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6266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B T 17188-1997 农业灌溉设备 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171881997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9261:1991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宏智、张咸胜。 ISO 前 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国家标准团体(ISO成员团体)在世界范围的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通常是由IS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个成员团体对某个已建立的技术委员会的项目感兴趣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关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呆以参加与此项工作。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

2、所有电工标准化领域密切合作。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其成员团体进行投票。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要求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 国际标准ISO 9261是由 ISO/TC 2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技术委员会中的 SC 18 排灌装置和系统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灌溉滴灌管和其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工作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制造厂为保证滴灌管和接头在田间正确安装和使用应提供的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滴流和涓流灌溉的滴灌管、滴灌带或管道系统,且滴水元件为其整体组成部分;还适用于连接滴灌管、滴灌带和管道系统的接头。本标准不适用于渗水管(沿整个长度上渗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

3、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3501:1976 管件和聚乙烯(PE)压力管间组合式接头耐拔拉试验 ISO 8796:1989 5型聚乙烯(PE)灌溉毛管对承插式接头引起的周向开裂应力的敏感性试验方法和技术规范 3 定义 页码,1/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滴灌管 emitting-pipe:具有制造过程中加工的孔口或其

4、他出流装置的连续滴灌管、滴灌带或管道系统,它们以滴状或连续流状出水,且每个滴水元件的流量不大于15L/h。 3.2 恒流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regulatedpressure-compensatingemitting-pipe: 滴灌管入口水压力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出口流量相对不变的滴灌管。 3.3 非恒流非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unregulated emitting-pipe:水压不同则流量发生变化的滴灌管。 3.4 非复用型滴灌管 non-reuseable emitting-pipe:不再移动并重复利用的薄壁滴灌管。3.5 复用型滴灌管 reuseable emitting-pipe

5、:能够移动和重新安装,并进行适当处理,以便在季节变化时或在其他环境下重复使用的厚壁滴灌管。 3.6 滴水元件 emitting unit:间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的滴灌管截面,通过该截面水流到一个确定的位置上。 3.7 单位滴灌管 unit emitting-pipe:含有一个滴水元件的一段滴灌管。 3.8 卡箍 clamping band:密封滴灌管和接头连接处的环状或带状装置。 3.9 接头 fitting:与带或不带卡箍的滴灌管连接的任何连接装置。 3.10 入口接头 inlet fitting:一端与标准灌溉管道或装置连接,另一端或多端与滴灌管连接的接头。 3.11 管间接头 in-lin

6、e fitting:两端都与滴灌管连接的接头。 3.12 公称直径 nominal diameter:用来表示滴灌管尺寸的标志数,该数字近似等于滴灌管的外径,单位为mm。 3.13 额定试验压力 nominal test pressure, Pn:非恒流式滴灌管元件入口处的基准压力,或为100kPa,或由制造厂说明书规定的任何其他压力。 3.14 额定流量 nominal emission rate, qn:(1)非恒流式滴灌管:由制造厂规定的、滴水元件在额定试验压力下和水温为23时的滴水量,单位为L/h。 (2)恒流式滴灌管:由制造厂规定的、滴水元件在水温为23时的滴水量,单位为L/h。 3

7、.15 工作压力范围 range of working pressure:由滴灌管制造厂推荐的、保证滴灌管正常使用的滴水元件入口处的水压范围,即包括最小工作压力Pmin和最大工作压力Pmax的压力范围。 3.16 调节范围 range of regulation:滴灌管的每个滴水元件在制造厂规定流量范围内出水时,恒流式滴水元件入口处的压力范围。 页码,2/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4 分类 滴灌管按三种因素分类(见4.1至4.3)。 4.1 按流量和调节的均匀度分为以下两类: a)A类均匀

8、度:流量的均匀度较高,相对于规定的额定流量偏差较小的滴灌管; b)B类均匀度:流量的均匀度较低,相对于规定的额定流量偏差较大的滴灌管。 注:1:9.1和9.2规定了每类滴灌管的技术要求。 4.2 按使用寿命分为以下两类: a)非复用型滴灌管; b)复用型滴灌管。 4.3 按运行方式分为以下两类: a)非恒流非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b)恒流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5 型号 滴灌管的型号应由下列内容组成: a)名称“滴灌管”; b)本标准的编号; c)公称直径; d)额定流量,L/h; e)最大工作压力,用100kPa的倍数表示; f)均匀度类别。 示例: 符合本标准,公称直径为16mm,流量为2L/h

9、,最大工作压力为120kPa,A类均匀度的滴灌管,其型号如下: 滴灌管 GB/T 17188 16-2-1.2-A 6 标记 6.1 滴灌管 每根滴灌管都应有清晰耐久的标记,并包括下列内容: 页码,3/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a)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 b)制造年度的识别标记; c)按第5章规定的标记型号; d)指示水流方向的箭头(如果水流方向影响滴灌管的使用)。 每间隔不超过5m应给出上述内容的标记。 6.2 接头 滴灌管接头应有清晰耐久的标记,并包括以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

10、。 6.3 滴灌管的包装 当滴灌管以卷状供货时,每卷滴灌管都应有清晰、易读且耐久的标签,并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b)滴灌管的型号和类目号; c)滴灌管的公称直径; d)按4.1、4.2和4.3的分类; e)每卷滴灌管的长度; f)制造年份和批号; g)单位滴灌管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 h)滴水元件间距。 6.4 接头的包装 接头应包装后供货,每个包装单位都应有下列清晰、易读且耐久的内容: a)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b)接头类目号; c)配套滴灌管的公称直径和灌溉毛管的公称直径或螺纹的公称尺寸(如果需要); d)制造年份和批号。 7 结构和材料 7.1 一般要求 页码,4/11G

11、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滴灌管及其零件和接头不应有能引起性能降低的制造缺陷。 无论是否带卡箍,是用手还是用制造厂提供的工具连接,滴灌管与其配套的接头结构应保证连接方便。 7.2 尺寸 7.2.1 制造厂应规定其产品的内径和壁厚,产品的实际尺寸与制造厂给出的尺寸的一致性应符合9.3的规定。 7.2.2 接头的连接尺寸应与滴灌管的尺寸相匹配,并保证连接方便、可靠。 7.2.3 由同一制造厂生产的品种相同但内径不同的滴灌管,若直径差大于2mm,则应给出不同的尺寸标记。 7.3 材料 制造滴灌管和接

12、头的材料应能适应灌溉中常用的化肥和农药,并应适合在水温不超过60和滴灌管规定压力条件下使用。 所有的材料应尽可能不利于藻类和细菌在其上生长,暴露在光线中的滴灌管零部件应不透光且耐紫外线(UV)辐射。 7.4 接头 对于每种规格和尺寸的滴灌管,制造厂都应提供与其相匹配的接头,接头与滴灌管应连接良好。 无论是否使用卡箍,连接处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工作压力范围内的所有压力。 卡紧装置,如卡带和螺旋件,都应使用非腐蚀性材料或耐腐蚀材料制造。 8 试样和试验条件 8.1 试样 试样应由检测部门从至少有500个滴水元件的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 抽出的试样不应在相邻截面截取,每个试样至少有5个相邻的滴水元件

13、,所有的试样应至少有25个滴水元件。每项试验要求的滴水元件数量已在相应条款中规定。 8.2 试验顺序 试验应按第9章列出的顺序进行,对按9.1抽取的试样应从9.2开始进行所有的试验。 8.3 试验条件 所有的试验应在环境温度和水温均为231时进行,相关条款中另有规定的除外。试验用水应使用公称孔径为75 m100 m(160目200目)的或制造厂推荐的过滤器过滤。 8.4 测量装置的精度 页码,5/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水压测定值相对真值的误差应不大于2。 试验期间,压力的变化量应不大

14、于2。 滴灌管流量测定值相对真值的误差应不大于2。 9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9.1 流量的均匀度 9.1.1 一般要求 该试验适用于恒流式滴灌管和非恒流式滴灌管。试验应至少包括25个滴水元件,按8.1的要求抽取。 9.1.2 非恒流式滴灌管 当滴水元件入口处的压力等于额定试验压力时,测量滴灌管中滴水元件的流量,分别记录每个滴水元件的测定流量值。 按公式(1)计算变异系数: 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样平均流量相对于额定流量qn的偏差,对A类应不大于5,对B类应不大于10。b)试样的流量变异系数 Cv,对A类应不大于5,对B类应不大于10。 9.1.3 恒流式滴灌管 调节试样中滴水元件,使其入

15、口压力等于工作压力范围的中值,并在此工况下至少运行1h。在调节开始时,滴水元件应在最大工作压力 Pmax附近运行3次,在最小工作压力 Pmin附近运行3次,每次运行至少持续3min。在最后调节10min持续过程中,压力应保持在调节范围的中值上。 随后,不改变入口压力(即压力保持在调节范围的中值),立即按9.1.2规定对滴水元件进行试验,但试验压力为调节范围的中值。 滴水元件应符合9.1.2的要求。 9.2 滴水元件的流量和入口压力的关系 在完成了9.1.2规定的试验后,继续进行下列试验,确定滴水元件流量和压力的关系。 (1)式中: Cv变异系数,;sq试样流量的标准偏差;q 试样的平均流量,L

16、/h。页码,6/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9.2.1 试样的选择 根据9.1试验测定的流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被试滴水元件编号,1号滴水元件的流量应最小,25号滴水元件的流量应最大。 从编号的系列滴水元件中选出4个,分别为3号,12号,13号和23号,测量它们的出口流量和入口压力的关系。 以每阶段增压不大于50kPa的幅度,将压力从零增加到1.2倍的最大工作压力,对每个滴水元件进行试验。对恒流式滴水元件, 应在调节范围内,在入口压力增加和降低过程中,在三个或更多个不同压力工况下对滴水元件进

17、行试验,试验数据应在试验压力持续至少3min后读取。 如果在增压和降压过程中,入口压力超过预定压力值10kPa以上,则应将压力回零,重新进行试验。 9.2.2 非恒流式滴灌管 由4个滴水元件在增压过程中测定的流量,计算每个压力值对应的平均流量 q。 绘制平均流量 q和入口压力的关系曲线。 平均流量 q曲线与制造厂给出的曲线的允许偏差,对A类应不大于5;对B类应不大于10。 9.2.3 恒流式滴灌管 由4个滴水元件在增压和降压过程中测定的流量,计算每个入口压力值P对应的平均流量 q(8个流量测定值的平均值)。 平均流量 q相对于额定流量的偏差,对A类应不大于5;对B类应不大于10。 9.3 尺寸

18、 9.3.1 滴灌管的壁厚 测量滴灌管圆周上等间距4点的壁厚,在两个截面上重复进行。因设计使滴灌管的某些部分(例如:滴灌管的飞边)壁厚变厚的情况应不考虑。 4个点中每点测定的滴灌管壁厚都不应小于规定壁厚的90。 9.3.2 滴灌管的内径 在滴灌管端部插入一锥体(锥角不大于10)测定滴灌管的内径,测量中应注意不能使滴灌管扩张。沿滴灌管端部在锥体上作环形标记,测量锥体标记处的直径。 内径测定值相对于规定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3mm。 9.3.3 滴水元件的流道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测定至少3个滴水元件的最小流道尺寸,精确到0.02mm(该规定不适用于随压力变化的尺寸)。 页码,7/11GB/T 17

19、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测定的流道最小尺寸应不小于制造厂规定的尺寸。 9.3.4 滴水元件间距 测定滴水元件的三个间距,精确到1.0mm。 滴水元件间距相对制造厂规定的间距值偏差应不大于5。 9.4 耐静水压试验 9.4.1 环境温度下耐静水压 试验应在管间式接头连接的含有5个单位滴灌管的管线上进行。 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9.4.1.1和9.4.1.2)。 9.4.1.1 用入口接头将滴灌管组合体与水源相连,并堵上出口。给滴灌管组合体注水,在检查其中没有残留空气后,逐渐(最小10s)增加水压,对非复用型

20、滴灌管增至1.2倍的最大工作压力;对复用型滴灌管增至1.8倍的最大工作压力,并保持压力1h。 滴灌管组合体应能承受该试验压力,滴灌管、滴水元件和连接接头均不应出现损坏现象。单位滴灌管不应被拉断,入口接头处不应出现泄漏,管间接头处的允许泄漏量应不超过一个滴水元件的流量。 9.4.1.2 将压力降至额定压力并保持至少3min。测量每个滴水元件的流量。 每个滴水元件的流量相对于9.1中测定的流量偏差应不大于10。 9.4.2 高温下耐静水压 试验应在管间接头连接的含有3个单位滴灌管的管路上进行。 9.4.2.1 用入口接头将滴灌管组合体与水源相连,并堵上出口。给滴灌管组合体注水,在检查其中没有残留空

21、气后,逐渐(最少10s)增加水压至最大压力,对非复用型滴灌管保持该压力24h;对复用型滴灌管保持该压力48h;试验期间滴灌管组合体应浸没在温度为602的水中。 滴灌管应能承受该试验压力而不出现损坏现象。 9.4.2.2 将试验组合体从水中取出,在环境温度下放置30min。在环境温度下给组合体施加静水压 pn,并保持至少3min,测定每个滴水元件的流量。 每个滴水元件的流量相对于9.1中测定的流量偏差应不大于10。 9.5 高温下耐拔拉试验 在温度为502下,对5个单位滴灌管进行试验。 如果为复用型滴灌管,在单位滴灌管上相距150mm划两条标记线。 将每个单位滴灌管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夹紧装置上,

22、均匀地给每个单位滴灌管增加拉力(在20s到30s内): 页码,8/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对非复用型滴灌管见4.1a)至160N; 对复用型滴灌管见4.1b至180N。 保持该拉力15min后卸掉,并使单位滴灌管冷却至环境温度。 对非复用型滴灌管应能承受该试验拉力而不应出现扯碎或拉裂现象。 对复用型滴灌管应能承受该试验拉力而不应出现扯碎或拉裂现象,并且,试验后试样的流量相对于试验前测定的流量的变化量应不大于5,试验后两条标记线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试验前测定的距离的变化量应不大于5。 9.6

23、 接头和复用型滴灌管连接处的耐拔拉试验 使用的试验方法和装置应符合 ISO 3501 的规定,但试验拉力应为180N,保持1h。 接头不应从滴灌管中脱出。 9.7 聚乙烯滴灌管耐周向开裂应力性能试验。 试验和要求应符合 ISO 8796 的规定。 9.8 滴水元件流态指数的确定 该确定方法仅适用于恒流式滴水元件。 滴水元件的流量q(单位为L/h)和入口压力p(单位为kPa)的关系由公式(2)给出: 用9.2.3测得的所有平均流量q和入口压力p值按公式(3)计算流态指数m: 滴水元件的流态指数m值应不大于0.2。 10 制造厂应提供的资料 制造厂应随滴灌管和接头向用户提供包括下列内容的产品资料:

24、 (2)式中: k 常数;m 滴水元件流态指数。(3)式中: i 1,2,3,n;n 9.2.3中使用的压力值的个数;q 平均流量,L/h;p 入口压力,kPa。页码,9/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a)滴灌管和接头的类目号; b)连接滴灌管和供水网络或装置用的接头类型; c)滴灌管正常使用的说明,并应注明日期; d)根据需要,标出“A类均匀度”或“B类均匀度”的字样和表1中的相应数据 ; e)适于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接头详况(包括标注在接头上的数码代号); f)滴灌管和接头的安装说明; g)

25、单位滴灌管的额定流量; h)滴灌管的内径; i)滴灌管的壁厚; j)滴灌管的工作压力范围; k)滴灌管的分类; l)滴灌管的工作特性(见9.2); m)滴灌管的使用限制(化肥、农药等); n)调节范围(如果有); o)过滤要求; p)滴灌管中滴水元件间距; q)推荐的滴灌管卷最小半径; r)保养和贮存要求; s)额定试验压力; t)滴水元件流道的最小尺寸。 表 1 均匀度值(按9.1) 类别 参 数 q相对于 qn的最大偏差 变异系数 Cv最大值 A 5 5 页码,10/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B 10 10 页码,11/11GB/T 171881997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hH171880K.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