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 P GB 50270 - 201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vey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S/N:1580177.423 2010 - 05 - 31 发布2010 -12 -01实施qJ一。J-叫一一兀7?-AHv qt-nv 咱EA-nv一只JV。一咽A气- -A-bH1 - 口亏一书一一一定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
2、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vey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J旧附卫PVKHIpfAA趴柑如初町UEE阳HW眈怯町应E胁战阳能如岭部位也带FGB 50270 - 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0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果北2010 J立正哥二走喜一一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0-2010 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
3、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2.5印张61千字2010年8月第1版2010年8月第1次印刷印数1-6000册会统一书号:1580177 423 定价:15.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2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70-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0、12.4.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
4、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同时废止。 千丁。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0年五月三十一日,品.r._._ 目。昌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J102号文)的要求,由国家机械工业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十年来输送设备安装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专题研究,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工程资料,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
5、最后经审核定稿。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运输机械术语运输机械类型GB/T1452 1. 1-1993的规定,将本规范名称由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改为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因原规范第12章架空索道的内容与现行国家标准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27-2007的内容重复,取消了架空索道的内容;同时相应删除了原规范附录一连续输送设备有关站房、基础、预埋件、预埋螺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要求的内 宫。3.参照国家现行的输送设备制造技术条件和制造标准修改和补充了有关参数和规定,增加了板式给料机的相关内容,并对带式输送机、辑子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章节的内容进行
6、了修订和补充。4.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使其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写要求。 1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国家机械工业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国家机械工业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兰里河路南5巷5号,邮政编码:100045,电子邮箱:jxdezcmiic; com. cn)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
7、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化施工公司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四建设工程公司西南工程学校中国三安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工程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高杰杜世民关沽张庆刘瑞敏晏文华彭勇毅梅芳迪孙书英刘绪龙李功福薛韬樊慧霞占元郑明享王丽鹊徐辉戚天明杨现利主要审查人:俞建张维钧李波徐英属施红平王清训陈光云白力刘广根沈茜周彦邹益昌裴永旗厉学臣张广志陈本富毛文祥王春明 2 目次1总则(1 ) 2 基本规定( 2 )
8、 3 带式输送机( 5 ) 4 板式输送设备( 9 ) 4.1 板式输送机. ( 9 ) 4. 2 轻型板式给料机(10)4.3 中型板式给料机(10)4.4 重型板式给料机(11) 4. 5试运转门幻5 垂直斗式提升机(1 3 ) 6 螺旋输送机(1 8 ) 7 辑子输送机(1 9 ) 8 悬挂输送机( 2 1 ) 9 振动输送机( 2日10 埋刮板输送机11 气力输送设备(2 9 ) 12 矿井提升机和绞车(30) 12.1 缠绕式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 30) 12.2 多绳提升机(3 4 ) 12. 3 其他绞车门们12.4试运转门川口工程验收附录A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连接方法.、.
9、. . (42) 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问7)Contents 2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Basic requirement . ( 2 ) 3 Belt conveyor . ( 5 ) 4 Slat conveyor equipment ( 9 ) 4. 1 Slat conveyor ( 9 ) 4. 2 Light-duty slat feeder . (1 0) 4. 3 Middle-duty slat feeder . (10) 4.4 Heavy-duty slat feeder (1 1 ) 4.5 Test run (1
10、 2 ) 5 Vertical bucket elevator . (13) 6 Screw conveyor (1 8 ) 7 Roller co口veyor(19) 8 Overhead conveyor . (21) 9 Vibrating conveyor ( 2 5 ) 10 En-masse conveyor ( 2 6 ) 11 Pneumatic conveyor ( 2 9 ) 12 Mine hoist &. winch ( 30) 12. 1 Winding mine hoist &. winch ( 30) 12.2 Multi-rope hoist (3 4) 12.
11、 3 Other winches . (36) 12.4 Test ru丑(3 6 ) 13 Acceptance Appendix A: Belt conn巳ctingmethod for belt co丑veyor(42) 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5)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7) 1总JHH mm川1. 0.1 为了提高输送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技术的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规范。1. O. 2
12、 本规范适用于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设备、垂直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辑子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气力输送设备、矿井提升机和绞车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 O. 3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1 2基本规定2.0.1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工程设计文件和随机技术文件应齐全。2 设备和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应与设备装箱清单相符,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明。,3 设备应元变形、损伤和锈蚀,包装应良好,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现象。4 钢结构构件应有规定的焊缝检查记录、预
13、l装检查记录和质量合格证明文件。2. O. 2 设备就位前,应按工程设计施工图及基础、支承建筑结构的实测资料,确定输送主要设备的纵、横向中心线和基准标高,并应将其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2.0.3 轨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敷设的钢轨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 固定轨道用的压板、螺栓等紧固件,其安装位置应正确,并应与轨道密切贴合、切实锁紧。3 轨道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4 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行走部分前、后两行走轮间的距离。5 轨道的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接头处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O.5mm,左右偏移不应大于1mm。6 轨距
14、的允许偏差为:l:2mm。7 轨道直线度的偏差每米不应大于2mm,在25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全长不应大于15mm。8 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轨顶的相对标高,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0.3的规定;轨道弯曲部分的偏差方向应向曲率中心一侧降低。表2.0.3轨顶的相对标高允许偏差(mm)l 轨距I 500 I 500 允许偏差:!:l 士22.0.4 组装驱动链轮和拉紧链轮时,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2 两链轮轴线应平行,且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3 链轮轴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O.5/1000。2.0.5 组装
15、履带式驱动装置时,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两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mm。2 链轮轴线至轨道面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土1mm。3链轮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4 链轮轴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O.3/1000。5 两履带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为土2mm。6 履带轨道的纵向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7 两履带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mm。8 两履带轨道中心线与两链轮横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mm。2.0.6 托辑、滚轮和辑子装配后,其转动均应灵活。2.0.7 输送设备试运转前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润滑点和减速器内所加润滑剂
16、的牌号和数量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2 输送设备的输送沿线及通道应无影响试运转的障碍物。3 所有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 3 4 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装置、操作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应经模拟或操作检验,其工作性能应灵敏、正确、可靠;5 盘动各运动机构,使传动系统的输出轴至少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输送机运转方向应一致。2.0.8 输送设备试运转的程序应由部件至组件,由组件至单机,由单机至全输送线;且应先于动后机动,从低速至高速,由空负荷逐渐增加负荷至额定负荷按步骤进行。2.0.9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驱动装置运行应平稳。2 链条传动的链轮与链条应啃合良好、运
17、行平稳、无卡阻现象。3 所有滚轮和行走轮在轨道上应接触良好、运行平稳。4 运动部分与壳体不应有摩擦和撞击现象。5 减速器油温和轴承温升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和密封应良好。6 空负荷试运转的时间不应少于1h,且不应少于2个循环;可变速输送设备最高速空负荷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全部试运转时间的60%。2.0.10 负荷试运转应在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应按物料输送反方向顺序启动设备。2 负荷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逐渐增加,直到额定负荷为止;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少于山,且不应少于1个工作循环。3 各运动部分的运行应平稳,无晃动和异常
18、现象。4 润滑油温和轴承温度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5 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和操作及控制系统应灵敏、正确、可靠。6 停车前应先停止加料,且应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停车;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其停车顺序应与启动顺序方向相反。3 带式输送机3.0.1 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应为士20mm。3.0.2 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及其支腿等机架(图3.O. 2)时,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0.2机架组装l一中间架;2一中间架支腿;Ll.L2 机架横截面对角线长度;L中间架宽度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2 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
19、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在全长上不应大于表3.0.2的规定。表3.0.2机架中心线在全长上的直线度偏差输送机长度(rn) 直线度偏差(rnrn) 3 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3%0。4 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05 中间架的宽度允许偏差为:l:1. 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006 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移量和高低差不应大于1mm。3. O. 3 组装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o2 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2%0。3
20、滚筒轴线的水平度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1%0。4 双驱动滚筒的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5 滚筒装配时,轴承和轴承座油腔中应充鲤基润滑脂,轴承充理基润滑脂的量不应少于轴承空隙的2/3,轴承座的油腔中应充满。3.0.4 组装托车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托辑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2 对于非用于调心或过渡的托辘辘子,其上表面母线应位于同平面上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相邻三组托辑程子上表面母线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2mm。3.0.5 块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不应接触制动轮工作面;在额定制动力矩下,闸瓦与制动轮工作面的贴合面积,压制成型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
21、积的50%,普通石棉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70%。盘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宜为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工作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0%。3. O. 6 拉紧滚;巧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按拉紧装置的形式、输送带带芯材料、带长、起动和制动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垂直框架式或水平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行程的20%40%。2 绞车或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mm。3.0.7 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和拉紧装置等的轮子应与轨道面接触,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轮子与轨道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拉紧装置的轮子与轨道间隙不应大于2mm。3. O. 8 绞车式
22、拉紧装置装配后,其拉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的中心线及卷筒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均应小于60。3.0.9 清扫器的刮板或刷子,在滚筒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带宽的85%。3.0.10 带式逆止器图3.0.10(a)J的工作包角不应小于700;滚柱逆止器的安装方向必须与滚柱逆止器图3.O. 10 (b) 一致,安装后减速器应运转灵活。yn (功带式逆止器7 5 4 (b)滚柱逆止器图3.O. 10 逆止器1 逆止带;2胶带;3一滚筒;4一星轮;5固定圈,6 滚子;7弹簧柱销;e工作包角川一皮带运转方向 7 3.0.11 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张紧装置轨道的装配,应符合本规范第2.O. 3条的规定。
23、3.0.12 输送带的连接方法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连接。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在任意10m测量长度上其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3.0.13 空负荷试运转应在输送带接头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拉紧装置调整应灵活,当输送机启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2 输送带运行时,其边缘与托辑辑子外侧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0mm。3.0.14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整机运行应平稳,应无不转动的辐子。2 清扫器清扫效果应良好,刮板式清扫器的刮板与输送带接触应均匀,应无异常振动。3 卸料装置不应产生颤抖和撒料现象。 8 4 板式输送设备4.1 板式输
24、送机4. 1. 1 组装机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o2 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3 机架横截面两对角钱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平均长度的1%0,并不应大于10mm。4 支架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4. 1. 2 组装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轨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mmo2 轨距的允许偏差为:l:2mm。3 导轨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4 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o5 导向面应平滑,且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0/1000。4. 1. 3 组装
25、铸造小车输送机的拉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移动轨道与固定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1mm,高低差不应大于0.3mm。2 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3 拉紧装置的滑块与滑道应配合良好,局部间隙不应大于1mm。 9 4.2 轻型板式给料机4.2.1 杭架主梁的纵向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机架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平均值的0.5%0,且不应大于12mm4.2.2 机架上与驱动轴和拉紧轴的轴承座的两对应平面的高度差、两轴承座对应孔的间距差、对角线长度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 2的规定:表4.2.2两轴承座对应面高度差、
26、对应孔间距差和对角线长度差的允许偏差(mm)输送槽宽度三800二dOOO对应平面的高度差主二1.0二d.5对应孔的问距差土1.5土2.0 对角线的长度差主三2.0 50 14 10 3 各段机槽法兰内口的连接应平正、紧密贴合,错位不应大于2mm,且刮板链条运行前方的法兰口应稍低。4 输送机头部应牢固地固定在平台或支架上;各段机槽安装后,应能够沿长度方向朝尾部伸缩,且横向不得有移动或晃动。10.0.2 安装驱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驱动装置应牢固地安装在基础或机架上,在运行中不得有位移或晃动现象。2 大、小链轮的中心面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0。10.0.3 组装刮板链条应符合下列
27、规定:1 刮板链条组装前,应逐节清洗洁净,链条关节转动应灵活。2 刮板链条运行方向的指示箭头应与头部头轮旋转方向的: 一卢F一叫F何叮叮咬京;:;:-.节树立J指示箭头一致。3 刮板链条与机槽的最小侧间隙应符合表10.O. 3的规定。机槽宽度最小侧间隙表10.O. 3 百IJ板链条与机槽的最小似IJ间隙(mm)10.0.4 组装尾部张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张紧装置调节应灵活,刮板链条松紧应适度;尾部张紧装置己利用的行程不应大于全行程的50%。2 张紧链轮拉紧后,其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2/1000。3 对于小车式张紧装置,小车滑动应自如;行走轨道的中心线与输送机机槽纵向
28、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4mm。10. O. 5 耐磨型输送机内的耐磨材料在现场粘结时,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10.0.6 除刮板链条销轴处外,所有螺杆、滑轨、轴承、传动部件以及减速器内,应按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加注润滑剂。10.0.7 热料型输送机,其水夹套应进行严密性试验,在0.3MPa气压下保持5min应无泄漏现象。10.0.8 气密型输送机应进行整机气密性试验;壳体在0.02MPa的气压下5min内的气压降不应大于50Pa。10.0.9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盘车或点动不应少于3个全行程。2 刮板链条运行方向应与规定的方向一致,进入头轮时啃合应良好,且离开头轮时不得有卡
29、链、跳链现象。3 刮板链条运行应平稳,不得有跑偏和异常尖叫声。4 在额定速度下连续运转,不应少于1h。10.0.10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额定输送量的50%和100%负载下,以额定速度连续运转的时间均不应少于化。 27 2 输送机不应满载启动,加料应均匀、连续,并不得骤然大量加料。3 主机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0C。4 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应无泄漏,卸料口处应无堵塞现象。5 尾部调节装置调整应灵活。6 料层指示装置、料层高度调节装置、过载保护装置、断链报警装置、清扫装置和防护装置,应安全可靠。 28 11 气力输送设备11.0.1 分离器、除尘器、加料器和发送器等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1
30、000。11. O. 2 水平输送管路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全长偏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输送管路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全长偏差不应大于20mm。11. O. 3 输送管路的敷设应符合工程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当工程设计施工图无要求,输送管路在现场敷设时,应力求缩短管路的长度和减少弯管数量;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子内径的5倍;两平行输送管路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11.0.3的规定。表11.0.3两平行输送管路的最小间距(mm)| 管子外径170 170 I 最小间距80 11. O. 4 输送管路连接处应严密,内壁应平滑,法兰、垫片应元错位,管子轴心应对正。11. O.
31、5 有静电积聚可能的气力输送设备的接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9 , 叮叮时妒可霄吃了一一一12 矿井提升机和绞车12.1 缠绕式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12. 1. 1 主轴装置就位时,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轴轴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主轴轴线与井筒提升中心线或天轮轴线间的水平距离的o.5%00 2 主轴轴线的标高偏差不应大于50mm。3 提升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mm。4 主轴轴线与提升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O.15/ 1000 12. 1. 2 组装主轴装置时,应按制造厂的标记进行。12. 1. 3 轴承座的安装水平,沿主轴方向放置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不
32、应大于0.1/1000;沿垂直于主轴方向放置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不应大于O.15/1000;轴承座与轴承梁应紧密接触,其间不得加垫片。12. 1. 4 轴瓦与轴承座应接触良好。12. 1. 5 卷筒主轴的安装水平用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不应大于0.1/1000,且联轴器端宜偏低。12. 1. 6 组装主轴时,轴颈与轴瓦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轴轴颈与下轴瓦的接触角宜为900 1200 ,沿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小于非:瓦长度的3/4,在接触范围内,每25mmX25mm 面积内的接触点数不应少于6点。2 主轴轴颈与轴瓦间的顶间隙应符合表12.1. 6的规定;两侧的侧间隙宜为顶间隙的50%7
33、5%;3 $lli瓦与轴肩的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表12.1.6主轴轴颈与轴瓦间的顶间隙(mm)轴颈直径顶间隙1830 O. 040. 09 3050 O. 050. 11 5080 O. 07 O. 14 80120 O. 080. 16 120 180 O. 100. 20 180260 O. 120. 23 260360 O. 140. 25 360500 0.170.31 500600 O. 280. 36 600720 O. 320. 40 12. 1. 7 切向键与键槽的配合应紧密,工作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总面积的60%,挡键板应与键靠紧,且不应有间隙。12. 1. 8 组
34、装卷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卷筒的出绳孔不应有棱角和毛刺。2 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3 两半轮载连接时,接合面应对齐,其接触应紧密,接合面之间不得加垫片。4 卷筒与轮载的螺栓连接处的结合面应接触紧密、均匀、无间隙;其余结合面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o5 卷筒对接处的间隙不应大于2mm,螺栓应均匀拧紧。6 游动卷筒组装后,当离合器在脱开位置时,卷筒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游动卷筒的轴向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7 固定卷筒与其两个支轮的连接摩擦面、制动盘与卷筒的结合面均应清洗洁净;当结合面涂有富铮漆增摩剂时,严禁用汽油或煤油清洗,且结合面不得沾染油污。 31 8 卷筒和制动
35、盘现场焊接时,接地线应置于被焊接的卷筒上;焊条牌号和焊缝接头形式及等级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12. 1. 9 轴承梁的灌浆应在主轴装置组装和主轴调平符合要求后进行。12. 1. 10 盘式制动器制动盘或瓦块式制动器制动轮摩擦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CRa)不应小子3.2m,制动盘端面圆跳动不应大于0.5mm,制动轮的径向圆跳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 1. 10的规定。表12.110 制动轮的径向圆跳动的允许偏差(mm)制动轮直径允许偏差三三20000.6 20002500 O. 7 25003000 O. 8 30004000 O. 9 4000 1. 0 12. 1. 11 组装
36、调绳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齿轮或齿块啃合应良好,工作时齿块应同时受力。2 油缸或气缸的缸底与活塞间的间隙不应小于5mm。3 活塞杆与主轴轴线应平行,活塞杆与拨动环连接后,不应有阻滞现象。4 蜗轮蜗杆式的调绳装置,其连接和转动部分的销轴安装后,应转动灵活;蜗轮与蜗杆的固定圈和键,应装配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蜗轮副啃合应良好,手动或电动时,不得发生阻滞和卡住现象。12. 1. 12 安装卷筒上的衬垫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衬木应选用经过于燥的硬木。2 衬木与卷筒应接触紧密,不得加垫;当固定衬木的螺栓紧固后,其螺栓孔应用同质木塞堵住,并应胶牢。3 绳槽深度应为钢丝绳直径的25%30%,相邻两绳槽的7
37、寸寸了一一十一-;!卢一叮?叩町贺节艺节唱段震惊f中心距应比钢丝绳直径大2mm3mm。4 切削绳槽时,不应产生锥度和凹凸;双卷筒提升的两卷筒直径之差不应大于2mm。5 塑料衬垫的安装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12. 1. 13 减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减速器纵、横向的安装水平用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均不应大于O.15/1000。2 减速器的内部应清洗,不得有任何污物。3 减速器内所加润滑剂的牌号和数量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减速器采用循环润滑时,其润滑管路的连接应符合规定。4 减速器接合面处应严密,不得漏油。12. 1. 14 开式齿轮的啃合间隙和接触斑点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
38、规定。12. 1. 15 联轴器的安装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12. 1. 16 液压站的油泵、阀、内外部油管、油箱等应清洗洁净,装配后不得漏油。12. 1. 17 液压站用油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液压油的清洁度应符合液压系统的要求。12. 1. 18 电液压调压装置中的磁钢装置不得敲打,并不宜拆卸且应防止失磁。12. 1. 19 组装深度指示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动轴应水平,齿轮啃合应良好。2 指针行程应大于指示板量程的2/3;指针移动不应与指示板相碰,传动装置应灵活可靠。3 装配丝杠前,应检
39、查其直线度,全长不应大于1mmc4 圆盘深度指示器及其传动装置的组装应正确,转动应灵活平稳。5 牌坊式深度指示器传动装置的托梁应在组装卷筒前就位;卷筒装好后,应找正、调平和固定。12.2 多绳提升机12.2.1 主轴装置就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轴轴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2 主导轮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3 主轴轴线与垂直于主轴的提升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O.5/1000。4 主轴轴线标高偏差不应大于50mm。12.2.2 轴承座的安装水平沿主轴方向用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不应大于O.1/1000;沿垂直于主轴方向用水平仪进行检测,其水平仪读数不应大于
40、O.15/1000。12.2.3 主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O.1/1000。12.2.4 制动轮的径向固跳动应符合本规范表12.l. 10的规定,制动盘的端面圆跳动不应大于0.5mm。12.2.5 组装摩擦衬垫(图12.2.5)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2.2.5组装摩擦衬垫1 摩擦衬垫;2压块儿一固定块;4一主导轮中心线;5 筒壳川一制动盘;t 相临两绳槽中心距;R一绳槽半径;D-绳槽底圆直径1 衬垫与衬垫、压块、固定块、筒壳间应贴实靠紧。2 绳槽半径的允许偏差为O. 2mm0。34 一一一一二一十一一-二一二3 主导轮中心线与其邻侧绳槽中心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0.8mm。4 相邻两绳槽中心距的偏差不应
41、大于l.6mm。5 各绳槽的底圆直径应在挂绳前测量,其测量值最大与最小之差不应大于0.5mm。6 除增加摩擦系数的专用油外,摩擦衬垫表面严禁与其他油类物质接触。12.2.6 减速器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2.l. 13条的规定,对中心驱动弹簧基础的减速器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装减速器的基础弹簧应按制造厂的编号进行。2 减速器放在基础弹簧上,加入定量的润滑油后,输出轴的轴线应比主轴轴线高0.5mm;加上重物应使输出轴降低0.5mm;其后,应按制造厂标记装配刚性联轴器,其偏差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两个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宜为O.30mm0. 50mm,当拧紧螺栓后,应无闻隙。3 减速器与主
42、轴装置连接后,应盘动主导轮一圈,且在距刚性联轴器最远处测量减速器机体,其沿轴向和径向的偏摆不应大于0.15mm。4 减速器纵、横向水平度不应大于5/1000012.2.7 安装导向轮,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向轮装置的对称中心线与主导轮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mm。2 导向轮轴线对安装基准线在水平面内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mm。3 导向轮轴线与主轴轴线在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O.3/1000。4 导向轮轴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1000。12.2.8 安装车槽装置,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O.2/1000。 35 2 对称中心线与主导轮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
43、大于0.5mm 3 相邻两车刀中心线间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1mm。12.2.9 制动系统、深度指示器及其传动装置的组装应符合本章第12.2节的有关规定。12.3其他绞车12.3.1 粗矿绞车、凿井绞车、调度绞车、无极绳绞车、回柱绞车、气动绞车、液压绞车和风门绞车的安装,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元规定时,应符合本章第12.1节的有关规定。12.3.2 带有基础的绞车,机座的安装水平用水平仪进行检测时,其水平仪读数不应大于0.2/1000。12.4试运转12.4.1 矿井提升机和绞车试运转前,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应循环清洗,其清洁度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系统循环清洗的油压宜为O.1MPa0
44、. 14MPa。12.4.2 制动力矩的调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竖井和斜井的提升机或绞车的制动力矩,必须符合表12.4.2的规定。表12.4.2竖井和斜井的提升机或绞车的制动力矩倾角制动力矩5-20 二2M25。30 -90 二,2.6M二,3.0M注:1 倾角是指提升机或绞车纵向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M为最大静力矩;2 对于坡度变化的巷道,提升机或绞车的倾角应按其在最大坡度段的倾角确定。2 凿井绞车提升或下放物料时的制动力矩,严禁小于最大静力矩的2倍。3 双卷筒提升机调绳或变换水平时,制动盘或制动轮上的制动力矩,严禁小于容器和钢丝绳重量之和的最大静力矩的1.2倍。12.4.3 瓦块式制动系
45、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的油压或气压在额定压力下,10min内的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2 工作制动和安全制动的手把应操作灵活、正确、可靠。3 制动时,卷筒上的两副制动器应同时起作用,I回瓦与制动轮接触应良好、平稳;各闸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与制动轮接触,不得小于其尺寸的80%。4 油压或气压高于额定压力O.lMPa时,保护系统的安全间应能够及时起作用。5 调压器、信号和警笛装置应能准确地起作用。6 蓄能器油压的波动幅度不应大于0.05MPa。12.4.4 盘式制动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液压站的调试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2 制动系统液压管路中的空气应排净。3 各闸瓦的接触
46、面积不得小于其制动面积的60%。4 制动手把在全制动位置时,电液调压装置的电流应接近于零,残压应低于0.5MPa。5 制动手把在全松闸位置时,电液调压装置的电流应等于工作压力对应的电流值,其压力应等于实际使用负荷所确定的工作压力。6 制动于把在中间位置时,电液调压装置的电流宜为实际使用负荷所确定的最大工作压力对应的电流值的1/2,其压力宜为实际使用负荷所确定的工作压力的1/2。12.4.5 调绳装置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弹簧复位的调绳离合器,各弹簧的受力应均匀。2 联锁装置应灵活、可靠。3 调绳离合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动作应灵活。4 离合器的三个气缸或油缸动作应一致,且不得泄漏。-、5 调绳离合器应能全部脱开和合上,其齿轮副的啃合应良好。12.4.6 各种子把和脚踏板的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12.4.7 空负荷试运转应在制动、操纵、调绳、润滑等系统调试合格后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卷筒、制动系统、操作系统和导向轮装置等各润滑点应按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