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01 CCS P 66 1301 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DB 1301/T 4642023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技术指南 2023-05-31 发布 2023-06-30 实施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01/T 4642023 I 目次 前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路段识别方法.1 工作流程.1 路段类别识别主要方法.2 5.2.1 公路技术识别指标.2 5.2.2 公路路侧识别指标.3 5.2.3 交通量识别指标.3 5.2.4 通行校车或班线车指标.3 5.2.5 公路环境识别指标.3 5
2、.2.6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3 6 路段分类方法.4 7 路段分类处置建议.4 线形不良路段.4 7.1.1 线形不良路段分类.4 7.1.2 单个急弯路段.5 7.1.3 连续急弯路段.7 7.1.4 陡坡路段.10 7.1.5 急弯陡坡组合路段.13 弯道接直桥.16 路侧险要路段.19 平面交叉.20 支路口.25 穿村镇、学校路段.26 特殊路段.27 附录 A(资料性)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设计基础资料收集清单.30 A.1 公路交通事故资料.30 A.2 公路技术指标资料.30 A.3 公路路侧指标资料.30 A.4 公路环境指标资料.30 A.5 已有安全设施和已实施安全改善工程资
3、料.30 A.6 交通流量和车辆组成资料.30 DB 1301/T 4642023 II 图 1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作流程图.2 图 2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5 图 3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6 图 4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7 图 5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7 图 6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8 图 7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9 图 8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10 图 9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10 图 10 连续
4、下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12 图 11 连续下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12 图 12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13 图 13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13 图 14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14 图 15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15 图 16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16 图 17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16 图 18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17 图 19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18 图 20
5、弯道接直桥路段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19 图 21 弯道接直桥路段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19 图 22 交叉角优化方案示例图.20 图 23 十字交叉扭正方案示例图.21 图 24 错位 T 型交叉方案示例图.21 图 25 停车让行标志设置示意图.22 图 26 减速让行标志位置示意图.22 图 27 县道与国(省)道十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23 图 28 县道与省道 T 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23 图 29 县道与县道十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24 图 30 县道与县道 T 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
6、中示意).24 图 31 支路引道纵坡示例图.25 图 32 县道与村道相交支路口(事故多发)处置示例图.26 表 1 公路技术识别指标.2 表 2 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路段判别分类建议表.4 表 3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5 表 4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6 表 5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7 表 6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9 表 7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11 表 8 连续下坡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11 表 9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12 表 10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14 表 11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1
7、5 表 12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理建议(单车道).17 DB 1301/T 4642023 III 表 13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理建议(双车道).18 表 14 路侧险要路段分级处置建议.20 表 15 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县乡道与国省道交叉).22 表 16 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县乡道与县乡道交叉).24 表 17 支路口分级处置建议.25 表 18 穿越村庄和集镇路段分级处置建议.26 表 19 穿越学校路段分级处置建议.27 表 20 桥梁护栏分级处理建议.27 表 21 窄桥路段分级处置建议.28 表 22 路基宽度变化路段分级处置建议.28 表 23 中央分隔形式变化路段分级
8、处置建议.28 DB 1301/T 464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秀璞、李立品、宗一鸣、贾婷婷、梁晓程、马剑飞、王伟、于冰、刘巍、温立成、谷慧颖、杜昱、李艳红、王希娟、吴丽丽、赵军舰、王兴旺、梁彦波、孟祥宝、张建彬、杜涛、唐跃朋、郄林、郁梦华、李欣欣、孙巧云、王召、孙旭东、雷美荣、马晓倩、王涛、郭孟欣、霍玲玲、韦红霞、孟金磊、谷松松、田博硕。DB 1301/T
9、 4642023 1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计的路段类别识别与分类的处置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公路设计单位对三级及以下的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设计工作,专用公路此类方面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JT/T 280 路面
10、标线涂料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交办公路201526号)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总则 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在考虑交办公路201526 号的基础上,建议有层次、有重点的划分风险路段等级并进行分级处置,避免盲目设防、过度设防和遗留隐患,同时保持全区域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处置标准统一。在设计时,GB 5768(所有部分)、JTG B01、JTG 2111、JTG D81、GB/T 23827、GB/T 18833、JT/T 28
11、0 对于生命安全防护设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路段,建议参照本文件路段识别主要方法对本区域拟实施的路段进行全面排查后确定。5 路段识别方法 工作流程 5.1.1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设计工作在资料收集或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流程参照图 1 进DB 1301/T 4642023 2 行。开始获取交通事故资料获取公路基础资料路段识别路段分类确定实施顺序路段分类处置结束图1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作流程图 5.1.2 工作开展前收集与实施路段相关的资料,包括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公路技术指标资料、公路路侧指标资料、公路环境指标资料、已有安全设施和已实施安全改善工程资料、交
12、通流量和车辆组成资料、通校车或客运班车资料及其他可能需要的资料。上述资料具体内容参见附录 A。5.1.3 当该路段出现资料缺失情况时,其公路技术指标、公路路侧指标、公路环境指标、交通流量和车辆组成资料可采用工程实际测量或实地调查方法获取。5.1.4 农村公路若无法取得交通事故数据,同时无法完成交通事故多发点段识别时,建议采用公路条件识别方法进行排查 路段类别识别主要方法 5.2.1 公路技术识别指标 当圆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停车视距、圆曲线间最小距离、回头曲线间最小距离、最大纵坡、会车视距、回头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任意一项小于表1中所列设计速度对应指标数值,则建议参照公路技术识别指标执行。表1 公
13、路技术识别指标 项目 指标 设计速度(km/h)40 30 20 15(双车道)15(单车道)圆曲线最小半径R(m)60 30 15 15 12(10)DB 1301/T 4642023 3 表1 公路技术识别指标(续)项目 指标 最小停车视距S(m)40 30 20 15 15 圆曲线间最小距离L(m)80 60 40/回头曲线间最小距离(m)200 150 100/最大纵坡(%)a 7 8 9 12 12 会车视距(m)80 60 40 30 30 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35 30 25 20 15 15 回头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m)b 40 30 20 15 15 12(10)注:
14、表中的“/”表示可不考虑该指标的情况。a 一般路段最大纵坡不大于12%。对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四级公路(II类),经论证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纵坡可增加2个百分点,对于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大于8%。回头曲线纵坡不大于6%,村镇路段纵坡不宜大于5%。b 对于回头曲线最小圆曲线最小半径,当回头曲线最小半径技小于相应回头曲线设计时速的回头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则达到了公路技术识别指标。对于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时,单车道极限半径可根据括号内数值确定是否达到了公路技术指标。5.2.2 公路路侧识别指标 当路侧出现以下情况时,则建议参照公路路侧识别指标执行:a)路侧出现路
15、肩挡墙、陡于 1:3 的填方边坡、路侧陡崖或深沟高度大于一定值(一般为 6 m8m),或路侧一定距离(一般为 2 m5 m)内有常水深 0.5 m 以上的水体(含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干线公路或铁路等;b)桥梁无护栏或为无防护能力的桥梁栏杆,桥梁护栏防撞等级不足或桥面加铺等原因导致护栏防护高度不足,桥梁护栏与路侧护栏连接处存在防护空隙等。5.2.3 交通量识别指标 当该路段年平均日交通量(含农用车但不含摩托车)大于或等于300自然辆,则建议参照交通量识别指标执行。5.2.4 通行校车或班线车指标 当该路段日常通行核载10人及以上校车、公交车或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则建议参照通行校车或班线车识
16、别指标执行。5.2.5 公路环境识别指标 5.2.5.1 路段上出现人、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或周边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时,则建议参照公路环境识别指标执行。5.2.5.2 对于穿村镇、平面交叉、街道化的路段、公路技术指标条件变化的路段以及受大雾或冰雪等恶劣气候影响的路段,也建议参照公路环境识别指标执行。5.2.6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 当交通事故规模在剔除非公路因素的事故后,建议按照下列条件识别为交通事故多发点段:a)2 km 范围内 3 年发生过 1 起及以上死亡 3 人及以上的事故;DB 1301/T 4642023 4 b)500 m 范围内 3 年发生过 3 起及以上死亡事故的路段;c
17、)有关管理部门认定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6 路段分类方法 根据路段识别方法,参照公路技术识别指标、公路路侧识别指标和公路环境识别指标之一执行的路段,识别为高风险路段。分别确定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高风险路段后,建议参照表 2 确定路段分类清单,确定实施顺序并制定实施计划,分类方法如表 2 所示。表2 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路段判别分类建议表 类 型 是否为事故多发点段 是否参照公路技术识别指标 是否参照公路路侧识别指标 是否参照公路环境识别指标 是否为参照交通量识别指标 是否参照通行校车或班线车识别指标 备 注 A A.1 是 是 通校车或班车的下限指标路段 A.2 否 是 是 通校车或班车的
18、路侧险要路段 A.3是 是 事故多发的路线指标下限路段 B B.1否 是 是 是 路线指标下限、路侧险要且交通量较大路段 B.2否 是 是 是 路线指标下限、环境复杂且交通量较大路段 B.3否 是 是 路线指标下限的路侧险要路段 B.4否 是 路线指标下限路段 C 是 否 公路条件较好但事故多发的路段 注:“”表示可不考虑该指标参照执行情况。如无法取得交通事故数据或数据不能满足时,可将A类、B类路段“是否是事故点段”列统一标为“”。建议实施顺序:A 类路段优先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A.1 类优先级别最高,A.2 类和 A.3 类依次降低,其次是 B 类(B.l 到 B.4 优先次序依次降低
19、)路段,再次是 C 类路段。7 路段分类处置建议 线形不良路段 7.1.1 线形不良路段分类 线形不良路段是指当公路平纵线形参照公路技术指标的执行的路段,根据识别因素情况分为单个急弯路段、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DB 1301/T 4642023 5 7.1.2 单个急弯路段 7.1.2.1 单个急弯路段为双车道公路时,单个急弯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3,处置示例图见图 2、图 3,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3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视需要)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视需要)设置禁止超车标
20、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设置中心实线,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同左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设置轮廓标(附着于护栏上)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速度控制 两个行车方向在进入弯道前一定距离均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也可采用彩色防滑铺装)/视距改善 视距受阻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开挖视距平台 视距受限时设置凸面反光镜 其他 超高不足时,采取工程措施改善超高;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有条件时,将矩形边沟修整为宽浅
21、边沟;下坡方向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 图2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DB 1301/T 4642023 6 图3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7.1.2.2 单个急弯路段为单车道公路时,单个急弯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4,示例图见图 4、图 5,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4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视距受阻且无法采取改善措施时,设置“鸣喇叭”只是标志,或在警告标志下方设置“鸣笛”辅助标志)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视距受阻时设置“鸣喇叭”只是标志,或
22、在警告标志下方设置“鸣笛”辅助标志 交通标线 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或设置警示桩(不设护栏时)速度控制 如为下坡路段,在下坡方向进入弯道前适当距离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视距改善 视距受阻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拓展视距。(影响视距障碍物无法清除时设置凸面反光镜)/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DB 1301/T 4642023 7 图4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
23、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图5 单个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7.1.3 连续急弯路段 7.1.3.1 连续急弯路段为双车道公路时,连续急弯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见表 5,示例图见图 6、图 7,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5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线 弯道路段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直线路段设置中心虚线;弯道路段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同左 DB 1301/T 4642023 8 表5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续)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
24、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同左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设置轮廓标(附着于护栏上)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速度控制 两个行车方向在进入第一个弯道前适当距离均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也可采用彩色防滑铺装)/视距改善 弯道处视距受限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开挖视距平台 弯道处视距受限时设置凸面反光镜 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有条件时,将矩形边沟修整为宽浅边沟;下坡方向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 图6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DB 1301/T 4642023 9 图7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7.1.3.2 连续急弯路
25、段为单车道公路时,连续急弯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6,示例图见图 8、图 9,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6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在第一个弯道前设置“连续弯道”警告标志(每个视距受限且无法采取改善措施的弯道前设置“鸣喇叭”指示标志)在第一个弯道前设置“连续弯道”警告标志每个视距受限的弯道前设置“鸣喇叭”指示标志)交通标线 弯道路段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护
26、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或设置警示桩(不设护栏时)速度控制 如为下坡路段,在下坡方向进入第一个弯道前一定距离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视距改善 视距受阻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拓展视距。(影响视距障碍物无法清除时设置凸面反光镜)/其 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DB 1301/T 4642023 10 图8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图9 连续急弯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7.1.4 陡坡路段 7.1.4.1 陡坡路段为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时,陡坡路段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7,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DB 1301/T 4642023 11
27、 表7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陡坡警告标志;(视需要)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上坡方向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同左 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 同左 视线诱导 设置轮廓标(设护栏时)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速度控制 下坡路段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7.1.4.2 连续下坡路段为单车道公路时,连续下坡路段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8,示例图见图 10、图11,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8 连续下坡分级处置建议
28、(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连续下坡”警告标志;采用辅助标志标明连续下坡长度,或使用告示牌说明连续下坡信息;(视需要)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急弯处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如有急弯标志,在弯道处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如有急弯路段,在弯道处设置车行道边缘线;非急弯路段设置中心虚线 同左 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连续下坡中下部路侧护栏防护等级提升一级 同左 视线诱导 设置轮廓标(设置护栏时)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速度控制 如有急弯路段,在进入弯道前一定距离设置横向减
29、速振动标线(也可采用彩色防滑铺装)/视距改善 如有急弯路段,视距受限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开挖视距平台 弯道处视距受限时设置凸面反光镜 避险车道 因制动失效而事故频发路段可根据地形条件设置避险车道/其他 利用路侧空间设置供车辆临时停靠的紧急停车带/DB 1301/T 4642023 12 图10 连续下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图11 连续下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7.1.4.3 陡坡路段为单车道公路时,陡坡路段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9,示例图见图 12、图 13,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9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30、 设置陡坡警告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 同左 视线诱导 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同左 速度控制 振动减速标线/DB 1301/T 4642023 13 图12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图13 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7.1.5 急弯陡坡组合路段 DB 1301/T 4642023 14 7.1.5.1 急弯陡坡组合路段为单车道公路时,急弯陡坡组合路段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0,示例图见图 14、图 15,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0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31、 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视距受限且无法采取改善措施时,设置“鸣喇叭”指示标志,或在警告标志下方设置“鸣笛”辅助标志)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视距受限时设置“鸣喇叭”指示标志,或设置“鸣笛”辅助标志 交通标线 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或设置警示桩(不设护栏时)速度控制 在下坡方向进入弯道前一定距离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视距改善 视距受限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拓展视距。(影
32、响视距的障碍物无法清除时设置凸面反光镜)/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采取路面防滑措施/图14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DB 1301/T 4642023 15 图15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7.1.5.2 急弯陡坡组合路段为双车道公路时,急弯陡坡组合路段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1,示例图见图 16、图 17,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1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双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急弯下坡告示标志;(视需要)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急弯处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同
33、左 交通标线 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同左 路侧防护 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在急弯外侧设置护栏,根据历史事故资料,可考虑将护栏防护等级提高一级 同左 视线诱导 设置线形诱导标;设置轮廓标(附着于护栏上)设置线形诱导标;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设置护栏时)速度控制 两个行车方向在进入弯道前一定距离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也可采用彩色防滑铺装)/视距改善 视距受限且有条件时,清除障碍物,开挖视距平台 视距受限时设置凸面反光镜 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有条件时,将矩形边沟修整为宽浅边沟;下坡方向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 DB 1301/T 4642023
34、16 图16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图17 急弯陡坡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弯道接直桥 DB 1301/T 4642023 17 7.2.1 弯道接直桥路段为单车道公路时,弯道接直桥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2,示例图见图 18、图19,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2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理建议(单车道)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弯道和桥梁路段均设置车行道边缘线;桥梁护栏端头施划里面标记 桥梁护栏端头施划反光立面标记 路侧防护 路侧有护栏时,加强路基护栏于桥梁护栏之间的过渡 同左 视线诱导 路侧有
35、护栏时,在路侧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路侧无护栏时,在弯道路段设置警示桩;桥梁护栏上间隔2 m粘贴反光膜 在弯道路段设置警示桩 速度控制 如为下坡路段,在下坡方向进入弯道前适当距离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弯道路段采取路面防滑措施/图18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加强)DB 1301/T 4642023 18 图19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置建议示例图(单车道,普通)7.2.2 弯道接直桥路段为双车道公路时,弯道接直桥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3,示例图见 20、图 21,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3 弯道接直桥路段分级处理建议(双车道)类 别 分
36、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向左(右)急弯警告标志;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桥头设置竖向线形诱导标 同左 交通标线 弯道路段设置中心实线,并采用振动标线;弯道和桥梁路段均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同左 路侧防护 路侧有护栏时,加强路基护栏于桥梁护栏之间的过渡;路侧无护栏时,将桥梁护栏端头延伸并外展 同左 视线诱导 路侧有护栏时,在路侧护栏上附着轮廓标;路侧无护栏时,在弯道路段设置柱式轮廓标;桥梁护栏上间隔2 m设置反光标记 路侧有护栏时,在护栏上粘贴反光膜;路侧无护栏时,在弯道路段设置柱式轮廓标;桥梁护栏上间隔2 m设置反光标记 速度控制 在进入弯道前的直线段设置横向减速振
37、动标线/其他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有条件时,将矩形边沟修整为宽浅边沟;下坡方向弯道处采取路面防滑措施 有条件时,加宽弯道处路面 DB 1301/T 4642023 19 图20 弯道接直桥路段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加强)图21 弯道接直桥路段处置建议示例图(双车道,普通)路侧险要路段 DB 1301/T 4642023 20 路侧险要路段常伴随着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特征,只针对以路侧险要特征为主的路段,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14。表14 路侧险要路段分级处置建议 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路侧防护 如下路段提高护栏的防护等级:设置护栏后仍发生过车辆驶出路外交通事故的地方;路侧
38、危险程度特别高的急弯路段外侧;路侧危险程度特别高的旅游路线;重要货运通道;公路与铁路交叉,或与铁路平行且相距较近;公路与干线公路或高速公路交叉 设置护栏 视线诱导 护栏上附着轮廓标或粘贴反光膜 同左 速度控制 下陡坡路段设置限速标志,或在下坡方向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 同左 平面交叉 7.4.1 有条件时,宜结合养护计划,调整次要公路在交叉前后一定范围内的局部线形,具体建议如下:a)在斜交平面交叉口,驾驶人较难观察到对向交通流及穿行行人情况,可采取调整平面交叉次要公路引道线形使交叉角接近直角,以消除斜交导致的视距不足。b)当交叉角小于 70时,可通过对次要公路在交叉前后一定范围内作局部改线,使交
39、叉角接近直角。示例图见图 22、图 23。条件受限不能将斜交扭正为正交时,建议将次要公路改线成间距大于 40 m 的两个错位 T 形交叉,示例见图 24。图22 交叉角优化方案示例图 DB 1301/T 4642023 21 图23 十字交叉扭正方案示例图 图24 错位 T 型交叉方案示例图 c)当平面交叉位于凸曲线顶部附近或小半径弯道后方时,容易产生停车视距不足,除采用标志、标线警示之外,有条件时可通过平面交叉移位、引道消坡、增加平曲线半径等措施,保障停车视距;d)通过合并支路、改线、移位等方式将四支以上交叉改为四支或以下交叉,避免错位交叉和畸形交叉;e)平面交叉次要公路宜以直线或不设超高的
40、大半径曲线接入主要公路,不满足此条件时,宜调整曲线半径或改变接入点位置。7.4.2 明确并合理分配路权是解决平面交叉交通冲突的核心措施,在平面交叉设计参照以下建议执行:a)明确交叉口范围内所有交通冲突点的路权,为冲突交通流分配正确合理的优先通行次序,使得车辆能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b)每个冲突点只能有一股交通流具有优先通行权,其余交通流的车辆在冲突点前减速乃至停止避让具有优先通行权的车辆;c)非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先确定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然后为主要公路分配“优先通行权”,对次要公路的交通实施“停”或“让”控制。当平面交叉口视距良好,驾驶人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可能的交通冲突时,可对次要公路实施减速让
41、行控制。当相交公路行车速度差别较大、行人或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交叉口视距受限或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时,可对次要公路实施停车让行控制,如图 25 所示;DB 1301/T 4642023 22 图25 停车让行标志设置示意图 d)专用右转弯车道的右转交通流与直行交通流汇流时,在汇流点的前方设置“让”标志和标线,表示右转车辆让行直行车辆,如图 26 所示;图26 减速让行标志位置示意图 e)相交公路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相同时,以高峰小时流量为依据确定相交公路路权,对流量较小的入口实施“停”或“让”控制。若相交道路流量较大,经通行能力分析采用“停”或“让”不能满足通行需求时,可考虑采用信号控制或环形控制分配
42、相交道路路权。7.4.3 影响平面交叉口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交叉角、平纵线形、视距、渠化完善性及合理性等,另外不同功能和不同等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口由于在车辆构成、驾驶人属性等方面的不同,主要的风险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7.4.4 县乡道与国省道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5,示例图见图 27、图 28,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5 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县乡道与国省道交叉)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交叉角度 交叉角度小于45时,对次要公路进行局部改线,使得交叉角度不小于70/纵坡坡度 交叉点50 m范围内次要公路纵坡坡度超过最大纵坡值时,对交叉进行重新选位或调整线形/DB
43、1301/T 4642023 23 表15 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县乡道与国省道交叉)(续)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视距改善 视距三角不满足规范时,清除通视三角区内的障碍物/路权划分 必要时设置信号灯;不设置信号灯时,在次要公路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标线 在次要公路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标线 速度控制/无法调整纵坡或视距无法改善时,在次要公路设置限速标志,进入交叉口前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 交通标志 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均设置平面交叉告知标志、确认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设置完善的导向车道线、导向箭头和停车线;行人较多时设置人行横道线 同左 其他 左转弯车辆较多时设置左转弯专用
44、车道;面域较大的平面交叉口可根据需要设置交通导流岛 有事故记录且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位于急弯且视距不良路段的平面交叉口,宜在次要道路设置黄闪灯 图27 县道与国(省)道十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图28 县道与省道 T 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DB 1301/T 4642023 24 7.4.5 县乡道与县乡道的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6,示例图见图 29、图 30,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6 平面交叉分级处置建议(县乡道与县乡道交叉)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交叉角度 交叉角度小于45时,对次要公路进行局部改线,使得交叉角度不
45、小于70/纵坡坡度 交叉点50 m范围内次要公路纵坡坡度超过最大纵坡值时,对交叉进行重新选位或调整线形/视距改善 视距三角不满足规范时,清除通视三角区内的障碍物/路权划分 在次要公路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标线 同左 速度控制/无法调整纵坡或视距无法改善时,在次要公路设置限速标志,进入交叉口前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 交通标志 县道与县道相交时,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均设置平面交叉告知标志;县道与乡道、乡道与乡道相交时,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行人较多时设置人行横道线 同左 其他 左转弯车辆较多时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图29 县道与县道十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图30
46、县道与县道 T 字形平面交叉示例图(指路标志未在图中示意)DB 1301/T 4642023 25 支路口 7.5.1 支路口处置重点考虑转角视距、被交路线形因素。7.5.2 支路口接入控制对全线支路口进行核查,对未经过批准的支路接入口采取封闭措施,减少支路对主路的影响 7.5.3 支路接入受植被、树木遮挡严重的支路口,可参照视距三角区清除视距三角内的视距障碍物。7.5.4 农村公路的支路口宜采用支路停车让行控制,并以停车让行控制为前提确定视距三角的范围。7.5.5 支路接入主路时宜采用垂直相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原则上不小于 70。支路与主路交叉处公路两侧分别设置不小于 10 m 的水平
47、段。7.5.6 当支路线形不满足此条件时,改造宜采用下列建议:a)对于支路上陡坡接主线的情况,优先采用调整支路纵断面线形的方式予以解决,使支路紧接交叉的部分引道以 0.5%2.0%的上坡通往交叉,而且此坡段至主要公路的路缘不短于 25 m。支路纵坡调整方案示例图见图 31;图31 支路引道纵坡示例图 b)对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调整交叉角度的支路口,在支路上设置减速丘等速度控制措施,降低车辆由支路驶入主路的速度。7.5.7 支路口标线配套措施建议考虑如下因素:a)对路面硬化的村道设置停车让行控制设施,包括停车让行标志和标线,以明确相交道路的路权;b)主路路侧设置道口标柱,用于提醒主路驾驶人提高警觉;
48、c)事故多发的支路口宜在主路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在支路设置减速丘和配套的减速丘标志标线等设施;d)在视距无法改善的支路上设置减速丘,控制车辆由支路驶入主线的速度。7.5.8 支路口的视距、支路接近主路位置的线形、支路路面是否硬化以及支路口设施是否完善均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风险因素。支路口的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7,示例图见图 32,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7 支路口分级处置建议 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视距改善 清除视距三角内视距障碍物/DB 1301/T 4642023 26 表17 支路口分级处置建议(续)类 别 分级处置建议 加 强 普 通 主路 事故多发的支路口
49、在主路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主路路侧设置道口桩 同左 支路 支路为村道且接主路20 m范围内纵坡坡度超过最大纵坡值时,对支路口纵坡进行调整;支路为村道且接主路20 m范围内路面未硬化时,对支路路面进行硬化;支路为路面硬化的村道,在支路口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标线;事故多发的支路口以及视距无法改善的支路口,在支路上设置减速丘和配套的减速丘标志标线 支路接主路20 m范围内下坡坡度超过最大纵坡值时,在支路上设置减速丘和配套的减速丘标志标线;支路为路面硬化的村道,在支路口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标线 图32 县道与村道相交支路口(事故多发)处置示例图 穿村镇、学校路段 7.6.1 穿越村庄和集镇路段主要指农村公路
50、穿越村庄和集镇路段两侧的居民、摊点或集贸市场较多,存在混合交通,容易引发车辆冲撞行人、车辆碰撞等事故。分级处置建议参见表 18,表中“/”表示该项对策可不采用。表18 穿越村庄和集镇路段分级处置建议 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交通标志 设置村庄或注意行人警告标志;设置限速标志 同左 交通标线 双车道公路设置中心实线;行人集中穿行处设置人行横道标线 同左 DB 1301/T 4642023 27 表18 穿越村庄和集镇路段分级处置建议(续)类 别 分级处置 加 强 普 通 中央隔离和机非隔离 四车道及以上公路设置中央隔离设施;硬路肩宽度大于2 m时设置机非隔离设施/速度控制 下陡坡路段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