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6590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GB T 5806-2003 钢锉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jT 5806-2003 前言本标准代替GBjT5806-1986 (铿刀通用技术条件),GBjT 5807一1986(铿刀试验方法儿GBjT 5808-1986(铿刀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和GBjT5809一1986(铿刀分类、编号规则。本标准的附录B对应于国际标准ISO234-2,1982(钢铿和粗铿第2部分g铿纹的特征)(英文版)。本标准与ISO234-2,198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附录B与ISO234-2,1982主要差异如下2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用铿纹号代替ISO234-2,1982的齿型区分;增加了整形铿、异形铿、钟表铿和特殊钟表铿的铿纹

2、参数;增加辅助铿纹的参数。本标准与GBjT58065809-198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试验方法(见第5章);一一增加了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见第6章和第7章);增加了钢铿的规定代号(见附录A);增加了钢铿的铿纹参数(见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具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z上海市工具工业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z上海跃进钢铿厂、上海钢健三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陆遐令、朱妙生、夏至祥、林美德。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GBjT 5806 5809-1986。GB/T 5806-2003 钢锥通用

3、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铿的产品分类与编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钢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寻|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30 金属洛民硬度试验方法(GB/T230-19幻.neqISO 6508 ,1 986) GB/T 1298-1986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汁数抽样程序及

4、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4340. 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z试验方法(GB/T4340. 1-1999.eqv ISO 6507-1: 1997) GB/T 5305 子工具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3 产品分类与编号3.1 分类钢挫按用途分为钳工锤、锯锤、整形锤、异形铿、钟表锤、特殊钟表铿、木链。3.2 编号原则产品编号由类别代号、型式代号、其他代号、规格、铿纹号组成。- X X 口亏民亏且亏口亏卡LV扣tv卡、叶jijfi纹将他式别锥i规其型类TiL一一il-L 示例z钳工铿类的半圆键,厚型250mm1号纹。Q-03h-250-1 3.3 规定代号钢铿的类别代号、型式代号、

5、其他代号的规定见附录Ao4 技术要求4.1 表面质量4.1.1 整形铿、异形铿、钟表铿、特殊钟表铿梢端不应有明显扭曲和漏出现象。4. 1. 2 凡圆弧面上的主辅铿纹的边缘应搭盖(单螺旋铿纹除外)。GBjT 5806-2003 4. 1. 3 佳身表团不允许有折叠、黑斑、崩齿、裂纹、锈迹等缺陷。4.2 锺纹参数钢铿的铿纹参数见附录B。4.3 硬度4.3.1 钳工铿、锯铿、整形锤、异形铿、钟表铿、特殊钟表铿的硬度应在62HRC以上,木铿的硬度不低于20HRC. 4.3.2 钳工铿、锯键柄部硬度,从柄尖起全长五分之三区域不得高于38HRC。4.4 锥纹距差数与铿纹距的比值最大与最小铿纹距的差数与最大

6、铿纹距的比值按表1规定。表1最大与最小铠纹距的差数与最大健纹距的比值每10mm轴向长度内的铿纹条数最大与最小铿纹距的差数与最大铿纹距的比值5. 515 三三1(101628 (1/10 3256 运1/56380 (1/3 1001l2 L 4.5 直线度钳工锐、锯铿的直线度按表2规定。表2钳工健、锯键的直线度单位为毫米直线度规格测量长度宽商狭面(250 50 0.08 0.10 250 100 0.10 0.15 4.6 齿商最小值钢锥梢部全长30%范围内,主铿纹因偏刀产生齿高最小值,钳工铿应不小于法向齿距的35%.锯铿应不小于法向齿距的25%。4.7 铿梢端与铿身的距离公差钳工铿、锯铿铿梢

7、端与铿身平行部分相应面(母线)的距离公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但其铿梢不得超过健身平行部分相应面(母线)。表3钳工铿、锯铿铿梢端与铿身平行部分相应面(母线l的距离公差单位为毫米规格半圆铿梢部只允许向弧面弯,梢端与扁铿、三角健、方锤、圆佳任意两个相平行部分相应的距离公差邻或相对面(母线)的距离公差主1000.7 0.3 125150 0.75 0.4 200300 1.25 0.6 350450 1. 75 0.8 4.8 垂直度公差肩锐、方锥相邻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得大于205 试验方法5.1 表面质量检验钢铿表面质量用目测检验,并以五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5.2 尺寸检验钢铿的尺寸以普通量具或专用

8、量规测量。5.2.1 钳工锤、锯铿、木铿在近铿纹处的光坯上测量。5.2.2 整形铿、钟表铿、特殊钟表铿在距光坯部分15mm的铿纹上测量。5.2.3 异形铿在有铿纹的最大截面上测量。5.3 硬度试验GB/T 5806-2003 5.3.1 钢铿硬度试验应在铿身平行部分的铿齿部位截取试样,试样长度为25mm,试样t;.(磨去铿齿后在齿根部分测试其硬度。如采用表面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钢铿,则应在离最后一条铿纹5mm 10 mm的光坯上测试其硬度。5.3.2 硬度试验一般采用洛氏C标尺,也可采用洛氏A标尺或维氏硬度计测试后换算,但钢铿试样表面试验层最小厚度应符合洛氏和维氏硬度试验法的规定。5.3.3

9、铿柄硬度试验应经表面加工后符合试验条件时方可测试。5.3.4 钢铿硬度试验,除本标准规定外,均应符合GB/T230和GB/T4340. 1的规定。5.4 齿尖硬度和锋利性试验齿尖硬度和锋利性试验应采用符合表4规定的检验板进行,齿尖不得有崩刃和打滑现象。表4齿尖硬度和锋利性试验类jJrJ 材料硬度值/HRC尺寸/mm钳工铿锯铿整形铿GB/T 1298-1986规定的T!25557 20X4 异形铿钟表铿特殊钟表铿本铿枣、檀、栗、竹5.5 直线度试验5.5.1 直线度试验应在CBj-1型铿刀直线度专用测试器上进行,其测试部位应在铿身平行部分的铿纹处。5.5.2 测试后的公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5.

10、6 铿梢端与锺身的距离公差检验钳工铿、锯铿梢端与铿身平行部分相应面的距离公差应在CBj-1型专用测试器上进行测量,其公差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5.7 垂直度检验扇锺和方铿相邻面的垂直度公差用万能角尺检验。5.8 齿形检验钢锥齿形的测量采用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检验。GB/T 5806-2003 6 检验规则6.1 产品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6.2 产品检验按照GB/T2828-1987规定的二次抽样方案逐项进行回其不合格分类、检验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和检查水平(IL)按表5规定。表5不合格分类、检查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和检查水平(IL)序号不合格分类检验项目合格质量

11、水平(AQL)检查水平(lL)齿尖硬度与锋锐性4.0 I 2 B 铿身硬度S -2 3 健齿齿形4 直线度S -3 5 主铿纹条数6.5 6 主铿纹斜角7 辅铿纹斜角B 边锥纹斜角S -4 9 铿纹距差数与最大铿纹距的比值C 10 主铿纹因偏刀而产生的齿高最小值11 铿柄硬度12 铿梢端与平行部分指应面的距离公差10 13 相邻面的垂直度I 14 1盖面质量卜一一一一15 尺寸6.3 需方可按表5中序号1、2、3、11、12、13、14的规定逐项进行检验,如果需要对其他项目试验,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6.4 检验合格后,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以及检验后破坏的样品,应给予调换。7 包装、标志、

12、运输与贮存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按GB/T5305的规定。A.l 钢键的类别代号钢铿的类别代号见表A.l。类别代号Q Z Y B T M A.2 钢铿型式代号钢锥型式代号见表A.20类别代号Q J 类别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铿的规定代号表A.l钢铿类别代号表A.2钢铿型式代号型式代号01 02 03 钳工铿04 05 06 01 02 03 锯楼04 05 06 07 GB/T 5806-2003 类另IJ钳工铿锯铿整形铿异形铿钟表铿特殊钟表铿本铿型式齐头扁挫尖头扁铿半圆铿三角铿方铿圆铿齐头三角锯铿尖头三角锯锤开头扁锯铿尖头扁锯铿菱形锯挫弧面菱形锯铿弧面三角锯铿GBjT 5806-2003

13、 表A.2(续类别代号类jjlJ型式It号型式01 齐头扁铿02 尖头扁铿03 半圆铿04 三角铿05 方铿06 圆铿Z 整形铿07 单面三角铿08 刀形铿09 双半圆铿10 椭圆锤11 困边扁铿12 菱形铿。1齐头扁铿02 尖头扁铿03 半圆铿04 三角铿05 方铿Y 异形铿06 圆铿。7单面三角铿08 刀形铿09 双半困铿10 椭圆铿。l齐头扁铿02 尖头扁铿03 半圆铿04 三角铿05 方铿B 钟表铿06 圆铿07 单面三角铿08 刀形挫09 双半圆铿10 棱边铿GBjT 5806-2003 表A.2(续)类别代号类别型式代号型式。l齐头扁铿02 三角铿03 方铿T 特殊钟表铿04 圆铿

14、05 单面三角铿06 刀形铿01 扁本铿02 半圆木铿M 本铿03 圆术铿04 家具半圆木铿A.3 钢锥其他代号钢铿其他代号见表A.3.表A.3铜锤其他代号代号型别P 菁通型b 薄型h 厚型z 窄型t 特窄型螺旋型GB/T 5806-2003 本附录适用于各类钢链和木铿。B.l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B. 1. 1 主铿纹principal cut 附录B(规范性附录)锺纹参数单纹铿平面上的钱纹或双纹铿上在第一次铿纹上再剁上的第二次的铿纹。B. 1. 2 主锥纹斜角principal cutting angle 主铿纹和铿身轴线之间的夹角(兑图13.)。主铿纹制角图B.l主键纹

15、斜角B. 1. 3 钢锥锥纹条数coareness of cut for files 沿钢铿轴线每10mm的主铿纹条数。B.2 铿纹参数B.2.1 钳工铿双纹B.2. 1. 1 齐头扁铿、尖头扁铿、半圆铿、因铿、方铿和三角健的铿纹参数见表l3.1oGB/T 5806一纫03表B.1齐头扁锤、尖头扁铿、半困健、困铿、方链和三角键的健纹参数每10mm锺纹条数主佳纹斜角辅锺纹斜角规格/铿纹号辅铿纹条数边铿纹条数A mm 13 45 13 I 45 斜角。l 2 3 4 5 号铿纹号铿纹号铿纹号铿纹100 14 20 28 40 56 125 12 18 25 36 50 150 11 16 22 3

16、2 45 200 10 14 20 28 40 为主铿纹条为主铿纹条数250 9 12 18 25 36 数的75%65。720 45。520 -95% 的I%120%300 8 11 16 22 32 350 7 10 14 20 400 6 9 12 450 5.5 E 11 公差士5%其公差值不足0.5条时可圆整为0.5条)士5。B. 2. 1. 2 采用螺旋铿纹的困铿,其铿纹参数见表B.20表B.2采用螺旋锥纹圆链的健纹参数每10mm主键纹条数铿纹号辅铿纹条数主铿纹斜角辅铿纹斜角规格/mm1 2 3 100 13 16 19 125 12 15 18 单螺纹150 11 14 17 2

17、00 10 13 16 70080。250 9 12 15 300 自11 14 为主铿纹条数的75%双螺纹45055。350 7 10 13 95% 400 6 9 12 :t5%其公差值不足0.5条时公差可圆整为0.5是)B.2. 1. 3 齿高应不小于主铿纹法向齿距的45%。B.2. 1. 4 铿纹前角2主铿纹条数小子或等于28条时不得超过00,大于或等于32条时不得超过140。B.2.2 锯锥B.2.2.1 锯铿的铿纹参数见表8.3。GB/T 5806-2003 表B.3锯锺的铿绽参数每10mm三角锯铿纹条数每10mm扁锯规格/铿铿纹条数1m 铿纹号普通型窄型特窄型1 2 60 80

18、22 25 28 100 22 25 28 25 28 125 20 22 25 22 25 150 18 20 22 20 22 175 18 20 22 20 22 200 16 18 20 18 20 250 14 16 18 16 18 300 14 16 350 12 14 公差:1: 5% B. 2. 2. 2 齿高应不小于主铿纹法向齿距的35%。B. 2. 2. 3 齿前角不得超过10 , B. 2. 3 整形锤、异形铿、钟表健、特殊钟表锥国E形锯铿边铿纹险纹条数条数32 28 25 22 20 (18) 为主铿纹条数的100%-120% 18 B. 2. 3.1 整形铿、异形锥

19、、钟表铿和特殊钟表键的铿纹参数见表B.4,主铿纹斜角边铿纹斜角 8 65。90。土5表B.4整形铿、异形铿、钟表锥和特殊钟表键的锺纹参鼓每10mm主锺纹条数切齿数主铿纹辅铿纹边铿纹规倍/铿纹号辅铿纹边铿纹斜角斜角斜角主铿纹辅斜铿角纹|口1m条数条数斜角 。00 。I2 I 3 4 I 5 6 I 7 8 t 75 50 56 63 80 100 112 10C 40 50 56 63 80 100 112 120 32 40 50 56 63 80 100 为主铿为主铿140 25 32 40 50 56 63 80 纹条数纹条数72 52 80。55 40。160 20 25 32 40 5

20、0 的65%的90%_85% -110% 170 20 25 32 40 50 180 20 25 32 40 公差士5%士4。士10.:t5。10 GB/5806-2003 B.2. 3. 2 齿高应不小于主铿纹法向齿距的40%.在锥刀梢端10mm长度内齿高不小于30%.用切齿法制成的铿刀应不小于主键纹法向齿距的30%。B.2.4 木铿B. 2. 4.1 木铿的平行部分上每平方厘米的齿数Z按式(B.1)进行计算。1000(-) z=一一一一二一一( B.1 ) LXW 式中:n一一每排齿数pL一-第一排和第十一排齿顶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W一-每排齿中第一齿和最后一个齿之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第十一排由叫第一排齿v v. v v v v v v v | w I 第齿第n齿B. 2. 4. 2 术铿的平行部分上每平方厘米的齿数允差士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