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6553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5.180. 10 A 8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T 5338-2002 idt ISO 1496-1 : 1990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Part 1 : General cargo containers for general purposes 2002- 01-08发布2002-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5338-2002 目次前言. ISO前言.N 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定义4 尺寸

2、和额定值.5 设计要求6 试验.4附录AC标准的附录)各种型号和尺寸的通用集装箱的强度试验示意图 附录BC标准的附录)对集装箱底部结构载荷传递区的具体要求附录cc标准的附录)叉槽的尺寸要求附录D(标准的附录)鹅颈槽的尺寸要求附录EC标准的附录)固货系统.18 附录FC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GB/T 5338-2002 前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96-1:1990系列l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及其修订本ISO1496-1/ Amd. 1: 1993和ISO1496-1/ Amd. 2: 1998。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都与之等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1AA、lBB、1CC型集装

3、箱的箱门的开口应有一定的规定,因此我们保留了原ISO 1496/1: 1990中该项规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GB/T3219-1995(1CC、1C和1C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和GB/T5338一1995(1AAA, 1AA, 1A和1A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32191995和GB/T5338一1995的主要差异:1.上述两项国家标准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将一项国际标准等效采用为两项国家标准,此次修订将其相同处合井,并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96/1。2.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ISO1496/1等同采用的基础上,又按ISO1496/1/ Amd. 1的

4、修改意见增加了1AAA和1BBB型集装箱,同时在各有关条款中做了相应修改。此外,按照ISO1496/1/ Amd. 2 将1AAA和1BBB型集装箱的箱门开口尺寸做了相应修改;取消了GB/T3219-1995和GB/T5338一1995中抓臂或类似装置的要求,并删除了抓臂起吊作业试验,将集装箱的基础试验13项,改为12项;本标准的附录也做了一定修改,取消了附录D;将原附录F改为附录E.并对附录E进行了相应修改,增加了图E1.以便对文字更加了解。本标准的相关标准:GB/T7392-1998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idt ISO 1496-2: 1996); GB/T 165

5、63-1996 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 ISO 1496-3 :1 995); GB/T 16564-1996 系列1: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 1496-5: 1991); GB/T 17274-1998 系列1:元压干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 1496-4: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集装箱总公司、中国船级社和中国集装

6、箱工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轩、司淑云、张炳华、史艳秋、李友、赵捷、齐向春。GB/T 3219于1982年10月首次发布,于1995年7月第一次修订;GB/T5338于1985年8月首次发布,于1995年7月第一次修订。E GB/T 5338-2002 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lSO)是各国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CISO成员团体)共同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一般是通过ISO所属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一成员团体都有权派代表参加其所关心课题的技术委员会。各政府和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凡与ISO有联络关系的也都可参加有关工作。各技术委员会拟定的国际标准草案,在被ISO理事会采纳之

7、前,先分发至各成员团体征求意见,根据ISO的程序要求在成员团体投票中,赞成票超过75%时才算通过。国际标准ISO1496-1和修正案1以及修正案2是由ISO/TC104/SC1(集装箱技术委员会/第1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的。ISO 1496-1:1990是第五版本,ISO1496-1和ISO1496-1/Amd.1:1993以及ISO1496-1/ Amd. Z: 1998自颁布之日起取代了ISO1496-1: 1984第四版本。N ISO 1496(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总标题下包括以下部分:一一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一-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一一第3部分: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

8、装箱-一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一一第5部分: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E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G/T 5338-2002 idt ISO 1496-1 : 1990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Part 1 :General cargo containers for general purposes 代替GB/T3219-1995 GB/T 5338-1995 1 范围1. 1 本标准规定了系列1通用集装箱

9、(封闭式、透气式、通风式和敞顶式)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国际交换和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及其联运用集装箱。.2 本标准适用于表1所列的各类集装箱。表1集装箱类型类型代号)类型00至04封闭式,包括顶部带开口10 , 11 封闭式,有透气孔13 , 15 , 17 封闭式,有通风设施50至53敞顶式1)与lS06346一致。本标准不涉及对透气和通风设施的要求。1.3 在GB/T1836-1997中规定了对有关标记的要求。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10、性。GB/T 1413-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idt150668:1995) GB/T 1835-1995 集装箱角件的技术条件也qv150 1161: 1984) GB/T 1836-199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dt150 6346: 1995) GB/T 1992-1985 集装箱名词术语(neq150 830: 1981) 3 定义GB/T 1992所列的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4 尺寸和额定值4.1 外部尺寸本标准所列的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和公差在GB/T1413中己作规定,集装箱的任何部分均不应超出外部尺寸。敞顶式集装箱的外部高度可以降低,它们分别以1AX、lB

11、X、1CX和1DX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瘟总局2002- 01-08批准2002 -10 -01实施1 GB/T 5338- 2002 4.2 内部尺寸集装箱的内部尺寸应尽可能大。一一00型封闭式集装箱的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都应符合4.3的规定;一一02型集装箱,如系单侧或双侧开门,其最小内部长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一一一03型活顶、顶部有开口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01和04型带有侧门或箱顶部有开口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一-10、11型封闭式并带有透气设施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

12、.3的规定;13型封闭式通风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4.3 最小内部尺寸ISO系列1的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如表2所示。表2最小内部尺寸最小宽度最小长度集装箱型号最小高度盯1m1n 口1日1ft 1n 1AAA 11 998 39 4% 1AA 11 998 39 4% 1A 11 998 39 4% lBBB 集装箱外部高度8 931 29 3% lBB 减241mm 2 330 91% 8 931 29 3% 1B (9 76, in) 8 931 29 3% 1CC 5867 19 3 1C 5867 19 3 1D 2802 9 2吗6表列尺寸以在环境温度

13、为20C(68 F )时的测量为准。对其他温度下的测值应作相应换算。如顶角件伸入表2所列的内部空间,其伸入的部分不视作集装箱内部尺寸的减少。4.4 额定值额定值R为集装箱的总质量,详见GB/T1413。5 设计要求5.1 总则集装箱均应满足下列要求:集装箱的强度要求以图解方式列在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除另有说明者外),这些要求把集装箱作为一个整体,适用于所有的集装箱。角件的强度要求列于5.2,详见GB/T1835。集装箱应能经受本标准第6章所列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设计载荷中已包括了动载效应,在试验中仅需达到此值而无需超越。即不超过附录A和第6章所列对试验要求的工况。如因箱门或箱盖未系牢而有可

14、能导致危害者,应设有相应的栓系设施,并在其外表面装有能显示其处于正常状态的标志。应当注意,不论箱门是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的位置,均应有使其系固好的设施。集装箱的活动箱顶或有关构件都应配备栓锁机构,要做到使站在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够检查位于2 GB /T 5338 - 2002 铁路或公路车辆上集装箱顶结构的系固状况。所有封闭式集装箱和设有顶盖的敞顶式集装箱均应满足6.1.3所列的风雨密性要求。5.2 角件所有的集装箱均应配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对角件的要求及其所在的位置应符合GB/T1835的规定。顶角件的顶面应至少高出箱顶6mm(见5.3.4L集装箱顶是指集装箱箱顶部的最高点,例如软顶箱的顶面,在为保

15、护箱顶而设于顶角件附近的加强板或双层板的情况下,则应使该处不超出顶角件的顶面;从集装箱的端部测量,该板沿箱体长度方向不应超过750mm,在箱体宽度方向不受此限制。5. 3 箱底结构5. 3. 1 各型集装箱均应具备仅由底角件支撑的能力。5. 3. 2 除1D和1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还应具备仅由底部结构的载荷传递区承爱载荷的能力。5. 3. 2.1 对这些类型的集装箱应考虑设有一定数量的底横梁和足够的载荷传递区(或平箱底),其强度足以传递集装箱与运输车辆纵梁之间的竖向载荷。车辆所设纵梁限于图B1附录B(标准的附录)J虚线所示的两个250mm带宽的区域内。5.3.2.2 载荷传递区的底面包括端横梁

16、底面所组成的平面应高于集装箱底角件的底面12.5:.5 mm。除底角件和下侧梁之外,集装箱的任何部位均不应低于该平面。底角件附近的加强板起着对箱底的保护作用,该板从端部起,沿箱长方向不应超过550mm;沿箱宽方向不应超过470mm,从底角件侧面量起,其底平面至少高于集装箱底角件底面5mm。5.3.2.3 对于下侧梁,不考虑其底面与运输车辆间的载荷传递。只有按5.8.1和5.8.2规定作业时,才考虑下侧梁与装卸设备之间的载荷传递。5.3.2.4 当集装箱底横梁间距等于或小于1000 mm(或为平箱底)时,应符合5.3.2.1的规定。5.3.2.5 当集装箱底横梁间距大于1000 mm(以及非平箱

17、底情况)时的要求见附录B。5. 3. 3 除了在5.3.4另有说明者外,对1D和1DX型集装箱,箱底结构的底平面不作具体规定。5. 3. 4 各型集装箱在动态或相应的静态情况下,亦即相当于集装箱的箱体自重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8欠,并均布施加于底板上时,集装箱箱底任何部位的变形均不应低于底平面(即底角件的底面)以下6 mm。5. 3. 5 箱底结构的设计应考虑能承受箱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力。特别是通过箱底结构固缚货物而产生的横向力。5.4 端部结构除1D和1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在进行横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横向位移所引起的两个对角线长度变化之和不应超过60mm。5.5

18、 侧部结构除1D和l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在进行纵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纵向位移不应超过25mm。5.6 壁板设有箱门开口的端壁板和侧壁板,同样应具有经受6.6(试验5)和6.7(试验的规定的能力。5. 7 门框开度每只集装箱应至少在一个端部设箱门开口。各箱门开口和端部开口的尺寸都应尽可能大。1A,IB,lC和1D型封闭式集装箱(代号00和02)应设有一个箱门开口,其尺寸宜等于集装箱的内部断面,在任何情况下,其高度不应小于2143 mm。宽度不应小于2286mm。1AA、1BB和1CC型封闭式集装箱(代号00和02)应设有一个箱门开口,其尺寸宜等于集装箱的内部断面,在任何情况下,其高

19、度不应小于2261 mmo宽度不应小于2286mm。lAAA、lBBB型封闭式集装箱(代号00和02)应有一个箱门开口,在任何情况下其高度不应小于3 2 566 mm,宽度不应小于2286 mm。5. 8 可择性设施5.8.1 叉槽GB/T 5338- 2002 5.8. 1. 1 为便于叉运重箱和空箱,在1CC、1C,lCX、1D和1DX型集装箱上可以设置叉槽。1AAA、1AA、1A、1AX、lBBB、1BB、1B和lBX型集装箱不设置叉槽。5.8.1.2 按5.8. 1. 1的规定,对1CC1C和1CX型集装箱还可设置专供叉运空箱用的第二对叉槽。5.8.1.3 凡设有叉槽者,其尺寸要求应符

20、合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叉槽应贯通箱底结构,以便叉车从任意一侧插入。叉槽底板不必占集装箱的全宽,仅在靠近叉槽两端敷设即可。5.8.2 鹅颈槽对1AAA型集装箱必须强制设置鹅颈槽;对1AA,lA和1AX型集装箱可设置鹅颈槽,其尺寸要求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此外,箱底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符合5.3的规定。5. 8. 3 固货装置通用集装箱可以设置固货栓,具体规定见附录E(标准的附录)。6 试验6. 1 总则凡符合第5章规定设计要求的各型集装箱,除另有说明者外,均应根据其设计运用的条件进行6.2 至6.13所列的各项试验。虽然各项试验应按序进行,但如果有更为合适的综合性试验设施或更佳的试验结果,

21、亦可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试验。但风雨密性试验(试验12)应在各项试验之后进行。6. 1. 1 符号P表示试验集装箱的最大载荷量:P=R-T 式中:R一一额定值;T 箱体自身的质量。注:所列R、P和T均属质量的概念。如果试验要求以重力值为基础,则力表示应为:Rg、Pg、Tg上述各值的单位为牛顿或千牛顿。载荷(!oad)一词表示物理量时,属质量概念。加荷Cloading)用于内部加载,属力的概念。6.1.2 集装箱内部的试验载荷或加载应均匀分布。6.1.3 在下述各项试验中所规定的试验载荷和加载均为最低要求。6.1.4 各项试验条款中所要求的尺寸,见下列各项标准:一IS01496中的有关规定一-GB/

22、T1413 一-GB/T1835 6.2 试验1堆码试验(简称堆码)6.2.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满载的集装箱在海洋船舶运输条件下,在箱垛中出现偏码时的承载能力。表3规定了施加于角件上的力值。6.2.2 方法集装箱应放在四个处于同一水平的垫块上,在每个底角件下各置一个垫块。垫块要与角件对正,其平面尺寸与角件相同。箱内载荷均匀分布在底板上,使其自重和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8R。将竖向力作用于集装箱的四个角件或箱端的每对角件上,试验力值如表3所示。在集装箱的四个顶角件上,应承受规定的竖向力。要通过GB/T1835所规定的角件或通过与其平面几何形状相同的模拟4 GB/T 5338 - 2002 件(亦即

23、相同的外部尺寸、开孔、倒角和周边圆角)进行加载,如使用模拟件,其设计必须使集装箱在试验时所承受的作用力与使用角件实物时相同。表3堆码试验力值每个箱试验力每对端部角件以试验力表示集装箱箱型(4个角同时承受时)试验力堆码质量kN lbf kN lbf kg 1A、1AA、1AAA3 392 762 550 1 696 381 275 192 000 和1AX1B、1BB、lBBB和3 392 762 550 1 696 381 275 192 000 1BX 1CC、1C和1CX3 392 762 550 1 696 381 275 192 000 1D和lDX896 201 600 448 10

24、0 800 50800 对各种加载方法应使力的作用面和箱的受力面所产生的位移减少到最低程度。每个角件或模拟件都应在相同的方向偏置,横向为25.4mm,纵向为38mmo 6.2.3 要求lb 432 290 432 290 432 290 112000 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其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3 试验2由顶角件起吊试验(简称顶吊)6. 3. 1 总则本试验是为了验证除lD和lDX型集装箱以外的其他各型集装箱经受由四个顶角件竖向起吊的能力。lD和lDX型集装箱的起吊力方向应是从竖直方向起到与水平方向呈60。角之间的任何角度,这是通过四个顶角件

25、起吊此类集装箱的唯一方法。本试验还应用于验证集装箱底板和箱底结构承受箱内满载时,在起吊作业加速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力的能力试验。6. 3. 2 方法集装箱载荷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其自重和试验载荷之和等于2R。然后,应平稳地由四个顶角件同时起吊,避免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作用。除lD和lDX型集装箱外,各型集装箱的起吊作用力均应是竖向的。起吊lD和lDX型集装箱的每股吊索应与水平呈60。夹角。将集装箱悬吊5min,然后再放到地面上。6. 3. 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任何影响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其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4 试验3由底角件起吊试验(简称底吊)6.4.1

26、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集装箱由四个底角件起吊的能力,吊具与底角件承接并与箱顶上方居中的一根横梁连接。6.4.2 方法集装箱载荷均匀分布在底板上,其自重和试验载荷之和等于2R。然后,平稳地由四个底角件的侧孔同时起吊。避免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作用。起吊力作用线与水平的夹角如下:5 GB/T 5338 - 2002 lAAA、lAA、lA和lAX型集装箱300;lBBB、lBB、lB和lBX型集装箱370; lCC、lC和lCX型集装箱450; lD和lDX型集装箱600;在任何情况下事起吊力作用线和角件外侧面的距离不应大于38mm。起吊后,应使吊具仅与四个底角件承接。将集装箱悬吊5min.然后再放到地面

27、上。6.4.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其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5 试验4纵向栓固试验6.5.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集装箱在铁路运输动载荷情况下,亦即在相当于2g加速作用时,承受纵向栓固作用力的能力。6.5.2 方法集装箱载荷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其自重和试验载荷之和等于R。通过集装箱一端的两个底角件底孔将其栓固在刚性固定件上。通过另一端的两个底角件底孔将2Rg的水平力施加于集装箱上,先朝向固定件,然后再反向施力。6. 5. 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 6 试验

28、5端壁强度试验(简称端壁)6. 6. 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集装箱端壁承受6.5.1所列动载情况的能力。6.6.2 方法当集装箱的一端封闭而另端设有箱门时,须对每一端进行试验。如系前、后对称,可仅对一端进行试验。在箱内对端壁施加0.4Pg的均布载荷,此时,箱端壁应能自由变形。6.6.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 7 试验6侧壁强度试验(简称侧壁)6.7.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集装箱承受船舶航行时所引起的各种力的能力。6.7.2 方法对集装箱的两侧分别进行试验。如两侧结构对称,可仅对一侧进行试验。集装箱内每个侧壁施加0.6P

29、g的均布载荷,该侧壁和纵向构件应能自由变形。带有顶梁的敞顶式集装箱(代号50至53)应在装设顶梁的情况下进行试验。6.7.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8 试验7顶部强度试验(简称箱顶)(对装有刚性顶板者进行)6.8.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刚性顶板承受工作人员在其上面进行作业时所产生载荷的能力。6 G/T 5338-2002 6.8.2 方法将300kg(660 lb)载荷均匀分布于顶板结构中最薄弱处的600mm X 300 mm面积上进行试验。6.8.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

30、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9 试验8底部强度试验(简称箱底)6.9.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集装箱箱底在装卸作业过程中承受进箱装载车辆或类似设备所产生的集中载荷的能力。6.9.2 方法使用一辆轮胎式试验车辆进行试验,后轴负荷为5460 kg (12 000 lb) 即每轮为2730 kg (6 000 lb汀,每个车轮与箱底面的接触点应在185mm(与轮轴平行方向)X100 mm所形成的矩形范围内,每个轮胎与底板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142cm2,轮胎的宽度为180mm,轮距为760mm。试验时,使车辆在集装箱的整个底板面上往复移动。此时四个底角件放置在四个同一水平支座上,且箱底结构可

31、自由变形。6.9.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10 试验9横向刚性试验(简称横刚)6.10.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除1D和1DX型以外的各型集装箱承受船舶航行中产生的横向推、拉力的能力。6.10.2 方法集装箱处于空箱(T)状态,将其四个底角件放置在四个同一水平的支座上,并通过固定装置经四个底角件底孔使之在横向、竖向处于栓固状态,横向栓固仅设于施力顶角件同一端对角的底角件上。如分别对每一端进行试验时,竖向栓固仅设于试验的一端。在集装箱的一侧分别或同时对每个顶角件施加150kN (33 700 lbO的力,施力作用线平

32、行于集装箱的底结构和端壁,先朝向顶角件,然后反向施力。如集装箱的两个端壁结构相同,则只需对一端进行试验;如果集装箱的端结构对其竖向轴线不对称,则两侧均应进行试验。在全负荷下试验的允许变形量见5.4的规定。6.10.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11 试验10纵向刚性试验(简称纵刚)6. 11. 1 总则本试验是验证除1D和1DX型以外的各型集装箱承受船舶航行中所产生的纵向推、拉力的能力。6.11.2 方法集装箱处于空箱(T)状态,将其四个底角件放置在同一水平支座上,通过固定装置经四个底角件底孔使之在纵向和竖向处于栓固

33、状态以防止集装箱横向和竖向位移。纵向栓固仅设于施力顶角件同一侧对角的底角件上。在集装箱的一端分别或同时对每个顶角件施加75kN (1 6 850 lbO的力,施力作用线平行于集装箱的底结构和侧壁,先朝向顶角件,然后反向施力。如果集装箱的两个侧壁结构相同,则只需对一侧进行试验;如果集装箱的侧壁结构对其竖向轴线不7 GB/T 5338- 2002 对称,则两端均应进行试验。全负荷下试验的允许变形量见5.5的规定。6.11.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12 试验11叉举试验(简称叉举)6.12.1 总则对设有叉槽的1CC

34、、1C-1CX、1D和1DX型集装箱进行本试验。6.12.2 方法6.12.2.1 当1CC、1C、1CX、1D或1DX型集装箱仅设一对叉槽时:在集装箱内底板上装人均布载荷,使箱体自重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6R。通过二个水平叉将箱体举起,每个叉齿的宽度为200mm,叉齿伸入叉槽的长度从箱体外侧表面量起应为1828mm土3mm,叉齿应在叉槽横断面的中心位置。将集装箱举起5min,然后降到地面上。6.12.2.2 当1CC、1C或1CX型集装箱设有两对叉槽时:6. 12. 2. 1项所列方法仅用于靠外侧的一对叉槽。对内侧叉槽的试验,是将叉齿伸入内叉槽。此时,试验载荷和箱体自重之和等于0.625R,

35、除此之外,与6.12. 2. 1的做法相同。6.12.3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且尺寸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6.13 试验12风雨密性试验6.13.1 方法对集装箱表面各个接缝和焊缝处进行喷水试验,喷嘴的内径为12.5mm,出口压力为100kPa(相当于10m水柱),喷嘴与受验集装箱表面的距离保持在1.5 m,喷嘴的移动速度为100mm/s。也可使用几个喷嘴同时进行,但各接缝和焊缝处所承受的水压不应小于使用单个喷嘴的喷射压力。6.13.2 要求试验后,集装箱不应出现渗漏现象。8 注GB/T 5338-2002 附录A(标准的附录)各种型号和尺寸

36、的通用集装箱的强度试验示意图(另有说明者除外)1 下列各图中,仅标示出一端或一侧的外作用力,箱内载荷均应为均布于全箱的箱内的载荷。2 本附录的图例对应于6.2至6.13所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分别注有适用条件。3 R、P和T的定义,详见6.1.1的规定。图号端视图侧视图堆码试验1848 kN 848 kN 848 kN 1. 8R-T 1. 8R-T A1 i L 848KN+41.78RL E MB KN+41.87RL E 848KN+ 1.84 R旨不适用于1D和lDX型箱、堆码试验1224 kN 224 kN 224 kN 1. 8R-T A1A 上224 kN +_!.B4 4R2e -

37、 224 kN +_!.午B44R二8_224 kN十1.84R2E-仅适用于1D和lDX型箱顶吊旦旦Rg R墨2 2 2 A2 。Rg Tg Rg Tg Rg Tg 2 4 2 4 2 4 顶吊试验2生tjE豆2 I I 2 2 A3 2R-T 不运用于1D和lDX型箱848 kN 848 kN +_!二.84R立E 224 kN 224KN+1L.B44立g Rg 2 旦旦_Ic旦2 4 旦旦2 9 GB/T 5338 - 2002 图号端视图侧视图顶吊试验2A3A -l ,3才、主、PR一T仅适于10和10X型箱底吊试验3A4 崎除以2R一Tj峙2sin lJ I I I I I 2sM

38、 UWA川纵向栓固每w二J峙A5 试验4 TT , r. 每边每边A6 -J:aJ TT . 每边每边端壁卜试验5A7 侧壁试验6日A8 箱顶试验7A9 占有刚性箱顶时为之10 GB/T 5338 - 2002 图号端视图侧视图箱底试验82X2730kg l) AI0 自df2 横刚试验9工T1川All 150 kN 横刚试验9正广A12 150 kN 横向国缚A13 10和10X型箱不适用150 kN - 150 kN 横向固缚150 kN 150 kN A14 横向固缚1kN 1kN A15 横向固缚A16 150 kN 150 kN 1) 300 kg= 660 lb 11 GB/T 5

39、338-2002 图号端视图侧视图纵刚75 kN 试验10A17 75 kN 10和lOX型箱不适用75 kN 纵向朋缚A18 75 kN-仅用于10和lOX型箱此载荷在本表A3A栏A19 所示工况中出现固缚固缚75 kN 75 kN A20 10和lOX型箱不适用叉举试验111. 6R-T 适用于装设一对叉槽的1CC、町、1CX、10和lOX型箱,同【A21 E口E口0.8 R旨0.8 Rg (总承力)总承力)叉举试验110.625R-T 适用于装设两对叉槽的1CC和1C和1CX型箱 A A A22 CJ C口E口CJ。3125|RE0.3|125Rg 总承力)(总承力)附录B(标准的附录)

40、对集装箱底部结构载荷传递区的具体要求B1 集装箱底结构,即端横梁和底梁(或根据要求设计的平箱底)构成的载荷传递区,应能保证它与运输车辆纵梁相互的竖向载荷传递。图Bl虚线所示是为车辆纵梁设置的两条250mm的传递带。B2 当集装箱底梁间的距离大于1000mm时(非平箱底),其载荷传递区如图B2至四所示,并且满足下列要求。B2.1 端横梁每对载荷传递区的承载能力不得小于0.5R,这是指集装箱在专用车辆t不用角件支撑12 GB/T 5338- 2002 情况下而发生的载荷。此外,每对中间载荷传递区的承载能力不应小于1.5R/,即在运输过程中所受的作用力,此处n表示中间载荷传递区的对数。B2.2 载荷

41、传递区的最少对数为:1CC,lC和1CX型集装箱4 lBBB、lBB、1B和1BX型集装箱5 1AAA,lAA,lA和1AX型集装箱5 对设不连续鹅颈槽的1AAA,1AA, 1A和1AX型集装箱6 如增设若干对载荷传递区时,集装箱全长约按等距考虑。B2.3 端横梁与其邻近的一对中间载荷传递区的问距:一一当集装箱载荷传递区数量最少时,按17002 000 mm考虑;一一一当集装箱载荷传递区比最少数量多一对时,按1OOO 2 000 mm考虑。B2.4 每个载荷传递区沿集装箱长度方向的最小尺寸为25mm。B3 鹅颈槽附近载荷传递区的最低要求如图B10所示。传递带中心轴传递带图B11C、1CC或1C

42、X型集装箱最低要求:4对载荷传递区(每端各1对,中间2对)图B2如有5对载荷传递区时,应按图B3所示:1 0002 000 10002 000 图B3尺寸单位:mm尺寸单位:mm尺寸单位:mm13 14 GB/T 5338一20021B、lBB、lBBB或lBX型集装箱最低要求:5对载荷传递区(每端设1对,中间设3对)I 1700-2000 图B4如有6对载荷传递区时,应按图B5所示:1000-2000 图B5lA、lAA或lAX型元鹅颈槽的集装箱最低要求:5对载荷传递区(两端各1对,中间设3对)17-2o -一-图B6如需有6对载荷传递区时,按图B7所示:1000-2000 图B7尺寸单位:

43、mm1700-20 尺寸单位:mm10-2创lOl尺寸单位:mm17-2删|尺寸单位:mm1000-2000 G/T 5338-2002 lAAA,lAA、lA和lAX型带鹅颈槽的集装箱(最低局部结构要求)最低要求:6对载荷传递区(每端各1对,中间设4对)尺寸单位:mm 1000-2。3150-3500 图B8(同时见图BIO)如有7对载荷传递区时,应按图即所示:国国国1000-2000 3150-3500 A 图BIO(见附录E鹅颈槽详图)17-20 尺寸单位:mmI 1000-2000 中心轴注:当鹅颈槽侧部为连续梁时,上图所示距箱端31503 500 mm处的载荷传递区可省去。15 GB

44、/T 5338- 2002 附录C(标准的附录)叉槽的尺寸要求(在设有叉槽时)(见5.8.1)G 底平面。y-y x-x 尺寸适用于重箱和空箱的叉槽只适用于空箱的叉槽集装箱箱型mm m 口1口Em A B C D A B C D A B c A B c (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最小)12050 35 1CC、1C和1CX355 115 20 81 :I: 2 14 4 0.8 900 305 102 12 4 士50土2900 35 lD和lDX305 102 20 12 4 O. 8 注:c=叉孔净高土50士2图C116 GB/T 5338-

45、2002 附录D(标准的附录)鹅颈槽的尺寸要求(在设有鹅颈槽时)(见5.8.2)图Dl所示为容纳挂车鹅颈所需的空间。L , A Y , W 4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一X, 尺寸mm m L , 3 1503 500 124Y, 137 长度6+1 2 1/4+jii D W, 930(最大36%(最大)X, 1 029+ 40Yz气18宽度1 070(最小)42)1最小Y , 1 130(最大)44Yz(最小)Z 25(最小)1(最小)B, 120_ 4于Y,-:/835(最小)1%(最小)高度b, 70(最大)2%(最大)C 12. 51.5 1/2士ijii注1 B,的尺寸应在距

46、槽后端约600mm(23% inl处测量。2 鹅颈叉槽结构可由连续梁构成,其最小长度按表内规定,其内部尺寸按上图粗线所示。局部结构也可按(附录Bl图B10所示的阴影区设计。图Dl17 G B /T 5338 - 2002 附录E(标准的附录)固货系统(见5.8.3)E1 总则E1.1 固货系统用于防止箱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动载的影响出现相对位移。E1.2 固货系统包括:撑档;固位栓;二者兼备。E1.3 本附录只涉及国货装置。它们是箱内固有的并成为箱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绳、带、链、缆等)。它们可以用固接、钱接或销接以及环和检等方式与箱体连为一体。E1. 3. 1 固货装置固定在箱底的特定部位。E

47、1. 3. 2 固缚点是固货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设在箱底以外的其他部位。E2 设计要求对于通用集装箱,固货装置具有可择性。一旦设置时,则应符合E2.1至E2.6的要求。E2.1 固货装置不应占据4.3所规定的内部尺寸的空间。E2.2 典型固货点的数量(N)如下:a)锚固点:lAAA,lAA,lA和lAX型集装箱N=16 lBBB、lBB、1B和lBX型集装箱N=12 lCC、lC和lCX型集装箱N=lO lD和lDX型集装箱N=8 b)对于栓缚点的数量不作规定。E2.3 不论是锚固还是栓缚装置都不能影响5.7所列的箱门开度。E2.4 在集装箱内两侧所设的固货装置从固定点的外侧量起不得超过50mm.且不得影响货物的装卸。为限位所使用的附件可以是钩、卡、卸扣或杆等。E2.5 按E2.2a)和E2.3所设置锚定点的起码的承载能力,不论在哪一个施力方向均为1000 kg。E2.6 按E2.2b)所设置栓缚点的最低承载能力,不论在哪个施力方向均为500kg。E3 试验方法E3.1 固货装置强度试验的拉力为规定承载能力的1.5倍。通过最大直径为20mm的钩或卸扣施力,同时集装箱箱底框架应尽可能保持水平状态。固货装置沿箱长度方向设在箱底板上时,试验时,施力的方向应与水平线呈45。夹角(见图El)。固货装置沿箱宽度方向设在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