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6445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6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GB 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1080Y 17 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515-2008IS0 4915:1991代替GBT 4515-1984线迹的分类和术语Stitch types-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ISO 4915:1991,Textiles Stitch types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Textiles Types de pointsClassification et terminologie,IDT)2008-1 2-30发布 200912-01实施宰瞀髁鬻獬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1刖 罱

2、GBT 4515-2008IS0 4915:1991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4915:1991纺织品线迹的分类和术语(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sO 4915:1991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删除了ISO 4915:1991的前言,重新编写了本标准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4515 1984线迹的分类和术语。本标准与GBT 4515 1984相比,主要增加了328、329、351和522线迹型式。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

3、起草人:潘锡基、张维青。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4515 1984。1范围线迹的分类和术语本标准规定了定义、分类、编号说明、图形描绘方法和图解。本标准适用于手工和缝纫机所形成的线迹。GBT 4515-2008ISO 4915:1991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线迹stitch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采用自连、互连、交织,在缝料上或穿过缝料形成的一个单元。注:线迹的形成有a)元缝料-b)在缝料的内部;c)穿过缝料;d)在缝料表面四种情况。211自连intralooping缝线的线环依次穿人同一根缝线形成的前一个线环(见图1)。图1212互连interloo

4、ping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另一根缝线所形成的线环(见图2)。213交织 interlacing连锁一根缝线穿过另一根缝线的线环,或者图3醅酗一巫GBT 4515-2008ISO 4915:199122线迹型式stitch type一组重复形成的线迹,它与缝料及线迹的方向有关。描绘一种线迹型式所必需的最少线迹数目(见图4)。23缝线组threads满足机针或勾梭的功能所需要的缝线根数。3分类图431 100类链式线迹由一根或一根以上针线自连形成的线迹。其特征是一根缝线的线环穿人缝料后,依次与一个或几个线环自连。32 200类手缝线迹起源于手工缝纫的线迹。其特征是由一根缝线穿过缝料,而把缝料固结。

5、33 300类锁式线迹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人缝料后与另一组缝线(一根或数根)交织而形成的线迹。34 400类多线链式线迹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缝线(一根或数根)互连而形成的线迹。35 500类包边链式线迹一组(一根或数根)或一组以上缝线以自连或互连方式形成的线迹,至少一组缝线的线环包绕缝料边缘,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以后,与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的线环互连。36 600类覆盖链式线迹由两组以上缝线互连,并且其中两组缝线将缝料上、下覆盖的线迹。第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固定于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环后,再穿人缝料与第二组缝线的线环在缝料底面互连。但是601线迹例外

6、,它只用两组缝线。第三组缝线的功能,是由第一组缝线中的一根缝线来完成。4编号说明41线迹编号各类线迹都以三位数字中的第一位数来表示。各类线迹中的线迹型式,以第二位和第三位数来表示。42组合线遗编号组合线迹编号以各个线迹型式的编号来表示,并在中间用点“”分开,例如401502。注:组合线迹型式是在一次操作过程中形成时,则编号外加括号,例如:(401502)。5图形描绘方法51为使图形清晰易辨,采用透视法,选择能清晰显示缝线的最佳角度描绘。52连续线迹形成的方向规定从右向左。2GBT 4515-2008IS0 4915:199153线迹的开始和结束,只用缝线的一个线头来表示,并且针线呈垂直方向离开

7、缝料。54全部针线都只用轮廓线来表示,而其他的线则加斜线表示。55所有针线以1、2、3数字表示;所有梭线以a抽、c字母表示;所有覆盖线以z、Y、x字母表示。56只在有勘于线迹图形能够清晰明辨时,才将缝料表示出来,如500类中所表示的。注:在某些情况下,当上述描绘方法还不能使线迹得到明确表示时,则采用平面简图。6图解61图解内容图解包括下列线迹型式:a)100类:101、102、103、104、105、107、108;b)200类:201、202、204、205、206、209、211、213、214、215、217、219、220;c)300类:301、302、303、304、305、306、

8、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51;d)400类: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e)500类: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l、512、513、514、521、522;f)600类: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2图解图形各图形都表示出机针

9、穿刺的次数。第一次穿刺不能形成该线迹型式的一个线迹。100类1 01图510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在缝料另一面进行自连。(见图5)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022图610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所形成。线1和线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在缝料另一面,线2的线环同本身的前一线环自连后,又同线1的线环互连。(见图6)3GBT 4515-2008IS0 4915 1 199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图710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过缝料的一部分,仍露出在机针一面,到达下一个

10、机针穿刺点进行自连。(见图7)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04图81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然后经过一定距离,返穿回到机针一面,并在机针的下一个穿刺点进行自连。(见图8)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05图91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通过缝料的一部分,然后露出在机针一面,在位于线迹形成的轴线上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进行自连。(见图9)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074图10GBT 4515-2008I$0 4915:199110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

11、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在另一面进行自连。该线迹型式与101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见图1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08图1110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到另一面,然后返回一定距离再穿回到达机针一面,在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进行自连。(见图1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0类20】图1220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所形成。它们是从相对方向穿过缝料的同一穿刺孔,然后两线往前适当长度,从相对方向穿过缝料的另一穿刺孔。两线不交织亦不互连。(见图12)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2飞图13202这种线

12、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后,向前适当长度回穿过缝料,再向后方拉出向前长度的12,再一次穿过缝料。这种线迹型式常用于其他线迹形成的起始和结束。(见图13)5GBT 4515-20081S0 4915:199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4崮14Z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后,向后方拉出适当长度,回穿过缝料,斜向移动相当于线迹宽度的距离,再次穿过缝料,向后方拉出与前一次相同的长度,再次回穿过缝料,然后斜向移动相当于一个线迹的宽度,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在机针一面形成分离的组成平行行列的线迹,而在缝料另一面,则形成十字交叉形花纹(如用手工缝制时,

13、这种线迹型式一般从左向右缝)-(见图i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nE图152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后,向前方拉出适当长度,再返回穿过缝料,向后拉出向前拉出长度的13,再次穿过缝料。(见图15)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6图1620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后,连续线迹形成方向相垂直方向拉出适当距离再返回穿过缝料,并且从前一线迹的线下穿过。连续的线迹按选定的间隔而排列,并可缝制成间隔大些或者靠近些(如用手工缝制时,这种线迹型式一般从左向右缝)a(见图16)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9GBT 4515-

14、2008I$0 4915 1 1991图1720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向前拉出适当长度,返回穿过缝料。(见图17)各机针穿刺点的间距可以很近,这样可使缝料集合打成碎皱裥,或者缝制出计量尺寸的皱裥,各机针穿刺点的间距也可较大,或者是不同间距的穿刺点交替配置。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1】图1821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缝料后,包绕过边缘再穿过缝料,与前一线露出点呈一直行。(见图18)这种线迹型式一般用在软薄缝料上,可应用于缝料边的缝制。该线迹型式可采用不同间距的排列。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1 3图19213这种线迹

15、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穿过单层缝料一部分,再穿过缝料卷边的一部分(缝料边是翻卷的),缝线稍微露出在另一面,与前一穿刺点处于一直线上,并将极少量缝料收紧,然后缝料向前拉出,在卷边下方重复穿过单层缝料。(见图19)7GBT 4515-2008IS0 4915:1991这种线迹型式是在要求缝料另一面看不见线迹或稍微露出时使用。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14图2021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穿过缝料叠层,并在短距离的稍右上方进入单层缝料,然后缝线斜向回穿过双层缝料,达到与前一缝线露出点呈一直线。(见图20)这种线迹用于将一种缝料与另一种缝料缝合,例如缝合服装衬里

16、等。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1S8图2221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它斜向穿过缝料层,往缝线露出点后方拉出适当长GBT 4515-2008IS0 4915 1 1991度,再斜向往前回穿过缝料,与第一个斜线呈交叉状。(见图2Z这种线迹型式在缝料表面上只看到有小小凹痰,一般用于缝制服的衣边。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19圈2321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呈水平方向穿过缝料或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缝料的同一面上,所露出的缝线段,都与连续的机针穿刺点呈锐角。而连续的针穿刺点又平行于线迹形成方向成为一条直线。(见图23)线迹的交替行列定在相对方向

17、形成的,并且是互相错后的。在用衬里和面子缝制衣领和翻领的过程中,采用这种线迹型式。该线迹型式还可用于将硬衬帆布缝牢在衬里上,而缝线往往是完全通过这两种缝料。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20图24220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靠近钮孔切口边穿过缝料,然后在缝料背面垂直移动到钮孔切口边,穿过前一线迹的线环,拉紧该线,再穿过缝料,就在切边形成一个结子。(见图24)该线迹应用于锁钮孔的切边。在用作锁钮孔时,可以从左或从右,从下或从上面嵌线,同时还可重9GBT 4515-2008S0 4915 1 1991缝一条嵌心狭辫带,以便具有较坚固的效果。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

18、。300类图2730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三根针线(1、2和3)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2和线3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与线a进行交织在另一面。(见图27)1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SO 4915:1991图283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不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在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28)该线迹型式与301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05图293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和线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与线a进行

19、交织在另一面。(见图29)该线迹型式与302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06图3030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缝料的机针一面上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30)这种线迹型式的机针穿刺方向与连续线迹的形成方向垂直。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1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3130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2、3和4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与线a进行交织在另一面。(见图3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

20、式。308图3230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在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收紧线l,使交织部位处于缝料层的中间。(见图32)该线迹型式与301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每两个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四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09图3330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与线a进行交织在另一面。(见图33)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0 4915 1 1991图34310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I和2)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

21、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与线a进行交织在另一面。(见图34)该线迹型式与309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11图3531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在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收紧线1和线2,使交织部位处于缝料层的中间。(见图35)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12图3631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在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收紧线1和线2,使交织部位处于缝料层的中间。(见图36)该线迹型式与311线迹相同,只是

22、连续的每个线迹排列成z字形。】3GBT 4515-2008IS0 4915:199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图3731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缝料的机针一面上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37)该线迹型式与317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每个线迹形成一种对称曲折形花纹。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14图3831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及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面穿人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缝料的机针一面和其本身在机针一面的线环进行自连后和线a进行交织。(见图38)机针穿刺方向与连续线迹的形成方向垂

23、直。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15Y图3931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两根梭线(a和b)及两根覆盖线(z和Y)所形成。线1和线2的线环,从覆盖在缝料表面的线z和线Y的线环中穿人缝料,露出在缝料另一面,分别以线1的线环与线a进行交织,线2的线环与线b进行交织。收紧线1和线2,使交织线环处于缝料层的中间部位。线z和Y是以对称十字交叉形式而覆盖于缝料表面。(见图39)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14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4031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和两根梭线(a和b)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在缝料的另

24、一面,分别以线1的线环与线a交织,线2的线环与线b交织。收紧线1和2,使交织部位处于缝料层的中间。(见图40)在下一机针穿刺点,线1与线b进行交织,而线2则与线a交织,这一过程交替地反复进行。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7图4131 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l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机针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机针的穿刺方向与连续线迹形成方向重叠呈一条直线。(见图4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8图4231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一个线环在机针一面从线a的线环中穿入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

25、机针一面上,与线a进行交织。机针的穿刺方向与连续线迹形成方向重叠呈一条直线。(见图42)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SO 4915:1991图4331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露出在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收紧线1使交织部位处于缝料层的中问位置。(见图43)该线迹型式与301线迹相同,只是线l的线环旋转180。后,与线a进行交织。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20图44320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在机针一面从线a的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的一部分,露出在机针面上

26、与线a进行交织。机针穿刺方向与连续线迹形成方向垂直。(见图4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21327图45这些线迹型式与301线迹相同,只是其平面图上所示的线缝,具有不同的图形。(见图45)EeE一。今公328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4632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覆盖在缝料表面的线1的线环中穿入缝料,线l的线环也穿人缝料,两者都露出在缝料的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46)至少要两种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29图4732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覆盖在缝料表面

27、的线1的线环中穿人缝料,线1的线环也穿人缝料,两者都露出在缝料的另一面,并在上述两线迹的中间位置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47)至少要两种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5l图4835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的一面穿人缝料露出在缝料的另一面与线a进行交织。(见图48)两线迹之问的间距按顺缝较长、倒缝较短的顺序变化。17GBT 4515-2008IS0 4915:1991至少要用两种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0类401图4940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穿人线a的前一个线环,然后与线a

28、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于缝料而被收紧。(见图49)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2图5040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和线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穿入线a的前一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5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3图5140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三根针线(1、2和3)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2和3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穿人线a的前一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5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

29、种线迹型式。18GBT 4515-20081S0 4915:1991图524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的一个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穿入线a的前一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52)该线迹型式的线迹与401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5图534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穿人线a的前一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53)该线迹型

30、式与402线迹相同,只是连续的线迹排列成z字形。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6图5440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分别穿入线a前线环分离的两个线环,然后再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相对缝料面而被收紧。(见图5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0 4915:1991图5540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三根针线(1、2和3)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2和3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分别穿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三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

31、都相对缝料面而被收紧。(见图55)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8图5640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两根钩梭线(a和b)和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见图56)线1和2的线环从覆盖在缝料机针一面线z的线环中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线1的线环穿人线a的前一个线环,线2的线环穿人线b的前一个线环,然后线1的线环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z的线环与线b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09图5740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人缝料的一部分,露出于缝料的机针一面后,穿人线a的前一

32、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机针穿刺方向同连续线迹形成方向垂直。(见图57)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0410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58410这种线迹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2、3和4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后,分别穿人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四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面面被收紧。(见图58)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4】141 7图59这种线迹型式与401线迹相同,只是平面简图上所示的线缝,具有不相同的图形。(见图59)21富官富一。基蕞签。嘭畅GBT

33、4515-2008$0 4915:1991500类501图6050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线1的线环在机针一面从已包绕缝料边缘的前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然后拉出包绕过缝料的边缘到机针一面,处于下一个机针穿刺点上。(见图6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02图6150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穿人包绕缝料边缘的线a的前一线环中而穿人缝料,露出于缝料的另一面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包绕过缝料边缘,到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03图6250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

34、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穿过已包绕过缝料边缘的线。的上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然后至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至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2)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2504GBT 4515-2008ISO 4915:1991图635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已包绕缝料边缘的线a的上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与线b的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至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至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3)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05b图645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

35、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已包绕过缝料边缘的线a的上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露出于缝料下边缘,与线b的一个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至缝料上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至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SO 4915:1991图6550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l和2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a的线环中穿入缝料,在另一面,线1的线环拉出到线2线环的露出点,线1和2的线环在此点与线b的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到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

36、至线1和线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5)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07图6650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已覆盖于机针一面的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线1的线环穿人缝料后拉出到线2线环的露出点,线1和2的线环在此点与线b的一个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至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至线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6)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4508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6750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已包绕过

37、缝料边缘的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线1的线环穿人缝料,线1和2的线环在缝料的另一面露出点上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包绕过缝料边缘到达线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7)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09图6850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已包绕过缝料边缘的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线1和2的线环在缝料的另一面露出点上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包绕过缝料边缘到达线1和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8)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Z5GBT 4515-2008IS0 4915:1991510图69510

38、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包绕过缝料至机针一面的线1和2的线环中穿人缝料。线l的线环穿人缝料后,线1和线2的线环被合并包绕过缝料边,到达线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69)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图7051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已包绕过缝料边缘至机针一面的本身的线环中穿人缝料后,被拉伸包绕缝料边,一直至下次的机针穿刺点。(见图7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6512GBT 4515-2008IS0 4915:1991图7151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在

39、机针一面的线a的上一个线环中穿入缝科,以及线1的线环穿入缝料后,在缝料另一面的露出点与线b的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包绕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而线a的线环互连后被拉至线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7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3图7251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所形成。该线的线环从缝料机针一面穿入缝料到边缘,于此处与已拉长至缝料边缘处于机针一面线环,以及穿入缝料边的前一个线环进行自连后,进一步再步下一个线环进行自连。(见图72)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IS0 4915:1991514图7351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

40、和2)及两根钩梭线(a和b)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处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露出于另一面与线b的线环进行互连,线b的线环互连后被拉至缝料边缘,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至线1和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73)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521图7452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l和z的线环从处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后,被拉至缝料边,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线a的线环互连后,被拉至线1和2的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7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GBT 4515-20081S0 4915:1

41、991图7552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一根针线(1)和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1的线环从机针的一面穿入缝料,与缝料另一面的线a互连,线1返回缝料表面后包绕缝料边缘与线a的前一线环再次互连,到下一个机针穿刺点。(见图75)连续的线迹在缝料的机针一面排列成对称的z字形。至少要用两种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0类601图76601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及一根钩梭线(a)所形成。线2的线环从机针一面穿入缝料,以及线1的线环从已被拉至其机针穿刺点的线2前一个线环中穿入缝料后,进入线a的前一个线环中分离的两个线环,再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是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76)该线迹型式也

42、可用于缝料边缘上。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29GBT 4515-2008ISO 4915:1991602图77602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一根钩梭线(a)和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已覆盖于机针一面的线z的线环中穿人缝料,再穿过线a的前一个线环分离的两个线环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77)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3图78603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两根针线(1和2)、一根钩梭线(a)和两根覆盖线(z和Y)所形成。线l和2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和Y的线环中穿人缝料,进入线a的前一个线环分离的两个线环后

43、,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线z和Y是呈对称十字交叉形配置。(见图78)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4图793GBT 4515-2008IS0 4915:1991604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三根针线(1、2和3)、一根钩梭线(a)及两根覆盖线(Z和Y)所形成。线1、2和3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和Y的线环中穿人缝料后,进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三个线环,再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线z和Y是呈对称十字交叉形配置。(见图79)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5圈80605这种线迹型式是由三根针线(1、2和3)、一根钩梭线(

44、a)及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线1、2和3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的线环中穿入缝料后,进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三个线环,再与线a的下一个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80)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6图81606这种线迹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四根钩梭线(a、b、c和d)及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线1和2的线环从已覆盖于机针一面的线z的前一个线环中穿人缝料,线3和4的线环从线2的后一31GBT 4515-2008IS0 4915:1991个线环中穿入缝料。在另一面按下列方式穿人线a、b、c和d的前一个线环,即线1的线环穿人线a的线环,线2

45、的线环穿入线a、b和c的线环,线3的线环穿人线b、c和d的线环,线4的线环穿过线d的线环,接着再进一步按下列方式与线a、b、c和d的另一线环进行互连,即1与a,2与b,3与c及4与d。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81)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7图82607这种线迹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一根钩梭线(a)及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线1、2、3和4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的线环中穿入缝料,进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出的四个线环,再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82)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608图83608这种线迹

46、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一根钩梭线(a)及两根覆盖线(z和Y)所形成。线1、2、3和4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和Y的线环中穿人缝料,进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四个线环,再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线z和Y是对称式十字交叉形配置而覆盖的。(见图83)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32609GBT 45t5-2008IS0 4915二1991图84609这种线迹型式是由四根针线(1、2、3和4)、一根钩梭线(a)及一根覆盖线(z)所形成。线1、2、3和4的线环从已覆盖于缝料机针一面的线z的线环中穿人缝料,进入线a前一个线环分离的四个线环,然后与线a的线环进行互连。这些互连线环都相对缝料而被收紧。(见图84)至少要用两个线迹描绘这种线迹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