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1556246 上传时间:2024-12-3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5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65.020.40备案号:B65DB6106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DB6106/T1722021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fforestation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Northern Shaanxi of the Loess Plateau2021-01-20 发布2021-02-18 实施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目次前言.11 范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术语和定义.23.1 陕北黄土高原.23.2 荒漠化.24 立地划分与作业设计.24.1 立地划分.24.2 作业

2、设计.35 林种选择.36 树种选择.37 造林模式.37.1 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林.47.2 乔灌混交林和乔木纯林.58 造林技术.89 林分改良与抚育管理.89.2 乔木林改良.1010 检查验收.1110.1 检查内容和方法.1110.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311 档案管理.1511.1 建档要求.1511.2 建档主要内容.15致谢.15DB6106/T1722021前言本规程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的附录致谢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延安市林业局归口管理。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3、)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吴起县林业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广全白应飞土小宁刘广亮孟水平赵东晓崔江勇齐春雨张彦军史婉丽赵国群梁月雷明军王生军党梓轩万星星高健齐统祥本规程由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程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白应飞单位: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电话:13636726899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虎头园小区 15 号楼 B 座邮编:716000DB6106/T1722021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地区立地划分、林种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模式、抗旱造林技术、林分改良与抚育管理、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本规范适合于

4、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和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地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林木引种GB/T 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The Loess Plateau

5、 in Northern Shaanxi),位于陕西关中“北山”(渭北旱腰带)以北,榆林北界以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 92521.4 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有黄土塬、梁、峁、沟、川,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3.2 荒漠化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

6、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即广义“荒漠化”;本规范所指“荒漠化”是狭义“荒漠化”,主要指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4 立地划分与作业设计4.1 立地划分1DB6106/T1722021根据影响土壤水分条件的大气降水量、地形地貌、土壤、坡向、坡度、坡位等因素,把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为 8 类;为便于 GIS 操作统计运算,立地类型代码分别采用 罗马数字,即:梁峁顶()、阳向缓坡()、阴向缓坡()、阳向陡坡()、阴向陡坡()、阳向极陡坡()、阴向极陡坡()、沟底()(见表 1)。表 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主要立地类型划分代号立地条件类型地貌部位

7、坡度方位范围梁峁顶梁峁顶部35135315阴向极陡坡沟坡353150135沟底沟底和塌积土台154.2 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规定,落实人工植被恢复造林用地面积及位置,立地条件类型;对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尤其是陡坡地进行植被恢复典型设计,其内容应包括:植物品种选择、种植密度、配置方式、混交形式、整地方式、种植方法、抚育措施等。5 林种选择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植被恢复造林一级林种为防护林,二级林种为水土保持林,兼水土保持经济林。按照 GB/T 14175林木引种规定,慎用引种树种。6 树种选择根据区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

8、GB/T14175林木引种规定,慎重少量应用耐旱、耐瘠薄、易成活、生长快、耗水少的成功引进的外来优良树种。主要树种有:柠条、沙棘、山桃、长柄扁桃、叉子圆柏、油松、侧柏、山杏、樟子松、刺槐、小叶杨、河北杨、旱柳。灌木种的选择按 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执行。7 造林模式按照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和造林立地类型划分,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模2DB6106/T1722021式主要包括灌木纯林、灌木混交林、乔灌混交林、乔木纯林以及乔木混交林 5 大类,共计 12 种模式(见表 2)。表 2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典型模式代号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模式及代号梁峁顶1 沙棘纯林

9、、2 柠条纯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4 山桃+柠条混交林、5山桃+沙棘混交林阳向缓坡6 刺槐+柠条混交林、7 侧柏+柠条混交林、8 刺槐+山桃混交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阴向缓坡9 油松(樟子松)+沙棘混交林、10 河北杨+沙棘混交林、11 山杏+沙棘混交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阳向陡坡4 山桃+柠条混交林阴向陡坡5 山桃+沙棘混交林阳向极陡坡2 柠条纯林阴向极陡坡1 沙棘纯林沟底12 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纯林或混交林7.1 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林根据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综合治理区域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人工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模式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造林模式,造林密度可分别选择为

10、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即每公顷 3333、2500 或 2000 株。7.1.1 沙棘纯林设计树种:沙棘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阴向极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株行距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3333、2500 或 2000 穴,每穴 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60 cm40

11、 cm30 cm。7.1.2 柠条纯林设计树种:柠条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极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3DB6106/T1722021配置模式:株行距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3333、2500 或 2000 穴,每穴 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60 cm40 cm30 cm。7.1.

12、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设计树种:山桃(长柄扁桃)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缓坡(立地类型)、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长柄扁桃为 12年生实生苗,苗高 40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1.4 山桃+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桃、柠条,兼少量叉子圆柏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陡坡(立地

13、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柠条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叉子圆柏 23 年生实生苗或 12 年生扦插苗,苗高 20 cm 以上,根系完整。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山桃与柠条混交比例为 1:1,隔 3 株山桃或柠条栽植 1 株叉子圆柏,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

14、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1.5 山桃+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桃、沙棘,兼少量叉子圆柏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阴向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沙棘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叉子圆柏为 23 年生实生苗或 12 年生扦插苗,苗高 20 cm 以上,根系完整。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山桃与沙棘混交比例为 1:1,隔 3 株山桃或柠条栽 1 株叉子圆柏。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

15、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的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 乔灌混交林和乔木纯林4DB61/Tx.x2021DB6106/T1722021根据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乔木主要栽植在侵蚀沟内,配置模式为不规则块状混交,灌木株行距为 2.0 m2.0 m 或 2.0 m2.5 m,乔木株行距为 2.0 m3.0 m 或 3.0 m3.0 m,灌木每公顷栽植2500 或 2000 株,乔木每公顷栽植 1667 株或 1111 株。乔木纯林或乔木混交林主要适宜水

16、分条件较好的沟底。主要模式如下:7.2.1 刺槐+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刺槐、柠条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刺槐为 1 年生实生苗,根长 20 cm 以上,地径 0.8 cm 以上。柠条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

17、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2 侧柏+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侧柏、柠条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侧柏为 2 年生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要求容器苗,根系完整;柠条为 12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

18、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3 刺槐+山桃混交林设计树种:刺槐、山桃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刺槐为 1 年生实生苗,根长 20 cm 以上,地径 0.81.2 cm;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

19、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5DB6106/T17220217.2.4 油松(樟子松)+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油松(樟子松)、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油松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或选用 2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2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5 河北杨+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河北杨、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河北杨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或根蘖苗,苗高 80 cm 以上,地径 0.8 cm 以上。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

21、.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6 山杏+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杏、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杏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5 cm 以上;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

22、,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7 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纯林或混交林设计树种: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适宜立地:沟底(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河北杨(小叶杨)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或根蘖苗,苗高 80 cm 以上,地径 0.8 cm以上;油松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或选用 2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旱柳可以直接6DB6106/T1722021扦插造林。配置模式:株行距 3.0 m3.0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

23、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1111 穴,每穴 1株。上述树种也可混交栽植,混交比为 1:1 或 2:1。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8 造林技术8.1 苗木按照 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和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全部要求二级以上苗木,并且具备检疫证、检验证和苗木出圃标签。苗源一般限定为治理区本地,本地无相应苗木方可外调。造林所需的苗木应做到随起随栽,确需调运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减少运输途中苗木的损伤和水分的流失,运输到造林地的苗木必须假植,栽植时用水桶(桶底有少量水)分装,随栽随取。栽植前用

24、生根粉进行浸泡或蘸桨处理,山桃、山杏、沙棘、刺槐造林时截干,留干高度 10 cm 左右。8.2 整地按照 GB/T 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规定,整地方式主要是破土面较小的集雨型小鱼鳞坑的局部整地,以增加集流量和蓄水能力,保护现有植被。鱼鳞坑为形似半月坑穴,坑面水平,坑的两角设有倒“八”字形引水沟。设计中、小两种规格,中鱼鳞坑规格为长 80 cm、宽 60 cm、深 40 cm,主要用于乔木树种栽植和立地类型为梁峁顶、阳向缓坡、阴向缓坡、沟底的地块;小鱼鳞坑规格为长 60 cm、宽 40 cm、深 30

25、 cm,主要用于灌木树种栽植和立地类型为阳向极陡坡、阴向极陡坡的地块。整地时表土与底土应分开,禁止用表土打塄,整地时间一般为造林前一季。8.3 栽植栽植时先用少量表土回填栽植坑底部,然后轻放入坑苗木,继续回填;回填土到坑深 1/3 处时,踩实并扶正扶直苗木,继续填土,至 2/3 处再踩实;加土至原苗木栽植线,再次踩实。应栽深、栽直、栽实。栽植过程中,如对栽植坑造成了破坏,必须重新修整,对外塄及内塄再次拍光打实,栽植时必须保证根系舒展。造林时间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8.4 管护苗木栽植后,墒情较好时及时覆膜(或覆杂草),墒情不好时待有效降雨后进行覆膜,并随时观察其成活情况;

26、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要求时,下一造林季节应及时进行补植补造,造林后的地块应全面实行封禁。9 林分改良与抚育管理9.1 灌木林改良7DB6106/T17220219.1.1 沙棘园建设1)沙棘改造沙棘根蘖力强,单位面积株数大,为了集约化经营,需对现有沙棘林进行园艺化改造,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林分改造通常采取“砍 2 留 3”,即砍两行留三行,行间距应保证利于正常生产经营,一般为 2.03.0 m,同时清理病、枯死株,加强水肥管理,最终保留密度如下:(1)小于 15的阳坡,密度为 2000 株/hm2,株行距 1.0 m5.0 m;(2)小于 15阴坡,密度为 2500 株/hm2,株行距 1.0 m

27、4.0 m;(3)大于 15小于 25的阳坡,密度为 1667 株/hm2,株行距 1.0 m6.0 m;(4)大于 15小于 25阴坡,密度为 1818 株/hm2,株行距 1.0 m5.5 m。2)雌株搭配在沙棘园里,隔两行雌株栽植一行雄株混栽行,在混栽行内隔两株雌株栽植一株雄株。上述布设中,雄株占总株数的 15.0%,每个雌株的近旁均有相应的雄株,且分布均匀。为了克服因风向对授粉的不利影响,可在沙棘园的四周或花期的主风向,栽植 12 行雄株,使所有雌株都有充分的授粉机会。9.1.2 沙棘低效林改造1)综合改造改造条件: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单一;林木分布不均,林下植被覆盖度小于 0.4;病虫

28、鼠兔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 20.0%。改造对象:树种不适的沙棘纯林或混交林,病虫鼠兔危害林、劣质林、衰退林、经营不当林以及天然更新不良的林分。适应林分:受害林木呈带(块)状或群团状分布;林龄 515 年;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大;林分为沙棘纯林或混交林。技术措施:清除死亡植株,对死亡植株数量较少(病腐木 20.0%30.0%)地段进行补植;对不适宜生长或生长发育较差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整更替;对具有培养前途、天然更新良好、集中分布连片的林分进行封育;对死亡植株数量较大(病腐木超过 20.0%)的地块采用带状或块状栽植乔木树种,保留生长良好的乔木和沙棘,形成乔灌混交林。阳坡栽植(补植)树种以侧柏、刺槐、

29、山桃为主,阴坡栽植(补植)树种以油松、樟子松、河北杨为主,河谷及两侧、坡下部栽植树种以小叶杨为主,林下可以适当补植一定数量的叉子圆柏。苗木栽植后及时进行抚育管理。2)带(块)状改造改造条件: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单一;林木分布不均,林下植被覆盖度小于 0.4;病虫鼠兔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 20.0%。改造对象:树种不适或效益不佳的沙棘纯林或混交林,病虫鼠兔危害的林分,演替趋于衰退的林分,经营不当的林分。适应林分:受害林木呈带(块)状分布;林龄 58 年;林分为沙棘纯林或混交林。技术措施:带状或块状清除死亡植株,在保留的沙棘林行间栽植乔木;对呈块状死亡的地块进行块状栽植。保留生长良好的乔木,形成乔灌

30、混交林。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改造为油松+沙棘、8DB6106/T1722021侧柏+沙棘、小叶杨+沙棘等混交林,立地条件较差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块改造为刺槐+沙棘、山桃+沙棘等混交林,林下可以适当补植一定数量的叉子圆柏。苗木栽植后及时进行抚育管理。3)群团状改造改造条件: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单一;林木分布不均,林下植被覆盖度小于 0.4;病虫鼠兔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 20.0%。改造对象:树种不适或效益不佳的沙棘纯林或混交林,病虫鼠兔危害林分,衰退林分,经营不当的林分,以及沙棘以外的其他目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良好的林分。适应林分:受害林木呈群团状分布;林龄 515 年;林分为沙棘纯林或混交林。技术措施:

31、群团状清除死亡植株。若有培养前途的目的树种在被改造林分内呈群团状分布时,采取抚育措施,培育目的树种;并对非目的树种分布地块及林中空地,采用林冠下更新、空隙地造林。保留生长良好的乔木,形成乔灌混交林。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改造为油松+沙棘、侧柏+沙棘、小叶杨+沙棘等乔灌混交林,立地条件较差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块改造为刺槐+沙棘、山桃+沙棘等乔灌混交林,林下可以适当补植一定数量的叉子圆柏。苗木栽植后及时进行抚育管理。9.1.3 柠条林改良平茬复壮必须在苗木的休眠期,即落叶后至第 2 年发芽前进行,为了保持水土,促进生长,应当隔行或隔带(一般 23 行)逐年(或隔几年)交替进行,平茬时应使用剪口咬合较好的手

32、剪或特制的鹰嘴剪等进行。在苗木距地面 23 cm 的根茎处剪截,剪口要平滑,避免撕裂韧皮部,应用手剪剪去根际处附生的根蘖苗,集中有效养分和水分。9.2 乔木林改良9.2.1 杨树林改良抚育作业:应伐除死株、病株,清理无培养前途的林木,对保留株进行松土扩盘,做到“三不伤(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净(除净杂草、捡净石块)、一培土(将锄松的土壤培到林木的根部)”,修整原栽植坑,以利蓄水保墒,应将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穴上。松土深度为里浅外深,坡地稍浅、平地稍深,一般为 510 cm,对于表土板结,质地粘重,幼林长期失管而林木再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可以适当加深至 20 cm 左右。有条件的地块,配合松土

33、扩盘进行施肥和浇水。整形修剪:对主干形的杨树应当继续保持其树形,培育优良主干,从基部开始主要剪去过密枝、徒长枝、枯枝和病虫枝,注重修剪的强度和高度,坚持强树强修、弱树弱修的原则,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修剪强度宜小,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修剪强度可稍大。幼树的修剪强度不宜过大,5 年以下幼树修剪后枝下高一般为树高的 1/3,57 年的树木可为树高的 1/2,10 年以上的树木可为树高的 2/3。修剪树木时,要注意保持原有的枝条分布规律。修剪后对行道树涂白,高度一般为树高的 1/41/5。补植补造:补植树种为油松、樟子松,以形成针阔混交林;也可补植沙棘、山桃、叉子圆柏、紫穗槐、柠条等灌木,形成乔灌混交林;

34、补植密度为 810 株/公顷。9.2.2 刺槐林改良DB61/Tx.x20219DB6106/T1722021进行卫生伐,伐除死株、病株,清理无培养前途的林木,对保留株进行松土扩盘,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见 9.2.1)。同时进行补植补造,补植树种主要为油松、樟子松,以形成针阔混交林;也可以补植沙棘、山桃、叉子圆柏、紫穗槐、柠条等灌木,以形成乔灌混交林;补植密度为 810 株/hm2。9.2.3 山杏林改造抚育作业:中耕深翻并全面清理林下灌木和杂草,控制单位面积的树木数量,使其密度不超过 810 株/hm2;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鼠兔害防治。修剪整形:修剪时注重发挥山杏的经济效益,首

35、先剪去过密枝、徒长枝、枯枝和病虫枝。采用“自然纺锤形”的整形方式,在中心树干的不同部位、不同角度,不分层次地留出 1012 个主枝,并采取拉枝的方法,使其尽量与主干保持 70,因山杏以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枝结果为主,所以在主枝上不留侧枝,保留中、短、花束状结果枝组。幼树因生长旺盛,长果枝和中果枝数量较多,当新梢长到 5060 cm 时,进行摘心,促发副梢,以增加结果枝;对保留的背上枝、徒长枝、直立枝,当枝长达到 50 cm 左右进行扭梢;夏季进行拉枝,保持一定开张角度,扩大树冠,促进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高接换优:选择生长健壮的山杏为砧木,但锯口直径应在 10cm 以内。接穗品种主要选择风干

36、杏或优质仁用杏等品种,采用多头高截劈接技术。在高接时,接穗长短配合,长接穗留 810个芽,短接穗留 24 个芽,砧木切口位置光滑、无节、无小枝,剪口平整、无劈裂。当接口直径在 24 cm 时,插接穗 2 个;在 46 cm 以上时,插接穗 3 个。接后 1015 天检查成活率,及时进行补接。定期观察生长情况,对枝条加粗的,将松条放松 12 次;对接穗与砧木伤口完全愈合好的,将绑带全部解除。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鼠兔害防治。10 检查验收按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造林结束后,应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及时对

37、造林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在造林 1 年后,对造林成活率、森林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进行检查;在造林 3 年后,进行造林保存率检查。10.1 检查内容和方法10.1.1 造林面积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或用仪器实测。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 0.067 hm2 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他按四旁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 4.0 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 2.0 m(不含)、连续面积在 0.067 hm2 以上的,按片林统计;长度不超过宽度 3 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则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统计。当造林小班

38、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以检查面积为分母)在 5.0%(含)以内,以作业设计面积为准;当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在 5.0%(不含)以上,以检查面积为准。10.1.2 造林成活率10DB6106/T1722021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 6.66 hm2以下、6.6730 hm2、30.01 hm2 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 5.0%、3.0%、2.0%;防护林带抽样强度为 10.0%。对于坡地,抽样应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度。造林成活率按式(1)、式(2)计算:1100%niii SPPS=(1)100%iiinPN=(2)式中:P(

39、小班)造林成活率,%;Si第 i 样地面积(样行长度),hm2 或 m;Pi第 i 样地(样行)成活率,%;S样地总面积(样行总长度),hm2 或 m;ni第 i 样地(行)成活株(穴)数,株或穴;Ni第 i 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株或穴;n样地数或样行数,块或行。造林成活率保留一位小数。10.1.3 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施工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进行。10.1.4 未成林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内容包括:(1)是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2)蛀干类有虫株率;(3)感病指数。其中感病指数、蛀干类有虫株率分别按式(3)、式(4)计算:100%iiBVIB V=(3)100%i

40、iCAN=(4)式中:I感病指数,%;B感病总株数,株;Bi第 i 发病等级的株数,株;11DB61/Tx.x2021DB6106/T1722021Vi第 i 发病等级的代表数值,0、1、2、3、4;V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0、1、2、3、4;A(小班)蛀干类有虫株率,%;Ci第 i 样地(样行)蛀于类有虫株数,株或穴;Ni第 i 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株或穴。发病等级是按立木受害程度确定的,划分标准如下:级:无病或个别发病,其代表数值为 0;级:发病部位75.0%,其代表数值为 4;10.1.5 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为总体,检查生态公益林中的混

41、交造林面积,并计算生态公益林混交造林面积占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的百分比。10.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0.2.1 评价指标和标准10.2.1.1 造林面积核实率年度实施造林作业的各小班相应的作业设计面积之和与各小班检查面积之和的百分比,造林面积核实率应达到 95.0%以上。10.2.1.2 造林合格达到以下造林成活率的小班,为造林合格小班:(1)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上地区,成活率在 85.0%以上(含 85.0%);(2)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下地区,干早半干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在 70.0%以上(含 70.0%)。10.2.1.3 造林综合合格造林满足

42、以下 3 项条件的,或对生态公益林在混交林比例达到 30.0%(含)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 3 项条件的,为造林综合合格:(1)造林合格;(2)未成林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没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蛀干类有虫株率在 20.0%(含)以下;感病指数在 50.0%(含)以下。(3)造林施工符合作业设计。12DB6106/T172202110.2.2 结果评定10.2.2.1 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 10.2.1.2 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造林合格面积与当年造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为造林合格率,按式(5)计算:1100%qi

43、i HDS=(5)式中:D造林合格率,%;Hi(小班)造林合格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q造林合格小班数,块。经补植的造林合格面积只参加补植前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率计算,不同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面积不能一起计算造林合格率。10.2.2.2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1)达到 10.2.1.3 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综合合格面积。(2)造林综合合格率按式(6)计算:3DEFG+=(6)式中:G造林综合合格率,%;D造林合格率,%;E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F作业设计符合率,%。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E)按式(7)计算:1100%mii LES=(7)式中:Li未受林业

44、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小班)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m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小班数,块。作业设计符合率(F)按式(8)计算:1=100%kii WFs=(8)式中:13DB61/Tx.x2021DB6106/T1722021Wi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k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数,块。(3)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 30.0%(不含)以下时,则生态公益林造林综合合格面积为零。10.2.3 造林改进10.2.3.1 补植造林成活率满足以下条件的,需要进行补植:(1)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上地区,造林成活率在 41.0%84.0%之

45、间;(2)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下地区,在干早半干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造林成活率在41.0%69.0%之间。10.2.3.2 调整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达不到 30.0%以上的,应调整到 30.0%以上。没有按作业设计进行造林施工的,应按作业设计要求进行补救或重新施工。10.2.3.3 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生有害生物危害的,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防治。10.2.4 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造林后达到成林年限时,进行成林验收。当乔木林郁闭度达到 0.2(含)以上或灌木林盖度达到 30.0%(含)以上、未成林未发生林业有害生物,计入成林。根据成林面积和成林面积相对应的造林年度

46、的造林总面积,计算造林面积保存率。11 档案管理11.1 建档要求获得政府扶持的各类造林或林业生态工程植被恢复项目,都应分门别类建立造林技术和管理档案。11.2 建档主要内容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图表,造林面积,整地方式和规格,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方法、密度,种苗来源(包括产地、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标签等)、规格和处理,保水材料和肥料,未成林抚育管护,病虫兽害种类和防治情况,造林施工单位、施工日期,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监理日期期,施工监理的组织、管理、成效评价,各工序用工景及投资,造林招投标资料,资金支付单据等。14DB6106/T1722021致谢本规范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1705)和“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维持机制研究”(2016YFC0501602)、延安市重大科技项目(2016CGZH-14-03 和 2018CGZH-02)、延安山水林田湖草建设技术咨询与效益评估(SC1003A012016)、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应用(SC1003A012016)、深圳铁汉合作项目(THRD016)等项目。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