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6575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GB 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5.200 J 36 GB 中华人民11: 和国国家标准GB/T 5617-2005 代替GB/T5617-1985 钢的感应津火或火焰淳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depth of hardening after induction or f1ame hardening of steel CISO 3754 :l976 ,NEQ) 2005-07-2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01-01实施发布G/T 5617-2005 前言本标准与ISO3754:1976(钢火焰洋火或感应津火后有

2、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根据ISO3754:1976重新起草。本标准是对GB/T5617-1985(钢的感应洋火或火焰降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的修订。根据GB/T1. 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号规则的要求,本标准在结构、编排格式、文字表述作了相应修改。如:一一封面上添加了采用国际标准的代号及采用程度;一一增加了前言;一一将不应在范围飞术语和定义中出现的内容调整到一般规定中;将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改为范围,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英文词条;一一对部分条款作了文字性修改。鉴于在贯彻执行GB/T5617-1985(钢的感应洋火或火焰洋火后有效硬化

3、层深度的测定的实践中,许多企业运用校核法。该方法不仅简便、实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的准确性,为此这次修订增加了有关校核的条款。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z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乾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E高余顺、董慧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5617一19850GB/T 5617-2005 1 范围钢的感应淳火或火焰漳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钢制零件经过感应津火或火焰洋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DS)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感应悴火或火焰津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大于

4、0.3mm的零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30. 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z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IS0 6508-1: 1999 , MOD) GB/T 4340.1-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9450-200

5、5 钢件渗碳悴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OSO2639: 2002 , MOD) GB/T 18449. 1一2001金属努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723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极限硬度Iimiting hardness 一般为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HV)的O.8倍。如下式所示zHVHL = 0.8 X HVMS 式中:HVHL一一极限硬度;HVMS一一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 ( 1 ) 注:经有关各方协议,可采用其他极限硬度值,也可按GB/T230. 1-2004规定测定(前提是要规定极限硬度值)。4 一般规定4. 1 感应悴火或火焰洋火后

6、有效硬化层深度用DS表示,单位为mm。表达方式见示例。示例:有效硬化层为0.5mm,可写成DS=0.5mm。4.2 感应洋火或火焰洋火后的零件,在距离表面三倍于有效硬化层深度(DS)处的硬度,应低于极限硬度HVHL减去100。有争议时,经各方协议,可采用较高的极限硬度值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4.3 感应洋火或火焰摔火后有效硬化层的硬度测定采用负荷为9.8N (1 kgf)。按有关各方协议,也可采用4.9N(O. 5 kgf)49 N(5kgf)的负荷和其他极限硬度值,应在字母后面标注(见示例)。示例:选定负荷为4.9NCO. 5 kgf),极限硬度值采用零件所要求的最低表面硬度值的0.9倍,测得

7、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6mm,可写成DS4.9/0. 9=0. 6 mm。4.4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本标准所规定的测定感应悴火或火焰洋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方法是唯一的仲裁方法。GB/T 5617-2005 5 测量测量应在规定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内进行,并应在图纸上标明,同时应符合GB/T4340. 1、GB/ T 18449. 1的有关规定。5. 1 测量原理用图解法在垂直表面横截面上根据硬度变化曲线来确定有效硬化层深度。该硬度曲线图显示零件横截面上的硬度值随着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发生的变化。5.2 测量方法一般规定在悴火状态的零件横寸、材料及热处理条件的试样测量。5.2.1 测量面的制备垂直津硬

8、面切断抛光过程中注意不5.2.2 硬度的测硬度应在垂最靠近表次增加注O.1 接近极限硬5.3 测量结果5.3.1 由绘制5.3.2 一个区硬化层深度。6 校核协议也可用与零件硬化部位同一形状、尺测量硬度压痕尺寸。在切断和定(见图1)。中心之间的距离应每间的距离可增大,在为有效硬化层深度。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有效当有效硬化层深度己大贺词有豆时,按GB/T9450规定马棚内插法校核有效硬化层深度(见示例)。2 示例:在某深度的范围内设定d1和功,矶和d,分别小于和大于已设定的有效硬化层深度。(d,-d)值不超过0.3 mm。在距表面d1和仇的距离处,同表面平行方向至少各测五个点。有效硬化层深度(DS

9、)由下式给出:(dz - d)(H - HVHL) DS = d + 一一H-Hz 式中:H-d处硬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Hz一-dz处硬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 2 ) G/T 5617一2005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za) 零件名称材料及热处理状态;b) 检验部位1c) 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结果;d) 检验时发现的异常情况。的CON-hFSH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钢的感应漳火或火焰津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5617 2005 国中毛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铃印张O.5 字数7千字2005年12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05年12月第版* 定价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267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