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63101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98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GB 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3.040.50 M 42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U1trafine coaxial cabl臼withinsulation diameter below 1 mm and cable assembli臼2012-06-29发布.070653,.、榈树阳0;农f唱时3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10-01实施发布G/T 28509-2012 目次前言.1 I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产品分类4.1 电缆4.2 组件.4 5 要求5. 1 电

2、缆.5.2 组件116 试验方法.M6. 1 一般说明146.2 电缆试验方法.14 6.3 组件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207.1 检验分类207.2 电缆检验要求.207.3 组件检验要求.21 8 包装、包装标志、产品合格证、运输和贮存n8. 1 包装、包装标志、产品合格证.22 8.2 运输.23 8.3 贮存.23 9 安装及使用要求.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绝缘材料技术要求.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缆护套材料技术要求.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工作电容工程参考值. 26 附录D(规范性附录)组件常用电缆型号规格及代号.27 前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

3、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GB/T 28509-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康、肖赂、张天明、龙永会、甘露、邓庆龙、李泽。I GB/T 28509-2012 1 范围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本标准规定了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及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通讯设备或类似电子装置内部模块间或设备之间工作频率范围为DC6000 MHz 的短距离连接电

4、缆及由此类电缆与连接器组成的组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51. 13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EC60811-1-3:2001 ,IDT) GB/T 6995. 2-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 8815-20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

5、验和测量方法(lEC60189-1: 1986 , NEQ) GB/T 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lEC61196-1: 1995 ,IDT) GB/T 17738. 1-1999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lEC60966-1: 1988 ,IDT) GJB 360A-1996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1215A一2005射频电缆组件通用规范SJ/T 1136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 11365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7737.1一2000和GB/T

6、17738. 1-1999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产晶分类4. 1 电巍4. 1. 1 电缆型号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型式代号见表1,规格代号见表2。1 GB/T 28509-2012 4. 1. 2 电缆标记电缆标记由电缆型号和标准号组成。示例1:内导体由直径为0.025mm的镀银铜合金线绞合而成,实心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绝缘外径为0.20mm、镀银铜合金线缠绕外导体结构、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护套、标称特性阻抗45n的单芯电缆标记为2UCF1Fl-45-0.20-11 GB/T 28509-2012 示J2:内导体由直径为0.025mm的镀银铜合金线绞含而成

7、,实心可熔性全氟;皖氧基共聚物绝缘外径为0.20mm、镀银铜合金线缠绕外导体结构、可熔性全氟炕氧基共聚物单芯电缆护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蹲醋薄膜粘结外护套、标称特性阻抗45n的5芯带状电缆标记为2UCF1F1PET-45-0. 20-11 X 5F GB/T 28509-2002 表1电缆型式代号及含义分类绝缘护套标称特性阻抗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F1 实心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F1 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42 42 n F2 实心聚全氟乙丙烯F2 聚全氟乙丙烯-45 45 n 绝缘外径F3 泡沫可熔位全氟烧氧基共聚物F7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一5050 n 在1mm UC 以下的同F

8、4 泡沫聚全氟乙丙烯A 镀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酶薄膜-75 75 n 轴电缆F5 泡沫皮可熔性全氟炕氧基共聚物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酶薄膜F6 泡沫皮聚全氟乙丙烯V 柔软型聚氯乙烯FO 氟塑料薄膜绕包烧结FO 氟塑料薄膜绕包烧结注1: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简称为PFA、聚全氟乙丙烯简称为FE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简称为PET、乙烯-囚氟乙烯共聚物简称为ETFL注2:带状电缆护套通常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酶酶薄膜粘贴形式。注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用于护套时允许采用自粘型薄膜绕包形式。注4:多芯圆形电缆护套材料的表述形式为单芯电缆护套材料代号+外护套材料代号,单芯电缆没有护套时则直接给出外护

9、套材料代号.注5:标称特性阻抗除了上述值外,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可有其他值。表2电缆规格代号及含义绝缘标称直径内导体材料及结构外导体材料及结构电缆芯数及补充说明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金-1 1 金绞线线单层缠绕绝缘直径省略单芯标称值,单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金-X. XX -2 2 位为毫米金单线线双层缠绕镀锡锅或镀锡铜合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金-3 3 XN N为芯数,圆形电缆金绞线线单层编织2 GB/T 28509-2012 表2(续)绝缘标称直径内导体材料及结构外导体材料及结构电缆芯数及补充说明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镀

10、银铜或镀银铜合金-4 4 金单线线双层编织镀银铜包钢绞线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N为芯数,P表示带总-5 5 XNP 线单层缠绕屏蔽的多芯圆形电缆绝缘直径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X. XX 标称值,单-6 镀银铜包钢单线6 位为毫米线双层缠绕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7 线单层编织N为芯数,F表示带状XNF 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电缆8 线双层编织注:当外导体为镀层或金属锚绕(纵包)+金属丝编织或缠绕时,在上述外导体代号前加字母P。4. 1. 3 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见表3。表3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单位为毫米电缆型号内导体结构绝缘直径屏蔽结构电缆标称尺寸UCF1Fl

11、-50-0.12-11 7/10- 016 O. 12 0.02金属丝缠绕0.21 UCF1Fl-45-0.18-11 7/0.025 O. 18 0.025金属丝缠绕0.30 UCF1Fl-50-0.20-15 7/0.025 0.20 0.025金属丝缠绕0.34 UCF1Fl-50-0.25-15 7/0.030 0.25 0.03金属丝缠绕0.38 UCF1Fl-50-0.32-11 7/0.040 O. 32 骨0.04金属丝缠绕O. 50 UCF1F2-50-0. 40-13 7/0.050 0.40 0.05金属丝编织0.81 UCF2F2-50-0. 69-13 7/0.080

12、 0.69 0.05金属丝编织世1.13 UCF2F2-50-0. 89-13 7 /O. 102 0.89 0.05金属丝编织1. 37 UCF2Fl-50-0.80-63 0.26 0.80 0.05金属丝编织1. 25 UCF2Fl-75-0.84-63 O. 16 0.84 0.05金属丝编织1. 48 UCF2Fl-75-0.66-63 10-12 0.66 0.05金属丝编织1. 32 UCF1F1Fl-42-0.17-15X40 7/0.025 0.17 0.03金属丝缠绕骨O.29N2.50UCF1F1Fl-42-0.17-15X60 7/0.025 0.17 0.03金属丝缠

13、绕0.29N2.90 UCF1F1Fl-42-0.17-15X 100 7/骨0.0250.17 0.03合属丝罐缤 3.80 UCF1F1Fl-50-0.20-15X40 7/骨0.0250.20 0.03金属丝缠绕0.34/世2.90UCF1F1Fl-50-0.20-15X60 7/0.025 0.20 0.03金属丝缠绕0.34/3.40 UCF1F1Fl-50-0.20-15X100 7/骨0.0250.20 0.03金属丝缠绕0.34/4. 30 3 GB/T 28509-2012 表3(续)单位为毫米电缆型号内导体结构绝缘直径屏蔽结构电缆标称尺寸UCF1F1Fl-50-0. 24-

14、15 X 40 7/0.030 0.24 0.03金属丝缠绕0.35/2.90 UCF1F1Fl-50-0. 24-15 X 60 7/0.030 0.24 0.03金属丝缠绕骨0.35/3.50UCF1F1Fl-50-0. 24-15 X 100 7/0.030 0.24 0.03金属丝缠绕0.35 14.50 UCF1F1 V-50-0. 12-11 X 196P 710.016 O. 12 骨0.02金属丝缠绕0.205 14.40 UCF1F1PET-50-0. 25-11 X 20F 单芯电缆护套外径:0.31UCF1F1PET-50-0. 25-11 X 30F 世0.03金属丝缠

15、绕相邻单芯电缆中心距(P):0. 50 UCF1F1PET-50-0.25-11X40F 7/0.030 0.24 电缆总宽度(W):(芯数十l)XPUCF1F1PET-50-0. 25-11 X 50F 电缆厚度(T):0. 5 UCF1F1PET-50-0. 25-11 X 60F 注,:内导体结构中/前的数字表示绞合导体中单丝根数,j后的数字表示单丝直径。注2:电缆标称尺寸中/前的数字表示单芯电缆直径,j后的数字表示电缆直径。4.2 组件4.2. 1 组件命名规则4.2. 1. 1 单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单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见图1,其中常用电缆代号见附录D。Z x - x ll 补充说明(

16、需要时)电缆长度,单位为也米组件左右端连接器型号电缆代号表示组件圄1单芯电缆组件型号及其中各代号含义组件只有一端有连接器时,组件命名应符合下述要求a) 组件左右端连接器型号中只需要给出连接器型号。b) 组件另一端需要剥离出导体和绝缘层时应使用补充说明代号加以说明,说明方法为C + 内导体露出绝缘层的长度(单位为毫米)/绝缘层露出外导体层的长度(单位为毫米)/外导体层露出护套层的长度(单位为毫米)。示例:C3/2/3c) 组件另一端与其他元件连接时应使用补充说明代号加以说明,说明方法为A-+元件的型号规格或代号。4.2. 1. 2 多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多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见图2,其中常用电缆代号

17、见附录D。4 G/T 28509-2012 xllllil-米i) -r肉、,为定it 单甩( 度码长代分合件部场组长用号芯是使代多缆件缆一本电组电表二XllllL 图2多芯电缆组件型号及其中各代号含义4.2.2 组件标记与示例产品标记由组件代号和标准号组成。示1JtJ:Z1001-SMA/SMA-100 GB/T 28509-2012 5 要求5. 1 电缆5. 1. 1 内导体5. 1. 1. 1 内导体结构内导体分为实心内导体和绞合内导体两类。5. 1. 1.2 实心内导体5. 1. 1. 2. 1 由一根圆形截面的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合金线、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钢线等五种材料之

18、一制成。5.1.1.2.2 导体外观应圆整光亮、元机械损伤,镀层均匀连续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5. 1. 1. 2. 3 成品电缆中内导体不允许有接头。5. 1. 1. 3 绞合肉导体5. 1. 1. 3. 1 由七根相同材质和直径的圆形截面金属丝绞合而成,金属丝的材质为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合金线、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钢线等五种材料之一制成。5.1.1.3.2 绞合实用节径比应小于15。5. 1. 1. 3. 3 绞线外观应圆整光亮、元机械损伤,金属丝镀层均匀连续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5.1.1.3.4 成品电缆中内导体不允许有接头和缺股。5. 1.2 绝缘5. 1. 2. 1 绝缘材料绝

19、缘应选用符合附录A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皖氧基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烯(FEP),采用氟塑料薄膜绕包时其性能应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准规定。5. 1.2.2 绝缘结构绝缘结构可分为四类za) 实心绝缘;5 GB/T 28509一2012b) 泡沫绝缘pc) 泡沫皮绝缘:绝缘外径在0.5mm以上时也可采用泡沫皮结构即内层为泡沫,外层为实心皮;或内层为实心皮,外层为泡沫结构。泡沫层和实心层宜为同一种材料;d) 绕包烧结型绝缘采用氟塑料薄膜绕包,然后通过高温烧结而成。5. 1. 2. 3 绝缘外观和尺寸绝缘应连续地挤包或绕包在内导体上,表面圆整、厚度均匀,其厚度应能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准规定。5.

20、 1. 2. 4 绝缘颜色绝缘颜色宜为绝缘材料的本色。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采用其他颜色。5. 1. 2.5 绝缘粘结性绝缘应粘结在内导体上,以防止潮气侵入;但绝缘不应粘结过紧,当制作接头需除掉绝缘层时,绝缘层应能完全地从内导体上剥离下来且不导致内导体断裂。5. 1. 2. 6 绝缘收缩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芯线,应元明显的常温收缩现象,且热收缩率不超过3%。5. 1. 3 外导体5. 1. 3. 1 外导体结构型式外导体结构分为缠绕和编织两类。有特殊要求时允许在缠绕或编织前在绝缘表面镀一金属薄层或包一层金属/塑料复合宿。5. 1. 3. 2 缠绕外导体5.1.3.2.1 外导体采用圆形截面的镀

21、银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螺旋缠绕而成,缠绕丝标称直径应符合表3要求。表3规定之外的其他规格电缆其缠绕丝标称直径宜不大于内导体直径的1/305. 1.3.2.2 缠绕外导体分单层缠绕和双层缠绕两类,双层缠绕时两层的缠绕方向宜相反。5. 1. 3.2.3 单层缠绕的覆盖率应大于90%;双层缠绕时内外层的覆盖率均应大于80%。5. 1. 3. 2. 4 缠绕层应圆整、元背股和缠绕丝断裂现象。5. 1. 3. 3 编织外导体5. 1. 3. 3. 1 外导体采用圆形截面的镀银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编织而成,编织丝标称直径应符合表3要求。表3规定之外的其他规格电缆的编织丝标称直径宜不大于

22、内导体直径的1/3。5. 1. 3. 3. 2 编织外导体分单层编织和双层编织两类。5. 1. 3.3.3 单层编织时编织密度应大于90%;双层编织时各层编织密度均应大于80%。5. 1. 3. 3. 4 编织层不允许出现断层,编织层中单线断线后的连接应为编人,整体编织层不允许接续。5. 1.4 单芯电缆护套5. 1. 4. 1 护套分类单芯电缆的护套分为挤包型护套和绕包型护套两类。6 GB/T 28509-2012 5. 1.4.2 挤包型护套5. 1. 4.2. 1 护套材料应选用符合附录B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CPFA)或聚全氟乙丙烯CFEP)塑料,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氟聚

23、合物材料;采用薄膜材料时其性能应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准规定。5. 1. 4. 2. 2 护套应连续地挤包在外导体上,护套层应紧包屏蔽层但不粘着,易于剥离。5.1.4.2.3 护套应经受挤塑生产线上的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 V或交流100V-300 V。交付用户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 1. 4. 2. 4 护套表面光滑完整,无针孔、裂纹、气泡等缺陷。5. 1.4.2.5 护套颜色推荐为黑色或灰色,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从白、红、黄、紫、蓝、橙、绿、棕等八种颜色中任选一种颜色。颜色符合GB/T6995.2一2008规定。5. 1. 4. 2. 6 电缆直径应为电缆标称直

24、径土0.02mm,特殊情况下允许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 1.4.3 绕包型护套5. 1. 4. 3. 1 绕包材料为氟塑料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薄膜或镀层厚度为0.004mm-O. 006 mm 的镀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薄膜。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材料。5. 1.4.3.2 采用重叠绕包方式。5. 1.4.3.3 采用镀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薄膜时,金属面应向电缆内伺机即与外导体材料接触)。5. 1.4.3.4 绕包层应通过高温烧结或其他方法使绕包搭接处能粘结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防潮能力。5. 1.4.3.5 薄膜应连续地绕包在外导体上,绕包层应紧包屏蔽层但不粘着,易于剥离。5.

25、 1.4.3.6 除带金属层薄膜绕包外,绕包层应进行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 V或交流100 V-300 Vo交付用户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 1.4.3.7 护套表面应光滑完整,无针孔、裂纹、包块等缺陷。5. 1.4.3.8 护套颜色推荐为蓝色或透明色,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从白、红、黄、紫、橙、绿、棕等7种颜色中任选一种颜色。颜色符合GB/T6995. 2-2008的规定。5. 1.4.3.9 电缆直径和公差由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 1.5 多芯电缆5. 1.5. 1 多芯电缆结构分类多芯电缆分为带状电缆和多芯圆形电缆两类。5. 1.5.2 带状电缆5. 1.

26、 5. 2. 1 将多根单芯同轴电缆并列地排列成一行并用PET薄膜或镀铜PET薄膜粘成带状,其结构如图3所示。W P 、-G-Gff0-G 图3带状电缆结构示意图7 GB/T 28509-2012 5.1.5.2.2 薄膜外表面应有明显的永久性线序识别标识。也允许通过单芯护套颜色来识别线序,从左至右单芯电缆护套颜色依次为黑、灰、蓝;当芯数超过3芯时,则按上述顺序重复使用。单芯护套颜色应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5. 1. 5. 2. 3 带状电缆厚度:标称厚度CT)士0.05mm。5. 1. 5. 2. 4 带状电缆中单芯电缆中心距:中心距标称值CP):!:O. 05 mmo

27、5. 1. 5. 2. 5 单芯电缆应互相平行。薄膜应牢固地粘贴在单芯电缆上,表面光滑平整,元孔洞等缺陷。5. 1. 5. 3 多芯圄形电缆5. 1. 5. 3. 1 缆芯5.1.5.3.1.116芯及以下电缆缆芯宜直接由多根单芯同轴电缆同心式绞合而成。5. 1.5.3. 1. 2 16芯以上的电缆缆芯宜先将若干根电缆绞合成单位,然后将若干单位绞合成缆芯。用户无特殊要求时,每个单位内单芯同轴电缆数量应尽可能相等且不宜超过16根。5. 1. 5. 3. 1. 3 缆芯单位或16芯及以下电缆缆芯中,单芯电缆护套色谱及序号见表405. 1. 5. 3. 1. 4 缆芯单位外应螺旋绕扎非吸湿性扎纱,绕

28、扎节距不大于20mm。扎纱色谱及单位序号见表405. 1. 5. 3. 1. 5 16芯以上的多芯圆形电缆缆芯应先将若干根电缆依序号从小至大,从内至外11!C逆)时针方向排列绞合成单位,然后将若干单位按单位序号大小从小至大,从内至外顺(逆)时针方向排列绞合成缆芯。5. 1. 5. 3. 1. 6 单芯电缆护套颜色允许只用前10种,采用此方案时,电缆芯数超过10芯时宜采用单位式结构,且构成缆芯的任一单位内单芯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0芯。表4单芯电缆护套色谱/单位扎纱色谱及序号单芯电缆/单位序号护套/扎纱颜色单芯电缆/单位序号护套/扎纱颜色1 蓝9 黄2 橙10 紫3 绿11 浅蓝4 棕12 浅绿5

29、灰13 浅红6 白14 浅黄7 红15 浅紫8 黑16 浅灰注:同一电缆中各种颜色间应有明显的差异。5. 1. 5. 3. 1. 7 缆芯外允许绕包一层厚度小于0.03mm的PET薄膜或铝塑复合锚,必要时还可在薄膜外用忡O.05.p0. 10)mm的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进行编织,编织密度应大于90%。5. 1.5.3.2 多芯圆形电缆护套5. 1. 5. 3. 2. 1 在缆芯外挤包一层符合附录B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烧氧基共聚物CPFA)或聚全氟乙丙烯CFEP)或符合GB/T8815-2008规定的HR-70型PVC护套,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材料。5. 1. 5. 3. 2. 2 外护套应光

30、滑圆整,无针孔、裂纹、气泡等缺陷,外护套应紧包缆芯但能较容易地去除护套层。GB/T 28509-2012 5. 1. 5. 3. 2. 3 护套颜色宜为灰色,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颜色,颜色应符合GB/T6995.2 2008 的规定。5. 1. 5. 3. 2. 4 外护套应经受挤塑生产线上的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 V或交流100V 300 Vo交付用户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 1.6 电缆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5. 1.6. 1 电缆拉断力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中的每根单芯电缆在拉伸过程中,内导体断裂时的拉力应满足使用要求,其拉断力由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 1

31、.6.2 弯折和扭转寿命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中的每根单芯电缆其弯折和扭转寿命均宜达到以下规定za) 普通场合使用的电缆:1 000次以上;b) 频繁弯折场合使用的电缆:100 000次以上;c) 弯折和扭转时电缆上所承受的拉力应不小于电缆拉断力的10%。5. 1.6.3 环保性能电缆的环保性能应满足SJ/T11363规定。5. 1.7 电气性能5. 1.7. 1 内导体直流电阻200C时铜及铜合金内导体直流电阻R(O/m)应满足公式。)或公式(2)要求,铜包钢线最大电阻值为公式(1)或公式(2)计算值的2.2倍。实心内导体:RO.027 4/d 绞合内导体:R运0.00392/ d; 、,、,-

32、iq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d1一一单根导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d7一一绞合导体中单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5. 1. 7.2 绝缘介电强度内导体直径在0.13mm以下的电缆,在内外导体间施加交流200V或直流300V电压,施加电压3 s内不发生击穿。内导体直径在0.13mm及以上的电缆,在内外导体间施加交流300V或直流450 V电压,施加电压3s内不发生击穿。5. 1. 7.3 绝缘电阻内外导体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MO. m,测试电压为直流100V,施加电压60s后读数。5. 1. 7.4

33、 特性阻抗在10MHz频率下,标称特性阻抗在750以下时,其波动范围为:l:200标称特性阻抗在750及以上时,其波动范围为士30。5.1.7.5 工作电窑工作电容的工程设计用参考值见附录Co9 GB/T 28509-2012 5. 1. 7.6 衰减常数电缆衰减常数应满足表5要求。5. 1. 7. 7 电气连通性电缆的内外导体在电气上应分别连通。表5电缆衰减常数电缆型号频率!MHz衰减常数!CdB!m),20 C Max UCF1Fl-50-0.12-11 0.01 7.10 UCF1Fl-45-0.18-11 10 1. 50 1. 0 0.39 3.5 0.52 5.0 0.55 UCF

34、1Fl-50-0.20-15 7.5 0.59 10 0.63 15 。.6920 0.72 UCF1Fl-50-0.25-15 10 0.60 UCF1Fl-50-0.32-11 100 1. 40 100 0.88 900 2. 78 UCF1F2-50-0.40-13 2000 4. 70 3 000 5.80 900 2.09 1 500 2.73 1 900 3.11 2400 3.51 UCF2F2-50-0. 69与133000 3.94 4000 4.53 5000 5.12 5800 5.62 6000 5.93 1 000 1. 5 2000 2.2 2400 2.6 UC

35、F2F2-50-0. 89-13 3000 2.8 4000 3.4 5000 3.8 6000 4.3 100 0.57 900 1. 61 UCF2Fl-50-0.80-63 2000 2.46 3000 3.10 10 G/T 28509-2012 表5(续)电缆型号频率/MHz衰减常数/(dB/m),20 .C Max 100 0.52 UCF2Fl-75-0.84-63 900 1. 62 100 0.55 UCF2Fl-75-0. 66-63 900 1. 91 UCF1F1Fl-42-0.17-15X40 1 000 7.1 UCF1F1Fl-42-0.17-15X60 1 00

36、0 7.1 UCF1F1Fl-42-0.17-15X100 1 000 7.1 UCF1F1Fl-50-0.20-15X40 1000 6.0 UCF1F1Fl-50-0.20-15X60 1000 6.0 UCF1F1Fl-50-0. 20-15 X 100 1 000 6.0 UCF1F1Fl-50-0.24-15X40 1 000 5.5 UCF1F1Fl-50-0.24-15X60 1 000 5.5 UCF1F1Fl-50-0. 24-15 X 100 1000 5.5 UCF1F1 V-50-0. 12-11 X 196P 0.010 8.6 UCF1F5-50-0. 25-11

37、X 20F UCF1F5-50-0. 25-11 X 30F 10 0.5 UCF1F5-50-0. 25-11 X40F 100 1. 7 UCF1F5-50-0. 25-11 X 50F 1 000 5. 7 UCF1F5-50-0. 25-11 X 60F 5. 1.8 电缆标志5. 1.8. 1 在每段电缆的首端或末端粘贴不干胶标签,标签上应具有表明制造厂身份的唯一性标志。5. 1. 8. 2 电缆直径大于3rnrn的多芯电缆或宽度大于3rnrn的带状多芯电缆,宜在电缆表面上直接喷印可表明制造厂身份的唯一性标志。电缆标识沿电缆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宜在0.2rn以内。5. 1.8.3 电缆

38、的制造厂名和厂址、型号规格、制造日期、长度(以m为单位)等内容应记录在产品合格证上。5. 1. 9 交货长度5. 1.9. 1 电缆标准段长有50rn , 100 m、200rn三种,电缆最小交货长度为20mo 5. 1.9.2 实际长度与标称长度的最大偏差:l:O.5%。5. 1. 9. 3 允许电缆制造商与用户按双方协议规定的长度及偏差交货。5.2 组件5.2. 1 组成部件及材料5.2. 1. 1 组件用电缆构成组件的电缆应符合5.1规定。11 G/T 28509-2012 5.2. 1. 2 连接器构成组件的连接器在满足本标准要求和用户补充要求的前提下,其结构尺寸应尽可能小。5.2.

39、1. 3 其他材料构成组件的其他材料如热缩管、粘胶带等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式应满足用户要求,并能使组件符合本标准要求。5.2.2 性能要求5.2.2.1 介质耐电压电缆内外导体对应的接触件之间、导体接触件与金属外壳(若有时)之间、多芯电缆相邻接触件之间施加电压后3s内不发生击穿或闪络放电现象。5.2.2.2 绝缘电阻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连接之后,电缆内、外导体对应的接触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O,经过稳态湿热、温度冲击试验后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O Q 5.2.2.3 电压驻波比(VSWR)在500MHz 3 000 MHz时,VSWR1.3;在3001 MHz6 000 MHz时,VSWR

40、运1.5。组件用于传输高频信号且组件长度大于0.4m时,应测试电压驻波比;其他用途时为选测项目。5.2.2.4 眼图(可选)组件眼图的眼开度应大于如图4所示的模板。模板规定了串行信号1电平的容限,0电平的容限,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的容限,其参数为:X1/X4=0.25/0.75、X2/X3二O.40/0. 60、Yj/Y2= 0.20/ 0.80。幅度l+Yl Y2 逻辑1平均电平0.5 vaa o x1 x2 UI x3 X. 1时间图4组件眼图模板5.2.2.5 插入损耗将长度1m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后,其插入损耗应符合表6要求。12 , G/T 28509-2012 表6插入损耗组件用电缆型号

41、测试频率/MHz插入损耗/dB,20C Max UCF1Fl-50-0.12-11 0.010 7.30 UCF1Fl-45-0.18-11 10 1. 70 UCF1Fl-50-0.20-15 20 O. 76 UCF1Fl-50-0.25-15 10 0.64 UCF1Fl-50-0.32-11 100 1. 50 UCF1F2-50-0. 40-13 3000 6.00 UCF2F2-50-0. 69-13 6000 6.23 UCF2F2-50-0.89-13 6000 4.50 UCF2Fl-50-0.80-63 3000 3.20 UCF2Fl-75-0.84-63 900 1.

42、72 UCF2Fl-75-0.66-63 900 2.01 UCF1F1Fl-42-0.17-15X40 1 000 7.20 UCF1F1Fl-42-0. 17-15 X 60 1 000 7.20 UCF1F1 Fl-42-0. 17-15 X 100 1 000 7.20 UCF1F1Fl-50-0.20-15X40 1 000 6.30 UCF1F1Fl-50-0. 20-15 X 60 1 000 6.30 UCF1F1Fl-50-0. 20-15 X 100 1 000 6.30 UCF1F1Fl-50-0.24-15X40 1 000 5.80 UCFl F1Fl-50-0. 2

43、4-17 X 60 1 000 5.80 UCF1FIFl-50-0.24-15X100 1 000 5.80 UCF1F1 V-50-0. 12-11 X 196P 。.0109.00 UCF1F5-50-0. 25-11 X 20F UCF1F5-50-0. 25-11 X 30F UCF1F5-50-0.25-11X40F 1000 6.00 UCF1F5-50-0. 25-11 X 50F UCF1F5-50-0. 25-11 X 60F 5.2.2.6 电连续性组件的内、外导体电气上均应连续。5.2.2.7 稳态湿热经过稳态湿热后绝缘电阻应符合5.2. 2. 2要求。组件的部件间元松

44、动、脱落、破损及其他不正常现象。5.2.2.8 盐雾经过盐雾试验后,在15倍放大镜下观察,组件表面应无明显的腐蚀和斑点现象,连接器的界面或插合面不应露出基体金属。13 G/T 28509-2012 5.2.2.9 温度冲击经过温度冲击后绝缘电阻应符合5.2.2.2要求。组件的部件间元松动、脱落、破损及其他不正常现象。5.2.2.10 振动组件在振动试验过程中应无超过1阳的电气中断。试验完毕后组件应元外观或机械损伤。5. 2. 2. 11 弯曲弯曲试验完毕后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应无分离迹象。5.2.2. 12 弯曲疲劳组件经过弯曲疲劳试验后,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应元分离或电缆断裂现象。5.2.2

45、.13 电缆保持力电缆保持力应不低于1.5 N 0 5.2.2.14 环保性能组件的环保性能应满足SJfT11363的规定。6 试验方法6. 1 一般说明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 温度:15oC35 oC; b) 相对湿度:45%75%。如果测试结果有争议或所测参数依赖于温度、湿度和气压,并且这种依赖关系是未知时,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测试z嘈a) 温度:20oC :l: 1 oC; b) 相对湿度:48%52%; c) 气压:86kPa106 kPao 6.2 电缆试验方法6.2. 1 结构试验方法6.2. 1. 1 绞合内导体结构及实用节径比6. 2. 1. 1. 1 内

46、导体排列结构采用目力观察,绞线质量应在放大倍数不低于5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6.2.1.1.2 采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00倍的测量显微镜测量连续5个节距,取其平均值。实用节径比h按公式(3)计算。h=5 . ( 3 ) 式中:H一一节距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14 GB/T 28509-2012 D一一绞合导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6.2. 1. 2 绝缘颜色正常目力检查。6.2.1.3 缠绕外导体覆盖率采用激光测径仪测量缠绕外导体外径和缠绕丝直径,测量精度优于0.005mm;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连续10个节距,取其平均值,测量精度优于0.02mm。缠绕外导体覆盖率按公式(4)计算。% nu nu H一,rr-D一一+一/一d N一一-K . ( 4 ) 式中:Kc一一缠绕外导体覆盖率fN一一缠绕丝总根数;d一一缠绕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H一一缠绕节距,单位为毫米(mm);Dm一一一缠绕层平均直径,即缠绕外导体直径减去缠绕丝直径,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