保证剩余数据采集设备合格率100%;d)数据采集设备的软件应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8.2.3 数据采集设备在交付前,应有三个月以上的数据采集试用期,应组织相关专业部门验收,形成完善的交付手续。8.3 观 测站 房工 程质 量验收 8.3.1观测站房应设置合格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蓄积,并注意保护墙体;8.3.2观测站房应干净整洁,设备摆放合理,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后期工作人员的检查维护;8.3.3 观测站房应满足严酷野外工作条件,应配置必要的通信、电力、稳压以及避雷设备。9 观测站 定期 检查 与维护 9.1 传 感器 定期 检查 与维护 9.1.1 传感器的性能检查应
33、符合以下规定:a)传感器的性能检查应包括物理性能检查和工作性能检查;b)传感器的物理性能检查应包括:检查传感器外露线缆和接口是否有损伤、老化及污渍等现象,并及时处理;检查非埋入式传感器或传感设备是否完好,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正常安全运行;c)传感器工作性能检查应包括: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和灵敏度。9.1.2 传感器的保养与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在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下,如潮湿、酸性环境,传感器应做好抗腐蚀措施和密闭性防护;b)在电磁场环境下,应对传感器的屏蔽性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c)应根据公路工程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风、防雨雪、防雷、防尘、防晒和防强烈振动
34、等措施;d)应根据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雨水、高温、高湿、辐射和冰冻等对传感器及其线缆、接口等损坏。9.1.3 传感器的定期检查频率应不小于2次/年,传感器的性能检查、保养与维护管理应按照附录 C 中表C.1进行记录。9.2 数据 采集 设备 定期 检 查与维护 9.2.1 数据采集设备的外观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a)数据采集设备在野外环境运行时,应检查数据采集设备是否受阳光照射,是否做好防水、防潮、防风及防尘措施;b)检查保护装置外观是否有潮湿、腐蚀、人为破坏等情况,并检查保护装置是否牢固;DB15/T 2616 2022 12 c)检查观测站房内环境是否清洁。应根据数据采集设备使用
35、要求,保证站房内温度和湿度在允许范围内,杜绝站房内存有食物、纸屑和积灰等。9.2.2 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a)检查数据采集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及运行,检查数据采集设备内置电源或外接电源是否工作正常;b)检查数据采集设备能否稳定采集到观测数据,并检查观测数据是否合理;c)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通讯是否正常,检查通讯软件的通讯格式设置,检查通讯硬件是否正常,包括连接线、输入及输出端口是否连接可靠。9.2.3 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a)数据采集设备应根据采集界面便利性、数据存储可靠性、远程传输稳定性、系统集成综合性等需求,进行数据采集设备的不定期软件系统升级;b)当数据
36、采集设备超出设备出厂使用寿命年限、出现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无法修复的故障、无法满足前端传感器数据采集、无法满足系统集成功能需求时,应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设备修复升级或设备替换;c)对于内置电池的数据采集设备,应按照数据采集设备操作手册进行定期充电或电池更换,避免数据采集中断;d)对数据采集设备清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任何类型的溶剂,避免任何类型碎屑贴附于数据采集设备,避免液体进入数据采集设备面板或插座端内部。9.2.4 数据采集设备的定期检查频率应不小于2 次/年,数据采集设备的外观检查、性能检查以及运行维护管理应按照附录 C中表C.2进行记录。DB15/T 2616 2022 13 附 录 A(资
37、料 性)传感器 布置 案例 A.1 传感 器整 体布 置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本文件提供了资料性传感器布置案例。具体布置方案如图A.1所示,电阻式传感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光栅式传感器等点式传感器均适用于本方案。a)传 感器 布置 平面图 b)传 感器 布置 断面图 图A.1 传感器 布置 图 A.2 温度 传感 器布 置 各层层底纵向间隔1m布置2个温度传感器,布置于距离行车道外边缘0.3m的硬路肩位置处。土基内布置8个,选择4个深度,距路表分别为1m、1.5m、2m和2.5m,具体布置方案如图A.2所示。图A.2 温度传 感器 布置 图 DB15/T 2616 20
38、22 14 A.3 湿度 传感 器布 置 布置于距离行车道外边缘0.3 m的硬路肩位置处。土基内布置 8个,选择 4个深度,距路表分别为1m、1.5m、2m和2.5m,具体布置方案如图 A.3所示。图A.3 湿度传 感器 布置 图 A.4 压力 传感 器布 置 除上面层外,在轮迹带位置处,各层层底纵向间隔1 m布置2 个压力传感器,用于路面各层层底压力测量,具体布置方案如图A.4所示。图A.4 压力传 感器 布置 图 A.5 水平 应变 传感 器布 置 在下面层层底,布置6 个纵向水平应变传感器和 6个横向水平应变传感器。传感器在轮迹带位置左右对称布置。布置 4 排,依次为纵向、横向、纵向和横
39、向;每排布置 3 个;传感器横向间隔 0.4 m、纵向间隔0.5 m;形成水平向应变测试矩阵,用于路面纵向、横向应变测量。在中面层层底,在轮迹带位置左右对称布置 5 个纵向水平应变传感器;传感器横向间隔 0.2 m、纵向间隔0.5 m,用于路面纵向应变测量和行车荷载横向偏移判定。纵向水平应变传感器布置方案如图 A.5 所示,横向水平应变传感器布置方案如图 A.6 所示。DB15/T 2616 2022 15 图A.5 纵向水 平应 变传 感器 布置 图 图A.6 横 向水平 应变 传感 器布 置图 A.6 竖向 应变 传感 器布 置 在中面层和下面层层底,分别布置 6 个竖向应变传感器。传感器
40、在轮迹带位置左右对称布置;布置 2排,每排布置3个;传感器横向间隔 0.4 m、纵向间隔 0.5 m。在土基层顶,布置3 个竖向应变传感器。传感器在轮迹带位置左右对称布置;布置 1排;传感器横向间隔 0.4 m、纵向间隔0.5 m,具体布置方案如图 A.7 所示。图A.7 竖 向应 变传 感器 布 置图 A.7 动态 称重 系统 布置 在上面层顶部,距离应变传感器测试矩阵4 m5 m,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单车道布置,用于车辆轴重、轴型及车速等测量。DB15/T 2616 2022 16 附 录 B(资料 性)观测站 房建 设图 纸 B.1 观测站房正视图见图B.1。图B.1 观 测站 房正视 图
41、 B.2 观测站房俯视图见图B.2。图B.2 观 测站 房俯视 图 B.3 观测站房左视图见图B.3。图B.3 观 测站 房左 视图 DB15/T 2616 2022 17 附 录 C(资料 性)观测站 定期 检查 与维 护记 录表 C.1 传感 器定 期检 查与 维 护记录 表 传感器定期检查与维护情况应按照表C.1的样式进行记录。表C.1 传 感器 定期 检查 与 维护记 录表 定期检查项目 结论 设备名称与编号 存在问题及维护情况 传感器清洁情况 正常异常 传感器及接口锈蚀情况 正常异常 传感器安装是否牢固 正常异常 传感器及连接线、接口是否破损 正常异常 保护装置密封情况 正常异常 保
42、护装置锈蚀破损情况 正常异常 传感器工作环境是否满足要求 正常异常 传感器精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 正常异常 巡检周期:六个月操作者:时间:年月日 C.2 数据 采集 设备 定期 检 查与维 护记 录表 数据采集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情况应按照表 C.2 的样式进行记录。表C.2 数 据采 集设 备定 期 检查与 维护 记录 表 定期检查项目 结论 设备名称与编号 存在问题及维护情况 温度、湿度控制情况 正常异常 设备清洁情况 正常异常 设备物理外观(物理撞击)正常异常 设备开机情况 正常异常 数据采集情况 正常异常 数据通讯情况 正常异常 电源是否工作(能否正常启动、指示灯是否正常、电池供电时电量是否充足、充放电是否满足要求)正常异常 巡检周期:六个月操作者:时间:年月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