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40.35 C 70 远昌国家标准和国11: -、中华人民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一Biocontamination Control一Part 1 :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SO 14698-1: 2003 , IDT) 2011-01-14发布2011-05-01实施数码防伪/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
2、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目次前言.m 引言.N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生物污染控制原理.4 5 制定正规体系.4 6 结果的表述、分析、报告.87 正规体系的验证.8 8 培训.99 文件附录A(资料性附录)空气生物污染测定指南10附录B(资料性附录)空气采样器确认指南u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面生物污染测定指南附录D(资料性附录)纺织品生物污染测定指南.四附录E(资料性附录)洗涤工序确认指南20附录F(资料性附录)液体生物污染测定指南.附录G(资料性附录)培训指南24参考文献.27I GB/T 25916.1
3、-201 O/ISO 14698-1 : 2003 目IJ=i GB/T 25916(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一一第2部分: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与分析。本部分是GB/T25916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4698-1: 2003(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本部分由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9)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苏净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本
4、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德威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北京比赛福生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姜伟康、车凤翔、祁建城、施红平、汪洪军、徐火炬、邢金城、赵阿萌、宁敏捷、王力、朱金国、金真、四绍同、陈江浩、王大千。皿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引GB/T 25916的本部分介绍的原理目的在促进适当的卫生规范。有许多标准涉及创建洁净受控环境的重要因素,本部分是其中之一。现代社会中
5、,卫生在很多领域日趋重要。在这些领域中,卫生学方法或生物污染控制方法正在用于或将要用于制造安全、稳定的产品。卫生敏感产品的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而同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正在不断减少甚至被禁止,因此更增加了对生物污染控制的需求。本部分是第一个通用的ISO生物污染控制标准。但是,在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设计、技术要求、运行和控制方面,除了洁净度外,还应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有关管理机构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规定补充性的政策或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标准检测方法按相关规定进行适当调整。W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1 范围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
6、般原理和方法GB/T 25916的本部分给出了采用洁净室技术控制生物污染时,对生物污染进行评价与控制的综合计划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本部分规定了监测风险区的统一的方法,规定了与风险程度相应的控制措施。低风险区域的生物污染控制也可借鉴本部分的规定。本部分并未给出具体应用要求。本部分未提及消防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应遵守相关法规以及国家或地方的文件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915.4-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4部分:设计、建
7、造、启动(lSO14644-4: 2001, IDT) GB/T 25916.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2部分: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与分析。SO14698-2: 2003 , IDT)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一般术语3. 1. 1 干预值action level 用户在受控环境中设定的微生物量值。在超过该值时,需立即进行干预,包括查明原因及纠正行动。3. 1. 2 预警值alert level 用户在受控环境中设定的微生物量值,对可能偏离正常的状况给出早期报曹,超过此值时应加强对工艺的关注。3. 1. 3 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 悬浮在
8、气态环境中的生物微粒。3. 1.4 生物污染biocontamination 活粒子对物料、装置、人员、表面、液体、气体或空气的污染。1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3. 1. 5 洁净室c1eanroom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使房间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最少,房间内温度、湿度、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GB/T 25915.1-2010,定义2.1. 1JC2 3. 1. 6 接触器contact device 专门设计的、装有适当元菌培养基、其表面易于与被测表面接触以采样的装置。3. 1.7 接触盘contact
9、 plate 以刚性盘为容器的接触器。3. 1. 8 控制点control point 受控环境中的点,在该点实施控制以防止危害的发生,或是将其消除或降至允许程度。3. 1.9 受控环境controlled environment 以规定方法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特定区域。3. 1. 10 纠正行动corrective action 当监测结果表明预警值或干预值已被超过时,需要采取的行动。3. 1. 11 正规体系formal system 带有既定书面规程的生物污染控制体系。3. 1. 12 危害hazard 潜在的有害源。ISO/IEC Guide 51:1999 , 3. 5J 3J 3.
10、1. 13 撞击采样器impact samplet 令空气或气体撞击固体表面以采集其所携粒子的装置。3. 1. 14 冲击采样器impingement sampler 令空气或气体冲击液面并进入液体,以采集其所携粒子的装置。3. 1. 15 鉴定q ualification 证实一个对象(作业、工艺、产品、组织或其任何组合)是否能够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3. 1. 16 凤险risk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3. 1. 17 风险区risk zone 人员、产品或材料极易受污染的界定空间。2 GB/T 25916.1-201 O/ISO 14698-1: 2003 3. 1. 18 落菌盘s
11、ettle plate 具有一定尺寸并放置有适当元菌培养基的容器(如培养皿),将其敞开放置,在某规定时间内以收集空气中沉降的活粒子。3. 1. 19 拭子swab 对被采集微生物元抑制作用的元菌元毒、带适当尺寸基底物的小棒。3. 1.20 目标值target level 用户按自己的目的为日常运行目标设定的值。3. 1.21 确认validation 提供客观证据认定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己得到满足。GB/T 19000一2008,定义3.8. 5JC1J 3. 1.22 验证verification 提供客观证据认定,规定要求己得到满足。GB/T 19000-2008,定义3.8. 4JC
12、1J 注:对正规体系进行验证,可用监测和检查的方法,可用规程和检测,包括随机采样和分析。3. 1. 23 活粒子viable particle 携带一个或多个活微生物,或其本身就是活微生物的粒子。3. 1. 24 活单元viable unit vu 计为一个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活粒子。注:将琼脂上的菌落计为活单元时,一般称之为菌落单元(CFU)。一个CFU可含一个或多个活单元。3.2 占用状态3.2. 1 空态as-built 设施已建成并运行,但没有生产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状态。GB/T 25915.1-2010,定义2.4. 1JC2J 3.2.2 静态at-rest 设施已建成,生产设备已安装
13、好并按需方与供方议定的条件运行,但没有人员的状态。GB/T 25915. 1-2010,定义2.4. 2JC2J 3.2.3 动态operational 设施按规定方式运行,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GB/T 25915.1-2010,定义2.4. 3JC2J 3 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4 生物污染控制原理4. 1 洁净室及相关环境中应制定并实施生物污染控制的正规体系。该正规体系用以评估并控制微生物对工艺和产品的影响。为此目的,有一些认可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供使用山,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时.川町.9J就是一个常用的风险评估
14、体系。此外,还可以使用故障树分析(FTA)叫,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l汀,以及其他经过确认的等效方法。这类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危害分析,而本部分仅涉及微生物危害。4.2 所选定的微生物危害评价与控制体系应包含下述要素:a) 明确对工艺或产品的潜在危害;评价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明确防范和控制危害的措施;b) 确定风险区,确定每个区内为消除或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而可以控制的点、规程、运行步骤以及环境条件;c) 设定确保有效的控制限值;d) 制定监测与观测计划;e) 制定纠正行动方案,即,当监测结果表明某个特定点、规程、运行步骤、环境条件未受控时需采取的纠正行动;f) 制定用以验证所选正规
15、体系行之有效的规程,其中可包括补充检测和规程;g) 制定培训11规程;h) 建立并保留相关文档。5 制定正规体系5. 1 一般要求用户负责制定、启动、实施可及时发现不利情况的生物污染控制正规体系的文挡。该正规体系应适合现场应用、适合于特定设施、特定条件,并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包含针对所选正规体系的培训方案。此外,应仔细设计并实施监测计划(见5.3),注意将采样活动本身污染产品和风险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应根据相关指南、法规(若存在)及所选正规体系对风险区进行分级。也可以根据空气和表面生物污染的程度来分级,例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特危几个级别。注:本部分并未详细讨论4
16、.2a)和b)所罗列的正规体系的前两部分。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危害的相关内容可在其他资料中查到12。5.2 预警值、干预值、目标值洁净室或受控环境的用户应设定微生物预警值和干预值。这些设定值应适合于应用现场,适用于风险区的等级,并且使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某些特定应用领域可能只设微生物目标值,不设预警值和干预值。在初始启动期间和按正规体系确定的间隔期内,应对生物污染数据进行审核,以便建立或确认用于规定预警值和干预值的基准数据。在设定有预警值、干预值、目标值的实际应用场合,预警值和干预值可与目标值相关联。应审核预警值和干预值,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4 GB/T 25916.1-2010/ISO
17、14698-1 :2003 5.3 生物污染监测5.3. 1 概述应按采样计划,使用恰当的采样方法和计数方法,探查并监测风险区的生物污染。构成危害的生物污染源包括:空气、表面、纺织品、液体(见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F)等。在建造与调试新设施时,以及在相应的空态条件下的微生物采样,可给出基准数据。风险区的监测可在空态和静态下进行,例行监测也应按所选正规体系的规定在动态条件下进行。5.3.2 采样5.3.2. 1 概述根据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恰当的采样方法和相关采样规程。根据书面规程和仪器制造商的说明,选择相应的采样器和操作方法实施采样。5.3.2.2 采样器根据监测区域的情况选择采
18、样器。选择具体场合所用采样器时应考虑下述因素:a) 被采活粒子的类型;b) 该活粒子对采样方法的敏感性zc) 活粒子的预期浓度;d) 固有微生物菌群;e) 风险区的可达性;f) 检测低浓度生物污染的能力;g) 进行采样的风险区的环境条件;h) 采样时间和持续时间;i) 采样方法、采样介质的材料和特性;j) 采样器对所监测工艺或环境的影响;k) 采样准确度和采样效率;D 培养方法,活粒子检验和评估方法;m)所需信息的类型(例如,是定性还是定量hn) 适用时,萃取液或洗脱液的效率。5.3.2.3 采样计划应按照所选正规体系的规定,制定采样计划并形成文件。书面采样计划对生物污染数据的准确评价与分析是
19、必需的。采样应在动态条件下、当被测系统微生物浓度最大时进行,例如,换班之前或活动量最大时。在静态条件下的采样也可以给出有关设施的设计和性能方面的有用信息。采样计划应由下述部分组成:a) 为提供基准点或基准数据按所选正规体系构架进行的初始采样;b) 按所定正规体系进行的例行采样。5.3.2.4 采样计划的制定为保护人员、环境、工艺、产品,采样计划应考虑风险区所需的洁净程度以及相关活动所需的生物污染控制水平,在采样计划中考虑的事项例举如下za) 选择采样点位置,考虑到风险区的位置和功能;5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b) 样本数量(有限容量的或小容量的
20、样本可能无法提供有代表性的结果,而某些场合,大量样本可弥补小容量样本的不足); c) 采样频繁度;d) 采样方法,是定性还是定量采样;e) 一个样本的量,或一个样本应覆盖的面积;f) 稀释剂、洗脱液、中和剂等;g) 特定条件下可能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h) 风险区内产生生物污染的作业、人员、设备的影响,诸如:1) 压缩气体;2) 室内空气;3) 生产设备;4) 监测和测量仪器;5) 存储容器;6) 区内人员数量;7) 人员未加防护的表面;8) 个人服饰;9) 防护服;10) 墙、顶棚;11) 地面;12) 门;13) 工作台;14) 椅子;15) 来自其他来源的空气。5.3.2.5 采样频繁度采
21、样频度应根据所选正规体系设定。必要时,在下列情况下予以确认或修改:a) 连续超过预警值或干预值时;b) 较长时间不工作之后;c) 风险区探查到传染性病原体时;d) 通风系统重大维护之后;e) 影响洁净室环境的工艺变动之后50 记录到异常结果之后;g) 清洁或消毒方法变更之后;h) 可能造成生物污染的意外事故之后。5.3.2.6 采样点采样点按照所定正规体系来确定,并将其纳入采样计划。同一个采样点可多次采样。各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采样应在文件所规定的微生物控制点进行。5.3.2.7 样本标识每个样本的标识应包含下述信息或提供追溯下述信息的代码:a) 采集点;6 GB/T 25916.1-2
22、010/ISO 14698-1 :2003 b) 采集日期和时间;c) 采样者;d) 采样时进行的工作FU 培养基类型zf) 偏离采样计划之处。5.3.3 确认将所选监测系统纳入GB/T25916.2-2010和GB/T25915.4-2010的附录C规定的洁净室及受控环境的鉴定和确认内容。注z对微生物监测方法的确认见GB/T25916.2-2010。5.4 样本处理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应不影响所采有机体的存活力及数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za) 运输与储存的条件和时间;b) 中和剂的使用;c) 渗透调节剂的使用。采集样本的方式及存放的样本容器,应既不增加也不抑制生物污染物。5.5 样本培养5.
23、5. 1 概述根据预期的微生物种类、采样环境、采样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例如:温度、培养时间、氧分压、相对湿度)。5.5.2 培养基除非另有规定,应选用元选择性的培养基。为消除或减少采样点可能残留的抗菌性,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对于在洁净室或相关环境内使用的培养基,其容器的外表面要保持相应的洁净程度。注:可能需要2层或3层包装以保持洁净度。对培养基应有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山.14J。5.5.3 培养应尽量接对预期进入洁净环境的那些微生物种类有利的生长条件,选择培养基合适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的整个培养期为2天5天,真菌5天7天,一般是可以的,特别是在活单元(VU)
24、数量低时。厌氧菌、耐热菌、微需氧菌、营养缺陷菌或营养苛求菌、真菌,可能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及培养期。培养期间应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定期观察器皿。5.6 采样数据的评估5.6.1 概述对生物污染数据进行评估,是为有效地纠正行动提供足够的信息。GB/T25916. 2-2010给出了有关生物污染数据评估的深入介绍。注:可测量示踪剂间接监测微生物的污染,如测量三磷酸腺昔(AT的。但应指出,检出的示踪剂与生物污染之间可能并不直接相关。而验证正规体系或确认监测系统时需要直接估算生物污染物。7 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5.6.2 计数一般认为,如同其他的微生物计数一
25、样,生物污染的估计也能受计数所用仪器和方法的影响。因此,对样本活粒子的计数只能使用经过确认的适用方法。注,:有关活粒子计数的信息见其他资料1川叫。注2:GB/T 25916. 2-2010既不假定也不认为活粒子与非活粒子浓度之间存在任何不变的或偶然的数学关系。可根据需要分别设定各种浓度参数的控制水平。5.6.3 鉴别微生物监测无法对受控环境中发现的所有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别并定量。因此,在结果的评估中应注明所选的鉴别等级。注:鉴别等级是由所涉及区域的关键程度,所做探查能否确保更高的鉴别所决定。一般以细胞形态学、染色特性及其他特征进行粗略分级己足够。必要时,现有的实验室方法至少可鉴别至属这一级。通过
26、鉴别所获取的信息,有助于评估清洁与消毒方法、确定污染源、选择适当的纠正行动。对关键区域菌株的鉴别通常先于非关键区域。6 结果的表述、分析、报告根据所用的方法,使用SI单位制:17,用活单元(VU)或菌落(CFU)的数量表述结果。有关数据评估的内容见GB/T25916.2-2010. 为判定趋势,应延长对结果的观察时间,以有助于分析。依据对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的审核情况,确定异常结果的显著性,确定该条件下运行或加工产品的合格性。检测报告应包括或提及下述内容:a) 样本类型zb) 所用方法,所用标准的编号及标题;c) 所使用的采样器;d) 采样位置Pe) 采样时正在进行的活动类型、占用状态;) 采样
27、区人员数量;g) 采样日期和时间;h) 采样持续时间;i) 样本检验时间;j) 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k) 与规定检测方法的偏离之处及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1) 有了初始和最后读数后,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检验所获得的检测结果;m)进行定量检测时,以SI单位制表示结果;n) 若进行鉴别,对分离株进行说明;0) 撰写检测报告机构的名称、检测完成日期;p) 检测者的姓名和签字。/ / / / 7 正规体系的验证应定期检验生物污染的监测结果,以确认正规体系的执行符合规定的规程,并已达到规定的要求见4.2) 。注:此项考核可能要用到监测和审计方法,用到检测和规程,包括随机采祥和统计学分析。为了确保正规体系功能正
28、常,可能还要对所有工作步骤和设备进行系统性的验证。8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若验证表明受控环境偏离规定限值,或受控环境的微生物状况发生变化,应采取纠正行动。必要时应修改正规体系。8 培训应制订一项培训计划(见附录G)。9 文件文件应含有z一一对正规体系的说明;一一一风险评估报告;采样计划;一一若适用,干预值、预警值、目标值;一一检测及采样规程;一一检测报告;一一-验证报告;培训记录。9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空气生物污染测定指南A.1 引言本附录给出了需要或必须控制生物污染的
29、场合测定空气生物污染的指南。测定工作需采集代表性样本,以探查需加以控制和监测的活粒子。对空气生物污染的评估按本附录的基本原理进行。按基本原理要求,应用洁净室技术的场合要建立一套评估和控制生物污染的正规体系。附录B给出了采样器的确认方法。A.2 原理按照采样计划,根据情况对处于空态、静态或正常运行的风险区,使用适当的仪器采集活粒子,测定并监测风险区空气的生物污染。A.3 采样器A. 3.1 概述空气悬浮活粒子的采样和计数方法多种多样C18,根据所需采样目的决定具体的采样方法及采样器。因采样器的采集效率不同,应慎重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采样器分为两类:a) 被动式采样器,例如落菌盘。b) 主动式采
30、样器,例如撞击采样器、冲击采样器、滤膜采样器。这些器具的制造商应提供装置的使用说明及其限制。附录B讨论了主动采样器的采样效率。A.3.2 采样器的选择采样率、采样持续时间及采样器的类型等,对所采集微生物的存活力有很大的影响。冲击采样器的采样量小、采样率低,且有可能打碎活粒子团块,因此可能不适合于空气悬浮活粒子的采样。有多种多样的商用空气微生物采样系统,选型时至少应考虑下述各点:a) 所采集活粒子的种类和大小;b) 活粒子对采样方法的敏感性;c) 活粒子的预期浓度;d) 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生物污染的检测能力;的适用培养基(见5.5.2)1飞f) 采样时间和采样持续时间pg) 采样环境条件;h) 采
31、样仪器对单向流的干扰;i) 采样器特性,诸如: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1) 空气悬浮活粒子浓度低时有适当的抽气量;2) 适当的撞击速度或气流速度;3) 采样正确度和采样效力;的易于搬运质量、尺寸)和操作(易使用,辅助设备,对真空泵、水、电等动力的需求); 5) 易于清洁、消毒或灭菌;的可能难免向被测生物污染增加活粒子。采样器的排气不应污染采样环境,不应被采样器再次吸入。A.3.3 被动式微生物采样器(沉降采样器)落菌盘等被动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不能测量空气中活粒子的总数,而是测量活粒子在表面的沉降率。因此,落菌盘可用于定性或定量评估空气对产品的污
32、染。只要确定单位时间落菌盘上的数量,再根据产品和落菌盘的暴露面积与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产品可能遭受的污染问.21。A.3.4 主动式微生物采样器A. 3. 4.1 一般要求为评估风险区空气微生物的特征,必使用主动式空气采样装置。有多种商用主动式采样器,每种各有其局限性。根据采样原理,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仪器适用于正常(低浓度)生物污染的风险区:撞击采样器和滤膜采样器。A.3.4.2 撞击采样器和冲击采样器用于活粒子检测的撞击采样器和冲击采样器有很多种,应选择具有下述特性的装置:a) 空气撞击培养基的速度兼顾以下两方面:1) 速度高到足以捕获小至1m的活粒子;2) 速度低到不会对细菌或霉菌
33、团块造成机械破碎或损伤,以保证活粒子的存活力。b) 采样量大到足以检测到浓度很低的生物污染,同时又小到足以避免采集介质物理的或化学的劣化。在高浓度生物污染区域,为获得分离的菌落,应选择合适的撞击方法和采样量,以保证结果有效。采样器应满足下述最低要求:一一有足够采样流量,在合理时间内能采集1m3样本,又不致使采样介质过于干燥;一-空气对培养基的撞击速度合适。A.3. 4. 3 滤膜采样器滤膜采样器广泛用于空气采样。只要选择合适的气泵、滤膜和滤膜尺寸,几乎可在给定采样期内采集到所需的任何样本量。设计与使用滤膜采样器时,应考虑下述因素:a) 保证过滤时不会影响所采集微生物的存活力,例如不使之脱水;b
34、) 消除活粒子撞击滤膜速率的静电干扰;c) 与A.3. 4. 2相同的约束条件,相同的抽气量,相同的空气撞击速度;d) 确保滤膜夹能在不污染滤膜的情况下,与带有气量测量装置的真空源接通;e) 确保滤膜在元菌条件下装入滤膜夹,过滤所需空气量后在元菌条件下取出,并可置于固态或液态培养基中。11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A.4 结果表达以每立方米活单元量表示活粒子的数量。12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附录B(资料性附录)空气采样器确认指南B.1 引言本附录介绍了确定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效率的方法。这项评估
35、一般由制造商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可从两个方面考虑微生物空气采样器的采集效率:物理效率和生物效率。物理效率是将各种粒径的粒子采集到样本中的能力。粒子是否为微生物或携带微生物,是否为元生命粒子,对物理效率元影响。生物效率是将携带微生物的粒子采集到样本中的能力。由于许多原因将造成生物效率低于物理效率:例如采样期间微生物的存活率及采集介质维持微生物生长的能力。本附录主要介绍检测物理效率的方法。B.2 实验方法B. 2.1 测试柜合适的测试柜约为宽1m、长2m、高2m,但也可使用任何小型密封空间。试验气溶胶在试验区内发生或从外送入试验区。试验区的送风需经HEPA过滤器过滤,并以适当的排气量维持试验区的
36、负压。排风需经HEPA过滤器过滤。测试柜内气流应为非单向流,其换气次数与一般的洁净室相当,即每小时20次60次。应注意送风方式与排风方式,以防止未经混合的空气在局部位置集中。在送排风量充分且维持柜内负压的同时,用旋桨或风扇使检测区内其余的位置循环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柜内甫要配备粒子计数器及空气采样手段,用于检查气溶胶的混合情况和气溶胶浓度。温、湿度应分别维持在(22士2).C及(50士10)%。可以从柜外使用长手套或半身装操纵检测区内的仪器。B.2.2 微生物检测菌种B. 2. 2.1 物理效率检测用菌种检测菌种应为枯草芽抱杆菌NCTC10073(=DSM 2277),该菌种在采样条件下可
37、良好存活。检测菌种应在符合其营养要求的培养基中制备,并用来配成洗净抱子悬浮液。注:可以使用聚苯乙烯微粒及其他类型的非活粒子来测定空气采祥器的物理效率由,与采用微生物粒子得出的结果相近。而某些采样器无法探测所有的非活粒子,但采用微生物时,可长成易于观察与鉴别的菌落。B.2.2.2 检测生物效率的菌种工作区空气中的很多微生物来自人的皮肤,其中主要为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但有些房间也可查到大量来自工艺的微生物。若要进行生物试检,应以那些室内空气中的常见细菌来试验。可以使用表皮葡萄球菌(NCTC11047 , ATCC 14990)。但应指出,喷雾液、喷雾方法和喷雾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效率的变化,使
38、得生物方法不如物理方法可靠。13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B.2.3 微生物粒子的发生旋转陀螺或旋转盘气溶胶发生器可生成粒径受控的气溶胶23J。微生物悬浮液被卷至高速旋转的盘或陀螺上,进而生成均匀的细微液滴。液滴大小随转速而变。液滴会迅速干燥,因液体中不溶物质的含量而生成各种粒径的干粒子。当已知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转盘的转速和直径,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液滴的粒径。液滴形成后,会因蒸发作用按其固体物质的含量而缩小至相应尺寸。在喷雾液中加入腆化伺可增加液滴的粒径和质量。利用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干粒子的粒径;也可在测试柜内用滤膜进行空气采样,然后用显微镜
39、测量。球体半径(r)与体积(v)的关系如式(B.l): r=(?Vr . ( B. 1 ) 干粒子的尺寸由液滴中固体物质的含量和抱子两者决定如式(B.2) : 干粒子半径=!(Vp+v,)-;-( B.2 ) 式中:v,一一一抱子体积(约0.5m3); vp一一蒸发后粒子的体积,可以按式(B.3)计算:湿粒子体积(旷)x粒子内固体物质含量也/m3)vp= ( B.3 ) 溶液内固体物质的含量(g/m3)确定了干粒子的半径,也就知道了直径。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随密度变化。因此有必要按式(B.4)计算干粒子的当量粒径,即,假设干粒子密度均匀:当量粒径=d(p).( B.4 ) 式中:d一一干粒子的
40、直径;p一一所含固体物质的密度。B.2.4 检测在测试柜内近似于洁净室紊流状态的区域进行检测。将被试采样器与一个带有O.45m孔径的滤膜采样器相邻放置。为保证粒子被采时己干燥,两只采样器都要与气溶胶发生器保持一段距离(约1 m)。用粒子计数器检查被试采样器和滤膜夹处粒子的浓度,确认两者相同。滤膜采样器的采样量约为5L/mino滤膜的面应朝向一侧或朝下,不应朝上,以防止粒子因重力沉降在滤膜上。同时开启两只采样器。采样时间依携带微生物粒子在空气中的浓度而定,但几分钟足够。检测后,将滤膜置于含有酶素陈豆粉陈琼脂或经过确认的等效培养基中。两个样本在37.C下培养2天后,统计菌落数。将浓度不大于106m
41、L -1 107 mL一1的洗净抱子悬浮液混入80%的乙醇溶剂中,以保证大多数液滴中只含有个别抱子。所需气溶胶发生量根据测试柜的大小、送风量及排风量而定。气溶胶的浓度不应过低以致采样时间过长,也不应过高以致采样介质上菌落重叠。为了喷雾时粒径处在一定范围内,应将含量不同的固体物散布在溶液中。利用B.2. 3中的公式,可计算出所需固体物的含量。应准备5份溶液,生成当量粒径约为0.8m15m范围的粒子。对每种粒径进行不少于10次的实验。14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B.3 结果表述有了等量空气下被试采样器和滤膜的检测数据,可用式CB.5)计算效率:被试
42、采样器的计数采样器效率C%)=且、,此,、_,_.雨皿m、1-、将结果绘制成与粒径对应的效率图,图示各粒径的效率平均值和标准差。飞/R B r、15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面生物污染测定指南c. 1 引言本附录给出了测定表面生物污染的指南,用于需要或必须控制生物污染的场所,特别是风险区。本项测量包括采集代表性样本以检测存在的并需控制或监测的活粒子。这些方法可能无法给出活微生物的总数,但可给出在受控条件下相关的、可对比的结果。这些方法一般用于动态工况,条件适当时,也可用于空态或静态。这种对空气悬浮生物污染评定的是按照本部分的
43、基本原理进行的,它要求确立一正规体系用以评定和控制应用洁净室技术场所的生物污染。C.2 原理使用接触器或拭子,可以获得某表面某时间点的微生物数量。接触器以已知面积的固态营养介质与表面接触,培养后显现的菌落,可给出原有活单元的镜象图。用拭子擦拭某个表面,它抹去的微生物数量就可计算出来。将已知面积的培养基表面暴露一定时间,然后培养,就得到微生物在表面的沉降量。所得菌落数给出的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段的沉降率。C.3 采样器C. 3.1 接触采样器可用接触盘或其他类似装置,这些装置内有合适的硬质或软质容器,容器内的营养介质与被采样表面接触,接触面积应注20cm20 均匀用力将整个营养介质压住表面几秒钟,
44、不得移动。然后将该装置放回容器内,再清洁被采样表面,清除残留营养物。C. 3. 2 拭子也可以使用适当的擦拭法采集活单元。对接触装置触及不到的、不平或有凹陷的非吸收性大表面,用灭菌的湿拭子、海棉或抹布采样特别方便。先用灭菌的清洗介质沾湿拭子。在慢慢转动拭子的同时,用同向密集的动作,擦过规定的采样区域;而后,用同一拭子沿垂直于前次的方向以同样方式擦拭。然后将拭子置于规定量的洗脱液中搅动。检验洗脱液中的活单元。采样后应清洁采样处的表面,清除残留的清洗介质。C. 3. 3 落菌盘落菌盘可对空气中沉降于表面的活粒子所造成的污染,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落菌盘中盛有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判定出给
45、定时间从空气中沉降到表面并携带微生物粒子的数量。落菌盘应经培养。这种方法无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总量,测得的是采样期间降落于表面的微生物数量。16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采用大直径培养皿(即直径14cm)并延长暴露时间,同时注意防止培养基脱水,可提高此方法的灵敏度间。C.4 结果表达应以每dm2活单元量表示表面活粒子的数量,或每小时每dm2活单元量表示落菌盘检测到的活粒子数量(1dm2 = 100 cm勺。17 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附录D(资料性附录)纺织品生物污染测定指南D.1 引言D. 1. 1
46、 本附录给出了测定纺织品生物污染的指南,用于需要或必须控制生物污染的场合。对纺织品生物污染的评价是按本部分的基本原理进行的。它要求制定一套评价和控制洁净室生物污染的正规体系。此项评价包括采集代表性样本,探查并监测存在于纺织品上或从纺织品脱落的活粒子。风险区中使用的纺织品应具有相应的洁净度,使其适合于作业需要,或适合于使用目的,或两者皆适。为了在风险区内降低纺织品对各种作业、产品、装置等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应监测纺织品的生物污染。D. 1.2 选择风险区所用纺织品以及评价其生物污染时,应考虑下述因素:a) 纺织品的类型和形式,诸如防护服装、抹布等;b) 选用的布料;c) 纺织品产生和散发粒子的特
47、性;d) 由于纺织品过滤性能差,使得屏障效果差;e) 纺织品的清洁、灭活或灭菌;f) 清除纺织品上粒子的效率;g) 服装设计;h) 纺织品的透气性、表面状况、耐磨性。D. 1.3 如发现纺织品生物污染过多,要用适当的方法找出可能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a) 因纤维种类、织法等纺织品特性使粒子滞留欠佳;b) 使用不当,例如服装更换次数太少;c) 灭活不充分,清洁效果差,或两者兼有2d) 纺织品洗涤周期不当,影响对风险区微生物的抑制;e) 洗涤后再次被污染。本附录不适用于判定活粒子对纺织品的穿透性。本附录未涉及某些应用场合对纺织品的灭菌、防尘等特殊要求,未涉及纺织品质量的直观检查或触摸判定。D.2 原理使用适当的采样装置,按照采样计划采集活粒子,以检测和监测风险区内纺织品的微生物污染。D.3 接触采样装置可以使用合适的接触装置(见附录。,包括适用于检测小型纺织品的装置,测量纺织品上的活粒子。若有可能,应将纺织品平铺在光滑平坦的硬质表面上,再使用接触盘。若所用采样器内放置的是脱水培养基,可按制造商的说明添加适量液体。有时,也可以使用能够钝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