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6747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GB T 7930-2008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7040A 77 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930-2008代替GB 7930-198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of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c maps200806-20发布 200812-01实施宰瞀鹳鬻瓣警箍警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31地形图的规格32地形图的精度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35技术设计36对

2、仪器的要求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4摄影处理-41一般要求42晒像43复照44照像植字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51准备工作一52转点和选点53坐标量测-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55航测桩点法加密一56加密接边规定一57展点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61纠正镶嵌一62微分纠正7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71准备工作-72定向-73测绘地物、地貌74接边和结尾工作75航测桩点法测图8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81准备工作82定向和测图9原图清绘与接边目 次6BT 7930-2008V11ll23333333344445668889913334445555GBT 7930-200891原图清绘的要求92原图接边规定10检查

3、验收和资料上交101技术总结102检查验收一103资料上交附录A(资料性附录) WILD E4纠正仪上作业求底点的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缝隙长度、宽度D表坫“MK他刖 昌GBT 7930-2008本标准代替GB 7930一198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本标准与GB 7930-1987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 11 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原标准1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 18315执行。

4、对原标准112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按GBT 202571执行。对原标准1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 202571执行。对原标准14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 6962的规定。对原标准16进行了修改,按CHT l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在原标准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摄影处理。对原标准81进行了修改,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 1002、CH 1003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增加了101技术总结。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El。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

5、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煦、杜筱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79301987。GBT 7930-2008引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持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现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予以保留,对与相关标准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将另行制定标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i:1 000、i:2 000

6、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l:500、I:1 000、I:2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7931 1:500、i:1 000、I: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6962 I:500、i:1 000、l:2 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

7、本要求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i 000 i:2 000地形图图式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 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3总则31地形图的规格311空间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 18315执行。3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分幅与编号按GBT 20257I执行。313地形类别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问的地区;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

8、的地区;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314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1,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GBT 7930-2008表1基本等高距 单位为米地 形 类 别基本等高距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1:500 o5 1O(OS) 1o 1o成图比例尺 1:l ooo o5(1o) 1o 1o 2o1:2 ooo 1o(05) 10 2o(25) 2o(25)注:括号内表示依用图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315高程注记点高程

9、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 cm2内520个。316地形图的符号和洼记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 202571执行。32地形图的精度321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应大于表2规定。表2平面位置中误差 单位为毫米地形类别 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加密点中误差 04 o55地物点中误差 06 o8322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3规定。表3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比例尺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10、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10 05 10 20 20基本等高距 05 10 1 0 10 10 20 10(05) 10 (0 5) (25) (25)加密点 035 05 035 05 10 035 08 1204 02 04注记点 02 05 07 0S 07 15 05 12 15(02) (O4) (O2)中误差10 Z0 15 2005 0,25 05等高线 025 0 7 地形变 07 10 地形变 07 地形变 地形变(O25) (05) (025)换点 换点 换点 换点注:1: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 000、1:2 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控

11、制布点。山地、高山地地图上的等高线,在实地不能直接找到衡量其高程精度的相应位置时,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可按公式(1)计算,当计算值小于表3规定时,则按表3规定执行。“b一(n+btana)(1)式中: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n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6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a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单位为度(。)。2GBT 7930-200832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表2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324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32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

12、大于表4规定。表4 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 单位为毫米项 目 边 长 对角线展点图 o15 o20镶嵌图清绘图 o20 030复照底图326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航摄资料应满足GBT 6962的规定。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航测外业成果应符合GBT 7931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设计书的要求。35技术设计按CHT 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36对仪器的要求内业使用的各种作业仪器,应按照仪器检校标准进行检校,检校合格后,在有效期内方可用于生产。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在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

13、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4摄影处理41一般要求晒像、复照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影像清晰、反差适中、色调正常;并应在摄影处理过程中,力求消除影像的伸缩变形,以确保影像的几何精度。42晒像421片基的选择和要求4211供内业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及供正射影像图用的扫描片,采用涤纶软片,供外业调绘用的一般采用纸基像片,装片法用的调绘片,应采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涤纶软片。4212涤纶软片和像纸的乳剂分解力不应低于80 lpmm,涤纶软片经摄影处理后的不规则变形应小于310 000。422摄影处理的要求4221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正确

14、选择感光材料的型号,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宜在1822之间。4222正射影像负片密度范围:灰雾度D。o2密度值D-十在02O3密度值Dt在0811影像反差AD为06n083GBT 7930-2008反差系数7-065微分纠正扫描用的透明正片密度范围:灰雾度D。o1密度值D量小在02o3密度值Dt在1o12影像反差AD为08o9反差系数y-064223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温度和时间应适当,防止感光药膜变软产生影像漂移。涤纶软片晾干时应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局部变形。4224晒印像片片基的机械方向应与航摄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硒印对需采取必要的压平措藏。4225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423彩色摄影处

15、理4231 晒印彩色透明软片和像片,应使用色温稳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时器,光谱带窄的钠光灯和稳压电源。4232彩色像片的冲洗要求: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按配方要求控制,显影液温度与配方所要求的温度之差不超过o5,漂定液温差不超过1,中间水洗温差不超过土3。且应及时添加补充液,保证液体成分和pH值不变。4233彩色像片校色:晒印真彩色片应利用滤光片进行校色,以标准彩色样片为准;晒印假彩色像片,以正确表达光楔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区特定景观的假彩色样片为准。4234彩色感光材料的总感光度误差应小于GB l。,各乳剂层灰雾度不大于o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同黑白感光材料。4235彩色透明软片和纸基像片应在8595

16、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43复照431 复照仪的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应严格平行。432被复照的图版、像片等图件应严格压平。433原图复照后,图廓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434复照图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5 crp,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大于03 ITlm。435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22。44照像植字441 照像植字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的规格应符合图式和技术设计的要求。4,42文字、数字要求排列整齐、字隔均匀、字迹清楚、黑度和笔划粗细一致。443照像植字要求灰雾度D。小于01,黑度D大于25。444显影、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摄影处理应防止药膜脱落。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51准备工作5

17、11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为纠正和测图提供了定向点或注记点(碎部点),以及作业时所需要的仪器安置元素数据。电算加密前需取得以下各种资料:航摄质量鉴定书,涤纶片(透明正片),图历表(卡),野外控制、调绘像片,布点略图,各种观测计算手簿,前一工序的技术设计书等。测区中如有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还需搜集水文资料。512根据规范、图式和技术设计书的精度要求,分析所搜集的资料,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内业作业要求,再依据航空摄影资料和外业布点情况,合理选用量测仪器和平差计算程序,编制电算加密计划。4GBT 7930-200852转点和选点521使用立体转点仪转点、选刺点。刺孔的大小和误差均不应大于00

18、6 111i11。野外控制点一般不转刺,但应转标,需要转剌时,应依据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综合判断进行准确转刺。内业加密点应选刺在本片和相邻像片影像都清晰、明显、易转刺和量测的目标点上。522各种测图方法对加密点数量和点在像片上位置的要求:a)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解析测图仪测图、微分纠正的定向点不少于四个,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纠正仪隔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分布如图2所示;纠正仪每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分布如图3所示测图定向点、纠正点为平高点(一带纠正时,可为平面点),检查点为高程点o 3 40口I 2口o 5 60图1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微分纠正点位分布图图2纠正仪

19、隔片纠正点位分布图 图3纠正仪每片纠正点位分布图图中“口”代表像主点;“o”代表平高点。b) 图1、图2中的平高定向点、纠正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附近,左右偏离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 cm;图3中的平高纠正点应在过两主点连线中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1 cm附近范围内选取;主点附近的纠正点(中心点),应在距离主点1 cm范围内选取,选点困难时,不应大于15 CIll;c) 加密点距离各类标志应大于1 I-nITl,像幅为18 cmX 18 cm时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 cm,像幅为23 crEIX 23 cn2时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

20、5 crl2;d) 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作业时,测图或纠正用的加密点距离图廓点或图廓线在像片上不大于l cm,偏离通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 cm,困难时,不应大于15 cin。当点位不能同时满足距离图廓点和左右偏离过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条件时,应增选加密连接点。523加密点的选刺除了应按522规定执行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各点:a)加密本身需要的连接点,选刺在位于图1所示的l,3,5,2,4,6六个标准点位附近。1,2点选在距离像主点1 cIn范围内的明显点上,个别选点困难时,亦应在15 C111的范围内选点。3,4,5,6点一般情况下应与测图定向点、隔片纠正点一致,其离方位线的距

21、离像幅为18 cruXl8 CED_时应大致相等且大于35 cln,像幅为23 ceilX 23 ClII时应大致相等且大于5 cIn。当有特殊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5GBT 7930-2008b)当旁向重叠过大,连接点距离方位线小于a)规定时,应分别选点;当旁向重叠过小,在重叠中线处选点难以保证量测精度时,亦可分别选点,但其两点至旁向重叠中线垂足之和不应大于15 cm。c)选点目标在本片和邻片上都应位于影像清晰、明显,易于转刺和量测的地形点上,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大致呈矩形为宜,并应照顾调绘面积,加密点连线到调绘范围线的距离,不大于像片上1 cm。d)森林地区的点位应尽量选在

22、林问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和左右立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e)沿河道、山谷布设的航线选点时应注意标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出现相对定向的不定性,在平坦地急剧转为山地、高山地时,宜在地形变换线处,每像对增选12个地形特征点,在较大的江河、湖泊、水库地段,图板上每隔10 cm15 cm应选刺水位点,备水系平差使用。f)为便于航测原图的室内抽样检查,各测图单位可依据抽样检验的方法,自行规定选刺备查点的数量和要求。g) 自由图边的加密点选在图廓线以外。h)不同测图方法、不同像片比例尺、不同航摄区测图接边处的点位和点数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并互相转刺。53坐标量测531像点坐标采用立体坐标

23、量测仪、精密坐标量测仪、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等仪器进行量测。532像片定向可采用解析框标定向、辅助点(近似框标)定向、方位线定向等方法。533像点坐标的量测采用一人单测切读两次取中数。在立体坐标量测仪上作业,两次读数之较差,坐标z、Y不大于005 lilm;左右视差P、上下视差q不大于003 mrD。在精密坐标仪和解析测图仪上量测两次读数之较差不大于001 mm。534平行航线方向的自由图边,若采用联机空中三角测量系统作业,可只观测一次,脱机作业则需对测对算,对测后的对算较差不超过加密点中误差时,用主测成果,大于中误差而在两倍中误差以内,取中数作为使用值。若采用辅助点或方位线定向可只对测

24、,两人对测的z、Y较差不大于006 mm p、q较差不大于004 mr31,用中数或主测数据计算均可。535量测野外控制点,应对照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位置、点位说明和点位略图。野外控制点和内业加密点的点位不明显或在树顶、房顶、塔顶等非地表位置时,应将观测位置记人手簿,或绘出点位略图。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541 计算程序应具有像点坐标系统误差改正的功能。当计算程序需要填写改正后的航摄仪焦距丸、,:时,按公式(2)计算:(2)式中:,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ram);L。、L。分别为航摄仪z方向和Y方向框标距离,单位为毫米(ram);f。、f,分别为量测像片上z方向和Y方向框标间距离,单位为毫米(

25、ram)。应利用坐标量测仪量测每片框标距,其量测精度为01 i13m。需片片进行焦距改正。542计算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相对定向中,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精密坐标量测仪、精密立体测图仪量测时,平地、丘陵地标,疋一Lk一|_正乃GBT 7930-2008准点相对定向的残余上下视差q不大于002 111121,检查点残余上下视差g不大于003 mm;山地、高山地标准点相对定向的残余上下视差衄不大于003 ITlrll,检查点残余上下视差Aq不大于004 mm。如果采用解析测图仪联机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平地、丘陵地相对定向的残余上下视差Aq不大于0005 mm,山地、高山地的残余上下视差蜘不大

26、于0008 mm。b)模型连接较差按公式(3)、(4)进行计算:AS008m10 (3)z005 1等103 (4)式中:s平面位置较差,单位为米(m);z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m像片比例尺分母;,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ram);6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ram)。如采用解析测图仪联机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模型连接较差按公式(5)、(6)计算:S006m10 (5)zo04掣103 (6)Dc)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区域网间公共点的较差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表5绝对定向后平面位置与高程限差平面位置限差 高程限差地形类别 点 尉1:500 1:1 000 1:2 00

27、0 1:500 1:1 ooo l:2 000基本定向点 03 03平地 多余控制点 O5 05公共点较差 08 08基本定向点 03 03 026 026丘陵地 多余控制点 o5 05 04 O 4公共点较差 o8 08 o7 07基本定向点 04 04 04 026 04 06山地 多余控制点 o7 07 07 o4 06 10公共点较差 11 11 11 07 1o 16基本定向点 o4 o4 04 O4 o75 09高山地 多余控制点 o7 o7 07 06 12 15公共点较差 11 11 11 10 2o 24注1: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注2: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为

28、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注3: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7GBT 7930-2008543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超限和错误,应认真分析、正确处理。处理意见在图历表(卡)相应栏内注记说明,并签名。544经分析各项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根据成图方法和下工序的要求,整理下列各项成果:加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底点(主点)坐标、航高及各种定向元素。5441较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宜按摄影时期水文资料直接参与平差,或者在全区平差计算后,在立体观测下加减配赋改正,其改正数不大于iz加密点高程中误差。在像片和成果表上应注记水系平差后的高程值。5442测制1:500地形图时,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001“;比例尺为

29、1:1 000、1:2 000时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01 m。5443打印成果应清晰、齐全,装订裁切应整齐。加密像片上需填写高程,并傲到认真校对,防止抄错和遗漏。5444加密点的中误差按公式(7)、(8)进行计算:ri一m*=蚤(A)nri一m。_土蚤矗。A (8)式中:拙l一一控制点中误差,单位为米(m);mo区域网问公共点中误差,单位为米(m);一一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单位为米(m);d相邻区域网间公共点的较差,单位为米(m);n评定精度的点数。5445填写图历表(卡):内容有原始数据、作业方法、精度统计、作业过程中重大技术处理情况等,应按项目认真填写,填写者和检查者签名。最后上交资料。55

30、航测桩点法加密用航测桩点法加密,以单模型为单元进行平差计算为宜。绝对(大地)定向后,定向点平面位置限差不大于03 mln(图板上),高程限差不大于02 133;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不大于加密点的中误差;公共点的较差在加密点中误差两倍以内。剌点、量测和计算同52、53、54规定。56加密接边规定561同比例尺、同地形类别的相邻图幅、航线、区域网之问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均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与已成图或出版图接边,当较差小于规定限差12时,以已成图和出版图为准;当较差大于规定限差的iz、且小于规定限差时,应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超过限差时,应认真检查原因,确系已成图或出版图

31、错误,可使用正确的单值,并在图历表内注明备案。562 同比例尺,不同地形类别接边时,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14 mm,最大不超过图上175 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两种地形类别加密中误差之和,最大不超过和的125倍。然后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最后使用值。563不同比例尺接边,平面的较差不应大于表2规定的加密点中误差化为实地长度之和的125倍,然后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实地值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最后值。高程的较差规定与5,62相同。57展点571要求直角坐标展点仪z、Y导轨应水平且相互垂直,刺孔不大于0i mm;各种机械传动无隙动差。572原图板可选用裱糊图板、聚酯薄膜或刻图膜。图板应

32、平整无折痕。8GBT 7930-2008573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1 ram;图廓边长(包括公里网点间距离)及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恢复图板二次定向对点误差不大于015 mm。展点应认真,校对应细致,防止错漏出现。574展点图板用浅蓝色墨水或铅笔进行点的整饰和注记,各类点的整饰规格如下:岳图廓点。边长7 mm,内圈直径1 mm。三角点。边长7 mnl,内圈直径1 mm。曰埋石点。边长5 mm,内圈直径1 mm。平高控制点。外圈直径3 miD,内圈直径1 mm。o公里网点直径2 mm。内业加密点直径1 rElm。图板上应注记图幅号、比例尺、图廓理论尺寸、略图、控制点号、像片号及公

33、里网坐标。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61纠正镶嵌611 纠正镶嵌的一般要求6111 平坦地区可采用纠正仪纠正,镶嵌编制像片平面图;丘陵地、山地适宜采用正射投影仪编制正射影像图。6112纠正仪应经过检校,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作业状态;承影平面上应光照均匀,成像清晰。6113各项限差不超过表6的规定。表6 纠正镶嵌作业限差 单位为毫米项 目 限差规定透点图 应严格重合底片刺点误差 一般006,最大o08纠正对点 一般05,最大06镶嵌、切割线重叠、裂缝 02片与片、带与带接边差 一般10,最大12相邻图幅接边差 一般1z,最大156114像片平面图上的三角点、埋石点、野外控制点均应有刺孔,精度应符合

34、展点要求。公里网点、图廓点应完整。晒像的边线、镶嵌切割线不应超过像片上纠正点连线外l cm,像幅为18 cm18 cm时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0,8 cm,像幅为23 crux 23 cm时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0 cm。6115像片图整饰,各作业单位自行规定,但应标出像底点位置,内业向外业提供的纠正起始面相对航高和高程。图历表(卡)填写应认真、完整、齐全。612像片纠正6121准备工作:领取航空摄影底片;内、外业控制像片;控制手簿;图历表(卡);展点图板和技术设计书等。并对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6122像片平面图通常宜采用固定比例尺编制像片图。在纠正点控制的像片应用面积内,当高差满足公式(9)的要求

35、时,不分带纠正。o001拿M式中:h高差限值(带距),单位为米(m);9GBT 7930-2008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ram);r辐射中心至最远纠正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ram)M成图比例尺分母。一带纠正的高差限制参见表7规定。表7一带纠正高差鼹制像 幅 焦距 每片 隔片比例尺 应用公式cmX Cln mm 纠正 纠正1818 210 18 13152 10 091:500 Ah=052323 210 13 10305 19 151818 210 35 26152 19 151:1 000 一i02323 210 26 21305 38 30115 3 8 291818210 7 0 52

36、1:2 000 152 3 8 30 :2 023X 23 210 52 42305 7 6 61注:计算本表时,像幅为18 cm18 cm。每片纠正的r取60 mm,隔片纠正的r取80 mm;像幅为23 cmX 23 ClTt,每片纠正的,取80 mm,隔片纠正的r取100 mm。根据航摄资料和地面高差情况,可以采用每片纠正或隔片纠正。纠正晒印的要求如下:纠正片的片号和范围,可根据像片在图板上的位置来决定,像片图应晒出图廓线外1 cm。底片刺点:中心点、底点(或主点)、纠正点、野外控制点都应按像片上的影像准确转刺在底片上,转刺误差按表6规定执行。改投影差:应以底点为辐射中心,图板上应展绘底点

37、位置。底点坐标由电算加密提供;如为全野外布点,底点用光学法求解,求解方法参见附录A。制作透点图:点位应严格重合,透点图应注明图号、纠正片号和点号。纠正点和中心点的对点误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对点误差应合理配赋。根据底片影像的反差,正确选择相纸型号和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一般应在1822之间。如部分色调不匀,可进行局部减薄处理。613分带纠正,6131在纠正点控制的像片面积内,高差AhO001苎M时,应进行分带纠正,分带纠正一般不,宜超过三带。用立体测图仪确定带的边缘曲线,高程量测的误差不超过表7所列带距的i5,或者用旧地形图确定分带线。6132按公式(10)计算各纠正点对起始带中间平面的投影差改

38、正数瓯(计算至01 mm),并在图板上进行改正。10文一 丛、 H,一绷心o曲oD6GBT 7930-2008式中:以纠正点对起始带中间平面的投影差改正数,单位为毫米(mm)R图板上纠正点至底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ram);H。起始带中间平面的航高,单位为米(m);纠正点对起始带中间平面的高差,单位为米(m)。6133有关纠正对点和晒像的要求与6i2相同。但第二带晒像前,应改变纠正仪镜头的高度。纠正仪镜头变化值d按公式(1i)计算: d=黼式中:d纠正仪镜头变化值,单位为毫米(mm);,k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F纠正仪主距,单位为毫米(mm);Q一带距,单位为米(m);M成圈比例尺分

39、母。,hd值算出后即可在仪器上安置,并使底点与图板上的相应位置重会,使其可以进行第二带的晒像。61,34航高可使用电算成果或按图解法计算。图解法计算航高时,量测图板、像片上两控制点间距离,要求准确到01 mm。同一片两组线段求得的航高较差不应大于H300(H为本片平均相对航高),在限差内取中数作为最后值。614光学镶嵌6141光学镶嵌时应先切割好分带或分片界线,贴好镶嵌纸条,不能出现重叠和裂缝。在纠正对点后,直接将影像晒印在有感光材料的图板上。6142控制点、纠正点、底点、图廓点等在暗室安全灯下展绘;若采用透点法,像片图上刺孔位置应达到展点精度。6143光学镶嵌(包括纠正对点)的误差不应大于表

40、6的规定,摄影处理的要求与纠正晒印相同。615切割镶嵌6151切割镶嵌适用多片覆盖一幅图及分带纠正晒印后编制像片平面图。各项限差要求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镶嵌对点误差与纠正对点误差相同。6152片与片之间的镶嵌切割线,应选在像片上纠正点连线附近,偏离不应大于1 CITI;带与带之间切割线应以分带线为依据。切割线应通过接边误差小,色调大致相同的地方,尽量避免通过重要地物;切割线与线状地物交角应尽量大,一般不允许沿河流、道路等处切割。6153切割线应光滑、粘贴应牢固。6154镶嵌图上的三角点、埋石点、野外控制点、图廓点等按展点位置整饰。62微分纠正621准备工作纠正前应进行如下准备工作:a)作业仪器

41、及其外围设备均应处于良好的作业状态下,方可进行作业;b)资料准备:包括透明正(负)片、控制像片、感光胶片以及原始数据等;c)装片(或归心)、输入已知数据和参数、装感光胶片等。622采集断面数据采集断面数据要求如下:a)采集断面数据一般使用精密立体测图仪、立体坐标量测仪加其外围设备或解析测图仪;断面数1】GBT 7930-2008据还可以从任何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获取。b)用精密立体测图仪、立体坐标量测仪加外围设备采集断面数据时,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等要求与第7章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相同。c)用解析测图仪采集断面数据时,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等要求与第8章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相同。d)根据成图精度、高

42、差及坡度综合考虑,正确选择模型断面的横向间隔z和纵向间隔y。e)计算模型的断面数N。当单模型采集或单程采集时,N为奇、偶数均可;双模型采集时,第一个模型的N应为偶数。f)采集断面数据,测标一般应与模型表面相切,照准误差不大于HI 750(H为平均相对航高)。623正射投影仪纠正的一般要求正射投影仪纠正的一般要求如下:a) 供扫描用的透明正片要求同4222,且不应有划伤、斑点、指纹等。b) 以采用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或一张像片覆盖四幅图为宜。c)平面定向,平面控制点经定向配赋后,测标位置与点位不符值以像片比例尺计一般不大于003 mm,最大不应超过005 mm。d) 根据不同类型仪器和地面坡度大小

43、选择缝隙长度w,参见附录B。零级正射投影仪参照公式(12)选择:W一=型垒墨F (12)tang一级正射投影像参照公式(13)选择:w一#坚堡兰i (13)AtanG式中:w缝隙长度,单位为毫米(ram);如图上影像z方向位移,单位为毫米(ram);z模型点投影高度,单位为毫米(ram);x图上扫描点z方向的最大坐标,单位为毫米(ram);以地面坡度x方向分量,单位为度(。)。这时平地、丘陵地影像位移不大于图上02 mE|山地、高山地不大于图上04 ram。长度w数值参见附录B中表B1、B2、B3、B4(零级)和B5、B6、B7、B8(一级)。e)缝隙宽度D(见附录B)根据各类正射投影仪的特点

44、,参照公式(14)选择。o一末等箝矗,式中:D缝隙宽度,单位为毫米(mm);R,正射底片因地形坡度以影响后的分辨率,单位为线对每毫米(1pmm);辟一投影光线在YZ平面的投影和z轴的夹角,单位为度(。);以地面坡度角y方向分量,单位为度(。)。这时正射底片的分辨率应不少于9 1pram。宽度D数值参见附录B中表B9。f)测定并安置灰楔。量测扫描片上最大和最小密度值,并按公式(15)计算出平均密度值Df日,继而计算灰楔值。12一堕寺堕1 “ 灰楔值一D日一K JGBT 7930-2008式中:Dt最大密度值;Dtn最小密度值;K根据作业情况试验测定的密度常数。g) 扫描和晒印正射负(正)片,应晒

45、出图廓线外8 mm。每个立体像对一次晒印完毕。h)正射像片的摄影处理作业要求与第4章同。i)正射影像图的整饰,依据用图需要,由各作业单位自行规定。624接边要求接边要求如下:a)双模型仪器上的连接误差,以模型比例尺计一般不大于0005 mm,最大不应大于0,01 mmb)带与带接边差:平地、丘陵地:一般03 mm,最大06 mm,山地、高山地:一般05 mm,最大10 mm。c)幅与幅接边差:平地、丘陵地:一般12 mm,最大15 mm,山地、高山地:一般16 mm,最大20 mm。7精密立体到图仪测图71准备工作711精密立体测图仪适用于各种成图比例尺及各种地形类别的测图,仪器应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定期检校,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712测图面积不应超过像片上控制点连线外1 cm,且像幅为18 cm18 cm时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 cm、像幅为23 cm23 cm时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 cm。7,13模型比例尺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