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7273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GB 28373-2012 N类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43. 160 T 50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8373-2012 N类和0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Tank vehicles of categories N and 0 with regard to rollover stability 201/.05-11发布2014-01-01实施。币2阳军?_ywm,s飞v 且轨电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自本标准第4章、第5章、第6章的内容为强制性要求,其余为推荐性要求。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 28373-2012 本标准参考ECER111-2001法规

2、关于就侧倾稳定性方面批准N类和O类罐式机动车的统一规定制定。本标准与ECER111-2001法规的主要技术内容差异如下:一-ECER111-2001法规中适用于关于危险货物道路国际运输的欧洲协议)(ADR协议)定义的危险品的罐式车辆,本标准适用于罐式汽车和罐式挂车。一-ECERl11-2001法规中规定的计算限值为侧向加速度不小于4m/s2,本标准用计算法计算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应不小于0.408。一一一增加第7章抽样与合格判定。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集

3、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青岛中油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成军、王学平、于畅洋、苏玉萍、潘俊兴、苏德标、胡钢。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GB 28373-2012 N类和0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N和O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的术语、定义、限值要求、实车试验法、模拟计算法、抽样与合格判定。本标准适用于川、N3类罐式汽车和03、04类罐式挂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

4、350 专用汽车和专用挂车术语、代号和编制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73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侧翻临界点rollover threshold 车辆一侧的所有轮子与倾斜台表面脱离接触瞬时的状态。3.2 悬架装置bogie 具有负载分配补偿功能的车轴组,在此车轴组中,所有轮子中的某一边上的车轮可同时实现零负荷。3.3 罐体充装率filling ratio of the tank 罐体内充装货物体积与罐体几何容积的比值。4 限值要求4. 1 实车试验法的限值4. 1. 1 车辆的静态侧倾稳定性应满足在对左右两侧进行的侧倾试验中,当侧倾台的角度达到23。时,车辆不应发

5、生侧倾。4. 1.2 如果车辆在左侧或右侧各三次试验中有一次超出限值,允许进行一次重复试验。重复试验仍不达要求,车辆的静态侧倾稳定性判为不合格。4. 1.3 侧倾试验时,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接触的车辆部件在试验中不应友生接触现象。4.2 模拟计算法的限值用计算法计算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应不小于0.40801 GB 28373-2012 5 实车试验法5. 1 试验条件5. 1. 1 试验装置侧倾台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承受试验最大负载条件下不应出现明显的变形。为了防止车辆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滑动,应紧靠轮胎的位置设置防滑挡块,防滑挡块不应影响试验结果。5. 1. 2 凤力条件在离地10m高

6、度下,以试验装置中心为圆心半径30m范围内,侧向风速度不应超过3m/s,总风速不应超过5m/sc 5. 1.3 轮胎对于额定负载条件下的试验车辆,应使轮胎内的气压达到车辆生产商规定的压力。在冷态下,充气压力的公差为2%。5. 1. 4 车辆组件5. 1. 4. 1 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所有车辆组件(包括弹簧状态与设置、其他悬架组件和悬架形状等)应处于生产商规定的状态。5. 1. 4. 2 悬架的高度调整装置应在侧倾试验过程中处于关闭状态(保持为静态值)。悬架两侧的交叉联结应处于无效状态。5.2 试验装置的精度试验装置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30。5.3 非动力驱动车辆如果试验车辆是半挂车、全挂车或

7、其他挂车,该车辆可以和牵引车或替代牵引车的装置一起进行试验。如果该牵引车影响试验结果,应选用其他牵引车或选用不会影响试验结果的替代装置。5.4 车辆负载条件5.4.1 总质量为最大允许总质量。5.4.2 各轴轴荷不得超过最大允许轴荷。5.4.3 可用水或其他非危险物品作为替代载荷替代设计装载物品进行试验,罐体充装率不得小于70%。5.4.4 如果在罐体充装率小于70%的情况下整车总质量或车轴负载仍超过最大允许值,则应换用较低密度的替代载荷。5.4.5 有隔仓的罐体要分仓装载,每根车轴或每组车轴处的重心高度应接近实际重心高度。5.4.6 对不能满足5.4. 15. 4. 5规定的试验负载的车辆,

8、应采用计算判定法。5.5 试验安全应使用约束装置来防止车辆在试验中发生侧翻,约束装置不应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2 GB 28373-2012 5.6 试验方法5. 6. 1 19!tl倾台角度应缓慢增加(速度不大于0.250/叶,直到侧翻临界点。车辆纵向中心线应与倾斜台的纵向中心线平行,偏差不超过25mm。5.6.2 车辆上所有可操纵轴应锁住,防止轴的侧向移动或车轮在操纵方向上的转动。应在纵向方向上将车辆固定,以防止前后移动,但不应影响试验结果。5.6.3 应对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左侧和右侧方向各试验3次。每次试验间隔应将车辆撤离侧倾台,并短时间开动车辆,以使其悬架系统和联结组件恢复到第一次试验前的

9、状态。6 模拟计算法6. 1 计算条件6. 1. 1 基本条件如下:a) 车轴侧倾中心设定于地面;b) 假定车身结构是刚性的;c) 车辆具有对纵向中心线的对称性;d) 轮胎和悬架的负载与变形关系是线性的;e) 不计悬架水平方向的变形。6. 1. 2 挂车条件如下:a) 如果挂车为全挂车或中置轴挂车,此计算方法不必包括挂车与牵引车之间的联结器;b) 如果挂车是半挂车,则用牵引销侧倾刚度来模拟牵引车的影响,包括模拟牵引车悬架特性、轮胎特性、鞍座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特性。6. 1.3 车辆装载条件如下:a) 总质量为最大允许总质量;b) 各轴轴荷不得超过最大允许轴荷。6.2 计算方法6.2. 1 每个悬

10、架装置的侧倾刚度(角刚度)和虚拟车辆侧倾角6.2. 1. 1 带有单排轮胎的悬挂装置a) 第i个悬架装置侧倾刚度按公式(1)计算:式中zi 一一悬架装置序标(下同); 户FRV1X -一vDRi _- 2 CDRi一一第i个悬架装置总抗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FRV1一一第t个悬架装置的轮胎垂直方向刚度,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TNi一-一第i组车轴上车轮的名义轮距,单位为米(m)。b) 第i个着地点计入地面倾斜作用的等效的侧倾刚度按公式(2)计算zCDGMi = CDGi X 泸瓦r式中zcMi一一第i个着地点的等效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

11、d); . ( 1 ) ( 2 ) 3 GB 28373-2012 C阳第i个着地点车轴滚动轴线上的悬架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HN 第t个着地点簧上重量重心的高度,单位为米(m); m; 第i个着地点悬架滚动轴线名义高度,单位为米(m)。c) 第t个着地点的复合侧倾刚度按公式(3)计算:式中:Cn ,; =FRV;主T;2-DRi -n CDR; 第t个悬架装置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 6 ) FRV;一一第i个着地,也的轮胎垂直方向线性刚度(包括并装轮胎的影响),单位为千牛每米(kN/m);Z 一一第t组带有并装轮胎的车轴组的理

12、论抗倾轮距,单位为米(m)。b) 第i个着地点计入地面倾斜作用的等效的侧倾刚度按公式(7)计算:CDGM;二Cx泸瓦r. ( 7 ) 式中zCDGM;一一第i个着地点计入地面倾斜作用的等效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m/rad); c凶一一第i个着地点车轴滚动轴线上的悬架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HN一一-簧上重量重心的高度,单位为米(m); m; 一一一第i个着地点悬架滚动轴线名义高度,单位为米(m)。c) 第i个着地点的复合侧倾刚度按公式(8)计算zC CDGM; X CDR; D阳:s;-CM;十CDR;式中:CDRES;-一一第i个着地点的复合侧倾

13、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 ( 8 ) GB 28373-2012 CDGMi -一一第t个着地点计入地面倾斜作用的等效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m/rad); CORi一一第i个悬架装置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d) 第i个轮子离地时虚拟车辆侧倾角度按公式(9)计算:式中:AzTz 2 X CORESi 仇一一第i个轮子离地时虚拟车辆侧倾角度,单位为弧度(rad); Ai 第i个悬架装置负载,单位为千牛(kN); Ti 第i组带有并装轮胎的车轴组的理论抗倾轮距,单位为米(m); COR田二一第t个着地点的复合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

14、每弧度(kN m/rad)。6.2. 1.3 对于半挂车,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牵引销的作用。a) 轮距按公式(10)计算z式中zTK一-半挂车轮距,单位为米(m); :Z= T i TK =主L一Ti一一第i组带有并装轮胎的车轴组的理论抗倾轮距,单位为米(m)。b) 牵引销的侧倾刚度按公式(11)计算:CORESK二AKX4 式中:CO句ORAK 一一牵引销座上载重,单位为千牛(kN); 4 一一计算因数,单位为米每弧度(m/rad)。6.2.2 计算出每个悬架装置的侧倾刚度(角刚度)和虚拟车辆侧倾角后各参数总值的计算6.2.2. 1 车辆总重按公式(12)计算:AT = :Z=A; + A K

15、 式中zAT一车辆总重,单位为千牛(kN); Ai一一第i个悬架装置负载,单位为干牛(kN); AK 牵引销座上载重,单位为千牛(kN)。6.2.2.2 簧下总重按公式(13)计算:UT = :Z= U i 式中:UT一-车辆簧下总重,单位为千牛(kN); Ui一-第t个簧下负载,单位为千牛(kN)。6.2.2.3 有效轮距按公式(14)计算z) :(Ti XA;) TT-tf+TK AK 一.-一二AT AT ( 9 ) . ( 10 ) .( 11 ) . ( 12 ) . ( 13 ) ( 14 ) 5 GB 28373-2012 式中zTT-一一有效轮距,单位为米(m)。6.2.2.4

16、 总侧倾刚度按公式(15)计算:CDREST = 2: CDRESi + CDRESK ( 15 ) 式中zCD阻r一总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6.2.3 带有最低值的悬架装置的侧倾刚度计算按式(4)或式(9)(并装轮胎的着地点)逐一计算每个(组)车轮离地时的虚拟车辆侧倾角度。以此确定对应于最低#值的那个(组)车轮的悬架装置序标一一寸,令i=M,并计算i=M时的如下各值:a) AM一一带有最低值的悬架装置的车轴载荷;b) UM带有最低值的悬架装置的簧下重量Fc) TM一一带有最低值的悬架装置的轮距;d) CDRESM一一带有最低值的悬架装置的侧倾刚度。6.2.4 侧向

17、稳定性计算6.2.4. 1 悬架装置的有效刚度系数按公式(16)计算z式中zFE 悬挂装置的有效质量系数;F = :DRESM E=一-、./DRESTCDRESM一一带有最低#值的悬挂装置的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 ; CDREST一总侧倾刚度,单位为千牛米每弧度(kN m/rad)。6.2.4.2 第一个轮子离地时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加速度的比值按公式(17)计算:. ( 16 ) AM X TM qM =-,.( 17 ) (AT -UT) X FE X HNJ2l CDRESM一(ATX FE X HN) 式中zqM一一第一个轮子离地时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加速度

18、的比值。6.2.4.3 理论上翻转时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加速度的比值的最大理想值按公式(18)计算:式中zAT X TT qT=-,、(18 ) 1/ TT I (AT -UT ) X HNJ2 ) 2 X (AT X HG) + l -: / .:_j, I ,- - 1 /, - - CD也ST一(ATX HN) J qT一一理论上翻转时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加速度的比值。6.2.4.4 对第一个轮子离地时的侧向加速度与侧向加速度最大理论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到翻转时修正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加速度的比值按公式(19)计算:6 式中:qc二qT一(qT一争fl.T qc一一修正的侧向加速度与重力向

19、加速度的比值。.( 19 ) GB 28373-2012 7 抽样与合格判定7. 1 每个型号车辆随机抽1台进行试验或计算。7.2 如对计算结果存在怀疑或争议,应采用试验方法最终作出结论。NFON|的h伺N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N类和0类罐式车辆侧倾稳定性GB 28373-2012 国中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O.75 字数14千字2012年10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12年10月第一版晤书号:155066. 1-45326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打印日期:2012年11月12日F0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