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54158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4 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CCS B 10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8972023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 2023-12-04 发布2024-03-0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4/T 2897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1 5 提升指标.2 6 提升措施及方法.2 7 提升期.4 附录 A(资料性)耕地主要农业区域划分(山西省).5 DB14/T 2897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

2、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文波、王瑞、赵耀巍、赵嘉祺、郭烨、郭蓉、王海景、陈海鹏、高杰、王慧杰、孟颖晨、贾彬良、赵小凤、徐云文。DB14/T 28972023 1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总体要求、提升指标、提升措施及方法、提升期。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中低肥力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119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24 土壤检测 第24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 NY/T 1377 土壤中pH值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有机质具有矿化作用、腐殖化作

4、用。3.2 土壤培肥 针对某一区域作物耕作和栽培制度,以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无机肥料以及深耕改土等技术为手段,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使土壤肥力不断提升,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措施。3.3 秸秆还田 将秸秆在作物收获后通过不同方式还入农田,以达到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目标的措施。3.4 绿肥 直接翻埋或经堆沤后作肥料施用的绿色植物体,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具有增加有机质、提供养分、改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提高保肥保水能力等作用。4 总体要求 DB14/T 28972023 2 以有机培肥为主,增施有机肥、秸秆和绿肥等有机物料,推行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方式。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培

5、肥为辅,协同提升土壤有机质,稳定土壤氮素等营养元素供应能力,满足作物生长需求。5 提升指标 提升指标类型 5.1 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主要指标,将耕作层厚度、土壤容重、全氮、酸碱度(pH)、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中的一项或几项作为协同指标,优先达到相应指标值。根据GB/T 33469 的规定,山西省耕地划分为四个主要农业区域(见附录A),其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指标 区域 物理性状指标 主要化学性状指标 生物指标 耕层厚度(cm)土壤容重(g/cm3)有机质(g/kg)全氮(g/kg)pH值 微生

6、物量碳(g/kg)微生物量氮(mg/kg)长城沿线农牧区 23 12 0.7 5.58.5 0.065 3.8 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 23 22 1.2 5.58.5 0.075 4.4 汾渭谷地农业区 23 18 1.1 5.58.5 0.070 4.1 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牧林农区 23 11 0.7 5.58.5 0.050 2.9 各指标测定方法 5.2 5.2.1 土壤容重的测定按 NY/T 1121.4 执行。5.2.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 NY/T 1121.6 执行。5.2.3 土壤全氮的测定按 NY/T 1121.24 执行。5.2.4 土壤 pH 值的测定按照 NY/T

7、1377 执行。5.2.5 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测定按 NY/T 1119 执行。6 提升措施及方法 平衡施用无机肥料 6.1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监测结果及其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施用效应进行施肥。施肥过程中要氮肥总量控制、分期按需追肥,磷钾肥衡量补充,中微量元素因土补缺。增施有机肥 6.2 6.2.1 肥料选择 可选用发酵腐熟彻底的农家肥,或符合NY/T 525 质量要求的商品有机肥料。6.2.2 肥料用量 DB14/T 28972023 3 农家肥一年用量为15 t/hm245 t/hm2;商品有机肥按照具体商品推荐量施用。6.2.3 施用方法 有机肥料通常做

8、基肥翻耕施入土壤。秸秆还田 6.3 6.3.1 还田数量 秸秆还田数量应根据主栽作物及产量水平而定,可采用作物秸秆的全量、半量、1/3量还田。6.3.2 还田方法 6.3.2.1 采用可粉碎秸秆的收割机,在主栽作物收获时,将粉碎的秸秆均匀撒于地表,直接翻压还田。6.3.2.2 粉碎的秸秆也可作覆盖材料,覆盖休闲地表,保水增墒,在下茬主栽作物播前翻压。6.3.2.3 粉碎的秸秆长度应不大于 3 cm。6.3.2.4 秸秆还田条件下种植作物,氮肥用量应增加 10%15%。6.3.2.5 将碳氮比调至 20:140:1。绿肥种植 6.4 6.4.1 品种选择 依据区域降水量、积温及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绿

9、肥品种。山西省常用的绿肥主要有夏绿肥、冬绿肥和多年生绿肥三大类:夏绿肥主要为麦后复播的绿豆、大豆和芝麻以及晋北地区的蚕豆、豌豆和箭筈豌豆;冬绿肥为越冬油菜;多年生绿肥为紫花苜蓿、草木樨等。6.4.2 种植方式 6.4.2.1 禾谷类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的田块,3 年5 年轮作种植 1 次绿肥。6.4.2.2 农田休闲期适宜种植的田块,应填闲种植绿肥。6.4.2.3 与主栽作物生长期一致的绿肥品种应进行间作或混作。6.4.3 播种方法 6.4.3.1 绿肥播种以条播或撒播为主,播深应根据品种要求和种子大小而定:大粒种子可适当深播,以 5 cm7 cm 为宜;小粒种子要适当浅播,以 2 cm5 cm

10、 为宜。6.4.3.2 播量取决于绿肥作物品种,单作绿肥生长盛期应能覆盖农田地面,间套绿肥应能覆盖绿肥种植行或种植带地面。6.4.4 田间管理 6.4.4.1 豆科绿肥一般不施用氮肥,特别瘠薄的土壤在播种时应施用氮肥(N)15 kg/hm230 kg/hm2。6.4.4.2 缺磷田块,施用磷肥(P2O5)30 kg/hm245 kg/hm2。6.4.4.3 应及时除草、防治病虫。6.4.5 刈割翻压 DB14/T 28972023 4 6.4.5.1 直接翻压的绿肥,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和气温,在主栽作物播种前 10 d25 d 翻压入土。6.4.5.2 植株高大的绿肥,采用如下方式刈割翻压:采用

11、灭茬还田机械粉碎覆盖地表;或刈割切碎再翻压入土;或刈割移出、切碎堆腐后再撒施翻压。合理耕作 6.5 6.5.1 土壤深耕 6.5.1.1 土壤深耕作业耕幅与种植宽幅一致,保持深度均匀,深度大于 30 cm,无漏耕、重耕,耕深稳定性、土体破碎料等符合田间管理要求。6.5.1.2 熟化土壤适宜深耕周期为 2 年3 年,特殊要求下也可一年一次,但原耕层浅薄或层次发育不良的地块应逐渐加大耕作层深度。6.5.1.3 土壤深耕后,应根据接茬作物种植标准实施耙田或深松技术,保持田面平整。6.5.2 土壤深松 土壤深松主要用于旱地作物播前管理,在工作幅宽较大的地块应进行全面深松,耕层土壤保持适宜的松紧度和保水

12、保肥能力,深度控制在15 cm20 cm,易漏水、漏肥、漏气的地块不适宜深松。6.5.3 保护性耕作 6.5.3.1 作物收获时,将秸秆或根茬覆盖于地表,不应进行翻耕掩埋。6.5.3.2 免耕或少耕覆盖播种,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完成播种施肥作业。6.5.3.3 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可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进行播种。6.5.3.4 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害草防治等。7 提升期 提升期至少应在3年以上,具体以实现作物持续稳定增产、达到本文件规定的土壤有机质提升指标要求为限。DB14/T 28972023 5 A A 附录A (资料性)耕地主要农业区

13、域划分(山西省)山西省耕地主要农业区域划分见表A.1。表A.1 耕地主要农业区域划分(山西省)一级农业区二级农业区县(市、区)内蒙古及 长城沿线区长城沿线农牧区云州、右玉、左云、平鲁、朔城、山阴、怀仁、应县、浑源、灵丘、阳高、天镇、广灵、云冈、新荣、繁峙、宁武、神池、偏关、五寨、岢岚、静乐、岚具、方山、娄烦、古交黄土高原区 晋东豫西 丘陵山地农林牧区五台、盂县、阳泉市郊区、寿阳、昔阳、和顺、左权、平定、榆社、沁源、沁县、武乡、襄垣、黎城、潞城、屯留、上党、长子、平顺、壶关、潞州、高平、陵川、阳城、沁水、泽州、安泽、垣曲、平陆、芮城汾渭 谷地农业区代县、原平、定襄、忻府、阳曲、清徐、晋源、小店、尖草坪、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交城、文水、汾阳、孝义、霍州、洪洞、尧都、古县、浮山、翼城、襄汾、曲沃、候马、新绛、稷山、河津、绛县、闻喜、万荣、夏县、盐湖、临猗、永济晋陕甘 黄土丘陵沟壑牧林农区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中阳、石楼、交口、汾西、隰县、永和、大宁、蒲县、吉县、乡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