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6231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0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035.99 K 15 道昌中华人民主K-、和国国家标准G/T 1303.2-2009 代替GB/T5130-1997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试验方法Industrial rigid laminated sheets based on thermosetting resin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 Part 2 Test methods (IEC 60893-2: 2003 , MOD) 2009-06-10发布 i巧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12-01实施发布GB/T 1303.2-20

2、09 剧昌GB/T 1303(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包含下列几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定义、命名和一般要求;-一第2部分:试验方法;一一第3部分:工业硬质层压板型号;一一第4部分z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一一第5部分:三聚氨胶树脂硬质层压板;一一第6部分:酣醒树脂硬质层压板;一一第7部分z聚醋树脂硬质层压板;一一第8部分:有机硅树脂硬质层压板z一-第9部分:聚酷亚胶树脂硬质层压板;-一第10部分z双马来酷亚胶树脂硬质层压板;一一第11部分:聚酷胶酷亚胶树脂硬质层压板;本部分为GB/T1303的第2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893-2: 2003(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z

3、试验方法(英文版)。本部分与IEC60893-2: 2003之间的主要技术差异:a) 在接触电极直接测量法(方法A)测量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中增加了金属宿电极;b) 将接触电极直接测量法(方法A)和不接触电极空气替代法(方法B)测量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电极系统中的电极间间隙,由O.3 mm:f: O. 1 mm改为1.0 mm; c) 删除了两流体浸没法测量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方法(原因是IEC60893-2中的计算公式有误); d) 在耐电痕化和耐电蚀损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对试样厚度的要求。本部分代替GB/T5130-1997(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试验方法儿本部分与GB/

4、T5130-1997之间的主要差异:一一取消了可压缩性试验和电解腐蚀试验;一增加了空气替代法(方法B)测量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方法;一一在电气强度试验中增加了60s耐压试验。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z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福润达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起草人:李学敏、赵平、刘琦焕、杜超云。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304-1977,GB/T 5130-1985 ,GB/T 5130-1997。I GB/T 1303

5、.2-2009 1 范围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303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30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033. 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ISO 1183-1:

6、2004,IDT) GB/T 1034一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lSO62: 2008 , IDT) GB/T 1040. 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lSO527.1:1993 , IDT) GB/T 1040.4-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z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lSO527.4:1 997 ,IDD 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lSO604: 2002 , IDT) GB/T 1043. 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lSO179-1: 2000 ,IDT) GB/T 1408

7、.1一2006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z工频下试验。EC60243-1: 1998 , IDT) GB/T 1409一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下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lEC60250:1969 ,IDT) GB/T 1634.1一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z通用试验方法GB/T 1634.2-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B/T 1843-2008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lSO180: 2000 , IDT) GB/T 4207-200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

8、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lEC 60112:1979 ,IDT) GB/T 5169. 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z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lEC60695-11-10:2003 ,IDD GB/T 6553-2003 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耐蚀损的试验方法(lEC 60587: 1984 , IDT) 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lSO178:2001,IDT) GB/T 10064一2006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试验方法(lEC60167:1964 , IDT) GB/T 10580一2003固体绝缘材料

9、试验前和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条件(lEC60212: 1971 ,IDT) GB/T 11026. 1-2003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价(lEC60216-1:2001, IDT) IEC 60296: 2003 用于变压器及开关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1 G/T 1303.2-2009 ISO 179-2: 1997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剖定第2部分z仪器冲击试验ISO 3611 : 1978 外部测量用千分卡尺3 试样的条件处理及试验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按GB/T10580-2003规定的标准大气B温度23c土2c ,相对湿度(50:!: 5)%J下处理至少24h。除非

10、另有规定,每一试验均应在上述标准大气条件下试验或者试验应在每个试样从该标准大气中取出3min内立即进行。对于高温试验,试样应在规定温度下处理1h后立即进行。4 尺寸4. 1 厚度4. 1. 1 慨述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能够达到0.01mm或更高精度的任何方法均可采用。下列参考方法已被证明是适用的,在有争议时应采用该方法。4. 1. 2 参考方法的试验仪器在有争议时,按ISO3611:1978规定,应使用测量面直径为6mm-8 mm的外径螺旋千分尺。4. 1. 3 参考方法的试验程序在交货状态下,沿板材每条边,且距边缘不小于20mm处副主两点厚度,共副八点。4. 1. 4 结果报告最大值、最小值

11、和算术平均值,以mm表示。4.2 平亘度4.2. 1 概述本试验仅适用于3mm及以上厚度的板材。4.2.2 试样试样应是收货状态下的整张板材或板条。4.2.3 试验方法先将3mm及以上厚度的板材的凹面朝上,自然地置于一个平台上,然后将长为1000 mm(质量小于800g)或长为500mm(质量小于500g)的轻质直尺,以任意方向置于板上,剖量板材上表面偏离直尺的最大间隙距离。4.2.4 结果报告测得的最大偏离数值,以mm表示。5 机械性能试验5. 1 弯曲强度5. 1. 1 概述弯曲强度被定义为断裂弯曲应力,并按GB/T9341-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5. 1.2 试样沿被试板材的长度和宽度

12、方向分别各加工五个试样。对于纤维大抵按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仅需沿平行于纤维方向加工五个试样。若被试板材标称厚度大于10mm(对PFMV型为20mm),则应将试样的厚度成辞至10mm(对于PFMV型为20mm)。注:PFMV表示前谨需木层压板.2 GB/T 1303.2-2009 当试样厚度需要减薄时,应采用单面加工。此时,在试验时应将试样的未加工面与两支点接触。5.1.3 试验方法试验时,施加负荷的方向应垂直于层向,试验速度为5mm/min土1mm/min。对于高温试验,应按第3章规定进行。5. 1. 4 结果报告每个方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MPa表示。取两个方向平均值中较低的值作为板材的试验结

13、果。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则取该方向上测得的弯曲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5.2 弯曲弹性模量5.2. 1 按下述方法测定弯曲强度。5.2.2 试样同5.1. 20 5.2.3 试验方法按GB/T9341一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5.2.4 结果同5.1.4,以MPa表示。5. 3 压缩强度按GB/T1041-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5.4 冲击强度5.4. 1 概述本试验仅适用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板材。5.4.2 简支梁冲击强度5.4.2.1 试样沿板材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加工五个试样,尺寸见图1a)。试样的厚度应在5mm-10 mm之间。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

14、,仅需加工五个长轴平行于纤维方向的试样。若被试板材标称厚度大于10mm时,则应采取两面等量加工的方法加工至10mmo 5.4.2.2 试验方法按GB/T1043.1一2008和ISO179-2: 1997的规定,冲击方向为侧向冲击(即冲击方向平行于层向),其支座间距为70mmo除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材料,仅测其长轴平行于纤维方向的试样外,其他的均应测定其长轴分别平行于板材的长度和宽度的方向的试样d5.4.2.3 结果报告每个方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kJ/m2表示。取两个方向算术平均值较低的作为试验结果。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则仅以该方向上测得的冲击强度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5、。5.4.3 悬臂梁冲击强度5.4.3.1 试样沿板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加工五个试样(尺寸见图1b)。试样厚度应在5mm-10 mm 之间,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仅需加工其长轴乎行于纤维方向的试样。若被试板材厚度大于10mm时,则应采取两面等量加工的方法将加工至10mm。5.4.3.2 试验方法按GB/T18432008的规定,冲击方向为侧向冲击(即冲击方向平行于层向),除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仅试验试样的长轴平行于纤维方向外,其他均应测定两个方向的试样。5.4.3.3 结果同5.4.2.303 GB/T 1303.2-2009 5.5 平行层向剪切强度5.5. 1

16、棋迷平行层向剪切强度是用以表征板材层间粘结或精合强度,本试验仅适用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m 的板材,5.5.2 试样沿板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加工五组(每组两个试样,矩形试样尺寸如下:长:20mm土0.1mm; 宽和厚:5-.15mm。其中每组试样的宽度(沿层面并垂直于试样长度方向的尺寸)应尽量相同,相差不应超过0.01mmo 5.5.3 试验方法将每组试样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剪切试验装置中,并应保证剪切应力作用于同一叠层层面上,且两个试样应同时承受剪切应力。试验剪切头的移动速度为2mm/min土0.4mm/mino 5.5.4 结果以剪切破坏负荷除以两试样剪切面积(2X100mm2)计算剪切

17、强度。报告每个方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MPa表示,并取两个方向算术平均值较低的作为板材的剪切强度。5.6 挂伸强度5.6. 1 概述拉伸强度被定义为最大拉伸应力,应按GB/T1040. 1-2006和GB/T1040.42006的规定剖定。5.6.2 试样沿板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加工五个试样,尺寸应符合GB/T1040. 4-2006规定的1型样,其厚度应在1.5 mm-10. 0 mm之间,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仅需加工其长轴与平行于纤维方向的试样。若被试板材厚度大于10mm,则应采取两面等量加工的方法将试样的厚度战部至10mm。5.6.3 试验方法按GB/T1040.4一

18、2006的规定,其中拉伸速度为5mm/min士1mm/mino 5.6.4 结果报告每个方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MPa表示,取两个方向平均值中较低的值作为拉伸强度。对于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极材,则以该方向剖得的平均值作为拉伸强度。6 电气性能试验6. 1 电气强度和击穿电压6. 1. 1 概述电气强度和击穿电压应按GB/T1408.12006的规定测试,试验电压施加方式为逐级升压法或60 s耐电压法试验。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90c士2C的符合IEC60296: 2003规定的矿物油中进行,且矿物油应无分解产物生戚。首先应将试样置于上述规定温度下的矿物油中浸泡预热0.5h-1 h (不应超

19、过1h),然后立即进行试验。6. 1. 2 试样对垂直层向电气强度和平行层向击穿电压的试样各为三个,取样方法和尺寸按GB/T1408. 1-2006的规定。6. 1.3 试验方法可采用GB/T1408.1-2006中10.2规定的20s逐级升压试验,也可采用GB/T1408. 1-2006中10.6规定的60s耐电压试验。4 G/T 1303.2-2009 6. 1.3. 1 垂直层向电气强度对于厚度小于3mm的板材,应进行垂直层向试验,采用上电极直径为25mm,下电极直径为75 mm的电极系统。在单项材料规范中,对于厚度大于3mm板材,通常不要求本项试验。但需要时,可按GB/T1408.1-

20、2006的5.1. 1. 3规定,从单面加工厚度至3mm,并以3mm厚度的指标要求进行考核。6. 1.3.2 平行层向击穿电压对于厚度大于3mm但小于或等于10mm的板材,应按GB/T1408. 1-2006中5.2.2(锥销电极)或5.2.1.l(平板电极)进行侧向试验。对纤维大抵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板材,仅进行沿纤维方向试验。6.1.3.3 结果对于20s逐级升压方式试验分别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垂直电气强度或平行层向击穿电压的试验结果并应报告最小值;对于1min耐压试验则以是否通过表示,其中垂直层向电气强度以kV/mm表示,平行层向击穿电压以kV表示。6.2 相对电窑率和介质损耗国鼓

21、6.2. 1 一般要求除非单项材料规范另有规定,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可按本条给出的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测定。除非单项材料另有规定,试样应在温度105c士5C、相对湿度小于20%(按照GB/T10580-2003干热标准大气)的空气中处理96h土1ho处理完毕,将试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在每个试样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的10min内完成测量。在需要接触式电极的场合,应在试样的中央涂上银粉漆或粘贴金属锚电极。而导电橡胶、沉积金属电极和喷涂电极则不应被使用。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应在23c士2C的温度和48Hz62 Hz的工频或1MHz的高频下进行。为了确保测量期间试样和电极与其所处的环境达到热平

22、衡,测量前它们应在测量环境温度下保持至少0.5ho 试验电压应高到足以达到所需的灵敏度,但试验电压的选择不应导致介质发热和电极边缘放电。在两种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应在两个试样上进行。无论何时,都应使用不锈钢平面镜子来处理试样以使对试样的损害或沽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注1:通常,试样厚度在0.3mm-12. 0 mm之间(取决于试样支座和电极的结构的板材,所述的两种方法均可采用,但每种方法的测试精度受试样尺寸、材料特性的影响,并受所选用的仪器和电极系统限制.注2:应参考GB/T1409-2006以获得充分的指导和解释,6.2.2 方法方法A.接触式电极的直接测量方法。方法B:不接触式电极的

23、空气替代方法。方法A适用于厚度在O.3 mm12. 0 mm之间(取决于试样支座的结构)、介电常数不大于10.0、介质损耗因数大于50X10-6的板材。只要能准确测定该试样厚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采用方法A,见6.2.3。方法B适用于介电常数不大于10.0的板材,但对介质损耗因数低于250X10的材料可能缺乏足够的测试精度。在能准确测定试样厚度的情况下,方法B可用来代替方法A,且厚度在O.3 mm12. 0 mm (取决于试样支座的结构)之间的试样均可用于试验。6.2.3 各方法原理在上述各方法中,电极系统作为放置试样的试样支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方法A中,涂敷电极和金属锢电极与接触式电极系统相接

24、触,是以试样作为一个简易电容器的形式来测量试样的性能。方法A特有的优点是可在高温下进行测量,此时只受限于试样的耐热性。在方法B中,试样和空气被引人电极系统中并测量该种组合的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这样的系统G/T 1303.2-2009 在测量中所引人的误差比采用接触式电极的系统要小,而且更容易地装配出能使电场失真和杂散电容最小化的保护电极。两种方法采用的电极系统见6.2.5.2和6.2.6.2,测量仪器见6.2.4.注z应注意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会显著地随频率、温度及相对湿度而变化,因此,测量值应仅用于表征在类似于试验所用的条件下的试样的介电性能。6.2.4 测量仪器应使用具有足够灵敏

25、度的仪器,可以使用其电容最小可测变量为0.3pF(O. 3 X 10-15 F)以及介质损起因数最小可剧变量为0.00001 (10 X 10-勺的仪器。应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说明书操作,以确保所有测量导线是屏蔽的,并且尽可能缩短。某些型号的仪器需要进行短路和开路检查。短路应在电极系统各电极之间放置试样处形成。此时,应确保所用的短路是低电阻和低电感的且不对电极表面造成损伤,还必需确保测微计霉位没有变动,通常一块平滑过渡的U型弹性金属片也可用作短路飞通过在距电容仪最远的电缆端头处断开电极来形成开路,以便再次消除测量导线的路响。应参考制造商的说明书以便确定检查时是否需要连接同轴电缆的外部连接件,因在去

26、掉电极系统时,应考虑到所引起的误差是否较小或可以忽咯不计。在任何情况下,最好采用三端子副主仪,例如带有高飞低和保护连接端的仪器。现在许多测量用商品仪器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相位角为基础的。这些仪器通常为4(或5)端子结构。有关将三电极系统连接到这类仪器的最佳方式应参考制造商的说明书。注1:商品由2设备仪器提供各种形式的输出f1.某些尖端设备仪器可提供各种钻出1,因而使用时能够选择合适的站出2。本部分假定的输出E是电容(C,以pF表示)和介质损花园数(tan8).而其他形式的输出2与该形式输出茸的转换方法见GB/T1409-2006中3.5.注2:方法A和B所述的电极系统是带保护结构的三电极系统。

27、其目的是为消除电极边缘杂散电场的最嘀并排除了做边缘电容修正的必要.6.2.5 方法A.直接量法6.2.5.1 原理在测量过厚度的试样上涂上银粉漆电极或粘贴金属锚电极,然后将试样置于接触式电极系统中。缩小接触式电极间距直至它们与试样上涂电极相接触,测量试样的电容和介质损起因数。被试材料的相对电容率由测得的电容及厚度计算得出,而介质损耗因数通常是从测量仪器中直接读取。6.2.5.2 电极系统电极系统应是刚性机构并且具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使在环境温度快速变化时不会显著地路响到电极的尺寸。电极系统应由一个圆盘状测量电极和一个可动电极组成,测量电极被一同心且同平面的保护电极包围,而可动电极与剖量电极的分离

28、由一个与螺纹配合的承载弹萤控制。转动螺纹机掏使弹簧承载的电极与试样上涂银椅漆或档贴金属锚电极闭合接触。螺纹转动不应传递给电极(电极不应转动),图3示出了一种可行的结构及与三端子副主运仪器连接的方法。对于与具有四个及四个以上接线端子的仪器的连接时,应参考制造商的说明书。6.2.5.3 试样试样应平整沿其直径或凹面对角线放置的直规的最大偏离应小于厚度的10%、且厚度均匀。试样上任意点的厚度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其大小应超出不保护电极(高压电极)至少2mm。尽可能采用电极系统制造商推荐尺寸的试样。对上述电极系统而言,试样应是下列两种之一:a) 直径(61士l)mm的困片;b) 60 mmX60 mm

29、的方片,为了易于操作,推荐采用(61士l)mmX(100士l)mm的矩形片。如果可能,建议试样的制样工艺与被试材料的制造工艺相同,且厚度相同。如果必须成薄试样的厚度时,则应注意确保在加工过程中试样表面不被污损。6 G/T 1303.2-2009 6.2.5.4 试样厚度的副定按4.1.1要求。在试样表面上均匀分布地测量四点厚度值,第五个值应在试样的中心点测出,计算每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厚度to6.2.5.5 电摄的使用采用遮蔽工艺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涂银精漆电极。所涂被保护银粉漆电极的外径应按测量仪器制造商的规定并且应略大于相应的接触电极。所涂银粉漆保护电极的内径应嗨小于相应的接触保护电极。所涂银

30、粉漆不保护电极的外径应尽可能与不保护接触电极的直径相等。对于粘贴金属锚电极,其尺寸应尽可能与各接触电极尺寸相同,并用少量的硅油、硅脂或其他低损耗粘合剂将金属锚电极轴合到试样上(见GB/T1409一2006)。6.2.5.6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副量将试样插入试样支座中,闭合接触电极系统直至与试样上的银桥漆或金属宿电极相接触,应确保接触式电极与银精擦电极或金属锚电极相互对准。测量并记录试样的电容、介质损花园数。6.2.5.7 计算试样的有效面积计算:相对电容率的计算:式(1)和式(2)中zC一一测得的电容,单位为皮法(pF); t一一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厘米(cm); A=?(dl+g23.6C.

31、 t e:r=一A一d1一一被保护电极的直径,单位为厘米(cm); g一保护电极与被保护电极之间的间隙宽度,单位为厘米(cm); A一一一有效电极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r一一材料的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z由测量仪器直接读取。6.2.6 方法.空气替代法6.2.6. 1 原理( 1 ) ( 2 ) 将试样插入电极系统内,该系统中电极的间距是可调的,试样与电极之间留有小的空气间隙以确保试样不受机械应力作用,测量该组合(含有空气隙的电容与介质损起因数数值。取出试样,调节电极间距使其电容的读数与有试样时刮得的电容相同。再测量此时电极间距及介质损耗因数数值。被试材料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

32、如6.2.6.7所述,由试样厚度、电极间距变化量及介质损起因数的变化量经计算得出。6.2.6.2 电摄系统电极系统应是刚性机构并且具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使在环境温度快速变化时不会显著地影响到电极的尺寸。电极系统应由一个圆盘状测量电极和一个可动电极组成,测量电极应被一同心且同平面的保护电极包围,而可动电极与测量电极的分离由一测微计控制。那微计的测量精度为0.01mm,且驱动机梅的转动不应引起电极转动。各电极表面应是平整的,且电极表面间应始终保持平行。图4示出了一种可行的结构及与三端子测量仪器连接的方法。对于与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接线端子的仪器连接时,应参考制造商的说明书。注1:在不干扰电极间电场前提

33、下,可使用位移传感器或其他更精确的印定电极间隙的方法.7 GB/T 1303.2-2009 6.2.6.3 试样试样应平整,沿其直径或凹面对角线放置的直尺的最大编差应小于厚度的10%、其厚度应均匀,其大小应超出不保护电极至少2mm,并尽可能采用电极系统制造商推荐尺寸的试样。对上述电极系统而言,试样应是下列两种之一ta) 直径(61土l)mm的圆片;b) 60 mmX 60 mm的方形片,为了易于操作,推荐采用(61土l)mmX(100土l)mm的矩形片。试样厚度应在适合于特定试样支座的范围内,通常试样厚度会在0.3mm与12.0mm之间,其任意点上的厚度偏差,应不超过按6.2.6.4测得的厚度

34、平均值t的1%。注z如果可能,建议试样的制样工艺与被试电气绝缘材料的制造工艺应相同,且厚度相同.如果必须减小试样的厚度时,则应注意确保在加工过程中试样表面不被污损。6.2.6.4 试样厚度的测定按4.1.1规定测定试样厚度,沿试样表面均匀分布测量四点厚度,第五个值应在试样的中心点测出,并计算每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厚度值t.6.2.6.5 电窑和介质损耗国数的测量将试样插入试样支座中,逐渐减小电极间距直至上电极差一点触及试样。先转动测微计直至上电极刚好触及试样,然后反方向转动测微计至在当对试样做微小的横向移动时没感觉到有阻力时即可。测量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记录此时介质损耗因数tan8j及电极间距mj

35、.取出试样,逐渐减小电极间距直至电容回复到原始值(带试样时),记录此时的介质损耗因数值tan82及电极间距m2.6.2.6.6 相对电窑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计算相对电容率的计算:介质损耗因数的计算:式(3)和式(4)中:t t - .m 时=缸an8(今)tan8j一一-有试样时电极系统的介质损耗因数;tan82一一无试样时电极系统的介质损耗因数;.tan8-一介质损耗增量(tan8j一tan82); mj-一有试样时测微计读数,单位为毫米(mm);m2一一无试样时测微计读数,单位为毫米(mm);.m-电极间隙增量(mj-m2),单位为毫米(mm);t一一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tan8-

36、一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E:r-一-材料的相对电容率。6.2.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下列信息:a) 注明本部分及所用的试验方法(即本部分的方法A或方法B); b) 绝缘材料的型号或名称及交付时的状态;c) 试样的制备方法zd) 试样厚度及有关试样与电极的接触面表面处理情况;8 ( 3 ) .( 4 ) e) 与标准规定不一致的试样的条件处理方法和时间50 测量仪器;g) 与标准规定不一致的电极及试样尺寸zh) 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i) 试验电压zj) 试验频率;k) 相对电容率(r):算术平均值、个别值;1) 介质损耗因数(tanO):算术平均值、个别值;m)试验日期;n) 试验期间所

37、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6.3 浸水后绝缘电阻6.3. 1 概述GB/T 1303.2-2009 绝缘电阻应按GB/T100642006所规定的锥销电极方法及下述规定进行测定。本试验仅适用于标称厚度不大于25mm的板材。6.3.2 试样试样应从被试板材中加工,试样尺寸应按GB/T10064-2006规定。应分别沿平行于板材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进行试验,每个方向应试验两个试样,试样厚度应是被试板材的厚度。6.3.3 试验方法将试样放置在温度为50c士2C的烘箱内干燥24h土1h,然后将它们浸于温度为23c土2C的蒸馆水或去离子水中24h士1h。到时间后,从水中取出试样,用干净的布、吸水纸或滤纸擦干表面并

38、插入电极。在25c士10c、相对湿度不大于75%的环境中测量绝缘电阻,且应在试样从水中取出后的1. 5 min-2 min内完成每次测量。在能证明不会影响测试结果时,可采用其他干燥条件(例如,在105c士5C温度下干燥1h土5min) , 但有争议时,应按上述规定的方法进行。6.3.4 结果计算每个方向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以M.Q表示,并取两个方向平均值中较低的值作为被试板材的浸水后绝缘电阻。6.4 相比电瘦化指数和耐电痛化指数6.4. 1 概述按GB/T4207一2003进行试验。6.4.2 试样试样应从被试板材中加工,其尺寸应不小于15mmX15 mmX被试极厚。试样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 m

39、m,需要时可通过材料叠合的方式来达到所需的厚度。6.4.3 试验方法应采用试验溶被A。并按GB/T4207-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相比电痕化指数及耐电痕化指数。6.4.4 结果对于耐电痕化指数试验,按GB/T4207一2003规定报告其在规定电压下试验通过或不通过,并报告试样的厚度。对于相比电痕化指数试验,则报告所副得的值及试样的厚度。6.5 耐电瘦化和耐电姐损6.5.1 概述按GB/T6553一2003进行试验。6.5.2 试样试样应从被试板材中加工,其尺寸为50mmX120 mmX6 mm. 9 G/T 1303.2一20096.5.3 试验方法根据单项材料规范的要求,按GB/T6553一

40、2003规定测定耐电痕化和耐电蚀损。6.5.4 结果按GB/T6553-2003规定,报告其在规定电压下试验通过或不通过,并报告试样的厚度。7 热性能试验7. 1 耐热性7. 1. 1 概述耐热性应按单项材料规范要求及GB/T10026. 1-2003和GB/T934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7. 1. 2 试样试样应从被试板材中切取,其尺寸同5.1. 20 7. 1.3 试验方法所采用的老化程序应按GB/T10026. 1-2003的5.5及5.6规定。除非另有规定,应以弯曲强度作为诊断性能(见5.口,并以弯曲强度降低到原始值的50%作为终点来确定耐热性,弯曲试验均应在23 c士5C下进行

41、。7.1.4 结果耐热性应按GB/T10026.1-2003的6.2规定,以20000h下的温度指数来表示。7.2 燃烧性7.2. 1 概述燃烧性应按单项材料规范的规定,并按GB/T5169.16一2008中的相应方法测定。7.2.2 试样试样应从被试板材中加工,其尺寸按GB/T5169.16-2008规定,应确保试样无灰尘或污染物。7.2.3 试验方法按GB/T5169.16-2008中的相应条款规定进行试验。7.2.4 结果按GB/T5169. 16-2008报告所确定的级别。7.3 负荷变形温度按GB/T1634.1-2004及GB/T1634.2一2004的规定进行。8 其他性能试验8

42、. 1 密度8. 1. 1 概述密度应采用下述试验方法测定。8. 1.2 试样试样应按GB/T1033.1一2008的规定从被试板材中切取。8. 1.3 试验方法密度应按GB/T1033. 1一2008中的方法A规定测定。8. 1.4 结果结果以g/cm3表示。8.2 眼水性8.2. 1 概述吸水性应按GB/T1034-2008中的方法1及下述规定进行测定。10 GB/T 1303.2-2009 8.2.2 试样巾试验三个试样,除被试板材标称厚度大于25rnm以外,试样尺寸为(50土l)mmX(50士l)rnmX被试板厚;对于厚度大于25mm的树,应通过单面机加工方法使试样厚度减至22.5rn

43、m土0.3mm,因样被加工面具有光滑表面。8.2.3 试验方法按GB/T1034一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蒸馆水或去离子水的温度应为23c土O.5 c。8.2.4 结果结果按GB/T1034-2008第7章规定,以mg表示。以三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吸水性。单位为毫米2士0.2国.C制出饺口j底兔的半径=不大于0.1lD1. Y:被试板材的厚度.a)简支梁冲击强度试验用试样450土1.气。村N.2N.D制性.四时缺口基底半径:O. 25:!:O. 05. y:徨试板材的厚度.63.5士211 b)悬臂梁冲击强度试验用试样冲击强度试验用试样图1G/T 1303.2-2009 12 o 。aB

44、 o 单位为毫米宽20士0.1试样圄2平行层向剪切强度试验用装置l一一思纹驱动机构;保护电极及导电框架电极间绝给F:.:.:.:.:.:.:.:.:l羽E电极2一一电极及试验丰自体同轴接头;3一一温度计插孔z4一一弹费承载的被保护电极;5一一弹费承载的可动电极;6一一保护电极及框架z7一一钢制定芯赁片。5 图3方法A用电摄系统示如jG/T 1303.2-2009 单位为毫米13 GB/T 1303.2-2009 医保护电极及导电框架电极间绝缘区Ia测量电极1一一电极及试验槽体同轴接头;2-一温度计插孔53一一保护电极及框架;4-一固定保护电极;5一一可动电极.测微计头非旋转轴)4 圄4方法B用

45、电极系统示例14 单位为毫米由OON-N.的。的-H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电气用热圄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植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303. 2-2009 国申晤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25 字数30千字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09年9月第一版 定价21.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38686 GB/T 1303.2-2009 打印日期:2009年10月12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