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5838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TB 10113-19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P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10113-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n dry jet mixing method to stabilize soft foundation 1996-2-26发布1996-4-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n dry jet mixing method to stabilize soft foundation TB 10113-96 主编单位z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批准单位z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1 !96年4月1

2、日1996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 10113-96 铁道部建设司标准科情所组织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227号,邮编100020)开本850X1168毫米1/32印张1.375字数35.7l字1996年3月第1版1996年3月第I次印刷关于发布粉体啧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和填七密度湿度核J-义测试规和的通知l铁建雨(1996)69号王程、建筑总公司,各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经部审查批准,现发布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主层技术规范(TBlO1l3-96 )和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j T10217-96) ,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本

3、规范由部建设司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司标准科情所负责组织。铁道部一九九六年工月二十六日目次1总则-2 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设计.3.1 一般规定3.2 设计方法4施工. . 4.1 施工准备.8 4.2 粉喷桩施工. 4. 3 竣工文件编制5 质量检验及验收5. 1 质量检验5. 2验收. . 附录A粉喷技术室内配方试验操作规定附录B粉喷桩施工质量监理要求.附录C粉喷槌现场抗压强度试验规定.附录D粉喷桩载荷试验规定.19 附录E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 .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3 1 总则1.0.1 为了统A粉体喷搅法(以下简称粉喷)力日固软弱士层的技术要

4、求,保证加固质量,满足E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粉喷加固软弱土层的设计、施王、质量检验及验收。本规范适用的加固范围为天然含水量大于30%的淤泥质士、粘性t和粉性土地基;当地基土pH值小于4或天然含水量大于70%时不宜采用。粉喷加固深度不宜大于15m。当地基土土质及其指标与上述不符或场地内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应通过试验,选用合理的加固料及配方,确定其加固效果。1. O. 3 粉喷加固软弱土层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符号2. 1术语2. 1. 1 粉喷技术用压缩空气向软弱土层内输送石灰、水泥等

5、粉状加固料,不向地基内注入水分,使其与原位软弱土晦合、压密。通过加固料与软弱土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凝聚作用、化学结合作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2.1.2 粉喷桩采用粉喷技术使软弱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土,它与原位软弱土层组成复合地基。2.1.3 加固料以加固为目的,拌入土中起主要加固作用的材料。2.1.4 添加料为改善加固料加固效果,在加固料中添加的材料。2.1. S 喷粉量在软弱土层中喷入加固料或添加料的重量。般用加固料或添加料喷入重量与软弱湿土重的百分率表示。2.1.6 停灰面停止向软弱土层中喷射加固料或添加料的位置。2.1.7 复喷重复向软弱

6、土层中喷射加固料或添加料的施工工艺。2.1.8 复搅为使加固料与软弱士搅拌均匀,重复搅拌,但不喷射加固料的施工工艺。2.1.9 置换率桩面积在被加固土面积中的百分率。2 2.2符号编号符号含义2.2.1 可桩身强度折减系数2.2.2 桩尖天然地基士的承载力折减系数2.2.3 a. 置换率2.2.4 卢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2.2.5 ,p 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2.2.6 8 桩间土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2.2.7 P 桩身容许承载力2.2.8 C,p 复合地基抗剪强度2.2.9 Cp 桩身抗剪强度2.2.10 C. 桩间土抗剪强度2.2.11 aw 喷粉量2.2.12 Sj 粉喷桩群体范围内的压缩变形

7、量2.2.13 .1S2 未被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量3 3 设计3. 1 一般规定3.1.1 采用粉喷加固软弱土层应收集下列资料:3.1.1.1 场地内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工试验资料,解软弱1二层的分布范围、成层结构、地下水埋探及其性质。特别是士的天然含水量、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及土的pH值等资料。3.1.1.2 了解建筑物对地基加固的要求、建筑物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3.1.1.3 加固料的来源、贮量、质量、价格、运输及保存等方面资料,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加固料。3.1.2 采用粉喷加固软弱土层时,应进行室内配方试验,提供合理的加固料种类及配方,加固土可靠的物理、力学性参数,供设计

8、选用。室内配方试验操作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3.1.3 粉喷桩桩身强度应取90d龄期的试块抗压强度,或根据现场载荷试验修正。试块养护龄期可取7d、28d,90d三种。3.1.4 粉喷加固软弱土层的设计主要由单桩设计、复合地基设计及工艺性设计三部分组成。3.1.5 用粉喷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其沉降变形应为粉喷桩群体范围内的压缩变形和粉喷桩群体底部未被加固土体的压缩变形之和。3.1.6 根据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结合上部结构的特点,粉喷桩叮采用桩状、噎状、格栅状或块状等力n固型式,J1布置可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3. 1. 7 粉喷桩作为一种刚塑性桩,与桩周围土A起组成复合地4 基,桩

9、、t.共同作用。当桩根数较多时,可只在基础平面内布桩。但周围建筑物对其有影响时,在基础外侧应设置隔离桩。3. . 8 粉喷桩可采用端承型或摩擦型,其长度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结合地层情况合理选用。原则上粉喷桩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土层(简称硬士层)。但以提高抗滑稳定为目的的粉喷桩,其桩长应根据危险滑弧的位置决定。3. . 9 粉喷桩所用的加固料应符合F列要求:(1)水泥宜选用标号为325号或425号的矿渣水泥。(2)石灰宜选用氧化钙和氧化镜含量总和大于85%,其中氧化钙含景不小于80%的生石灰。(3)水泥或石灰的掺入量应通过室内配方试验确定,可为被加固湿t重的10%15

10、%。3. . 10 粉喷桩的直径宜为50cmo3.2 设计方法3. 2. 1 单桩承载力宜根据室内配方试验提供的桩身强度及地质报告提供的土层摩阻力按F列公式估算,取其小值。有条件时可通过单桩载荷试验验证。CP)=可Pf Ap (P) =Up 2:!i . l,+. Ap qp 式中的-单桩容许承载力,kN;Pf一一桩身强度,kPa;?一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取O.30. 4; Ap 桩的面积,m勺Up一一桩的周长,m;(3.2.1-1) (3.2.1-2) !i一一桩周围第i层士的容许摩阻力,淤泥可取58kPa,粘性土可取1215kPa;l,一桩周围第i层士的厚度,m;5 一一桩尖天然地基士的承

11、载力折减系数,可取o.4O. 6; qp一一桩尖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kPa。3.2.2 单桩设计应使土对桩的支承力与桩身强度所确定的承载力相近。并宜使后者略大于前者。3.2.3 用粉喷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可按下式估算,有条件时宜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验证。sp:= as C1p十(l-a,)s .(3.2. 3) 式中sp二十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kPa;飞桩间土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kPa;p一-桩身容许承载力,p=1J.Pf,符号意义同前,kPa;卢桩间士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尖为软弱土层时可取o. 51. 0;当桩尖为硬土层时可取O.lO.4; a,一一置换率,可取10%20%; a,=

12、n. AplA 其中n一桩根数;A-一加固总面积,m2。3.2.4 在计算用粉喷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的基础及边坡稳定性时,复合地基抗剪强度可用下式计算zC叩=a,.Cp+(1 -a.) C. (3.2.4) 式中C,p 复合地基的抗剪强度,kPa;Cp-一一桩的抗剪强度,可取O.3O. 5倍的桩身强度,kPa;C,二一天然地基土的抗剪强度,kPao3.2.5 粉喷桩群体范围内的压缩变形量宜根据建筑物荷载、桩长、桩身强度、天然地基土强度、置换率、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估算,叮取2050mm。3.2.6 确定粉喷桩群体底部未被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量时,可假定粉喷桩群体形成一种假想的实体深基础。然后计算该深

13、基础的侧摩阻力、应力扩散或按双层地基计算粉喷桩群体底部的附加应力,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有关规定6 进行F卧层地基强度的检算及压缩变形量的估算。3.2.7 粉喷桩群体可设计成种土挡墙,作为基坑的侧向支护,也可设计成防渗帷幕。3.2.8 粉喷.桩喷粉量不应强求上F一致。桩下部可适当减少喷粉量,桩上部可适当增加啧粉量及搅拌次数,一般情况可按设计桩长的1/3进行复搅,求得最佳经济效果及加固效果。3.2.9 粉喷技术的工艺性设计主要应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钻机、喷粉机和空压机的操作参数。7 4 施工4. 1 施工准备4. 1. 1 粉喷桩施工前应备有F列施工技术资

14、料:(1)施E场地的E程地质报告、i-.T试验报告、专内配方试验报告(7d龄期)、粉喷桩设计桩位图以及原地面高程、加固深度与停灰面向程。(2)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桩、水准点的测量记录。(3)设计交底会议纪要。(4)合同文件。4.1.2 施工场地用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施工机械进出场时对道路及桥梁的要求。(2)施rm电及电力供应的要求。(3)查明地表、地下障碍物,尤其是地下有无大块石、树根、地F管线及空巾有无高压线等。障碍物!但事先清除。(4)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施工机械走行要求时,应铺设砂土或碎石垫底。4.1.3 粉喷所用加固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的种类及规格,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

15、、变质的加同料。加国料用料计划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施工机械的配置数量,施王进度等因素提出。4.2 粉喷桩施工4.2.1 粉喷桩施王可按图4.2.1流程进行。在有些情况下,亦可采用在F钻时就喷加固料或复搅、复喷、力n水等其它T.艺措施。8 l I I一口口_1Tii:rLX1L I 1 .口一回虽卜型旦口曰-I;I一川巨面图4.2.1粉喷桩施工流程4.2.2 粉喷桩施工前应根据工艺性设计进行五艺性试桩,掌握对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试验桩不得少于2根。4.2.3 粉喷桩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1)应控制钻机下钻探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2)严禁没有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投

16、入使用。(3)应定时检查粉喷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使用的钻头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20mm。(4)当钻头提升至地面以下500m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5)在喷粉戚桩过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时,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4.3 唆工文件编制4.3.1 粉喷加固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文件的编制E作,并按要求整编成册。4.3.2 粉喷加固工程竣工文件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封面;9 10 (2)扉页;(3)日录;(4)施T合同文本及有关协议;(5)施工图及原始技术资料;(6)施工组织设计;(7)施工总结;(8)工程开、竣王报告及其批件;(9)

17、施工业务联系单;(10)监理指令及会议纪要;(11)变更设计通知单;(12)室内配方试验报告;(13)施工原始记录;(14)王程测试报告;(1日质量自检及抽检报告F(16)加固料出厂质保单及抽检报告;(17)工程竣工图;(18)施工决算书;(19)工程照片集。5 质量检验及验收5. 1 质量检验5.1.1 粉喷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王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方位的施工监理。粉喷桩施工质量监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5.1.2 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及施王中有无异常情况,记录其处理方法及措施。浅部开挖桩头,其深度宜为500m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

18、桩直径。检查频率为10%。5.1.3 粉喷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3-1的规定。质量检验后应填报粉喷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其格式可参照表5.1.3-2。粉喷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表5.1.3-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及说明1 桩轴线偏移10臼nm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或钢尺丈量)2 钻杆倾斜度1% 用经伟仪检查3 桩*不小于设计啧粉前检查规定钻忏*度4 单桩啧粉量8% 计量仪或其他计量装置5 桩体无侧限不小于设桩头或桩身取样抗压强度计规定11 粉喷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表5.1.3-2工程名称保证项目允许偏差项目检查生果-士H 项目质量情况1加国料2成桩深度及复搅长度3加固料

19、用量4桩身强度项目允许实测值偏差112 314 516 718 9110 1桩轴线偏移(纵横方向)100mm 2钻杆倾斜度1% 不小于设3桩长计规定4单桩喷粉量8% 保证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实测点,其中合格点,合格率%。工程负责人z核意定王长2班组民z见质量检查员:注z本表适用于粉喷桩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保证项目应全数检查,1项检查加固料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2、3项检查施工记录,4项检查试验报告;允许偏差项目应检查桩数的10%,但不少于3根,每项目检查l点。1项用经纬仪检查或钢尺丈量,2项用经纬仪检查,3、4项检查钻杆妖度、计量装置及施工记录。12 5.2验收5.2.1 成桩7d内应采用轻便触探仪

20、(N10)检查桩的质量,触探点应在桩径方向1/4处,抽检频率为2%。5.2.2 成桩28d后在桩体上部(桩顶以下O.5m、1.0m、1.5m)应截取三段桩体进行现场足尺桩身元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检查频率为2%0每一工点不得少于2根。5.2.3 在取得粉喷桩材料与波速关系的前提f,可采用小应变动测法进行桩长及成桩均匀性的定性检查。5.2.4 在保证取岩芯质量的前提下,可用钻探取岩芯进行质量检查及进行必要的室内强度试验。5.2.5 对于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做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0,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3组。13 附录A粉啧技术室内配方试验

21、操作规定A. 0.1 7.怀规定适用于将粉状加固料加入软弱土中搅拌形成加固处理士,进行室内试验的方法。加固处理士的强度,应以无侧限抗压强度衡量。A.0.2 本规定未列的试验操作要求应按士工试验规程所规定的操作试验方法进行。A.0.3 在需要加固处理的软弱土地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层,在取样钻孔中(或试坑)采集必要数量的试料土(数量应考虑到试验所需的富余量)。采集的试料士,应采用塑料袋或其它方法包装,保持天然含水量z当试料土采集地点离试验室较远,运输过程中不能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情况下,试料土可采用风干土料。但两者均必须采集部分原状土,满足常规土工试验要求。A. O. 3.1 试料土制备时,应除去其

22、中所夹有的贝壳、树枝、草根等杂物。以现场施工为目的室内配合比试验应采集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当采用风干土料时,土料应粉碎、过5mm筛,加水在室内重新配制成相当于天然含水量的试料土,放置24h,并防止水分蒸发。A. O. 3. 2 试料土含水量必须在同一地层的不同部位,至少3处取样测定。A.0.4 加固料、添加料、拌和用水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试验所用的加固料、添加料应与工地实际使用的胆固料和添加料在品种与规格上相符。(2)当用风干土料时,拌和用水的pH值应与工地软弱土的pH值相符,否则应采用蒸锢水作拌和用水。A.0.5 试件的制作及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z14 (1)试料土必须与加固料、添加

23、料充分搅拌均匀。每个试件所甫的试料士、加固料、添加料的质量事先必须按拟定的配合比用夭平称好。并控制试件达到统一的单位质量,这一步骤制作时应十分仔细。(2)试件的制模尺寸应为70.7mm X 70. 7mm X 70. 7mm的江方体。试件可在振动台上振实,振动台频率为3000:f:200次/min,负载振幅o.35 :f: 0. 05mm,振实3min。也可人工捣实。加固处理k放入试模时应仔细分层填塞均匀并不得产生空洞或气泡。上F两端面应采用刮刀刮平。每个制成的试样应连制模称取质量,同一类型试件质量误差不得大于0.5%。(3)应将制作好的试件带模放入保湿箱内进行湿润养护。(4)试件养护温度宜为

24、20士3C,湿度宜为75%。(5)试件养护龄期应为1d、7d、28d,90doA. O. 6 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应采用控制应力试验方法。逐级加压并保持应力水平,量测垂直向变形量,待变形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破坏。稳定标准:试件垂直变形速率小于0.5mm/min;破坏标准:应力不变,变形不断发展;试件裂纹产生,应力下,降。每组试件必须有三个以上平行试验。A.O.7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O. 7.1 现场地层地质剖面、代表性土层的天然含水量、重度、塑限、液限、pH值、有机质含量、无侧限抗压强度。A.O.7.2 试料土采集方法、位置、深度、日期。A.O.7.3 试料土的保存方法。A. O

25、. 7. 4 加固料、添加料名称、化学成份分析、生产厂家及出厂日期。A.O.7.5 试验结果制成的图表t15 16 (1)元侧限强度与龄期关系qu-t;(2)无侧限强度与喷粉量关系qu-aw;(3)应力与应变曲线一句(4)含水量与时间关系Wt。附录B粉喷桩施I质量监理要求B.O.l 粉喷桩施丁.前应对F列内容进行监理:(1)进场施工设备的型号、性能、数量及其机械设备的可靠性;(2)进场施工人员的组织机构及配备;(3)进场加固料的质量v数量、规格;(4)施工图放样。监理人员应对承包人填报的进场设备报验单、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施工放样报验单和建筑材料报验单进行签证。B. O. 2 监理人员应详细审

26、查承包人申报的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并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进度计划等提出审查意见。B. O. 3 工艺性试桩时监理人员必须到场,确认其施工工艺及各种操作参数,并作为工程桩施工依据。B.0.4 上述各项经批准后,应由总监代表签认分项工程开王申请单,作为分项工程的开工通知,承包人方可开工。未经批准,不得开工。B. O. 5 粉喷桩施王时应对加固深度、桩长、复搅长度、喷灰量加强监理,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于错误的施工子段及方法应指令承包人及时纠正。B. O. 6 施工原始记录不得弄虚作假及涂改。监理人员应认真检验并签认。17 附录C粉喷桩现场抗压强度试验规定c. 0.1 试件制作应在现场由

27、监理人员指定的桩JL挖取桩体。试件的取样应在深度为停灰面以下O.5m、1.0m、1.5m挖取三段桩体,每段l主度约为500mm。试件f二、F两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并!但保持试件的含水量。c. O. 2 试验仪器及设备应由F列部件组成:(1)反力架z额定压力50t。(2) f斤顶:最大顶出力50t。(3)油压表:最大量程60MPa,最小分刻读数1MPao(4)垂直位移量测:百分表2只。C.0.3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等级加载法:加载级差为2MPao(2)加载速率:采用快速加载法。(3)每次加载前读垂直变形,加载后每隔1mn读一次百分表,连读3次。(4)记录:桩号、龄期、试件直径、试件

28、高度、加荷量、变形量。c. O. 4 一般粉喷桩为脆性破坏,当出现下列情况之-时,桩体达到破坏极限状态,可终止试验。18 (1)加载时压力上不去。(2)百分表读数不稳定。(3)桩体出现裂缝。附录D粉喷桩载荷试验规定D.O.l 根据工程的实际布桩情况粉喷技术的载荷试验可分为单桩载荷试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D. O. 2 载荷板尺寸应根据压板下桩、士的置换率选择,宜与工程实际布桩情况相近。当受条件限制采用较小压板尺寸时,应根据置换率修正其试验结果。D. O. 3 载荷试验可采用液压载荷试验设备,包括反力系统、加荷与稳压系统、量测系统等部分。D. O. 3.1 反力系统有堆

29、载式、锚杆式等多种形式。D. 0.3. 2 加荷与稳、压系统由承压板、加荷千斤顶、立柱、油泵、稳压器等组成。其承压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保持试验过程中不变形,可用加肋的焊接钢板。对于大型载荷试验,宜用现浇钢筋氓凝土承压板。D.0.3.3 量测系统包括荷载量测和承压板沉降量测。(1)荷载量测可用测力环或通过电测压力传感器,并用油压表校核。(2)承压板的沉降量测可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3)地面变形应用水准仪观测。D.0.4 粉喷桩载荷试验应遵守下列规定:(1)开挖试坑的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的3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粉喷桩的结构和原始含水量。当粉喷桩周围为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和饱和砂土时,承压板周,

30、围应铺设200300mm厚的原士作保护层。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试验时,应事先将水位降至试验高程以下,安装设备,待水位恢复后再进行加荷试验。(2)为保持承压板和柑喷桩的良好接触,粉喷桩桂顶可铺设lO20mm厚的中粗砂。19 (3)加荷应分级进行,每级荷载增量应为预计极限荷载的1/81/10,对于大型载荷试验,则为预计极限荷载的1/121/150(4)每加一级荷载后,按10、1D、10、15、15min,以后为30min的时间间隔观测承压板沉降,到达相对稳定后加下-级荷载。相对稳定的标准为:连续2h每小时的沉降量不大于O.lmm。除了相对稳定法外,尚呵采用快速法(非稳定法)。(5)在设备条件许可的条

31、件下,应加荷到破坏荷载。出现破坏荷载的标志宜按F列各点综合判定:承压板周围士明显隆起或出现破坏性裂纹。荷载不变,连续24h沉降呈等速或加速发展。(6)分级卸荷,观测回弹,分级卸荷增量一般为分级加荷增量的2倍。(7)拆除试验设备后,各取原状土样2件,送试验室分析。D. O. 5 粉喷桩载荷试验资料整理时,应根据现场试验记录,绘制荷载-一沉降曲线(P-S曲线)及沉降一-时间曲线(S-t曲线)0S-t曲线上的时间袖,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D. O. 5.1 比例界限荷载Po的确定: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直线段时,以直线的终点(拐点)为Pol当P-S曲线上直线段不明显时,可作19P-lgS曲线或P-.S

32、/!J.P曲线,以拐点对应的荷载为Poo圆滑型P-S曲线不存在P。点。D.O.5.2 极限荷载P!点的确定:当载荷试验加荷至破坏荷载,应以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为Pn当试验未做到破坏荷载,可用外插法推算。D.O.5.3 容许承载力R可用下列公式计算:R=PdK (D.0.5-1) 式中K-一一安全系数,可取23。或R=Po。(0. O. 5-2) 20 附录E本规范用词说明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E.O.l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吁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z反面词采用严禁;E. O.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E.0.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21 附加说明22 本规范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z王仁兴臼日升马争鸣徐金安吴福宝曹诗洲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武汉市武昌杨园,邮编430063),并抄送铁道部建设司标准科情所(北京朝外大街227号,邮编100020)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TB铁路运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