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7285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6.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against lightning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 实施2012-12 -01 发布2012-06 -11 由7aa且,他品,a批批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画统一书号:15112. 23511 定价:24.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2、for protection 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against lightning GB 50343 - 2012 主编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1 2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25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43 -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2、5.2.5、5.4.2、7.3. 3条为强

3、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 2004 , , 111Jilfli-lli!flit-lllJlfill:111lJ rF)h叫Il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against lightning GB 50343 - 2012 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北京红光制版公司

4、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6月11日发行。1、1吁lse、豆、开本:850X1l68毫米1/32 印张:4% 字数:125千字2012年11月第一版2012年11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4.00元统一书号:15112. 23511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版权所有3 Jilit-riffi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7.规范中第5.2.6条和5.5.7条第2款(原规范第5.4.10条第2款)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日常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天宇路19号,邮政编码:611731)。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防

6、雷中心上海市防雷中心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岱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雷泰电气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德言李雪佩刘寿先张文才邵民杰汪隽孙兰徐志敏黄晓虹王维国张红文杨国华汪海涛王守奎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田有连周璧华杨德才杜毅威赵军张力欣群h勇新贵成振祥孙陈蔡张王金元张铁仁张宜陈众励., 、.L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J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四川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2004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本规范共分8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

7、术语、雷电防护分区、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和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检测与验收、维护与管理。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删除了原规范中示使用的个别术语,增加了正确理解本规范所需的术语解释。此外,保留的原术语解释内容也进行了调整。2.增加了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同时,在附录部分增加了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具体评估计算方法。3.对表4.3.1中各种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进行了调整。4.对第5章防雷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5.第7章名称修改为检测与验收,内容进行了调整。6.增加三个附录,即附录B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的雷击风险评估,附录D雷击磁场强度的计算方

8、法,附录E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试验波形和参数。附录F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按可获得的最新数据进行了修改,仅列出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分二级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取消了原附录验收检测表。前5 4 目次1 总则.1 2 术语.2 3 雷电防护分区.7 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7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7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和雷击风险评估.9 4. 1 一般规定.9 4.2 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9 4. 3 按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0 4.4 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11 5 防雷设计.13 5. 1 一般规定. 13

9、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14 5.3 屏蔽及布线.17 5.4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21 5.5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28 6 防雷施工.33 6.1 一般规定.-. 33 6.2 接地装置. 33 6.3 接地线. 34 6.4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35 6.5 浪涌保护器.35 6. 6 线缆敷设. 37 7 检测与验收386 4丁7.1 检测.38 7. 2 验收项目. 38 7.3 竣工验收. 39 8 维护与管理.41 8. 1 维护.41 8.2 管理.41 附录A用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和Nc的计算方法.43 附录B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

10、的雷击风险评估.47 附录C雷电流参数HH-HH-HH-HH-yuu-75附录D雷击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77附录E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试验波形和参数.80 附录F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81 本规范用词说明.82 引用标准名录.83 附:条文说明.85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ns . 2 3 Divis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 7 3. 1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Thunderstorrn Day 7 3. 2 Division of Ligh

11、tning Protection Zone 7 4 Classific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Level arid Risk Assessment . 9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4.2 Dete口也neLightning Protection Level by Efficiency of LPS 9 4. 3 Deterrnine Lightning Prot巳ctionLevel by the Importance,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Building Electronic

12、 Inforrnation System 10 4. 4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11 5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 13 5.1 Ge丑巳ralRequirements . 13 5. 2 The Equipotential Bonding and the Common Earthing System . 14 5. 3 Shielding and Line Routing 17 5.4 Selection of SPD . 21 5. 5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

13、ing of Electronic Inforrnation Systems . 28 6 Lightning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 3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3 6. 2 Earth-terrnination System 33 8 6. 3 Earthing Conductor . 34 6.4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rninal Board(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 35 6. 5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 35 6. 6 Cable

14、Laying 37 7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 38 7. 1 Inspection 38 7.2 Items for Acceptance 38 7. 3 Final Acc巳ptance.39 8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 41 8. 1 Maintenance 41 8. 2 Management 41 Appendix A Calculating Method for N and Nc for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

15、em . 43 Appendii B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 47 Appendix C Lightning Current Parameters . 75 Appendix D Calculation of Lightning Magnetic Strength . 77 Appendix E Test Waveforms and Parameters of Signal SPD . 80 Appendix F The Statistics Table of Average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for

16、 Main Cities in China . 81 Explanation of W ording in This Code . 8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8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85 9 1总则1. 0.1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 O. 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本规范不适用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1. O. 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坚持预防为主、安

17、全第一的原则。1. O. 4 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协调统一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 O. 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进行综合防护。1. O. 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 O. 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 电子信息系统electronic informa

18、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2.0.2 雷电防护区(LPZ)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规定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又称防雷区。2.0.3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 pulse 雷电流的电磁效应。2.0.4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LPMS) LEMP protection measures system 用于防御雷电电磁脉冲的措施构成的整个系统

19、。2. O. 5 综合防雷系统synthetic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系统的总称。外部防雷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组成,用于直击雷的防护。内部防雷由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装置、屏蔽、合理布线、浪涌保护器等组成,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2. O. 6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2. O. 7 自然接地体natural

20、earthing electrode 兼有接地功能、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混凝土中的钢筋等的统称。2 2. O. 8 接地端子earthing terminal 将保护导体、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导体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2. O. 9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main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 minal board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2.0.10 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 建筑物内楼层设置的接地端

21、子板,供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作等电位连接用。2.0.11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排)loca1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的端子板。2.0.12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2.0.13 等电位连接带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用作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导体。2.0.14 等电位连接网络equipotential bonding

22、 network 建筑物内用作等电位连接的所有导体和浪涌保护器组成的网络。2.0.15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2.0.16 浪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又称电涌保护器。2.0.17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 这种浪涌保护器在无浪涌时呈现高阻抗,当出现电压浪涌时3 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这类浪涌保护器的组件。2.

23、0.18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lirriiting type SPD 这种浪涌保护器在元浪涌时呈现高阻抗,但随浪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又称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用作这类非线性装置的常见器件有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2.0.19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 (In) 流过浪涌保护器,具有8/20s波形的电流峰值,用于浪涌保护器的H类试验以及I类、E类试验的预处理试验。2.0.20 最大放电电流maximum discharge current (Imax) 流过浪涌保护器,具有8/20s波形的电流峰值,其值按E类动作负载试验的程序确定。

24、lmax大于In。2.0.21 冲击电流impulse current (Iimp) 由电流峰值Ipeak、电荷量Q和比能量W/R三个参数定义的电流,用于浪涌保护器的I类试验,典型波形为10/350。2.0.22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maximum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 age (认)可连续施加在浪涌保护器上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2.0.23 残压residual voltage (Ures) 放电电流流过浪涌保护器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2.0.24 限制电压measured limiting voltage 施加规定波形和幅值的冲击时,在浪涌保护器接线

25、端子间测得的最大电压峰值。2.0.25 电压保护水平voltage protection level (U p) 表征浪涌保护器限制接线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该值应大于限制电压的最高值。2.0.26 有效保护水平effective protection level (Up/ f )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感应电压降与浪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Up之和。4 2. O. 27 1. 2/50s冲击电压1. 2/50fls voltage impulse 视在波前时间为1.2,半峰值时间为50s的冲击电压。2.0.28 8/20冲击电流8/20fls current impulse 视在波前时间为8s,半

26、峰值时间为20s的冲击电流。2.0.29 复合波combination wave 复合波由冲击发生器产生,开路时输出1.2/50冲击电压,短路时输出8/20s冲击电流。提供给浪涌保护器的电压、电流幅值及其波形由冲击发生器和受冲击作用的浪涌保护器的阻抗而定。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之比为20,该比值定义为虚拟输出阻抗Zfo短路电流用符号Isc表示,开路电压用符号Uoc表示。2. O. 30 1类试验class 1 test 按本规范第2.O. 19条定义的标称放电电流In第2.0.27条定义的1.2/50冲击电压和第2.O. 21条定义的冲击电流Iimp进行的试验。I类试验也可用T1外加方框表

27、示,即因。2. O. 31 n类试验class n test 按本规范第2.0.19条定义的标称放电电流In第2.0.27条定义的1.2/50冲击电压和第2.0.20条定义的最大放电电流进行的试验。E类试验也可用T2外加方框表示,即国。2.0.32 皿类试验class III test 按本规范第2.0.29条定义的复合波进行的试验。皿类试验也可用T3夕阳方框表示,即国。2.0.33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浪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1良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2.0.34 劣化degradation 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

28、环境的影响造成浪涌保护器原始性能参数的变化。2.0.35 热熔焊exothermic welding 5 利用放热化学反应时快速产生超高热量,使两导体熔化成一体的连接方法。2.0.36 雷击损害风险risk of lightning damage (R) 雷击导致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受保护对象的总价值(人和物)之比。6 3 雷电防护分区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3. 1. 1 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3. 1. 2地区雷暴日数应以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3.1.3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1 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

29、25d及以下的地区;2 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不超过40d的地区;3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不超过90d的地区;4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d的地区。3.2 雷电防护区划分3.2.1 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应按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3.2.2 雷电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 LPZOA区: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电电磁场威胁的区域。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全部或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2 LPZOB区: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但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3 LPZl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

30、浪涌保护器的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屏蔽可以衰减雷电电磁场;4 LPZ2后续防雷区: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的7 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进一步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屏蔽可以进一步衰减雷电电磁场。3.2.3 保护对象应置于电磁特性与该对象耐受能力相兼容的雷电防护区内。8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和雷击风险评估4.1一般规定4. 1.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按本规范第4.2节、第4.3节或第4.4节规定的方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4. 1. 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按本规范第4.2节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或本规范第4.3节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 1. 3

31、 对于重要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宜分别采用本规范第4. 2节和4.3节规定的两种方法进行评估,按其中较高防护等级确定。4. 1. 4 重点工程或用户提出要求时,可按本规范第4.4节雷电防护风险管理方法确定雷电防护措施。4.2 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2.1 建筑物及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值可按下式确定:N=N1十N2(4.2. 1) 式中:N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N2二一建筑物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4.2.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可能造成损坏,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击次数Nc可

32、按下式计算:Nc = 5.8 X 1O-1/C 一一一一日一一一一二十一一(4.2.2) 9 式中:C一一各类因子,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4.2.3 确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应将N和Nc进行比较:1 当N小于或等于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2 当N大于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4.2.4 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可按下式计算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E= l-NclN (4.2.4) 4.2.5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E大于o.98时,定为A级;2 当E大于0.90小于或等于O.98时,定为B级;3 当E大于0.80

33、小于或等于O.90时,定为C级;4 当E小于或等于0.80时,定为D级。4.3 接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3.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按表4.3.1选择确定雷电防护等级。雷电防护等级A级10 表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1.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特级和一级金融设施、大中型机场、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枢纽港口、火车枢纽站、省级城市水、电、气、热等城市重要公用设施的电子信息系统;2.一级安全防范单位,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3.三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拘禁?离黎蠕榻醺黯毛每c

34、雷电防护等级B级C级D级续表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1.中型计算中心、二级金融设施、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小型机场、大型港口、大型火车站的电子信息系统;2.二级安全防范单位,如省级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3.雷达站、微波站电子信息系统,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4.二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5.五星及更高星级宾馆电子信息系统1.三级金融设施、小型通信枢纽电子信息系统;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3.四屋及以下级宾馆电子信息系统除上述A、B、C级以外的一般用途的需防护电子信息设备注2表中未列举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可参照本表选择防护等级。4.4 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雷击风

35、险评估4.4.1 因雷击导致建筑物的各种损失对应的风险分量Rx可按下式估算Rx = Nx X Px X Lx (4.4. 1) 式中:Nx 年平均雷击危险事件次数;Px一一每次雷击损害概率;Lx一一每次雷击损失率。4.4.2 建筑物的雷击损害风险R可按下式估算:R=bRx (4.4.2) 式中:Rx一一建筑物的雷击损害风险涉及的风险分量RARz,按本规范附录B表B.2. 6的规定确定。4.4.3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计算建筑物雷击损害风险R,11 一一一并与风险容许值比较。当所有风险均小于或等于风险容许值,可不增加防雷措施;当某风险大于风险容许值,应增加防雷措施减小该风险,使其小于或等于风险容

36、许值,并宜评估雷电防护措施的经济合理性。详细评估和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12 5 防雷设计5.1 一般规定5. 1.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宜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 1. 2 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5. 1. 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需要保护的设备数量、类型、重要性、耐冲击电压额定值及所要求的电磁场环境等情况选择下列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1 等电位连接和接地;2 电磁屏蔽;3 合理布线;4 能量配合的浪涌保护器防护。5. 1. 4 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应收集以下相关资料:1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

37、;2 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的长、宽、高度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接地等情况;3 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需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状况;4 配置于各楼层工作间或设备机房内需保护设备的类型、功能及性能参数;5 电子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6 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方式;7 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等。5. 1. 5 扩、改建工程除应具备上述资料外,还应收集下列相关赞同:1 防直击雷接闪装置的现状;13 2 引下线的现状及其与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接地引入线间的距离;3 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4 电气竖井内线路敷设情况;5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情况及耐受冲击电压水平;6 总等电位连接

38、及各局部等电位连接状况,共用接地装置状况;7 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接地导体与等电位连接网络互连情况;8 地下管线、隐蔽工程分布情况;9 曾经遭受过的雷击灾害的记录等资料。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5.2.1 机房内电子信息设备应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结构形式应采用S型、M型或它们的组合(图5.2.1)。电气和电S型星形结构M型-网格形结构基本的等电 凹位连接网络14 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ERP 图5.2.1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基本方法共用接地系统,一一一一等电位连接导体;E二二1设备;.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连接点;ERP接地基准点;Ss单点等电位连接的星形结构;M

39、m网状等电位连接的网格形结构。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S型结构的接地基准点或M型结构的网格连接。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应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5.2.2 在LPZOA或LPZOB区与LPZ1区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宜采用

40、铜带,其导体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表5.2.2-1各类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名称材料垂直接地干线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最小截面积(rnm2) 50 楼层端子板与机房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25跚跚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I 16 设备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连接导体|多股瞅瞅I 6 机房网格铜销或多股铜芯导体表5.2.2-2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最小截面积名称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排)材料铜带铜带铜带25 最小截丽积(rnm2) 150 100 50 15 5.2.3等电位连接网络应利用建筑物内部或其上的金属部件多重互连,组成网格状低阻抗等电位连接网络,并与接地装置构成一个接地系统(图5.2.3)。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直接利用机房内墙结构柱主钢筋引出的预留接地端子接地。2 图5.2.3由等电位连接网络与接地装置组合构成的三维接地系统示例1 等电位连接网络;2一接地装置5.2.4某些特殊重要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设专用垂直接地干线。垂直接地干线由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引出,同时与建筑物各层钢筋或均压带连通。各楼层设置的接地端子板应与垂直接地干线连接。垂直接地干线宜在竖井内敷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