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6384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3840-19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实施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地区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总则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而制定本标准是指导制定和修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标准本标准以大气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区定义见条排放总量允

2、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许限值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此外各地还可结合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应用最佳可行和最佳实用技术方法或其他总量控制方法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列入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允许限值不得宽于本标准方法计算的排放限值和国家有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本标准各条规定在一般条件下具有同等效力但对同一污染源标准中各条所确定的允许排放限值不一致时应以其中最小允许排放限值为准附录中各条规定供使用本标准时参考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及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控制区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3、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总量控制区以外的区域称非总量控制区例如广大农村以及工业化水平低的边远荒僻地区但对大面积酸雨危害地区应尽量设置和排放总量控制区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城乡总体规划分为一二和三类与中三类大气质量区相对应即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疗养地等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一二三类功能区分别执行所规定的一二三级大气质量标准总量控制区及非总量控制区均可按条

4、进行功能区的划分本标准中各功能分区内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均按确定对该标准未规定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按中有关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确定农作物保护区按所规定的浓度限值确定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系指各种生产能源的设备燃烧各种矿物燃料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如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本章内简称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的计算方法总量控制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值由式计算式中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第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功能区总数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编号总量下标某种污染物下标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由式计算

5、式中见定义总量控制区总面积第功能区面积第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计算方法见各类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由式计算式中见定义等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可参照表所列数据选取亦可按附录方法求取或经环境大气质量评价和预测研究后确定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几何高度低于的排气筒排放或无组织排放源大气污染物年排放总量限值由式计算式中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第功能区低架源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其计算方法见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各功能区低架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见定义低架源排放分担率见表表我

6、国各地区总量控制系数低源分担率点源控制系数值表地区序号省市名总量控制区非总量控制区新疆西藏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阴山以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陕西秦岭以北宁夏甘肃渭河以北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海南台湾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渭河以南陕西秦岭以南静风区年平均风速小于总量控制区内点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的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率限值由式计算式中第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允许排放率限值第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计算方法见排气筒有效高度计算方法见点源排放控制系数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第功能区某种污染物的点源调整系数计算方法见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的点源调整系数计算方法见见定义但使

7、用日平均浓度限值地理区域性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见表各功能区点源调整系数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若则取见定义见定义第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中架点源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小于的排气筒年允许排放的总量总量控制区点源调整系数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若则取见定义见定义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中架点源见定义年允许排放的总量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高架点源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的排气筒年允许排放的总量实际排放总量超出限值后的削减原则是尽量削减低架源总量及使得和接近或等于然后再按的方法计算点源排放控制系数排气筒有效高度按式计算式中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超过时则取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见式和当烟气热释放率大于或等于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

8、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时使用式计算式中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见表烟气热释放率指数见表烟筒高度指数见表烟气热释放率见定义大气压力取邻近气象站年平均值实际排烟率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烟气出口温度环境大气温度取排气筒所在市县邻近气象台站最近年平均气温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以排气筒所在市县邻近气象台站最近年平均风速按幂指数关系换算到烟囱出口高度的平均风速当式中邻近气象台站高度五年平均风速相应气象台站测风仪所在的高度烟囱出口处高度与有相同高度基准见表表的选取地表状况平原农村或城市远郊区城区及近郊区且农村或城市远郊区城区及近郊区表各种稳定度条件下的风廓线幂指数值地区稳定度类别城市乡村当时烟气抬升高度按式计算

9、式中见定义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排气筒出口直径见定义见定义按式所计算的抬升高度当或者烟气抬升高度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见定义见定义见定义见定义凡地面以上高处年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的地区使用式计算抬升高度式中排放源高度以上环境温度垂直变化率取值不得小于点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平均限值按式计算式中第功能区内允许点源烟囱出口处排放的某种大气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见定义见定义在式中应使用小时平均值并将单位折算为总量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制定方法二氧化硫排放率超过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二氧化硫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实施值取相应等级的年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目标值二氧化硫点源

10、排放量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采暖期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限值应以式计算式中第功能区采暖期二氧化硫允许排放总量采暖期月数二氧化硫总量季节调整系数并以作为目标值第功能区二氧化硫年允许排放总量采暖期低架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限值应以式计算式中第功能区采暖期低架源二氧化硫允许排放总量见定义二氧化硫低架源季节调整系数并以作为目标值第功能区二氧化硫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总量控制区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氮氧化物排放率超过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氮氧化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的倍氮氧化物点源排放率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以交通工具为主要氮

11、氧化物排放源的地方低架源排放分担率可以取为表列举值的倍总量控制区一氧化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一氧化碳排放率超过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一氧化碳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的倍一氧化碳点源排放量限值按计算其中见式使用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以交通工具为主要一氧化碳排放源的地方低架源排放分担率可以取为表列举值的倍总量控制区各污染源的设置在总量控制区按所计算的各类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减去各原有源实际排放总量后若有足够余额则可建立相应的新排放源否则将新源排放量加入原来实际排放总量后按原则对各源削减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由于建立热电厂而削减了的其他源的排放量份额在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下应

12、划归热电厂使用这时应该按重新计算热电厂所在功能区的值以确定该厂允许排放率若排气筒处于不同功能区的边界附近则按下列情况分别采用值见若排气筒距边界在范围内那么计算该排气筒排放量时应采用邻近功能区最小的值若排气筒距边界在范围内而排气筒又在较大的功能区内则取与相邻功能区的平均值作为该排气筒的排放系数如果排气筒在值较小的功能区则取所在功能区的值若排气筒距边界在以远那么就取排气筒所在功能区的值在类或类功能区边界以内的低架源排放总量应算入相邻较高类别类或类的功能区内各功能区按各点源排气筒实际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行业性质及最佳可行和最佳实用技术分析所确定的允许排放量不得大于所计算出的允许排放限值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13、的排气筒应符合以下规定排气筒出口处烟气速度不得小于按式计算出的风速的倍式中排气筒出口高度处环境风速的多年平均风速韦伯斜率函数见附录工矿企业点源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它所从属建筑物高度的倍并且不得直接污染邻近建筑物若由计算出的排气筒几何高度为在排气筒四周存在居住工作等需要保护的建筑群其平均高度为那么排气筒的实际高度应设计为关于排气筒组的一些规定若干邻近的排气筒以下简称排气筒组其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该组中最大排气筒高度时则该排气筒组的允许排放量按一个排气筒计算其高度按式计算式中排气筒组等效单源有效高度排气筒组中第个排气筒的有效高度排气筒组中排气筒的个数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

14、超过该组中最大排气筒高度时各排气筒在不稳定大气见附录定义中落地浓度叠加值不得超过由式所计算出的数值式中各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叠加值的限值中的二级标准的一次浓度限值与日平均浓度限值比对二氧化硫为氮氧化物为一氧化碳为该排气筒组应使用的某种污染物的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见定义当地的地理区域性点源控制系数见定义非总量控制区污染物排放量限值计算方法该区内暂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该区内点源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计算方法及规定同于条中所有有关点源排放的条款但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计算式中的调整系数及均取值在表中非总量控制区栏中选取值则按点源所在功能区或农作物保护区的类别执行中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浓度标准或规定的相应作物日平均浓

15、度限值标准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系指各种非能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各种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的排气筒其高度一般不得低于如因生产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设置低于的排气筒该排气筒按无组织排放源对待单一排气筒指以其高度为半径的范围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其他排气筒者允许排放率按式确定式中排气筒允许排放率标准浓度限值排放系数地区性经济技术系数取值为标准浓度限值取规定的二级标准任何一次浓度限值该标准未规定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取规定的居住区一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该标准只规定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一般可取其日平均容

16、许浓度限值的三倍但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累积的物质如苯汞铅等则直接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排放系数根据排气筒所在地区类别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及排气筒高度从表查取排气筒高度在两档之间时用内插法确定表排放系数地区序号功能区分类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二类三类排气筒有效高度注地区序号见表处于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排气筒其排放系数可按式计算式中功能区调节系数按一二三类分别取排气口高度上的风速见排气筒有效源高用本标准所述方法确定单一排气筒定义同条出口处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按式计算式中排气筒出口处允许排放浓度限值见条定义排气筒排气率排气筒组允许排放率确定方法当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该排气筒组

17、中最高排气筒的高度时该排气筒组作为一个等效排气筒对待其高度按式确定当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超过该排气筒组中最高排气筒的高度时按排气筒组各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之和不可超过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允许排放率限值见在总量控制区凡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大气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按第章方法确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工业企业应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与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

18、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在以内时级差为超过但小于或等于时级差为超过以上级差为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式计算式中见定义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计算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查取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表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计算系数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卫生防护距离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

19、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按式计算的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按的最大值计算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但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值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提高一级

20、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应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共同确定烟尘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本章所指烟尘为火电厂烟尘锅炉烟尘和生产性粉尘点源烟尘允许排放率由式计算式中烟尘允许排放率烟尘排放控制系数按所在行政区及功能区查表见表点源烟尘值表地区序号一类功能区二类功能区三类功能区注地区序号同表除尘器出口处烟尘允许排放浓度按式计算式中除尘器出口处烟尘允许排放浓度燃料灰分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一般取燃煤的低位发热量锅炉排烟带出的飞灰的份额见表过量空气系数见表除尘器的净化效率表和的选取除尘设备的净化效率应按当地经济能力及技术可能性确定附

21、录复杂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补充件复杂地形包括山区及水陆交界区下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对当地污染源分布进行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对当地气象条件进行勘查如局地流场风向频率风温垂直分布稳定度的分布等必要时应做大气扩散试验或风洞模拟实验确定大气扩散参数及其它有关参数使用适合当地条件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及扩散模式所预测的各计算点年均值浓度应不大于该点所在功能区大气污染物国家年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无年日平均浓度限值则取日均浓度标准限值倍对可暂用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近期控制目标值同时用年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远期目标值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若在前后扩散参数发生变化例如在时而时那么从出发的烟羽扩散参数为其

22、中满足当时则式对横向及垂直扩散参数都适用如果用行程表达时则可以污染物中心轨迹上的行程代替上述行走时间对于孤立山体或其它障碍物浓度计算可作如下修正在中性或不稳定天气条件下当地形高度低于有效源高时则假定烟轴与地面的高度差等于当高于时则假定两者的高度差等于初始有效源高的一半即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当烟羽逼近山体时烟羽以临界高度为界分成两部分临界高度以上部分的烟羽有足够的动能爬越山体而临界高度以下部分的烟羽则被迫绕山体而过此临界高度可由式定义式中高度的风速高度上大气位温山体高度关于沿海厂址应研究内边界层的出现频率高度及演变对于内边界层内的地面浓度估算公式建议采用莱昂斯和柯尔公式分阶段考虑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第

23、一阶段为未受热力内边界层影响烟羽始终在稳定层结内迁移按常用的高架连续点源公式计算在此阶段内地面浓度一般可忽略不计第二阶段从烟羽下边界边界定义为轴浓度的等浓度线开始进入热力内边界层到全部进入为止地面浓度可由式给出式中烟流中心轴线高度上的环境风速发生漫烟时的横向扩散参数原稳定层结的扩散参数烟羽有效源高热力内边界层高度式中原稳定层结的垂直扩散参数烟羽下边界与热力内边界层交点对源的水平距离满足第三阶段是污染物已全部进入热力内边界层以后的阶段从开始污染物在铅直方向已达均匀分布地面浓度估算公式如下式中烟羽上边界与热力内边界层交点对源的水平距离满足陆地不稳定条件下的水平扩散参数对已建厂矿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24、标准采用比例控制法即式中允许排放量某企业实际排放量所规定的浓度限值最大落地浓度实测值系数取为特殊情况下例如小风风速小于或等于多云雾多雨水地区排放总量控制系数的实测确定方法式中见定义第功能区内二氧化硫年实际排放总量第功能区内在大气中检测到的二氧化硫浓度的年日均值中规定的相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总量控制区总面积第功能区面积附录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补充件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是使用帕斯奎尔稳定度分类法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它们分别由和表示首先从式算出太阳倾角式中太阳倾角一年中日期序数以式算出太阳高度角式中太阳高度角当地纬度北京时间当地经度再从表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查出太阳

25、辐射等级表太阳辐射等级总云量低云量夜间注云量全天空十分制观测规则见中央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节最后从表由地面风速和太阳辐射等级查出大气稳定度等级表大气稳定度的等级地面风速太阳辐射等级注地面风速系指离地面高度处分钟平均风速如使用气象台站资料其观测规则与中央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八章相同附录风的特性补充件风速概率分布按下列公式式中表示风速小于或等于指定风速的概率为模值为年平均风速斜率函数见表表函数值表按照以下公式可算出表中未列出的函数值附录扩散参数的确定参考件平原地区农村及城市远郊区的扩散参数选取和级稳定度由表和表直接查算和级稳定度则需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查算工业区或城中点源的扩散

26、参数选取工业区和级不提级级升到级和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后按表和表查算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城市工业区大于分钟取样时间垂直扩散参数不变横向扩散参数按式计算式中取样时间为时的横向扩散参数取样时间为时的横向扩散参数时间稀释指数见表表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系数值取样时间稳定度下风距离表垂直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系数值稳定度下风距离续表稳定度下风距离表时间稀释指数适用时间范围附录混合层及混合层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参考件混合层厚度的确定在大气稳定度为和级时在大气稳定度为和级时式中混合层厚度高度上平均风速大于时取为混合层系数见表地转参数地转角速度取为地理纬度表我国各地区和值地区序号注地区

27、序号同表和见附录在大气混合层内的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的计算若并且则若并且则若则式中单位时间排放量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见表铅直方向扩散参数见表平均风速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距离有效源高混合层厚度式中的值取为孤立排气筒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及最大浓度点距排气筒的距离按式计算式中见表其他符号同使用公式和时即计算不同时段的大气污染物平均地面浓度最大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浓度落点距排气筒的水平距离应使用相应时段平均的气象参数及源参数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