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6076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DL T 5053-1996(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Lm B准阪标5业肌力电国和共民人华中p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条文说明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东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劳动部施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叶tf3咆片也位、科1996北京目次1 总则.37 2 一般规定.38 3 厂址选择及厂区总平面布置., . 40 3. 1 厂址选择. 40 3. 2 厂区总平面布置.404 防火防爆.42 5 防电伤.60 6 防机械伤害及防坠落伤害.6. 1 防机械伤害.65 6. 2 防坠落伤害.66 7 防尘、防毒及防化学伤害.67 7. 1防尘.67 7. 2防毒.71 Fb巾t哼d。巧J何i巧t巧,t动害振伤防学及声动化宫

2、噪振防蜘防防3防12勾FRVOBn6 9 防暑、防寒及防潮9. 1防暑.79 9.2防寒.809. 3防潮.80 10 防电离辐射及防电磁辐射.82 10. 1 防电离辐射. 82 10. 2 防电磁辐射. 85 11 其他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措施.88 11. 1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机构及设施881 总则1.0. 1 本条着重阐述制定本规程的目的。1956年国务院颁发的(56)国议周宇第40号文中指出t飞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1978年中发197867号文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今后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革新

3、挖潜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下简称“三同时勺,不得消减。.1979年国务院国发1979100号文中规定:“.新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搞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1984年国发198497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规定:“今后各地区、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全厂性的技术改造,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我国人大通过的有关文件中也曾强调z“认真贯彻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卫生监察,努力改善劳动条

4、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在电力建设中贯彻党和政府的劳动保护政策,其中“三同时”中以同时设计最为关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1. o. 2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各项措施是在各专业设计中体现的。因此,必须在各专业设计中落实。1. o. 4 根据火电厂的特殊工艺要求,结合火电厂发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危害因素的内容制定了本规程。对未涉及到的一些安全、卫生内容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37 2 一般规定2.0. 1 国标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按此规定条件制造、安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得对人体造成危险。因此,火电厂工程设计,应符合此条规定。2.0.

5、2 1984年国务院在国发198497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规定:“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写安全和工业卫生专篇, 电力系统在70年代初由原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所设计管理室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即在电力设计中进行了劳动保护方面的工作。后来,在设计这个最重要的环节逐步规程化。原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1984年12月15日在总字第15号电力勘测设计技术通报中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初设编制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章”;1986年电力规划设计总院(86)水电电规设字第177号文,关于做好初设文件劳动安全与卫生专篇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在初设文件中做好

6、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篇”,并对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篇目录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1988年劳动部劳字198848号文关于生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颁布,要求“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要求“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应有职业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电规发1991 133号文关于“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工程设计研讨和技术规程编制大纲审查会纪要”规定:“可研不编写专门的章节,但要有论证内容。即对厂址要从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角度

7、,38 进行评述和提出推荐意见;在工程设想部分要说明需要防治的内容及要遵循的规定”。1992年,原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颁布的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15卷为“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作了具体规定并编写了典型的内容格式。因此,制定本条规定。2. o. 4 引进工程项目,往往因种种原因,初步设计文件中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专篇的内容深度满足不了有关部门的要求,因此,制定本条规定。39 3 厂址选择及厂区总平面布置3, 1 厂址选择3. 1. 1 3, 1.2 厂址的安全,关系到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要选择安全的厂址,保证其不受自然灾害及人为影响,应全面考虑选厂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四邻情况

8、。以厂址整体角度看待工业卫生问题,厂址应避开对人身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区,以保障职工的健康。3, 1.3 3. 1.4 风向对灰尘、有害气体的传播有很大作用,故应从风向方面注意厂址同尘、毒危害较严重的工厂及邻近的城镇、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关于厂区同居住区之间的防护距离问题,现越来越被重视,但目前国家尚无具体标准,因此,条文中未作详细规定。3.2 厂区总平面布置3.2.2 3.2.3 该条文参照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制定。3.2.4 建筑设计防火规拖第3.4. 1条规定:“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布置”。氧气站设计规范中规定:“空分设备的吸风口,应位于乙快站及电石渣堆或散发其他碳氢化

9、合物车间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空分设备吸风口与乙快站及电石渣堆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根据制氧工艺种类的不同等,在50300m之间。“氧气站宜设围墙或栅栏”。3.2.s 氢氧站设计规范中规定:“厂区氢气管道架空敷设., 厂区氧气管道地下敷设时,应直接埋地敷设”,“氢氧站宜设围墙或栅栏”。乙块站设计规范中规定:“厂区乙快管道架空敷设.,厂40 区乙快管道地下敷设时,应直接埋地敷设”,“乙快站宜设围墙或栅栏”。氧气站设计规范中规定:“厂区氧气管道架空敷设,厂区氧气管道地下敷设时,应直接埋地敷设”。据调查,电厂的燃油管有架空敷设的,也有采用地沟敷设的。采用地沟敷设时,沟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设防火墙或埋

10、砂,将沟内可能存在的油气体隔离,以阻止延燃。3.2.6 散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建(构)筑物和场地布置在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类建(构)筑物及场地对厂区其他部位的污染,有利职工的身心健康。3.2.1 噪声、振动的有害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噪声、振动敏感的建筑物,应远离噪声、振动源布置。3.2.s 大型电厂的金属试验室已开始配备Y源探伤机,Y谅的放射性对人身体有伤害,因此,制定本条规定。3.2.9 绿化能够遮挡风砂、尘土,降低噪声,防火防爆,改善局部环境。因此,厂区绿化应符合安全、卫生方面要求。41 4 防火防爆4.0.2 4.0.3 火力发电厂中除主厂房等

11、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厂房外,还有很多一般建筑物。在火力发电厂及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中,只规定了电厂有特殊性的厂房的防火要求,因此,火力发电厂设计时,除遵守上述规范外,在上述规范中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建筑物,尚应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4. o. 4 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机炉橙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化学及运煤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室等是发电厂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又是发电厂的“心脏”,其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为保证人身安全,所以持别强调以上部位一定要严格遭守防火规范的要求。从过去的火灾案例看,严密封堵电缆穿墙和楼板孔洞,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人身安全有重大意义。发电厂的汽水管道、油管道,一

12、般都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一旦有渗漏和断裂,就会酿成很大事故,而上述房间又是电厂中人员和设备集中的地方,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故严禁汽水管道和油管道穿越上述房间。4.0. 5 制氢站、乙块站等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应设有足够的世压面积,一旦发生爆炸,就可以大大减轻爆炸时的破坏强度,不致因主体结构遭受破坏而造成人员重大伤亡。4.0.6. 1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建筑,生产过程都散发可燃气体或液体,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建筑应设置围墙,以防止无关人员接近,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油罐区周围设置围堤,以防止一旦发生事故时油外溢,减少对外界的影响。4.0.6.4 在散发比空气

13、密度大的可燃气体的甲、乙类生产厂房,可燃气体常常积聚在靠近地面的地方,为防止因摩擦地坪打42 出火花造成事故,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以大理石或白云石为骨料的水磨石、沥青?昆凝土等)。4.0.1. 1 我国电工产品外壳的防护等级已有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鉴于发电厂运煤系统多灰尘,且有的场所很潮温,因此,电动机外壳的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级。4.0.1.2 本条文在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已有明确规定,本规程将它引用过来,是从劳动安全设计的角度进一步强调选用难燃胶带的必要性及条件。一般认为,可燃基挥发分在37%以上或者在27%28Yo之间的长焰煤,经实践证明确也有自燃危险时,应视为自燃煤种,在

14、设计中均应选用难燃胶带。难燃胶带并韭不能燃烧只是将火源切断后可自行熄灭或延迟其燃烧速度。因此,在设计、运行及检修中的其他防火防爆措施不可缺少。4.0.7.3 近年来筒仓在发电厂运煤系统中得到了较广泛地应用,由单仓贮量几百吨发展到逾万吨,其功能也由缓冲、J昆煤逐步向存贮方向发展,贮存的煤种也是多变的。由于筒仓内叮燃气体含量、温度的高低、粉尘浓度等直接影响着筒仓的安全运行,同时,鉴于国内发电厂的筒仓已有发生爆炸的先例,所以对筒仓内的可燃气体含量、温度及粉尘浓度等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当可燃气体含量、温度、粉尘浓度等超过一定值时,应采取通风排放、喷水降温及防爆安全门动作等措施,但目前国内尚无可供遵循

15、的监测标准和规范。现引用日本贮煤场防火基准的规定(表4,o. 7),以供参考。4. o. s.1 为防止粉尘的沉积,制粉系统设备维护平台、抉梯踏板等,宜采用钢制网眼板或栅格板制作。位于制粉系统防爆门上方和油火嘴下方的平台,为防止防爆门爆破时喷出物及燃油火嘴处漏油伤人或滴漏到下层引起火灾,上述平台应采用花纹钢板制作。4. o. s. 5 通往磨煤机的热风和炉烟管道上的风门形式、数量及43 日本贮煤场防火基准表4.0.7项目检测项目危险值管理基准对策60 优先使用自燃温度200 I 80向C洒水降温II 180C 大量洒水着火co浓度浓度变化强化监测Q. Ol 强化监测煤尘爆炸煤尘浓度50g/m3

16、 I o. 1 洒水I 1. 0 停运胶带机o. 25% 强化监测气体爆炸CH,浓度5% I 0 5% 通风II 1. 5% 停运通风机以外的设备缺氧02 18% 19% 停止人员作业和彻底通风中毒co 1. 5% o. 05% 停止人员作业和彻底通风其布置位置等,除了调节门应满足运行调节方面的需要外,关断门还应有良好的严密性,以保证在磨煤机停运和检修时人员的安全。此外,磨煤机入口热风道上冷风门的设置,尚应符合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中有关规定。4.0. 8.6 磨煤机出口气粉1昆合物温度的选择由防爆条件决定。温合物温度愈高,煤中挥发分愈易析出,煤粉着火时间愈短,气粉1昆合物愈容易爆

17、炸。但是,混合物温度低于露点时,又易出现积粉发生自燃,也会导致系统爆炸。因此,从制粉系统防爆角度要求,应将磨煤机出口气粉提合物温度的最高和最低值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给定的设计煤质和设计所选用的制粉系统类型,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温度,在1980年原电力工业部制定的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第3-2-16条及1992年原能源部顿布的4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等标准中均有规定。对初次采用的煤种,宜通过试磨来确定磨煤机出口?昆合物温度。4. o. s. 8 不同煤种气粉1昆合物中含氧的极限浓度(以容职份额表征)是不同的。1992年6月出版的德国TRD413标准中规定如表4.Q.8所示。德国

18、TRD413标准表4.0.s煤种含氧极限浓度规定设计浓度% % 煤粉仓内磨煤机内烟煤14 12 12 褐煤12 10 12 从表4.o. 8可看出,设计采用的含氧浓度比极限放度低,可能是顾及到某些意外因素而留的裕度。前苏联1990年出版的燃料输送粉状燃料制备和燃烧设备的防爆规程第2-31条规定:“在用炉烟干燥时,在设备末端烟风?昆合物中容积含氧量不高于16%”。实际上两国规定的条件不同,按德国标准计算时包括了在磨煤机内蒸发的水蒸气,特别是含水分较多的褐煤,水蒸气容积份额影响较大,氧的容积份额理所当然要小些。而前苏联标准规定值中不包括水蒸气,故相应氧的容积份额较大。此外,1991年德国出版的TR

19、D413标准的初稿中,只笼统规定氧的份额烟煤为14%,褐煤为12%。而在1992年6月正式颁布实施的规定中更为严格,并对煤粉仓和磨煤机内的含氧量亦分别作了具体规定。我国的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是按情化气氛设计的,大部分按德国标准执行,未曾出现过爆炸现象。4.0. 8.9 制粉系统防爆门装设与否,主要取决于所碾制的煤种及制粉系统类型,而煤中所含可燃基挥发分的高低,又是决定因45 素。一般可燃基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和半无烟煤,在一定磨煤条件下,可认为是无爆炸危险的。按情化气氛设计的制粉系统,主要的运行工况都能达到情化气氛,可以认为是没有爆炸危险的。但运行工况千变万化,在自动控制技术尚未完善之前,在

20、某种运行工况下,可能脱离了情化气氛,与燃用无烟煤样,并非从根本上没有爆炸的可能性,只不过爆炸的可能性小些,可不装设防爆门,但也并不反对装设防爆门,而其他系统均应装设防爆门。4.0. 8.11 近些年来,燃煤发电厂的锅炉煤粉仓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不但给厂房和设备造成破坏,而且有的事故还发生人员的伤亡。煤粉仓爆炸事故的原因,除了运行操作和管理不当外,煤粉仓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客观上也起了定作用。如煤粉仓设计内壁不平整光滑,存在有长期积粉的死角,而积粉无烟自燃,又是产生爆炸的主要原因。煤粉仓结构设计不严密,运行中有空气漏入,会加速阴燃煤粉的氧化燃烧,在遇有煤粉仓在低粉位运行进粉时,煤粉仓内所形成的有爆炸

21、浓度的粉尘空间,会被高落差进粉所引起的阴燃式的煤粉而点燃,引起煤粉仓爆炸。为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制定了本条规定。由于煤粉仓的顶、壁面积较大,承受大的爆炸压力较难,其结构的承压能力,可执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及电力规划设计院1983年制定的煤粉仓防爆暂行设计技术规定,均按9. 8kPa表压进行设计。4.0.9. 1 本条所指的加热燃油的蒸汽,主要为铁路油罐车(或水运油船)的卸油加热、储油罐的保温加热,以及锅炉燃油火嘴的供油加热等三部分用的加热蒸汽。关于蒸汽温度的规定,根据重油燃烧技术介绍,重泊在空气中的自燃着火点为250C。含硫石油与铁接触生成硫化铁,粘附在油罐壁或其他管道上,在高温作用下会加

22、速其氧化以致发生自燃。此外,加热燃油的加热器,一旦由于超压爆管,或者焊(胀)口渗漏,油品遇高温蒸汽亦会46 着火。我国1980年出版的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第3-1-41条规定,“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不超过250”;前苏联1975年版热工手册第一卷重油设施有关规定中,用于加热油罐车(或油船)贮油罐和燃油加热器的蒸汽参数“压力为o.785 1. 275MPa,温度为200250”。按我国的动力燃料政策,电厂用的燃油,一般只供粘度大、闪点高的重油或渣油。但是,由于一些电厂所在的地区受油糖、油价及交通运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有较多的电厂都采用了柴油作为锅炉点火、启动和低负荷助燃用油。1994年发布实

23、施的新修订的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第6.4.1条也规定“点火及助燃油种应根据锅炉容量、台数、燃用煤种、油源、油价及运输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选用:轻油点火、重油启动和低负荷助燃;或重油点火、启动和低负荷助燃;在重油供应困难地区,经发电厂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也可采用轻油点火、启动和低负荷助燃”。综上所述,根据电厂锅炉可能燃用的油晶,从安全防火角度出发,本条对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规定为不超过250。如使用的汽源温度超出该温度,应在具体工程中落实降温措施,如加减温器等。4.0.9.2 本条所指的敞开式容器,主要是铁路运油的油罐车或水上运输的油船及非压力贮油罐等设备。对于油罐车或油船在卸油时加热,

24、旨在降低油品的粘度,以使其保持流动状态。一般油品的加热温度,高于其凝固点10,即可顺利流动。而对于非压力式贮油罐,油品加热温度的要求,主要决定于油泵的形式、泵的最大榆油粘度、最高温度及泵的吸入高度。此外,为了避免由于加热温度高于大气压下油品中水的沸点温度,发生油罐冒顶事故,要求油罐内油品最高加热温度比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温度低510。在这种情况下,加热温度离闪点尚远。47 总之,无论是对油罐车(贵的卸油的加热温度,还是贮油罐中油品的加热温度,都不应接近或超过其闪点温度,否则就会增加火灾的危险性。因此,在敞开式容器中,油品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而在压力容器中,则无此眼制。4. o. 9, 3 本

25、条所指的密闭式卸油装置,是指从铁路油槽车至卸油泵(或零位油罐)之间采用密闭管道,而不是对向大气敞开的卸油沟而言,目的在于避免低闪点的油品大量挥发出可燃气体而发生火灾,以及减少油晶挥发损失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4.0.9.4 根据油罐内贮存油品的挥发能力的强弱不同,在油罐的顶盖上,分别装有呼吸间和通气管,用以平衡罐内、外的压力,以保证油罐的安全运行。而且,在装设呼吸阀的同时,还必须装设阻火器。对于重油和渣油,因挥发性小,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只装通气管即可。但是实际运行时,电厂的油摞难以保证,考虑油种变化,故对此类电厂以按柴油考虑挥发损失装设呼吸阀为宜。由于呼吸阔及阻火器有时可能出故障,故应

26、装设安全阀。4.0.9.5 地上布置的钢制油罐,设置固定式淋水冷却装置的主要目的:一是在油罐发生火灾时,起隔离防护和冷却降温作用,以防火势蔓延;其次,在气温较高的炎热季节,特别是我国南方一些电厂,地上布置的钢制油罐,长时间受日光照射,罐内油品容易超混,尤其是当油罐内有大量锅炉热回油也会引起罐内油品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此外,电力工业部1994年修订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168条规定:“.金属油罐应有淋水装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亦有规定t“.地上或半地下式金属油罐的外壁,应设置淋水冷却装置”。4.o.9.6 油罐进出油管上设置两道阀门的主要目的是,对紧靠油罐壁处的一道阀门,

27、在袖罐正常停用时,关断此阀门,以防止静止的油在管中停留以致发生凝固堵管事故;布置在防火堤外面48 的一道阔门,亦称控制阀门,在油罐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运行人员无法进入堤内时,尚可在防火提外关闭该阀门,将油源切断,防止火灾蔓延。4.0.9.s 制定本条的目的是防止由于运行人员误操作(如在启动油泵之前未能先打开泵的出口管上的阀门),而使油泵出口压力超过泵亮和出口阔门等所能承受的压力。否则设备损坏,油品喷出危及人身安全,遇有高温部件和明火,还有可能引起火灾。4.0. 10.3 事故排油阀的安装位置直接关系到汽轮机油系统火灾处理的速度。据发生过内轮机袖系统着火事故的电厂反映,如果排油阀的位置设置不当,一

28、旦油系统发生火灾,阀被火焰包围,运行人员无法靠近进行操作,致使火灾蔓延。所以当有两个事故排油阀时,其中一个应远离油箱布置,并应有两个通道可以到达,以便发生火灾时,运行人员能迅速到达进行操作。4.0. 10.6 为防止汽轮机油系统火灾发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早在20多年前,国外大型汽轮机的调节油系统就广泛使用了抗燃油品,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实践经验。从7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投产的以及正在设计和施工的(包括国产和引进的)300MW及其以上容量的汽轮机调速系统,大部分也都采用了抗燃油。抗燃油品与以往使用的普通矿物质汽轮机油相比,其最突出的优点是:油的闪点和自燃点较高,闪点一般高于235,自燃点高于

29、530(热板试验温度高于700),而汽轮机油的自燃点只有300左右。同时,抗燃油的挥发性低,仅为同粘度汽轮机油的1/101/5。所以抗燃油的防火性能大大优于汽轮机油,成为今后发展方向,因此,制定本条规定。诚然,汽轮机油系统全部采用抗燃油品最为安全,但是,国产抗燃油的研制、生产刚起步,目前国内运行机组所用抗燃油,基本用外汇高价买入。此外,由于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油压较低,发生泄漏可能性较小,因此,目前只对汽轮机高压调节油系统提出宜采用抗燃油的要求。49 4, 0.11 室内不准排放氢气,是防止氢气积聚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440条“氢冷发电机的排氢

30、管必须接至室外”的要求制定本条。氢冷发电机在检修或事故停机需要排氢时,发电机在不动电火焊情况下将其与氢系统断开,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如某电厂氢冷发电机停下检修时,由于没有做好隔绝措施,当检修工人在电机腔内进行检修时,由于氢气愤漏,又有明火而引起爆炸,造成三人死亡。根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关于发电机排氢应符合该规范第588条(4)款“供氢管必须断开,防止氢气漏入发电机内”的要求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444条“储氢设备(包括管道系统)和发电机氢冷系统进行检修前,必须将检修部分与相连的部分隔断,加装严密的堵板.”等要求,而制定本条规定。4.0.13 由于发

31、电机出线磁套管端头密封处易漏氢,氧气在封闭母线内积聚而引起爆炸,所以,要求封闭母线在与发电机出线端子的连接处设封闭设施,防止氢气进入母线内,同时要求在此连接处设置排氢装量。4.0. 14.2 可能出现的最大进汽量,是指通向除氧器或其他换热容器的蒸汽管道的最大通流能力,设计时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该管道的最大通流能力,必要时加限流装置,以此作为选择安全阀的依据。4.0. 14.3 为了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除氧水箱一般不应布置在控制室的上方,如不得不布置在其上方时,除了对除氧器设备本身及其系统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外,对单元控制室的顶板,应采用整体烧制结构,并要求除氧器层的楼面应有可靠的防水措

32、施。4.0. 16. l 电力变压器当发生内部故障时,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但要求所有变压器均装设50 水喷雾灭水装置由于安装空间及投资的限制,在目前尚不现实。考虑到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对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参照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有关规定,确定对2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变压器及高压厂用变压器采用水喷雾灭火装置。鉴于目前灭火子段除了用水喷雾外,还有其他如粉剂灭火等方法,故规定“应采用水喷雾灭火等装置”4.o. 16.2 为在配电装置内着火时运行人员能迅速撤出危险地区,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中规定了对配电装置建筑的要求,长期以来的应用证明是确实有效

33、的。4. o. 16. 3 35kV以下的少油断路器油量均在60kg以下,绝大部分只有510峙,虽然火灾、爆炸事故相对较多,且爆炸时破坏力也不小,但爆炸时向k扩展的较少,事故基本上局限在间隔范围内。因此,只要将两侧的隔板采用非燃烧材料的实体隔板或墙,从结构上改进加强,是可以防止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的。35kV油断路器,目前国内生产的屋内型为SNl0-35,其油量只有15kg,一般工程安装于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运行情况良好。至于35kV于车式成套开关柜,则因其两侧均有钢板隔离,不必再采取其他措施。据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编写调查小组调查,35kV屋内配电装置事故较多的原因大多数为所采用的SW

34、2-35型屋外型断路器的环氧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艺和材质等方面的问题,且局部放电严重。近几年以来,SW2-35型经制造厂改进完善,其质量有较大提高,并且运行单位也加强了检测工作,故该型断路器在完善化后,其事故率已大大下降。若将该型断路器布置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是能满足运行及生产安全的要求的。lOkV屋内配电装置一般装少油断路器,总油量均在600kg以下,根据上述调查小组的调查,装在有防爆隔墙内的油断路器未发生过火灾、爆炸事故。个别使用空气断路器的配电装置内,因为空气断路器也有爆炸危险,故也应按同样标准进行设防。220kV屋内配电装置投入运行的尚不太多,其设备最大油量51 为800kg以下,一

35、般设计中少油断路器均装在有防爆间隔的间隔内,并能满足运行及安全要求。至于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与相同电压等级的断路器一样,安装于同等设防标准的间隔内,必要时可提请制造厂在设备上安装泄压阀。发电广的厂用变压器多数设在厂房内,根据国内近年来几次变压器火灾事故及变压器的重要性,安装在单独的防爆小间内是合适的。这样,变压器的火灾不会影响到配电装置。目前除lOkV小容量变压器外,一般均按此设防,运行情况良好。高压开关柜内的变压器可不受本条限制。4.0.16.4 屋内配电装置的电气设备油量为lOOkg的,一般为屋外型35kV少油断路器及电压互感器,根据对多年运行情况的调查,在未设置贮油及挡油设施的

36、情况下,事故油外流现象不多。因此,规定当设备油量为lOOkg以上油断路器、互感器为三台总油量,变压器为单台油量)时,应设贮油、挡油设施。为防止火灾扩大,要求设挡油设施时,不论门的开向如何,均应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以限制事故范围扩大,保证人身安全。为尽快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排油管内径以lOOmm为宜。4.0. 16.5 为防止充油电气设备着火时事故范围扩大,特制定本条。据调查,变压器发生事故时,真正流到总事故油坑的油只有变压器中油量的10%30%,超过50Vo的情况很少。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并参考有关规定,确定事故总油坑的容量按最大一个油箱的60%油量考虑。贮油池内应铺设卵石层,可起隔火降温作用,

37、防止绝缘油燃烧扩散,卵石直径应为5080rnm。若当地无卵石,也可采用无孔碎石。4.0.11. 1 为防止电缆隧道及电缆沟内局部火灾蔓延扩大,造成可能的人身伤亡事故,电缆隧道及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的防火墙设置,应按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执行。4.0. 11.2 主厂房内外某些部位的电缆,易受外部着火的影响,宜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具体设计应按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52 择与敷设设计规程规定进行。4.0. 11.3 电缆接头较电缆的其他部分更易着火,为此,要求将电缆接头的两侧23m长的区域,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的同一区域,均应采取防火措施。具体设计应按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

38、设设计规程规定进行。4.0. 17.4 油源设备漏油量较大,为防止容油设备漏油后油进入电缆沟内,或防止容油设备着火后火苗窜入电缆沟内,故要求将油源附近的电缆沟高出地面,其盖板予以密封处理。4.0. 11.5 由于35kV及以上的电缆容易着火,加之35kV及以上的电缆大都为电漉电缆或重要回路,如发生火灾损失很大,所以对35kV及以上的电缆防止着火延燃规定了具体措施,并要求在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中,设有防火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4.0. 17.7 为保证电缆隧道着火时巡视人员的安全,规定电缆隧道应设有带爬梯的人孔,在长隧道中,为使巡视人员与人孔间距不致太远,规定相邻人孔间距不大于75m,最后一个人孔距

39、电缆隧道终端不宜超过5m,以确保巡视人员的安全。4.0. 11.s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许多电厂厂区内的电缆隧道未设计通风设施,反映隧道内温度并不高,故有些电气专业人员建议,电缆隧道内可不考虑通风,而要求在电缆隧道内设防火门及防火隔断,万一发生火灾事故时可以分段隔绝火源避免火灾蔓延。防火门和防火隔断均由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设置。据电气人员反映,对于火灾后的排烟设施可不予考虑,因为若排烟时机不恰当,不但难以达到排烟目的,很可能会引起助燃,造成更大危害。当厂区范围大、动力电缆多、且电缆隧道特别长时,电缆隧道内的温度亦会过高,这时应考虑自然通风。4.0. 18- 1 目前,不少发电厂采用燃油点火方式。因

40、此,本条规定了燃油设施的接地措施。据了解,我国过去发生过国雷电及静电引起的事故。辽宁省某石油厂1972年因防静电接地不够有效,发生五次静电火花引起的着火事故,加强接地后才消除了这53 类事故。辽宁省另一石油厂也发生过静电引起4000m3油罐爆炸事故。考虑到电厂内燃油系统事故引起的后呆极为严重,不仅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而且常常导致数月停止生产。因此,本条的制定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参考了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4.0. 19. 1 电气设备及线路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其绝缘层在运行时,易被击穿产生对地故障,并引起爆炸及人身伤亡事故,故要求在设备安装时应尽量少受机械损伤。4.0. 19.2 携带式电器在

41、经常移动中,易发生断线及短路事故,产生火花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在爆炸危险场所,应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4.0. 19.3 在选择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内的防爆电气设备时,首先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级别选择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场所中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提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其级别和组别均应不低于场所中气体和蒸汽爆炸性温合物的级别和组别。级别及组别的划分见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4.o. 19.4 电动机的温升时间是指在工作状态下绕组中通过最大可能的电流值如鼠笼电动机转子堵转而使绕组温升达到某规定值的时间(在铭牌I二注明)。在具体设计情况下,应根据制造

42、厂提供的温升时间值选择过负荷保护装置,使电动机绕组通过最大可能的电流值时,保护装置能在电动机允许温升时间内动作。4.o. 19.s 爆炸危险场所安装的事故排风风机,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运行人员能立即启动该风机,将事故状态下有可能出现的有害气体迅速排出,以保证运行人员能安全撤出事故场所或处理事故。因此,必须将该风机的启动或事故按钮设置在发生事故时便于操作的地方。4.0. 19.7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有激烈振动的地点采用的铝芯电线或电缆,线芯有可能会在长期运行振动中折断,引起打火及其他事故,为此,要求在这种场所采用铜芯电线或电缆。4.0. 19.8 一般要求在单相网络中,零线不应装设短路保护。但54

43、是在一、二级爆炸危险场所,则要求在零线上也装设短路保护,这样可减少爆炸危险,这是因为当零线上的保护动作后回路即被切断。如果不是两相同时被切断,则回路上仍可能存在对地电压,会产生火花。因此,通常使用双极开关,以达到同时切断的目的。此时,电气设备尚需采用专用接地线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4.0. 19.9 网络电压为lOOOV以上的导线和电缆,必须选行短路热稳定计算,计算方法可见各有关规定、规程。本条是指一般规程中不需校验而在爆炸危险场所有可能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的部分。4.0. 19. 10 具体可按安全火花系统的杳关规定。同时,安全火花型电器或仪表的电路应符合下列要求:(L)安全火花型电器或仪表

44、的电路应与其设备组成完整的安全系统,并符合国家指定检验机关提出的要求。(2)绝缘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不应采用铝芯导线。(3)安全火花型电器或仪表的绝缘导线应单独敷设,并与其他导线分开,以防止与真他电路有混触的可能。当靠近其他电路进行配线时,应采用有充分绝缘强度和屏蔽效果的绝缘导钱,并应避免来自其他电路的电磁感应或静电感应。(4)在同一检测或控制系统中,设在无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器或仪表,一般采用非安全火花型的设备,但其电路仍应符合本条款要求。4. o. 19. 11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由于电缆沟内易积聚爆炸危险物质,且不能完全避免外界机械损伤,为安全起见,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

45、规定在这种电缆沟里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4.0. 19. 12 严禁安装供油浸纸绝缘用的非防爆电缆头。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调查组调查,铸铁电缆头爆炸事故较多,对人身安全及运行威胁较大。4.0. 19. 13 单相接地保护的设置与该系统接地电流大小有关,本款要求在接地电流小于5A时(按正常设计不用装设接地保55 护),也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并应保证民动作可靠,因为单相接地产生的电火花也会导致爆炸性棍合物爆炸,引起人身伤亡事故。4.0. 19. 14 过去在有些防火防爆规程中,曾要求对钢管(电线管)进行气压试验,以保证当管内导线发生电火花或短路时,不致引起爆炸和火灾。在编制爆炸和

46、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汁规范时,经调查后认为可取消上述要求,但仍应对管子设置隔离密封,以防管内电线短路时火花蔓延。4.0.20 氢冷机组常有氢气愤漏。由于氢气比空气轻,又多集聚在汽机房屋面F较高处,而屋面构造复杂,设汁时应采取措施排氧,避免氢气集聚达到爆炸坡度。过去国内设汁及引进机组的一些电厂,均未注意这一点。4.0.22 油泵房内散发出较大热量及油蒸气,必须排出。油泵房为地上建筑时,可利用开启的门窗组织自然通风。油泵房一般为单层建筑,考虑世压的要求,并为满足通风要求需较多的开启侧窗。在寒冷地区,冬天门窗关闭,为排除油蒸气,必须进行机械通风,并以空气加热的进风系统送入热风。当油泵房为地下或半地下布置时,窗台布置在地上,而油泵房内的管道及散热设备布置在地下,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为排除余热及油气,应采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10次计算,并应符合空气中的油气含量不超过350mg/m3及体积放度不超过o. 2%的要求。油泵房内设备管道等世漏的油蒸气量大小,因泵房的布置形式和设备管道密封程度而异,泄漏量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DL电力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