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DC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2008一Ol一14发布 20080701实施宰华芰民金和星国萋质:监星检萎检萎总詈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
2、ectsGB 504332B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刺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8年7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787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挣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33 2008,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31 21(1、2、3、4)、322(1、2)、323(1、2、3)、324(1、2、3、4、5)、325、331、332、33,3(1、3、4、5)、334、3,3,5、336、33,7、338(1、2、3、5)、3,41(1、2)、
3、342(1、2、3)、343、511(5)、526(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八年一月+四日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期”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丽成。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最新成果,认真研究终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
4、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召开相关行业参抽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为“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程、防风固沙工程等。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由水利部永土保持蓝测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5、邮政编码10005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参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1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集团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办公室主要起草人:姜德文郭索彦赵永军王治国蔡建勤张长印秦百顺李仁华袁普金孟令钦1总 则2术 语3基本规定目 次31一般规定32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33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t34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特殊规定4各设计阶段的任务。4
6、1基本要求。42主要任务5水土保持方案51一般规定5 2调查和勘测的一般规定“53项目概况介绍的基本要求54项目区概况介绍的基本要求一5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57水土流失预测的基本要求58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69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要求10实施保障措施的规定11结论及建议1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内容的规定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1)(2)(4)(4)(5)(8)(1 0)(1 2)(1 2)(1 2)(1 5)(1 5)(1 6)(1 8)(20)(21)(2 2)(2 3)(2 6)(2 7)(31)(3 2)(3 2)(3 3)161一般规定“(3 3
7、)62水土保持专章主要内容的规定(3 3)7拦渣工程(3 7)71一般规定”(3 7)72适用条件(3 7)73设计要求(38)8斜坡防护工程(4 3)81一般规定(4 3)82适用条件(4 3)83设计要求(4 4)9土地整治工程-掣(4 8)9一一般规定(48)92适用条件。(48)93设计要求(4 9)10:防洪排导工程(51)101一般规定r”(5 1)lO2适用条件(51)103设计要求(51)1l降水蓄渗工程(s 6)1一般规定(5 6)112适用条件(5 6)113设计要求(5 7)12临时防护工程r-(5 8)121一般规定-(5 8)lZ2适用条件(5 8)123设计要求(5
8、 8)13植被建设工程-6 5+4(61)131一般规定(6 1)132适用条件(6 1) 2133设计要求(6 2)14防风固沙工程(6 5)141一般规定(6 5)14。2适用条绺(6 5)1 43设计要求(6 5)附录A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规定6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90)7拦渣工程(91)73设计要求(9 1)8斜坡防护工程(102)8 3设计要求(102)9土地整治工程一(108)93设计要求(108)lO防洪排导工程一(113)103设计要求-(】13)11降水蓄渗工程-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区的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以坡面冲刷和沟道切割侵蚀为主要侵蚀方式。
9、二是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为甘肃陇东地区、陕西渭北、山西的西南部等部分地区。地形由塬、坡、沟组成,塬面宽平,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以塬面径流8】侵蚀使塬面耕地不断被蚕食减少、高原沟壑不断扩大为主要侵蚀方式。三是黄土阶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较大河流两岸的河谷阶地。地面平坦,土壤侵蚀较轻。四是冲积平原区,包括渭河、汾河等河谷和黄河河套平原。地面平坦,除河岸、渠岸坍塌外,无明显的侵蚀。五是高地草原区,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接壤的青藏高原东缘地带。为高山草原,有较好的植被,土壤侵蚀微弱,人口稀少,破坏较轻,局部地区有风蚀。六是干旱草原区,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区、甘肃东北部。为沙质土壤草原
10、,植被覆盖较低,多与风沙区交错出现,草皮破坏,极易形成沙化中、强度侵蚀。七是土石山区,六盘山、太子山等黄土高原的土石山地区。有良好的林草植被,耕地少,侵蚀轻微。八是林区,主要包括子午岭、黄龙山林区和散见于各土石山区的林地。林草植被繁茂,耕地较少,土壤侵蚀轻微。334北方土石山区。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一冀北山地区,
11、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五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和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六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335西南土石山区。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酉及桂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82广。主要有五个类型区。
12、一是四川I山地丘陵,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山地和丘陵,是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云贵高原山地,该区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土层薄,基岩裸露,主要由碳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以水力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也非常发育。坪坝地为石灰土,以溶蚀为主。多为轻、中度侵蚀,局部地区强度侵蚀。三是横断山地区。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多为轻度、中度侵蚀。该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层复杂,在沟谷陡坡常易发生崩塌,局部地区有泥石流。四是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
13、类组成,发育黄棕壤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山高坡陡,气温低,暴雨量大,植被分布不均衡,土层较厚,轻度侵蚀。五是川I西山地草甸区包括大凉山、邛崃蛛山、大雪山等,由碎屑岩类发育棕壤和褐土多为微度、轻度侵蚀。336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有三个类型区。一是江南山地丘陵区,南以南岭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罗霄山、黄山、武夷山等。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问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水稻土。林地侵蚀较轻,荒地侵蚀居中,农地侵蚀较严重,其中以花岗岩地区最为严重。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较好,应加强预防保护。二是岭南平原丘陵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以花岗岩类和砂
14、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应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特别是热带树草种的保护。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昌以东。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流交错。平地及低缓的坡地多为农田。河道比降较缓,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容易遭受渍涝,属微度侵蚀区。337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主要有两个类型区。一是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蚀区。该区位于藏北高原,发育莎嘎土。二是藏北高83原高寒草原冻融侵蚀区,该区位于高原的东部与南部,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问,发育莎嘎土等,局部有冰川泥石流。338平原和城市。城市是开发建设项目的密集地,易产生垃圾、粉尘、灰尘,污染环境。山区城市有洪
15、水威胁。平原水土流失轻微,人为扰动会加重水土流失。34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特殊规定341343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提出了需特别注意的问题,其前提是首先达到前几节的基本规定和要求。84-4各设计阶段的任务各行业的前期工作阶段划分和深度不完全一致,实际工作中需根据行业特点做适当深化或补充。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估(概)算编制依据、编制定额、价格水平年与基础单价、主要工程单价中的相关费率等应与主体工程相一致;主体工程没有明确规定的,应采用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及相关行业、地方标准和当地现行价。水土保持投资费用构成应接开发建设项目
16、水土保持工程概108m3或H100m 200lOOV-10 7108m3或H-60100m 500200V一106107m3或H一3060m 200100V-106107m3或H山坡坡地取土场。施工前应将表土集中堆放,施工与生产取土之后及时对取土场平面进行平整,并铺覆熟化土,改造成农林草或其他用地,铺土厚度同上。3)山坡取石场。利用取石过程中废弃的细颗粒碎石、岩屑等平整取石场平面,其上铺设不小于025m的黏土防渗层,然后根据用地需要铺覆熟化土,改造成农林草用地或其他用地。在缺乏土料的地区铺垫一层风化岩石碎屑之后,将取石场平面作为林草用地或其他用地。铺土厚度同上。932坑凹回填与利用应符合下列要
17、求:l 凹形迹地整理。在流域中下游区,坑凹地多改造为水塘,对洼地边坡夯实,四周采取植物措施;流域上游地区的坑凹地多数改造成台地(梯地),按梯田建设的要求进行整治。2矿坑整治。对矿坑地应采取回填、整平、覆土措施,复垦成为农林草用地。1)回填工程。浅坑浅凹一般采用条带式分条填埋,或任意工1 09作线(面)回填,回填材料利用废弃土(石、沙、渣、灰)。回填方式根据坑凹地形地质、地层岩性、施工条件及其面积确定。深坑深凹根据原工程设计中有关边坡和采场工作面稳定设计、采排方式以及采场处理等设计,确定回填工程的方式。坡地坑凹先修筑拦挡建筑物,然后采用分阶后退方式回填坑凹。降水量大的地方,浅坑浅凹地要配套水系工
18、程。2)平整工程。坑凹回填工程之后,采取粗、细两种平整方式对堆垫场地进行平整。对于平地和宽缓平地上的坑凹回填后,堆垫高度基本接近原地面时,采取全面粗整平,待地面沉陷稳定后,补填沉陷缝(穴)并进行细整平租覆土。3 凹形采石(挖砂)场整治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首先利用岩石碎屑平整采石场坑凹,然后铺覆03m厚的粘土防渗层,在黄土区或有取土条件的地方,对平整土地表面覆土;在土料缺乏的地区,可先铺一层易风化岩石碎屑,改造为林草用地。铺土厚度同上。2)在降水量丰沛、地下水出露地区,当凹形取石场(挖砂场)周边有充足土料时,采用岩屑、废沙填平坑凹、表层铺土,将取石场改造为农林用地,种植耐
19、湿耐涝农作物或乔灌木,铺土厚度根据用地需求确定。若缺乏土料则采取坑凹平整和边坡修整加固工程,将其改造成蓄水池(塘)作为水产养殖用地。4 凹形取土场整治。根据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周边地表径流量大小情况,采用边坡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坡面水系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1)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且无地下水出露的凹形取土场,采用生土填平坑凹,表层按农林草用地要求铺覆熟化土,覆土厚度同上。若取土场周边无熟化土,则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种植有机物含量高的农作物或草类等耕作措施改良土壤。2)对降水量丰沛、地下水出露地区,当土壤、水分等符合农林草类植物种植要求时,采取土地平整、覆土措施,将取土场改造成110为农地或
20、林地,并种植适宜农作物或乔灌木,同时在周边布置截(引、排)永工程和边坡防护工程。3)当取土场内外水量丰富、水质较好,适合养殖水产品或种植水生植物时,可用粘土、砌石、混凝土等防渗处理工程,并修筑引水排水工程,将其改造成为养殖场或水生植物种植场。4)当土质较差时,采取边坡防护、场地粗平整和植被自然恢复工程。934整治后的土地利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下列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确定土地利用恢复方向。1)综合分析的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保持治理要求等,综合分析评价整治土地适宜性。2)主导因子原则。对各种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子进行筛选,选择主导因子特别是限制因子,分析评
21、价土地适宜性。3)土地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整治后的土地生产力提高需经过一个稳定过程,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初期土地生产力低时作为林草用地,中后期土地生产力提高后作为农业用地。4)优先恢复为耕地、林草地的原则。在人口多、耕地少的地区,应优先将各种弃土(沙、石、渣)场等废弃土地恢复为耕地。对原为荒地或不需改造成耕地的,宜恢复为林草地。5)效益优先原则。即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原则。2采取下列土地改良措施:1)种植绿肥植物。种植具有根瘤菌或其他固氮菌的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改良土壤。2)加速风化措施。土地表面为风化物时,采取加速土壤风化的措施,如城市污泥、河泥、湖
22、泥、锯末等改良物质,接种苔藓、地衣促进风化。1113)增施有机肥。对于贫瘠土地,通过理化分析,确定氮磷钾比例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4)对于pH值过低或过高的土地,施加化学物料如黑矾、石膏、石灰等改善土壤。5)土地改良措施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996第一篇中的规定执行。lO防洪排导工程103设计要求1031拦洪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址选择。1)坝址处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基础为抗风化岩石或密实土。应避开较大弯道、跌水、泉眼、断层、滑坡体、洞穴等,坝肩应无冲沟。2)河(沟)地形平缓,河床较窄,坝轴线短,库容大。3)有适宜于布置溢洪道、放水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4)坝
23、址上下游有充足的筑坝土、砂、石等建筑材料,有水源条件。5)库区淹没损失小,对村镇、工矿、铁路、公路、高压线路等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小。2水文计算。l设计洪水计算。对于有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应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 2006进行分析计算;对于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应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各省、区、市编制的暴雨洪水图集,以及各地编制的水文手册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多种计算,通过分析论证选用合理的结果。2)调洪演算。当拟建工程上游无设计标准较高的坝库时,采取单坝调洪演算;当拟建工程上游有设计标准较高的坝库时,采取双坝诃洪演算。具体技术可按照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
24、L10495执行。3库容与坝高。1)拦洪坝总库容,包括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根据坝址以上年来沙量和淤积年限,确定拦泥库容;根据来洪量与排洪量确定滞洪库容。具体方法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中的规定执行。2)拦洪坝坝顶高程的确定,可参照本规范拦渣坝的规定。4土坝的断面设计。1)坝顶宽度的确定。按不同的坝高和施工方法采取不同的坝顶宽度。当有交通要求时,应按通行车辆的标准确定,一般单车道为5m、双车道为7m。坝顶无交通要求时,坝顶宽度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 2003确定。2)坝坡。上游坝坡应比下游坝坡缓,坝体高度越大,坝坡应越缓,水坠坝坝坡应比碾
25、压坝坝坡缓。坝坡比可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I。2892003中的规定,按其所提供的经验数据初步拟定,最终通过坝体稳定分析确定。3)边埂。采用水坠法施工的土坝,根据建筑材料与坝高、施工方法确定。一般坝高较小和土料含沙量较大时,边埂宽度可小些;坝高较大、土料含粘量较大时,边埂宽度可大些。具体技术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 2003的规定。4)坝体排水。在粘土、岩石地基或有清水的沟道上筑坝,在下游坝坡坡脚应设置排水设施。根据不同条件分棱体排水、贴坡排水等形式。具体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的规定执行,5应力计算与稳定性分析。1)坝体稳定分析依照碾压式土
26、石坝设计规范SL 274 2001第八章中的要求及其附录A中提供的方法计算。水坠坝边埂自身稳定计算等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中的规定。2)水坠坝应对施工中和施工后期坝坡整体稳定及边埂自身稳定进行计算,竣工后进行稳定渗流期下游坝坡稳定计算和上游库水位骤降时坝坡稳定验算。3)碾压式土坝应对运行期下游坝坡稳定性及上游库水位骤降时坝坡稳定性进行验算。6放水建筑物。1)卧管式放水工程。适用于坝上游岸坡基础条件较好,坡度为1:21:3。包括卧管、涵管及消力池三部分,具体技术要求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I。289 2003的规定。2)竖井式放水工程。适用于布置在土坝上游
27、坝坡上,且坝体基础较好。包括竖井、消力井及涵管设计,具体技术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中的有关规定。7溢洪道设计。1)陡坡式溢洪道。适用于坝高20m以上、库容50104m3以上的较大型坝库。由进口段、陡坡段和消力池三部分组成,具体技术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I。2892003中的规定。2)明渠式溢洪道。适用于坝高20m以下,库容50104m3以下的中小型坝库。具体技术参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 2003中的规定。8基础处理。1)根据坝型、坝基的地质条件、筑坝施工方式等,采取相应的基础处理方法。2)水坠坝基础处理参照水坠坝技术规范SI302
28、 2004第八章中的规定执行。3)碾压坝基础处理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l第六章中的规定执行。1032护岸护滩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抛石护脚。1)抛石范围上部自枯水位开始,下部根据河床地形而定。对深泓线距岸较远的河段,抛石至河岸底坡度达1:31:4的地】1 5方。对深泓线逼近岸边的河段,应抛至深泓线。2)抛石直径一般为4060cm,抛石大小以能经受水流冲击,不被冲走为原则。3)抛石边坡应小于块石体在水中的临界休止角(一般为1:141:15,不大于1:151:18),等于或小于饱和情况下河(沟)岸稳定边坡。4)抛石厚度一般为0812m,相当于块石直径的2倍;在接坡段紧接枯水
29、位处,加抛顶宽23m的平台;岸坡陡峻处(局部坡大于1:15,重点险段大于l:18),需加大抛石厚度。2石笼护脚。1)石笼护脚多用于水流流速大于5ms,岸坡较陡的河(沟)段。2)石笼由铅丝、钢筋、木条、竹箴、荆条等制作成网格笼状物,内装块石、砾石或卵石。铺设厚度一般为1015m。3)其他技术要求与抛石护脚相同。3柴枕护脚。1)柴枕抛护范围,上端在常年枯水位以下lm,其上加抛接坡石,柴枕外脚加抛压脚大块石或石笼。2)柴枕规格根据防护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一般枕长1015m,枕径061Om,柴石体积比约70:30。柴枕一般采用单抛护,根据需要也可采取双层或三层抛护。4柴排护脚。1)用于沉排护岸,其岸坡
30、比不大于10:25,排体上端在枯水位以下1Om。2)排体下部边缘,应达到最大冲刷深处,并要下沉后仍保持大于1:25的坡度。3)相邻排体之间向下游搭接不小于1m。5丁坝。1)丁坝问距一般按坝长的13倍。】62)浆砌石丁坝的主要尺寸如下:坝顶高程一般高出设计水位Im左右;坝体长度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使水流不冲对岸为原则;坝顶宽度一般为l3m;两侧坡度为1:15l:2;不影响对岸岸滩。3)土心丁坝坝身用壤土、砂壤土填筑,坝身与护坡之间设置垫层,一般采用砂石、土工织物做成。其主要尺寸如下:坝顶高程一般为5lOm,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裹护部分的背水域一般为1:151:2,迎水坡与背水坡相同或适当变
31、陡;坝顶面护砌厚度一般为051Om;护坡和护脚的结构、形式与坡式护岸基本相同。6顺坝。1)一般分为土质顺坝、石质顺坝与土石顺坝三类。2)顺坝轴线方向与水流方向接近平行,或略有微小交角。3)土质顺坝坝顶宽度25m,一般3m左右,背水坡不小于1:2,迎水坡不小于1;151:2。石质顺坝坝顶宽153m,背水坡l:151:2,迎水坡1:11;15。土石顺坝坝基为细沙河床时,应布置沉排,沉排伸出坝基的宽度,背水坡不小于6m,迎水坡不小于3m。7墙式护岸。1)墙后与岸坡之间应回填沙、砾石,与墙顶相平。墙体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处设反滤层。2)沿墙式护岸长度方向设置变形缝,其分段长度:钢筋混凝土结构20m,混凝
32、土结构15m,浆砌石结构lOm。岩基上的墙体分段长度可适当加长。3)墙式护岸嵌入岸坡以下的墙基结构,可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沉井结构。4)地下连续墙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根据分析计算确定。5)沉井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力分析计算方法与沉井结构相同。8在河流的弯道处,凹岸水位比凸岸水位高出的数据可按公式(5)进行近似计算:Hv2BgR (5)式中 H凹岸水位与凸岸水位之差,In;V水流流速,ms;B河(沟)道宽度,In;R弯道曲率半径,m;g重力加速度,取98ms2。1033堤防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堤距分析。1)根据河段防洪规划及其治导线确定堤距,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保障必要
33、的行洪宽度,使设计洪水从两堤之间安全通过。河段两岸防洪堤之间的距离(或一岸防洪堤与对岸高地之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2)堤距设计根据河道纵横断面、水力要素、河流特性及冲淤变化,分别计算不同堤距的河道设计水面线、设计堤顶高程线、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根据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考虑对设计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确定堤距。3)确定堤距时,要考虑现有水文资料系列的局限性、滩区的滞洪淤沙作用、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留有余地。4)利用河道上原有堤防洪,应以不影响行洪安全为前提。2堤距洪水计算。洪水验算接均匀流公式计算,对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可建立一维饱和(或非饱和)输沙模型推求水面线
34、。均匀流计算按滩槽分别计算。计算方法见公式(6)、公式(7)。BB。+B2+B。 (6)QQl+Q2+Q3 (7)Q1=(1n】)BlPJ“2Q2一(1n:)B2扩J“:Q3一(1n:)B3;”J“2式中Q一设计流量,m3s;J水面比降;n糙率;B河宽,m;平均水深,m;Q、B、等符号的角标1、2、3分别代表主槽和两边河漫滩。3堤型选择。1)根据筑堤材料和填筑形式,选择均质土堤或分区填筑非均质土堤。非均质土堤分为斜墙式、心墙或混合型。2)堤型选择根据堤段所在地的地形、堤址地质、筑堤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分析确定。3)同堤线的各堤段根据具体条件分别采用不同堤型。在堤
35、型变换处应处理好结合部位工程连接。4堤防设计水位线。在拟建堤防区段内沿程有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资料时,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和水面比降推算堤防沿程设计水位,并考虑桥梁、码头、跨河、拦河等建筑物的壅水作用。当沿程无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资料时,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推求水面线来确定堤防沿程设计水位。在推求水面曲线时,应根据实测或调查洪水资料推求糙率,并利用上、下游水文站实测水位进行检验。5堤身断面设计。1)土堤堤顶和堤坡依据地形地质、设计水位、筑堤材料及交通条件,分段确定。可参照已建成的防洪堤结构初步选定标准断面,经稳定分析与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堤身断面结构及尺寸。2)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风浪爬高、
36、安全超高三者之和确定。当土堤临水面设有坚固的防浪墙时,防浪墙顶高程可视为设计堤顶高程。土堤堤顶应高于设计水位05m以上。土堤预留沉降加高,通常采用堤高的38。地震沉降加高一般可不考虑,但对于特别重要堤防的软弱地基上的堤防,须专门论证确定。3)堤顶宽度根据防汛、管理、施工、结构等要求确定。一般I、级堤防顶宽6m,HI级以下堤防不小于3m。堤顶有交通和存放物料要求时,须专门设置回车场、避车道、存料场等,其间距和尺寸根据需要确定。4)堤顶路面结构根据防汛的管理要求确定。常用结构形式有粘土、砂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预制块等。堤顶应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坡度23。5)堤坡根据筑堤材料、堤高、施工方法及运用情
37、况,经稳定分析计算确定。土堤常用的坡度为1:251:4。6)土堤戗台尺寸根据堤身结构、防渗、交通等因素,并经稳定分析后确定。堤高超过6m时可设置23m的戗台。7)土堤临水面应有护坡工程。护坡工程应坚固耐久、就地取材、造价低、便于施工和维修。8)土堤背水坡及临水坡前有较高、较宽滩地或为不经常过水的季节性河流时,应优先选择草皮护坡。6防渗体。1)防渗体的位置应使堤身浸润线和背水坡渗流溢出比降下降到允许范围之内,并满足结构与施工要求。2)防渗体主要有斜墙、心墙等形式。堤身其他防渗设施的必要性及形式,应根据渗流计算及技术经济比较选定。3)土质防渗体断面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其顶部最小水平宽度不小于1m,如
38、为机械施工,可依其要求确定。底部厚度斜墙不小于设计水头的15,心墙不小于设计水头的14。防渗体的顶部在设计水位以上的最小超高为05m。防渗体的顶部和斜墙临水面应设置保护层。4)填筑土料的透水性不相同时,应将抗渗性好的土料填筑于临水面一侧。7浆砌石防洪堤。1)在地形狭窄的河(沟)道中,水流流速较大,防洪要求高时,1 20应修建浆砌石防洪堤。2)堤顶高程设计与土堤相同。3)堤顶宽度。浆砌石堤顶一般宽051Om,迎水面边坡l:03l:05,堤顶安全超高05m,石堤基础埋深应在水流的冲刷深度以下,且不小于05m。4)堤坡。参照挡土墙设计。浆砌石拦洪堤沿长方向应预留变形缝。8防洪堤安全加高及安全系数。1
39、)纺洪堤工程的安全加高,根据工程的级别,按表4的规定选用。表4防洪堤的安全加高l 防洪堤级别 2 4l安全加高(m) 10 09 O 7 0 62)土堤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表5规定的数值。表5土堤的抗滑安全系数防洪堤工程的级别运用条件2设计条件 130 l_25 l 20 l 15 1 10地震条件 1 10 1 05 1001034排洪排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洪渠工程。1)土质排洪渠。在有洪水危害的山坡上部或下部,按设计断面半挖半填,修筑土质排洪渠,不加衬砌,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节省投资。适用于渠道比降和流速较小且渠道土质较密实的渠段。2)衬砌排洪渠。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将土质排洪渠底
40、部和边坡加以衬砌。适用于渠道比降和流速较大的渠段。3)三合土排洪渠。排洪渠的填方部分用三合土分层填筑夯实。三合土中土、砂、石灰混合比例为6:3:1。适用范围介于前1 21两者之间的渠段。2坡面洪峰流量确定。1)清水洪峰流量。根据各地水文手册中有关参数按公式(8)计算:Qb一0278kiF (8)式中Q。最大清水流量,m3s;径流系数;i平均1h降雨强度,mmh;F山坡集水面积,km2。2)高含沙洪峰流量。洪水容重1115tm3,采取公式(9)计算:QsQB(1+) (9)式中Qs高含沙洪水洪峰流量,m3s;QB最大清水流量,1T13s;修正系数。3排洪渠断面确定。1)一般采用梯形断面。渠内过水
41、断面水深按均匀流公式计算。2)梯形填方渠道断面,渠堤顶宽1525m,渠道过水断面通过计算确定。3)安全超高按明渠均匀流公式算得水深后,增加安全超高。4)排洪渠纵断面设计应将地面线、渠底线、水面线、渠顶线绘制在纵断面设计图中。4排洪涵洞布设。1)一般分为浆砌石拱形涵洞、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三种类型。2)浆砌石拱形涵洞。其底板和侧墙用浆砌块石砌筑,顶拱用浆砌粗料石砌筑。当拱上垂直荷载较大时,采用矢跨比为12的半圆拱;当拱上荷载较小时,采用矢跨比小于1Z的圆弧拱。】223)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其顶板、底板及侧墙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框形结构,适合布置在项目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排除坡面
42、和地表径流。4)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涵洞边墙和底板由浆砌块石砌筑,顶部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覆盖。5)涵洞排洪流量计算方法与排洪渠相同。5涵洞断面尺寸确定。1)涵洞中水流流态按明渠均匀流计算。由于边墙垂直、下部为矩形渠槽,其过水断面按公式(10)与公式(11)计算:A=bh (10)AQv (11)式中A过水面积,m2; Q最大排洪流量,m3s;r一水流流速,ms;6涵洞底宽,m;最大水深,m。2)最大流速u的计算可根据一般小型永利手册,分别选用公式(12)与公式(13):V-C(Ri)1j 2 (12)vR!:3i,2” (13)式中R水力半径,m;tr一最大流速,ms;i涵洞纵坡比降;”涵洞
43、糙率;C流速系数,C=R“6n,m“s。A与R通过试算求解。3)涵洞高度的计算用公式(10)求得的过水断面,其水深h加上不小于03m超高,即为涵洞净高。】234)涵洞纵坡比降的确定。排洪涵洞应有较大的比降,以利于淤积物的下泄。沟道人口衔接段在渡槽进口前需有1 5z0倍槽宽的直线引流段,与渡槽进口平滑衔接。1035排导工程。1排导槽。1)排导槽自上而下由进口段、急流段和出口段三段组成。进口段宜呈喇叭状,并设渐变段与急流段顺畅衔接。2)排导槽出口下游的排泄区宜顺直或通过裁弯取直后比较顺直,以利于泥石流流动。排导槽应有足够的纵向坡度。或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后有足够的纵坡,保证泥石流的顺畅下泄,不淤不堵
44、排导槽。2渡槽。1)渡槽由沟道人流衔接段、进口段、槽身、出口段和沟道出流衔接段五部分组成。进口段采用梯形或弧形喇叭口断面,从衔接段渐变到槽身。渐变段长度一般大于515倍槽宽,且须大于20m,其扩散角应小于8。15。2)槽身段。根据槽下跨越物确定其宽度,其长度为跨越物净宽的225倍。3)渡槽出口段与出流衔接段应顺畅连接,宜避开弯曲沟道,以免在槽尾附近散留停淤。4)沟道出流衔接段其断面与比降,应使泥石流顺畅地流出渡槽出口,并不产生淤积或冲刷,以保证渡槽的正常使用。5)适宜采用渡槽的条件:泥石流频繁暴发,高含沙洪水与常流水交替出现,沟道经常受冲刷;泥石流最大流量不超过200m3s,其中固体物质粒径最
45、大不超过15m;具有足够的地形高差,能满足线路设施立体交叉净空的要求;124进出口顺畅,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冲刷能力。6)不宜采用渡槽的条件:沟道迁徙无常,沟床冲淤变化剧烈,洪水流量、容重和固体物质粒径变幅很大的高黏性泥石流,以及含巨大漂砾的泥石流。3停淤场。停淤场分为侧向、正向、凹地三种形式,根据停淤场的地形地质条件、泥石流的走向、物质组成、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1)侧向停淤场。当堆积扇和低阶地面较宽、纵坡较缓时。将堆积扇径向垄岗或宽谷一侧山麓修筑成侧向围堤,在泥石流流动方向构成半封闭的侧向停淤场,将泥石流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停淤。其布置要求为:人流口布置在沟道或堆积扇纵坡转折变化处,并略偏向下游,使上部纵坡大于下部,便于布置人流设施并使泥石流获得较大落