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7122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NY T 720.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 020. 99 B 20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720. 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晌的检测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一Part 3: testing the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2003-12-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jT 720. 3-2003 10 前言NYjT 720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g第1部分z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

2、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jT720的第3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彭于发、王振营、李宁、杨崇良、董英山、路兴波、付仲文。1 范围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晌的检测NY/T 720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玉米对玉米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方法。NY/T 720. 3-2003 NY/T 720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玉米对玉米因主要害虫及优势天敌种群数量、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玉米病害影响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3、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jT72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4404. 1一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 jT 720. 1 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NYjT720的本部分。3.1 靶标生物target 0咆anisms转基因玉米中目的基因所针对的目标生物。3.2 非靶标生物non-target 0咆an

4、isms转基因玉米中目的基因所针对的目标生物以外的其他生物。4 要求4.1 试验晶种转基因玉米品种;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当地普通栽培玉米品种。4.2 其他要求按NYjT 720. 1 2003中第3章的要求。5 试验方法5.1 试验设计小区面积不小于150m (10 mX 15 m),二次以上重复,常规耕作管理,全生育期不应喷施杀虫剂。5.2 播种按当地春玉米或夏玉米常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进行播种。11 NY!T 720. 3-2003 5.3 调查记录5.3.1 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5.3.1.1 调查方法直接调查观察法.从定苗后10d到成熟,每7d调查一次,每小区采用对角线

5、5点取样,每点固定5株玉米。记载整株玉米(螃虫、叶瞒记载上、中、下3叶及其地面各种昆虫和蜘蛛的数量、种类和发育阶段。开始调查时,首先要快速观察活泼易动的昆虫和或蜘蛛的数量。对田间不易识到的种类进行编号,带回室内鉴定。吸虫器调查法:在玉米定苗15d后调查第一次,以后在玉米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花丝盛期和灌浆后期各调查一次,共计五次,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祥。每点用吸虫器抽取5株玉米(全株)及其地面1 m范围内的所有节肢动物种类。将抽取的样品带回室内清理和初步分类后,放人75%乙醇溶液保存,供进一步鉴定。5.3. 1. 2 结果记录记录所有直接观察到和用吸虫器抽取的节肢动物的名称、发育阶段和数量。5

6、.3.2 转基因抗虫玉米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螺)的抗虫作用5.3.2.1 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相邻四行的20株玉米,在心叶末期和穗期(收获前)各调查一次。心叶末期调查玉米心叶被害情况,收获前剖轩(包括雌穗)调查玉米植株被害情况。5.3.2.2 结果记录调查玉米心叶受玉米集危害程度,其判断标准见表A.1,计算各小区心叶期玉米娱对叶片为害级别(食叶级别)的平均值,然后按表A.2的规定判定玉米对玉米螺抗性水平。穗期调查记录玉米蟆蛙孔数量、活虫数和蛙孔隧道长度(cm)。5.3.3 转基因抗虫玉米对其他主要鳞翅目非靶标害虫的抗虫作用方法同5.3.2,具体调查对象为棉铃虫(Hel

7、icoverpaarmigera Hbner)、甜菜夜娥CSpodo卢teraexigua)、粘虫Mythimnaseporota (Walker) 、高粱条螺Procerasvennosatum (Walkerl 、桃蛙螺Dichocrocis户unciferalis(Gunee) 等主要鳞翅目害虫。对于高粱条旗和桃蛙琪的植株被害率、蛙孔数和幼虫存活数可结合5.3.2调查亚洲玉米膜危害时一向调查。5.3.4 对玉米病害的影响5.3.4.1 调查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和穗期各调查一次,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相邻的两行20株玉米,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具体病害的分级标准按表A.3

8、、表A.4、表A.5和表A.6执行。5.3.4.2 结果表述对玉米茎腐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病情况用发病率D表示,按式(1)计算。D二手X100 . ( 1 ) 式中2D一一发病率,%;N一一病株数,单位为株;T一一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对玉米叶斑类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泡菌叶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对玉米鉴定材料群体中个体植株发病程度的综合计算,确定各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见式(2): 12 式中gI一一病情指数;1 L; X_R) Z一一一一一X100 MXT L;一一调查病害相对病级数值及其株数乘积的总和;N一

9、一病害某一级别的植株数,单位为株;R 病害的相对病级数值;M 病害的最高病级数值9T 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5.4 结果分析NY/T 720. 3-2003 .( 2 )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比较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对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以及主要病害的影响。13 NY!T 720. 3-2003 食叶级别1 2 3 4 5 6 7 B 9 虫害级别1 3 5 7 9 病情分级1 3 5 7 9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级评价标准表A.l玉米心叶受玉米虫草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症状描述仅个别心叶上有少量针刺状(1mm)虫孔仅个别心叶上有中等数量针刺状(lmm)虫子L少数心叶

10、上有大量针刺状(1mm)虫孔个别心叶土有少量绿豆大小(2mm)虫孔少数心叶上有中等数量绿豆大小(2mm)虫孔部分心叶上有大量绿豆大小C2mm)虫于L少数心叶上有少量直径大于2mm的虫孔部分心叶上有中等数量直径大于2mm的虫孔大部心叶上有大量直径大于2mm的虫孔表A.2玉米对玉米摆的抗性评价标准心叶期食叶级别平均值抗性类型l.O2. 0 高抗HR2.14. 0 抗R4.1-6.0 中抗MR6.1-8.0 感58.1-9.0 离感HS表A.3叶斑病分级标准症状描述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5%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穗

11、位丁F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nt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穗位下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穗位上部叶片病斑较多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NY/T 720. 3-2003 费A.4玉米镀桔病分级标准病情分级症状描述。全株元症状1 果穗下第4叶鞠及以下叶鞠发病3 果穗下第3叶鞠及以下叶稍发病5 果穗下第2叶鞠及以下叶稍发病7 果耀下第1叶稍及以下叶鞠发病9 果穗及其以上叶鞠发病襄A.5玉米穗腐病分级标准病情分级症状描述1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0%-1%3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2%-10%5 发病面权占果穗总面军R11%.25% 7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26%-50%9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51%-100%表A.6玉米矮花时病分级标准病情分级症状描述。全株元症状1 少数叶片出现轻微花叶症状3 较多叶片出现轻微花叶症状5 穗位以上叶片出现典型花叶症状,植株略矮,果穗略小7 全株叶片出现典型花叶症状,植株矮化,果穗小9 全株花叶症状显著,病株严重矮化,果穗不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