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 5010-92 条文说明目次l 总则.203 2 物探任务.205 2. 1 规划阶段的物探任务.2052. 2 吁性行研究阶段的物探任务.2052. 3 初步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07 2. l 技施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07 2. 5 ft它物探任务.3 物探方法与技术.3. 1 电法勘探.209 3. 2 地震勘探.229 3. 3 微重力勘探.2403. 4 放射性勘探.245 3. 5 水声勘探.249 3. 6 弹性波测试.253 3.7 测井.2584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266 4. 1 霞盖层的探测.266 4. 2 隐伏构造破
2、碎带的探测.268 1. 3 岩溶探测.2704.4 水立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273 4. 5 基岩风化层的探测.276 4. 6 滑坡体探测.279 4. 7 软弱夹层的探测. 281 1. 8 岩(士)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284 4. 9 地下润室围岩及地基岩体质量检测.294. 10 坝址和主要建筑物区的环境放射性枪lj.2944. 11 桩基检视lj.z98 202 苗r.:. 贝lj1. o. 1 本条说明本规程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水平1水电L程物探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技术要求和综合应用物探方法解决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编制的,以便
3、正确应用物探方法与技术和不断提高物探成果质量。1. 0. 2 水利电力部于1982年颁发试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共分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电测井三个部分并分为三本n目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的物探方法较多,垛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外,有微重力勘探、放射性勘探、水声勘探以及弹性搜测试;测井也已发展成以电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测井为主的综合测井。由于水利水电王程物探在地质勘探中的特点是由层综合物探技术,因此,在本规程的2.4中特别强调了各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充分发挥综合物探的作用和合理选择使用有关的物探方法,以提高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c1. o. 3 本条主要指大型水利水电E程物探工作的般程
4、序,对于曾经进行过物探工作的工区或坝址,可以简化本条规定的工作程序;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或物探任务E作量较小的工区,也可以简化本条规寇的工作程序。利用物探解决有关地质问题,是以一定的地质因素与一定的物理现象间的相关性为前提的,因此,物探方法的应用具有寇的条件性和局限性。对本规程中所提到的某些物探任务,是否具备物性前提和探测条件,均需通过现场踏勘和初步试验论证,当一个E区不具备各种物探方法的物性前提或不具备物探条件,而不能解决有关地质问题时,应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试验结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1. o. 4 在物探工作过程中与地质、钻探等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203 作是发挥物探作用的重要条
5、件。物探方法具有轻便、高效、信息量大的特点,应及时与地质人员交流情况并提供中间成果资料,供地质工作参考使用。同时,物探是一种间接探测方法,是以地层物性反映为基础的,一般地说,不同的地层具奋不同的物性反映但有时不同的地层却反映相同的物性特征,为了分析物性层与地质层的关系,需要地质人员提供有关地质资料,为物探王作布置和物探资料的解释惟断创造必要条件。对于需要测井的钻孔,钻探机组应配合物探人员并安排一定的iWIJ井时间电必要时还应清洗钻孔以利收集测井资料。1. o. 5 本条主要考虑各种物探方法的解释推断都要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定性到定量、先易后难、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因此把它列入总则部分,以
6、避免在规程的各种章节中的重复规定。1. o. 6 本条主要说明物探外业工作中的测量工作,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同物探方法(如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微重力勘探、水声勘探寄)测量的内容与要求在本规程3.1 3. 5的外业工作部分分别作了具体规定。1.0. 7 本规程内容主要包括:物探任务、物探方法与技术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物探成果报告。为了外业工作和技术管理的需要,将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布关操作方法技术的规定,地震勘探爆炸工作安全条例,图式图例等列入附录c因此在执行本规程时应同时执行附录的有关规定。204 2 物探任务2. 1 规划阶段的物探任务2. 1. 1 本阶段工程地质
7、勘察任务是:了解河流或河段各规划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河流(段)规划方案和近期开发工程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本阶段的物探王作则是困境以上地质任务和根据物探地质条件的可能性,在本节中列出了7项基本物探任务。( 1 )本条主要指了解库区、特别是坝址附近的大明滑体的大致厚度。( 2 )一般要求了解坝址区河床覆盖层的大致厚度。对于可能近期开发工程和控制性工程,则应进一步了解建坝(阐)地段河床及两岸覆盖层厚度。对峡谷河流,还应了解有无深槽。( 3)坝址区如果基岩存在风化,应了解风化层的大致厚度。对于可能近期开发工程则应进步了解建坝(闸)地段河床及两摩风化层厚度及其分布特点。( 4 )本条了解隐伏大断
8、层的分布情况,是指宽度在3m以上,长度在lOom以上的断层带。( 5 )本阶段一般没有钻孔,如坝址区有少量钻孔时电应充分利用进行综合测井工作。( 6 )各规划棉级均应进行天然建筑材料普查。对近期开发工程或控制性工程则应进行初查。2.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物探俨务2.2. 1 本阶段的物探工作主要是在规划阶段选定的近期开发工程地段上进行,对比较坝址或主要勘探线,可综合应用各种物探方法调查坝址区和其他水工建筑物区有关地质问题,为选定坝205 址和坝线论证比较,提供宏观决策的有关资料。(1)本阶段应进一步调查库区和坝址附近的大明滑体的厚度并按其滑动方向布置纵横剖面,调查大明滑体的大致体积。( 2 )调
9、查库区及坝址区可能惨漏地段包括坝基绕坝和库区渗漏,物探工作可通过探测松散层的透水性及其分带,相对隔水层的埋i荣、厚度和连续性,含水层的补排条件进行分忻。( 3 )本阶段坝址区及其他水王建筑物区的覆盖层厚度探测是在规划阶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为了较详细地调查基岩面的埋深和起伏情况、河谷形态、古河道等,要求对主要勘探线附近的物探测线适当加密。对深厚覆盖层的坝址采用软基建坝时,坝基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对覆盖层的分层结构、地层密度及透水性等作专门研究。( 4 )本条是指坝址区及其他水王建筑物区,基岩存在风化的情况下应调查事岩的风化层厚度。( 5 )本条物探工作可在规划阶段的基础上
10、,增加物探测线调查隐伏大断层带的延伸情况。有条件时可以调查断层宽度和填充情况。( 6 )在钻孔中解决本条提出的任务,可根据任务要求采用不同的测井方法,也可采用综合测井方法。( 7 )岩榕发育地区的物探调查应配合地质勘探工作因地制宜采用地面物探和井中无线电搜透视等物探方法进行具体探测可参阅第4.3节中的岩榕探测部分。( 8 )本条指利用地震法和声波法对平洞和钻孔进行岩体波速测定和确定动弹模量值。( 9 )详见第4.10节中坝址和其他水工建筑物区的环境放射性检测。如发现放射性强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10)天然建筑材料,物探可进行初查。必要时,可进行206 详查。2.3 栩步设计
11、阶段的物探任务2. 3. 1 本阶段的物探王作,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做了一定物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本阶段一般布较多的钻孔、平洞、探坑和探槽,因此、是多种物探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物探地质条件,确定需要查明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岩体弹性波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为微观决策提供有关资料。( 1 )本阶段坝轴线和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布设一般已经确定,物探工作应详细查明覆盖层厚度、分层厚度及岩性结构,并特别注意软土、黄土、粉细砂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主层、夹层或较大透镜体的分布情况。对坝轴线附近和主要建筑物处的测线应加密控制,具体布置应视地质复杂程度、建筑物形式和规模而定。对
12、修建在有深厚覆盖层峡谷河段上的坝(闸),应着重河床覆盖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物探方法可应用跨孔法进行分层波速测定,并确定有关物理力学参数,为研究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依据。并充分利用钻孔进行自然伽玛测井和密度测井,进行地质分层测定干容重,孔隙度参数。( 4 )平洞、隧洞和地下厂房的测试结果,应根据岩体的破速、完整性系数、泊松比、动弹性模量等弹性波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分段、分类。必要时,可根据工程需要给出裂隙系数,各向异性系数和动弹性抗力系数等参数。( 6 )本条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坝址,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测定孔间岩榕洞穴的分布位置。2.4技施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 4.1 本阶段主要是为技施设计需要详
13、细查明的或新发现的地质问题而进行的物探与测试工作,以及利用物探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的专门性问题。207 ( 1 )对导流、发电、泄洪等地下隧洞、地F厂房的声波及地震法测试,对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圈的测定,以上工作尽可能随开挖及时进行,为围岩施工处理(不良洞段的支护、衬砌及加固)提供依据。( 2 )坝基、站基、闸基建基面的检测包括汗挖期的检测和建基面形成后的检测,为基础开挖处理和地基验收提供资料。固结灌浆效果检测详见第4.9节。( 4 )其他专题勘察需要进行的物探工作,包括对施工开挖所揭露的地质间题,需要进行的声波探测、无线电波透视等:断层破碎带、强透水层及集中渗漏带的分布:边坡开挖时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
14、测定,为撬挖提供依据等。2.5 其他物探任务2.5. 1 其他物探任务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各个勘测阶段以外的工程建设中的任务,如地下水资源普查,工民建地基勘测,已建堤坝渗漏地段的调查等物探任务。其中桩基质量检测详见第4.11节。208 3 物探方法与技术3. 1 电法勘探本节所列电法勘探种类,是水利水电王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目前所使用的电探方法。各单位可根据物探仪器设备条件和地质任务的不同而选用。电阻率法中的电测深法除了可探测不同电阻率的地层界面埋藏深度外,有时也可通过一系列的电测深曲线有规律地在不同极距出现不同大小的畸变,发现一些隐伏的陡倾角的断层破碎带或岩层接触线。但这不是电测深法的主要用途。“垂
15、直方向”是指与地面垂直的万向。电阻率法中的电剖面法包括各种电阻率剖面法主要用作探测隐伏的陡倾角异常体(如断层破碎带、岩层接触线)的走向,倾向或单个异常体(如岩溶洞穴)的位置E大致估计异常体的宽度比较两个异常体倾角的相对大小。虽然,在理论上,在理想的有利条件下可计算低阻异常体顶端的埋藏深度但实际上理想的有利条件是极少的,所以一般只提供定性资料。异常体是指引起物性异常的地质体。各种地层、构造、接触界面、侵入体、岩溶洞穴、地下水等被探测对象在物探习惯上通称之为“地质体”。但一般多指除平缓的基岩面和平缓地层以外的被探测对象故寄时又用“岩层及地质体”,“破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等并无严格规定。3. 1.
16、1 应用条件3. t. 1. 1 本条列出了各种电探方法共同性的有利条件和各种电探方法分别要求的有利条件。条件越好,应用电法勘探的地质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电法勘探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是在最理想的布利条件的前提下开展的。如地面水平、地层水平或直209 主,随探测对象相对于其埋藏深度来说具有定的大小规模,所有地质体的电阻率都均匀各向同匪,测量电极距MN0等。而电法勘探的资料解释也以这些理想条件为基础。如果实际条件不利,野外观测结果就会出现一些假异常(由不利条件产生的异常)。这些假异常可能烛立出现,也可能与真异常(由被探测地质体产生的异常)叠加在一起,加大、削弱或淹没了真异常,给解释推断工作造
17、成困难3在定性解择时,若真假异常判断错误,解释结论也就错误:在定量解释时不利条件的影响越大,解释结果误差也就越大,甚至无法进行定量解释。3. 1. 2 仪器主要技术要求3. 1.2.1 本条关于电子自动补偿仪和激发极化仪的各项要求基本按重庆地质仪器厂产品介绍的技术性能指标。但为了简化作了一些合井和统一规定3如本条(1 ),原附录五中激发极化仪小于3rnV测程,误差小于2.5%,现与电子自动补偿仪统一规定为小于3%:原附录五中没有规定对激发极化仪绝缘防潮性能和屏蔽性能的要求,本条(5)、(6)作了现定。增加了对甚低频仪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内容。本条(5)和(6)规定的仪器绝缘防潮性能指标300MQ和
18、屏蔽性能指标。.02rnv,是在干燥气候和使用小测程时的要求。在气候潮湿时或使用3rnv以ti则程时,口I放宽至lOOMQ和o.04mv,对于“积分式电位仪使用“激发极化仪”。3. 1. 3 外业E作物探点的联圳工作3. 1. 3. 1 条在原规程电法部份第4.1.3条基础上增加了自然电场法剖面、激发极化法剖面、甚低频法剖面(统称为“各种电法剖面”)自然电场法基点句充电法的充电点较大的地面坡度转折点等均应测定坐标的规定。切l网布直及比例尺的确定3.1.3.3 测线与被探测对象的走向嘻直是为了取得最明屉的210 异常反映和被探测对象的最准确位置。在有地质勘探线的地段按本条规JE万向布置的测线与地
19、质勘探线不致时,应与地质人员共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既能满足地质剖面上要有物探资料的需要,又不影响物探资料的全面分析而确定测线的布置。因此规程用词是“应尽量”而不作很严格的规定门3.1.3.4 电测深测网布置的一般要求( 1 )地质勘探线上钻孔资料较多,可通过电测深曲线与钻探资料的对比获得电测深解释所需的地层参数。( 2 )电法勘探观测数据v和I,是测点附近地下定的空间范围内地质情况的综合反映即体积反映。这个空间范围与极距(AB和MN)和地电情况有关,而极距又与任务要求探测的目的层深度有关。当极距系列选定之后,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就是电场影响范围之内一定体积的介质的视电阻率一般认为深度在(1/3
20、1/5) AB范围内的介质居主要影响。如果测点间距过小,两点的电场影响空间植围重叠部分过多,视电阻率差别不大,解释深度变化不大,并不能增加多少勘探精度,反而会造成浪费。( 3 )本款规定是因为单点难以确定地质体或构造的分布形态;同时,通过附近测点对比,可以识别单个点某些偶然因素寻起的假异常。3. 1. 3. 5 本条规定是为了通过各剖面的观测对比,追踪真异常,避免个别测点或线段由于偶然因素出现的假异常。因为真异常的幅度和延伸情况在不同的剖面上的反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3. 1.3.6 在钻孔或水井中测定地下水含水层的流向、流速,常规的方法是用食盐盐化含水层后在地面通过孔(井)口为中心布置辐射状的
21、测网来观测带电等电L体的变化情况如图3.1. 1 所示。投盐前先测量一次正常场的等电位圈,投盐后隔一定时间(视含水层流速而定,一般23h,流速慢的地区有时需56 h)沿各条测线找出新的等电位点,并量出它们至孔口的距离,211 以一定的比例尺,绘于有正常等位圈的乎面图上,勾划出异常等电位圈。图3.1.3-1 测定地下水含水层流向、流速示意图当初步掌握流向后应在等电位圈位移最大的测线两侧加密测线测量,以便更准确地判定地下水流向。极距基点和发射台选择3.1.3.8 电测深法的极距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电电极距系列系一般规定,据山西省电法找水经验,在电测深曲线上有些变化可能是有水的反映。因此
22、,可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加密极距。( 2 )关于底部电性标志层电阻率为“无限大”时,应使在电测深曲线后支呈45。上升的渐近线上不少于3个读数点相当底部电性标志层电阻率为有限值时,应使在电测深曲线后支反映标志层的上升或下降曲线的“拐点”后不少f3个读数点的规定,是“一般”要求。目的是使定量解释对比量板或拟合曲线时资料成果更准确。在野外条件无法达到“3个读数点”时,允许不这样做,但不应少于两个读数点,否则,解释误差可能较大。( 3 )关于MN=Cl/31/30)AB的规定,也是“一般”要求。在高阻基岩地区,读数精度满足要求时可放宽到0/50)AB。212 3.1.3.10 为取得良好
23、的地下水流向、流速成果,应先作水文测并,了解钻孔内含水层情况含水层是否有承压?有几层含水层了只有当含水层属于水平流动,层次单一,埋藏浅时才会有好的结果。供电电极A应布置在水文测井确定的含水层中与盐袋串在一起并始终保持溶液饱和。测量电极N布置前应先作通过孔口的电位剖面,选择剖面曲线斜率较大的地段布极,也是保证效果的重要方面。如果水文测井结果证明存在多层含水时,应设法阻塞,分隔测试。3.1.3.11 离子导体的二次场微弱,常见岩石极化率()一般仅有1%2%、个别可达4%5%。因此,如何提高二次场参数的测量精度已成为进行激发极化法的关键。在温奈尔装置的暮础上,有的单位进一步试验了“近摞”激发极化法测
24、量,即放大MN距离。试验认为MN距离可以增到(7/108/lO)AB,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并节约电掘和提高了工效。对此有待于生产中进一步试验对比。激发极化法定量结果,可直接从AB/2坐标上截取深度,解释比较直观,不需用理论量板,因此,供电极距长度比对称四极法短。3.1.3.12进行自然电场法时总基点的选择和联测。自然电场法基点联系观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如图3.1. 3.号:( 1 )直接联测法:当分基点与总基点相距不太远时可以采用此法。分基点直接与总基点联测两次,两次观测的绝对误差不超过4mv,最后取两次的平均值。( 2 )间接联测法:当分基点与总基点相距较远时,采用此法。即先测出某分
25、基点对已知的510个测点的电位差后,再换算出该分基点对总基点的电位值。参照下式计算分基点电位值(要求根据任意两个测点换算出该分基点的两个数值之差不大于1omv。!U I专E( !U I + !lU /I ) (3.1.3-1) 213 式中!U 1一待求的分基点电位;!U,一一第i测点对总基点的已知电位;!U,一待求的分基点对第I个测点的电位。3.1.3.13甚低频电磁法野外观测按目前国产的DDS2甚低频仪器采用以下方法:二袋?A怜t斗4、一间接联测图3.1.3-2自然电场法基点联测线布置示意图Hu,H:,D (a) IEa 测量布 iC1 置示意(b) , 图3.1.3-3极化椭圆倾角法测线
26、布置示意图( 1 )极化椭圆倾角法:当探测低阻体如断层、岩恪洞穴时,采用倾角(D)法。测线按图3.1. 3-3(的布置,使低阻地质体C1的走向垂直于一次场磁力线方向,可激发出最大的二次磁场,这对极化倾角(D)的测量最有利(图中T表示发射台)。( 2 )波阻抗(甚低频电阻率)法f当了解测区内水平方向上电阻率的变化如岩层接触界线时,采用此法。测线按图3.1.3-3( b)布置,低阻地质体C2走向与甚低频一次场电场(ox)方向垂直,测线与电场(Eox)方向一致,因此,主要测量电场水平分量(Ex)。如受条件限制不能按以上原则布置测线时,则可按磁场最小方向(沿电场方向)测量Ex,磁场最大方向(垂直电台方
27、向)测量Hv。由下式计算介质甚低频视电阻率s。2 105 tSA 2 /Ex 2 u 1Ex 2 s 丁(丁) JT;) = K 7T; f (3.1.3 2) 214 式中一一工作频率;s r磁性天线灵敏度:R一一一电报MN间的距离zEx一一一电场水平分量i卖数:H一一磁场水平分量i卖敬:K一一装置系数。野外观测均技术要求3.1.3.14不改变工作条件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重复读数称为重复观1m11:改变接地条件的重复i卖数称为检查观测:在全区有计划地另行指定专人抽测一部分测点或剖面称为系统检查今本条只作了在何种情况时必须进行重复观测的规定。在真他情况时,操作员认为需要进行重复观测也可以进行重
28、复观测)例如,电刷深的大概距,返回一个极距检查比较费时句也可进行重复观测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但必须进行检查,观测时仍须退回检o 3.1.3.15根据误差理论(参阅误差理论与实验数据处理科学出版社1964年)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二者的算术孚均值之比称为“最大误差系数”。在本条中若:a与:相差较大说明观测值精度就低必须增加观测次数因为观调j次数越多,s平均值越准确。若增加的读数值在原:ax和?川以外此时必须以新的;nax或.I0值代入砚程式(3. 1. 3 1 )重新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原电法规程第4.1. 19条中对有位误差和无fiJ.误差分别作出规定现规程只保留对无位误差的规定?因
29、为进行重复观测都是在不移动电棍的情况下进行的3.1.3.16 本条规定的数学表达式(3.1.3-2)与原规程电法第4.1.57,号的数字表达式不同。原现悍以J - rls (,;)2 作为每一检查观测与草本观测的相对误差而现规程215 以(,rf,)(s白作为每一检查观测与基本观测的相对蝇差,见式(3.1.3-4)推算。按误差理论,对同一量进行多次等精度观测,当观测次数为无限大时无限次观测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量的真值2当观测次数为有限值时,有限次观测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近似真值:或称最佳值。单个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除以平均值就是单个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即% 内U Ay- 一n门A川一一0 (3.1.3-
30、3) 式中一一相对误差;s一一单次观测值:一一一算术平均值。当观测次数只有两次时(即基本观测与系统检查观测)s就是基本观测与系统检查观测的算术平均值,在计算有关观测精度的时候是把基本观测与系统检查观测看作是等精度观测的q这是因为:( 1 )如果不看作等精度观测就要进行加权统计这个权与很多因素有关即使简化到只有操作技术水平不同这个因素也不可能给所有会操作的人员每人给走一个权的量值,而随着操作水平的提高、权也要随着改这是不现实的做法。( 2 )根据过去的实际情况常常是交换操作员或由记录员进行检查水手都差不多。( 3 )过去也并不是加权统计实际上也就是看作等精度观。t 、Am因此若基本观测值为I系统
31、检查观测值儿单次观测的相对误差应该是单次观测与平均值之差相对于平均值来说即:, 守2宫一;s;s 2 以一p,;s (3. 1. 3-4) 216 。是原规程定义的相对误差的二分之一,故现规程要求相对误差小于2.5% c 多个极距(或电剖面点)相对误差的均方根平均值为m=J士立,2x 1则(3.1.3 5) 上述表达式与均方根误差的表达式相同,过去已习惯把它叫作均方相对误差,现在仍保留这个叫法。原舰程要求相对误差m,o.osmv被认为是可靠的,设衰减度50%,则应使AV21mv。再从工业交电干扰考虑,其大小常是AVo. 1mv,如果使测量误差小于10%则应使二次场电位差比干扰电位差大10倍,即
32、AV2 lOAU 。0.25 4 5.25 8 I 图3.1. 3-4 岩层激电效应衰减特征示意图或者说i1V2 1 mv,因此,本条规定AV2不应小于1mv是观测中须遵守的起码要求。3.1.3.23 本条增加的重复观测的最大误差系数表达式详细说明见3.1.3.160 3. 1. 3. 24甚低频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下部电离层的高度及其中电子密度变化引起的句它可分为随机的,昼夜的和季节的。实际观测资料说明,日出和日落时刻D层和E层的电子密度在日出时出现很快增大日落时很快减小的现象这时电磁披的传播情况很复杂,一部分经D层反射,另一部分穿过D层由E层反射,造成电磁波有多条路径经电离层反射
33、传播,所以出现日出、日落时场强信号忽大忽小,衰落严重通常称这种现象为日出、日落效应,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甚低频野外测量是很不利的。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场强比较稳定的时间测量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一个测区通过定点观测得出次场稳定的时间即为生产的最佳时间。( 2 )在住地附近的正常场内作条标准剖面(约100isom) ,对正常场的磁场水平分量(Ho)进行观测并选择其中平稳段著作革点每天出E前后在基点上观测以检查仪器性21Y 能和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 )同一测线上电磁参数观测的顺序一般是Hy,Ex、H1和Do( 4 )作倾角测量时要注意正负号的一致性,并规定仪器下端倾向北时东为
34、负,倾向南时西为正。( 5 )作电阻率法时,仪器的N极和M极应按固定顺序接地。为保证电场水平分量(Ex)读数不受垂直分量(z)的影响,各测点间电极排列的方位角需保持一致,电极接地良好,仪器高度一致。( 6 )曲线的异常段突变点可疑点均应进行重复观测。3. 1. 3. 25 甚低频观测惰度与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操作员熟练程度,一次场的强弱及其稳定性有关,同时也和邻近电台频率、雷电干扰,以及定点、定向的误差有关c对于HY.Ex、D几个参数它们的影响因素不同,所以观测的误差也不同。例如,极化倾角(D)是采用零点读数法测量,即用磁性天线与极化椭圆短轴取向一致时以读蚊最小的方法来取数,这样仪器只相当于一
35、个零点指示器,因此,D的观测精度主要取决于指示器和倾角计的刻度误差其次也受定点、走向、操作员熟练程度的影响,而与仪器放大倍数变化、场强变化无关。由于磁场随时间而变化,因此,磁场水平分量(HY)观测误差较大,为保证质量观测最好选在每个甚低频台比较稳定的时间内进行。甚低频视电阻率(。)是用Ex租Hy计算的,对于重庆地质仪器厂产的DDS一1型仪器,Ex. Hy是两次分别测量的,由于Ex 磁场的变化总会引入误差。对。百7的误差分析表明:测定a误差为测定Ex和Hy误差代数羞的2倍,因此,若Ex和H,的误差是同号则向的误差小反之两者异号,则会有较大的观测误差。但一般情况在短时间内场强引起的误差应是同号的所
36、以在这种情况下观测仍然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220 3. 1. 4 内业工作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验收与评价3. 1. 4. 2本规程增加了对单个电测深点或单条电法剖面观测资料的评价等级并与真他物探方法统一分为“优良”、“合格”和“废晶”三个等级。3.1.4.3满足下列各项要求定为“优良”中的“原始读数”系指基本观测时的第1个读数。3. 1. 4.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废品”中的“原始记录”系指从仪器所读的数据如有记错或舍去只能用细线划去并说明原因句不允许涂改擦去或撕去。资料的解得格断电测深法3.1.4.12 在地形、倾角较大的岩层接触线或断层等都可能使电测深曲线发生畸变。测点位置不同,产生畸变
37、的极距和畸变的大小也不同。分析研究这些畸变的变化规律有可能发现一些隐伏的地质问题然后布置适当的电剖面,可进一步查明这些地质体的准确位置。3. 1. 4.四在合理布置测网的情d况下电测深曲线类型随地层参数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综合电测深曲线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正确判断电测深曲线的类型。3. 1. 4. 15对比分析相邻电测深曲线时一般来说同一电极距视电阻率的增高视电阻率断面圈中等值线的上升电测深曲线极小点电极距的减小或纵向电导值的减少现象,虽然大多是反映了高电阻率标志层的变拽,但也有可能反映了上伏层电阻率的增大。当掌握了电参数变化的规律和可能的范围后,根据一些已有的理论分析结果,有可能正确估计电测深
38、曲线特点及定性解释图件上曲线变化的原因。有时,根据电测深曲线多方面变化的特点也可以作出某些判断,例如从理论曲线的分析已经知道,H型曲线中间层电阻率变化对曲线极小点视电阻率的影响,比对极小点极距的影响大得多。因此如果在某些点上H型曲线的极小点221 极距值减小较多,而极小点视电阻率增大较少,一般可以认为这些点上中间层厚度是减小了,而并不是或不单纯是中间层电阻率的变化。在水平层无其他影响时.H和K型曲线极值点位置移动同剖面参数变化之间的定性特征请参阅表3.1. 4-1 0 表3.1.4-1H和K型曲线定性特征袭参数的变化H型曲线fl极小点纵K型曲线s极大点纵横坐标的移动横坐标的移动h,增加 月飞、
39、l增加飞LA h,增加v 飞(12增加飞飞,增加 飞3. 1. 4. 22 电测深定量解释图件及要求:关于微型计算机绘制的小图的规定问题,是指一般使用PC一1500或PB-700等微机用窄行打印出的定量解释成果图因比例尺太小不宜直接作为最终成果提供地质使用。自然电场法3. 1. 4. 27 自然电场浩成果图件及要求:自然电场法成果图件在正文中列出了常用的5种罔.r.作中222 可以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绘制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其他型式的图件。一般说,如果任务要求追索断层破碎带、岩榕通道、异常反映良好以给制剖面平面图为宜。这种图既有平面图的特点,又具有剖面图的特点,能直观地反映某种地质现象在平
40、面上的变化规律3作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剖面平面图的绘制常与地质图比例尺一致便于对比分析。点距在平面图上一般取21omm,线距为1040mm,剖面间的曲线不应有过多的重叠、交叉,避免氓淆不清。( 2 )自然电位剖面图的纵坐标表示电位值,单位mV,其比例尺由场强和观测精度决定并以突出有用异常为目的。剖面图下方给制的地质剖面,应标出地表地质情况(坑、槽、钻孔)和解释推断的地质结果。( 3 )同一测区的图件应用同一比例尺绘制。当只用一种比例尺不能清楚地反映异常特点时,可采用另一种辅助比例尺以角图的形式予以补充。( 4 )当测线布置呈网恪状,测试成果系统完整时,应给制自然电位平面等值线图。若电
41、位变化范围不大,等值线间值以等差取数句绘为好并酌情取舍误差起围内的个别数据,使句绘出的等值线圆滑。对典型的异常曲线剖面图,可用角图的形式绘于平面等值线图上。( 5 )“8”字形电位图的纵横坐标按相同比例尺绘制,且常以小比例尺绘在平面图上以示岩榕通道或地下水流向。3. 1. 4. 29 自然电场法资料的解择推断根据误差理论,当误差为正态分布时,观测值的限差与均方相对误差有简单的关系,即通常以3倍均方误差为观测的限差,规定以此作为异常判断依据。其次作为异常,它会有一定规律和分布范围也是重要的依据对于个别剖面上出现的所谓“异常”应慎重分析解罄。这里指的干扰异常,一般为电子导体的氧化还原电场,这类异常
42、值较高啕常达几百毫伏甚至上千毫伏,而有用异常一过滤电223 场通常仅有几个毫伏至上百毫伏。岩石中存在许多裂隙式的空隙,当地下水存在压力差时,空隙间将有地下水流动。由于岩石颗粒表面大多数有选择性吸附负离子的作用,因此流入端相对具有负电位,而流出端相对正电位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将观测到自然电位梯度的极大值而垂直于水流方向上自然电位梯度则为极小值或零值,这是过滤电位异常作地质解释的依据。例如,水库渗漏处或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地方呈负异常,断层涌水点(段)呈正异常。充电法3.1.4.30 用充电法求地下水流向、流速时,N极必须位于逆水方向上,如果测量证明N极位置不适合,需改正后重新测定流向方向上等位圈距离
43、增量值与对应的时间间隔计算流速。为判别所求流速的可靠性,一般绘制等位圈位移增量(AR)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3.1.4-1)当条件理想地下水流速均匀时.AR与r呈现线性关系。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盐水榕糠的扩散作用以及盐晕的非等位影响致使线性关系发生睛变如图3.1. 4-1所示,往往使流速与实际相差很大。因此,对这种情况应选取(AR)与(I )关系中的直线部分进行计算,才能得到较可靠的结果。.dR 0.6 4 ”(45。可,;。.4也.z67画Ca .dR 叶5y_;!. (135) 4/_.,._.uso。432,儿zt 1.: , 11 12 13 14 15 16 17 (b) 图3.1.
44、4-l等位线位移.dR与时间r的关系曲线(11为投盐时间)224 (的扩散作用使曲线首部斜率变大,( b)盐晕的非等位性使曲线尾部出现“饱和”趋势用向量合成法求地下水流向、流速的步骤如下:( 1 )列出实际资料如表3.1. 4-20 襄.1. z 用向量合成法求地下水流向、流速实测资料相对位移测线方向(m) t 南南t 45 东45。南45 西观测时间东东西8月5日!0=00-17=00 1.85 1.68 !. 43 0.7 0.45 O. l o. 43 ( 2 )将相对的方向相减求得各方向的相对伸长量。(北)l.85m(南0.45m=1.4m( t东)l.68m一(南西)O.lm=I.58m(东)1.43m -(西o.43m = l.Oom (北西)1.2om-(南东)0.7m =O.sm t 45。西1.20 ( 3 )将各方向相对伸长量以一定比例尺作图,如图3.1. 4-2. 求出向暨R=3.60m,并用下式求地下水流速z即R 3.60 ) 一一一一一0.26m/h=6.2m/d 2At 2 7 向量合成法在实际工作中不需校正测量电极(N)的位置,因此,简便易行,求出流向准确,流速精度也相应提高。3.1.4.31 电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