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6689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GB T 7153-2002 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HU 吗吨unHu a川崎nnu 唱EE句鸣Fhd s1 日L 共G/T 7153 2002 idt IEC 60738-1 : 1998 豆豆组皿皿直系:J:A 阻Directly heated positive step-function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s Part 1: Generic specification 2002- 07 -18发布2002 -12-01实施中华国家人民共和国监督检验检菇总局发布GB/T 7153-2002 目次前言., . . . . .,. . E IEC 前言. . . . . . . . . .,.

2、 . . . . . . . .,. . . . . N l 总则. . . 1 1. 1 范围. . . . . .,. . . . . 1 1. 2 引用标准. . . . 1 2 技术数据. . . . . . .,. . 2 2. 1 单位和符号. . . . . . . . . 2 2. 2 定义. . . .,. . . 2 2. 3 优选值(推荐值). . .,. . . . . . . . . 7 2. 4 标志. . . . . . . . . 7 3 质量评定程序. . . . . . . . 8 3. l 总则. . . . . 8 3. 2 初始制造阶段. . . .

3、. .,. 8 3. 3 分包. . . . . . . . . 8 3. 4 结构相似元件. . . . . 8 3. 5 鉴定批准程序. . . . . . 9 3. 6 返工和返修.15 3. 7 交货放行. 15 3. 8 放行批试验记录证明. 15 3. 9 延期交货. 15 3. 10 替代的试验方法. . . . . . . . . 15 3. 11 在超出IECQ NSI地区范围的制造. . . . . 15 3. 12 不检查参数. . . 15 4 试验和测量程序. 15 4. l 总贝u. 15 4. 2 试验的标准条件. 15 4. 3 干燥和恢复. 16 4. 4 外

4、观检查和尺寸检验.16 4, 5 零功率电阻值. 16 4. 6 电阻温度系数. 17 4. 7 绝缘电阻(仅对绝缘型热敏电阻器)17 4. 8 耐电压(仅对绝缘型热敏电阻器)18 4. 9 电阻/温度特性. . 18 4. 10 在Umtx下的耗散系数(/). . . 18 4. 11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响应时间饥. . . . . . 19 l 、.GB/T 7153-2002 4. 12 功率变化引起的响应时间(1,). . . . . 19 4. 13 环绕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时间常数. . . . . . . . . 19 4. 14 玲却引起的热时间常数. . . . . . 20 4

5、. 15 引出端强度. . . . . . . . . . . . . . 21 4. 16 锡焊. . . . . . . . . . . 21 4. 17 温度的快速变化. . . . . . . . . . . . . . . . . . 22 4. 18 振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4. 19 碰撞. . . . . . . 22 4. 20 冲击 . . . 22 4. 21 气候顺序 . . . . . . . . . . . 22 4. 22 稳态湿热. 23 4. 23 耐久性 . . . .

6、. . . . . . . . . . . 23 4. 24 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 . . . . . . . . . . . . . . . . 25 4. 25 最大不动作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25 4. 26 剩余电流. . . . . . . . . . . . . . 26 4. 27 表面温度. . 26 4. 28 浪涌电流. . . . . . . . . . . . . . . . . 26 4. 29 安装(仅对表面安装热敏电阻器). 27 4. 30 剪切力(附着力)试验. . . 28 4. 31 基片折曲(弯曲

7、)试验. . . . . . . . . . . . . . . . . 28 附录A(标准的附录)IEC 60410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案和程序用在IEC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的解释. . . . . . . . . . . . . . . . 29 附录B(提示的附录)电气测试安装方法(表面安装类型除外). . . . 30 附录C(提示的附录)温度测试安装方法. . . . . . . . . . 32 E , L GB!T 7153-2002 前兰主仨3本标准适用于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它等同采用IEC60738-1,1998(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l部分z总规范。本

8、标准是对GB!T7153-1987和动作温度TNJ.13 G/T 7153- 2002 3.5.7.1 与本总规范关联的空白详细规范应规定质量一致性检验的试验一览表。该一览表还应对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的组别划分、抽样及试验周期作出规定(见表5、表6)。抽样方案和检验水平应从IEC60410中选取。如果需要可规!E一个以上的一览表。检验批应由同一规格的热敏感电阻器组成,它应代表在检验周期内生产的包括极限值在内的阻值范围和开关温度范围。除了含有电阻温度系数的试验分组外,在同一周期内生产的标称尺寸相同但电阻-温度特性不同的品种可以组合起来。对已授与鉴定批准的阻温特性曲线和阻值范围的两端值或临介值应在国

9、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NSD批准的周期内进行检验。C组和D组检验的样品应在检验周期的最近13个星期内的产品中收集.3.5.7.2 评定水平f-14 空白详细规范中给出的评定水平应优先从下列表5和表6中选取g表5质量一致性检验的逐批检验评定水平检验分组UEZ nY nA. 100%2) A, 5-4 A, 5-3 :昌、B, 5-2 B, 5-2 注1,lL为检验在平.n为样本大小.c为允许不合格品数.c 。注2,1口0%试验后,如果要用每百万分不合格品率来监督出厂的质量水平,则将抽样重新检验,抽样水平由承制方选择,对于ppm值的计算任何参数失效都将计为一项不合格,在一个样品上发生一项或多项不合格

10、品,该批都将拒收.注3,试验数量z样本大小直接从lEC60410表IA的检验水平IL的字母中选取.注4,检验分组的内容在相关空白详细规范的第2章中规定 表6质量一致性检验的周期检验评定在平检验分组EZ + p n c C 6 5 。C 6 5 。C, 6 10 。C, 6 10 。C, 6 10 。C, 6 10 。C, 6 10 。D, 12 10 。D, 12 10 。注1,为周期(月),n为样本大IJJC为允许不合格品数。注2,检验分组的内容在相关空白详细规范的第2章中规定.一一一一一一一广G8/T 7153-2002 3.6 返工和返修3. 6. 1 返工按IECQC 001002-3

11、,1998中4.1. 4的规定,但是如果相关规范禁止则不执行.如果返工时其数量有限制,则相关规范应规定其返工的元件数。全部返工都均应按详细规范检验要求形成检验批之前完成。返工程序将由承制方在相关的生产文件中规定并且在总检查员(DMR)的直接控制下执行,返工的产品不得分包.3. 6. 2 返修已按IECQC 001002-3规定经过返修的热敏电阻器不得按IECQC体系放行。3. 7 交货放行在详细规范规定的质量一致性检验完成后,热敏电阻器将按IECQC 001002-3: 1998的3.2. 6和4.3.2交货放行。3. 7. 1 鉴定批准下的B组试验完成前交货的放行当B组试验全部满足IEC60

12、410转为放宽检查的条件时,允许制造方在该组试验完成之前放行。3.8 放行批试验记录证明当采购方要求认证试验记录证明时,则其内容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3.9延期交货保存超过30(除非相关规范另有规定)的热敏电阻器,这批产品在放行时,应在发货前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重新检验。承制方的总检查员采取的重新检验程序应由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机构认可。一旦某批通过了重新检验,其质量就再次保证一个规定的周期。3.10 替代的试验方法按IECQC 001002-3:1998的3.2.3.7和以下细贝IJ: 有争议时,只应使用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和仲裁。3. 11 在超出IECQNS1地区范围的制造承制方可以将其批准扩展到位

13、于任一回家的制造厂部分或完全制造热敏电阻器,这个制造厂所在国家技术方面没有NS1,无论这个国家是IECQ成员或不是其成员.都应符合IECQC 001002-3:1998 的2.5. j. 3要求。3. 12 不检查参数只有详细规范中规定而且必须经过试验的那些元件参数,才能认为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未作规定的参数,不能认为各元件之间是没有差别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必须控制更多的参数时,就应采用一个新的更广泛的规范。增加的试验方法应充分地加以叙述,并应规定相应的极限值、抽样方案和检查水平。4 试验和测量程序4. 1 总则空白详细规范应规定需要傲的试验,每项试验或分组试验前后需要进行的测量及试验和测

14、量顺序。每项试验的各阶段应按规定顺序进行。初始测量和最后测量的测量条件应是相同的。如果某一质量评定体系的国家规范包括与上述文件不相同的方法,则应完整地加以叙述。所有规范中给出的极限值都是绝对极限值。为此考虑采用测不准原理(见IECQC 001002-3: 1998 附录。4.2 试验的标准条件4.2. 1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GB/T2421-1999的5.3规定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z15 GB/T 7153- 2002 温度:15C-35C;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 需要封闭控温的所有试验都将在规定试验混度下将热敏电阻器

15、浸入一个搅拌均匀、不传导、元腐蚀、不衰减的介质中,在记录测量结果以前热敏电阻器应已达到热平衡。当在规定温度以外的温度下进行测量时,如有必要,应将其测量结果校正到规定温度时的值,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应在试验报告中规定。测量期间,应使热敏电阻器不受气流,日光直射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引起误差。试验应按规定顺序进行.4.2.2 测量误差功耗、温度偏差和测量设备的偏差造成的总误差应不超过详细规范规定偏差的10%,4.3 干燥和恢复4. 3. 1 干燥规定要求干燥时,在测量之前,热敏电阻器应按详细规范的规定采用程序I或程序E的条件加以处理.程序I在温度为(55土2)C,相对湿度不超过20%的烘箱中放置(24土4)

16、h , 程序E在温度为(100:!:5)C的烘箱中放置(36士4)h , 将热敏电阻器从烘箱中取出后应放在具有适当干燥剂如硅胶或活性氧化铝)的干燥器中冷却并保持到规定的试验开始时,才从干燥器中取出.4.3.2恢复要求恢复时,热敏电阻器应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1h-2 h , 4.4 外观检查和尺寸检验4.4. 1 外观检查用目检法检验形状、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4.4.2 标志用目检法检验标志应清晰。4.4.3 尺寸(量规)适用时,测量应按IEC60294和IEC60717进行检查。4.4.4 尺寸(详细)详细规范中规定的全部尺寸都应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规定值。4.5 零功率电阻值4. 5.

17、1 零功率电阻值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测量。4.5.2 以正常的方法将热敏电阻器安装在安装板的抗腐蚀夹具上,其安装板由聚四氟乙烯(PTFE)或等效的绝缘材料组成。然后将热敏电阻器浸没在无腐蚀不衰减的介质中,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控制介质温度。全部测量均应在没有元件自热(零功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电压产生了元件自热,则应施加脉冲电压,脉冲电压值及其特性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测量方法如下g1)温度低于或等于TRmina)测量阻值的绝对值时,误差不得超过阻值偏差的10%; b)测量阻值变化量时,误差不得超过规定阻值最大变化量的10%,16 GB/T 7153-2002 2)温度高于TRmma)测量

18、阻值绝对值:。阻值的偏差已规定时,其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偏差的10% ii)最小电阻值已规定时,其误差不得超过最小规定值的0.5R(%)。b)测量阻值变化量g。阻值的偏差己规定时,其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偏差的10%。ii)最小电阻值已规定时,其误差不得超过测量值的O.5问(%)。脉冲特性中使用的脉冲电压在详细规范中给出。注aR是平均温度军数.2 附录B给出了在大气中测量并可能产生自热时的优先的安装方法,此方法应在有争议的场合使用J74.5.3 零功率电阻值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内。4.6 电阻温度系数4.6. 1 在规定电压下,用在详细规范规定的任一对温度下所测的电阻值品和儿,按2.2. 19规定

19、的公式计算温度系数。4.6.2 电阻温度系数应在规定偏差范围内。4.7 绝缘电阻(仅对绝缘型热敏电阻器)4.7. 1 对保护层的绝缘电阻应进行测量。4.7.2 根据详细规范所给出的结构采用下列试验方法之一。方法1: a)将热敏电阻器的非绝缘部分包在绝缘良好的绝缘材料中。将热敏电阻器放人一个装有直径为(.6士0.2)mm的若干金属球的盒子中,仅绝缘部分浸入其中(金属球应不形成阻性表团)将一个电极放入金属球中。b)将热敏电阻器放入一种含盐的溶液中,仅绝缘部分浸入其中。其溶液浓度与盐雾试验(GB/T2423. 17)相同。将一个电极插入溶液中。方法2:将金属销紧紧地缠绕在热敏电阻体上。对于不是轴向引

20、出端的热敏电阻器,销片边缘与每个引出端之间应留有的Imm-1.5mm的间隙。对于轴向引出端的热敏电阻器,用?自片把整个热敏电阻体包住,并且在每端伸出至少5mm,销片与引出端之间应保持1mm的最小间隙。街片的两端在超过电阻体两端处不应折曲.方法3:将热敏电阻器夹持在一个90V形金属块的槽内,V形金属块的尺寸应使热敏电阻器的主体不超过金属块的末端。夹持力应使热敏电阻器和金属块之间保持充分接触。热敏电阻器应按以下要求放置在V形块巾za)对于圆柱形热敏电阻器:把热敏电阻器放进槽内,使得离热敏电阻器轴线最远的引出端最靠近槽面-b)对于矩形热敏电阻器:把热敏电阻器放进槽内,使得离热敏电阻器边缘最近的引出端

21、最靠近采用说明21J 原文没有该条,本文根据IEC60738-1,1982补充.否则附录B在正文中无处提及.17 G/T 7153- 2002 槽面。c)对于具有轴向引线的圆柱形和矩形热敏电阻器,任一引出端由热敏电阻器露出点的任何偏离中心位置的现象可以忽略.4.7.3 热敏电阻器绝缘电阻应在直流电压(lOO:i:15)V下测量,并将热敏电阻器的引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电极、金属球、金属销或V形槽作为另一个电极,测量在两个电极之间进行。施加电压的时间为lmin,或必要时只要能获得稳定的读数,时间还可以更短,绝缘电阻将在周期结束时读出。4.7.4 按规定测量时,热敏电阻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详细规范

22、规定的有关数值。4.8 耐电压(仅对绝缘型热敏电阻器)4. 8. 1 热敏电阻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试验。4.8.2 按详细规范要求用4.7.2给出的试验方法之一进行试验。4.8.3 施加的电压应在适用的安全文件中规定,如文件无规定时,所施加电压应按下列规定:将热敏电阻器的引出端连接起来作为一个电极,金属球、金属销或V形槽作为另一个电极,在两极间施加一个频率为40Hz-60 Hz.峰值为详细规范规定绝缘电压的1.4倍的交流电压,持续时间为60s 土5s 。电压应以近似于100V /s的速率逐步地施加上去,试验电压增加10%时,试验时间可减少到1s 0 4.8.4 试验后应无击穿或飞弧。4.9 电阻

23、/温度特性4. 9. 1 电阻/温度特性按下列规定的方法测量。4.9.2 电阻测量应按4.5规定的方法进行,但是温度和电压按详细规范的规定。4. 9. 3 电阻/温度特性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内。4. 10 在Umu下的耗散系数(占)4.10.1 除非详细规范另有规定.PTC热敏电阻器的耗散系数应在最高电压下测量。4.10.2 线状引出端热敏电阻器,用夹具夹持和连接在距阻体一定距离的点上,其距离由详细规范规定.如可能,优先长度应选择1mm, 2 rnm、5rnm及其十进制倍数,除线状引出端外的其他热敏电阻器按详细规范规定安装和连接。测量夹具卡接的热敏电阻器置入封闭的恒温箱中,试验箱的体积至

24、少是被试热敏电阻器体积的1 000倍。并使任何热敏电阻器彼此之间或与箱壁的距离不小于75mm。恒温箱的空气是静止的,温度为(25土O.5) C .热敏电阻器的连接测试电路如图5所示。植测楠敏电阻器可童电源UTH 1m 图5耗散系数测试电路4. 10. 3 按详细规范中规定的Umax逐步地施加电压以保证不超过Imo(见图5)。最大电压Umax稳定后,测量并记录流过热敏电阻器的电流,对于交流电流,则应记录电流的r.m. 5 (均方根值和峰值。18 GB/T 7153 - 2002 / 4. 10.4 将热敏电阻器浸没在4.2所规定的介质中,并在零功率条件下施加最大直流电压或交流峰值电压(脉冲)。增

25、加介质的温度直到直流或交流峰值电流达到前面条件下所记录的相同数值。记录达到的温度T,CC)4. 10. 5 耗散系数(们应采用下列公式计算2sEz三1TH1, - 25 8 Udz Idc 一T , - 25 8 Um Im z一1, - 25 对于直流g对于交流z4. 11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响应时间(川4. 11. 1 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记录在矶和1,温度点下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几和儿。4. 11.2 热敏电阻器应浸入符合4.2定义的和详细规范规定的温度为矶的介质中,直到达到热平衡。4. 11. 3 然后热敏电阻器应浸入符合4.2定义的和详细规范规定的温度为T,(T,T,.只是详细规范

26、规定的温度)的介质中,从状态1转换到状态2的时间不得超过2s。4.11.4 在4.11. 3规定的浸入时间到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达到几之间经历的时间是响应时间M见图6)。T T,j 二二二二2, 图6温度梯度4. 11. 5 响应时间t.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值内.4.12 功率变化引起的响应时间问)4. 12. 1 安装线状引出端热敏电阻器,用夹具夹持和连接在距阻体一定距离的点上,其距离由详细规范规定。如可能,优先长度应选择1mm, 2 mm , 5 mm及其十进制倍数。除线状引出端外的其他热敏电阻器按详细规范规定安装和连接。当引出端被绝缘时,无论其长度如何,测量应在端点进行。4.12.2 将

27、热敏电阻器放入试验箱中,试验箱内的其他热敏电阻器和箱壁的温度不应影响试验结果。试验箱的温度调整到详细规范中给出的试验值并保持箱内气流静止. 将热敏电阻器分别连接到独立的恒流源上,电流设置到详细规范给出的值,其电压值限制在Umn的50%。当电流达到其设置值的一半或详细规范规定值时,测量响应时间。4.12.3 响应时间tp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值内。4.13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时间常数采用4.11规定的方法。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时间常数定义为按4.11测量的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响应时间的63.2 % 0 lTlili-Jh 几T, 19 L GB/T 7153- 2002 4. 14 冷却引起的热

28、时间常数4. 14. 1 安装线状引出端热敏电阻器,用夹具夹持和连接在距阻体一定距离的点上,其距离由详细规范规定。如可能,优先长度应选择1mm、2mm , 5 mm及其十进制倍数。除线状引出端外的其他热敏电阻器按详细规范规定安装和连接。当引出端被绝缘时,元论其长度如何,测量应在其端部进行。4.14.2 试验将热敏电阻器放进温度为To(To=25.C士5.C)静止空气的试验箱中,试验箱的体积至少是被试热敏电阻器体积的1000倍,并使任何热敏电阳器彼此之间或与箱壁的距离不小于75mm。放入试验箱前,把热敏电阻器按人图7所示的电路。阻值测量仪可调稳压电源U + B A 图7冷却引起的热时间常数测量电

29、路高阻抗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精度为1%。阻值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为0.1%或更小。根据下面情况而决定使用方法A或方法B:方法A:适用于T,-Tb63.2%(T,-To)。初始测量:RT3和与T,=T,-0.632CT,-To)对应的RTzo闭合触点AA.调整电压,使消耗在热敏电阻器中的功率将其温度升高到略高于T,(如4.10计算)并使仪器指示稳定。则所施加的功率可按下式计算:p = u .1= 1. 1(T, - To) l 式中8是按4.10所计算的值。然后热敏电阻器开关掷到触点BB,在阻值恢复到RT,且阻值测量仪到达平衡时,即开始计时。在阻值测量仪指示到tlRT,时停止计时.记下经过的时间t

30、即为热时间常数。方法B:适用于T,-Tb63.2% (T,-To)。初始测量z一-R巧和儿。闭合触点AA,调整电压使消耗在热敏电阻器中的功率将其温度升高到略高于T,并使仪表指示稳定。20 所施加的功率可按下式计算gp = U 1 = 1. l(T , - To) iJ 式中S是根据4.10所计算的值。然后热敏电阻器开关掷到触点BB.在阻值恢复到RT,且阳值测量仪到达平衡时,即开始计时。在阻值测量仪指示到几时停止计时。记下经过的时间t.然后按下式计算热时间常数2 GB!T 7153- 2002 , ln :3 - :0 -1 - To 对于时间常数低的热敏电阻器,在两次阻值测量之间及两次平衡时间

31、间隔之间的测量必须用自动开关。由阻值测量仪加到热敏电阻器上去的功率应足够低,以保证测得的是热敏电阻器的零功率电阻值。4.14.3 考虑误差在内热时间常数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4.15 引出端强度a)测量并记录详细规范规定的相应参数。b)热敏电阻器应承受IEC60068-2一21试验UUb,U,相应的程序。c)如果详细规范规定其引出端是刚性,则不做试验Ub和U,。4. 15. 1 试验U.,拉力除非详细规范另有规定,施加力的持续时间zIOsg除线状引出端外的各类型的引出端:20 N; 线状引出端见表7。表7拉力标称截面积见注)/mm2相应圆形戳面的引线直径/mm5 ;0. 05 d ;0. 25

32、 0.05 5 ;0. 1 O. 25 d ;0. 35 0.1 5 ;0. 2 o. 35dO. 5 0.2 5 ;0. 5 0.5 d ;0.8 0.5 5 ;1.2 0.8 d ;1. 25 1.25 1.25 d 受力(偏差10%)/N1 2.5 5 10 20 40 注z对于圆形截面导线,带状和柱状z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标准规定的各标准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绞合线引出端导线,其标称面积为有关标准规定的单股引线截面权的总和。4. 15. 2 试验Ub弯曲(样品的一半)(不适合于玻封或包封的热敏电阻器)施加两次连续弯曲方法1)4.15.3 试验U,扭转(剩余样品)施加两次1800扭转(严酷等

33、级2)4. 15.4 外观检查每次试验后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元可见损伤.4.15.5 最后测量和要求试验后应按详细规范规定测量其参数并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4.16锡焊4. 16. 1 可焊性/ 热敏电阻器应承受GB!T2423.28一1982试验T的可焊性程序之一。有关详细规范应规定优先采用的方法,并按GB/T2423.28要求规定附加条件。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浸焊部分包锡应合格。4. 16. 2 耐焊接热热敏电阻器按4.3干燥.按详细规范规定测量参数并记录其值。热敏电阻器应按GB!T2423.28-1982试验Tb的方法lA承受耐焊接热试验、热敏电阻器全部引出端均应进行试验。21 GB/

34、T 7153- 2002 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按照4.3.2恢复后按详细规范中规定测量其参数。并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规定值。4.17 温度的快速变化本试验仅适合于上限类别温度和下限类别温度之差大于95.C的热敏电阻器。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然后热敏电阻器应承受GB/T2423.22-1987试验Na的试验.5个循环,每个极限温度暴露时间30 min。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凡损伤。按照4.3. 2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参数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4.18振动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

35、应参数.按详细规范的定义,采用引出端安装或通常的安装方法将热敏电阻器固定安装。热敏电阻器可以设计适合于其用途的特定的安装夹具。详细规范应对其加以描述,而且可以用于振动、碰撞和冲击试验巾。热敏电阻器应承受IEC60068-2-6: 1995试验Fc的试验,采用详细规范规定的严酷度等级。详细规范规定时,在振动试验的最后30min期间应进行电测试,检查每个振动方向的问歇触点或开路点或短路点。测试方法按详细规范规定。测量用期应是从一个极限频率到另一个极限频率的频率范围内的一次扫描时间。试验后,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参数,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

36、细规范规定值。4.19 碰撞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安装按4.12. 1的规定。热敏电阻器应承受GB/T2423.6一1995试验Eb的试验,按详细规范规定的相应的严酷度等级。试验后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4.20 冲击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安装按4.12. 1的规定。热敏电阻器应承受GE/T2423. 5-1995试验Ea的试验,按详细规范规定的相应的严酷度等级.试验后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

37、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4.21 气候顺序气候顺序除湿热第1循环和干冷试验外,其他任何试验之间间隔应不允许超过3天,寒冷试验应在湿热试验规定的恢复周期恢复之后立即进行。试验和测量应按下列规定顺序进行。4. 21. 1 初始测量zz 一一一一一G8/T 7153-2002 按4.3. 1程序1对热敏电阻器进行干燥。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参数。4.21.2 干热热敏电阻器应按GB/T2423.2一1989试验险的程序经受16h试验,采用相应的严酷度等级.4.21.3 湿热(循环),第l循环一/一/56,-/21,-/-/10和/-/04类别的热敏电阻器应经受GB/T2423.

38、4-1993试验Db的一个循环24h试验。恢复后,热敏电阻器应立即经受寒冷试验。4.21.4 寒冷热敏电阻器应按GB/T2423. 1-2001试验Aa的程序经受持续2h试验。采用相应的严酷度等级-4. 21. 5 低气压热敏电阻器应经受GB/T2423.21-1991试验M的试验。采用相应的严酷度等级。试验将在15C和35C间的任一温度下进行,试验的持续时间1h 0 4.21.6 湿热(循环),剩余循环热敏电阻器应经受GB/T2423.4-1993试验Db的程序,按下列的循环数进行。表8每个气候类别的循环次数类rJ 循环次数/-/56 5 /-/21 1 /-/10 1 /-/04 。试验后

39、,热敏电阻器应按4.3.2进行恢复。4.21. 7 最后测量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并且标志应清晰。按详细规范规定方法测量有关参数。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对绝缘型,应按4.7测量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于详细规范的规定值。热敏电阻器应按4.8进行耐电压试验并无击穿或飞弧。4.22 稳态湿热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非绝缘型热敏电阻器应经受IEC60068-2-3: 1969试验Ca的试验,采用适当的严酷等级。对绝缘型热敏电阻器应采用相同的试验程序,但是如果有关详细规范规定,试验期间可对热敏电阻器施加一个直流电压,其值为最大耗散相对应电压的1/20(采用R5系列)。周期结束后,将热敏电阻器从试验箱中移出,并按4.3.2进行恢复。检查热敏电阻器的外观应无可见损伤并且标志清晰。.按详细规范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记录相应参数。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对绝缘型,应按4.7测量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于详细规范的规定值.热敏电阻器按4.8进行耐压试验应无击穿或飞弧。4.23 耐久性4. 23- 1 室温下的耐久性(循环)如要求应对热敏电阻器进行预处理,连续3次施加电压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