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7113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20.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NB T 47006-200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9-12-01发布NB/T 47006-2009 (JB厅4757) 代替JB/T7261一1994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Aluminum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2010-05-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NB/T 47006-2009 CJB/T 4757) 目;欠前言.1141 范围.115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1164 材料.1245 设计.1246 制造、检验与验收.1377 安装与操作.146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交换器性能试验方法.152附录B(资料性附录)焊接接头型式.162附录c(资料性附录)热交换器型号的编制方法.169

2、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交换器使用须知.171标准释义.175113 NB/T 47006-2009 CJB/T 4757) 前言本标准与JB厅7261-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设计压力由原来不大于6.3MPa提高到8.0MPa,设计温度拖围由原来的-27悦目150C修订为-269 C - 200 C; 一一增加了板翅式热交换器的术语和定义;一一在压力试验中,将液压与气压试验压力的比例由原标准的1.5倍和1.25倍修订为1.3倍和1.25倍,与国际制造业相接轨;-一材料方面增加了按m厅4们734和GB厅3引198标准遍用的规定;一一一增加了第5章设计一-检验与验

3、收方面增加了荧光检验、不一致的修正、存在的缺陷及补救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一一删除了原标准中清洁度测试和真空检漏及体膨胀试验的内容;一一增加了安装和操作要求的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厅C26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分技术委员会(SC5)组织起草和审查。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在油机械研究所、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阎振贵、王金宏、洪宝玲、李建伟、毛央平、曾传勇、周文学

4、、陶相伦、王晋、贾振武、张延丰、朱巨贤、王为国。114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JB厅Q258一76;一-JB厅1261-1994。NB, 4700 6 2009 r JBi T 4757 )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1 范围本际准规定了钥制服翅式热交换器(以F简耐:热交快器)的设叶、制造怆验、盼tl.安装、使用及维护等坚求1. 1 L$:标准j重用工设jJ-阻力不大于8.0MPa的热交换器u设计阳)J大于8.0MPa的热交换器,在征得买方同意时可参照本际准进行设计可制造1. 2 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范围为-269t - 200t 1. 3 本标准边用于空气的分离与液化设备(ASU)、天然气

5、加工(NGP)及液化(LNG )、石油化工f).机械司U)JS在置等场合使用的热交换器1. 4 对不能用本标准确定的热交换器的变照元件,允件用以下方法设计但需经全国偶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坪定、认可。a) 包括有限元法在内的应力分析(有分析设计资格的单位除外);b)验证性实验分析(如实验应力分析验:iE性液压试验);c) 用可比的巳投人使用的结构进行对比经骑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班单)适用于本文件。GB l50 民钢制阻力容器GB/T 228 . 己金属材

6、料室温拉伸试验方i#.GB厅228-2002.IS0 6892: J 998(町,GB/T 229 GBJT 232 GBJT 1804 GBIT 2624.1 - 2006 GBJT 2624.2- 2006 GB/T 2624.3-2006 GB/T 2624.4一-2006EQV) 金属材料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厅229-2007.ISO 148-1 :2006 , M)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JT 232-1999, 180 7438: 1985 , EQV ) 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厅1804-2000.ISO 2768-1: 1989. EQV) 用安装在圆

7、形植面管道中的差j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l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GBfT 2624.1- 2006. 805167-1:2003 , IDT) 用安装在圆形椒面管道中的差Ffi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GBJT2624.2-2006. IS0 5167-2:2003 , IDT)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GB/T 2624.3-2006, ISO 5167-3:2003 , IDT)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GB/T2624.4-2006, 1805167-4:2003 , IDT) 1

8、15 NB/T 47006-2009 (JB/T 4757) GB/T 3190 GB/T3191一-1998GB/T 3195-2008 GB/T 3198-2003 GB/T 3246.1 GB/T 3246.2 GB/T 3880.1-2006 GB/T 3880.2-2006 GB/T 3880.3-2006 GB/T 4436 GB/T 4437.1一2000GB/T 6892-2006 GB/T 6893-2000 GB/T 8063-1994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 IS0 209:2007 ( E), MOD)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铝及铝合金拉制圆

9、线材铝及铝合金筒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铝及铝合金拉(轧)制元缝管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8063-1994 , IS0 2092 , NEQ) GB/T 9438一1999铝合金铸件(GB/T 9438-1999 , ASTM B26/B26M: 1992 , NEQ) GB/T 10858-2008

10、铝及铝合金焊丝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6474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16474-1996 , ANSI H35.1:1993 , EQV) GB/T 16475 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GB/T 16475-2008 , IS0 2107: 2007 , MOD) JB/T 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皿/T4734 铝制焊接容器HG/T 20592 - 20635-2009 钢制

11、管法兰、垫片、紧固件YS/T 69-2005 轩焊用铝合金复合板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总则3. 1 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安装、使用和维护除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规章。3.2 范围本标准管辖的热交换器范罔是指热交换器的本体及与热交换器本体连接为整体的受斥零部件,且划定在下列范罔内。3. 2.1 热交换器与外部管道的连接:a) 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116 NB/l 47006 - 2009 (JB/T 475/) b ) 法兰连接的第-个法兰密封面1; c ) 螺纹连接的第,个螺纹接头端面;d)

12、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3. 2. 2 非受Ff元件与受斥元件的焊接接头以外的元件,如加强圈、支座、吊耳等应符合本标准或相应标准的规定。3. 2. 3 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应参照GB150的附录B的要求进行,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仪表等附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3 术语和定义JB/T 473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3.1 板翅式热交换器plate-fin heat exchanger 热交换器是由板束、封头、接管及支座等附件组成。流体的每一层通道由翅片、隔板、封条组成,每层通道在特定方位上都设有流体的进出口,并用该流体的进出口封头分别包容该流体的每

13、层进出口,焊上各自的接管而组成,图3.1为多股流热交换器示意图。介质lUH口)介质3(出口)图3.1 多股流热交换器示意图3.3.2 板束block (core) 板束由各流体的通道按需要依次叠置,轩焊成一体。每个通道由隔板(或侧板)、翅片(或导流片)、封条等零件组成,如图3.2所示。117 NB/T 47006-2009 (JB/T 4757) 隔板(或货i板)图3.2 板束体基本结构示意图3 3. 3 翅片beat transfer fln 翅片是热交换器的基本元件.传热过程主要通过翅片热传导及翅片与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来完1&, 3 3. 4 导流片distributor fjn 导流片在

14、热交换器中主要是起就体的进出口导向作用,一般为多孔型翅片。封条side bar 封条是热交换器的基本元件,主要分布在热交换拇的四周边缘,起封闭和支撑各层通道的作用。3.3.6 隔板parting sheet 嗣桓是两层翅片之间的金属平极.义称复合极,它在母体金属表面覆盖有一层轩料合金,在奸蝉时合金熔化而使翅片、封条与金属平板焊接成一体。3.3.7 侧板cap sbeet 侧板是位于热交换器板束最外侧的隔椒,又称盖饭3.3.8 强度层dummy layer 强度层(又称工艺层)是从强度、热绝缘和l制造t非要求出发,在板束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的与环境大气相通,不进行热交换的通道。3.3.9 无用区域d

15、ead area 通道中和翅片或导流片相通或不相通的无介质流动的区域。3.3.10 通道排列layerarrangement 通道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单叠排列、复叠排列、温叠排列。tt 日i咱B/丁47006-2009 (JB/T 4757) 3 3.10 1 单叠排列single banking 单叠排列时每一热通道都与-冷通道相邻排列,见性I3.3 a )0 3. 3. 10. 2 复叠排列double banking 复叠排列的每-个热通道都与两个冷通道相间,或每一个冷通道和两个热通道相间,见图3.3b)。3.3.10.3 混叠排91Jsingle and multiple banking

16、在同一板束中除有热通道与冷通道相邻排列外,同时存在一个热通道和两个冷通道相间或同时存在一个冷通道和两个热通道相间,见图示3.3c )。3. 3. 11 封头header 3 11 4 11 5 41 1144囚45. 46 . 47 A 11 B D A 11 11 A AIIBIIA.a圃AA一冷通道;B-热通道a)通道单叠排列示意罔2 11 3 11 11 5 4:1 11中114虫114611 047 A 11 a 11 A 11 A 11 B B 11 A 11 A 11 11 A A一冷通道:B-一热血道b)通道复叠排列示意罔2 11 3 11 .j 11雪43 11 44 11 4

17、5 11 46 11 47 A II B II B II A II B B 11 11 B 11 B田AA-冷通道;B一热通道c)通道i昆叠排列示意图图3.3通道排列示意图封头通常由封头体、接管、端板、法兰(或封盖)等零件经焊接而成。119 NB/T 47006-2009 (JB/T 4757) 3.3.1 1. 1 封头体header body 组成封头的半圆筒部分。3.3. 11. 2 端板header with ends 封头两端的与封头体连接的零件。3.3. 11. 3 接管nozzJe 流体进出封头的管路。3.3. 11. 4 封盖nozzJe cap 试压或氮封时封闭接管的零件。3

18、.3.12 多板束单元composite block 多板束单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束,通过并联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组成的板束,图3.4为并联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的板束。图3.4多板束组成的热交换器单元结构图3.3.13 热交换器组manifoJded exchanger 热交换器组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热交换器按不同的配管形式进行组合(并联或串联)而构成,如图3.5所示。120 NB/47006 2009 (JB/T 4751) 1l.Jt;l中liJJj扫毒管i1l:图3.5热交换器组的构成示意图3.4 一般规定3.4.1 设计1*力3.4. 1. 1 热交换器是由数个ffi力通道(斥力

19、相同或不相同)组成。设计时应考虑操作时可能出现最苛刻的1*力组合。3.4. 1. 2 每一个通道的设计ffi力应不低于该通道的最高工作压力。3.4. 1. 3 热交换器安装在压力容器中时,买方应给出热交换器的环境设计ff力,热交换器应能承受内外压力差的作用。3.4.1.4 热交换器安装在真空容器中时,买方应声明并确定相应的各通道的最高工作压力。3.4.1.5 热交换器按外斥设计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差。3.4.1.6 热交换器工作在真空状态时,其真空通道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设置有安全控制装置时,设计ffi力取1.25倍的最大内外1*力差或O.lMPa两者的小值

20、;当元安全控制装置时,取O.lMPa。3. 4.2 设计温度3.4.2.1 内部热应力的增加应不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在可接受的限度之内,稳定状态下的铝制热交换器通道之间(同一截面)的最大推荐允许温差为50t:;但在有相变流体以及有在瞬间循环的条件下,推荐温差为20t:-30t:。3.4.2.2 设计温度大于65t:时,不得选用含镇量大于3%的铝合金。3.4.2.3 设计温度应不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Ot: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最低为-269t:。3.4.2.4 热交换器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按最高温度设计。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材料的允

21、许使用温度。3.4.2.5 元件的金属温度可用传热计算求得,或在已使用的同种工况的热交换器上测定,或按介121 NB/T 47006-2009 (JB/T 4757) 质温度确定。对不同工况的热交换器,应按最苛刻的工况组合设计,并在图样或相应技术条件中注明各工况的原力和温度值。3.4.3 流体介质应对操作过程使用的介质的特性进行限制。流体应干净对铝合金无腐蚀作用,通常不考虑腐蚀裕度。并对易结垢、沉淀、堵塞热交换器的介质加以控制。3.4.4 载荷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a) 内压、外压或最大斥差;b)液体液柱静压力;c) 热交换器的自重,以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压力试验状态下内装物料的重力载荷;d)

22、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管道等的重力载荷;e) 风载荷、地震载荷;f) 支座、支耳及其他型式支撑的反作用力;g)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h) 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i ) 包括压力急剧波动的冲击载荷;j ) 冲击反力,如由流体冲击引起的反力等;k)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3.4.5 厚度附加量厚度附加量按式(3.1 )确定:C=C.+C2 式中:C一一厚度附加量.mm; C.一一铝材厚度负偏差,按照GB/T3880.3和GB/T4436的规定.mm; C2 -腐蚀裕量,按3.4.3的规定.C2=00 3.5 许用应力. (3.1 ) 本标准规定的封头、接管、法兰、封条和侧板等受Ff

23、-.元件铝材的许用应力值按JB/T4734的规定选取,或按相应标准提供的力学性能和安全系数计算确定;对用于翅片、隔板等受斥元件的材料,按GB/T3198和YS/T69规定的抗拉强度值除以安全系数4-6计算确定。3.6 焊接接头系数焊接接头系数应根据焊接方法和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型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a) 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100%无损检测=0.95; 局部无损检测=0.85。b )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100%无损检测=0.90; 局部无损检测=0.80。由于结构原因,焊接接头无法进行无损检测时,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其焊接

24、接头系数一般不大于0.60122 ,-NB/T 47006-2009 (JB/T 4757) 3. 7 压力试验热交换器制造完成后应经Fff试验。压力试验的方式、要求和试验压力应在图样上注明。斥力试验一般采用液斥试验,试验液体按6.2的要求执行。对于不允许有微量残留液体或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充满液体进行液压试验的热交换器,可采用气试验。做气压试验及气密性试验的热交换器应满足6.2的要求。3.7.1 试验压力试验压力的最低值按下述规定,试验压力的上限应满足5.1.8.2应力校核的限制。3.7. 1. 1 内压通道液压试验压力:气压试验压力:气密性出验j主力:式中:PT 试验压力,MPa; P一一段计

25、Jf._力.MPa: Pr = 1.3 P x pL - lI PT = 1.25px一丁1 PT = 1.0p 一一热交换器用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i午用应力.MPa: JI一-热交换器用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o 3. 7. 1. 2 外斥通道液照试验压力:气ff试验Jf._力:气密性试验:式中:PT一一试验压力,MPazP一二设计压力,MPa;3.7.1.3 有特殊要求的压力试验PT= 1.3p PT = 1. 25p PT = 1.0p . (3.2 ) . (3.3 ) . . (3.4) . (3.5) . (3.6) . (3.7) 承受交变载荷以及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热交换器

26、,其液压试验压力应适当提高,具体要求按照图样规定执行。3.8 固样制造厂提供的产品外形图应具备买方审查所需要的所有数据,主要包括:a)外形尺寸,材料厚度,型号规楠,换热面坝,通道容积、支架及重量;b)材料的牌号规格,所用翅片的类型;c) 接管和法兰的位置、连接详情,必要时还需有各种流体的类型:123 NB/T 47006-2009 (JB/T 4757) d)制造和试验数据,无损检测的范罔和位置,试验压力及焊缝识别。4 材料热交换器用材应考虑使用条件(如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特性及操作特点等)、热交换器的制造工艺与检验要求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并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成形

27、性能及其他工艺性能和物理性能。具体选用参照JB/T4734、GB/T3198及YS/T69的相关规定执行。5 设计5. 1 封头5. 1. 1 封头的接管与外部铝合金管道连接时,采用焊接结构,见图5.1a)。5.1.2 封头的接管与外部管道连接时,采用法兰连接,结构见图5.1b)。5.1.3 封头的接管与外部异种金属管道(不锈钢或铜)采用焊接结构,见图5.1c)。封f去兰b) 图5.1 封头结构示意图124 c) 图5.1 (续)5.1.4 封头/接管的配置形式(典型的配置图见图5.2)。a)径向接管b)斜接管图5.2典型的封头/接管形式5.1.5 符号说明:B一一组合式封头矩形底面横向宽度,

28、lllDl; C一一壁厚附加量,mmDi一一半圆筒内直径.mm; di一一一接管内直径,mm; NBIT 47006- 2009 ( JB/ c)切向接管Dp一一平板形端板计算直径,圆形平板为内直径,非圆形平板为短轴;F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所计算的合力,N; Fr二二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所允许的合力,N; Fx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X轴方向的分力,N; Fy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Y轴方向的分力,N; Fz二-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Z轴方向的分力,N; hJ h2一一-板组合式封头折边高度,mm;h一一过渡短节高度,mm; H一一板组合式封头的高度,mm; L一一组合式封头矩形底面纵向

29、宽度,mm1.1, NB/T 47006-2009 CJB/T 4757) M-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所计算的合力矩,N-mMr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所允许的合力矩,N-m;Mx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X轴方向的分力矩,N-m;地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Y轴方向的分力矩,N-mM与一一接管到封头的内截面上Z轴方向的分力矩,N-mp一一设计压力,MPa;Rj-一封头体内半径.mm; Rp一一一平板形端板计算半径,mm; 4一一平板形端板厚度(包括壁厚附加量),mm; 一一斜平板形端板的倾角.45。运。00;6一一封头体壁厚,mm; 一一焊接接头系数;t一一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o

30、5.1.6 热交换器封头结构形式见图5.3-图5.705.1.7 封头与板束的连接结构根据设计压力和封头厚度,可采用图5.8的结构形式。图5.3弧形端板封头示意图L 图5.4平板形端板封头示意图126 r/, NB/T 47006-2009 (JB/T 4757) 图5.5斜平板形端报封头示意图:t: t电旬L 固5.6弧形端极组合式封头固5.7 板组合式封头均不带过渡板短节的带过渡短节图5.8封头与板束连接(示意圈127 NB/T 47006-2009 (JB/T 4757) 5.1.8 壁厚计算与强度校核5. 1.8. 1 弧形端板及封头体(图5.3)的壁厚计算:当d/Dj运0.5,由式(

31、5.1 )计算:C + -P -正UE -ou t-R一P一,-t 町、 J 一-rEL - . (5.1 ) 其中=0.6 0 5. 1. 8. 2 图5.4-图5.6所示封头,其封头体的壁厚采用式(5.1 )计算。图5.7所示封头,对于一定的设计壁厚,除非已经作了有效的应力分析,或采用有实践经验的公式,否则应对每一设计尺寸进行压力试验前的应力校核。压力试验前,应按式(5.2)校核圆筒应力:咿_pT(Rj+O.5e) -一. e . (5.2) 式中:T一一一试验压力下圆筒的应力,MPa; Rj一一圆筒内直半径,mm; PT-一试验压力,MPa; 在一一圆筒的有效厚度,mmo T应满足下列条

32、件:液压试验时:T运0.9Ro_2气ffi试验时:T运O.8RO.2 式中:RO.2一一一圆筒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规定残余延伸应力,MPa; 4一一圆筒的焊接接头系数。5. 1.8.3 平板形端版当需采用平板形端板时,其结构可按图5.9选用。壳体可延伸电图5.9 常用平板形端板结构示意图圆形平板最小厚度按式(5.3 )计算:128 尺2 ) NB/T 47006- 2009 (JB/ I 4?而p=DP 半圆形平板最小厚度按式(5.4 )计算:其中:45。运运90005.1.8.4 接管 = RI 接管的计算方法按照JB/T4734的有关规定执行。5. 2 侧板、隔板5.2.1 侧板C C 侧板

33、应和所配用的封头厚度相适应,侧板厚度一般为3mm-6mm。5.2.2 隔板隔板厚度的选择须考虑压力引起的来自侧封条的拉应力。隔板典型厚度在0.8mm-2mm,由设计者根据应力选取。5.3 翅片、导流片5.3.1 翅片翅片高度、厚度及翅片节距一般为:a) 翅片高度h=2.5mm- 20.0mm; b)翅片材料厚度t=O.lmm - 0.6mm; c) 翅片节距p=0.8mm-4.2mm。翅片的允许最高设计压力按附录A确定,安全系数范围为4-6,可根据使用场合选取。5. 3. 1. 1 翅片分为锯齿型、多孔型、平直型、波纹型等。具体结构如图5.10所示。a)锯齿型翅片b)多孔型翅片吨且JUlJc)

34、平直型翅片d)波纹型翅图5.10主要翅片类型(币1. ( 5.4 NB/T 47006-2009 (JB/T 4757) 5.3.1.2 翅片规格尺寸。翅片有不同的形式,高度(h )、厚度(t)、不同的节距(p),可组成多种翅片的规格尺寸,如图5.11所示。常用的规格见表5.1-表5.3。130 平直型翅高翅距翅厚h. mm p. mm t.口1口19.5 1.4 0.2 9.5 1.7 0.2 9.5 20 0.2 6.5 1 7 0.3 6.5 2.0 0.3 4.7 2.0 0.3 3.0 3.5 0.3 锯齿型-h 波纹型图5.11 翅片尺寸定义表5.1 锯齿型翅片当量直径通道截面积D

35、e. mm 刀.m2 2.125 0.00797 2.583 0.00821 3.016 0.00837 2.284 0.00511 2.67 0.00527 2.45 0.00374 2.93 0.00247 注:选用锯齿型翅片时应注:H锯齿齿长Ip0 传热面积二次换热面F; , m2 积所占比例15 .0 0.886 12.7 0.861 I l.l 0.838 8.94 0.816 7.9 0.785 6.1 0.721 3.37 0.458 三种巾mJ) IJ .、, . J 111. -斗J.j , 争f 、J fJlJ 咱;1吨)71 1-一一一_-一95 20 03 2 87 0

36、00782 109 0844 -6.5 42 05 458 00053 462 0619 6.5 20 0.6 2.263 0.00413 730 0808 65 2.0 0.3 2.67 0.00527 79 0785 6.5 1.7 0.3 2.284 0.00511 8.94 0.816 6.5 1.4 0.5 1. 565 0.00386 9.857 0.87 4.7 4.2 0.5 3.934 0.0037 3.76 0.532 4.7 2.0 0.3 2.45 0.00374 6.1 0.721 3.0 4.2 0.5 2.984 0.0022 2.95 0403 注:选用打孔翅片

37、时应扣除开孔所r1有的传热面(多孔型应注:1开孔率)。表5.3波纹型翅片翅高翅距翅厚当量直径通道截面积传热面积二次J负J!.I(1Ih. mm p. mm t.口1口1De. mm ji , m2 Fj. m2 积所Ilj比例10.0 5.0 0.4 7.07 0.01075 6.08 。.67()9.5 3.0 0.3 417 0.00828 7.933 。7n6.5 30 0.3 3.76 0.00558 5.933 ()_6(J7 4.7 2.5 0.3 2.933 0.00387 5.28 。.667注:选用波纹骂骂翅片时应注tH翅片峰顶距离(波长)lpo 5.3.2 导流片根据板束的

38、宽度及导流片在板束内的开口位置和开口方向,导流片一般有如图5.12a)-h)J。示等多种型式。D NB/T 47006-2009 (JB/T 4757) a)通道侧面开口型导流片结构示意图b)通道敞开导流片结构示意图c)通道中间开口导流片结构示意图d)通道端头局部开口的导流片结构示意图e)通道侧面开口导流片结构示意图。通道侧面开口导流片结构示意罔g)板束中部通道中流体导出或导人时导流片结构示意罔h)板束中部通道中流体导人或导出时导流片结构示意罔图5.12 导流片结构示意图132 NB!T 47006-2009 CJB!T 4757) 5.4 封条封条宽度可根据封头的壁厚及焊接的合理性选择。封条

39、常用截面形式如罔5.13a)所示,常用端头形式如图5.13b)所示,其质量见表5.40B H !I 年-tW a)常用封条的截面型式B A型B型C型的封条端部接口型式(以截面型式IV为例)图5.13常用封条结构示意图133 NB/l 47006-2009 (JB/l 4757) 表5.4常用封条规格质量表kg/m 封条宽度B封条高度H.mm 口1口13.0 4.7 6.5 8.9 9.5 12.0 6 0.049 0.077 0.106 0.146 0.155 0.197 8 0.066 0.103 0.142 0.194 0.207 0.262 10 0.082 0.128 0:177 0.

40、243 0.259 0.328 12 0.098 0.154 0.212 0292 0.311 0.394 15 0.123 0.192 0.266 0.365 0.389 0.492 20 0.164 0.1.56 0.354 0.486 0.5 18 0.656 25 0.205 0.320 0.443 0.608 0.648 0.820 1 OOO2000 土8J , F , G :f: 3 !J. T 士1。在法兰外径max5I N , Q, 0 2000 士10S 士1Z 士1。在螺栓孔圆max5固6.2板束中心线为基准线的公差示意图139 NB/T 47006-2009 (JB/T

41、 4757) HCi:12) l1000 ,; 2000 :t 8 F、G士3t:. T 士l。在法兰外径max;S M. N. 0 2000 :t 10 S 士lZ 士10在螺栓孔圆max运5图6.3 支座基线为基准线的公差示意图140 -l、h;斗O6005飞JBIG T 1 . 1 -1 1 1 暨噩噩一符号基本尺寸允许偏差符号允|俐J:F B , C, D , 1 000 土6A 士。F , G, H 1 0002 000 士8. T :t 1。在法、,外.11111)1髦!, J , N 2000 :t 10 Z 士10在螺价1LIl111111题E 士1) 图6.4两台热交换器单元

42、组装的公差示意图6.1.2.5 单向热交换器外形尺寸的标准公差应按照图6.2和图6.3的规定,板束1川、内(地悟|们户和支座基线(见图6.3)作为外形尺寸的基准线。制造厂可使用其他的基准线。到hII IhII 11 1刊1,同意后,可采用其他的公差值。141 NB/T 47006-2009 (JB/T 4757) 6. 1.2.6 两台热交换器单元组装的外形尺寸的标准公差应按照图6.4的规定,其支座基线也可作为外形尺寸的基准线。6.1.2.7 图6.2-图6.4中规定了法兰的尺寸公差要求。6.1.3 板束6. 1.3. 1 组装要求:a) 奸焊元件的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图样或相关技术文件的

43、要求;组装前不得有毛刺,且表面不得有严重磕、划、碰伤等缺陷;组装前应进行清洗,以除去油迹、锈斑等杂质,清洗后应进行干燥处理;b)组装前的翅片和导流片的翅形应保持规整,不得被挤压、拉伸和扭曲;超片、导流片和封条的几何形状有局部变形时,应进行整形;c) 隔板应保持平整,不得有弯曲、拱起、小角翅起和无包覆层的白边存在;板面上的局部凹印深度不得超过板厚的10%,且最深不大于0.15mm;d)组装时每一层的奸焊元件应互相靠紧,但不得重叠。设计压力p:;2.5MPa时,轩焊元件的拼接间隙应不大于1.5mm,局部不得大于3mm;设计压力p2.5MPa时,轩焊元件的拼接间隙应不大于lmm,局部不得大于2mm。

44、拼接间隙的特殊要求应在图样巾注明。6. 1. 3. 2 轩焊工艺奸焊工艺的制定应按合格的奸焊工艺评定进行。6.1.3.3 板束外观:a) 板束焊缝应饱满平滑,不得有轩料堵塞通道现象;b)导流片翅形应规整,不得露出于隔板之外;c) 相邻上下层封条间的内凹、外弹量不得超过2mm;d)板束上下平面的错位量每100mm高不大于1.5mm,且总错位量不大于8mm;e) 侧板的下凹总量不得超过板束叠层总厚度的1%。6.1.4 焊接6.1.4.1 焊接接头型式应根据介质温度和载荷条件选择焊接接头型式,选择焊接接头型式时应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和明显的外形突变,附录B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焊接接头型式。6.1.4.

45、2 焊接工艺:a) 热交换器施工前的焊接工艺评定应按JB/T4734的附录B进行。热交换器的焊接工艺文件应按图样技术要求和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并参照JB/T4734的附录E制订;b)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规程、施焊记录的焊工识别标记等文件的保存期不得少于7年。焊工识别标记应打在规定的容器部位,但不得在耐腐蚀面上打钢印;c) 焊接接头表面的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焊接接头返修要求应符合JB/T4734的有关规定;d) 受斥元件的A、B、C、D类焊接接头及奸焊缝的补焊应采用鸽极氢弧焊、熔化极氢弧焊或采用通过试验可保证焊接质量的其他焊接方法,并应符合JB/T4734的有关规定。6. 1.5 封头成型

46、后封头的壁厚减薄量不得大于图样规定厚度的10%,且不大于3mm。6. 1.6 机械加T.表面和非机械加仁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应分别按GB/T1804中m级和c级的规定执行。142 NB/了470062009(,j/T 1/, i 6 1 7 兀损检测6. 1. 7. 1 封头和接管等受用元件的本体及其复合件的焊接接头的元损检测要求应符合JBfT.1/ I 的规定。其对接接头应按JB/T4730.2进行射线检测或JB/T4730.3进行超声检测。6. 1. 7.2 封头和板束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封头采用热处理提高材料机械强度11-.1,;, 按JB/T4730.5进行渗透检测,图样有要求的按照图样执行。6. 1.7.3 需在总装时完成的相邻封头之间的对接接头,对无法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的部位,应按JB/T4730.5进行渗透检测,1级合格。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B能源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