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6504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B 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7.040 C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202-2003 代替GB/T7102.2一1994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CPC)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uds in edible vegetable oils used in fryi蓝gfood 2003-08喃11发布2004-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阔卫生繁发布中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H587 GB/T 5009.202-2003 588 前言本标准代替GB!T7102.2-1994;一一按照GB/T2000 1. 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z化学分析方法对原

2、标准的络中每进行了修改e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吉林省卫处防病中心分析测试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子峰、高斌富、李槐春、丁家华、张唯。原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 范围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CPC)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煎炸泊中的极性组分。GB/T 5009. 202-2003 本标准适用于煎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泊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极性组分polar compound 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发生劣变,发生了热氧化反应、热聚

3、合反应、热氧化聚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了比正常植物泊分子(甘油三酸酶)极性较大的一些成分,是甘油三酸酶的热氧化产物(含有酣基、起基、过氧化氢基和竣基的甘泊三酸黯)、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一酸甘泊酣和二酸甘油醋)的总称。3 原理经过煎炸的油脂通过装有吸附了一定水分的硅胶柱时,在流动相的洗脱下,其中的甘油三酸酶(即经煎炸未改变的油脂)首先被洗脱而流出谱柱。挥去洗脱剂,称量,即为非极性组分的质量,用上柱样品的质量减去非极性组分的质量就是极性组分的质量(经煎炸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油脂)。4 试剂4.1 硅胶(柱层析用):粒度范围60目100目,按下面的方法使其含水

4、量约为5%:置硅胶于160C烘箱中干燥24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152g硅胶和8g水,放入500mL带有玻璃塞的磨口锥形瓶中,机械振摇1h,密封备用。4.2 石油隧(沸程30C60C) +乙酷洗脱剂:87十13,4.3 海砂:通过锻烧和酸洗纯化。4.4 10%铝磷酸乙醇溶液显色剂。4.5 高效薄层硅胶G板(无荧光)。5 仪器采用两种类型的层析柱,当实验室温度在25C以下时,可采用A型(常用)层析柱;超过25C时,采用带有循环水套的B型柱,见图1.589 GB/T 5009. 202-2003 A型B型图16 操作步骤6.1 样晶制备缓缓预热煎炸油样,充分混匀。如有杂质和水分可

5、用滤纸过滤除去。用一小烧杯精密称取泊样约2.5 g(准确至0.01g).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洗脱液定容后备用。6.2 装柱为了防止柱内起气泡,当实验室温度低于25C时,采用A型柱,当实验室温度高于25C时,采用B型柱。采用B型柱时冷却水可采用高位瓶法将用冰块调成约20C的水导人柱的夹套(如自来水温为20C左右也可用自来水)以保证柱的温度低于25C。先在柱的底部放少许玻璃棉后,把30mL洗脱液加入柱中,如有气泡用玻璃棒搅拌赶掉气泡。在100mL烧杯中称取35g硅胶(4.1)和加入80mL洗脱液(4.2),用玻璃棒不停搅拌,尽量使硅胶浮起来,缓缓倒入垂直层析柱中,使均匀沉降,用少许洗脱液

6、清洗漏斗和柱壁,沉降后放出洗脱液至硅胶面10 cm处,轻轻振摇,弄平硅胶,随后通过漏斗把4g海砂加到柱内,再放出洗脱液使其与海砂表面平齐。6.3 上柱精确吸取制备油样20mL(6. 1),沿柱壁缓缓移到层析柱上(6.2)。打开旋塞使样液与海砂面平齐。6.4 非极性组分的洗脱把在103.C土2C的烘箱中干燥过的400mL烧杯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平衡30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其质量为叫,置柱下,加250mL洗脱液(4.2)。洗脱速度约为2mL/min,洗至液面与海砂面平齐,然后用少量洗脱液清洗旋塞以下的外壁,收集在质量为m的烧杯中,为非极性组分。6.5 蒸发称量把上述烧杯中的洗脱液置温度为90

7、C的水中蒸发至于,然后精密称量其质量为m,.6.6 计算式中-X一一极性组分含量,%;X望二坠,-m二X100 m m 上桂泊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 m, 空杯质量(m,)与非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590 GBjT 5009.202-200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极性组分的洗脱与薄层层析监控极性组分能大部分洗脱,但由于其吸附性较强,所以不能100%地被洗脱,其与非极性组分的分离情况可用薄层层析监控。A.l 极性组分的洗脱如果需要洗脱极性组分,在洗下非极性组分后,可再用150mL洗脱剂把极性组分洗人质量为m的烧杯中,按6.5蒸发至干,然后精密称量

8、其质量为叫。可用下式计算极性组分的含量zX旦L坠二生2X 100 m 式中:X一一极性组分含量,%;m3 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叫空杯质量(m,)与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A.2 薄层色谱监控柱色谱应用微量注射器把2L左右从柱上洗脱下来的溶液轻轻点在离层析板下沿3cm处,使其点样的直径不大于0.3cm,等溶剂挥发后,置层析板于有展开剂(石油酷+乙酶+乙酸,70+30+2)的层析槽中展开约15min(约离原点10cm左右),取出层析板,挥散掉溶剂后用10%铝磷酸乙醇液均匀喷淋层析板,挥散乙醇,置1200C 1300C烘箱中加热至斑点呈色,根据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的分离程度(即gR,值)判断柱层析分离的好坏,薄层色谱分离图见图A.1, 1 煎炸后植物油的油样32 非极性组分s3 极性组分g4 未经煎炸的植物油样。图A.l薄层色谱分离圄5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